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47481U - 盘车起动气马达 - Google Patents
盘车起动气马达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347481U CN218347481U CN202222492200.6U CN202222492200U CN218347481U CN 218347481 U CN218347481 U CN 218347481U CN 202222492200 U CN202222492200 U CN 202222492200U CN 218347481 U CN218347481 U CN 21834748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relay
- pipeline
- barring
- mo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41001584775 Tunga penetrans Specie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907 glan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盘车起动气马达,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盘车起动气马达的前壳上设置有与气室相连通的预啮合进气孔和预啮合出气孔,预啮合进气孔通过第一管路与气源连接,第一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开关阀;起动空气进口通过第二管路与第一管路连接,第二管路上设置有继气器;预啮合出气孔通过第三管路与继气器连接,第三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开关阀;驱动齿轮上设置有用于与盘车扳手配合的盘车结构;当第一开关阀导通第一管路时,通过第二开关阀导通或切断第三管路使盘车起动气马达进入起动模式或手动盘车模式。本实用新型盘车起动气马达将盘车功能和起动功能集于一体,解决了布置困难,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盘车起动气马达。
背景技术
目前,发动机上设置有盘车装置和起动马达两个独立装置,以便执行盘车操作和正常起动操作,当需要进行盘车操作时,使盘车装置的盘车齿轮与发动机飞轮齿圈啮合,带动发动机飞轮齿圈慢速旋转;当需要正常起动操作时,使起动马达的起动齿轮与发动机飞轮齿圈啮合,带动发动机飞轮齿圈高速旋转。
但是,盘车操作和正常起动操作分别由一套单独的装置执行,且每套装置都需与发动机飞轮齿圈配合,存在布置困难,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盘车起动气马达,该盘车起动气马达将盘车功能和起动功能集于一体,解决了布置困难,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盘车起动气马达,包括轴承座,以及设置在所述轴承座相对两侧的前壳和后壳,所述后壳与所述轴承座围成具有起动空气进口和排气口的后腔,所述后腔内设置有旋转驱动组件;所述前壳与所述轴承座围成具有轴孔的前腔,所述前腔内设置有马达活塞和用于复位所述马达活塞的马达弹性件,所述马达活塞与所述前腔的内壁和所述轴承座围成气室;所述马达活塞内转动连接有输出组件,所述输出组件的前端设置有用于伸出所述轴孔与发动机飞轮齿圈啮合的驱动齿轮;所述输出组件的后端贯穿所述轴承座并与所述旋转驱动组件轴向滑动且同步转动连接,所述前壳上设置有与所述气室相连通的预啮合进气孔和预啮合出气孔,所述预啮合进气孔通过第一管路与气源连接,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开关阀;所述起动空气进口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第一管路连接,所述第二管路上设置有继气器;所述预啮合出气孔通过第三管路与所述继气器连接,所述第三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开关阀;所述驱动齿轮上设置有用于与盘车扳手配合的盘车结构;当所述第一开关阀导通所述第一管路时,通过所述第二开关阀导通或切断所述第三管路使所述盘车起动气马达进入起动模式或手动盘车模式。
其中,所述盘车结构为外六角头或内六角孔。
其中,所述第一开关阀为二位三通电磁阀。
其中,所述第二开关阀为二位三通电磁阀。
其中,所述第二开关阀为二位二通阀。
其中,所述二位二通阀为电磁阀或手动阀。
其中,所述继气器包括具有安装腔的继气器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的继气器活塞和继气器弹性件,所述继气器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安装腔相连通的继气器进气口、继气器出气口和控制气口,所述继气器进气口和所述继气器出气口连接在所述第二管路上,所述控制气口与所述第三管路连接,由所述控制气口进入的气体用于推动所述继气器活塞移动以导通所述继气器进气口和所述继气器出气口,所述继气器弹性件用于复位所述继气器活塞以切断所述继气器进气口和所述继气器出气口。
其中,所述输出组件包括输入轴和输出轴,所述马达活塞内设置有第一轴承,所述输入轴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承内,且所述输入轴的前端与所述输出轴的后端通过离合结构连接,所述输入轴的后端与所述旋转驱动组件轴向移动且同步转动连接;所述前腔内对应所述轴孔处设置有第二轴承,所述输出轴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轴承内,所述驱动齿轮设置在所述输出轴的前端;所述马达弹性件套设在所述输出组件上且位于所述马达活塞和所述第二轴承之间。
其中,所述旋转驱动组件包括转子、传动齿轮和减速齿轮,所述转子转动安装在所述后壳上;所述减速齿轮转动安装在所述后壳和所述轴承座上,且所述减速齿轮与所述输入轴通过花键连接;所述传动齿轮安装在所述转子上,且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减速齿轮啮合。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盘车起动气马达,当第一开关阀导通第一管路,第二开关阀导通第三管路时,压缩空气经预啮合进气孔进入气室,并推动马达活塞和输出组件轴向移动使驱动齿轮与发动机飞轮齿圈啮合,马达活塞和输出组件移动一定距离后,预啮合进气孔通过气室与预啮合出气孔相通,压缩空气经预啮合出气孔到达继气器处将继气器打开使第二管路导通,此时,大量压缩空气经起动空气进口进入后腔并驱使旋转驱动组件高速转动,由于输出组件的后端与旋转驱动组件轴向滑动且同步转动连接,因此,通过旋转驱动组件驱使驱动齿轮高速转动来带动发动机飞轮齿圈高速转动,就实现了发动机的起动操作;当第一开关阀导通第一管路,第二开关阀关闭第三管路时,压缩空气经预啮合进气孔进入气室,并推动马达活塞和输出组件轴向移动使驱动齿轮与发动机飞轮齿圈啮合,马达活塞和输出组件移动一定距离后,预啮合进气孔通过气室与预啮合出气孔相通,压缩空气经预啮合出气孔到达第二开关阀处,由于第二开关阀处于关闭状态,因此,压缩空气不能到达继气器处,从而继气器不能打开,旋转驱动组件不能驱使驱动齿轮转动,这时,操作人员可将盘车扳手安装在盘车结构上,通过盘车扳手搬动驱动齿轮旋转从而驱动发动机飞轮齿圈缓慢转动,就实现了发动机的盘车操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盘车起动气马达将起动功能和盘车功能集于一体,通过同一个装置实现了发动机的起动操作和盘车操作,其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解决了布置困难,占用空间大的问题,大大节省了发动机的布置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盘车起动气马达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轴承座;2、前壳;21、气室;22、预啮合进气孔;23、预啮合出气孔;3、后壳;31、起动空气进口;32、排气口;4、马达活塞;5、马达弹性件;6、驱动齿轮;61、盘车结构;7、第一管路;8、第一开关阀;9、第二管路;10、继气器;11、第三管路;12、第二开关阀;13、输入轴;14、输出轴;15、第一轴承;16、第二轴承;17、轴套;18、第一轴承压盖;19、第二轴承压盖;20、转子;24、传动齿轮;25、减速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盘车起动气马达,包括轴承座1,以及设置在轴承座1相对两侧的前壳2和后壳3,后壳3与轴承座1围成具有起动空气进口31和排气口32的后腔,后腔内设置有旋转驱动组件;前壳2与轴承座1围成具有轴孔的前腔,前腔内设置有马达活塞4和用于复位马达活塞4的马达弹性件5,马达活塞4与前腔的内壁和轴承座1围成气室21;马达活塞4内转动连接有输出组件,输出组件的前端设置有用于伸出轴孔与发动机飞轮齿圈(图中未示出)啮合的驱动齿轮6;输出组件的后端贯穿轴承座1并与旋转驱动组件轴向滑动且同步转动连接。
同时,前壳2上设置有与气室21相连通的预啮合进气孔22和预啮合出气孔23,预啮合进气孔22通过第一管路7与气源连接,第一管路7上设置有第一开关阀8;起动空气进口31通过第二管路9与第一管路7连接,第二管路9上设置有继气器10;预啮合出气孔23通过第三管路11与继气器10连接,第三管路11上设置有第二开关阀12;驱动齿轮6上设置有用于与盘车扳手(图中未示出)配合的盘车结构61;当第一开关阀8导通第一管路7时,通过第二开关阀12导通或切断第三管路11使盘车起动气马达进入起动模式或手动盘车模式。
具体地,马达活塞4包括连接在一起的活塞头部和活塞杆部,活塞头部滑动设置在前腔内,活塞杆部滑动设置在轴承座1内,且活塞头部与前腔的内壁之间、活塞杆部与轴承座1之间、前壳2与轴承座1之间均设置有密封结构,本实施例中的密封结构采用密封圈。
输出组件包括输入轴13和输出轴14,马达活塞4的活塞头部内设置有第一轴承15,输入轴13固定设置在第一轴承15的内圈中,且输入轴13的前端与输出轴14的后端通过离合结构(离合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且现有技术中任何能够实现接合或脱离功能的离合结构均包括在内)连接;输入轴13的后端与旋转驱动组件轴向移动且同步转动连接;前腔内对应轴孔处设置有第二轴承16,输出轴14滑动设置在第二轴承16内,驱动齿轮6设置在输出轴14的前端;马达弹性件5套设在输出组件上且位于马达活塞4和第二轴承16之间。
具体地,输出轴14上固定设置有轴套17,轴套17套设在第二轴承16内且与第二轴承16间隙配合;马达弹性件5优选为弹簧,输出组件上套设有用于压紧第一轴承15的第一轴承压盖18和用于压紧第二轴承16的第二轴承压盖19,弹簧的两端分别套设且顶靠在第一轴承压盖18和第二轴承压盖19上。
旋转驱动组件包括转子20、传动齿轮24和减速齿轮25,转子20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后壳3上;减速齿轮25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后壳3和轴承座1上,且减速齿轮25与输入轴13通过花键连接,花键能够实现轴向移动且同步转动的功能;传动齿轮24安装在转子20上,且传动齿轮24与减速齿轮25啮合。
本实施例中的盘车结构61为外六角头,实际应用中盘车结构61也可以采用内六角孔,具体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开关阀8为二位三通电磁阀,二位三通电磁阀的P口和A口连接在第一管路7上,二位三通电磁阀的T口与外界连通。当P口与A口导通时,第一管路7导通;当A口与第T口导通时,预啮合进气孔22与外界相通,实现气室21的泄压。
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开关阀12也为二位三通电磁阀,二位三通电磁阀的P口和A口连接在第三管路11上,二位三通电磁阀的T口与外界连通。当P口与A口导通时,第三管路11导通;当A口与第T口导通时,继气器10的控制气口与外界相通,实现继气器10的泄压。
实际应用中,第二开关阀12也可采用二位二通阀,二位二通阀可采用电磁阀也可采用手动阀,具体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当第二开关阀12为二位二通阀时,继气器10要自带泄压阀。
本实施例中的继气器10包括具有安装腔的继气器壳体,以及设置在安装腔内的继气器活塞和继气器弹性件,继气器壳体上设置有与安装腔相连通的继气器进气口、继气器出气口和控制气口,继气器进气口和继气器出气口连接在第二管路9上,控制气口与第三管路11连接,由控制气口进入的气体用于推动继气器活塞移动以导通继气器进气口和继气器出气口,继气器弹性件用于复位继气器活塞以切断继气器进气口和继气器出气口。其中,继气器弹性件采用弹簧。
当第一开关阀8导通第一管路7,第二开关阀导通第三管路11时,压缩空气经预啮合进气孔22进入气室21,并推动马达活塞4和输出组件移动使驱动齿轮6与发动机飞轮齿圈啮合,马达活塞4和输出组件移动一定距离后,预啮合进气孔22通过气室21与预啮合出气孔23相通,压缩空气经预啮合出气孔23到达继气器10处将继气器10打开使第二管路9导通,此时,大量压缩空气经起动空气进口31进入后腔并驱使转子20高速转动,通过转子20驱使驱动齿轮6高速转动来带动发动机飞轮齿圈高速转动,以此实现发动机的起动操作。
当第一开关阀8导通第一管路7,第二开关阀12关闭第三管路11时,压缩空气经预啮合进气孔22进入气室21,并推动马达活塞4和输出组件移动使驱动齿轮6与发动机飞轮齿圈啮合,马达活塞4和输出组件移动一定距离后,预啮合进气孔22通过气室21与预啮合出气孔23相通,压缩空气经预啮合出气孔23到达第二开关阀12处,由于第二开关阀12处于关闭状态,因此,压缩空气不能到达继气器10处,从而继气器10不能打开,转子20不能驱使驱动齿轮6转动,这时,操作人员可将盘车扳手安装在盘车结构61上,通过盘车扳手搬动驱动齿轮6旋转从而驱动发动机飞轮齿圈缓慢转动,以此实现发动机的盘车操作。
本实用新型盘车起动气马达将起动功能和盘车功能集于一体,通过同一个装置实现了发动机的起动操作和盘车操作,其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解决了布置困难,占用空间大的问题,大大节省了发动机的布置空间。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盘车起动气马达,包括轴承座,以及设置在所述轴承座相对两侧的前壳和后壳,所述后壳与所述轴承座围成具有起动空气进口和排气口的后腔,所述后腔内设置有旋转驱动组件;所述前壳与所述轴承座围成具有轴孔的前腔,所述前腔内设置有马达活塞和用于复位所述马达活塞的马达弹性件,所述马达活塞与所述前腔的内壁和所述轴承座围成气室;所述马达活塞内转动连接有输出组件,所述输出组件的前端设置有用于伸出所述轴孔与发动机飞轮齿圈啮合的驱动齿轮;所述输出组件的后端贯穿所述轴承座并与所述旋转驱动组件轴向滑动且同步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壳上设置有与所述气室相连通的预啮合进气孔和预啮合出气孔,所述预啮合进气孔通过第一管路与气源连接,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开关阀;所述起动空气进口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第一管路连接,所述第二管路上设置有继气器;所述预啮合出气孔通过第三管路与所述继气器连接,所述第三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开关阀;所述驱动齿轮上设置有用于与盘车扳手配合的盘车结构;当所述第一开关阀导通所述第一管路时,通过所述第二开关阀导通或切断所述第三管路使所述盘车起动气马达进入起动模式或手动盘车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车起动气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盘车结构为外六角头或内六角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车起动气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阀为二位三通电磁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车起动气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阀为二位三通电磁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车起动气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阀为二位二通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盘车起动气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二位二通阀为电磁阀或手动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车起动气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继气器包括具有安装腔的继气器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的继气器活塞和继气器弹性件,所述继气器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安装腔相连通的继气器进气口、继气器出气口和控制气口,所述继气器进气口和所述继气器出气口连接在所述第二管路上,所述控制气口与所述第三管路连接,由所述控制气口进入的气体用于推动所述继气器活塞移动以导通所述继气器进气口和所述继气器出气口,所述继气器弹性件用于复位所述继气器活塞以切断所述继气器进气口和所述继气器出气口。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盘车起动气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组件包括输入轴和输出轴,所述马达活塞内设置有第一轴承,所述输入轴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承内,且所述输入轴的前端与所述输出轴的后端通过离合结构连接,所述输入轴的后端与所述旋转驱动组件轴向移动且同步转动连接;所述前腔内对应所述轴孔处设置有第二轴承,所述输出轴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轴承内,所述驱动齿轮设置在所述输出轴的前端;所述马达弹性件套设在所述输出组件上且位于所述马达活塞和所述第二轴承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盘车起动气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组件包括转子、传动齿轮和减速齿轮,所述转子转动安装在所述后壳上;所述减速齿轮转动安装在所述后壳和所述轴承座上,且所述减速齿轮与所述输入轴通过花键连接;所述传动齿轮安装在所述转子上,且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减速齿轮啮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492200.6U CN218347481U (zh) | 2022-09-20 | 2022-09-20 | 盘车起动气马达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492200.6U CN218347481U (zh) | 2022-09-20 | 2022-09-20 | 盘车起动气马达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347481U true CN218347481U (zh) | 2023-01-20 |
Family
ID=84917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492200.6U Active CN218347481U (zh) | 2022-09-20 | 2022-09-20 | 盘车起动气马达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347481U (zh) |
-
2022
- 2022-09-20 CN CN202222492200.6U patent/CN21834748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0452015B1 (en) | Power take-off engagement mechanism | |
BG106973A (en) | Transmission devices for ground vehicles and more particularly for motor-cars | |
EP1245426A2 (en) | Power take-off unit with automatically actuated drag brake | |
EP1837544A1 (en) | Power take-off having an axially movable bearing | |
CN218347481U (zh) | 盘车起动气马达 | |
CN101688601A (zh) | 用于机动车的驱动单元 | |
US3051136A (en) | Starting motor control | |
KR19990029366A (ko) | 마찰클러치의 자동단속장치 | |
KR100198705B1 (ko) | 전기자동차용 변속장치 | |
WO2009073760A3 (en) | Rotary steam engine | |
CN214367689U (zh) | 一种取力器 | |
KR19990023172A (ko) | 자동클러치 단속장치 | |
CN108561466B (zh) | 适用于煤矿井下刮板输送机动力部离合制动紧链装置 | |
CN2921505Y (zh) | 阀门电动装置 | |
CN113700768A (zh) | 一种动力输出湿式离合器 | |
EP2417347B1 (en) | Air starter engagement system | |
CN215042076U (zh) | 一种气推齿轮啮合远距离操纵轮边装置 | |
CN215763139U (zh) | 取力器和动力总成 | |
CN217682054U (zh) | 小功率偏置结构涡轮式气启动马达 | |
ES2186446A1 (es) | Dispositivo para el accionamiento, en especial para el accionamiento neumatico de un embrague de friccion. | |
CN112324886A (zh) | 一种双输出集成式取力器及其使用方法 | |
CN218326111U (zh) | 一种贯通轴取力器总成 | |
CN2055205U (zh) | 轴向气动离合器 | |
CN210661103U (zh) | 气动离合取力机构 | |
KR102473859B1 (ko) | 다단기어 변경이 가능한 듀얼 스피드용 컨버터블 싱글 샤프트를 갖는 기어 박스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