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91862U - 浅表伤治疗棒 - Google Patents
浅表伤治疗棒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391862U CN218391862U CN202221767015.7U CN202221767015U CN218391862U CN 218391862 U CN218391862 U CN 218391862U CN 202221767015 U CN202221767015 U CN 202221767015U CN 218391862 U CN218391862 U CN 21839186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ube body
- treatment
- storage cavity
- connecting tube
- tub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浅表伤治疗棒,包括中空管体、气囊,所述的中空管体包括第一治疗管体、第二治疗管体,所述的气囊两侧分别设有与气囊内部连通的第一连接管体、第二连接管体;所述的第一治疗管体与第一连接管体连接并形成第一存贮腔,所述的第一存贮腔两端分别设有封口液,所述的第一存贮腔内存贮消毒液,所述的第一治疗管体、第一连接管体连接处设有折断痕,所述的第一连接管体远离折断痕一端设有封闭胶;所述的第二治疗管体内设有第二存贮腔,所述的第二存贮腔内设有药膏或药粉,所述的第二治疗管体一端与第二连接管体连接,另一端设有涂抹头。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携带和使用方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浅表伤治疗棒。
背景技术
在为病人进行小伤口处理时,处理部位及周边皮肤需要进行消毒,传统的消毒方式是采用棉签或消毒棉块,蘸取消毒液,在皮肤上涂抹,从而达到灭菌的目的,然后再进行下一步处理如涂抹药膏、药粉等,这种方法虽然操作简单,但是于无法从源头上保证消毒棉和消毒液的卫生存放条件,因而灭菌效果难以保证,尤其在户外救治的过程中,消毒棉和消毒液的管理方式粗放,容易泼洒或沾染其他不洁物,不但达不到灭菌消毒的效果,甚至有可能带来二次污染,给患者的救治带来风险;而药膏、药粉等需要另外存放,在携带和保存、使用过程中也容易被污染;而户外救治遇到浅表伤可以现场进行处理,严重者也需要简单处理后再去医院治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在户外对患者所受的浅表伤进行安全有效的医疗救治处理,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携带和使用方便的浅表伤治疗棒。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浅表伤治疗棒,包括中空管体、气囊,所述的中空管体包括第一治疗管体、第二治疗管体,所述的气囊两侧分别设有与气囊内部连通的第一连接管体、第二连接管体;所述的第一治疗管体与第一连接管体连接并形成第一存贮腔,所述的第一存贮腔两端分别设有封口液,所述的第一存贮腔内存贮消毒液,所述的第一治疗管体、第一连接管体连接处设有折断痕,所述的第一连接管体远离折断痕一端设有封闭胶;所述的第二治疗管体内设有第二存贮腔,所述的第二存贮腔内设有药膏或药粉,所述的第二治疗管体一端与第二连接管体连接,另一端设有涂抹头。
本方案中,将消毒液及药膏或药粉放置在同一个治疗棒中,治疗棒一头用于消毒治疗,即在患者治疗部位进行消毒处理,另一头用于下一步治疗,即在消毒后的部位涂抹药膏或药粉;治疗棒中部为气囊,挤压气囊可将第二治疗管体内的药膏或药粉挤出治疗管体,用涂抹头将药膏或药粉涂抹到患处;折断痕可方便将管体掰断,一方面方便出液、出药,另一方面作为一次性使用的治疗棒,掰断后即作为废物丢弃;第一治疗管体中,封口液与消毒液不相溶,可以起到防止消毒液挥发和随意流动的作用,同时,封口液具有一定的粘度,在存贮腔另一端与大气压隔离的情况下,存贮腔内消毒液的重量不足以使得封口液流动,从而可防止消毒液流出,当打开存贮腔另一端,使得存贮腔两端大气压平衡后,凭借消毒液自身的重量就可以驱动封口液流动,从而消毒液可流出存贮腔使用;第一治疗管体中,封闭胶作为密封盖,它的作用在于将消毒液与气囊中部隔离,在气囊挤压第二治疗管体内的药膏或药粉时,不会对第一治疗管体中的消毒液产生挤压,也可以用其它密封材料作为密封盖。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的第一治疗管体与第一连接管体连接处外侧设有棉签头。本方案作用是,在第一治疗管体与第一连接管体连接处的折断痕处将二者掰断,同时打开了第一存贮腔一端的密封,由于此时第一存贮腔内消毒液容易外溢,该棉签头的作用在于吸收溢出的消毒液,以免消毒液到处洒落。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的第一治疗管体远离第一连接管体一端外侧设有棉签头。本方案的棉签头作为涂抹端使用,即在第一治疗管体与第一连接管体连接处的折断痕处将二者掰断后,内存的封口液和消毒液可从第一存贮腔流出,通过棉签头的毛细作用扩散并涂抹到患者消毒部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的第二存贮腔内设有药膏,所述的第二治疗管体远离第二连接管体一端设有涂抹头,所述的涂抹头呈环形包覆在第二治疗管体端口外侧,所述的涂抹头外侧设有棉签头。本方案第二存贮腔内设有药膏,在第一治疗管体与第一连接管体连接处的折断痕处将二者掰断,利用气囊挤压增加压力的作用,将药膏从第二存贮腔端口挤出,使得药膏可由涂抹头涂抹到患者消毒部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的第二存贮腔内设有药粉,所述的第二治疗管体远离第二连接管体一端设有密封胶、棉签头,所述的第二治疗管与第二连接管体连接处管体上设有折断痕、管体内设有密封片。本方案第二存贮腔内设有药粉,密封胶、棉签头作为药粉密封存贮的一头封堵物,而密封片与第二治疗管与第二连接管体连接处管体上折断痕配合设置,作为药粉密封存贮的另一头封堵物,当在该折断痕处掰断管体后,药粉可从该处流出并可涂覆在患者已消毒部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的第一治疗管体、第二治疗管体、第一连接管体、第二连接管体的内径为4毫米、外径为6毫米,所述的第一治疗管体长度为50毫米,所述的气囊为椭球型,所述的气囊两端间距为30毫米,所述的第二治疗管体长度为70毫米。本方案的治疗棒作为可随身携带的物品,尺寸宜小不宜大,只要保证消毒液、药膏或药粉有足够使用一次的量即可。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的第一连接管体、第二连接管体相互连接且在连接处设有折断痕。本方案将第一治疗管体、第二治疗管体、第一连接管体、第二连接管体连成一体,生产工艺比较简单,需要使用气囊时,掰断第一连接管体、第二连接管体相互连接处的折断痕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合理,携带和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治疗管体的使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治疗管体的一种使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治疗管体的另一种使用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中空管体 2、气囊 3、第一治疗管体
4、第二治疗管体 5、第一连接管体 6、第二连接管体
7、第一存贮腔 8、封口液 9、折断痕
10、第二存贮腔 11、涂抹头 12、棉签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浅表伤治疗棒,包括中空管体1、气囊2,中空管体1包括第一治疗管体3、第二治疗管体4,气囊2两侧分别设有与气囊2内部连通的第一连接管体5、第二连接管体6;第一治疗管体3与第一连接管体5连接并形成第一存贮腔7,第一存贮腔7两端分别设有封口液8,第一存贮腔7内存贮消毒液,第一治疗管体3、第一连接管体5连接处设有折断痕9,第一连接管体远离折断痕一端设有封闭胶;第二治疗管体4内设有第二存贮腔10,第二存贮腔10内设有药膏或药粉,第二治疗管体4一端与第二连接管体6连接,另一端设有涂抹头11。
第一治疗管体3、第二治疗管体4、第一连接管体5、第二连接管体6的内径为4毫米、外径为6毫米,第一治疗管体3长度为50毫米,气囊2为椭球型,气囊2两端间距为30毫米,第二治疗管体4长度为70毫米。
如图3所示,第一治疗管体3与第一连接管体5连接处外侧设有棉签头12,第一治疗管体3远离第一连接管体5一端外侧也设有同样的棉签头12,在第一治疗管体3与第一连接管体5连接处的折断痕9处将二者掰断,同时打开了第一存贮腔7一端的密封,消毒液可从第一治疗管体3流出,经过第一治疗管体3远离第一连接管体5一端外侧的棉签头12涂抹到患处。
如图4所示,第二存贮腔10内设有药膏,第二治疗管体4远离第二连接管体6一端设有涂抹头11,涂抹头11呈环形包覆在第二治疗管体4端口外侧,涂抹头11外侧设有棉签头12,在第一治疗管体3与第一连接管体5连接处的折断痕9处将二者掰断,利用气囊2挤压增加压力的作用,将药膏从第二存贮腔10端口挤出。
如图5所示,第二存贮腔10内设有药粉,第二治疗管体4远离第二连接管体6一端设有密封胶、棉签头12,第二治疗管4与第二连接管体6连接处管体上设有折断痕9、管体内设有密封片,在该折断痕9处掰断管体后,即打开了密封片,药粉可从该处流出并可涂覆在患者已消毒部位,棉签头12方便把持。
如图6所示,第一连接管体5、第二连接管体6相互连接且在连接处设有折断痕9。
具体实施过程是:
本方案治疗棒一头用于消毒治疗,即在患者治疗部位进行消毒处理,另一头用于下一步治疗,即在消毒后的部位涂抹药膏或药粉;
挤压气囊2可将药膏或药粉挤出治疗管体;
按需要掰断任意折断痕9,可方便将管体掰断,一方面方便出液、出药,另一方面作为一次性使用的治疗棒,掰断后即作为废物丢弃。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浅表伤治疗棒,包括中空管体、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空管体包括第一治疗管体、第二治疗管体,所述的气囊两侧分别设有与气囊内部连通的第一连接管体、第二连接管体;
所述的第一治疗管体与第一连接管体连接并形成第一存贮腔,所述的第一存贮腔两端分别设有封口液,所述的第一存贮腔内存贮消毒液,所述的第一治疗管体、第一连接管体连接处设有折断痕,所述的第一连接管体远离折断痕一端设有封闭胶;
所述的第二治疗管体内设有第二存贮腔,所述的第二存贮腔内设有药膏或药粉,所述的第二治疗管体一端与第二连接管体连接,另一端设有涂抹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表伤治疗棒,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治疗管体与第一连接管体连接处外侧设有棉签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表伤治疗棒,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治疗管体远离第一连接管体一端外侧设有棉签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表伤治疗棒,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二存贮腔内设有药膏,所述的第二治疗管体远离第二连接管体一端设有涂抹头,所述的涂抹头呈环形包覆在第二治疗管体端口外侧,所述的涂抹头外侧设有棉签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表伤治疗棒,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二存贮腔内设有药粉,所述的第二治疗管体远离第二连接管体一端设有密封胶、棉签头,所述的第二治疗管与第二连接管体连接处管体上设有折断痕、管体内设有密封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表伤治疗棒,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治疗管体、第二治疗管体、第一连接管体、第二连接管体的内径为4毫米、外径为6毫米,所述的第一治疗管体长度为50毫米,所述的气囊为椭球型,所述的气囊两端间距为30毫米,所述的第二治疗管体长度为70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表伤治疗棒,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连接管体、第二连接管体相互连接且在连接处设有折断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767015.7U CN218391862U (zh) | 2022-07-08 | 2022-07-08 | 浅表伤治疗棒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767015.7U CN218391862U (zh) | 2022-07-08 | 2022-07-08 | 浅表伤治疗棒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391862U true CN218391862U (zh) | 2023-01-31 |
Family
ID=850110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767015.7U Active CN218391862U (zh) | 2022-07-08 | 2022-07-08 | 浅表伤治疗棒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391862U (zh) |
-
2022
- 2022-07-08 CN CN202221767015.7U patent/CN21839186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8391862U (zh) | 浅表伤治疗棒 | |
CN206151686U (zh) | 一种消毒棉签 | |
CN102600545A (zh) | 医用创面无堵塞负压治疗装置 | |
CN203777482U (zh) | 一种一次性应急消毒治疗棒 | |
CN2273590Y (zh) | 妇科疾病敷药器 | |
CN212016441U (zh) | 一种皮肤病涂药器 | |
CN205885965U (zh) | 多功能涂药装置 | |
CN204840649U (zh) | 皮肤性病涂药器 | |
CN109260581B (zh) | 一种胶囊破壁挤压管 | |
CN209203750U (zh) | 一种手指专用一次性负压封闭护创器械 | |
CN209107482U (zh) | 一种普外科加压止血带 | |
CN110279907B (zh) | 一种腹膜透析用可拆式杀菌操作气囊 | |
CN211024738U (zh) | 一种妇科阴道给药器 | |
CN210384299U (zh) | 一种用于注射穿刺的防感染护理包 | |
CN209917047U (zh) | 一种女性生殖护理用清洁装置 | |
CN105833421A (zh) | 肢体消毒袋及其使用方法 | |
CN212037938U (zh) | 一种加压无菌输液敷贴 | |
CN215191927U (zh) | 一种耳鼻喉科护理用止血装置 | |
CN213609378U (zh) | 一种医用一次性碘伏消毒棉签 | |
CN219651740U (zh) | 一种医用棉签包 | |
CN209019749U (zh) | 一种多功能棉签 | |
CN212816306U (zh) | 一种超声科防感染均涂装置 | |
CN203989451U (zh) | 新型医用涂药器 | |
CN209048544U (zh) | 一种便携式包扎套装 | |
CN220125335U (zh) | 一种耳鼻喉护理喷药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