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58159U - 胎头吸引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胎头吸引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458159U CN218458159U CN202221171801.0U CN202221171801U CN218458159U CN 218458159 U CN218458159 U CN 218458159U CN 202221171801 U CN202221171801 U CN 202221171801U CN 218458159 U CN218458159 U CN 21845815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etal head
- connecting rod
- aspirator
- suction device
- suction apparatu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1605 fetal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60
- 210000003754 fetus Anatomy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10000004197 pelvis Anatomy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32696 parturi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35606 childbir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811 finge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36029 Uterine contractions during pregnanc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814 dru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5224 forefinge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774 mater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胎头吸引装置,包括:吸引器、连接杆及握持件;吸引器连接于连接杆的一端,握持件垂直连接于连接杆的另一端;吸引器的横截面为椭圆形,吸引器具有容置空间,容置空间能够与胎儿的头部相适配。吸引器的横截面为椭圆形,能够经过产力和骨盆挤压形成为椭圆形的胎头形状适配,该设计能够更好的适应于人体工学原理及娩出机制,结构简单且能够避免胎头吸引装置的滑脱,结合连接杆和握持件,从而使握持牵引更容易,进而使整个胎头吸引操作更高效且更省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胎头吸引装置。
背景技术
妇产科是临床医学的主要学科之一,助产指的是为使胎儿顺利娩出母体产道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在生产过程中其往往看到胎儿头部出来,其产妇不能用力,就需要医护人员进行胎头吸引以助产。胎头吸引是将吸引器外口置于露出的胎头上,再用注射器将吸引器内空气吸出,形成负压区,利用负压吸引原理,吸住胎头,配合宫缩,娩出胎头。
在现有技术中,目前的助产器种类繁多,其功能繁多且操作复杂,造价昂贵,不仅增加了使用成本,也不利于工作人员熟练掌握,不能按照骨盆轴的方向及胎儿娩出的机转运用器具协助娩出而导致操作失败,尤其是当遇有胎头偏大、骨盆偏狭窄或有轻度畸形时,现有的胎头吸引装置很容易滑脱,导致操作失败;并且现有的胎头吸引装置,与胎儿头型的贴合度差,在操作中也容易出现吸附性差、容易滑脱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胎头吸引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胎头吸引装置结构复杂且容易滑脱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胎头吸引装置,包括:吸引器、连接杆及握持件;
所述吸引器连接于所述连接杆的一端,所述握持件垂直连接于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
所述吸引器的横截面为椭圆形,所述吸引器具有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能够与胎儿的头部相适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胎头吸引装置,所述吸引器呈锥形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胎头吸引装置,所述吸引器由硅胶材料制作而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胎头吸引装置,所述连接杆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连接杆由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逐渐上扬延伸并形成向上的拱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胎头吸引装置,所述连接杆设有腔体,所述腔体与所述容置空间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胎头吸引装置,所述胎头吸引装置还包括负压器,所述负压器连接于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且与所述腔体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胎头吸引装置,所述胎头吸引装置还包括负压指示表,所述负压指示表连接于所述连接杆上,且与所述腔体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胎头吸引装置,所述握持件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朝向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凹设构建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胎头吸引装置,所述凹槽为两个,两个所述凹槽分别布设于所述连接杆的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胎头吸引装置,所述椭圆形的长轴为10cm,所述椭圆形的短轴为8~9c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胎头吸引装置,包括吸引器、连接杆和握持件,其中,吸引器的横截面为椭圆形,能够经过产力和骨盆挤压形成为椭圆形的胎头形状适配,因此椭圆形的设计能够更好的适应于人体工学原理及娩出机制,结构简单且能够避免胎头吸引装置的滑脱,结合连接杆和握持件,从而使握持牵引更容易,进而使整个胎头吸引操作更高效且更省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胎头吸引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吸引器;2:连接杆;3:握持件;3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由于一些医院助产技术不成熟,有的医院甚至不具备常规配备的助产技术人员,而不得不采用剖宫产而结束分娩,部分医院是因为对助产技术不熟悉,助产设备如胎头吸引器、产钳等设备设计上有欠缺,使用上操作不熟练。
传统的设计方法使胎头吸引的助产技术成功率不高,滑脱胎头的机率较高,这些缺陷也限制了这项技术的应用、推广和普及,有的医院则直接使用产钳或剖宫产结束分娩,这也增加了生产成本及并发症的发生。因此需要一种更符合人体工学及分娩机制及力学原理的新型胎头吸引装置,以使该技术更容易掌握,成功率更高,
下面结合图1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胎头吸引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胎头吸引装置,包括:吸引器1、连接杆2及握持件3。
吸引器1连接于连接杆2的一端,握持件3垂直连接于连接杆2的另一端。
吸引器1的横截面为椭圆形,吸引器1具有容置空间,容置空间能够与胎儿的头部相适配。
具体地,如图1所示,胎头吸引装置由吸引器1、连接杆2和握持件3三部分组成。其中,吸引器1用于与胎头接触,并吸附于胎头上。握持件3能够便于医护人员握持,以能够更好的对胎头进行牵引。
吸引器1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与胎儿的头部接触,因此吸引器1 的材质为柔性材料,且具有良好的韧性,能够与胎儿贴合,以防吸引器1在吸引的过程中漏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胎头吸引装置,包括吸引器1、连接杆2和握持件3,其中,吸引器1的横截面为椭圆形,能够经过产力和骨盆挤压形成为椭圆形的胎头形状适配,因此椭圆形的设计能够更好的适应于人体工学原理及娩出机制,结构简单且能够避免胎头吸引装置的滑脱,结合连接杆2和握持件3,从而使握持牵引更容易,进而使整个胎头吸引操作更高效且更省力。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吸引器1呈锥形结构。
具体地,为了使吸引器1能够更符合人体工学及分娩机制,如图1所示,吸引器1可以设置为锥形结构,锥形结构的宽口端面背离连接杆2设置,且锥形结构的宽口端能够与胎儿的头部相适配。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吸引器1由硅胶材料制作而成。
具体地,为了防止吸引器1对较弱的胎头造成损伤,吸引器1 可以采用硅胶材料进行制作。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连接杆2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杆2 由第一端至第二端逐渐上扬延伸并形成向上的拱形。
具体地,如图1所示,连接杆2的两端分别与牵引器窄口端和握持件3相连接。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直杆连接杆2,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杆2为逐渐上扬延伸并形成向上的拱形结构,即形成略向上弯翘的形状。
胎头在中骨盆要完成俯屈仰伸等动作,而直杆对这一分娩机制的适应性较差,直杆牵拉会限制胎头仰伸的完成,而设计为略向上翘的弯曲形状,这样能够使医护人员斜向上用力牵拉,更能贴近分娩时胎头分娩方向,符合分娩力学及机制,从而提高成功率。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连接杆2设有腔体,腔体与容置空间连通。
具体地,连接杆2为中空结构,即设置有中空腔体,腔体能够与容置空间相连通,以便于医护人员能够利用连接杆2对吸引器1的容置空间进行抽气,使吸引器1能够与胎儿的头部稳定贴合,以进一步提高胎头吸引的成功率。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胎头吸引装置还包括负压器,负压器连接于连接杆2的第二端,且与腔体连通。
具体地,为了便于对牵引器的容置空间内的气压进行调节,在负压器的远离牵引器的一端连接有负压器,利用负压器对腔体和与腔体相连通的容置空间进行抽气,以产生负压,使吸引器1 与胎头能够稳定吸附。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胎头吸引装置还包括负压指示表,负压指示表连接于连接杆2上,且与腔体连通。
具体地,负压器不便于根据实际需要及时提醒医生进行泄压,因此,可以对应设置负压指示表,对吸引器1容置空间内的压力进行实时显示,使医护人员能够及时观看负压指示表,以对负压器进行调节,使吸引器1容置空间内的压力保持之中。
若不能及时观察和调节,则会出现负压过大,进而会对婴儿的胎头造成损害的情况,且在婴儿完成产出后,也不便于快速将婴儿的胎头与胎头吸引盘分离。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握持件3设有凹槽31,凹槽31朝向连接杆2的第二端凹设构建形成。
具体地,在现有技术中,握持件3一般为直杆结构,这种握持件3在用力往后拉时由于杆为直杆而常易损伤操作者的手指。
为了便于操作者在操作过程中执行牵引操作,在握持件3上设置有便于操作人员的握持的凹槽31。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凹槽31为两个,两个凹槽31分别布设于连接杆2的两侧。
具体地,如图1所示,握持件3上的两个凹槽31设置在连接杆2的两侧。凹槽31的尺寸与操作者的食指和中指相适配,以使操作者能够更好的握持,防止操作者在长时间牵引时出现手麻、手滑等情况造成握持件3脱落,影响胎头吸引的成功率。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椭圆形的长轴为10cm,椭圆形的短轴为 8~0cm。
具体地,吸引器1的尺寸与胎头的尺寸相适配即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吸引器1的椭圆形端面的长轴尺寸为10㎝,短轴尺寸为8~9cm,例如8cm。由于吸引器1的材质为硅胶,具有一定弹性,该尺寸的吸引器1能够与绝大多数的胎儿的胎头进行适配。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胎头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引器、连接杆及握持件;
所述吸引器连接于所述连接杆的一端,所述握持件垂直连接于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
所述吸引器的横截面为椭圆形,所述吸引器具有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能够与胎儿的头部相适配;
所述连接杆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连接杆由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逐渐上扬延伸并形成向上的拱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头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器呈锥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头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器由硅胶材料制作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头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设有腔体,所述腔体与所述容置空间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胎头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胎头吸引装置还包括负压器,所述负压器连接于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且与所述腔体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胎头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胎头吸引装置还包括负压指示表,所述负压指示表连接于所述连接杆上,且与所述腔体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头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件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朝向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凹设构建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胎头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两个,两个所述凹槽分别布设于所述连接杆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胎头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椭圆形的长轴为10cm,所述椭圆形的短轴为8~9c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171801.0U CN218458159U (zh) | 2022-05-16 | 2022-05-16 | 胎头吸引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171801.0U CN218458159U (zh) | 2022-05-16 | 2022-05-16 | 胎头吸引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458159U true CN218458159U (zh) | 2023-02-10 |
Family
ID=851347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171801.0U Active CN218458159U (zh) | 2022-05-16 | 2022-05-16 | 胎头吸引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458159U (zh) |
-
2022
- 2022-05-16 CN CN202221171801.0U patent/CN21845815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8458159U (zh) | 胎头吸引装置 | |
CN202477815U (zh) | 胎头吸引助产钳 | |
CN211131322U (zh) | 一种胎头吸引式助产钳 | |
CN212118260U (zh) | 一种产科用助产装置 | |
CN217853234U (zh) | 一种妇产科助产用人工安全破膜装置 | |
CN219661861U (zh) | 一种新型胎头吸引装置 | |
CN202446216U (zh) | 负压胎头吸引器 | |
CN112274229A (zh) | 一种妇产科助产用胎头吸引助产装置 | |
CN215606154U (zh) | 一种产科实训用人工破膜器 | |
CN212755841U (zh) | 一种妇产科胎头吸引助产装置 | |
CN221786554U (zh) | 一种可视人工破膜器 | |
CN216455235U (zh) | 一种妇产科临床用胎头吸引助产装置 | |
CN214181405U (zh) | 一种用于婴幼儿心脏手术的左房引流管 | |
CN221830747U (zh) | 一种产科破膜针 | |
CN219439372U (zh) | 一种防止负压过高的助产胎吸装置 | |
CN215937607U (zh) | 一种妇产科用胎头吸引助产装置 | |
CN208002871U (zh) | 一次性破膜钩 | |
CN214208459U (zh) | 一种胎头吸引助产钳 | |
CN211534722U (zh) | 一种胎头吸引式助产钳 | |
CN214632294U (zh) | 一种产科接生用产科钳 | |
CN219895876U (zh) | 一种胎儿分娩助产器 | |
CN214434432U (zh) | 一种产科护理用安全助产钳 | |
CN212234632U (zh) | 一种新型剖宫产助娩器 | |
CN214484589U (zh) | 一种妇产科临床紧急助产器 | |
CN213606768U (zh) | 一种妇产临床胎头吸引助产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