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29819U - 可复合连续玻纤卷材的中空塑料模板表面包覆成型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可复合连续玻纤卷材的中空塑料模板表面包覆成型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429819U CN218429819U CN202221827230.1U CN202221827230U CN218429819U CN 218429819 U CN218429819 U CN 218429819U CN 202221827230 U CN202221827230 U CN 202221827230U CN 218429819 U CN218429819 U CN 21842981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lass fiber
- die
- hollow plastic
- forming
- co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中空塑料模板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可复合连续玻纤卷材的中空塑料模板表面包覆成型系统,包括模板挤出装置和玻纤包覆系统,通过模板挤出装置在线挤出粘流态的中空塑料模板,再通过玻纤包覆系统将经预加热的玻纤卷材与挤出的粘流态的模板一起融合成型,最终经冷却成型为复合模板,本发明将传统两道工序通过新的成型工艺改为在线挤出和在线包覆,减少后续现加工和生产工具设备,降低能耗,大大节约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中空塑料模板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复合连续玻纤卷材的中空塑料模板表面包覆成型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PP复合建筑模板的一般都是先通过挤出机挤出成型,然后通过复合线复合两次工艺成型的,或是通过模具内进料共挤而成,而这两种工艺成型的缺点相对明显:
1、复合线成型工艺复杂、工序多,且需要更多的场地、设备、人员等生产工具,且耗电量大,能耗高,成本居高不下。
2、通过模具内共挤出成型对现场挤出工艺、模具调试要求高,而且模具设计制造难大。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通过模具外在线包覆玻璃纤维卷材的复合包覆系统,以代替以上两种现有的复合成型工艺。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复合连续玻纤卷材的中空塑料模板表面包覆成型系统,将传统两道工序通过新的包覆成型系统,改为在线挤出和在线包覆,减少后续现加工和生产工具设备,降低能耗,大大节约生产成本。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可复合连续玻纤卷材的中空塑料模板表面包覆成型系统,包括:
模板挤出装置,其用于将熔融态的PP胶料挤出形成中空塑料模板;
玻纤包覆系统,其设于所述模板挤出装置一侧,用于将经过加热的玻纤卷材输送至所述中空塑料模板表面进行包覆,以使所述玻纤卷材与所述中空塑料模板两者熔合。
如上所述的一种可复合连续玻纤卷材的中空塑料模板表面包覆成型系统,所述模板挤出装置包括:
进料模组,其内设有胶料流道,所述胶料流道一侧连通有用于导入胶料的胶料进口;
成型口模,其设于所述进料模组上,位于所述胶料流道另一侧;
成型芯模,其设于所述胶料流道内,位于靠近所述成型口模侧,所述成型芯模与所述成型口模之间形成与所述胶料流道连通用于挤出胶料的挤出通道。
如上所述的一种可复合连续玻纤卷材的中空塑料模板表面包覆成型系统,所述进料模组内设置有分流芯,所述分流芯将所述胶料流道分隔为上胶料流道和下胶料流道,所述胶料进口包括开设于所述进料模组上并分别与所述上胶料流道和所述下胶料流道连通的上胶料进口和下胶料进口。
如上所述的一种可复合连续玻纤卷材的中空塑料模板表面包覆成型系统,所述成型芯模包括与所述分流芯连接的分流锥,所述分流锥上设有往所述挤出通道挤出口方向伸出的型芯模组,所述型芯模组由呈矩形阵列方式排列的多个型芯柱构成。
如上所述的一种可复合连续玻纤卷材的中空塑料模板表面包覆成型系统,所述进料模组包括:
进料模,其上设置有所述分流芯和所述胶料进口;
上型模,其设于所述进料模上,位于所述分流芯上侧,所述上型模与所述分流芯之间形成所述上胶料流道;
下型模,其设于所述进料模上,位于所述分流芯下侧,所述下型模与所述分流芯之间形成所述下胶料流道。
如上所述的一种可复合连续玻纤卷材的中空塑料模板表面包覆成型系统,所述成型口模包括:
上唇模,其设于所述上型模上,位于所述成型芯模上侧;
下唇模,其设于所述下型模上,位于所述成型芯模上侧;
所述挤出通道包括设于所述上唇模与所述成型芯模之间的上成型间隙和设于所述下唇模与所述成型芯模之间的下成型间隙。
如上所述的一种可复合连续玻纤卷材的中空塑料模板表面包覆成型系统,所述玻纤包覆系统包括:
牵引机构,设于所述模板挤出装置一侧,用于将所述玻纤卷材输送至所述模板挤出装置挤出的中空塑料模板表面进行包覆;
加热机构,设于所述牵引机构输送所述玻纤卷材的线路上,用于对经过的所述玻纤卷材进行加热。
如上所述的一种可复合连续玻纤卷材的中空塑料模板表面包覆成型系统,所述牵引机构和所述加热机构共对称设置有两组,分别设于所述模板挤出装置上下两侧,用于分别对所述中空塑料模板上下两侧表面包覆所述玻纤卷材。
如上所述的一种可复合连续玻纤卷材的中空塑料模板表面包覆成型系统,所述牵引机构包括用于对所述玻纤卷材进行牵引的牵引辊,以及用于将所述玻纤卷材压紧于所述中空塑料模板表面的压辊;
所述加热机构位于所述牵引辊和所述压辊之间。
如上所述的一种可复合连续玻纤卷材的中空塑料模板表面包覆成型系统,所述加热机构包括第一加热模板和第二加热模板,所述第一加热模板和所述第二加热模板之间形成允许所述玻纤卷材穿过的加热通道,所述第一加热模板和所述第二加热模板上均间隔设置有多个加热棒。
实施本申请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可复合连续玻纤卷材的中空塑料模板表面包覆成型系统,包括模板挤出装置和玻纤包覆系统,通过模板挤出装置在线挤出粘流态的中空塑料模板,再通过玻纤包覆系统将经预加热的玻纤卷材与挤出的粘流态的模板一起融合成型,最终经冷却成型为复合模板,本发明将传统两道工序通过新的成型工艺改为在线挤出和在线包覆,减少后续现加工和生产工具设备,降低能耗,大大节约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复合连续玻纤卷材的中空塑料模板表面包覆成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复合连续玻纤卷材的中空塑料模板表面包覆成型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模板挤出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模板挤出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模板挤出装置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加热机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空塑料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复合连续玻纤卷材的中空塑料模板表面包覆成型系统,包括模板挤出装置1和玻纤包覆系统2;模板挤出装置1用于将熔融态的PP胶料挤出形成中空塑料模板B;玻纤包覆系统2设于所述模板挤出装置1一侧,用于将经过加热的玻纤卷材A输送至所述中空塑料模板B表面进行包覆,以使所述玻纤卷材A与所述中空塑料模板B两者熔合。
本申请提供可复合连续玻纤卷材的中空塑料模板表面包覆成型系统,包括模板挤出装置和玻纤包覆系统,通过模板挤出装置在线挤出粘流态的中空塑料模板,再通过玻纤包覆系统将经预加热的玻纤卷材与挤出的粘流态的模板一起融合成型,最终经冷却成型为复合模板,本发明将传统两道工序通过新的成型工艺改为在线挤出和在线包覆,减少后续现加工和生产工具设备,降低能耗,大大节约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模板挤出装置1包括进料模组11、成型口模12和成型芯模13;进料模组11内设有胶料流道110,所述胶料流道110一侧连通有用于导入胶料的胶料进口111;成型口模12设于所述进料模组11上,位于所述胶料流道110另一侧;成型芯模13设于所述胶料流道110内,位于靠近所述成型口模12侧,所述成型芯模13与所述成型口模12之间形成与所述胶料流道110连通用于挤出胶料的挤出通道130。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在线复合玻纤的中空塑料建筑模板挤出装置,包括进料模组、成型口模和成型芯模,通过进料模组上的胶料进口可将熔融后的PP胶料进入胶料进口,再经过成型芯模与成型口模之间的挤出通道挤出粘流态的中空塑料模板,以便于粘流态的中空塑料模板与玻纤卷材在压辊的压力作用下粘合,经冷却后将玻纤卷材与挤出的模板一起融合成型形成复合模板,本申请能够在线挤出粘流态的中空塑料模板,以便在线包覆卷材,减少后续现加工和生产工具设备,降低能耗,大大节约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模组11内设有分流芯112,所述分流芯112将所述胶料流道110分隔为上胶料流道1101和下胶料流道1102,所述胶料进口111包括开设于所述进料模组11上并分别与所述上胶料流道1101和所述下胶料流道1102连通的上胶料进口1111和下胶料进口1112,本申请通过设置分流芯可将进入的熔融状态的PP胶料分别从成型芯模上下两侧分别挤出,以形成胶料均匀平整的中空塑料模板B。
进一步地,所述成型芯模13包括与所述分流芯112连接的分流锥131,所述分流锥131上设有往所述挤出通道130挤出口方向伸出的型芯模组,所述型芯模组由呈矩形阵列方式排列的多个型芯柱132构成,通过设置型芯模组可在模板上形成中空结构,中空结构的优点是减少耗材、降低成本以及减轻重量轻,同时使用过程中不易出现易出现变形、开裂等问题,使用寿命更长。
进一步地,所述型芯模组上依次排列有3~4行所述型芯柱132,如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制备的中空塑料模板B上设有3层中空孔,当然可视生产选择4层、5层或2层,设置中空孔可避免模板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变形、开裂甚至断裂现象或模板较重不易操作等问题,同时增加其使用寿命,减少耗材、降低成本以及减轻重量轻。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模组11包括进料模113、上型模114、下型模115;进料模113上设置有所述分流芯112和所述胶料进口111;上型模114设于所述进料模113上,位于所述分流芯112上侧,所述上型模114与所述分流芯112之间形成所述上胶料流道1101;下型模115设于所述进料模113上,位于所述分流芯112下侧,所述下型模115与所述分流芯112之间形成所述下胶料流道1102。如图5所示,上型模和下型模上设置有多个调节件,用于调节施加压力,进料模113、上型模114、下型模115之间还设置有加热管,用于进一步的加热分流、压缩成为熔融料通过挤出通道挤出。
进一步地,所述上胶料流道1101和/或所述下胶料流道1102的通道宽度沿胶料流动方向逐级缩小,用于压缩PP胶料,提高挤出压力,使挤出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所述上型模114下端面设有往所述上胶料流道1101侧凸出的上阻尼凸起1141;和/或所述下型模115上端面设有往所述下胶料流道1102侧凸出的下阻尼凸起1151,此设计的目的是用于将胶料进一步压缩成为熔融料通过挤出通道挤出。
进一步地,所述成型口模12包括上唇模121、下唇模122;上唇模121设于所述上型模114上,位于所述成型芯模13上侧;下唇模122设于所述下型模115上,位于所述成型芯模13上侧;所述挤出通道130包括设于所述上唇模121与所述成型芯模13之间的上成型间隙1301和设于所述下唇模122与所述成型芯模13之间的下成型间隙1302。通过设置上成型间隙1301和下成型间隙1302可将压缩后的熔融料分别冲成型芯模上下两侧挤出,提高成型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上成型间隙1301和/或所述下成型间隙1302的间隙尺寸沿所述挤出通道130挤出口方向逐渐缩小,可进一步压缩熔融料,提高挤出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上唇模121远离所述上型模114的侧面上开设有上镂空槽1211,所述上镂空槽1211上设有用于调节其开口尺寸的上调节件1212;和/或所述下唇模122远离所述下型模115的侧面上开设有下镂空槽1221,所述下镂空槽1221上设有用于调节其开口尺寸的下调节件1222。此设计可用于调整上成型间隙1301和下成型间隙1302的间距尺寸,以适用于生产不同尺寸厚度的中空塑料模板B。
玻纤包覆系统2包括玻纤卷材A、牵引机构22和加热机构23,牵引机构22用于将所述玻纤卷材A输送至模具挤出装置1挤出的中空塑料模板B表面进行包覆,加热机构23设于所述玻纤卷材A输送线路上,用于对经过的所述玻纤卷材A进行加热。
本申请提供一种连续增强玻璃纤维卷材在线包覆系统,包括玻纤卷材、牵引机构和加热机构,通过牵引机构将经加热机构预加热后的玻纤卷材输送至挤出装置挤出的模板表面进行包覆,经过预加热后的玻纤卷材能够与挤出装置挤出的粘流态的模板在压辊的压力作用下粘合,经冷却后将玻纤卷材与挤出的模板一起融合成型形成复合模板,本申请能够在线在线包覆卷材中空塑料模板,将经预加热的玻纤卷材与挤出的粘流态的模板一起融合成型,减少后续现加工和生产工具设备,降低能耗,大大节约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玻纤卷材A、所述牵引机构22和所述加热机构23共对称设置有两组,分别设于所述挤出装置A上下两侧,用于分别对所述中空塑料模板B上下两侧表面包覆所述玻纤卷材A,本申请可在挤出装置A挤出的粘流态模板表面两个分别包覆经过预加热的玻纤,本申请从模具外包覆复合成型现场容易操作,不改变原来模具,只需要在模具外做相应的夹具,将玻璃纤维卷材与模具挤出的熔融PP基一起融合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机构22包括用于对所述玻纤卷材A进行牵引的牵引辊221,以及用于将所述玻纤卷材A压紧于所述中空塑料模板B表面的压辊222,通过牵引辊将玻纤卷材引至挤出装置A挤出口上的压辊222处,以对模板表面复合玻纤卷材,经加热后的玻纤卷材,与挤出装置A出口处的PP基层胶料(粘流态中空塑料模板B)在压辊的压力作用下黏合,成功融合后,在挤出线上的牵引辊进行物料牵引,进入定型模内,在真空的吸附下以及冷却水的作用,上表面逐渐固化,最终成型为复合模板,形成图7所示的结构,图中B1为面层PP胶料。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机构23位于所述牵引辊221和所述压辊222之间,将在玻纤卷材复合在模板表面前进行预加热,以使经加热后的玻纤卷材,与挤出装置A出口处的PP基层胶料(粘流态中空塑料模板B)在压辊的压力作用下黏合。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机构23包括第一加热模板231和第二加热模板232,所述第一加热模板231和所述第二加热模板232之间形成允许所述玻纤卷材A穿过的加热通道230,使用时将玻纤经过加热通道30进行预加热,使经加热后的玻纤卷材,与模板挤出装置1出口处的PP基层胶料(粘流态中空塑料模板B)在压辊的压力作用下黏合。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加热模板231和所述第二加热模板232上均间隔设置有多个加热棒233,优选多个所述加热棒233等间距间隔设置,可进一步提高加热均匀性。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所述加热机构23上设有用于测量温度的测温探头234,通过测温探头可控制加热温度。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此外,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以上所述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可复合连续玻纤卷材的中空塑料模板表面包覆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板挤出装置(1),其用于将熔融态的PP胶料挤出形成中空塑料模板(B);
玻纤包覆系统(2),其设于所述模板挤出装置(1)一侧,用于将经过加热的玻纤卷材(A)输送至所述中空塑料模板(B)表面进行包覆,以使所述玻纤卷材(A)与所述中空塑料模板(B)两者熔合;
所述模板挤出装置(1)包括:
进料模组(11),其内设有胶料流道(110),所述胶料流道(110)一侧连通有用于导入胶料的胶料进口(111);
成型口模(12),其设于所述进料模组(11)上,位于所述胶料流道(110)另一侧;
成型芯模(13),其设于所述胶料流道(110)内,位于靠近所述成型口模(12)侧,所述成型芯模(13)与所述成型口模(12)之间形成与所述胶料流道(110)连通用于挤出胶料的挤出通道(130);
所述玻纤包覆系统(2)包括:
牵引机构(22),设于所述模板挤出装置(1)一侧,用于将所述玻纤卷材(A)输送至所述模板挤出装置(1)挤出的中空塑料模板(B)表面进行包覆;
加热机构(23),设于所述牵引机构(22)输送所述玻纤卷材(A)的线路上,用于对经过的所述玻纤卷材(A)进行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复合连续玻纤卷材的中空塑料模板表面包覆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模组(11)内设置有分流芯(112),所述分流芯(112)将所述胶料流道(110)分隔为上胶料流道(1101)和下胶料流道(1102),所述胶料进口(111)包括开设于所述进料模组(11)上并分别与所述上胶料流道(1101)和所述下胶料流道(1102)连通的上胶料进口(1111)和下胶料进口(11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复合连续玻纤卷材的中空塑料模板表面包覆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芯模(13)包括与所述分流芯(112)连接的分流锥(131),所述分流锥(131)上设有往所述挤出通道(130)挤出口方向伸出的型芯模组,所述型芯模组由呈矩形阵列方式排列的多个型芯柱(132)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复合连续玻纤卷材的中空塑料模板表面包覆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模组(11)包括:
进料模(113),其上设置有所述分流芯(112)和所述胶料进口(111);
上型模(114),其设于所述进料模(113)上,位于所述分流芯(112)上侧,所述上型模(114)与所述分流芯(112)之间形成所述上胶料流道(1101);
下型模(115),其设于所述进料模(113)上,位于所述分流芯(112)下侧,所述下型模(115)与所述分流芯(112)之间形成所述下胶料流道(110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复合连续玻纤卷材的中空塑料模板表面包覆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口模(12)包括:
上唇模(121),其设于所述上型模(114)上,位于所述成型芯模(13)上侧;
下唇模(122),其设于所述下型模(115)上,位于所述成型芯模(13)上侧;
所述挤出通道(130)包括设于所述上唇模(121)与所述成型芯模(13)之间的上成型间隙(1301)和设于所述下唇模(122)与所述成型芯模(13)之间的下成型间隙(130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复合连续玻纤卷材的中空塑料模板表面包覆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机构(22)和所述加热机构(23)共对称设置有两组,分别设于所述模板挤出装置(1)上下两侧,用于分别对所述中空塑料模板(B)上下两侧表面包覆所述玻纤卷材(A)。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复合连续玻纤卷材的中空塑料模板表面包覆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机构(22)包括用于对所述玻纤卷材(A)进行牵引的牵引辊(221),以及用于将所述玻纤卷材(A)压紧于所述中空塑料模板(B)表面的压辊(222);
所述加热机构(23)位于所述牵引辊(221)和所述压辊(222)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复合连续玻纤卷材的中空塑料模板表面包覆成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机构(23)包括第一加热模板(231)和第二加热模板(232),所述第一加热模板(231)和所述第二加热模板(232)之间形成允许所述玻纤卷材(A)穿过的加热通道(230),所述第一加热模板(231)和所述第二加热模板(232)上均间隔设置有多个加热棒(233)。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827230.1U CN218429819U (zh) | 2022-07-16 | 2022-07-16 | 可复合连续玻纤卷材的中空塑料模板表面包覆成型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827230.1U CN218429819U (zh) | 2022-07-16 | 2022-07-16 | 可复合连续玻纤卷材的中空塑料模板表面包覆成型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429819U true CN218429819U (zh) | 2023-02-03 |
Family
ID=85089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827230.1U Active CN218429819U (zh) | 2022-07-16 | 2022-07-16 | 可复合连续玻纤卷材的中空塑料模板表面包覆成型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429819U (zh) |
-
2022
- 2022-07-16 CN CN202221827230.1U patent/CN21842981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514889B (zh) | 一种积木式可组装的纤维浸渍模具 | |
US6558146B1 (en) | Extrusion deposition molding with in-line compounding of reinforcing fibers | |
CN112917873A (zh) | 一种三层共挤可调偏心电线电缆挤出机头 | |
CN215283469U (zh) | 一种拉挤板材的生产设备 | |
CN114434670B (zh) | 浸渍模具、浸渍方法及包括浸渍模具的制造系统 | |
CN218020007U (zh) | 一种用于在线复合玻纤的中空塑料建筑模板挤出装置 | |
CN218429819U (zh) | 可复合连续玻纤卷材的中空塑料模板表面包覆成型系统 | |
CN102689431B (zh) | 一种软硬塑料异型材共挤出模具 | |
CN204604854U (zh) | 用于双层复合管生产的共挤模具 | |
CN215396784U (zh) | 一种三层共挤可调偏心电线电缆挤出机头 | |
CN218020268U (zh) | 连续增强玻璃纤维卷材在线包覆系统 | |
CN115195070A (zh) | 可在线复合玻纤的中空塑料模板表面包覆成型工艺和设备 | |
CN209257506U (zh) | 楔形导光板生产设备 | |
CN219055277U (zh) | 一种双层线条挤板模具结构 | |
CN107379575B (zh) | 玻纤缠绕结构壁管材加工设备及其加工方法 | |
CN212472330U (zh) | 一种应用于挤出模具的流道系统 | |
CN115958768A (zh) | 一种塑料复合增强板材生产模具 | |
CN103847083B (zh) | 非连续型材全包覆成型装置及方法 | |
CN210314588U (zh) | 一次成型多层三次元网构体及其喷丝模具 | |
CN221315196U (zh) | 一种玻纤连续共挤模具 | |
CN88105023A (zh) | 塑料网孔板(片、管)成型工艺及装置 | |
CN101115604B (zh) | 用于挤出中空型材的挤出管嘴 | |
CN222246018U (zh) | 挤出机头和复合挤出装置 | |
CN211763356U (zh) | 一种多穴多层复合挤出模具 | |
CN222590641U (zh) | 一种阻尼式双层共挤成型机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