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60566U - 翻转装置 - Google Patents
翻转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260566U CN218260566U CN202222225858.0U CN202222225858U CN218260566U CN 218260566 U CN218260566 U CN 218260566U CN 202222225858 U CN202222225858 U CN 202222225858U CN 218260566 U CN218260566 U CN 21826056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amping
- seat
- clamping seat
- turnover
- movab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翻转装置,包括一夹紧机构和一翻转机构。夹紧机构包括可移动的一动夹座、一静夹座和一夹紧驱动件,动夹座和静夹座间隔且相对设置,夹紧驱动件与动夹座相连,以驱动动夹座向靠近和远离静夹座的方向移动。翻转机构包括一基座、一翻转座和一翻转驱动件,翻转座可转动地设置在基座,且翻转座设有夹紧机构,翻转驱动件与翻转座相连,以驱动翻转座在水平位置和竖直位置之间转动。在翻转座处于水平位置时,夹紧驱动件驱动动夹座向靠近静夹座的方向移动,以将待翻转件夹紧。在翻转驱动件驱动翻转座由水平位置转动至竖直位置时,被夹紧的待翻转件随翻转座转动而由水平状态翻转至竖直状态。本实用新型的翻转装置,翻转效率和翻转稳定性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翻转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翻转装置。
背景技术
在物料加工或搬运的过程中,常需对工件尤其是大型工件进行翻转。例如大型薄膜卷等物料,常需要将运输过来的呈水平状态放置的薄膜卷成翻转成竖直状态,进而再以竖直状态堆叠储存在厂房内。在此过程中,若仅依靠人工翻转,不仅操作十分麻烦,翻转效率低,而且由于大型薄膜卷的质量较重,人力有限,人工翻转过程不易控制,容易损坏卷料。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势在于提供翻转装置,能够快速将所述待翻转工件由水平状态翻转至竖直状态,且翻转稳定性高,翻转时所述待翻转工件不易被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提供翻转装置,所述接近感应器能感应所述待翻转件是否接近夹紧位置,使得所述控制器可及时控制所述夹紧驱动件驱动所述动夹座移动,进而夹紧。
为达到本实用新型以上至少一个优势,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提供翻转装置,包括:一夹紧机构,所述夹紧机构包括可移动的一动夹座、一静夹座和一夹紧驱动件,所述动夹座和所述静夹座间隔且相对设置,所述夹紧驱动件与所述动夹座相连,以驱动所述动夹座向靠近和远离所述静夹座的方向移动;以及,一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一基座、一翻转座和一翻转驱动件,所述翻转座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且所述翻转座设有所述夹紧机构,所述翻转驱动件与所述翻转座相连,以驱动所述翻转座在水平位置和竖直位置之间转动;在所述翻转座处于所述水平位置时,所述夹紧驱动件驱动所述动夹座向靠近所述静夹座的方向移动,以将呈水平状态的所述待翻转件夹紧在所述动夹座和所述静夹座之间;在所述翻转驱动件驱动所述翻转座由水平位置转动至竖直位置时,被夹紧的所述待翻转件随所述翻转座转动而由水平状态翻转至竖直状态,且在翻转后,所述夹紧驱动件驱动所述动夹座向远离所述静夹座的方向移动,以释放所述待翻转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静夹座内形成朝向所述动夹座开口的一静夹槽,所述动夹座内形成朝向所述静夹座开口的一动夹槽,在所述动夹座靠近所述静夹座时,所述动夹槽和所述静夹槽配合形成一容纳夹持通道,以容纳并夹持至少一个所述待翻转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沿由所述动夹座至所述静夹座的方向,所述动夹槽的直径逐渐增大,所述静夹槽的直接逐渐减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包括一工件输送机构,所述工件输送机构具有一工件输送带,所述工件输送带设置在所述静夹座靠近所述动夹座的一表面上,所述工件输送带沿水平方向布置,且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动夹座和所述静夹座之间,以将呈水平状态的所述待翻转件输送至夹紧位置,以供所述动夹座和所述静夹座配合夹紧。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工件输送机构包括一输送驱动电机和至少两个输送驱动转轴,所述输送驱动电机与所述输送驱动转轴相连,以驱动所述输送驱动转轴转动,所述工件输送带呈环形且套设在至少两个所述输送驱动转轴外侧,以由所述输送驱动转轴驱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翻转装置包括一接近传感器和一控制器,所述接近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静夹座,且接近所述动夹座设置,以感应所述待翻转件是否接近所述夹紧位置,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夹紧驱动件和所述接近传感器相连,以根据一个或多个所述待翻转件接近所述夹紧位置,控制所述夹紧驱动件驱动所述动夹座向靠近所述静夹座的方向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接近传感器为对射式光电开关,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对射式光电开关被触发预定次数,控制所述夹紧驱动件驱动所述动夹座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夹紧机构包括一竖向安装座,所述竖向安装座设置在所述静夹座的一端,所述竖向安装座内形成一竖向滑槽,所述夹紧驱动件具有设置在所述竖向滑槽的夹紧输送带,所述动夹座穿入所述竖向滑槽与所述夹紧输送带相连,以在所述夹紧输送带的带动下沿所述竖向滑槽移动,以靠近或远离所述静夹座。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夹紧驱动件包括一夹紧驱动电机和至少两个夹紧驱动转轴,所述夹紧驱动电机与所述夹紧驱动转轴相连,以驱动所述夹紧驱动转轴转动,所述夹紧输送带呈环形、沿竖向布置且套设在至少两个所述夹紧驱动转轴外侧,以由所述夹紧驱动转轴驱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翻转机构包括一翻转转轴,所述翻转转轴设置在所述基座,且与所述翻转座转动相连,所述翻转驱动件被构造成一翻转驱动气缸,所述翻转驱动气缸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且所述翻转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可转动地与所述翻转座相连,以驱动所述翻转座绕所述翻转转轴转动,以使所述翻转座在水平位置和竖直位置之间转动。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翻转装置在一个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翻转装置在另一个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件输送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近传感器、控制器和夹紧驱动件的结构框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夹紧驱动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翻转装置;200、薄膜卷;
10、夹紧机构;11、动夹座;1101、动夹槽;12、静夹座;1201、静夹槽;13、夹紧驱动件;131、夹紧输送带;132、夹紧驱动电机;133、夹紧驱动转轴;134、夹紧传动齿轮;135、夹紧传动链条;14、竖向安装座;1401、竖向滑槽;
20、翻转机构;21、基座;22、翻转座;23、翻转驱动件;24、翻转转轴;
30、工件输送机构;31、工件输送带;32、输送驱动电机;33、输送驱动转轴;34、输送传动齿轮;35、输送传动链条;
40、接近传感器;
50、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结合图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翻转装置100,所述翻转装置100可对待翻转工件,例如薄膜卷200等进行翻转。但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翻转装置100能够翻转的工件包括但不限于薄膜卷200,以下仅是为了说明的方便,以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翻转装置100翻转薄膜卷200为例进行说明。
结合图1和图2,依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翻转装置100将在以下被详细地阐述,其中所述翻转装置100包括一夹紧机构10和一翻转机构20。
所述夹紧机构10包括可移动的一动夹座11、一静夹座12和一夹紧驱动件13,所述动夹座11和所述静夹座12间隔且相对设置,所述夹紧驱动件13与所述动夹座11相连,所述夹紧驱动件13用于驱动所述动夹座11向靠近和远离所述静夹座12的方向移动。
所述翻转机构20包括一基座21、一翻转座22和一翻转驱动件23。所述翻转座22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21,且所述翻转座22设有所述夹紧机构10,所述翻转驱动件23与所述翻转座22相连,以驱动所述翻转座22在水平位置和竖直位置之间转动,在所述翻转座22处于所述水平位置时,所述夹紧驱动件13驱动所述动夹座11向靠近所述静夹座12的方向移动,以将呈水平状态的所述薄膜卷200夹紧在所述动夹座11和所述静夹座12之间,在所述翻转驱动件23驱动所述翻转座22由水平位置转动至竖直位置时,被夹紧的所述薄膜卷200随所述翻转座22转动而由水平状态翻转至竖直状态,且在翻转后,所述夹紧驱动件13驱动所述动夹座11向远离所述静夹座12的方向移动,以释放呈竖直状态的所述薄膜卷200,便于所述薄膜卷200从所述翻转装置100上的卸载。
由此,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翻转装置100实现了将所述薄膜卷200由水平状态翻转至竖直状态的目的,翻转效率高,且在翻转过程中,由于所述薄膜卷200始终被夹紧,所述薄膜卷200不易掉落和损坏,翻转稳定性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结合图2,所述静夹座12内形成朝向所述动夹座11开口的一静夹槽1201,所述动夹座11内形成朝向所述静夹座12开口的一动夹槽1101,在所述动夹座11靠近所述静夹座12时,所述动夹槽1101和所述静夹槽1201配合形成一容纳夹持通道,以容纳并夹持至少一个所述薄膜卷200。由此,所述静夹槽1201和所述动夹槽1101的侧壁能够对所述薄膜卷200起到一定的限位和护持作用,防止所述薄膜卷200在由所述水平状态翻转至所述竖直状态的过程中,由于重力作用和由下至上的翻转运动,而脱离所述夹紧机构10,进一步提高所述薄膜卷200的翻转稳定性。
进一步地,沿由所述动夹座11至所述静夹座12的方向,例如图2中由上至下的方向,所述动夹槽1101的直径逐渐增大,所述静夹槽1201的直径逐渐减小。也就是说,所述静夹槽1201和所述动夹槽1101大致呈锥形,且设有开口的一端直径大,另一端直径小。这样一来,不仅使得所述薄膜卷200容易进入所述动夹槽1101,使所述薄膜卷200容易被夹持,且所述动夹槽1101和所述静夹槽1201侧壁为斜面,能使所述薄膜卷200夹紧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小所述动夹槽1101和所述静夹槽1201侧壁对所述薄膜卷200的磨损,减小所述动夹槽1101和所述静夹槽1201在翻转过程中的损伤。
具体地,结合图1和图2,所述动夹槽1101和所述静夹槽1201配合形成的容纳夹持通道的宽度大于所述薄膜卷200的直径,由此,使得所述容纳夹持通道能够容纳所述薄膜卷200,所述容纳夹持通道的长度接近一个或多个所述薄膜卷200的长度之和,由此,使得所述夹持容纳通道能够夹持一个或多个所述薄膜卷200。由此,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翻转装置100可以一次翻转一个所述薄膜卷200,或一次翻转多个所述薄膜卷200。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结合图1,所述翻转装置100包括一工件输送机构30。所述工件输送机构30具有一工件输送带31,所述工件输送带31沿水平方向布置,且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动夹座11和所述静夹座12之间,以将呈水平状态的所述薄膜卷200输送至夹紧位置,即所述动夹座11和所述静夹座12之间,以供所述动夹座11和所述静夹座12配合夹紧。也就是说,在将所述薄膜卷200装载至所述夹紧机构10时,可先控制所述动夹座11远离所述静夹座12,并将所述薄膜卷200呈水平状态放置在所述工件输送带31,由此,在水平的所述工件输送带31的输送下,所述薄膜卷200即保持水平状态抵达至所述动夹座11和所述静夹座12之间,此时,即可通过所述夹紧驱动件13驱动所述动夹座11向靠近所述静夹座12的方向移动,以将呈水平状态的所述薄膜卷200夹紧在所述动夹座11和所述静夹座12之间,由此,所述薄膜卷200装载至所述夹紧机构10时方便、快捷且高效,且有利于保证在翻转前,使所述薄膜卷200维持在所述水平状态,这样,有利于保证翻转90度后,所述薄膜卷200会处于所述竖直状态。
进一步地,结合图1和图3,所述工件输送机构30包括一输送驱动电机32和至少两个输送驱动转轴33。所述输送驱动电机32与所述输送驱动转轴33相连,以驱动所述输送驱动转轴33转动。所述工件输送带31呈环形且套设在多个所述输送驱动转轴33外侧,并由所述输送驱动转轴33驱动,从而在所述输送驱动转轴33的驱动下沿水平方向进行输送,由此,可实现所述薄膜卷200的平稳输送。
进一步地,结合图3,所述工件输送机构30包括至少两个输送传动齿轮34和一环形输送传动链条35,至少两个所述输送传动齿轮34对应套设在至少两个所述输送驱动转轴33外侧,所述环形输送传动链条35套设在所述输送传动齿轮34的外侧和所述环形工件输送带31内侧。由此,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将所述输送驱动转轴33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工件输送带31,进而驱动所述工件输送带31进行输送的目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结合图1和图4,所述翻转装置100包括一接近传感器40和一控制器50,所述接近传感器40设置在所述静夹座12,且接近所述动夹座11设置,以感应所述薄膜卷200是否接近所述夹紧位置,即感应所述薄膜卷200是否接近所述动夹座11和所述静夹座12之间的空间,所述控制器50分别与所述夹紧驱动件13和所述接近传感器40相连,以根据至少一个所述薄膜卷200接近所述夹紧位置,控制所述夹紧驱动件13驱动所述动夹座11向靠近所述静夹座12的方向移动,以使至少一个所述薄膜卷200处于所述夹紧位置时,所述动夹座11及时将至少一个所述薄膜卷200夹紧在所述动夹座11和所述静夹座12之间。
具体地,当所述夹紧机构10一次夹紧一个所述薄膜卷200时,所述接近传感器40感应到一个所述薄膜卷200接近所述夹紧位置,所述控制器50即根据一个所述薄膜卷200接近所述夹紧位置,控制所述夹紧驱动件13驱动所述动夹座11移动。
当所述夹紧机构10一次夹紧多个所述薄膜卷200时,例如两个或三个所述薄膜卷200时,所述接近传感器40可以感应到多个所述薄膜卷200依次接近所述夹紧位置,所述控制器50根据多个所述薄膜卷200依次接近所述夹紧位置,控制所述夹紧驱动件13驱动所述动夹座11移动。
具体地,所述接近传感器40可以为对射式光电开关,所述对射式光电开关由发射器和接收器组成,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发射器发出的光线直接进入接收器,当被检测物体经过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阻断光线时,光电开关就产生开关信号,也就是说,当所述薄膜卷200从所述对射式光电开关的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经过时,所述对射式光电开关即感应到所述薄膜卷200接近所述夹紧位置,所述对射式光电开关即被触发。
由此,当所述夹紧机构10一次夹紧一个所述薄膜卷200时,所述控制器50可以根据所述对射式光电开关被触发一次,控制所述夹紧驱动件13驱动所述动夹座11移动。
当所述夹紧机构10一次夹紧多个所述薄膜卷200时,所述控制器50可以根据所述对射式光电开关被触发连续多次,控制所述夹紧驱动件13驱动所述动夹座11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结合图1和图2,所述夹紧机构10包括一竖向安装座14,所述竖向安装座14设置在所述静夹座12的一端,所述竖向安装座14内形成一竖向滑槽1401,所述夹紧驱动件13具有设置在所述竖向滑槽1401的夹紧输送带131,所述动夹座11穿入所述竖向滑槽1401与所述夹紧输送带131相连,以在所述夹紧输送带131的带动下沿所述竖向滑槽1401移动,以靠近或远离所述静夹座12,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且所述动夹座11可平稳移动。
进一步地,结合图2和图5,所述夹紧驱动件13包括一夹紧驱动电机132和至少两个夹紧驱动转轴133。所述夹紧驱动电机132与所述夹紧驱动转轴133相连,以驱动所述夹紧驱动转轴133转动。所述夹紧输送带131呈环形、沿竖向布置且套设在至少两个所述夹紧驱动转轴133外侧,所述动夹座11设置在所述夹紧输送带131。由此,在所述夹紧驱动电机132驱动所述夹紧驱动转轴133转动时,所述夹紧输送带131在所述夹紧驱动转轴133的驱动下带动所述动夹座11沿竖向移动,从而靠近或远离所述静夹座12。
进一步地,结合图5,所述夹紧驱动件13包括至少两个夹紧传动齿轮134和一环形夹紧传动链条135,至少两个所述夹紧传动齿轮134对应套设在至少两个所述夹紧驱动转轴133外侧,所述环形夹紧传动链条135套设在所述夹紧传动齿轮134的外侧和所述夹紧输送带131内侧。由此,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将所述夹紧驱动转轴133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夹紧输送带131,进而驱动所述夹紧输送带131带动所述动夹座11移动的目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结合图1,所述翻转机构20包括一翻转转轴24,所述翻转转轴24设置在所述基座21,且与所述翻转座22转动相连,所述翻转驱动件23被构造成一翻转驱动气缸,所述翻转驱动气缸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21,且所述翻转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可转动地与所述翻转座22相连,以驱动所述翻转座22绕所述翻转转轴24转动,以实现所述翻转座22在水平位置和竖直位置之间的转动。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可通过所述翻转驱动气缸自身的转动并配合其活塞杆的伸长和缩短,使得所述翻转座22绕所述翻转转轴24转动,进而实现在所述翻转座22在水平位置和竖直位置之间的切换,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10)
1.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夹紧机构,所述夹紧机构包括可移动的一动夹座、一静夹座和一夹紧驱动件,所述动夹座和所述静夹座间隔且相对设置,所述夹紧驱动件与所述动夹座相连,以驱动所述动夹座向靠近和远离所述静夹座的方向移动;以及,
一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一基座、一翻转座和一翻转驱动件,所述翻转座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且所述翻转座设有所述夹紧机构,所述翻转驱动件与所述翻转座相连,以驱动所述翻转座在水平位置和竖直位置之间转动;
在所述翻转座处于所述水平位置时,所述夹紧驱动件驱动所述动夹座向靠近所述静夹座的方向移动,以将呈水平状态的待翻转件夹紧在所述动夹座和所述静夹座之间;在所述翻转驱动件驱动所述翻转座由水平位置转动至竖直位置时,被夹紧的所述待翻转件随所述翻转座转动而由水平状态翻转至竖直状态,且在翻转后,所述夹紧驱动件驱动所述动夹座向远离所述静夹座的方向移动,以释放所述待翻转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夹座内形成朝向所述动夹座开口的一静夹槽,所述动夹座内形成朝向所述静夹座开口的一动夹槽,在所述动夹座靠近所述静夹座时,所述动夹槽和所述静夹槽配合形成一容纳夹持通道,以容纳并夹持至少一个所述待翻转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由所述动夹座至所述静夹座的方向,所述动夹槽的直径逐渐增大,所述静夹槽的直接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工件输送机构,所述工件输送机构具有一工件输送带,所述工件输送带设置在所述静夹座靠近所述动夹座的一表面上,所述工件输送带沿水平方向布置,且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动夹座和所述静夹座之间,以将呈水平状态的所述待翻转件输送至夹紧位置,以供所述动夹座和所述静夹座配合夹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输送机构包括一输送驱动电机和至少两个输送驱动转轴,所述输送驱动电机与所述输送驱动转轴相连,以驱动所述输送驱动转轴转动,所述工件输送带呈环形且套设在至少两个所述输送驱动转轴外侧,以由所述输送驱动转轴驱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装置包括一接近传感器和一控制器,所述接近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静夹座,且接近所述动夹座设置,以感应所述待翻转件是否接近所述夹紧位置,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夹紧驱动件和所述接近传感器相连,以根据一个或多个所述待翻转件接近所述夹紧位置,控制所述夹紧驱动件驱动所述动夹座向靠近所述静夹座的方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近传感器为对射式光电开关,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对射式光电开关被触发预定次数,控制所述夹紧驱动件驱动所述动夹座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机构包括一竖向安装座,所述竖向安装座设置在所述静夹座的一端,所述竖向安装座内形成一竖向滑槽,所述夹紧驱动件具有设置在所述竖向滑槽的夹紧输送带,所述动夹座穿入所述竖向滑槽与所述夹紧输送带相连,以在所述夹紧输送带的带动下沿所述竖向滑槽移动,以靠近或远离所述静夹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驱动件包括一夹紧驱动电机和至少两个夹紧驱动转轴,所述夹紧驱动电机与所述夹紧驱动转轴相连,以驱动所述夹紧驱动转轴转动,所述夹紧输送带呈环形、沿竖向布置且套设在至少两个所述夹紧驱动转轴外侧,以由所述夹紧驱动转轴驱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翻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包括一翻转转轴,所述翻转转轴设置在所述基座,且与所述翻转座转动相连,所述翻转驱动件被构造成一翻转驱动气缸,所述翻转驱动气缸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且所述翻转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可转动地与所述翻转座相连,以驱动所述翻转座绕所述翻转转轴转动,以使所述翻转座在水平位置和竖直位置之间转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225858.0U CN218260566U (zh) | 2022-08-23 | 2022-08-23 | 翻转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225858.0U CN218260566U (zh) | 2022-08-23 | 2022-08-23 | 翻转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260566U true CN218260566U (zh) | 2023-01-10 |
Family
ID=847772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225858.0U Active CN218260566U (zh) | 2022-08-23 | 2022-08-23 | 翻转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260566U (zh) |
-
2022
- 2022-08-23 CN CN202222225858.0U patent/CN21826056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340851B2 (en) | Autonomous mobile robot | |
KR101005317B1 (ko) | 무인차량 적재 로봇 시스템 | |
CN218260566U (zh) | 翻转装置 | |
CN112173696B (zh) | 一种板材堆放运输装置及堆放运输方法 | |
JP2001171828A (ja) | 搬送物の反転設備 | |
JP5191676B2 (ja) | 物品の選択反転装置 | |
ATE337132T1 (de) | Anlage zum umsetzen von plattenförmigen werkstücken mit einem verfahrbaren schwenkarm | |
CN109775390B (zh) | 袋装物料移送装置末端执行器 | |
JPH1025029A (ja) | 移載ロボット用ロボットハンド | |
JP2727911B2 (ja) | パレット搬送装置 | |
RU2066290C1 (ru) | Способ позиционирования бобины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 |
CN118683996B (zh) | 码垛机、码垛生产线及码垛方法 | |
JP2002019951A (ja) | 容器組込み装置 | |
KR102718853B1 (ko) | 프레스 가공 장치 | |
CN216583018U (zh) | 一种基于高适配性机械手的自动垛码机 | |
CN119217070B (zh) | 一种基于钢管自动上料和切断的抛光检测设备 | |
JP2003206020A (ja) | 物品姿勢変更装置 | |
CN211769129U (zh) | 一种夹持机构 | |
JPH0295633A (ja) | 薄板部品用の真空吸着器、薄板部品の取扱方法、薄板部品取扱装置、半導体ウエハ移し替え装置 | |
JP3061606B2 (ja) | 搬送装置 | |
JP2024153423A (ja) | ワーク取り出し装置、ワーク取り出し方法 | |
CN113911606A (zh) | 一种物品出入库装置及仓储设备 | |
JP2023071315A (ja) | ワーク整列搬送装置 | |
JP2002240947A (ja) | デパレタイザにおけるバッチシートの押出し装置 | |
JP4427918B2 (ja) | 基板取り出し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