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25014U - 一种用于叠料产品的冲压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叠料产品的冲压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425014U CN218425014U CN202221576076.5U CN202221576076U CN218425014U CN 218425014 U CN218425014 U CN 218425014U CN 202221576076 U CN202221576076 U CN 202221576076U CN 218425014 U CN218425014 U CN 21842501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amping
- inclined plane
- side wall
- guide
-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7
- 238000005498 polis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Images
Landscapes
- Perforating,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叠料产品的冲压机构,包括模具单元、驱动单元和冲压单元,所述模具单元包括上模件和下模件;所述冲压单元包括导向限位件、第一冲压件和第二冲压件;所述第一冲压件和第二冲压件叠放设置,且两者的贴合面斜向上延伸;所述第一冲压件的上端外侧壁处形成有第一导向斜面,所述导向限位件的下端内侧壁处形成有与第一导向斜面对应的第二导向斜面,所述第一导向斜面和第二导向斜面均朝向料件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冲压件在所述第一导向斜面与第二导向斜面抵接后能够相对所述第二冲压件斜向上错位移动。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优点:利用楔形设计能够保证冲压力的有效施加、利用自身重力结合斜面设计,有效实现自回位动作要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成型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用于叠料产品的冲压机构。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实用新型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
对于薄状料件的成型,通常采用的是折弯、冲压等工艺的结合,以完成薄状料件的整体形状。但由于其折弯工序较多,所涉及的动力源也较多,这样会出现机械干涉现象较为严重,从而导致安装所需空间复杂且难度大。因此,亟需设计一种结构较为简单、且能够保证足够冲压力的冲压机构。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实用新型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叠料产品的冲压机构,其利用楔形设计能够保证冲压力的有效施加、利用自身重力结合斜面设计,有效实现自回位动作要求。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叠料产品的冲压机构,包括模具单元、驱动单元和冲压单元,
所述模具单元包括上模件和下模件,所述下模件用于承载料件,所述上模件能够朝向所述下模件移动并抵压所述料件;
所述冲压单元包括导向限位件、第一冲压件和第二冲压件,
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下模件的外侧;
所述第一冲压件和第二冲压件叠放设置,且两者的贴合面斜向上并朝向所述料件延伸;
所述第一冲压件的上端外侧壁处形成有第一导向斜面,所述导向限位件的下端内侧壁处形成有与第一导向斜面对应的第二导向斜面,所述第一导向斜面和第二导向斜面均朝向所述料件方向延伸;
所述驱动单元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冲压件和第二冲压件向上运动,所述第一冲压件在所述第一导向斜面与第二导向斜面抵接后能够相对所述第二冲压件斜向上错位移动,以使得所述第一冲压件的上端外侧壁对位于所述下模件外侧的所述料件进行冲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冲压件在所述驱动件回退的过程中能够相对所述第二冲压件斜向下滑动,以与所述料件脱离。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件的下表面向外凸起形成有压合部,所述压合部的侧壁能够与冲压后的所述料件点接触,所述上模件的下表面能够与冲压后的所述料件贴合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冲压件的上外外侧壁处向外凸起形成有冲压部,所述冲压部能够与冲压后的所述料件的侧壁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冲压件的内侧壁在冲压过程中能够与所述下模件的侧壁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冲压件和第二冲压件的贴合面处均采用抛光工艺进行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件与所述下模件正对设置。
借由以上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驱动单元可直接设置在模具外围,这样不会造成多个驱动件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干涉现象。另外结合第一冲压件与第二冲压件、第一冲压件与导向限位件之间楔形设计,能够保证冲压力的有效施加,利用自身重力结合斜面设计,有效实现自回位动作要求。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整体装置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11、上模件;12、下模件;13、压合部;21、驱动单元;31、导向限位件;32、第一冲压件;33、第二冲压件;34、第一导向斜面;35、第二导向斜面;36、冲压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和区别类似的对象,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先后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结合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叠料产品的冲压机构,包括模具单元、驱动单元21和冲压单元。其中该模具单元能够对料件进行有效地支撑和固定,该驱动单元21位于模具单元的外围,该冲压单元利用楔形设计能够保证冲压力的有效施加、利用自身重力结合斜面设计,有效实现自回位动作要求,通过上述的设置,该驱动单元21能够利用冲压单元有效对该料件进行冲压工序。
该模具单元包括上模件11和下模件12,优选地,该上模件11与下模件12正对设置。其中该下模件12能够用于承载该料件,该上模件11在冲压工序之前,能够朝向该下模件12运动,并能够抵压该料件,以保证后续冲压工序中,该料件不会发生位置晃动,从而保证冲压的有效性。
该冲压单元包括导向限位件31、第一冲压件32和第二冲压件33,其中该冲压单元的数量设置有两个。具体地,两个该导向限位件31关于该下模件12对称设置在左右两侧,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该导向限位的截面呈长条矩形状,其下端的内侧壁处形成有第二导向斜面35。
该第一冲压件32和第二冲压件33的截面形状均呈梯形,其中第一冲压件32呈倒置状以能够有效和第二冲压件33的斜面贴合。优选地,该第一冲压件32和第二冲压件33的贴合面斜向上并朝向所述料件延伸。其中,该第二冲压件33的斜面上凸起形成有防呆结构,以避免第一冲压件32滑动过量。
其中该第一冲压件32位于所述第二冲压件33的上方,该第一冲压件32的上端外侧壁处形成有第一导向斜面34,该第一导向斜面34与上述的第二导向斜面35对应设置。优选地,该驱动单元21与该第二冲压件33直接作用,能够推动该第二冲压件33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其中,在第一冲压件32向上移动的过程中,该第一导向斜面34能够与第二导向斜面35抵接,由于该第一冲压件32在左右方向上相对该第二冲压件33滑动设置,因此在上述的机械限位下,该第一冲压件32能够沿着贴合面斜向上移动,进而能够对位于该模具单元外部的料件进行冲压,以有效完成成型工序。在该第二冲压件33跟随该驱动单元21向下回退的过程中,该第一冲压件32能够通过自身重力沿着贴合面斜向下滑落,从而在完成冲压工序后自动与料件脱离,完成初步的脱模工序。
优选地,所述第一冲压件32的内侧壁在冲压过程中能够与所述下模件12的侧壁抵接。上述的设置方式能够对第一冲压件32起到限位作用,以防止该第一冲压件32出现冲压过量的现象产生。
上述的设置方式,驱动单元21可直接设置在模具外围,这样不会造成多个驱动件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干涉现象。另外结合第一冲压件32与第二冲压件33、第一冲压件32与导向限位件31之间楔形设计,能够保证冲压力的有效施加,利用自身重力结合斜面设计,有效实现自回位动作要求。
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地,该第一冲压件32和第二冲压件33的贴合面处均采用抛光工艺进行处理。上述的设置方式,使得第一冲压件32和第二冲压件33之间的光滑度较好,从而在长时间的操作中能够有效减少两者的磨损,一方面保证冲压精度,另一方面延长机构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方式中,该上模件11的下表面向外凸起形成有压合部13,所述压合部13的侧壁能够与冲压后的所述料件点接触,所述上模件11的下表面能够与冲压后的所述料件贴合设置。另外,所述第一冲压件32的上外外侧壁处向外凸起形成有冲压部36,所述冲压部36能够与冲压后的所述料件的侧壁贴合。上述的设置方式中,利用机械限位以及金属折弯工艺、金属流动性原理,能够有效地使得料件成型成所需形状。
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7)
1.一种用于叠料产品的冲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单元、驱动单元和冲压单元,
所述模具单元包括上模件和下模件,所述下模件用于承载料件,所述上模件能够朝向所述下模件移动并抵压所述料件;
所述冲压单元包括导向限位件、第一冲压件和第二冲压件,
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下模件的外侧;
所述第一冲压件和第二冲压件叠放设置,且两者的贴合面斜向上并朝向所述料件延伸;
所述第一冲压件的上端外侧壁处形成有第一导向斜面,所述导向限位件的下端内侧壁处形成有与第一导向斜面对应的第二导向斜面,所述第一导向斜面和第二导向斜面均朝向所述料件方向延伸;
所述驱动单元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冲压件和第二冲压件向上运动,所述第一冲压件在所述第一导向斜面与第二导向斜面抵接后能够相对所述第二冲压件斜向上错位移动,以使得所述第一冲压件的上端外侧壁对位于所述下模件外侧的所述料件进行冲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叠料产品的冲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冲压件在所述驱动单元回退的过程中能够相对所述第二冲压件斜向下滑动,以与所述料件脱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叠料产品的冲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件的下表面向外凸起形成有压合部,所述压合部的侧壁能够与冲压后的所述料件点接触,所述上模件的下表面能够与冲压后的所述料件贴合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叠料产品的冲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冲压件的上端外侧壁处向外凸起形成有冲压部,所述冲压部能够与冲压后的所述料件的侧壁贴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叠料产品的冲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冲压件的内侧壁在冲压过程中能够与所述下模件的侧壁抵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叠料产品的冲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冲压件和第二冲压件的贴合面处均采用抛光工艺进行处理。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叠料产品的冲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件与所述下模件正对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576076.5U CN218425014U (zh) | 2022-06-23 | 2022-06-23 | 一种用于叠料产品的冲压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576076.5U CN218425014U (zh) | 2022-06-23 | 2022-06-23 | 一种用于叠料产品的冲压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425014U true CN218425014U (zh) | 2023-02-03 |
Family
ID=850773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576076.5U Active CN218425014U (zh) | 2022-06-23 | 2022-06-23 | 一种用于叠料产品的冲压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425014U (zh) |
-
2022
- 2022-06-23 CN CN202221576076.5U patent/CN21842501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842652A (zh) | 一种带有侧冲补偿回弹功能的冲压模具 | |
CN213495973U (zh) | 一种带有侧冲补偿回弹功能的冲压模具 | |
CN101658884A (zh) | 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的侧翻边与凸模回撤分离结构 | |
CN218425014U (zh) | 一种用于叠料产品的冲压机构 | |
CN210523579U (zh) | 一种全周边向内侧弯冲压成型模具 | |
CN218873439U (zh) | 一种冲模上双向同步去毛刺机构 | |
CN110743972B (zh) | 侧翻边模具 | |
CN215392050U (zh) | 一种折弯成型的斜压模具 | |
CN109465330A (zh) | 冲压模具的侧冲孔机构 | |
CN201399538Y (zh) | 汽车覆盖件冲压模具的侧翻边与凸模回撤分离结构 | |
CN211247838U (zh) | 一种斗杆u型件翻转成型模具 | |
CN210080533U (zh) | 钣金折弯模具及折弯机 | |
CN112275905A (zh) | 一种负角面侧冲孔模具 | |
CN106890876A (zh) | 一种翻边斜楔机构 | |
CN213944590U (zh) | 一种连续模内扣成型下置驱动机构 | |
CN110576141A (zh) | 带侧向冲孔冷镦模具 | |
CN217370046U (zh) | 一种汽车金属件用连续冲压模具 | |
CN222326404U (zh) | 一种尺寸给定型逆向内侧冲孔斜楔机构 | |
CN219309868U (zh) | 用于车辆的冲压模具组件 | |
CN215467519U (zh) | 一种齿毂的卡簧槽成型机构 | |
CN220295657U (zh) | 一种连续冲模上带保护结构的折弯机构 | |
CN214161093U (zh) | 一种用于精密结构件生产的高效率冲压装置 | |
CN211464547U (zh) | 侧柱、成型模具及具有该侧柱的轨道车辆 | |
CN204710976U (zh) | 侧冲模具 | |
CN214556639U (zh) | 一种自制倒钩斜楔冲孔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