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57069U - 一种水蛭生态养殖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蛭生态养殖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457069U CN218457069U CN202221820794.2U CN202221820794U CN218457069U CN 218457069 U CN218457069 U CN 218457069U CN 202221820794 U CN202221820794 U CN 202221820794U CN 218457069 U CN218457069 U CN 21845706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ech
- piece
- cell body
- tray
- po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蛭养殖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水蛭生态养殖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底部设置有排水件,所述池体内部设置有围挡件,所述围挡件包括水平设置在池体内部的托盘,所述托盘顶部边沿固定安装有伸缩弹性布,所述伸缩弹性布呈套筒状且顶部通过卡装件与池体顶端边缘连接,所述伸缩弹性布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微型透水孔,在所述托盘外侧设置有与卡装件之间设置有升降件。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同时方便后续养殖人员对水蛭进行快速捕捞。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蛭养殖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水蛭生态养殖池。
背景技术
水蛭俗名蚂蟥,在《神农本草经》中已有记载,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内陆淡水水域内生长繁殖,是中国传统的特种药用水生动物,其干制品泡制后中医入药,具有治疗中风、高血压、清瘀、闭经、跌打损伤等功效。近年新发现水蛭制剂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抗癌方面具有特效。它在历史上以自然捕捞为主,因近年农药、化肥等滥用,及工农业“三废”对环境的污染,野生自然资源锐减,随着水蛭药用价值的深度开发,其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为了解决市场需要,很多养殖者会人工养殖水蛭,而在养殖过程中会为水蛭准备养殖池,但现有的养殖池结构简单,不方便后续的水蛭捕捞工作,以此提出一种水蛭生态养殖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水蛭生态养殖池。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蛭生态养殖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底部设置有排水件,所述池体内部设置有围挡件,所述围挡件包括水平设置在池体内部的托盘,所述托盘顶部边沿固定安装有伸缩弹性布,所述伸缩弹性布呈套筒状且顶部通过卡装件与池体顶端边缘连接,所述伸缩弹性布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微型透水孔,在所述托盘外侧设置有与卡装件之间设置有升降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所述排水件包括水平连通安装在池体底部外侧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靠近池体一端安装有控制阀。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所述池体顶部外侧设置有注水结构,所述注水结构包括通过泵架固定安装在池体外壁的水泵,所述水泵的排出口与池体内部顶端连通,所述水泵抽吸口与外部水源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所述卡装件包括卡套在池体顶部边沿的卡装环套,所述卡装环套内侧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板,所述伸缩弹性布固定安装在固定环板内壁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所述卡装环套外侧底部等距离一体成型有多块固定耳,所述固定耳贴合在池体外壁且之间通过锁紧螺栓定位安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所述升降件包括对称安装在托盘外侧的两个连接耳,所述连接耳顶端均竖直连接有驱动杆,两根所述驱动杆均贯穿固定环板且顶端共同连接有半环板,所述半环板中部底端与固定环板顶端之间竖直安装有液压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卡装件,从而可以将伸缩弹性布以及托盘安装在池体内部,同时在升降件的作用下可以驱使托盘在池体内部升降,以此设置的伸缩弹性布也会跟随托盘做收缩处理,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对水蛭进行捕捞,且在微型透水孔作用下可以将伸缩弹性布内侧与池体内部连通,方便相互通水,确保水蛭的正常养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水蛭生态养殖池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水蛭生态养殖池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池体1、卡装环套2、液压缸3、半环板4、伸缩弹性布5、固定环板6、水泵7、泵架8、排水管9、控制阀10、锁紧螺栓11、微型透水孔12、固定耳13、驱动杆14、连接耳15、托盘1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图3所示的一种水蛭生态养殖池,包括池体1,池体1底部设置有排水件,池体1内部设置有围挡件,围挡件包括水平设置在池体1内部的托盘16,托盘16顶部边沿固定安装有伸缩弹性布5,伸缩弹性布5呈套筒状且顶部通过卡装件与池体1顶端边缘连接,卡装件包括卡套在池体1顶部边沿的卡装环套2,卡装环套2内侧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板6,伸缩弹性布5固定安装在固定环板6内壁上,伸缩弹性布5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微型透水孔12,在托盘16外侧设置有与卡装件之间设置有升降件;通过设置卡装环套2,从而可以将固定环板6稳定安装在池体1顶部端口处,以便于对伸缩弹性布5进行固定连接,以此将托盘16悬状在池体1内部,同时托盘16上方伸缩弹性布5内侧形成的空腔可以进行水蛭养殖,而设置的微型透水孔12可以将伸缩弹性布5内侧与池体1内部连通,方便相互通水,确保水蛭的正常养殖。
升降件包括对称安装在托盘16外侧的两个连接耳15,连接耳15顶端均竖直连接有驱动杆14,两根驱动杆14均贯穿固定环板6且顶端共同连接有半环板4,半环板4中部底端与固定环板6顶端之间竖直安装有液压缸3;通过设置液压缸3,从而在半环板4、两根驱动杆14以及两个连接耳15的作用下带动托盘16在池体1内部升降,以此设置的伸缩弹性布5也会跟随托盘16做收缩处理,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对水蛭进行捕捞。
卡装环套2外侧底部等距离一体成型有多块固定耳13,固定耳13贴合在池体1外壁且之间通过锁紧螺栓11定位安装;通过设置固定耳13以及锁紧螺栓11,从而可以将卡装环套2紧固安装在池体1顶部。
排水件包括水平连通安装在池体1底部外侧的排水管9,排水管9靠近池体1一端安装有控制阀10,池体1顶部外侧设置有注水结构,注水结构包括通过泵架8固定安装在池体1外壁的水泵7,水泵7的排出口与池体1内部顶端连通,水泵7抽吸口与外部水源连接;经过设置控制阀10,从而可以控制排水管9对池体1内部水的排泄,而设置的水泵7可以将外部水源抽送注入池体1内部。
工作原理:首先启动液压缸3收缩,在半环板4、两根驱动杆14以及两个连接耳15的作用下带动托盘16在池体1内部下移,此时伸缩弹性布5呈伸张状态,然后通过注水结构向池体1内部注水,其而在微型透水孔12作用下池体1内部水会流通至托盘16上方伸缩弹性布5内侧形成的空腔内部,注入完毕后将水蛭投入以上空腔,当需要捕捞时启动液压缸3伸张,以此带动托盘16上移,方便养殖人员进行捕捞。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6)
1.一种水蛭生态养殖池,包括池体(1),所述池体(1)底部设置有排水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内部设置有围挡件,所述围挡件包括水平设置在池体(1)内部的托盘(16),所述托盘(16)顶部边沿固定安装有伸缩弹性布(5),所述伸缩弹性布(5)呈套筒状且顶部通过卡装件与池体(1)顶端边缘连接,所述伸缩弹性布(5)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微型透水孔(12),在所述托盘(16)外侧设置有与卡装件之间设置有升降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蛭生态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件包括水平连通安装在池体(1)底部外侧的排水管(9),所述排水管(9)靠近池体(1)一端安装有控制阀(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蛭生态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顶部外侧设置有注水结构,所述注水结构包括通过泵架(8)固定安装在池体(1)外壁的水泵(7),所述水泵(7)的排出口与池体(1)内部顶端连通,所述水泵(7)抽吸口与外部水源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蛭生态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卡装件包括卡套在池体(1)顶部边沿的卡装环套(2),所述卡装环套(2)内侧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板(6),所述伸缩弹性布(5)固定安装在固定环板(6)内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蛭生态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卡装环套(2)外侧底部等距离一体成型有多块固定耳(13),所述固定耳(13)贴合在池体(1)外壁且之间通过锁紧螺栓(11)定位安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蛭生态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件包括对称安装在托盘(16)外侧的两个连接耳(15),所述连接耳(15)顶端均竖直连接有驱动杆(14),两根所述驱动杆(14)均贯穿固定环板(6)且顶端共同连接有半环板(4),所述半环板(4)中部底端与固定环板(6)顶端之间竖直安装有液压缸(3)。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820794.2U CN218457069U (zh) | 2022-07-15 | 2022-07-15 | 一种水蛭生态养殖池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820794.2U CN218457069U (zh) | 2022-07-15 | 2022-07-15 | 一种水蛭生态养殖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457069U true CN218457069U (zh) | 2023-02-10 |
Family
ID=85136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820794.2U Active CN218457069U (zh) | 2022-07-15 | 2022-07-15 | 一种水蛭生态养殖池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457069U (zh) |
-
2022
- 2022-07-15 CN CN202221820794.2U patent/CN21845706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145858B (zh) | 一种规模化牡蛎苗种高密度培育系统 | |
CN104255671B (zh) | 褶皱臂尾轮虫人工水循环高产培育系统及培育方法 | |
CN205250126U (zh) | 一种带有防逃罩的水产养殖系统 | |
CN110651743A (zh) | 林蟹贝共生海水生物净化装置 | |
CN206547618U (zh) | 水蛭自动化养殖微循环框架模式 | |
CN218457069U (zh) | 一种水蛭生态养殖池 | |
CN207733460U (zh) | 工厂化生态循环养鱼系统 | |
CN103907555B (zh) | 一种青虾的健康高产养殖池 | |
CN204968965U (zh) | 一种淡水养殖池 | |
FR2307465A1 (fr) | Dispositifs pour la mytiliculture | |
CN209330833U (zh) | 水上植物种植装置 | |
CN208228090U (zh) | 一种生态型渔业养殖池 | |
CN2931467Y (zh) | 悬浮式无基质水生植物净化床 | |
CN214546577U (zh) | 一种水蛭养殖用架空网箱 | |
CN203154906U (zh) | 一种方便水产养殖用弧形筛过滤池 | |
CN205756578U (zh) | 一种南美白对虾养殖池 | |
CN205389991U (zh) | 一种用于防水鸟防跳跃防饲料流失的鲌类家系选育网箱 | |
CN209449499U (zh) | 一种人工鱼苗收集装置 | |
CN208402892U (zh) | 一种带有自动净化功能的育苗孵化装置 | |
CN205071902U (zh) | 一种鳅鱼养殖池 | |
CN211581227U (zh) | 日本囊对虾丰产循环养殖系统 | |
CN213343957U (zh) | 一种鱼类工厂化养殖水循环系统 | |
CN212065142U (zh) | 一种新型食用菌培养架 | |
CN214801687U (zh) | 一种观赏鱼养殖用鱼卵孵化装置 | |
CN204742120U (zh) | 一种紫菜苗种的养殖池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277600 No. 17 Building, No. 30 Dongfeng East Road, Weishan County, Jini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kangyuantang Pharmaceutical Co.,Ltd. Address before: 277600 No. 17 Building, No. 30 Dongfeng East Road, Weishan County, Jini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ANDONG KANGYUANTANG CHINESE HERBAL PIECES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