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8372701U - 一种具有多密度编织的山板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多密度编织的山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72701U
CN218372701U CN202222116741.9U CN202222116741U CN218372701U CN 218372701 U CN218372701 U CN 218372701U CN 202222116741 U CN202222116741 U CN 202222116741U CN 218372701 U CN218372701 U CN 2183727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
triangle
stitch
needle
kn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1674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连坚和
王汉镇
管海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sing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sing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sing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Lensing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1674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727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727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727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多密度编织的山板装置,包括山板、设置于所述山板上的第一编织单元、第二编织单元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第二编织单元之间的归位三角,所述第一、第二编织单元包括人字三角、翻针三角、编织三角,所述人字三角固定设置于所述山板上,所述编织三角可伸缩地设置于所述人字三角的下方,所述翻针三角可伸缩地设置于所述人字三角与所述编织三角之间,所述归位三角的内部具有贯穿底面的调节槽,所述调节槽内设置有可调节伸缩于所述归位三角下端的调节块。本实用新型中适用于不同材质的纱线,纱线更加紧密不易断线,大大提高织物的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多密度编织的山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编织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多密度编织的山板装置。
背景技术
纺织服装业既是我国的传统产业,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针织产品作为纺织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柔软、透气、可贴身穿着等优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横机以其速度快、质量稳定等优点逐步取代了手摇横机纺织服装业既是我国的传统产业,电脑横机机头上的山板结构可使织针完成翻针、接针、编织、吊目等动作。现有的编织单元之间大多采用两个归位三角,从而需要调整归位三角时往往需要一起调整,导致归位三角之间容易出现误差。从而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织物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多密度编织的山板装置,其结构合理、编织单元与吊目单元实现了编织的同步动作,且适用于不同材质的纱线,纱线更加紧密不易断线,大大提高织物的质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多密度编织的山板装置,包括山板、设置于山板上的第一编织单元、第二编织单元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第二编织单元之间的归位三角,所述第一、第二编织单元包括人字三角、翻针三角、编织三角,所述人字三角固定设置于所述山板上,所述编织三角可伸缩地设置于所述人字三角的下方,所述翻针三角可伸缩地设置于所述人字三角与所述编织三角之间,所述归位三角的内部具有贯穿底面的调节槽,所述调节槽内设置有可调节伸缩于所述归位三角下端的调节块。
优选的,所述编织三角的顶面正中设置有用于防止织针下沉的弧形凸面。
优选的,所述山板的正面两侧分别固设有第一护山三角、第二护山三角,且所述第一护山三角、归位三角、第二护山三角的下方分别设置有左选针大护山、中选针大护山、右选针大护山。
优选的,所述左选针大护山、中选针大护山、右选针大护山上分别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上滑动插装有回针三角。
优选的,所述第一、第二编织单元还包括左度目三角、右度目三角,所述左度目三角、右度目三角设置于所述人字三角的两侧,并与所述山板滑动连接,且所述左度目三角、右度目三角的上、下滑面分别具有一凸出的压针面。
优选的,所述回针三角的顶角为100°-120°并且所述回针三角分别正对所述归位三角以及第一护山三角、第二护山三角。
优选的,山板的底部具有弹性地滑动插装有左选针下护山、中选针下护山、右选针下护山,并且左选针下护山、中选针下护山、右选针下护山上分别设有卡槽件,且卡槽件的内部具有呈三角型的导块。
优选的,还包括第一吊目单元、第二吊目单元,所述第一、第二吊目单元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第二编织单元的下方,所述第一、第二吊目单元包括左吊目三角、右吊目三角、左接针三角、右接针三角,所述左接针三角、右接针三角对称设置,并且所述左吊目三角与所述左接针三角并列设置,所述右吊目三角与所述右接针三角并列设置。
优选的,所述山板正面于所述人字三角的两侧分别设有度目滑槽,所述度目滑槽上分别滑动设有度目滑座,所述左度目三角、右度目三角分别固设于所述度目滑座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第二编织单元分别设置有第一联动机构,所述第一、第二吊目单元分别设置有第二联动机构,通过驱动装置分别驱动第一、第二联动机构,用于联动所述第一、第二编织单元和所述第一、第二吊目单元同步工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申请的编织单元与吊目单元实现了编织的同步动作,不仅有效提高了编织效率,同时还能实现同行吊目的功能,从而提高织物的紧密型,并且大大简化了编织单元、吊目单元的联动结构,从而降低了山板的生产成本。
本申请度目三角的上、下端均设置有压针面,使得度目三角其中一端磨损,另一端能够接着使用,大大提高了度目三角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并且压针面的宽度可为一大一小,使得度目三角能够适用于不同材质的纱线,防止纱线发生断开,并且无需频繁更换不同的度目三角,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归位三角内滑动插装有调节块,在编织过程中纱线松弛的情况,可通过调整调节块伸出调节槽,从而提高纱线更加紧密。
大大简化了第一、第二联动机构的结构,使得第一、第二联动机构便于拆装,无需繁琐的步骤,大大提高了维护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后视图;
图3为翻针三角、编织三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示出图1中的A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二联动机构的整体结构爆炸图;
图6为第二联动机构的整体结构仰视图;
图7为度目单元的整体结构主视图;
图8为度目三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归位三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翻针状态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接针状态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编织状态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吊目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照图1所示,一种具有多密度编织的山板装置,包括山板1、设置于山板 1上的第一编织单元2、第二编织单元2A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第二编织单元2、 2A之间的归位三角8。
参照图1、图4所示,第一、第二编织单元2、2A包括人字三角21、翻针三角22、编织三角23,人字三角21固定设于山板1上,编织三角23可伸缩地设于人字三角21的下方,翻针三角22可伸缩地设置于人字三角21与编织三角23之间,且编织23三角的顶部正中具有用于防止织针下沉的弧形凸面232,该弧形凸面为编织三角23的最高点,而传统的翻针三角的顶面两端为最高点,因此,织针沿传统的编织三角的最高点移动到其正中位置时,由于传统的编织三角的中部低于两端的高点,导致织针下沉影响编织工作,而本申请通过弧形凸面232能够保证织针在移动过程中保持高点,提高织针编织的稳定性。
还包括第一吊目单元3、第二吊目单元3A,第一、第二吊目单元3、3A设置于编织单元2的下方,吊目单元3包括左吊目三角31、右吊目三角32、左接针三角33、右接针三角34,左接针三角33、右接针三角34对称设置,并且左吊目三角31与左接针三角33并列设置,右吊目三角32与右接针三角34并列设置。
参照图1、图7所示,第一、第二编织单元2、2A还包括左度目三角61、右度目三角61A,山板1正面于人字三角21的两侧分别设有度目滑槽61,度目滑槽61上分别滑动设有度目滑座62,左度目三角61、右度目三角61A分别固设于度目滑座62上,度目单元6还包括两组旋转驱动装置63,旋转驱动装置63 分别固设于山板1的背部,度目滑座62上分别转动设有导向轮621,旋转驱动装置63的输出轴分别固设有转轮631,转轮631的端面具有与导向轮621滑动配合的导向槽632,并且转轮632的外轮廓具有与导向槽632相导通的开口,通过旋转驱动装置63驱动转轮631旋转,使左度目三角61/右度目三角61A在导向槽632的作用下沿度目滑槽62滑动,从而保证编织的稳定性,有效控制度目的密度,提高编织密度及效率。
结合图8所示,更优的是,左度目三角61、右度目三角61A的上、下滑面分别具有一突出的压针面611,当左度目三角61/右度目三角61A其中一端的压针面611发生磨损,则可将左度目三角61/右度目三角61A另一端的压针面611 进行调换,使该左度目三角61/右度目三角61A可继续进行使用,从而大大提高度目三角的使用寿命。或者,左度目三角61/右度目三角61A其中一端的压针面 611大于另一端的压针面611,在正常编织过程中左度目三角61/右度目三角61A 采用较大的压针面的一端进行工作,若遇到易断的纱线(如羊绒纱)则可采用较小的压针面的一端进行工作,从而避免度目三角将纱线拉断,并且无需更换其他度目三角,减少生产成本,适用范围更广。
参照图1、图9所示,归位三角8固设于山板1上,并且护围护山8的内部具有贯穿底面的调节槽81,调节槽81内设置有可调节伸缩于归位三角8下端的调节块82,归位三角8的端面沿竖向设置有若干与调节槽81连通的通孔,调节块82上具有连接孔,通过螺钉进行固定,在编织过程中纱线松弛的情况,可通过调整调节块82伸出调节槽81,从而提高纱线更加紧密,并且大大简化了归位三角8的结构,相较于现有的采用两块对称设置的归位三角,在对归位三角进行调整时往往需要两块都进行调整,因此归位三角之间容易产生高低情况,影响工作的稳定性,并且调节不方便。
参照图1所示,山板1的正面两侧分别固设有第一护山三角9、第二护山三角9A,并且所述第一护山三角9/第二护山三角9A紧挨于左度目三角61/右度目三角61A,相较于传统的护山三角的底部宽度,本申请的第一、第二护山三角 9、9A的底部宽度更大,第一护山三角9、归位三角8、第二护山三角9A的下方分别设置有左选针大护山、中选针大护山、右选针大护山,左选针大护山、中选针大护山、右选针大护山上分别设有限位槽101,限位槽101上滑动插装有回针三角10,回针三角的顶角为100°-120°,本实施例优选采用114°,回针三角10上具有滑孔,螺钉穿过滑孔与山板1固定连接,从而可根据工作需求调整回针三角10的位置,传统的回针三角直接设置在山板,从而导致机头在工作过程中容易发生晃动,而本申请的回针三角10利用两端与限位槽101配合,能够有效防止回针三角出现晃动的情况,避免出现漏针的情况。
另外,回针三角10正对归位三角8以及第一护山三角9、第二护山三角9A,并且利用第一护山三角9、第二护山三角9A底部的加宽设计,使得织针走到回针三角10的顶角位置时第一护山三角9或第二护山三角9A能够更好地护住织针,使织针沿第一护山三角9或第二护山三角9A的底部移动一小段距离再出针,使得织针工作更加稳定,避免织针走到回针三角10的顶角位置后直接冲出第一护山三角9或第二护山三角9A,并且回针三角10分别与所述第一护山三角9、归位三角8、第二护山三角9A之间形成针道用于控制织针上升或下降,防止织针出现窜针、漏针等情况。
山板1的底部具有弹性地滑动插装有左选针下护山、中选针下护山、右选针下护山,并且左选针下护山、中选针下护山、右选针下护山上分别设有卡槽件,且卡槽件的内部具有呈三角型的导块,当机头在工作过程中,织针的底端在导块的作用下进入卡槽件内,从而大大提高织针的稳定性。
参照图2、图3所示,山板1的背部具有联动翻针三角22、编织三角23动作的第一联动机构4,山板1的背部具有联动所述吊目单元3动作的第二联动机构5,山板1的背部固设有驱动装置,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优选采用双轴电机,第一联动机构4包括固定座41、第一轴套42,第一轴套42固定设置于驱动装置 7的其中一输出轴上,第一轴套42的上部具有单头凸轮421,其下部具有双头凸轮422,固定座41上分别设置有一对第一滑孔43,翻针三角22、编织三角23 上分别具有与第一滑孔43滑动配合的第一滑轴44,通过驱动装置7驱动第一轴套42联动翻针三角22、编织三角23相对伸缩运动或者同步运动。
即,当单头凸轮421的凸出部分与双头凸轮422的其中一凸出部分在驱动装置7的驱动下分别作用于翻针三角22、编织三角23的第一滑421轴上,使翻针三角22、编织三角23同时伸出山板1。或者,双头凸轮422的另外一凸出部分在驱动装置7的驱动下作用于编织三角23的第一滑轴421上,则编织三角23 伸出山板1,翻针三角22缩回山板1内,从而实现翻针三角、编织三角的自动伸缩动作,根据编织的需求控制翻针三角、编织三角的动作。
参照图3所示,翻针三角22的上部设有第一弹簧221,并与山板1相抵触,编织三角23的底面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弹簧231,并与山板1相抵触,从而提高了翻针三角22、编织三角23的缓冲性,使得翻针三角22、编织三角23更加稳定,并且本申请大大简化了第一联动机构的结构,使得翻针三角22、编织三角 23拆卸更加方便。
参照图2、图5、图6所示,第二联动机构5包括一对固定滑座51、滑板52,固定滑座51分别固设于山板1的背部,固定滑座51的末端固设有固定立板53,固定滑座51的底面具有凹位511,且固定立板53的底部朝凹位511的方向设有延伸部,且固定滑座51的底部相对于延伸部设有延伸板,延伸部、延伸板分别与凹位511之间形成限位滑槽512,滑板52滑动插装于限位滑槽512内,并给滑板52的中部具有驱动通道521,所述驱动通道521的其中一侧具有齿牙522,驱动装置7的另一输出轴上固设有与齿牙522啮合传动的驱动齿轮,通过驱动装置 7驱动滑板52沿限位滑槽512水平滑动。
参照图5、图6所示,左吊目三角31、右吊目三角32、左接针三角33、右接针三角34上均设有第二滑轴35,固定立板的上部分别设有与第二滑轴35滑动配合的第二滑孔55,并且固定滑座51分别对应第二滑轴35设有若干条形槽513,滑板5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引导槽组、第二引导槽组,第二滑轴35上分别设有滑杆351并穿过对应的条形槽513与第一引导槽组或第二引导槽滑动配合。
参照图6所示,具体地,第一引导槽组包括第一引导槽56,所述第一引导槽56具有第一水平部561、第二水平部562以及位于第一、第二水平部561、562 之间的第一弧形部563,第二引导槽组包括第二引导槽57、第三引导槽57A,第二、第三引导槽57、57A均包括第三水平部571、设置于第三水平部571左端的第一倾斜部572以及设置于第三水平部571右端的第二弧形部573。
在滑板52的初始位置中,左接针三角33的滑杆处于第一水平部561,右接针三角34处于第二水平部562,此时左接针三角33、右接针三角34在第一引导槽56的作用下伸出山板1;左吊目三角31的滑杆处于第二引导槽57的第三水平部571,右吊目三角32的滑杆处于第三引导槽57A的第三水平部571,此时左吊目三角31、右吊目三角32分别在第二引导槽57、第三引导槽57A的作用下伸出山板1。
当滑板52向右移动时,左接针三角33的滑杆仍处于第一水平部561,而右接针三角34处于第一弧形部563,此时左接针三角33伸出山板1,右接针三角 34则缩回山板1内;左吊目三角31的滑杆则处于第二引导槽57的第一倾斜部 572,右吊目三角32的滑杆则处于第三引导槽57A的第一倾斜部572,此时左吊目三角31、右吊目三角32分别缩回山板1内。
参照图10-图13所示,山板随机头向左运动,具体地工位动作流程如下:
驱动装置7的其中一输出轴驱动轴套42旋转至单头凸轮421的凸出部分和双头凸轮422的其中一凸出部分分别顶住翻针三角22、编织三角23的第一滑轴,使翻针三角22与编织三角23同时伸出山板1,并且驱动装置7的另一输出轴驱动滑板52移动正中位置,使得左吊目三角31、右吊目三角32、左接针三角33、右接针三角34同步伸出山板1,此时为翻针的工作状态。
当单头凸轮421的外周和双头凸轮422的外周分别顶住翻针三角22、编织三角23的第一滑轴,翻针三角22与编织三角23则同时缩回山板1,而驱动装置7驱动滑板52向右运动,使得左吊目三角31、右吊目三角32同步缩回山板1 内,同时左接针三角33伸出山板1,右接针三角34缩回山板1,此时为接针的工作状态。
当驱动装置7驱动轴套52旋转至双头凸轮422的另一凸出部分顶住编织三角23的第一滑轴,而单头凸轮421的凸出部分则远离翻针三角22的第一滑轴,使编织三角23伸出山板1的同时翻针三角22缩回山板1内,同时驱动装置7 的另一输出轴驱动滑板52移动正中位置,使得左吊目三角31、右吊目三角32、左接针三角33、右接针三角34同步伸出山板1,此时为编织的工作状态。
当驱动装置7驱动轴套42旋转,单头凸轮421与双头凸轮422的凸出部分均远离翻针三角22、编织三角23的第一滑轴,使翻针三角22与编织三角23继续处于缩回状态,而驱动装置7的另一端输出轴驱动滑板52向右移动至正中的位置,使得左吊目三角31、右吊目三角32、左接针三角33、右接针三角34同步伸出山板1,此时为吊目的工作状态。
当机头向右运动时其工作过程与机头向左运动的工作过程相同。
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具有多密度编织的山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山板(1)、设置于所述山板(1)上的第一编织单元(2)、第二编织单元(2A)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第二编织单元(2、2A)之间的归位三角(8),所述第一、第二编织单元包括人字三角(21)、翻针三角(22)、编织三角(23),所述人字三角(21)固定设置于所述山板(1)上,所述编织三角(23)可伸缩地设置于所述人字三角(21)的下方,所述翻针三角(22)可伸缩地设置于所述人字三角(21)与所述编织三角(23)之间,所述归位三角(8)的内部具有贯穿底面的调节槽(81),所述调节槽(81)内设置有可调节伸缩于所述归位三角(8)下端的调节块(8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多密度编织的山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三角(23)的顶面正中设置有用于防止织针下沉的弧形凸面(23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多密度编织的山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山板(1)的正面两侧分别固设有第一护山三角(9)、第二护山三角(9A),且所述第一护山三角(9)、归位三角(8)、第二护山三角(9A)的下方分别设置有左选针大护山、中选针大护山、右选针大护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多密度编织的山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选针大护山、中选针大护山、右选针大护山上分别设有限位槽(101),所述限位槽(101)上滑动插装有回针三角(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多密度编织的山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编织单元(2、2A)还包括左度目三角(61)、右度目三角(61A),所述左度目三角(61)、右度目三角(61A)设置于所述人字三角(21)的两侧,并与所述山板(1)滑动连接,且所述左度目三角(61)、右度目三角(61A)的上、下滑面分别具有一凸出的压针面(61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多密度编织的山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针三角的顶角为100°-120°并且所述回针三角(10)分别正对所述归位三角(8)以及第一护山三角(9)、第二护山三角(9A)。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多密度编织的山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山板(1)的底部具有弹性地滑动插装有左选针下护山、中选针下护山、右选针下护山,并且左选针下护山、中选针下护山、右选针下护山上分别设有卡槽件,且卡槽件的内部具有呈三角型的导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多密度编织的山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吊目单元(3)、第二吊目单元(3A),所述第一、第二吊目单元(3、3A)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第二编织单元(2、2A)的下方,所述第一、第二吊目单元(3、3A)包括左吊目三角(31)、右吊目三角(32)、左接针三角(33)、右接针三角(34),所述左接针三角(33)、右接针三角(34)对称设置,并且所述左吊目三角(31)与所述左接针三角(33)并列设置,所述右吊目三角(32)与所述右接针三角(34)并列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多密度编织的山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山板(1)正面于所述人字三角(21)的两侧分别设有度目滑槽(62),所述度目滑槽(62)上分别滑动设有度目滑座(63),所述左度目三角(61)、右度目三角(61A)分别固设于所述度目滑座(63)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具有多密度编织的山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编织单元(2、2A)分别设置有第一联动机构(4),所述第一、第二吊目单元(3、3A)分别设置有第二联动机构(5),通过驱动装置(7)分别驱动第一、第二联动机构(4、5),用于联动所述第一、第二编织单元(2、2A)和所述第一、第二吊目单元(3、3A)同步工作。
CN202222116741.9U 2022-08-11 2022-08-11 一种具有多密度编织的山板装置 Active CN2183727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16741.9U CN218372701U (zh) 2022-08-11 2022-08-11 一种具有多密度编织的山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16741.9U CN218372701U (zh) 2022-08-11 2022-08-11 一种具有多密度编织的山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72701U true CN218372701U (zh) 2023-01-24

Family

ID=849667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16741.9U Active CN218372701U (zh) 2022-08-11 2022-08-11 一种具有多密度编织的山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727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58303A (zh) 13g全自动电脑毛圈手套编织机
CN104452082A (zh) 一种单针床曲轴连杆经编机
CN218372701U (zh) 一种具有多密度编织的山板装置
CN204982273U (zh) 一种带压纱板双贾卡经编机
CN212426351U (zh) 一种横机中的编织三角系统
CN214458635U (zh) 横织机
CN202898723U (zh) 可同步成圈与滞后成圈的电脑针织横机编织系统
EP3453792B1 (en) Method for knitting a single fabric
CN215628561U (zh) 一种简易机智跑乌斯座
CN210765758U (zh) 一种高速经编机用槽针连杆
CN103850050A (zh) 一种带有纬纱送线装置的针织机
CN216427558U (zh) 一种针织横机的山板装置
CN209741368U (zh) 集针型复合组织针织物
CN201517162U (zh) 缝纫机拖布装置
CN207121689U (zh) 一种针织机提花机构
CN220149785U (zh) 一种袜子经编导纱结构
CN208803219U (zh) 一种三工位双面提花机
CN2744710Y (zh) 横编机之双层弯纱三角块针织密度调整装置
CN114045614B (zh) 一种具有精确定位功能的服装缝纫机
CN214830988U (zh) 一种带翻针功能的三系统织领机山板
CN215251539U (zh) 一种用于圆形纬编机的编织结构
CN217296696U (zh) 一种高效自动穿织带装置
CN205856757U (zh) 一种电脑横机用山板结构
CN219930448U (zh) 一种双面提花针织机
CN221460649U (zh) 带有纱线缓冲装置的经编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