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64942U - 多输送线上料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多输送线上料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464942U CN218464942U CN202222824514.1U CN202222824514U CN218464942U CN 218464942 U CN218464942 U CN 218464942U CN 202222824514 U CN202222824514 U CN 202222824514U CN 218464942 U CN218464942 U CN 21846494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xis
- linear motor
- conveying line
- conveyor
- l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7723 transport mechanism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group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74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输送线上料装置,其包括:端盖上料输送线、垫片上料输送线、螺母上料输送线以及搬运机构;所述端盖上料输送线、垫片上料输送线、螺母上料输送线沿X轴方向依次并排设置,所述搬运机构位于各输送线的下游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多条输送线能够实现端盖、垫片以及螺母在同一工位的连续送料,从而显著了提高了转子的装配效率。同时,本实用新型还设置具有双搬运单元的搬运机构,二者可针对端盖、垫片以及螺母分别周转下料,进一步提高了各工件的送料效率。且上述搬运机构集成设置,在其运动行程能够覆盖多条输送线的同时,所占用的空间较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输送线上料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适于端盖、垫片以及螺母上料的多输送线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电机是一种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电磁装置,其主要的作用是通过产生驱动转矩,作为动力源驱动用电器或各种机械设备进行工作。电机一般由定子、转子和其它附件组成。电机工作时,电机的定子形成旋转磁场,转子置于旋转磁场中,缠绕于转子上的线圈通电后在旋转磁场的作用下,获得一个转动力矩,从而带动转子转动。
为了便于转子进行枢转以及线圈的缠绕,转子包括:转轴、铁芯等结构。其中,转轴作为转子的枢转轴。铁芯为多个,各铁芯依次层叠地套装于转轴上,并作为线圈的缠绕载体。同时,为了保持铁芯的固定,转轴上套装有垫片和端盖,二者由一螺母锁紧固定。因此,针对如何实现端盖、垫片以及螺母的连续化上料,有必要提出进一步地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多输送线上料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输送线上料装置,其包括:端盖上料输送线、垫片上料输送线、螺母上料输送线以及搬运机构;
所述端盖上料输送线、垫片上料输送线、螺母上料输送线沿X轴方向依次并排设置,所述搬运机构位于各输送线的下游端;
所述端盖上料输送线包括:第一输送线本体以及第一载盘,所述第一载盘由所述第一输送线本体驱动沿X轴进行往复运动;
所述垫片上料输送线包括:第二输送线本体以及第二载盘,所述第二载盘由所述第二输送线本体驱动沿X轴进行往复运动;
所述螺母上料输送线包括:第三输送线本体以及若干治具,所述若干治具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第三输送线本体上,并由所述第三输送线本体驱动沿X 轴进行往复运动;
所述搬运机构包括:第一搬运单元和第二搬运单元;所述第一搬运单元沿XYZ轴进行三维运动,并将所述端盖上料输送线传送的端盖、垫片上料输送线传送的垫片进行周转下料;所述第二搬运单元集成于所述第一搬运单元上,并将所述螺母上料输送线传送的螺母进行周转下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多输送线上料装置的改进,所述第一输送线本体为第一X 轴直线电机,所述第一载盘连接于由所述第一X轴直线电机驱动的滑块上,所述第一载盘上还设置有至少一组适于多个端盖叠放并套装的第一立柱。
作为本实用新型多输送线上料装置的改进,所述第二输送线本体为第二X 轴直线电机,所述第二载盘连接于由所述第二X轴直线电机驱动的滑块上,所述第二载盘上还设置有至少一组适于多个垫片叠放并套装的第二立柱。
作为本实用新型多输送线上料装置的改进,所述第三输送线本体包括:驱动单元以及传动单元;
所述传动单元包括:链条和若干链轮,所述链条套装于所述若干链轮上,所述驱动单元与一链轮传动连接,若干治具间隔地设置于所述链条上,并随所述链条进行循环运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多输送线上料装置的改进,所述若干链轮按照输送方向分别设置于上游端和下游端,任一端均设置有上下排布的两组链轮,各链轮之间通过所述链条进行联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多输送线上料装置的改进,所述驱动单元包括:驱动电机和分割器;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分割器与一链轮传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多输送线上料装置的改进,所述传动单元被设置为两组,两组传动单元的链轮左右并排设置,任意相对设置的两个链轮之间通过一传动轴相联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多输送线上料装置的改进,所述两组传动单元的链条上连接有若干所述治具,任一治具上开设有两个并排设置并适于螺母放置的料槽,各治具随所述链条进行循环运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多输送线上料装置的改进,所述第一搬运单元包括:搬运夹爪、第三X轴直线电机、Y轴直线电机、第一Z轴电缸以及龙门架;
所述搬运夹爪与所述第一Z轴电缸相连接,并由其驱动沿Z轴进行运动;
所述搬运夹爪、第一Z轴电缸形成的整体与所述第三X轴直线电机相连接,并由其驱动沿X轴进行运动;
所述龙门架顶部为一矩形框架,所述Y轴直线电机设置于所述矩形框架沿Y向设置的边框上,所述搬运夹爪、第一Z轴电缸、第三X轴直线电机形成的整体与所述Y轴直线电机相连接,并由其驱动沿Y轴进行运动;
所述搬运夹爪包括:夹爪气缸以及按压单元;所述按压单元包括:上压板和下压板,所述上压板和下压板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夹爪气缸连接于所述按压单元的下方,所述按压单元由所述第一Z轴电缸驱动,对由所述夹爪气缸夹持并释放的工件进行下压。
作为本实用新型多输送线上料装置的改进,所述第二搬运单元包括:基板、取料吸盘、第四X轴直线电机以及第二Z轴电缸;
所述取料吸盘与所述第二Z轴电缸相连接,并由其驱动沿Z轴进行运动;
所述取料吸盘、第二Z轴电缸形成的整体与所述第四X轴直线电机相连接,并由其驱动沿X轴进行运动;
所述基板设置于所述矩形框架沿X向设置的边框上,并位于所述Y轴直线电机的一侧,所述第四X轴直线电机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基板上还开设有避让所述第二Z轴电缸的滑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多条输送线能够实现端盖、垫片以及螺母在同一工位的连续送料,从而显著了提高了转子的装配效率。同时,本实用新型还设置具有双搬运单元的搬运机构,二者可针对端盖、垫片以及螺母分别周转下料,进一步提高了各工件的送料效率。且上述搬运机构集成设置,在其运动行程能够覆盖多条输送线的同时,所占用的空间较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输送线上料装置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多输送线上料装置的立体视图;
图3为图2中螺母上料输送线的立体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搬运机构的立体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搬运机构的主视图;
图6为搬运机构的立体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多输送线上料装置,其可实现端盖、垫片以及螺母在同一工位的连续送料,进而有利于在同一工位完成各工件的连续化组装,从而显著了提高了转子的装配效率。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多输送线上料装置包括:端盖上料输送线10、垫片上料输送线20、螺母上料输送线30以及搬运机构40。
端盖上料输送线10、垫片上料输送线20、螺母上料输送线30沿X轴方向依次并排设置。如此,通过设置上述各输送线,可按照组装的顺序,依次提供用于组装转子的端盖、垫片及螺母。根据需要,上述任一条输送线可被设置为并排的多条。
如图2所示,端盖上料输送线10包括:第一输送线本体11以及第一载盘12。其中,第一载盘12用于承载待上料的端盖。从而,端盖可随第一载盘 12在第一输送线本体11的驱动下,沿X轴由上料位置运动至下料位置。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输送线本体11为第一X轴直线电机,第一载盘12连接于由第一X轴直线电机驱动的滑块上。
由于端盖需要装配于转子的转轴上,其中间具有通孔。为了便于第一载盘12承载端盖进行上料,第一载盘12上还设置有至少一组适于多个端盖叠放并套装的第一立柱121。当第一立柱121被设置为多组时,多组第一立柱 121沿X轴方向间隔设置。如此,便于一次上料提供多组叠放的端盖。
垫片上料输送线20包括:第二输送线本体21以及第二载盘22,第二载盘22由第二输送线本体21驱动沿X轴进行往复运动。从而,垫片可随第二载盘22在第二输送线本体21的驱动下,沿X轴由上料位置运动至下料位置。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输送线本体21为第二X轴直线电机,第二载盘22连接于由第二X轴直线电机驱动的滑块上。
由于垫片需要装配于转子的转轴上,其中间具有通孔。为了便于第二载盘22承载垫片进行上料,第二载盘22上还设置有至少一组适于多个垫片叠放并套装的第二立柱221。当第二立柱221被设置为多组时,多组第二立柱 221沿X轴方向间隔设置。如此,便于一次上料提供多组叠放的垫片。
如图3所示,螺母上料输送线30包括:第三输送线本体31以及若干治具32。若干治具32间隔地设置于第三输送线本体31上,并由第三输送线本体31驱动沿X轴进行往复运动。
具体地,第三输送线本体31包括:驱动单元33以及传动单元34。
驱动单元33用于提供本实施例第三输送线本体31运行所需的动力。该驱动单元33包括:驱动电机331和分割器332。驱动电机331通过分割器332 带动传动单元34进行工作。如此,通过设置分割器332有利于驱动电机331 带动传动单元34,按照需求的单位距离进行运动。
传动单元34包括:链条341和若干链轮342,链条341套装于若干链轮 342上,驱动单元33与一链轮342传动连接,若干治具32间隔地设置于链条 341上,并随链条341进行循环运动。如此,通过设置带有治具32的链条341 可实现螺母的固定。其中,为了便于螺母的固定,治具32上设置有适于螺母放置的料槽。
一个实施方式中,若干链轮342按照输送方向分别设置于上游端和下游端,任一端均设置有上下排布的两组链轮342,各链轮342之间通过链条341 进行联动。此时,驱动电机331通过分割器332及传动轮和传动带与一链轮 342传动连接。
如此,当驱动电机331工作时,其可通过与之传动连接的链轮342带动链条341进行循环运动。一个实施方式中,驱动电机331竖直布置,其通过与链轮342同轴设置的分割器332与链轮342传动连接。从而,驱动电机331 可带动链条341按照需求的单位距离进行运动,以实现螺母的精确送料。
为了便于链条341与治具32之间的连接,传动单元34被设置为两组,两组传动单元34的链轮342左右并排设置,任意相对设置的两个链轮342之间通过一传动轴相联动。同时,螺母上料输送线30还包括两块相对设置的立板35,各传动轴枢转连接于两个立板35之间。
此时,若干治具32连接于两组传动单元34的链条341上,从而各治具32随链条341进行循环运动。为了链条341移动单位距离时输送多个螺母,任一治具32上开设有两个并排设置的料槽。
搬运机构40位于各输送线的下游端,其具有双搬运单元,二者可针对端盖、垫片以及螺母分别周转下料,进一步提高了各工件的送料效率。
如图4、5所示,搬运机构40包括:第一搬运单元41和第二搬运单元42。
第一搬运单元41沿XYZ轴进行三维运动,并将端盖上料输送线10传送的端盖、垫片上料输送线20传送的垫片进行周转下料。第一搬运单元41包括:搬运夹爪411、第三X轴直线电机412、Y轴直线电机413、第一Z轴电缸414以及龙门架415。
为了实现三维运动,搬运夹爪411与第一Z轴电缸414相连接,并由其驱动沿Z轴进行运动。如此,以图4所示方位为参照,可实现搬运夹爪411 的升降运动。
搬运夹爪411、第一Z轴电缸414形成的整体与第三X轴直线电机412 相连接,并由其驱动沿X轴进行运动。为了便于搬运夹爪411、第一Z轴电缸414的整体运动,第三X轴直线电机412所在的电机座上还设置有两条X 轴滑轨。如此,以图4所示方位为参照,可实现搬运夹爪411的前后运动。
龙门架415顶部为一矩形框架,Y轴直线电机413设置于矩形框架沿Y 向设置的边框上。搬运夹爪411、第一Z轴电缸414、第三X轴直线电机412 形成的整体与Y轴直线电机413相连接,并由其驱动沿Y轴进行运动。为了便于搬运夹爪411、第一Z轴电缸414、第三X轴直线电机412的整体运动,矩形框架沿Y向设置的两边框上还分别设置有Y轴滑轨。如此,以图4所示方位为参照,可实现搬运夹爪411的左右运动。
结合如图6所示,搬运夹爪411包括:夹爪气缸416以及按压单元417。其中,按压单元417包括:上压板418和下压板419,上压板418和下压板 419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420。夹爪气缸416连接于按压单元417的下方。按压单元417由第一Z轴电缸414驱动,对由夹爪气缸416夹持并释放的工件进行下压。如此,夹爪气缸416可首先运动至端盖上料输送线10的上方,夹持端盖并进一步带动其周转下料;再继续运动至垫片上料输送线20的上方,夹持垫片并进一步带动其周转下料。
第二搬运单元42集成于第一搬运单元41上,并将螺母上料输送线30传送的螺母进行周转下料。如此,通过将第一搬运单元41与第二搬运单元42 集成设置,在其运动行程能够覆盖多条输送线的同时,所占用的空间较小。
第二搬运单元42包括:基板421、取料吸盘422、第四X轴直线电机423 以及第二Z轴电缸424。为了实现集成设置,基板421设置于矩形框架沿X 向设置的边框上,并位于Y轴直线电机413的一侧,第四X轴直线电机423 设置于基板421上,基板421上还开设有避让第二Z轴电缸424的滑槽。
其中,取料吸盘422与第二Z轴电缸424相连接,并由其驱动沿Z轴进行运动。如此,以图4所示方位为参照,可实现取料吸盘422的升降运动。
取料吸盘422、第二Z轴电缸424形成的整体与第四X轴直线电机423 相连接,并由其驱动沿X轴进行运动。为了便于取料吸盘422、第二Z轴电缸424的整体运动,第四X轴直线电机423所在的基板421上还设置有两条 X轴滑轨。如此,以图4所示方位为参照,可实现取料吸盘422的前后运动。如此,取料吸盘422可运动至螺母上料输送线30的上方,吸取螺母并进一步带动其周转下料。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多条输送线能够实现端盖、垫片以及螺母在同一工位的连续送料,从而显著了提高了转子的装配效率。同时,本实用新型还设置具有双搬运单元的搬运机构,二者可针对端盖、垫片以及螺母分别周转下料,进一步提高了各工件的送料效率。且上述搬运机构集成设置,在其运动行程能够覆盖多条输送线的同时,所占用的空间较小。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多输送线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输送线上料装置包括:端盖上料输送线、垫片上料输送线、螺母上料输送线以及搬运机构;
所述端盖上料输送线、垫片上料输送线、螺母上料输送线沿X轴方向依次并排设置,所述搬运机构位于各输送线的下游端;
所述端盖上料输送线包括:第一输送线本体以及第一载盘,所述第一载盘由所述第一输送线本体驱动沿X轴进行往复运动;
所述垫片上料输送线包括:第二输送线本体以及第二载盘,所述第二载盘由所述第二输送线本体驱动沿X轴进行往复运动;
所述螺母上料输送线包括:第三输送线本体以及若干治具,所述若干治具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第三输送线本体上,并由所述第三输送线本体驱动沿X轴进行往复运动;
所述搬运机构包括:第一搬运单元和第二搬运单元;所述第一搬运单元沿XYZ轴进行三维运动,并将所述端盖上料输送线传送的端盖、垫片上料输送线传送的垫片进行周转下料;所述第二搬运单元集成于所述第一搬运单元上,并将所述螺母上料输送线传送的螺母进行周转下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输送线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线本体为第一X轴直线电机,所述第一载盘连接于由所述第一X轴直线电机驱动的滑块上,所述第一载盘上还设置有至少一组适于多个端盖叠放并套装的第一立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输送线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线本体为第二X轴直线电机,所述第二载盘连接于由所述第二X轴直线电机驱动的滑块上,所述第二载盘上还设置有至少一组适于多个垫片叠放并套装的第二立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输送线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输送线本体包括:驱动单元以及传动单元;
所述传动单元包括:链条和若干链轮,所述链条套装于所述若干链轮上,所述驱动单元与一链轮传动连接,若干治具间隔地设置于所述链条上,并随所述链条进行循环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输送线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链轮按照输送方向分别设置于上游端和下游端,任一端均设置有上下排布的两组链轮,各链轮之间通过所述链条进行联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输送线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包括:驱动电机和分割器;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分割器与一链轮传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输送线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单元被设置为两组,两组传动单元的链轮左右并排设置,任意相对设置的两个链轮之间通过一传动轴相联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输送线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传动单元的链条上连接有若干所述治具,任一治具上开设有两个并排设置并适于螺母放置的料槽,各治具随所述链条进行循环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输送线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搬运单元包括:搬运夹爪、第三X轴直线电机、Y轴直线电机、第一Z轴电缸以及龙门架;
所述搬运夹爪与所述第一Z轴电缸相连接,并由其驱动沿Z轴进行运动;
所述搬运夹爪、第一Z轴电缸形成的整体与所述第三X轴直线电机相连接,并由其驱动沿X轴进行运动;
所述龙门架顶部为一矩形框架,所述Y轴直线电机设置于所述矩形框架沿Y向设置的边框上,所述搬运夹爪、第一Z轴电缸、第三X轴直线电机形成的整体与所述Y轴直线电机相连接,并由其驱动沿Y轴进行运动;
所述搬运夹爪包括:夹爪气缸以及按压单元;所述按压单元包括:上压板和下压板,所述上压板和下压板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夹爪气缸连接于所述按压单元的下方,所述按压单元由所述第一Z轴电缸驱动,对由所述夹爪气缸夹持并释放的工件进行下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输送线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搬运单元包括:基板、取料吸盘、第四X轴直线电机以及第二Z轴电缸;
所述取料吸盘与所述第二Z轴电缸相连接,并由其驱动沿Z轴进行运动;
所述取料吸盘、第二Z轴电缸形成的整体与所述第四X轴直线电机相连接,并由其驱动沿X轴进行运动;
所述基板设置于所述矩形框架沿X向设置的边框上,并位于所述Y轴直线电机的一侧,所述第四X轴直线电机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基板上还开设有避让所述第二Z轴电缸的滑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824514.1U CN218464942U (zh) | 2022-10-26 | 2022-10-26 | 多输送线上料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824514.1U CN218464942U (zh) | 2022-10-26 | 2022-10-26 | 多输送线上料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464942U true CN218464942U (zh) | 2023-02-10 |
Family
ID=85148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824514.1U Active CN218464942U (zh) | 2022-10-26 | 2022-10-26 | 多输送线上料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46494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657731A (zh) * | 2023-12-28 | 2024-03-08 | 珠海科创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 输送设备 |
-
2022
- 2022-10-26 CN CN202222824514.1U patent/CN21846494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657731A (zh) * | 2023-12-28 | 2024-03-08 | 珠海科创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 输送设备 |
CN117657731B (zh) * | 2023-12-28 | 2024-11-05 | 珠海科创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 输送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192103A (zh) | 一种隐形井盖自动化高效焊接钢筋的焊接设备 | |
CN115446595A (zh) | 上料拧紧铆合设备 | |
CN115533521A (zh) | 一种小型电机定转子自动化装配装置 | |
CN218464942U (zh) | 多输送线上料装置 | |
CN113044288A (zh) | 一种上下料一体式贴膜装置 | |
CN214398889U (zh) | 一种搬运装置及加工生产线 | |
CN110931838B (zh) | 一种电池入壳自动装配系统 | |
CN115714195A (zh) | 电堆模块化同步堆叠设备 | |
CN214649304U (zh) | 一种pcb自动扎带机 | |
CN220291838U (zh) | 电机生产设备 | |
CN220376262U (zh) | 铁芯上料装置及上料系统 | |
CN216403048U (zh) | 一种变距取放料装置 | |
CN218260608U (zh) | 上下料装置 | |
CN216470820U (zh) | 简易式绕线产品用托盘搬运装置 | |
CN217200752U (zh) | 一种上下料机构 | |
CN212314976U (zh) | 分料机头及装车机 | |
CN116884899A (zh) | 一种硅片变距传输工作台及其工作方法 | |
CN216302535U (zh) | 一种自动化升降上下料机构 | |
CN210236366U (zh) | 取放料装置以及电池生产设备 | |
CN216597518U (zh) | 一种芯片封装用的自动封装设备 | |
CN207890589U (zh) | 一种vcm马达弹片折耳摆盘设备 | |
CN219379683U (zh) | 上料拧紧铆合设备 | |
CN115924520A (zh) | 层码系统 | |
CN113682811B (zh) | 极片搬运装置及叠片设备 | |
CN212401676U (zh) | 电子元件编带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