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88632U - 一种背靠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靠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588632U CN218588632U CN202222793019.9U CN202222793019U CN218588632U CN 218588632 U CN218588632 U CN 218588632U CN 202222793019 U CN202222793019 U CN 202222793019U CN 218588632 U CN218588632 U CN 21858863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ushion
- pad
- backup pad
- outer cloth
- sof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腰背部支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靠装置。该背靠装置包括背板和两个支撑板,两个支撑板呈左右间隔设置,且分别通过一缓冲部与背板连接,还包括软垫,软垫的形状与支撑板的形状相匹配,覆盖并固定在支撑板的前侧,其中,软垫为立体纤维垫或者TPE发泡垫。使用时该背靠装置与使用者的背部贴合,为使用者提供包裹支撑,通过设置软垫,提高使用舒适性。在软垫为立体纤维垫时还同时还具有较好通风散热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腰背部支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靠装置。
背景技术
生活中常见的如带靠背办公座椅或汽车座椅等坐具,其靠背主要用于提供整体的支撑,一般难以实现对人体背部较贴合或适配支撑,长时间久坐会引起腰背出现酸痛,同时也会加重腰椎病痛的发生。
目前,市场出现多种用于腰背部支撑的装置。其中一种分体式背靠装置,包括两个左右间隔设置的支撑板(与乘坐者的背部贴合的部分),支撑板的后侧设有缓冲件,为支撑板提供缓冲力,缓冲件安装在背板(一些产品也采用将坐具的靠背作为背板)。但为了能够提供贴合支撑,现有分体式背靠装置的支撑板(背靠板)主要采用硬质塑胶材料制成,使用起来背部明显感觉太硬缺乏柔软舒适性。为此,一些产品采用在支撑板外侧套设布套,但布套一般比较薄,主要起到的还是装饰作用,对舒适性的提高较为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背靠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支撑板太硬影响使用舒适性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靠装置,包括背板和两个支撑板,两个支撑板呈左右间隔设置,且分别通过一缓冲部与背板连接,背靠装置还包括软垫,软垫的形状与支撑板的形状相匹配,覆盖并固定在支撑板的前侧;
其中,软垫为立体纤维垫或者TPE发泡垫。
可选地,支撑板上设有多个通孔,采用扎带或绳子穿过软垫和通孔将软垫固定在支撑板上。
可选地,支撑板上设有多个通孔,采用倒刺铆钉卡扣将软垫固定在支撑板上,其中:
倒刺铆钉卡扣穿过软垫和通孔并与通孔自锁,将软垫固定在支撑板上;或
倒刺铆钉卡扣的头部粘接在软垫,倒刺铆钉卡扣的尾部穿过通孔并与通孔自锁,将软垫固定在支撑板上。
可选地,支撑板上设有多个通孔,采用二合扣将软垫固定在支撑板上,其中,二合扣包括能够扣合的公扣和母扣,母扣位于支撑板的后侧且穿入通孔,公扣穿过软垫与母扣扣合连接。
可选地,软垫通过胶水粘接在支撑板的前侧。
可选地,立体纤维垫为4D空气纤维垫。
可选地,背靠装置还包括外布套,外布套套设在支撑板上,软垫位于外布套内。
可选地,外布套的开口处采用弹性松紧带收口。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背靠装置,包括背板和两个支撑板,两个支撑板呈左右间隔设置,且分别通过一缓冲部与背板连接,背靠装置还包括软垫和外布套,软垫的形状与支撑板的形状相匹配,外布套套设在支撑板上,软垫通过外布套固定且覆盖在支撑板的前侧;
其中,软垫为立体纤维垫或者TPE发泡垫。
可选地,立体纤维垫为4D空气纤维垫。
可选地,在外布套的内侧壁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一个收纳袋,两个收纳袋的开口上下相对设置,软垫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放入两个收纳袋内。
可选地,外布套的开口处采用弹性松紧带收口。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靠装置包括背板和两个支撑板,两个支撑板呈左右间隔设置,且分别通过一缓冲部与背板连接,还包括软垫,软垫的形状与支撑板的形状相匹配,覆盖并固定在支撑板的前侧。该背靠装置与使用者的背部贴合,为使用者提供包裹支撑,通过设置软垫,提高使用舒适性。在软垫为立体纤维垫时还同时还具有较好通风散热的效果。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附图仅为说明目的提供,图中各部件的比例与数量不一定与实际产品一致。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一种背靠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另一种背靠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一种倒刺铆钉卡扣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又一种背靠装置的支撑板横剖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软垫的一种固定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再一种背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一种背靠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9是图8中背靠装置装配状态时的部分(两个支撑板)结构的横剖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一种外布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一种背靠装置支撑板的纵剖示意图。
图中:
1:背板;
2:支撑板;
21:通孔;
3:缓冲部;
4:软垫;
5:倒刺铆钉卡扣;
6:二合扣;
61:公扣;
62:母扣;
7:扎带;
8:外布套;
81:弹性松紧带;
82:收纳袋;
9:固定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靠装置包括背板1和两个支撑板2,两个支撑板2呈左右间隔设置,且分别通过一缓冲部3与背板1连接。该背靠装置还包括软垫4,软垫4的形状与支撑板2的形状相匹配,覆盖并固定在支撑板2的前侧。优选地,软垫4可以为立体纤维垫或者TPE(热塑性弹性体)发泡垫。TPE发泡垫具有一定弹性,舒适性较高。
使用时,由于使用者的背部与支撑板2之间具有软垫4,避免了因支撑板2太硬而影响使用舒适性。软垫4为立体纤维时,其纤维之间具有空隙通透性较好,且纤维编织而成的立体纤维层具有相对较好的回弹性,舒适减压。在提高柔软舒适度的同时还具有较好通风散热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软垫”是指在正常使用时受压能够发生变形与使用者背部贴合和基本贴合的垫子。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所示,支撑板2上设有多个通孔21,该通孔21一方面可以作为透气散热孔,该通孔21与软垫4相配合,能够共同作用进一步提高背靠装置的通风散热效果。另一方面该通孔21还可以作为固定软垫4的结构。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和图3所示,采用倒刺铆钉卡扣5与通孔21配合将软垫4固定在支撑板2上。倒刺铆钉卡扣5的头部粘接在软垫4,倒刺铆钉卡扣5的尾部穿过通孔21并与通孔自锁,将软垫4固定在支撑板2上。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参见图2和图3所示,倒刺铆钉卡扣5穿过软垫4和通孔21后与通孔21自锁(由倒刺齿实现),将软垫4固定在支撑板2上。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倒刺铆钉卡扣5可以为圣诞树型铆钉卡扣,其沿轴向具有多个倒刺齿,为现有结构,在此不再赘述。还需要说明的是,具有倒刺齿结构铆钉卡扣均可使用,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见图4和图5所示,支撑板2上设有多个通孔21,采用扎带7或绳子穿过软垫4和通孔21后通过扎紧扎带7或者绑扎绳子将软垫4固定在支撑板2上。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见图6所示,支撑板2上设有多个通孔21,采用二合扣6将软垫4固定在支撑板2上。其中,二合扣6包括能够扣合的公扣61和母扣62,母扣62位于支撑板2的后侧且穿入通孔21,母公扣61穿过软垫4与母扣62扣合连接。需要说明的是,二合扣6为现有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在以上各实施方式中,无论是采用哪种结构固定软垫4,其固定点(采用倒刺铆钉卡扣或绳子或扎带或二合扣固定的位置点)的数量和位置根据需要选择即可。例如,可以是一个,选择在靠近上侧的位置固定。也可以是两个,选择分别在靠近上侧和下侧若靠近左侧或右侧的位置固定。还可是三个、四个、五个、六个等间隔分布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软垫4为立体纤维垫时,倒刺铆钉卡扣或绳子或扎带或二合扣可以利用纤维间的空隙穿过。软垫4为TPE发泡垫时,可以在TPE发泡垫预留过孔,供倒刺铆钉卡扣或二合扣通过。
在又一个实施方式中,软垫4通过胶水粘接在支撑板2的前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TPE发泡垫上设有用于透气的通孔,提高散热透气性能。
立体纤维层可以是3D纤维层,3D纤维层是采用纤维编织或缠绕得到的一定厚度的纤维垫;也可以4D空气纤维层。优选地,立体纤维层是4D空气纤维层。4D空气纤维层主要成分为白色透明状PE(聚乙烯)原料,高温熔化形成丝状纤维,经编织压制冷却后形成有一定厚度的板材,内部有若干丝状纤维非规则缠绕粘连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网状物。原料聚乙烯比较柔软,结合纤维非规则的空间层叠分布,使得构成板材的纤维丝从内到外在任何维度都有较大空间,液体和气体的通透性较好。当受到来自外界的压力时,其材料内应力在丝状纤维空间缠绕分布结构下能表现出较强的反弹力。需要说明的是,4D空气纤维层与3D纤维层之间主要区域在于制造工艺以及纤维排列方式不同,此区别为公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参见图4~图7所示,在以上任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均可设置一外布套8,外布套8套设在支撑板2上,软垫4位于外布套8内。
在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外布套8的开口处采用弹性松紧带81收口,即在开口处设有一圈弹性松紧带81。能够撑大开口方便地套在支撑板2,并在套设完成后能够收缩撑大的开口,使外布套8固定在支撑板2上。在需要拆除外布套8时,在弹性松紧带81的作用下也能够方便地进行拆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图2和图8所示,背板1上设有固定带9,用于将背靠装置较好的固定在坐具的靠背上。
值得说明的是,缓冲部3可以是包括一个或多个橡胶弹性柱;也可以是包括一个或多个弹簧。当然在采用弹簧作为缓冲部的实施方式中,弹簧外侧可以套设橡胶套筒,具体在此不做限定。背板1可以是背靠装置的专用结构,也可以是坐具的一部分(例如靠背),在此不做限定。还需要说明的是,背板1、支撑板2、缓冲部3均采用现有技术即可,在此不再需赘述。
实施例二
参见图8~图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背靠装置包括背板1和两个支撑板2,两个支撑板2呈左右间隔设置,且分别通过一缓冲部3与背板1连接。该背靠装置还包括软垫4和外布套8,软垫4的形状与支撑板2的形状相匹配,外布套8套设在支撑板2上,软垫4通过外布套8固定且覆盖在支撑板2的前侧,其中,软垫4为立体纤维垫或者TPE发泡垫。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参见图8和图9所示,软垫4放置在外布套8的容纳腔内,外布套8套设在支撑板2上,实现软垫4与支撑板2的相对固定。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0和图11所示,在外布套8的内侧壁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一个收纳袋82(图10中虚线所示),两个收纳袋82的开口上下相对设置,软垫4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放入两个收纳袋82内,实现与外布套8的固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见图8所示,背板1上设有固定带9,用于将背靠装置较好的固定在坐具的靠背上。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相比主要区别在于:软垫4是与外布套8连接固定,然后再通过外布套8安装在支撑板2上。而针对零部件背板1、支撑板2、缓冲部3、软垫4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不存在方案冲突的情况下,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此外,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2)
1.一种背靠装置,包括背板和两个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呈左右间隔设置,且分别通过一缓冲部与所述背板连接,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软垫,所述软垫的形状与所述支撑板的形状相匹配,覆盖并固定在所述支撑板的前侧;
其中,所述软垫为立体纤维垫或者TPE发泡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板上设有多个通孔,采用扎带或绳子穿过所述软垫和所述通孔将所述软垫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板上设有多个通孔,采用倒刺铆钉卡扣将所述软垫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其中:
所述倒刺铆钉卡扣穿过所述软垫和所述通孔并与所述通孔自锁,将所述软垫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或
所述倒刺铆钉卡扣的头部粘接在所述软垫,所述倒刺铆钉卡扣的尾部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通孔自锁,将所述软垫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板上设有多个通孔,采用二合扣将所述软垫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其中,所述二合扣包括能够扣合的公扣和母扣,所述母扣位于所述支撑板的后侧且穿入所述通孔,所述公扣穿过所述软垫与所述母扣扣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软垫通过胶水粘接在所述支撑板的前侧。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背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立体纤维垫为4D空气纤维垫。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背靠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外布套,所述外布套套设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软垫位于所述外布套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布套的开口处采用弹性松紧带收口。
9.一种背靠装置,包括背板和两个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呈左右间隔设置,且分别通过一缓冲部与所述背板连接,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软垫和外布套,所述软垫的形状与所述支撑板的形状相匹配,所述外布套套设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软垫通过所述外布套固定且覆盖在所述支撑板的前侧;
其中,所述软垫为立体纤维垫或者TPE发泡垫。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立体纤维垫为4D空气纤维垫。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布套的内侧壁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一个收纳袋,两个所述收纳袋的开口上下相对设置,所述软垫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放入两个所述收纳袋内。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布套的开口处采用弹性松紧带收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793019.9U CN218588632U (zh) | 2022-10-21 | 2022-10-21 | 一种背靠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793019.9U CN218588632U (zh) | 2022-10-21 | 2022-10-21 | 一种背靠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588632U true CN218588632U (zh) | 2023-03-10 |
Family
ID=854030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793019.9U Active CN218588632U (zh) | 2022-10-21 | 2022-10-21 | 一种背靠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588632U (zh) |
-
2022
- 2022-10-21 CN CN202222793019.9U patent/CN21858863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0876149B1 (ko) | 가구용 스프링장치 | |
CN104691384B (zh) | 具有通风特性的座椅 | |
US20130104311A1 (en) | Mattresses with heat dissipation | |
US20110047708A1 (en) | Mattresses with heat dissipation | |
JP4342442B2 (ja) | 車両及び航空機用の適応型空気シートクッションと背もたれクッション | |
KR101015628B1 (ko) | 스프링을 이용한 기능성 방석 | |
KR102136495B1 (ko) | 기능성 베개 | |
CN218588632U (zh) | 一种背靠装置 | |
KR200483330Y1 (ko) | 기능성 베개 | |
JP2024529554A (ja) | 弾性モジュール用均衡クッション、弾性クッションと家具 | |
CN201076234Y (zh) | 一种新型的排骨床垫架 | |
CN201431190Y (zh) | 带有颈部靠枕和腰部靠枕的垫子 | |
JPH1156536A (ja) | スプリング組み替え式マットレス | |
CN112294025A (zh) | 复合弹性床垫 | |
CN212438104U (zh) | 一种肩颈枕垫 | |
KR20210147345A (ko) | 침대 매트리스용 쿠션부재 | |
CN201767590U (zh) | 一种可调节睡枕 | |
CN112294057A (zh) | 一种降噪供氧枕芯及降噪供氧枕头 | |
JP3013484U (ja) | 敷 物 | |
CN220512618U (zh) | 一种枕头 | |
CN201042339Y (zh) | 具立体网络空间的复层立体网材 | |
TWM594911U (zh) | 枕頭結構改良 | |
JP3237879U (ja) | 敷き布団 | |
JP2021045244A (ja) | コイルスプリング用緩衝材およびクッション体 | |
CN216101679U (zh) | 一种后排座椅及汽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