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91245U - 加压骨钉 - Google Patents
加压骨钉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391245U CN218391245U CN202221984532.XU CN202221984532U CN218391245U CN 218391245 U CN218391245 U CN 218391245U CN 202221984532 U CN202221984532 U CN 202221984532U CN 218391245 U CN218391245 U CN 21839124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ction
- width
- cusp
- thread
- thread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10000000988 bone and bone Anatomy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5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10000003781 tooth socket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08000010392 Bone Fracture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06010017076 Fractur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876 he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253 ac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423 ank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7873 arthrodes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459 calcaneu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109 clavi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082 fibula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634 frag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758 humeru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692 iliu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399 orthope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164 oss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417 patella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320 radiu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233 talu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303 tibia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623 ulna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689 upper leg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加压骨钉。加压骨钉包括从近端至远端延伸的柱体,柱体上设有用于旋入并螺合于骨的外螺纹。外螺纹包括由多个构造相同的第一螺牙组成的第一区段,多个第一螺牙沿柱体的轴线方向间隔布设,相邻的两个第一螺牙之间具有第一牙槽。沿近端指向远端的方向,多个第一牙槽的槽底宽度依次减小。如此,一方面,能保证加压骨钉的加压效果,另一方面,第一螺牙的牙尖宽度不会因加压设计需要而增大,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降低加压骨钉的旋入扭矩,避免出现操作者手臂酸累、骨折块易被带动旋转或复位失效等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加压骨钉。
背景技术
加压螺钉通常用于小骨骨折或骨折碎片的固定,也可用于锁骨、肱骨、桡骨、尺骨、髂骨、股骨、髌骨、腓骨、胫骨、距骨、踝或跟骨等的骨科手术,例如关节融合术、骨折修复术或截骨术。
然而,传统的加压螺钉存在旋入扭矩较大的问题,容易造成操作者手臂酸累、骨折块易被带动旋转或复位失效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加压螺钉存在旋入扭矩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加压骨钉,可有效减小旋入扭矩。
一种加压骨钉,所述加压骨钉包括从近端至远端延伸的柱体,所述柱体上设有用于旋入并螺合于骨的外螺纹;
所述外螺纹包括由多个构造相同的第一螺牙组成的第一区段,多个所述第一螺牙沿所述柱体的轴线方向间隔布设,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螺牙之间具有第一牙槽;
沿所述近端指向所述远端的方向,多个所述第一牙槽的槽底宽度依次减小;
其中,所述第一牙槽的槽底宽度为所述第一牙槽的槽底在沿所述柱体的轴线方向上的尺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螺纹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区段相邻的第二区段;
所述第二区段包括沿所述柱体的轴线方向间隔布设且构造相同的多个第二螺牙,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螺牙之间具有第二牙槽;
从所述近端指向所述远端的方向上,多个所述第二牙槽的槽底宽度依次减小;
所述第二牙槽的槽底宽度为所述第二牙槽的槽底在沿所述柱体的轴线方向上的尺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较于所述第二区段,所述第一区段更靠近所述近端;
所述第一区段的导程大于所述第二区段的导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螺牙包括沿所述柱体的径向方向与所述柱体间隔设置的第一牙尖部;
所述第二螺牙包括沿所述柱体的径向方向与所述柱体间隔设置的第二牙尖部;
所述第一牙尖部的牙尖宽度等于所述第二牙尖部的牙尖宽度;
其中,所述第一牙尖部的牙尖宽度为所述第一牙尖部在沿所述柱体的轴线方向上的尺寸,所述第二牙尖部的牙尖宽度为所述第二牙尖部在沿所述柱体的轴线方向上的尺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牙尖部的牙尖宽度和所述第二牙尖部的牙尖宽度均为0.6-0.8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区段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区段的外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区段在沿所述柱体的轴线方向上的尺寸为L1,所述第二区段在沿所述柱体的轴线方向上的尺寸为L2,所述外螺纹在沿所述柱体的轴线方向上的尺寸为L0;
其中,L1+L2≥2/3L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从所述近端指向所述远端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区段中多个所述第二牙槽的槽底宽度呈线性地递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从所述近端指向所述远端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区段中多个所述第一牙槽的槽底宽度呈线性地递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螺纹被构造为多线螺纹。
上述加压骨钉,外螺纹的第一区段上导程较大处更靠近近端,有利于加压骨钉的旋入,且外螺纹的第一区段上导程较小处更靠近远端,更有利于加压骨钉与骨组织的加压固定,且由于第一区段中多个第一螺牙的构造相同,可使第一螺牙的牙尖宽度保持不变,如此,一方面,能保证加压骨钉的加压效果,另一方面,第一螺牙的牙尖宽度不会因加压设计需要而增大,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降低加压骨钉的旋入扭矩,避免出现操作者手臂酸累、骨折块易被带动旋转或复位失效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加压骨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加压骨钉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的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3的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0、加压骨钉;110、柱体;111、近端;112、远端;120、外螺纹;121、第一区段;1211、第一螺牙;1212、第一牙槽;122、第二区段;1221、第二螺牙;1222、第二牙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传统的加压螺钉中,为了提高加压螺钉的加压效果,通常将加压螺钉设计为牙槽宽和牙底宽均沿加压螺钉的纵长方向逐渐减小(牙槽宽是指加压螺钉的相邻的两个螺牙之间的形成的槽沿加压螺钉的纵长方向的尺寸,牙底宽是指加压螺钉的螺牙在加压螺钉的径向方向上最靠近加压螺钉的中心轴线的部分沿加压螺钉的纵长方向的尺寸),这会导致若要保持多个螺牙的径向尺寸一致的情况下,就需要使螺牙的牙尖宽较大(牙尖宽是指加压螺钉的螺牙在加压螺钉的径向方向上最靠近加压螺钉的中心轴线的部分沿加压螺钉的纵长方向的尺寸),进而导致该加压螺钉在使用时,螺牙与骨的接触面积较大,致使该加压螺钉存在旋入扭矩较大的问题,容易造成操作者手臂酸累、骨折块易被带动旋转或复位失效等问题。
为了解决传统的的加压螺钉存在旋入扭矩较大的问题,本申请的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设计了一种加压骨钉,该加压骨钉的外螺纹包括第一区段,第一区段中相邻的两个第一螺牙之间形成第一牙槽,第一区段中第一牙槽的槽底宽度依次减小,且第一区段中多个第一螺牙的构造相同,如此设置,既能保证加压骨钉的加压效果,又不会增大第一螺牙的牙尖宽度,有利于提高加压骨钉的旋入扭矩。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加压骨钉10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1及图2,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加压骨钉10,包括从近端111至远端112延伸的柱体110,柱体110上设有用于旋入并螺合于骨的外螺纹120。通常情况下,柱体110的近端111是指在加压骨钉10旋入骨中时柱体110上靠近待手术部位的一端,柱体110的远端112是指在加压骨钉10旋入骨中时柱体110上远离待手术部位的一端。
外螺纹120包括由多个构造相同的第一螺牙1211组成的第一区段121,多个第一螺牙1211沿柱体110的轴线方向间隔布设,相邻的两个第一螺牙1211之间具有第一牙槽1212。
沿近端111指向远端112的方向,多个第一牙槽1212的槽底宽度依次减小,第一牙槽1212的槽底宽度为第一牙槽1212的槽底在沿柱体110的轴线方向上的尺寸。
如此设置,沿近端111指向远端112的方向,外螺纹120的第一区段121的导程依次减小。以外螺纹120为单线螺纹为例进行说明,结合导程的定义可知,导程等于螺距及螺距等于螺纹上相邻两牙在中径上对应点的轴向距离,外螺纹120的第一区段121的导程为P1,第一牙槽1212的槽底宽度为D1,第一螺牙1211的牙底宽度为D2(第一螺牙1211的牙底宽度为第一螺牙1211上与柱体110的连接处在沿柱体110的轴线方向上的尺寸),那么,P1=D1+D2,因第一区段121中多个第一螺牙1211的构造相同,可知第一区段121中第一螺牙1211的牙底宽度D2保持不变,外螺纹120的第一区段121的导程P1随第一牙槽1212的槽底宽度D1变化,如此,从近端111指向远端112的方向上,外螺纹120的第一区段121的导程P1依次减小。
那么,外螺纹120的第一区段121上导程较大处更靠近近端111,有利于加压骨钉10的旋入,且外螺纹120的第一区段121上导程较小处更靠近远端112,更有利于加压骨钉10与骨组织的加压固定,且由于第一区段121中多个第一螺牙1211的构造相同,可使第一螺牙1211的牙尖宽度D3(第一螺牙1211的牙尖宽度是指第一螺牙1211上沿柱体110的径向方向与柱体110间隔设置的部分在沿柱体110的轴线方向上的尺寸)保持不变,如此,一方面,能保证加压骨钉10的加压效果,另一方面,第一螺牙1211的牙尖宽度不会因加压设计需要而增大,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降低加压骨钉10的旋入扭矩,避免出现操作者手臂酸累、骨折块易被带动旋转或复位失效等问题。
需要补充的是,外螺纹120既可以是单线螺纹,也可以是多线螺纹,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5,外螺纹120还包括与第一区段121相邻的第二区段122,第二区段122包括沿柱体110的轴线方向间隔布设且构造相同的多个第二螺牙1221,相邻的两个第二螺牙1221之间具有第二牙槽1222,从近端111指向远端112的方向上,多个第二牙槽1222的槽底宽度依次减小,第二牙槽1222的槽底宽度为第二牙槽1222的槽底在沿柱体110的轴线方向上的尺寸。
外螺纹120的第二区段122的导程为P2,第二牙槽1222的槽底宽度为D4,第二螺牙1221的牙底宽度为D5(第二螺牙1221的牙底宽度为第二螺牙1221上与柱体110的连接处在沿柱体110的轴线方向上的尺寸),那么,P2=D4+D5,因第二区段122中多个第二螺牙1221的构造相同,可知第二区段122中第二螺牙1221的牙底宽度D5保持不变,外螺纹120的第二区段122的导程P2随第二牙槽1222的槽底宽度D4变化,如此,沿近端111指向远端112的方向,外螺纹120的第二区段122的导程P2依次减小。且第二螺牙1221的牙尖宽度D6(第二螺牙1221的牙尖宽度是指第二螺牙1221上沿柱体110的径向方向与柱体110间隔设置的部分在沿柱体110的轴线方向上的尺寸)保持不变,如此,一方面,能保证加压骨钉10的加压效果,另一方面,第二螺牙1221的牙尖宽度不会因加压设计需要而增大,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降低加压骨钉10的旋入扭矩,避免出现操作者手臂酸累、骨折块易被带动旋转或复位失效等问题。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相较于第二区段122,第一区段121更靠近近端111,第一区段121的导程大于第二区段122的导程。
第一区段121的导程P1大于第二区段122的导程P2,可以理解的是,更靠近近端111的第一区段121的导程更大,可更好地保证加压骨钉10的加压效果。
具体到如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牙槽1212的槽底宽度大于第二牙槽1222的槽底宽度,且第一螺牙1211的牙底宽度,第二螺牙1221的牙底宽度D5即D1大于D4,D2大于D5,如上述,P1=D1+D2,P2=D4+D5,可推断得出,P1大于P2。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螺牙1211包括沿柱体110的径向方向与柱体110间隔设置的第一牙尖部,第二螺牙1221包括沿柱体110的径向方向与柱体110间隔设置的第二牙尖部,第一牙尖部的牙尖宽度等于第二牙尖部的牙尖宽度。其中,第一牙尖部的牙尖宽度为第一牙尖部在沿柱体110的轴线方向上的尺寸,第二牙尖部的牙尖宽度为第二牙尖部在沿柱体110的轴线方向上的尺寸。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牙尖部的牙尖宽度等于第一螺牙1211的牙尖宽度,第二牙尖部的牙尖宽度等于第二螺牙1221的牙尖宽度。
第一牙尖部的牙尖宽度等于第二牙尖部的牙尖宽度,也就是说,第一螺牙1211的牙尖宽度等于第二螺牙1221的牙尖宽度,那么,从第一区段121至第二区段122,螺牙的牙尖宽度保持不变,能更好地降低加压骨钉10的旋入扭矩,避免出现操作者手臂酸累、骨折块易被带动旋转或复位失效等问题。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牙尖部的牙尖宽度和第二牙尖部的牙尖宽度均为0.6-0.8mm。
若第一牙尖部的牙尖宽度和第二牙尖部的牙尖宽度过小,则会影响第一螺牙1211和第二螺牙1221的强度,若第一牙尖部的牙尖宽度和第二牙尖部的牙尖宽度过大,则会影响加压骨钉10的旋入扭矩,基于此,需要使第一牙尖部的牙尖宽度和第二牙尖部的牙尖宽度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即为0.6-0.8mm,既能保证第一螺牙1211和第二螺牙1221的强度,又能有效地降低加压骨钉10的旋入扭矩。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区段122的外径小于第一区段121的外径。
如此,距离近端111更远的第二区段122的外径更小,可避免加压骨钉10的整体对骨形成的加压力过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第一区段121在沿柱体110的轴线方向上的尺寸为L1,第二区段122在沿柱体110的轴线方向上的尺寸为L2,外螺纹120在沿柱体110的轴线方向上的尺寸为L0,其中,L1+L2≥2/3L0。
可见,外螺纹120上呈导程渐小的部分相对于外螺纹120的整体长度的占比大于二分之一,如此,有利于利用外螺纹120上呈导程渐小的部分形成较好的加压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从近端111指向远端112的方向上,第二区段122中多个第二牙槽1222的槽底宽度呈线性地递减。
如此,可使第二区段122的导程呈线性地递减,有利于利用第二区段122形成较好的加压效果。
具体地,第二区段122中多个第二牙槽1222的槽底宽度以0.07-0.08mm呈线性地递减。
可使第二区段122的导程更平缓地递减,保证加压骨钉10的加压效果的同时,有利于提高加压骨钉10的强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从近端111指向远端112的方向上,第一区段121中多个第一牙槽1212的槽底宽度呈线性地递减。
如此,可使第一区段121的导程呈线性地递减,有利于利用第一区段121形成较好的加压效果。
具体地,第一区段121中多个第一牙槽1212的槽底宽度以0.07-0.08mm呈线性地递减。
可使第一区段121的导程更平缓地递减,保证加压骨钉10的加压效果的同时,有利于提高加压骨钉10的强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外螺纹120被构造为多线螺纹。
以外螺纹120包括并行设置的n条螺旋线,以n=2为例进行说明,螺纹导程为螺距的2倍,相较于单线螺纹,加压骨钉10的旋入时间可缩短一半,进而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有利于骨折的愈合,也有利于减轻医生的手臂酸累感。同理,外螺纹120为多线螺纹(n条螺旋线并行设置),螺纹导程为螺距的n倍,相较于单线螺纹,加压骨钉10的旋入时间可缩短至单线螺纹对应的旋入时间的1/n,能够更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有利于骨折的愈合,也有利于减轻医生的手臂酸累感。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5,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加压骨钉10,包括从近端111至远端112延伸的柱体110,柱体110上设有用于旋入并螺合于骨的外螺纹120。外螺纹120包括由多个构造相同的第一螺牙1211组成的第一区段121,多个第一螺牙1211沿柱体110的轴线方向间隔布设,相邻的两个第一螺牙1211之间具有第一牙槽1212。沿近端111指向远端112的方向,多个第一牙槽1212的槽底宽度依次减小。外螺纹120还包括与第一区段121相邻的第二区段122,第二区段122包括沿柱体110的轴线方向间隔布设且构造相同的多个第二螺牙1221,相邻的两个第二螺牙1221之间具有第二牙槽1222,从近端111指向远端112的方向上,多个第二牙槽1222的槽底宽度依次减小。相较于第二区段122,第一区段121更靠近近端111,第一区段121的导程大于第二区段122的导程。
如此,一方面,能保证加压骨钉10的加压效果,另一方面,第一螺牙1211的牙尖宽度和第二螺牙1221的牙尖宽度不会因加压设计需要而增大,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降低加压骨钉10的旋入扭矩,避免出现操作者手臂酸累、骨折块易被带动旋转或复位失效等问题。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加压骨钉,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骨钉包括从近端至远端延伸的柱体,所述柱体上设有用于旋入并螺合于骨的外螺纹;
所述外螺纹包括由多个构造相同的第一螺牙组成的第一区段,多个所述第一螺牙沿所述柱体的轴线方向间隔布设,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螺牙之间具有第一牙槽;
沿所述近端指向所述远端的方向,多个所述第一牙槽的槽底宽度依次减小;
其中,所述第一牙槽的槽底宽度为所述第一牙槽的槽底在沿所述柱体的轴线方向上的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压骨钉,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螺纹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区段相邻的第二区段;
所述第二区段包括沿所述柱体的轴线方向间隔布设且构造相同的多个第二螺牙,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螺牙之间具有第二牙槽;
从所述近端指向所述远端的方向上,多个所述第二牙槽的槽底宽度依次减小;
所述第二牙槽的槽底宽度为所述第二牙槽的槽底在沿所述柱体的轴线方向上的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压骨钉,其特征在于,相较于所述第二区段,所述第一区段更靠近所述近端;
所述第一区段的导程大于所述第二区段的导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压骨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牙包括沿所述柱体的径向方向与所述柱体间隔设置的第一牙尖部;
所述第二螺牙包括沿所述柱体的径向方向与所述柱体间隔设置的第二牙尖部;
所述第一牙尖部的牙尖宽度等于所述第二牙尖部的牙尖宽度;
其中,所述第一牙尖部的牙尖宽度为所述第一牙尖部在沿所述柱体的轴线方向上的尺寸,所述第二牙尖部的牙尖宽度为所述第二牙尖部在沿所述柱体的轴线方向上的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压骨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牙尖部的牙尖宽度和所述第二牙尖部的牙尖宽度均为0.6-0.8m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压骨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段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区段的外径。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压骨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段在沿所述柱体的轴线方向上的尺寸为L1,所述第二区段在沿所述柱体的轴线方向上的尺寸为L2,所述外螺纹在沿所述柱体的轴线方向上的尺寸为L0;
其中,L1+L2≥2/3L0。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压骨钉,其特征在于,从所述近端指向所述远端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区段中多个所述第二牙槽的槽底宽度呈线性地递减。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加压骨钉,其特征在于,从所述近端指向所述远端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区段中多个所述第一牙槽的槽底宽度呈线性地递减。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加压骨钉,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螺纹被构造为多线螺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984532.XU CN218391245U (zh) | 2022-07-29 | 2022-07-29 | 加压骨钉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984532.XU CN218391245U (zh) | 2022-07-29 | 2022-07-29 | 加压骨钉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391245U true CN218391245U (zh) | 2023-01-31 |
Family
ID=850136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984532.XU Active CN218391245U (zh) | 2022-07-29 | 2022-07-29 | 加压骨钉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391245U (zh) |
-
2022
- 2022-07-29 CN CN202221984532.XU patent/CN21839124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896270B2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sing polyaxial plates | |
AU2006220382B2 (en) | Bone stabilization system including plate having fixed-angled holes together with unidirectional locking screws & surgeon directed locking screws | |
US20240090928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sing polyaxial plates | |
CA2647067C (en) | Bone stabilization system including multi-directional threaded fixation element | |
US9339315B2 (en) | Bone fixation system with curved profile threads | |
JP5467196B2 (ja) | 骨プレート及び骨プレート構造物 | |
EP2787911B1 (en) | Reduced component bone plating system | |
EP2389884B1 (en) | Implant for bone fixation | |
CN218391245U (zh) | 加压骨钉 | |
US9763718B2 (en) | Bone screw | |
CN218500794U (zh) | 加压骨钉 | |
CN216754583U (zh) | 一种自攻加压椎弓根螺钉 | |
CN215821129U (zh) | 一种组合型加压空心骨螺钉 | |
CN115919436B (zh) | 用于脊柱矫形的连接杆组件 | |
CN118615002A (zh) | 骨骼固定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