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粉料用密封阀口袋,通过相互叠压和外设的密封部,使得袋口和袋底的密封更加牢靠,有效的避免了超细粉料在运输过程中的泄漏和污染,大大增加了物料运输的安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粉料用密封阀口袋,包括塑料制成的筒形袋体,袋体的纵向方向一端为袋底端,另一端为袋口端;
袋底端通过折叠沿纵向方向形成等腰梯形的第一封口部和第二封口部,第一封口部的端部叠压第二封口部,第一封口部和第二封口部横向方向两端等腰梯形的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叠压第一封口部和第二封口部,密封部叠压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第一封口部、第二封口部、第一折叠部、第二折叠部和密封部热熔连接,形成密封的方形袋底;
袋口端的通过折叠沿纵向方向形成梯形的第三封口部和第四封口部,第三封口部的端部叠压第四封口部,第三封口部和第四封口部横向方向两端梯形的第三折叠部和第四折叠部叠压第三封口部和第四封口部,第四折叠部沿横向方向设置有筒形的进料部,密封部叠压第三折叠部和第四折叠部,第三封口部、第四封口部、第三折叠部、第四折叠部、进料部和密封部热熔连接,形成密封的方形袋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进料部的端部与第三折叠部的纵向边缘平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进料部与袋体的颜色不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密封部与袋底和袋口的平面尺寸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密封部与袋体的材质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相互叠压和外设的密封部,使得袋口和袋底的密封更加牢靠,有效的避免了超细粉料在运输过程中的泄漏和污染,大大增加了物料运输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过程步骤2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过程步骤3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过程步骤4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过程步骤5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过程步骤5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过程步骤6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过程步骤7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过程步骤8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过程步骤9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过程步骤10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过程步骤11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过程步骤12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过程步骤13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过程步骤13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过程步骤14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过程步骤15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过程步骤16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袋体,2为第一折痕,3为上翻折部,4为第一折叠部,5为下翻折部,6为第二折叠部,7为袋底隔热垫板,8为第一封口部,9为第二封口部,10为袋底密封部,11为袋底密封连接部,12为第二折痕,13为第三折叠部,14为第四折叠部,15为进料部,16为袋口隔热垫板,17为第三封口部,18为第四封口部,19为袋口密封部,20为袋口密封连接部,21为加热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7和图18所示,一种粉料用密封阀口袋,包括塑料制成的筒形袋体1,袋体1的纵向方向一端为袋底端,另一端为袋口端;
袋底端通过折叠沿纵向方向形成等腰梯形的第一封口部8和第二封口部9,第一封口部8的端部叠压第二封口部9,第一封口部8和第二封口部9横向方向两端等腰梯形的第一折叠部4和第二折叠部6叠压第一封口部8和第二封口部9,密封部叠压第一折叠部4和第二折叠部6,第一封口部8、第二封口部9、第一折叠部4、第二折叠部6和密封部热熔连接,形成密封的方形袋底;
袋口端的通过折叠沿纵向方向形成梯形的第三封口部17和第四封口部18,第三封口部17的端部叠压第四封口部18,第三封口部17和第四封口部18横向方向两端梯形的第三折叠部13和第四折叠部14叠压第三封口部17和第四封口部18,第四折叠部14沿横向方向设置有筒形的进料部15,密封部叠压第三折叠部13和第四折叠部14,第三封口部17、第四封口部18、第三折叠部13、第四折叠部14、进料部15和密封部热熔连接,形成密封的方形袋口。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进一步的,进料部15的端部与第三折叠部13的纵向边缘平齐。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进一步的,进料部15与袋体1的颜色不同。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进一步的,密封部与袋底和袋口的平面尺寸相同。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进一步的,密封部与袋体1的材质相同。
本申请的阀口袋的加工方式如下:
步骤1:将先期加工的两端具备开口的筒形袋体1平铺在工作台上,使得袋体1形成上下两层且横向方向两端互相连接的形状,袋体1的纵向方向两端为开口,袋体1的纵向方向一端为袋底端,另一端为袋口端;
步骤2:如图1所示,在袋体1上面靠近袋底端一侧的预设位置沿横向方向画出第一折痕2,所述第一折痕2的长度与所述袋体1上面的横向长度相同;
步骤3:如图2所示,将袋体1的位于靠上的一面沿第一折痕2向外翻折,形成上翻折部3,位于靠下的一面与上翻折部3对应位置为下翻折部5,在此过程中,位于袋体1的横向两端向内翻折形成第一折叠部4和第二折叠部6;
步骤4:如图3所示,在第一折叠部4和第二折叠部6下部,上翻折部3和下翻折部5正中位置,沿横向方向放入袋底隔热垫板7,袋底隔热垫板7的尺寸与设计的阀口袋的袋底尺寸相同;
步骤5:如图4和图5所示,分别将上翻折部3和下翻折部5未被隔热垫板叠压部位向互相靠近的方向翻折,形成梯形的第一封口部8和第二封口部9;
步骤6:如图6所示,分别将第一折叠部4和第二折叠部6打开,使其不被第一封口部8和第二封口部9叠压,并向相对方向翻折,使第一折叠部4和第二折叠部6叠压在第一封口部8和第二封口部9的上部;
步骤7:如图7所示,在第一折叠部4和第二折叠部6的上部放置袋底密封部10,袋底密封部10的尺寸与袋底隔热垫板7的尺寸相同,袋底密封部10的材质与袋体1的材质相同的塑料片;
步骤8:如图8所示,将折叠好的袋底端和袋底密封部10放入热熔封口机,热熔封口机的加热部21对袋底的环周和折痕位置进行热熔形成袋底密封连接部11,形成密封的袋底。
步骤9:如图9所示,在袋体1上面靠近袋口端一侧的预设位置沿横向方向画出第二折痕12;
步骤10:如图10所示,将袋体1的位于靠上的一面沿折痕向外翻折,形成上翻折部3,位于靠下的一面与上翻折部3对应位置为下翻折部5,在此过程中,位于袋体1的横向两端向内翻折形成第三折叠部13和第四折叠部14;
步骤11:如图11所示,在第三折叠部13沿横向方向设置进料部15,进料部15优选材质与袋体1的材质一致,颜色与袋体1颜色不一样的矩形片,进料部15的端面与第三折叠部13纵向方向的端面平行;
步骤12:如图12所示,在第三折叠部13和第四折叠部14下部,上翻折部3和下翻折部5正中位置,沿横向方向放入袋口隔热垫板16,袋口隔热垫板16的宽度尺寸与设计的阀口袋的袋口宽度尺寸相同、长度尺寸不小于设计的阀口袋的袋口长度尺寸和进料部15的长度尺寸之和;
步骤13:如图13和图14所示,分别将上翻折部3和下翻折部5未被袋口隔热垫板16叠压部位向互相靠近的方向翻折,形成梯形的第三封口部17和第四封口部18,进料部15随之折叠形成筒形;
步骤14:如图15所示,将第三折叠部13打开,使其不被第三封口部17和第四封口部18叠压,并将第三折叠部13向进料部15方向翻折,使第三折叠部13叠压在第三封口部17和第四封口部18的上部;
步骤15:如图16所示,在第三折叠部13和第四折叠部14的上部放置袋口密封部19,袋口密封部19的尺寸与袋口隔热垫板16的尺寸相同,袋口密封部19的材质与袋体1的材质相同;
步骤16:如图17所示,将折叠好的袋口端和袋口密封部19放入热熔封口机,热熔封口机的加热部21对袋口的环周和折痕位置进行热熔形成袋口密封连接部20,形成密封的袋口。
本装置需要使用时,通过进料部15将粉状物料输入阀口袋,当阀口袋装满后,翻折进料部15,形成初步封口,此种状态下,当阀口袋放倒,袋内粉料挤压进料部15,将使得进料部15的密封更加牢固,为了防止运输中进料部15跑料或进入湿气水分,也可以通过热熔等方式将进料部15密闭。
本装置通过相互叠压和外设的密封部,使得袋口和袋底的密封更加牢靠,有效的避免了超细粉料在运输过程中的泄漏和污染,大大增加了物料运输的安全性。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