CN218664291U - 一种立体养蚕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立体养蚕生产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664291U CN218664291U CN202223202877.8U CN202223202877U CN218664291U CN 218664291 U CN218664291 U CN 218664291U CN 202223202877 U CN202223202877 U CN 202223202877U CN 218664291 U CN218664291 U CN 21866429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veying
- lifting
- telescopic
- piece
- shaf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41000255789 Bombyx mori Speci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9395 breed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1488 bree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7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9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9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3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323 axial length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1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366 sericulture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659 sterilization and disinf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5000008708 Morus alb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40000000249 Morus alb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08733 Citrus aurantifoli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1941 Tilia x europae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571 lim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立体养蚕生产线,涉及养蚕设备技术领域,在输送带组件的纵向两端分别布置有蚕框堆解垛机构,位于输送带组件的首端的蚕框堆解垛机构用于蚕框解垛,位于输送带组件的尾端的蚕框堆解垛机构用于蚕框堆垛,可以实现自动解垛及堆垛。蚕框堆解垛机构采用两个可伸缩的分离式传送带组件进行传送转移蚕框,先将传送伸缩组件及各个伸缩模组等进行收缩动作,完全空出容纳空间,再直接利用搬运车将堆垛推送至容纳空间地面上,再由蚕框堆解垛机构向上提升并进行解垛操作,反之在堆垛完成后可直接堆垛下托至处于地面的搬运车上,提高作业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蚕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立体养蚕生产线。
背景技术
桑蚕养殖需将桑蚕放在蚕盘(蚕框)内进行养殖,现在一般将若干蚕盘叠放成堆垛放置在养殖区内,每当蚕盘需要添加桑叶及消毒等处理时,需向蚕盘内逐个添加桑叶和泼洒石灰粉等操作,以实现对桑蚕饲喂和消毒等。一般养殖户采用人工搬运方式,将蚕盘堆垛逐一拆解,并排布开来,以进行添加桑叶和泼洒石灰粉等作业,作业完成后,还需要逐一堆叠起来,人工搬运蚕盘解垛及堆垛费时费力,甚至需要多人配合进行解垛及堆垛等作业,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立体养蚕生产线,实现自动解垛及堆垛,而且蚕框逐一经输送带组件往后输送,可在输送带组件区域进行人工饲喂和消毒等操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立体养蚕生产线,包括以下内容:
蚕框堆解垛机构,包括两个在横向上相对布置的抬升组件,且两个抬升组件间隔一定距离形成蚕框的容纳空间;抬升组件包括立架、升降组件、动点伸缩模组、定点伸缩模组、传送带组件及传送伸缩组件;传送伸缩组件安装于立架上,且传送伸缩组件能够沿横向伸缩运动,传送带组件安装于传送伸缩组件上,传送带组件能够在纵向循环运动,且其在传送伸缩组件驱动下能够伸入或抽离容纳空间;至少2个定点伸缩模组纵向排开等高安装于立架上,且定点伸缩模组能够沿横向伸缩运动以伸入或抽离容纳空间;升降组件安装于立架上,且升降组件能够在竖向面升降运动,至少2个动点伸缩模组纵向排开等高安装于升降组件上,且动点伸缩模组能够沿横向伸缩运动以伸入或抽离容纳空间;定点伸缩模组处于传送带组件的上方位置,且传送伸缩组件在升降组件带动下能够在竖向面的传送带组件下方位置和定点伸缩模组上方位置之间升降运动;
输送机构,包括机架及输送带组件,输送带组件安装于机架上,且输送带组件能够在纵向循环运动;输送带组件包括输送带件及输送驱动件,输送带件安装于机架上,输送驱动件安装于机架的输送带件的下方位置,且输送驱动件与输送带件传动连接以带动输送带件循环运动;
其中,输送带组件的纵向两端分别布置有蚕框堆解垛机构,且输送带组件的纵向两端分别与两个传送带组件衔接以输送蚕框;且,位于输送带组件的首端的蚕框堆解垛机构用于蚕框解垛,位于输送带组件的尾端的蚕框堆解垛机构用于蚕框堆垛。
升降组件包括升降驱动件、升降台及滑轨组,滑轨组沿竖向延伸安装于立架上,滑轨组的两条滑轨分别布置于立架的纵向两端,升降台的纵向两端分别滑动连接于该两条滑轨上,一对动点伸缩模组安装于升降台的横向内侧,升降驱动件安装于立架上,且升降驱动件能够驱动升降台沿滑轨组上下升降运动。
传送伸缩组件包括伸缩推杆及伸缩导轨组,伸缩导轨组的两条伸缩导轨分别沿横向延伸布置于立架的纵向两端,伸缩导轨的固定端安装于立架上,伸缩导轨的活动端安装于传送带组件上,伸缩推杆的活动端安装于传送带组件上,伸缩推杆的固定端安装于立架上,传送带组件在伸缩推杆驱动下能够沿着伸缩导轨伸缩运动以伸入或抽离容纳空间。
传送带组件包括传送带件及离合驱动件,离合驱动件包括定点驱动轴及动点驱动轴、可分离联轴器,定点驱动轴的轴向内端安装于立架的纵向内端位置,动点驱动轴的轴向外端横向延伸连接于传送带件上,动点驱动轴的轴向内端与定点驱动轴的轴向外端通过可分离联轴器在横向可分离连接,且动点驱动轴在定点驱动轴传动下能够带动传送带件循环运动。可分离联轴器包括定点联轴段和动点联轴段,定点联轴段安装于定点驱动轴的轴向外端,动点联轴段安装于动点驱动轴的轴向内端,动点联轴段和定点联轴段在传送伸缩组件推动下能够在横向迫近贴合对接或远离分离。在定点驱动轴沿正向旋转情形下,定点联轴段的轴向外端面设置有2个以上正向布置的齿部,动点联轴段的轴向内端面设置有2个以上反向布置的齿部,且齿部的正向旋转前方侧端面与周向面夹角为60°-90°,齿部的正向旋转后方侧端面呈随着靠近正向旋转前方侧端面逐渐轴向凸出的斜面。
输送驱动件包括输送电机、输送驱动轴及同步轴,输送电机通过同步轴与定点驱动轴传动连接,输送电机通过同步轴与输送驱动轴传动连接,输送驱动轴在同步轴传动下能够带动输送带件循环运动,输送带件与传送带件在同步轴传动下能够同时循环运动以输送蚕框,且输送带件循环运动速度小于传送带件循环运动速度。输送电机安装于机架的纵向中部且其位于输送带件的下方位置,两根同步轴分别横向延伸安装于机架的纵向两端且其位于输送带件的下方位置,两根同步轴均与输送电机传动连接,每根同步轴分别与同侧的蚕框堆解垛机构的定点驱动轴传动连接;输送驱动轴的轴向内端安装于机架的纵向一端,输送驱动轴的轴向外端横向延伸连接于输送带件上,且输送驱动轴与同侧的同步轴传动连接以在同步轴传动下能够带动输送带件循环运动。
如上述,在输送带组件的纵向两端分别布置有蚕框堆解垛机构,位于输送带组件的首端的蚕框堆解垛机构用于蚕框解垛,位于输送带组件的尾端的蚕框堆解垛机构用于蚕框堆垛,可以实现自动解垛及堆垛,而且蚕框逐一经输送带组件往后输送,可在输送带组件区域进行人工饲喂和消毒等操作,也可以设置相关设备进行操作。
基于前述实例,作为一选项地,为了解决两组升降组件同步升降问题,本实例中,升降驱动件包括升降电机、扭矩连杆、转向箱、升降轴及链条件;每个抬升组件中,转向箱安装于立架上且其处于升降台的纵向内侧位置,链条件连接于升降台上,升降轴的轴向两端分别纵向延伸连接于链条件和转向箱,且升降轴能够带动链条件循环运动以驱动升降台上下升降运动;扭矩连杆的轴向两端分别横向延伸连接于两个转向箱,升降电机设置于一立架上,且升降电机与扭矩连杆传动连接。如此,升降电机通过扭矩连杆及转向箱同步传动,使得两组升降组件同步升降,有效提高解垛及堆垛过程中抬升或下托蚕框稳定性。
基于前述实例,作为一选项地,为了使得定点驱动轴及动点驱动轴在运行过程稳定分离及对接,本实例中,可分离联轴器还包括弹性件及限定块,动点联轴段可沿轴向滑动的套接于动点驱动轴的轴向内端上,动点驱动轴的轴向内端外壁上设置有轴向延伸的限定槽,动点联轴段的内侧壁上设置有轴向延伸的限定口,限定口的轴向长度小于限定槽,限定块的长度与限定槽轴向长度相适配,限定块的横截面的内陷段与限定槽相适配,限定块的横截面的外凸段与限定口相适配,动点联轴段的轴向外端通过弹性件固定连接于动点驱动轴的限位段上,且动点联轴段在弹性件受到一定外力压缩及拉伸情形下均滑动连接于动点驱动轴的限定槽区域。利用限定块及限定槽结合在周向限定使其稳定转动,而且采用弹性件结合伸缩推杆在轴向蓄力,弹性件蓄力较小时难于与转动中的定点驱动轴贴合对接或脱离,蓄力完成后形成一定阈值作用力外推或回拉动点驱动轴,可以在短时间内与转动中的定点驱动轴脱出分离或对接贴合,提高离合操作稳定性。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体养蚕生产线,在输送带组件的纵向两端分别布置有蚕框堆解垛机构,位于输送带组件的首端的蚕框堆解垛机构用于蚕框解垛,位于输送带组件的尾端的蚕框堆解垛机构用于蚕框堆垛,可以实现自动解垛及堆垛,而且蚕框逐一经输送带组件往后输送,可在输送带组件区域进行人工饲喂和消毒等操作,也可以设置相关设备进行操作。蚕框堆解垛机构采用两个可伸缩的分离式传送带组件进行传送转移蚕框,先将传送伸缩组件及各个伸缩模组等进行收缩动作,完全空出容纳空间,再直接利用搬运车将堆垛推送至容纳空间地面上,再由蚕框堆解垛机构向上提升并进行解垛操作,反之在堆垛完成后可直接堆垛下托至处于地面的搬运车上,提高作业效率。而且,输送带件与传送带件在同步轴传动下能够同时循环运动以输送蚕框,形成分段式蚕框输送,采用单一输送驱动件通过同步轴同时带动输送带件及离合驱动件,形成具有速度差的两段或三段输送,且中间段输送速度较慢,便于进行饲喂及消毒等操作,两端输送速度相对较快,以便快速输送以追加或卸下托盘等物件;利用离合驱动件与同步轴配合使得蚕框堆解垛机构的两个传送带同步运动,利用同步轴与输送驱动轴配合使得输送机构的两个输送带同步运动,提高蚕框输送稳定性。而且,解垛过程包括拆解作业和向外传送作业,利用离合驱动件以使得该传动带件和外部输送机差速持续运行,定点伸缩模组及动点伸缩模组组成预解垛结构,动点伸缩模组支承杆上的蚕框在下降到传送带的同时开始随着传送带纵向向前移动,然后动点伸缩模组及时收回支承杆并上移,再与定点伸缩模组配合下托下一个蚕框,在动点伸缩模组放置当前蚕框至其往返下托下一个蚕框期间,传送带完成将当前蚕框纵向向外传送作业,在交错时间内完成拆解及向外传送作业,如此可以将解垛速度提升一倍以上,提高解垛效率。
2、可分离联轴器利用限定块及限定槽结合在周向限定使其稳定转动,而且采用弹性件结合伸缩推杆在轴向蓄力,弹性件蓄力较小时难于与转动中的定点驱动轴贴合对接或脱离,蓄力完成后形成一定阈值作用力外推或回拉动点驱动轴,可以在短时间内与转动中的定点驱动轴脱出分离或对接贴合,提高离合操作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图2的升降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图9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图9的局部放大图。
图13是图9的局部放大图。
图14是图9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的局部放大图。
图16是图14的局部放大图。
图17是图2的传送伸缩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的另一视角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7的局部放大图。
图20是图19的局部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19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00、蚕框堆解垛机构,200、输送机构,300、蚕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21,本实施例1的一种立体养蚕生产线,包括以下内容:
蚕框堆解垛机构100,包括两个在横向上相对布置的抬升组件1,且两个抬升组件1在横向上间隔一定距离形成蚕框300的容纳空间;抬升组件1包括立架11、升降组件、动点伸缩模组17、定点伸缩模组18、传送带组件及传送伸缩组件;传送伸缩组件安装于立架11上,且传送伸缩组件能够沿横向伸缩运动,传送带组件安装于传送伸缩组件上,传送带组件能够在纵向循环运动,且其在传送伸缩组件驱动下能够伸入或抽离容纳空间;至少2个定点伸缩模组18沿纵向排开等高安装于立架横向内侧上,且定点伸缩模组18能够沿横向伸缩运动以伸入或抽离容纳空间;升降组件安装于立架11上,且升降组件能够在竖向面升降运动,至少2个动点伸缩模组17沿纵向排开等高安装于升降组件横向内侧上,且动点伸缩模组17能够沿横向伸缩运动以伸入或抽离容纳空间;定点伸缩模组18处于传送带组件的上方位置,且传送伸缩组件在升降组件带动下能够在竖向面的传送带组件下方位置和定点伸缩模组上方位置之间升降运动;
输送机构200,包括机架21及输送带组件,输送带组件安装于机架21上,且输送带组件能够在纵向循环运动;输送带组件包括输送带件22及输送驱动件23,输送带件22安装于机架21上,输送驱动件23安装于机架21的输送带件的下方位置,且输送驱动件23与输送带件22传动连接以带动输送带件循环运动;
其中,输送带组件的纵向两端分别布置有蚕框堆解垛机构100,且输送带组件的纵向两端分别与两个传送带组件衔接以输送蚕框;且,位于输送带组件的首端的蚕框堆解垛机构用于蚕框解垛(解垛机),位于输送带组件的尾端的蚕框堆解垛机构用于蚕框堆垛(堆垛机)。如图2所示,在蚕框堆解垛机构100周边焊接或螺栓连接防护板,即可得到如图1所示更为完整产线。
升降组件包括升降驱动件、升降台16及滑轨组,滑轨组沿竖向延伸安装于立架11上,滑轨组的两条滑轨161分别布置于立架11的纵向两端,升降台16的纵向两端分别滑动连接于该两条滑轨161上,一对动点伸缩模组17纵向排开安装于升降台的横向内侧,升降驱动件安装于立架上,且升降驱动件能够驱动升降台沿滑轨组上下升降运动。如图所示,本申请以升降电机141(升降驱动件)结合升降链条件15驱动在凹槽式滑轨161升降为例进行说明,升降链条件15结合升降链轮循环运动并在升降电机驱动下带动升降台上下升降运动,其它如气缸等替换方案就不在此展开说明。
传送伸缩组件包括伸缩推杆121及伸缩导轨组,伸缩导轨组的两条伸缩导轨12分别沿横向延伸布置于立架11的纵向两端,伸缩导轨12的固定端安装于立架11上,伸缩导轨12的活动端安装于传送带组件上,伸缩推杆121的活动端安装于传送带组件上,伸缩推杆121的固定端安装于立架11上,传送带组件在伸缩推杆121驱动下能够沿着伸缩导轨伸缩运动以伸入或抽离容纳空间。如图所示,本申请以电动伸缩推杆121结合直线式伸缩导轨12为例进行说明,其它如液压缸等替换方案就不在此展开说明。
传送带组件包括传送带件13及离合驱动件25,离合驱动件25包括定点驱动轴251及动点驱动轴254、可分离联轴器,定点驱动轴251的轴向内端安装于立架的纵向内端位置,动点驱动轴254的轴向外端横向延伸连接于传送带件13上,动点驱动轴254的轴向内端与定点驱动轴251的轴向外端通过可分离联轴器在横向可分离连接,且动点驱动轴在定点驱动轴传动下能够带动传送带件循环运动。可分离联轴器包括定点联轴段252和动点联轴段253,定点联轴段252安装于定点驱动轴251的轴向外端,动点联轴段253安装于动点驱动轴254的轴向内端,动点联轴段253和定点联轴段252在传送伸缩组件推动下能够在横向迫近贴合对接或远离分离。在定点驱动轴251沿正向旋转情形下,定点联轴段252的轴向外端面设置有2个以上正向布置的齿部,动点联轴段253的轴向内端面设置有2个以上反向布置的齿部,且齿部的正向旋转前方侧端面与周向面夹角为60°-90°,典型如75°、85°或90°,齿部的正向旋转后方侧端面呈随着靠近正向旋转前方侧端面逐渐轴向凸出的斜面。如图所示,本申请以离合驱动件结合下述输送电机23实现同时驱动为例进行说明,其它如每个传动带件分别配置电机驱动等替换方案就不在此展开说明。
输送驱动件包括输送电机23、输送驱动轴及同步轴24,输送电机23通过输送链轮组I与同步轴24传动连接,同步轴24通过输送链轮组II与定点驱动轴251传动连接,且同步轴24通过输送链轮组III与输送驱动轴传动连接,输送驱动轴在同步轴24传动下能够带动输送带件循环运动,输送带件与传送带件在同步轴传动下能够同时循环运动以输送蚕框,且输送链轮组II与输送链轮组III采用大小不同链轮组成以形成速度差,且输送带件循环运动速度小于传送带件循环运动速度,且堆垛机传送带循环运动速度大于等于解垛机的。输送电机安装于机架的纵向中部且其位于输送带件的下方位置,两根同步轴分别横向延伸安装于机架的纵向两端且其位于输送带件的下方位置,两根同步轴均与输送电机传动连接,每根同步轴分别与同侧的蚕框堆解垛机构的定点驱动轴传动连接;输送驱动轴的轴向内端安装于机架的纵向一端,输送驱动轴的轴向外端横向延伸连接于输送带件上,且输送驱动轴与同侧的同步轴传动连接以在同步轴传动下能够带动输送带件循环运动。如图所示,本申请以单一输送电机驱动结合大小链轮配合链条实现同时堆解垛机与输送机构同时循环运动为例进行说明,其它如每个传动带件及输送带件分别配置电机驱动等替换方案就不在此展开说明。
动点伸缩模组17及定点伸缩模组18均为可以伸缩并支承的模组,本申请以它们结构相同为例说明,可采用既有技术,其它如伸缩替换方案就不在此展开说明。其中,在底座上布置伸缩电机及倒T字形支承杆、插杆,支承杆可滑动布置于底座上,伸缩电机传动轴通过插杆铰接于支承杆尾端,在伸缩电机带动下推动支承杆使其首端伸出或收回,支承杆中部凸起段起到限位作用。
该生产线还配置有控制器,经PLC或51单片等组成,并连接至输送电机及伸缩推杆等部件上,以通过红外感应器(感应探头)A1、A2、A3及A4等检测定位蚕框或动点伸缩模组位置,并控制各个部件运行,该控制器及其与输送电机等部件均为既有部件,而且它们的连接及预置指令并执行的控制技术均为技术,可直接到市场上买来并通过行业标准线连接再按说明书设定参数即可使用,在此不再赘述。
蚕框堆解垛机构的解垛工作步骤如下:
1)启动处于首端的蚕框堆解垛机构,各部件恢复初始状态,定点伸缩模组(A模组)及动点伸缩模组(B模组)处于收回状态,且传送伸缩组件(C模组)也处于收回状态,B模组处于最低位,蚕框堆解垛机构的容纳空间处于完全空出状态;
2)操作员操控搬运车(如叉车)将堆叠有12层蚕框300的蚕框堆垛运送至处于首端的蚕框堆解垛机构的容纳空间内,并使得蚕框堆垛推入到位,之后,控制启动B模组,4个(两组)处于堆垛第一层(由下往上顺序)下方位置(最低位)的B模组动作伸出支承杆;其中,可以采用行程测定复位,还可以通过接收到红外感应器A1检测到蚕框堆垛推入到位;
3)控制启动升降电机驱动升降台上升,升降台在上升时B模组支撑杆卡住第一层(最下一层)的蚕框以抬起蚕框堆垛,在B模组到达首次堆垛解垛位置(A模组支承杆处于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位置)停止上升;其中,堆垛解垛位置可以采用行程测定,还可以通过红外感应器A3及A4检测;
4)控制启动A模组及C模组,4个A模组动作伸出其支承杆,C模组动作伸出将传送带件推入容纳空间使其处于传送位置,且,C模组在B模组到达抬放位置之前完成将传送带件推入处于传送位置即可,C模组在离合驱动件驱动下传动带纵向循环运动;其中,在C模组启动之前,外部驱动电机被启动,以在传动带外伸至传送位置时纵向循环运动;
5)控制启动升降电机,升降台下降,上一层蚕框堆垛(首次解垛时为第二层以上的蚕框堆垛)卡在4个A模组的支承杆上,而升降台托着一蚕框继续下降;
6)在升降台在B模组到达抬放位置(B模组支承杆上的蚕框支承在传动带件上,且B模组支承杆处于该蚕框下方一定距离位置,例如低于该蚕框1cm或3cm等),控制停止升降电机升降台停止下降,同时控制启动B模组动作收回支承杆,完成首次解垛;其中,抬放位置是指抬放蚕框位置,可以采用行程测定,还可以通过红外感应器A2检测;
7)控制启动升降电机,升降台上升,且在升降台上升一定脱出距离(B模组处于传送带上蚕框的上方并高出一定距离,例如高出1cm或3cm等,脱出其在前一刻放置的蚕框的范围)后控制启动B模组动作伸出其支承杆,而升降台持续上升,在B模组支承杆卡住第二层以上堆垛并抬升至换垛位置(B模组支承杆上的蚕框堆垛处于A模组支承杆上方一定距离位置,例如高出A模组支承杆1cm或3cm等)停止上升;其中,换垛位置可以采用行程测定,还可以通过红外感应器A4检测,红外感应器A4为一组配对使用可以检测两个位置以及起到限高作用;
8)控制启动A模组,4个A模组动作收回其支承杆;
9)控制启动升降电机,升降台下降,并在B模组到达堆垛解垛位置(A模组处于相邻两层蚕框之间位置)停止下降;
10)控制启动A模组,4个A模组动作伸出其支承杆;
11)控制启动升降电机,升降台下降,上一层蚕框堆垛(第二次解垛时为第三层以上的蚕框堆垛)卡在4个A模组的支承杆上,而升降台托着一蚕框继续下降;
12)在升降台在B模组到达抬放位置,控制停止升降电机升降台停止下降,同时控制启动B模组动作收回其支承杆,完成第二次解垛;
13)重复前述7)-12)流程逐次解垛,逐一将12层蚕框堆垛解垛到传送带上。其中,在解垛期间,操作员操控搬运车去搬运下一堆垛或做其它工作。
蚕框堆解垛机构的堆垛工作步骤与解垛工作步骤相反,控制升降电机启停动作带动B模组上升或下降,使得,B模组将处于抬放位置蚕框抬升,在B模组持续上升期间其上蚕框卡住处于A模组支承杆上蚕框堆垛(部分蚕框堆垛)一起抬升,在B模组到达换垛位置之后A模组动作伸出支承杆,然后B模组由换垛位置持续下降,蚕框堆垛卡在A模组支承杆上,如此逐一将12层蚕框堆叠在A模组支承杆上,之后,C模组动作收回传送带件,而B模组再将12层蚕框堆垛由换垛位置持续下托至搬运车上并收回支承杆,然后再转移出去,在此不再展开说明。堆垛机与解垛机结构相同,只是它们操作流程不同。
如上述,在输送带组件的纵向两端分别布置有蚕框堆解垛机构,位于输送带组件的首端的蚕框堆解垛机构用于蚕框解垛,位于输送带组件的尾端的蚕框堆解垛机构用于蚕框堆垛,可以实现自动解垛及堆垛,而且蚕框逐一经输送带组件往后输送,可在输送带组件区域进行人工饲喂和消毒等操作,也可以设置相关设备进行操作。蚕框堆解垛机构采用两个可伸缩的分离式传送带组件进行传送转移蚕框,先将传送伸缩组件及各个伸缩模组等进行收缩动作,完全空出容纳空间,再直接利用搬运车将堆垛推送至容纳空间地面上,再由蚕框堆解垛机构向上提升并进行解垛操作,反之在堆垛完成后可直接堆垛下托至处于地面的搬运车上,提高作业效率。而且,输送带件与传送带件在同步轴传动下能够同时循环运动以输送蚕框,形成分段式蚕框输送,采用单一输送驱动件通过同步轴同时带动输送带件及离合驱动件,形成具有速度差的两段或三段输送,且中间段输送速度较慢,便于进行饲喂及消毒等操作,两端输送速度相对较快,以便快速输送以追加或卸下托盘等物件;利用离合驱动件与同步轴配合使得蚕框堆解垛机构的两个传送带同步运动,利用同步轴与输送驱动轴配合使得输送机构的两个输送带同步运动,提高蚕框输送稳定性。
该堆垛解垛装置的解垛过程包括拆解作业和向外传送作业,利用离合驱动件以使得该传动带件和外部输送机差速持续运行,A模组和B模组组成预解垛结构,B模组支承杆上的蚕框在下降到传送带的同时开始随着传送带纵向向前移动,然后B模组及时收回支承杆并上移,再与A模组配合下托下一个蚕框,在B模组放置当前蚕框至其往返下托下一个蚕框期间,传送带完成将当前蚕框纵向向外传送作业,在交错时间内完成拆解及向外传送作业,如此可以将解垛速度提升一倍以上,提高解垛效率。
参见图1-图21,基于前述实例,作为一选项地,为了解决两组升降组件同步升降问题,本实例中,升降驱动件包括升降电机141、扭矩连杆142、转向箱14、升降轴及升降链条件15(链条配合链轮);每个抬升组件中,转向箱14安装于立架上且其处于升降台的纵向内侧位置,升降链条件15连接于升降台16上,升降轴的轴向两端分别纵向延伸连接于升降链条件15和转向箱14,且升降轴能够带动链条件循环运动以驱动升降台上下升降运动;扭矩连杆142的轴向两端分别横向延伸连接于两个转向箱14,升降电机141设置于一立架上,且升降电机141与扭矩连杆142传动连接。如此,升降电机通过扭矩连杆及转向箱同步传动,使得两组升降组件同步升降,有效提高解垛及堆垛过程中抬升或下托蚕框稳定性。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2具备蓄力离合结构,以使得定点驱动轴及动点驱动轴在运行过程稳定分离及对接,未尽说明请参见前述实施例1。
参见图1-图21,本实施2的一种立体养蚕生产线中,可分离联轴器还包括弹性件及限定块,动点联轴段253可沿轴向滑动的套接于动点驱动轴254的轴向内端上,动点驱动轴254的轴向内端外壁上设置有轴向延伸的限定槽,动点联轴段253的内侧壁上设置有轴向延伸的限定口,限定口的轴向长度小于限定槽,限定块的长度与限定槽轴向长度相适配,限定块的横截面的内陷段与限定槽相适配,限定块的横截面的外凸段与限定口相适配,动点联轴段253的轴向外端通过弹性件固定连接于动点驱动轴254的限位段256上,且动点联轴段253在弹性件受到一定外力压缩及拉伸情形下均滑动连接于动点驱动轴的限定槽区域。如图所示,本申请以弹簧作255为弹性件固定连接于径向凸出的限位段为例进行说明,其它替换方案就不在此展开说明。
动点联轴段和推杆若是刚性连接,在推杆推动动点驱动轴伸出一定距离期间,驱动轴将逐步进行不完全连接直至贴合对接,反之则逐步分离,在此期间不完全连接并转动运行,存在接触受力面变化将影响转动稳定性问题,甚至造成驱动轴破损。
为此,本实施例2利用限定块及限定槽结合在周向限定使其稳定转动,而且采用弹性件结合伸缩推杆在轴向蓄力,弹性件蓄力较小时难于与转动中的定点驱动轴贴合对接或脱离,蓄力完成后形成一定阈值作用力外推或回拉动点驱动轴,可以在短时间内与转动中的定点驱动轴脱出分离或对接贴合,提高离合操作稳定性。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实施例的实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优选一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组合,而多个实例采用一套组合技术特征的附图说明,在此就不一一展开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和例证,但这些描述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范围,凡本实用新型所提示的技术教导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立体养蚕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内容:
蚕框堆解垛机构,包括两个在横向上相对布置的抬升组件,且两个抬升组件间隔一定距离形成蚕框的容纳空间;所述抬升组件包括立架、升降组件、动点伸缩模组、定点伸缩模组、传送带组件及传送伸缩组件;所述传送伸缩组件安装于立架上,且传送伸缩组件能够沿横向伸缩运动,所述传送带组件安装于传送伸缩组件上,所述传送带组件能够在纵向循环运动,且其在传送伸缩组件驱动下能够伸入或抽离容纳空间;至少2个所述定点伸缩模组纵向排开等高安装于立架上,且定点伸缩模组能够沿横向伸缩运动以伸入或抽离容纳空间;所述升降组件安装于立架上,且升降组件能够在竖向面升降运动,至少2个所述动点伸缩模组纵向排开等高安装于升降组件上,且动点伸缩模组能够沿横向伸缩运动以伸入或抽离容纳空间;所述定点伸缩模组处于传送带组件的上方位置,且传送伸缩组件在升降组件带动下能够在竖向面的传送带组件下方位置和定点伸缩模组上方位置之间升降运动;
输送机构,包括机架及输送带组件,所述输送带组件安装于机架上,且输送带组件能够在纵向循环运动;所述输送带组件包括输送带件及输送驱动件,所述输送带件安装于机架上,所述输送驱动件安装于机架的输送带件的下方位置,且输送驱动件与输送带件传动连接以带动输送带件循环运动;
其中,所述输送带组件的纵向两端分别布置有蚕框堆解垛机构,且输送带组件的纵向两端分别与两个传送带组件衔接以输送蚕框;且,位于输送带组件的首端的蚕框堆解垛机构用于蚕框解垛,位于输送带组件的尾端的蚕框堆解垛机构用于蚕框堆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养蚕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升降驱动件、升降台及滑轨组,滑轨组沿竖向延伸安装于立架上,滑轨组的两条滑轨分别布置于立架的纵向两端,升降台的纵向两端分别滑动连接于该两条滑轨上,一对动点伸缩模组安装于升降台的横向内侧,升降驱动件安装于立架上,且升降驱动件能够驱动升降台沿滑轨组上下升降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立体养蚕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件包括升降电机、扭矩连杆、转向箱、升降轴及链条件;每个抬升组件中,转向箱安装于立架上且其处于升降台的纵向内侧位置,链条件连接于升降台上,升降轴的轴向两端分别纵向延伸连接于链条件和转向箱,且升降轴能够带动链条件循环运动以驱动升降台上下升降运动;扭矩连杆的轴向两端分别横向延伸连接于两个转向箱,升降电机设置于一立架上,且升降电机与扭矩连杆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养蚕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伸缩组件包括伸缩推杆及伸缩导轨组,伸缩导轨组的两条伸缩导轨分别沿横向延伸布置于立架的纵向两端,伸缩导轨的固定端安装于立架上,伸缩导轨的活动端安装于传送带组件上,伸缩推杆的活动端安装于传送带组件上,伸缩推杆的固定端安装于立架上,传送带组件在伸缩推杆驱动下能够沿着伸缩导轨伸缩运动以伸入或抽离容纳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养蚕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组件包括传送带件及离合驱动件,离合驱动件包括定点驱动轴及动点驱动轴、可分离联轴器,定点驱动轴的轴向内端安装于立架的纵向内端位置,动点驱动轴的轴向外端横向延伸连接于传送带件上,动点驱动轴的轴向内端与定点驱动轴的轴向外端通过可分离联轴器在横向可分离连接,且动点驱动轴在定点驱动轴传动下能够带动传送带件循环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立体养蚕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分离联轴器包括定点联轴段和动点联轴段,定点联轴段安装于定点驱动轴的轴向外端,动点联轴段安装于动点驱动轴的轴向内端,动点联轴段和定点联轴段在传送伸缩组件推动下能够在横向迫近贴合对接或远离分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立体养蚕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分离联轴器还包括弹性件及限定块,动点联轴段可沿轴向滑动的套接于动点驱动轴的轴向内端上,动点驱动轴的轴向内端外壁上设置有轴向延伸的限定槽,动点联轴段的内侧壁上设置有轴向延伸的限定口,限定口的轴向长度小于限定槽,限定块的长度与限定槽轴向长度相适配,限定块的横截面的内陷段与限定槽相适配,限定块的横截面的外凸段与限定口相适配,动点联轴段的轴向外端通过弹性件固定连接于动点驱动轴的限位段上,且动点联轴段在弹性件受到一定外力压缩及拉伸情形下均滑动连接于动点驱动轴的限定槽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立体养蚕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在定点驱动轴沿正向旋转情形下,定点联轴段的轴向外端面设置有2个以上正向布置的齿部,动点联轴段的轴向内端面设置有2个以上反向布置的齿部,且齿部的正向旋转前方侧端面与周向面夹角为60°-90°,齿部的正向旋转后方侧端面呈随着靠近正向旋转前方侧端面逐渐轴向凸出的斜面。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立体养蚕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驱动件包括输送电机、输送驱动轴及同步轴,输送电机通过同步轴与定点驱动轴传动连接,输送电机通过同步轴与输送驱动轴传动连接,输送带件与传送带件在同步轴传动下能够同时循环运动以输送蚕框,且输送带件循环运动速度小于传送带件循环运动速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立体养蚕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电机安装于机架的纵向中部且其位于输送带件的下方位置,两根同步轴分别横向延伸安装于机架的纵向两端且其位于输送带件的下方位置,两根同步轴均与输送电机传动连接,每根同步轴分别与同侧的蚕框堆解垛机构的定点驱动轴传动连接;输送驱动轴的轴向内端安装于机架的纵向一端,输送驱动轴的轴向外端横向延伸连接于输送带件上,且输送驱动轴与同侧的同步轴传动连接以在同步轴传动下能够带动输送带件循环运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202877.8U CN218664291U (zh) | 2022-11-30 | 2022-11-30 | 一种立体养蚕生产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202877.8U CN218664291U (zh) | 2022-11-30 | 2022-11-30 | 一种立体养蚕生产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664291U true CN218664291U (zh) | 2023-03-21 |
Family
ID=85543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202877.8U Active CN218664291U (zh) | 2022-11-30 | 2022-11-30 | 一种立体养蚕生产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664291U (zh) |
-
2022
- 2022-11-30 CN CN202223202877.8U patent/CN21866429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775286B (zh) | 一种装车系统及装车方法 | |
CN213415263U (zh) | 物品移动装置 | |
CN217147748U (zh) | 一种托盘上料机构 | |
CN106892294B (zh) | 一种瓦楞纸点数输送码垛系统 | |
CN113371468A (zh) | 塑料瓶隔板码垛及隔板拆垛全自动多功能一体机 | |
CN115626319B (zh) | 一种条盒输送和堆叠系统及方法 | |
CN112299023A (zh) | 砖块码垛系统 | |
CN105858243A (zh) | 一种塑料制品高速取料堆叠机组 | |
CN211337925U (zh) | 瓶体码垛夹具及码垛机器人 | |
CN218664291U (zh) | 一种立体养蚕生产线 | |
CN214188144U (zh) | 一种注塑机自动下料检测设备 | |
CN118062592B (zh) | 一种布卷自动码垛装置及其码垛方法 | |
CN220811098U (zh) | 一种用于智能仓储输送线的拆盘装置 | |
CN212374371U (zh) | 送料装置 | |
JP3796628B2 (ja) | チューブの箱詰め方法及び装置 | |
CN115744331A (zh) | 一种立体养蚕生产线 | |
CN113371470A (zh) | 高速全自动双工位塑料瓶拆垛机 | |
CN218909096U (zh) | 一种蚕盘堆垛解垛装置 | |
CN108820954B (zh) | 智能纸板拆垛机 | |
CN216037388U (zh) | 一种自动卸垛板设备 | |
CN214569163U (zh) | 砖块码垛系统 | |
CN114408608B (zh) | 具有转向机构的箱体物料装车系统 | |
CN213036699U (zh) | 一种小蚕养殖用的堆垛、散装机构 | |
CN210558018U (zh) | 一种果杯码垛机 | |
CN213566757U (zh) | 基于链板及辊道输送的托盘输送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E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
Assignee: GUANGXI JIALIAN SILK Co.,Ltd. Assignor: Guangxi Linshengtang Silkworm Utensils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4980015017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three-dimensional sericulture production lin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30321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40912 |
|
E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