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43125U - 一种定子及电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定子及电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243125U CN218243125U CN202222039376.6U CN202222039376U CN218243125U CN 218243125 U CN218243125 U CN 218243125U CN 202222039376 U CN202222039376 U CN 202222039376U CN 218243125 U CN218243125 U CN 21824312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pitch
- conductor
- stator core
- slo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06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9000011295 pitch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85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group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707 rearrang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定子及电机,每个相绕组包括:多个导体,每个导体包括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相邻两层的槽内部,及连接相应槽内部的槽外端部;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M/2层的一个槽外端部与第M/2+1层的一个槽外端相连接间的节距不同于除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M/2层及第M/2+1层外的其余层相连接的两个槽外端部间的节距。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定子的技术方案解决降低转矩波动,谐波少,降低噪音,排布方式简单,进而降低制作工艺复杂程度,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定子及电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机定子绕组包括多种类型导体,将多种类型导体线圈按照一定的排布方式,穿进定子铁芯的槽内,形成所需的单相电机或多相电机的绕组。现有技术中使用的电机定子绕组当同一线圈的两个槽内中整距,基波和谐波的电动势大,电机的反电势谐波更高,电机噪音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子及电机,降低转矩波动,谐波少,降低噪音,排布方式简单,进而降低制作工艺复杂程度,降低生产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定子,定子铁芯,定子铁芯具有多个槽,该多个槽形成在定子铁芯径向内表面上且沿定子铁芯的周向方向以预定的槽距间隔开;
定子绕组,包括安装在定子铁芯上的多个相绕组,并在定子铁芯径向方向上形成M层,M为大于2的整数;
每个相绕组包括:
多个导体,每个导体包括: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相邻两层的槽内部,及连接相应槽内部的槽外端部;
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M/2层的一个槽外端部与第M/2+1层的一个槽外端相连接间的节距不同于除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M/2层及第M/2+1层外的其余层相连接的两个槽外端部间的节距。
进一步地,每个相绕组的多个导体包括:导体组一、导体组二,导体组一包括相同的导体一,导体组二包括导体二及导体三。
进一步地,每个相绕组中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M/2层及第M/2+1层的导体组一的导体的节距不同于除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M/2层及第M/2+1层外的其余层的导体组一的导体的节距;该相绕组中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M/2层及第M/2+1层的导体组二的导体的节距不同于除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M/2层及第M/2+1层外的其余层的导体组二的导体的节距。
进一步地,每个相绕组中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M/2层及第M/2+1层相连接的两个槽外端部间的节距为短节距,除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M/2层及第M/2+1层外的其余层相连接的两个槽外端部间的节距为整节距。
进一步地,每个相绕组中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M/2层及第M/2+1层相连接的两个槽外端部间的节距为长节距,除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M/2层及第M/2+1层外的其余层相连接的两个槽外端部间的节距为整节距。
进一步地,每个相绕组中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M/2层及第M/2+1层的导体组一的导体一的节距为长节距,除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M/2层及第M/2+1层外的其余层的导体组一的导体一的节距为整节距。
进一步地,每个相绕组中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M/2层及第M/2+1层的导体组一的导体一的节距为短节距,除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M/2层及第M/2+1层外的其余层的导体组一的导体一的节距为整节距。
进一步地,每个相绕组中位于定子铁芯第M/2层及第M/2+1层的导体组二的导体二的节距为长节距及该导体组二的导体三的节距为整节距,除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M/2层及第M/2+1层外的其余层的导体组二的导体二的节距为长节距及该导体组二的导体三的节距为短节距。
进一步地,每个相绕组中位于定子铁芯第M/2层及第M/2+1层的导体组二的导体二的节距为整节距及该导体组二的导体三的节距为短节距,除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M/2层及第M/2+1层外的其余层的导体组二的导体二的节距为长节距及该导体组二的导体三的节距为短节距。
进一步地,M为4X+2,X大于等于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机,包括上述的定子。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定子及电机,定子铁芯,定子铁芯具有多个槽,该多个槽形成在定子铁芯径向内表面上且沿定子铁芯的周向方向以预定的槽距间隔开;定子绕组,包括安装在定子铁芯上的多个相绕组,并在定子铁芯径向方向上形成M层,M为大于2的整数;其特征在于:每个相绕组包括:多个导体,每个导体包括: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相邻两层的槽内部,及连接相应槽内部的槽外端部;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M/2层的一个槽外端部与第M/2+1层的一个槽外端相连接间的节距不同于除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M/2层及第M/2+1层外的其余层相连接的两个槽外端部间的节距。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定子的技术方案,解决了降低转矩波动,谐波少,降低噪音,排布方式简单,进而降低制作工艺复杂程度,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定子结构一侧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定子结构另一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一相绕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一相绕组的一个支路绕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体组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体组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种定子槽内绝缘纸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种定子槽内绝缘纸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三种定子槽内绝缘纸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四种定子槽内绝缘纸结构示意图;
图11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相绕组的插线端一部分平面展开示意图;
图11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相绕组的插线端另一部分平面展开示意图;
图11C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相绕组的焊接端一部分平面展开示意图;
图11D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相绕组的焊接端另一部分平面展开示意图;
图12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相绕组的插线端一部分平面展开示意图;
图12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相绕组的插线端另一部分平面展开示意图;
图12C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相绕组的焊接端一部分平面展开示意图;
图12D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相绕组的焊接端另一部分平面展开示意图;
图13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相绕组的插线端一部分平面展开示意图;
图13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相绕组的插线端另一部分平面展开示意图;
图13C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相绕组的焊接端一部分平面展开示意图;
图13D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相绕组的焊接端另一部分平面展开示意图;
图14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相绕组的插线端一部分平面展开示意图;
图14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相绕组的插线端另一部分平面展开示意图;
图14C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相绕组的焊接端一部分平面展开示意图;
图14D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相绕组的焊接端另一部分平面展开示意图;
图15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中相绕组的插线端一部分平面展开示意图;
图15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中相绕组的插线端另一部分平面展开示意图;
图15C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中相绕组的焊接端一部分平面展开示意图;
图15D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中相绕组的焊接端另一部分平面展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限定特定顺序。本实用新型下述各个实施例可以单独执行,各个实施例之间也可以相互结合执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定子。本申请中节距为同一导体的两个槽内部301之间沿周向的间隔,或节距为一个导体的一个焊接端对应的槽内部301间的跨距与另一个导体的一个焊接端对应的槽内部301间的跨距之和。
示例性地,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定子,包括:定子铁芯20,在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中,定子铁芯20具有48个槽21,该48个槽21形成在定子铁芯20径向内表面上且沿定子铁芯20的周向方向以预定的槽距间隔开,在实施例五中,定子铁芯20中的槽21的数目等于54(3X3X6),该54个槽21形成定子铁芯径向内表面上。
结合图1至图15D,在本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中,一种定子,包括:定子铁芯20,定子铁芯20中的槽21的数目等于48(即2X8X3),该48个槽21形成定子铁芯径向内表面上,(在实施例五中定子铁芯20中的槽21的数目等于54(3X3X6),该54个槽21形成定子铁芯径向内表面上,)且沿定子铁芯20的周向方向以预定的槽距均匀间隔开,相邻的两个槽21限定一个齿部22,定子铁芯20由层叠多个环形磁性钢板形成定子铁芯轴向方向的两个端面25、26,其他传统的金属板也可以替代磁性钢板使用。图7为本实施例中第一种槽内绝缘纸30为B形绝缘纸,图8为本实施例中第二种槽内绝缘纸30为双口型形绝缘纸,图9为本实施例中第三种槽内绝缘纸30为S形纸,在本实施例可以选择三种槽内绝缘纸的任一种对槽内21的相间导体进行隔离,如图10为本实施例中第四种槽内绝缘纸30为单个大口形纸,当导体绝缘选择较厚时,中间不需要隔离,可以使用第四种槽内绝缘纸30;
示例性地,如图1、图2、图3所示,在实施例中,定子绕组10,包括安装在定子铁芯20上的3个相绕组,并在定子铁芯20径向方向上形成6层,在本实施例中M可以为6,当然M可以为10、12等大于2的整数;
结合图1、图2、图3,在实施例中,定子绕组10,定子绕组10安装在定子铁芯20上,即安装在定子铁芯20上的3个相绕组以便在电相位上彼此不同,在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定子绕组10为三相(即U相绕组、V相绕组、W相绕组)绕组,且每极每相槽数于等于2;转子的每个磁极所对应的定子极都设置有6个槽21,该定子具有八个磁极并且对三相定子绕组10的每一相都如此,即定子铁芯具有48槽;在实施例五,定子绕组10为三相(即U相绕组、V相绕组、W相绕组)绕组,且每极每相槽数于等于3;转子的每个磁极都设置有9个槽21,该定子具有六个磁极并且对三相定子绕组10的每一相都如此,即定子铁芯具有54槽;本实施例中相绕组(U相绕组或V相绕组或W相绕组)在定子铁芯径向方向上形成6层,当然M可以为8、10、12、14等大于2的整数,进一步地,上述的M可以是4X+2,本实施例中X等于1即6层、当X等于2时,M为10层,当X等于3时,M为14层。
示例性地,如图3至图15D所示,在实施例中,每个相绕组包括:多个导体,每个导体包括: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相邻两层的槽内部301,及连接相应槽内部301的槽外端部303;
结合图5至图6,在实施例中,每个相绕组包括:多个导体,每个导体包括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相邻两层且周向的不同槽内部的两个槽内部301、位于定子铁芯20轴向槽外一端25连接于两个槽内部301的转弯部302,及位于定子铁芯20轴向槽外另一端26分别连接于两个槽内部301的槽外端部303,在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中,每个相绕组包括多个导体,部分导体的两个槽内部301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一层及第二层,部分导体的两个槽内部301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三层及第四层,部分导体的两个槽内部301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五层及第六层。
示例性地,如图11A至图15D所示,在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中,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3层的一个槽外端部303与第4层的一个槽外端303相连接间的节距不同于除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3层及第4层外的其余层(该其余层为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和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及第6层)相连接的两个槽外端303部间的节距。
结合11A至图13D,在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中,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4层的第1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8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长节距(此处长节距为7),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4层的第2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9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长节距(此处长节距为7),当然结合图11C、图11D、图12C、图12D、图13C、图13D,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及第4层中其余相连接的两个槽外端间的节距与上述的节距相同,均为长节距,在此不做进一步赘述;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6层的第1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7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6层的第2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8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6),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2层的第2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8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2层的第3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9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6),当然结合图11C、图11D、图12C、图12D、图13C、图13D,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第5层及第6层中其余相连接的两个槽外端间的节距与上述的节距相同,均为整节距,在此不做进一步赘述;本申请通过上述实施例的定子的技术方案解决降低转矩波动,谐波少,降低噪音,排布方式简单,进而降低制作工艺复杂程度,降低生产成本。
结合图14A至图14D,在实施例四中,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4层的第3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8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短节距(此处短节距为5),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4层的第4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9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相连接间的节距为短节距(此处短节距为5),当然结合图14C、图14D,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及第4层中其余相连接的两个槽外端间的节距与上述的节距相同,均为短节距,在此不做进一步赘述;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6层的第3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9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6层的第4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10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6),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2层的第2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8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2层的第3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9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6),当然结合图14C、图14D,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第5层及第6层中其余相连接的两个槽外端间的节距与上述的节距相同,均为整节距,在此不做进一步赘述;本申请通过上述实施例的定子的技术方案解决降低转矩波动,谐波少,降低噪音,排布方式简单,进而降低制作工艺复杂程度,降低生产成本。
结合图15A至图15D,在实施例五中,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4层的第1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11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长节距(此处长节距为1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4层的第2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12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相连接间的节距为长节距(此处长节距为1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4层的第3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13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相连接间的节距为长节距(此处长节距为10),当然结合图15C、图15D,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及第4层中其余相连接的两个槽外端间的节距与上述的节距相同,均为长节距,在此不做进一步赘述;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6层的第1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10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9),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6层的第2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11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9),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6层的第3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12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9),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2层的第2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11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9),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2层的第3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12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9),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2层的第4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13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9),当然结合图14C、图14D,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第5层及第6层中其余相连接的两个槽外端间的节距与上述的节距相同,均为整节距,在此不做进一步赘述;本申请通过上述实施例的定子的技术方案解决降低转矩波动,谐波少,降低噪音,排布方式简单,进而降低制作工艺复杂程度,降低生产成本。
示例性地,如图2、图3、图5、图6所示,在实施例中,每个相绕组的多个导体包括:导体组一2000、导体组二3000,导体组一2000包括相同的导体一250,导体组二3000包括导体二320及导体三340。
结合图5至图6,在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中,每个相绕组的多个导体包括:多个导体组一2000及多个导体组二3000,导体组一2000包括两个相同的导体一250,导体组二包括一个导体二320及一个导体三340,结合图15A、图15B,在实施例五中,每个相绕组的多个导体包括:多个导体组一2000及多个导体组3000,导体组一2000包括三个相同的导体一250,导体组二3000包括;两个导体二320及一个导体三340,或导体组二3000包括:一个导体二320及两个导体三340。
示例性地,如图11A至图15D所示,在实施例中,每个相绕组中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导体组一2000的导体(导体一250)的节距不同于除位于定子铁芯径向20第3层及第4层外的其余层的导体组一2000的导体(导体一250)的节距;该相绕组中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导体组二3000的导体(导体二320、导体三340)的节距不同于除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及第4层外的其余层的导体组二3000的导体(导体二320、导体三340)的节距,(本实施例中其余层为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和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及第6层)。
结合图11A至图13D,在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中,每个相绕组中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第一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一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2槽及第4层的第7槽,(即该第一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短节距5),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第一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二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3槽及第4层的第8槽,(即该第二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短节距5),结合图11A、图11B、图12A、图12B、图13A、图13B,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及第4层中其余导体组一2000的导体(导体一250)的节距与上述的节距相同,均为短节距,在此不做进一步赘述;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的第一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一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2槽及第2层的第8槽,(即该第一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的第一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二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3槽及第2层的第9槽,(即该第二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及第6层的第一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一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1槽及第6层的第7槽,(即该第一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及第6层的第一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二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2槽及第6层的第8槽,(即该第二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6),结合图11A、图11B、图12A、图12B、图13A、图13B,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第5层及第6层中其余导体组一2000的导体(导体一250)的节距与上述的节距相同,均为整节距,在此不做进一步赘述;即每个相绕组中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导体组一2000的导体(导体一250)的节距(短节距)不同于除位于定子铁芯径向20第3层及第4层外的其余层的导体组一2000的导体(导体一250)的节距(整节距);每个相绕组中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第一个导体组二3000的导体二32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14槽及第4层的第20槽,(即该导体二320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第一个导体组二3000的导体三34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15槽及第4层的第19槽,(即该导体三340的节距为短节距4),每个相绕组中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第二个导体组二3000的导体二32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20槽及第4层的第26槽,(即该导体二320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第二个导体组二3000的导体三34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21槽及第4层的第25槽,(即该导体三340的节距为短节距4);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的第一个导体组二3000的导体二32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14槽及第2层的第21槽,(即该导体二320的节距为长节距7),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的第一个导体组二3000的导体三34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15槽及第2层的第20槽,(即该导体三340的节距为短节距5),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的第二个导体组二3000的导体二32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20槽及第2层的第27槽,(即该导体二320的节距为长节距7),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的第二个导体组二3000的导体三34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21槽及第2层的第26槽,(即该导体三340的节距为短节距5),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及第6层的第一个导体组二3000的导体二32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13槽及第6层的第20槽,(即该导体二320的节距为长节距7),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及第6层的第一个导体组二3000的导体三34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14槽及第6层的第19槽,(即该导体三340的节距为短节距5),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及第6层的第二个导体组二3000的导体二32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19槽及第6层的第26槽,(即该导体二320的节距为长节距7),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及第6层的第二个导体组二3000的导体三34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20槽及第6层的第25槽,(即该导体三340的节距为短节距5),即每相绕组中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导体组二3000的导体(导体二320、导体三340)的节距不同于除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及第4层外的其余层的导体组二3000的导体(导体二320、导体三340)的节距,(本实施例中其余层为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和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及第6层)。
进一步地,如图11A至图13D所示,在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中,每个相绕组中位于定子铁芯20第3层及第4层的导体二3000的导体二320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的整节距为6)及该导体组二3000的导体三340的节距为短节距(此处的短节距为4),除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3层及第4层外的其余层的导体组二3000的导体二320的节距为长节距(此处的长节距为7)及该导体组二3000的导体三340的节距为短节距(此处的短节距为5),(本实施例中其余层为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和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及第6层)。
可选地,结合图14A至图14D,在实施例四中,每个相绕组中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第一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一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2槽及第4层的第9槽,(即该第一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长节距7),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第一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二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3槽及第4层的第10槽,(即该第二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长节距7),结合图14A、图14B,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及第4层中其余导体组一2000的导体(导体一250)的节距与上述的节距相同,均为长节距,在此不做进一步赘述;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的第一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一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2槽及第2层的第8槽,(即该第一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的第一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二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3槽及第2层的第9槽,(即该第二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及第6层的第一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一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3槽及第6层的第9槽,(即该第一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及第6层的第一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二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4槽及第6层的第10槽,(即该第二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6),结合图14A、图14B,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第5层及第6层中其余导体组一2000的导体(导体一250)的节距与上述的节距相同,均为整节距,在此不做进一步赘述;即每个相绕组中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导体组一2000的导体(导体一250)的节距(长节距)不同于除位于定子铁芯径向20第3层及第4层外的其余层的导体组一2000的导体(导体一250)的节距(整节距);每个相绕组中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第一个导体组二3000的导体二32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14槽及第4层的第22槽,(即该导体二320的节距为长节距8),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第一个导体组二3000的导体三34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15槽及第4层的第21槽,(即该导体三340的节距为整节距6),每个相绕组中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第二个导体组二3000的导体二32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20槽及第4层的第28槽,(即该导体二320的节距为长节距8),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第二个导体组二3000的导体三34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21槽及第4层的第27槽,(即该导体三340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的第一个导体组二3000的导体二32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14槽及第2层的第21槽,(即该导体二320的节距为长节距7),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的第一个导体组二3000的导体三34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15槽及第2层的第20槽,(即该导体三340的节距为短节距5),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的第二个导体组二3000的导体二32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20槽及第2层的第27槽,(即该导体二320的节距为长节距7),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的第二个导体组二3000的导体三34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21槽及第2层的第26槽,(即该导体三340的节距为短节距5),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及第6层的第一个导体组二3000的导体二32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15槽及第6层的第22槽,(即该导体二320的节距为长节距7),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及第6层的第一个导体组二3000的导体三34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16槽及第6层的第21槽,(即该导体三340的节距为短节距5),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及第6层的第二个导体组二3000的导体二32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21槽及第6层的第28槽,(即该导体二320的节距为长节距7),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及第6层的第二个导体组二3000的导体三34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22槽及第6层的第27槽,(即该导体三340的节距为短节距5),即每相绕组中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导体组二3000的导体(导体二320、导体三340)的节距不同于除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及第4层外的其余层的导体组二3000的导体(导体二320、导体三340)的节距,(本实施例中其余层为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和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及第6层)。
进一步地,如图14A至图14D所示,在实施例四中,每个相绕组中位于定子铁芯20第3层及第4层的导体组二3000的导体二320的节距为长节距(此处的长节距为8)及该导体组二3000的导体三340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的整节距为6),除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3层及第4层外的其余层的导体组二3000的导体二320的节距为长节距(此处的长节距为7)及该导体组二3000的导体三340的节距为短节距(此处的短节距为5),(本实施例中其余层为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和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及第6层)。
可选地,结合图15A至图15D,在实施例五中,每个相绕组中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第一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一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2槽及第4层的第10槽,(即该第一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短节距8),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第一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二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3槽及第4层的第11槽,(即该第二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短节距8),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第一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三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4槽及第4层的第12槽,(即该第二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短节距8),结合图15A、图15B,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及第4层中其余导体组一2000的导体(导体一250)的节距与上述的节距相同,均为短节距,在此不做进一步赘述;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的第一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一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2槽及第2层的第11槽,(即该第一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9),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的第一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二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3槽及第2层的第12槽,(即该第二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9),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的第一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二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4槽及第2层的第13槽,(即该第二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9),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及第6层的第一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一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1槽及第6层的第10槽,(即该第一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9),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及第6层的第一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二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2槽及第6层的第11槽,(即该第二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9),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及第6层的第一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三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3槽及第6层的第12槽,(即该第三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9),结合图15A、图15B,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第5层及第6层中其余导体组一2000的导体(导体一250)的节距与上述的节距相同,均为整节距,在此不做进一步赘述;即每个相绕组中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导体组一2000的导体(导体一250)的节距(短节距)不同于除位于定子铁芯径向20第3层及第4层外的其余层的导体组一2000的导体(导体一250)的节距(整节距);每个相绕组中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第一个导体组二3000的第一个导体二32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20槽及第4层的第29槽,(即该导体二320的节距为整节距9),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第一个导体组二3000的第二个导体二32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21槽及第4层的第30槽,(即该导体二320的节距为整节距9),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第一个导体组二3000的导体三34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22槽及第4层的第28槽,(即该导体三340的节距为短节距6),每个相绕组中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第二个导体组二3000的第一个导体二32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11槽及第4层的第20槽,(即该导体二320的节距为整节距9),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第二个导体组二3000的第二个导体二32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12槽及第4层的第21槽,(即该导体二320的节距为整节距9),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第二个导体组二3000的导体三34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13槽及第4层的第19槽,(即该导体三340的节距为短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的第一个导体组二3000的第一个导体二32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11槽及第2层的第21槽,(即该导体二320的节距为长节距1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的第一个导体组二3000的第二个导体二32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12槽及第2层的第22槽,(即该导体二320的节距为长节距1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的第一个导体组二3000的导体三34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13槽及第2层的第20槽,(即该导体三340的节距为短节距7),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的第二个导体组二3000的第一个导体二32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20槽及第2层的第30槽,(即该导体二320的节距为长节距1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的第二个导体组二3000的第二个导体二32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21槽及第2层的第31槽,(即该导体二320的节距为长节距1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的第二个导体组二3000的导体三34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22槽及第2层的第29槽,(即该导体三340的节距为短节距7),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及第6层的第一个导体组二3000的导体二32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10槽及第6层的第20槽,(即该导体二320的节距为长节距1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及第6层的第二个导体组二3000的第二个导体二32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11槽及第6层的第21槽,(即该导体二320的节距为长节距1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及第6层的第一个导体组二3000的导体三34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12槽及第6层的第19槽,(即该导体三340的节距为短节距7),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及第6层的第二个导体组二3000的导体二32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19槽及第6层的第29槽,(即该导体二320的节距为长节距1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及第6层的第二个导体组二3000的第二个导体二32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20槽及第6层的第30槽,(即该导体二320的节距为长节距1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及第6层的第二个导体组二3000的导体三34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21槽及第6层的第28槽,(即该导体三340的节距为短节距7),即每相绕组中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导体组二3000的导体(导体二320、导体三340)的节距不同于除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及第4层外的其余层的导体组二3000的导体(导体二320、导体三340)的节距,(本实施例中其余层为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和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及第6层)。
进一步地,如图15A至图15D所示,在实施例五中,每个相绕组中位于定子铁芯20第3层及第4层的导体二3000的导体二320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的整节距为9)及该导体组二3000的导体三340的节距为短节距(此处的短节距为6),除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3层及第4层外的其余层的导体组二3000的导体二320的节距为长节距(此处的长节距为10)及该导体组二3000的导体三340的节距为短节距(此处的短节距为7),(本实施例中其余层为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和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及第6层)。
示例性地,如图14A至图14D所示,在实施例四中,每个相绕组中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3层及第4层相连接的两个槽外端部303间的节距为短节距,除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3层及第4层外的其余层相连接的两个槽外端部303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本实施例中其余层为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和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及第6层)。
结合图14C、图14D,在实施例四中,每个相绕组中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4层的第3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8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短节距(此处短节距为5),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4层的第4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9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相连接间的节距为短节距(此处短节距为5),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4层的第9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14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短节距(此处短节距为5),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4层的第10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15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相连接间的节距为短节距(此处短节距为5),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4层的第15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20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短节距(此处短节距为5),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4层的第16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21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相连接间的节距为短节距(此处短节距为5),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4层的第21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26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短节距(此处短节距为5),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4层的第22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27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相连接间的节距为短节距(此处短节距为5),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4层的第27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32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短节距(此处短节距为5),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4层的第28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33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相连接间的节距为短节距(此处短节距为5),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4层的第45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2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短节距(此处短节距为5),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4层的第46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3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相连接间的节距为短节距(此处短节距为5),即每个相绕组中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3层及第4层相连接的两个槽外端部303间的节距为短节距;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6层的第3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9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6层的第4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10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6),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6层的第9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15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6层的第10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16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6),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6层的第15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21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6层的第16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22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6),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6层的第21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27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6层的第22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28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6),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6层的第27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33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6层的第28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34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6),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6层的第45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3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6层的第46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4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6),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2层的第2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8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2层的第3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9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6),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2层的第8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14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2层的第9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15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6),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2层的第14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20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2层的第15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21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6),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2层的第20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26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2层的第21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27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6),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2层的第26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32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2层的第44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2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6),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2层的第45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3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6),除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3层及第4层外的其余层相连接的两个槽外端部303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本实施例中其余层为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和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及第6层),即每个相绕组中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3层及第4层相连接的两个槽外端部303间的节距为短节距,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1层及第2层、第5层及第6层中相连接的两个槽外端部303间的节距为整节距。
示例性地,如图11A至图13D所示,在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中,每个相绕组中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3层及第4层相连接的两个槽外端部303间的节距为长节距,除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3层及第4层外的其余层相连接的两个槽外端部303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本实施例中其余层为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和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及第6层)。
结合图11C、图11D、图12C、图12D、图13C、图13D,在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中,每个相绕组中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4层的第1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8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长节距(此处长节距为7),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4层的第2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9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长节距(此处长节距为7),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4层的第7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14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长节距(此处长节距为7),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4层的第8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15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长节距(此处长节距为7),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4层的第13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20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长节距(此处长节距为7),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4层的第14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21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长节距(此处长节距为7),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4层的第19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26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长节距(此处长节距为7),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4层的第20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27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长节距(此处长节距为7),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4层的第25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32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长节距(此处长节距为7),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4层的第26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33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长节距(此处长节距为7),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4层的第43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2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长节距(此处长节距为7),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4层的第44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3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长节距(此处长节距为7),即每个相绕组中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3层及第4层相连接的两个槽外端部303间的节距为长节距;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6层的第1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7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6层的第2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8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6),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6层的第7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13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6层的第8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14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6),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6层的第13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19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6层的第14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20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6),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6层的第19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25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6层的第20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26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6),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6层的第25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31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6层的第26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32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6),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6层的第43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1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6层的第44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2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6),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2层的第2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8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2层的第3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9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6),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2层的第8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14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2层的第9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15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6),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2层的第14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20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2层的第15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21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6),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2层的第20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26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2层的第21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27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6),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2层的第26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32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6),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2层的第27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33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6层的第44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2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6),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6层的第45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3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6),除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3层及第4层外的其余层相连接的两个槽外端部303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本实施例中其余层为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和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及第6层),即每个相绕组中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3层及第4层相连接的两个槽外端部303间的节距为长节距,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1层及第2层、第5层及第6层中相连接的两个槽外端部303间的节距为整节距。
结合图15C、图15D,在实施例五中,每个相绕组中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4层的第1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11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长节距(此处长节距为1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4层的第2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12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长节距(此处长节距为1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4层的第3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13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长节距(此处长节距为10),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4层的第10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20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长节距(此处长节距为1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4层的第11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21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长节距(此处长节距为1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4层的第12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22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长节距(此处长节距为10),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4层的第19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29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长节距(此处长节距为1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4层的第20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30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长节距(此处长节距为10),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4层的第21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31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长节距(此处长节距为10),即每个相绕组中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3层及第4层相连接的两个槽外端部303间的节距为长节距;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6层的第1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10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9),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6层的第2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11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9),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6层的第3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12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9),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6层的第10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19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9),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6层的第11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20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9),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6层的第12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21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9),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6层的第19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28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9),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6层的第20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29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9),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6层的第21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30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9),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6层的第46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1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9),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6层的第47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2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9),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6层的第48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3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9),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2层的第2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11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9),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2层的第3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12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9),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2层的第4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13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9),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2层的第11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20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9),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2层的第12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21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9),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2层的第13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22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9),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2层的第20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29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9),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2层的第21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30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9),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2层的第22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31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9),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2层的第47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2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9),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2层的第48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3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9),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2层的第49槽的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与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4槽的另一个导体的一个槽内部对应连接的槽外端部相连接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此处整节距为9),除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3层及第4层外的其余层相连接的两个槽外端部303间的节距为整节距,(本实施例中其余层为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和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及第6层),即每个相绕组中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3层及第4层相连接的两个槽外端部303间的节距为长节距,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1层及第2层、第5层及第6层中相连接的两个槽外端部303间的节距为整节距。
示例性地,如图14A至图14D所示,在实施例四中,每个相绕组中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导体组一2000的导体一250的节距为长节距,除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3层及第4层外的其余层的导体组一2000的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本实施例中其余层为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和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及第6层)。
结合图14A至图14D,在实施例四中,每个相绕组中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第一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一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2槽及第4层的第9槽,(即该第一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长节距7),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第一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二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3槽及第4层的第10槽,(即该第二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长节距7),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第二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一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8槽及第4层的第15槽,(即该第一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长节距7),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第二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二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9槽及第4层的第16槽,(即该第二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长节距7),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第三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一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26槽及第4层的第33槽,(即该第一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长节距7),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第三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二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27槽及第4层的第34槽,(即该第二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长节距7),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第四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一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32槽及第4层的第39槽,(即该第一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长节距7),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第四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二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33槽及第4层的第40槽,(即该第二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长节距7),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第五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一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38槽及第4层的第45槽,(即该第一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长节距7),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第五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二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39槽及第4层的第46槽,(即该第二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长节距7),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第六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一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44槽及第4层的第3槽,(即该第一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长节距7),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第六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二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45槽及第4层的第4槽,(即该第二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长节距7),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的第一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一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2槽及第2层的第8槽,(即该第一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的第一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二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3槽及第2层的第9槽,(即该第二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的第二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一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8槽及第2层的第14槽,(即该第一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的第二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二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9槽及第2层的第15槽,(即该第二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的第三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一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26槽及第2层的第32槽,(即该第一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的第三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二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27槽及第2层的第33槽,(即该第二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的第四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一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32槽及第2层的第38槽,(即该第一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的第四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二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33槽及第2层的第39槽,(即该第二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的第五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一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38槽及第2层的第44槽,(即该第一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的第五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二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39槽及第2层的第45槽,(即该第二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的第六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一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44槽及第2层的第2槽,(即该第一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的第六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二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45槽及第2层的第3槽,(即该第二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及第6层的第七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一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3槽及第6层的第9槽,(即该第一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及第6层的第七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二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4槽及第6层的第10槽,(即该第二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及第6层的第八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一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9槽及第6层的第15槽,(即该第一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及第6层的第八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二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10槽及第6层的第16槽,(即该第二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及第6层的第九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一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27槽及第6层的第33槽,(即该第一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及第6层的第九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二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28槽及第6层的第34槽,(即该第二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及第6层的第十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一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33槽及第6层的第39槽,(即该第一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及第6层的第十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二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34槽及第6层的第40槽,(即该第二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及第6层的第十一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一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39槽及第6层的第45槽,(即该第一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及第6层的第十一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二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40槽及第6层的第46槽,(即该第二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及第6层的第十二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一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45槽及第6层的第3槽,(即该第一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及第6层的第十二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二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46槽及第6层的第4槽,(即该第二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6),即每个相绕组中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导体组一2000的导体(导体一250)的节距(长节距)不同于除位于定子铁芯径向20第3层及第4层外的其余层的导体组一2000的导体(导体一250)的节距(整节距),即每个相绕组中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导体组一2000的导体一250的节距为长节距,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1层及第2层、第5层及第6层的导体组一2000的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
示例性地,如图11A至图13D所示,在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中,每个相绕组中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导体组一2000的导体一250的节距为短节距,除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3层及第4层外的其余层的导体组一2000的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本实施例中其余层为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和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及第6层)。
结合图11A至图13D,在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中,每个相绕组中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第一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一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2槽及第4层的第7槽,(即该第一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短节距5),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第一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二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3槽及第4层的第8槽,(即该第二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短节距5),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第二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一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8槽及第4层的第13槽,(即该第一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短节距5),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第二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二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9槽及第4层的第14槽,(即该第二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短节距5),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第三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一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26槽及第4层的第31槽,(即该第一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短节距5),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第三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二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27槽及第4层的第32槽,(即该第二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短节距5),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第四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一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32槽及第4层的第37槽,(即该第一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短节距5),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第四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二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33槽及第4层的第38槽,(即该第二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短节距5),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第五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一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38槽及第4层的第43槽,(即该第一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短节距5),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第五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二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39槽及第4层的第44槽,(即该第二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短节距5),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第六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一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44槽及第4层的第1槽,(即该第一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短节距5),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第六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二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45槽及第4层的第2槽,(即该第二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短节距5),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的第一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一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2槽及第2层的第8槽,(即该第一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的第一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二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3槽及第2层的第9槽,(即该第二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的第二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一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8槽及第2层的第14槽,(即该第一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的第二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二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9槽及第2层的第15槽,(即该第二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的第三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一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26槽及第2层的第32槽,(即该第一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的第三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二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27槽及第2层的第33槽,(即该第二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的第四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一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32槽及第2层的第38槽,(即该第一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的第四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二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33槽及第2层的第39槽,(即该第二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的第五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一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38槽及第2层的第44槽,(即该第一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的第五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二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39槽及第2层的第45槽,(即该第二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的第六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一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44槽及第2层的第2槽,(即该第一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的第六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二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45槽及第2层的第3槽,(即该第二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及第6层的第一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一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1槽及第6层的第7槽,(即该第一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及第6层的第一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二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2槽及第6层的第8槽,(即该第二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及第6层的第二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一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7槽及第6层的第13槽,(即该第一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及第6层的第二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二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8槽及第6层的第14槽,(即该第二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及第6层的第三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一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25槽及第6层的第31槽,(即该第一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及第6层的第三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二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26槽及第6层的第32槽,(即该第二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及第6层的第四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一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31槽及第6层的第37槽,(即该第一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及第6层的第四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二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32槽及第6层的第38槽,(即该第二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及第6层的第五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一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37槽及第6层的第43槽,(即该第一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及第6层的第五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二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38槽及第6层的第44槽,(即该第二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及第6层的第六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一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43槽及第6层的第1槽,(即该第一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6),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及第6层的第六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二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44槽及第6层的第2槽,(即该第二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6),即每个相绕组中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导体组一2000的导体(导体一250)的节距(短节距)不同于除位于定子铁芯径向20第3层及第4层外的其余层的导体组一2000的导体(导体一250)的节距(整节距)(本实施例中其余层为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和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及第6层),即每个相绕组中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导体组一2000的导体一250的节距为短节距,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3层及第4层、第5层及第6层的导体组一2000的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
结合图15A至图15D,在实施例五中,每个相绕组中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第一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一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2槽及第4层的第10槽,(即该第一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短节距8),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第一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二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3槽及第4层的第11槽,(即该第二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短节距8),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第一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三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4槽及第4层的第12槽,(即该第三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短节距8),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第二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一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29槽及第4层的第37槽,(即该第一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短节距8),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第二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二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30槽及第4层的第38槽,(即该第二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短节距8),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第二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三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31槽及第4层的第39槽,(即该第三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短节距8),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第三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一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38槽及第4层的第46槽,(即该第一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短节距8),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第三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二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39槽及第4层的第47槽,(即该第二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短节距8),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第三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三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40槽及第4层的第48槽,(即该第三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短节距8),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第四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一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47槽及第4层的第1槽,(即该第一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短节距8),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第四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二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48槽及第4层的第2槽,(即该第二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短节距8),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第四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三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3层的第49槽及第4层的第3槽,(即该第三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短节距8),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5层及第6层的第一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一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1槽及第6层的第10槽,(即该第一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9),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及第6层的第一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二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2槽及第6层的第11槽,(即该第二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9),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及第6层的第一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三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3槽及第6层的第12槽,(即该第三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9),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5层及第6层的第二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一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28槽及第6层的第37槽,(即该第一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9),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及第6层的第二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二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29槽及第6层的第38槽,(即该第二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9),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5层及第6层的第二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三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30槽及第6层的第39槽,(即该第三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9),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及第6层的第三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一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37槽及第6层的第46槽,(即该第一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9),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5层及第6层的第三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二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38槽及第6层的第47槽,(即该第二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9),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及第6层的第三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三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39槽及第6层的第48槽,(即该第三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9),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5层及第6层的第四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一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46槽及第6层的第1槽,(即该第一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9),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及第6层的第四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二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47槽及第6层的第2槽,(即该第二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9),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5层及第6层的第四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三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的第48槽及第6层的第3槽,(即该第三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9),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1层及第2层的第一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一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2槽及第2层的第11槽,(即该第一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9),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的第一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二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3槽及第2层的第12槽,(即该第二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9),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的第一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三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4槽及第2层的第13槽,(即该第三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9),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1层及第2层的第二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一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29槽及第2层的第38槽,(即该第一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9),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的第二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二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30槽及第2层的第39槽,(即该第二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9),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1层及第2层的第二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三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31槽及第2层的第40槽,(即该第三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9),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的第三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一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38槽及第2层的第47槽,(即该第一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9),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1层及第2层的第三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二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39槽及第2层的第48槽,(即该第二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9),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的第三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三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40槽及第2层的第49槽,(即该第三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9),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1层及第2层的第四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一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47槽及第2层的第2槽,(即该第一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9),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的第四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二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48槽及第2层的第3槽,(即该第二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9),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1层及第2层的第四个导体组一2000的第三个导体一250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的第49槽及第2层的第4槽,(即该第三个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9),即每个相绕组中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导体组一2000的导体(导体一250)的节距(短节距)不同于除位于定子铁芯径向20第3层及第4层外的其余层的导体组一2000的导体(导体一250)的节距(整节距),(本实施例中其余层为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1层及第2层和位于定子铁芯径向第5层及第6层),即每个相绕组中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3层及第4层的导体组一2000的导体一250的节距为短节距,位于定子铁芯20径向第3层及第4层、第5层及第6层的导体组一2000的导体一250的节距为整节距。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机,包括上述的定子,采用上述定子的电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定子,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也具备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者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汇流排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属于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最后应说明的是,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
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的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1)
1.一种定子,包括:
定子铁芯,所述定子铁芯具有多个槽,该多个槽形成在所述定子铁芯径向内表面上且沿所述定子铁芯的周向方向以预定的槽距间隔开;
定子绕组,包括安装在所述定子铁芯上的多个相绕组,并在所述定子铁芯径向方向上形成M层,M为大于2的整数;
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相绕组包括:
多个导体,每个所述导体包括:位于所述定子铁芯径向相邻两层的槽内部,及连接相应槽内部的槽外端部;
位于所述定子铁芯径向第M/2层的一个槽外端部与第M/2+1层的一个槽外端相连接间的节距不同于除位于所述定子铁芯径向第M/2层及第M/2+1层外的其余层相连接的两个槽外端部间的节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相绕组的多个导体包括:导体组一、导体组二,所述导体组一包括相同的导体一,所述导体组二包括导体二及导体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相绕组中位于所述定子铁芯径向第M/2层及第M/2+1层的导体组一的导体的节距不同于除位于所述定子铁芯径向第M/2层及第M/2+1层外的其余层的导体组一的导体的节距;该相绕组中位于所述定子铁芯径向第M/2层及第M/2+1层的导体组二的导体的节距不同于除位于所述定子铁芯径向第M/2层及第M/2+1层外的其余层的导体组二的导体的节距。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相绕组中位于所述定子铁芯径向第M/2层及第M/2+1层相连接的两个槽外端部间的节距为短节距,除位于所述定子铁芯径向第M/2层及第M/2+1层外的其余层相连接的两个槽外端部间的节距为整节距。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相绕组中位于所述定子铁芯径向第M/2层及第M/2+1层相连接的两个槽外端部间的节距为长节距,除位于所述定子铁芯径向第M/2层及第M/2+1层外的其余层相连接的两个槽外端部间的节距为整节距。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相绕组中位于所述定子铁芯径向第M/2层及第M/2+1层的导体组一的导体一的节距为长节距,除位于所述定子铁芯径向第M/2层及第M/2+1层外的其余层的导体组一的导体一的节距为整节距。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相绕组中位于所述定子铁芯径向第M/2层及第M/2+1层的导体组一的导体一的节距为短节距,除位于所述定子铁芯径向第M/2层及第M/2+1层外的其余层的导体组一的导体一的节距为整节距。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相绕组中位于所述定子铁芯第M/2层及第M/2+1层的导体组二的导体二的节距为长节距及该导体组二的导体三的节距为整节距,除位于所述定子铁芯径向第M/2层及第M/2+1层外的其余层的导体组二的导体二的节距为长节距及该导体组二的导体三的节距为短节距。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相绕组中位于所述定子铁芯第M/2层及第M/2+1层的导体组二的导体二的节距为整节距及该导体组二的导体三的节距为短节距,除位于所述定子铁芯径向第M/2层及第M/2+1层外的其余层的导体组二的导体二的节距为长节距及该导体组二的导体三的节距为短节距。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其特征在于,M为4X+2,X大于等于1。
11.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任一所述的定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039376.6U CN218243125U (zh) | 2022-08-02 | 2022-08-02 | 一种定子及电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039376.6U CN218243125U (zh) | 2022-08-02 | 2022-08-02 | 一种定子及电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243125U true CN218243125U (zh) | 2023-01-06 |
Family
ID=846793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039376.6U Active CN218243125U (zh) | 2022-08-02 | 2022-08-02 | 一种定子及电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243125U (zh) |
-
2022
- 2022-08-02 CN CN202222039376.6U patent/CN21824312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7486256U (zh) |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 |
CN213990307U (zh) |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 |
CN213585303U (zh) |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 |
CN111478480A (zh) |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 |
CN218243125U (zh) | 一种定子及电机 | |
CN212784949U (zh) |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 |
CN218888245U (zh) | 一种定子及电机 | |
CN112467898A (zh) |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 |
CN112332566A (zh) |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 |
CN219329648U (zh) | 一种扁线电机定子及电机 | |
CN111884386A (zh) |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 |
CN111478487A (zh) |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 |
CN214755765U (zh) |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 |
CN215498455U (zh) | 一种定子及其具有的电机 | |
CN214281060U (zh) |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 |
CN214124962U (zh) |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 |
CN214101001U (zh) |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 |
CN214101000U (zh) |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 |
CN212784946U (zh) |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 |
CN215344117U (zh) |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 |
CN216959453U (zh) | 一种定子及电机 | |
CN216959454U (zh) |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 |
CN212518585U (zh) |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 |
CN214626537U (zh) |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 |
CN215344118U (zh) | 一种电机定子及电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