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04152U - 一种拦驱结合的集鱼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拦驱结合的集鱼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204152U CN218204152U CN202222831286.0U CN202222831286U CN218204152U CN 218204152 U CN218204152 U CN 218204152U CN 202222831286 U CN202222831286 U CN 202222831286U CN 218204152 U CN218204152 U CN 21820415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sh
- floating platform
- net
- collecting
- da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拦驱结合的集鱼装置,包括:集鱼浮台、深水网箔和气泡幕发生器;所述集鱼浮台的下游侧连接所述深水网箔;所述集鱼浮台外侧的河岸固定安装所述气泡幕发生器。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拦驱结合的集鱼装置,是一种由集鱼浮台、深水网箔和气泡幕发生器组成的拦驱结合的集鱼装置,深水网箔将下游的鱼类拦导进入集鱼浮台,气泡幕发生器将未进入深水网箔鱼类驱离,使之进入深水网箔,再进入到集鱼浮台,本实用新型具有成本低、易安装、使用方便、可调节范围大、诱鱼效率高等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渔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拦驱结合的集鱼装置。
背景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如闸、坝等,截断完整的河流,不仅阻断鱼类的洄游通道,限制其洄游习性,且阻隔了坝上下当地鱼类种群的交流,影响其遗传多样性,最终对鱼类的繁殖和生存构成严重的威胁。
集运鱼系统相比于鱼道、升鱼机等固定过鱼设施,具有机动灵活、造价相对低廉、对枢纽布置无干扰等优点,不仅能够沟通阻隔河段,恢复水生生物交流,而且能够适应鱼类种群变化规律,实现鱼类的安全过坝。
集鱼浮台和深水网箔是常见的集鱼装置。因鱼类迎流上溯的特点,鱼类喜分布于水电站发电尾水附近的急流区域。仅使用集鱼浮台和深水网箔集鱼,存在集鱼效果不佳、水流冲击损毁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拦驱结合的集鱼装置,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拦驱结合的集鱼装置,包括:集鱼浮台(1)、深水网箔(2)和气泡幕发生器(3);
所述集鱼浮台(1)的下游侧连接所述深水网箔(2);所述集鱼浮台(1)外侧的河岸固定安装所述气泡幕发生器(3)。
优选的,所述集鱼浮台(1)布置于发电尾水下游,包括第一浮台(1-1)、第二浮台(1-2)、集鱼舱(1-3)和集鱼通道(1-4);
所述第一浮台(1-1)和所述第二浮台(1-2)左右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浮台(1-1)和所述第二浮台(1-2)之间,按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所述集鱼舱(1-3)和所述集鱼通道(1-4);所述集鱼舱(1-3)和所述集鱼通道(1-4)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深水网箔(2)包括拦鱼网(2-1)和定置张网(2-2);
所述拦鱼网(2-1)与所述定置张网(2-2)的一端连接;所述定置张网(2-2)的另一端与所述集鱼浮台(1)的进鱼口连接。
优选的,所述拦鱼网(2-1)的底部与河床接触;沿水流逆向方向,所述拦鱼网(2-1)呈八字形结构,其拦截空间逐渐收缩。
优选的,对于大坝尾水出口位于河道一侧的结构,所述集鱼浮台(1)布置于河道靠近大坝尾水出口一侧,所述气泡幕发生器(3)布置于大坝尾水出口对侧的河岸;所述拦鱼网(2-1)采用非对称布置方式,所述拦鱼网(2-1)的一侧与大坝尾水出口侧河岸接触,所述拦鱼网(2-1)的另一侧位于河道中央。
优选的,对于大坝尾水出口位于河道中央的结构,所述集鱼浮台(1)布置于河道中央,所述气泡幕发生器(3)的设置数量为两个,对称布置于所述集鱼浮台(1)两侧的河岸;所述拦鱼网(2-1)采用对称布置方式。
优选的,所述定置张网(2-2)倾斜设置,沿水流逆向方向,其高度逐渐抬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拦驱结合的集鱼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拦驱结合的集鱼装置,是一种由集鱼浮台、深水网箔和气泡幕发生器组成的拦驱结合的集鱼装置,深水网箔将下游的鱼类拦导进入集鱼浮台,气泡幕发生器将未进入深水网箔鱼类驱离,使之进入深水网箔,再进入到集鱼浮台。本实用新型具有成本低、易安装、使用方便、可调节范围大、诱鱼效率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拦驱结合的集鱼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鱼浮台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岸边式布置平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岸边式布置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河中式布置平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深水网箔的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深水网箔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拦驱结合的集鱼装置,是一种由集鱼浮台、深水网箔和气泡幕发生器组成的拦驱结合的集鱼装置,深水网箔将下游的鱼类拦导进入集鱼浮台,气泡幕发生器将未进入深水网箔鱼类驱离,使之进入深水网箔,再进入到集鱼浮台。本实用新型具有成本低、易安装、使用方便、可调节范围大、诱鱼效率高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拦驱结合的集鱼装置,参考图1、图3和图5,包括:集鱼浮台1、深水网箔2和气泡幕发生器3;
集鱼浮台1布置于发电尾水下游,集鱼浮台1的下游侧连接深水网箔2;集鱼浮台1外侧的河岸固定安装气泡幕发生器3,气泡幕发生器3位于集鱼浮台1附近河岸。因此,深水网箔2将下游的鱼类拦导进入集鱼浮台1,气泡幕发生器3对鱼类有视觉、听觉及机械压力振动等刺激,是一种重要的驱鱼手段,将未进入深水网箔2鱼类驱离,使之进入深水网箔2。因此,通过拦驱结合,提高诱鱼效率。
下面对集鱼浮台1、深水网箔2和气泡幕发生器3分别详细介绍:
(一)集鱼浮台1
集鱼浮台1采用可漂浮于水面的平台,布置于发电尾水下游,如图2所示,包括第一浮台1-1、第二浮台1-2、集鱼舱1-3和集鱼通道1-4;
第一浮台1-1和第二浮台1-2左右对称设置;在第一浮台1-1和第二浮台1-2之间,按水流方向依次设置集鱼舱1-3和集鱼通道1-4;集鱼舱1-3和集鱼通道1-4相连通。鱼游动方向与水流方向相反。
下面介绍集鱼浮台1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但需要强调的是,此集鱼浮台1仅为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本申请对采用的集鱼浮台1的具体结构并不限制,本申请主要创新是将集鱼浮台1、深水网箔2和气泡幕发生器3结合在一起,实现拦驱结合,提高诱鱼效率。
集鱼通道1-4的下游侧具有进鱼口1-7;集鱼舱1-3的远离进鱼口1-7的一端安装拦鱼过水网1-6;集鱼舱1-3的靠近进鱼口1-7的一端安装闸门1-5,当集鱼结束需要鱼类取出时,闭合闸门1-5,能够防止鱼类逃逸。
作为一个实施例,集鱼通道1-4宜采用槽式,进口宜设置成喇叭形。
集鱼通道1-4内平行设置多组挡板组件;例如,附图中共设置三组挡板组件;
每组挡板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挡板1-8;按水流方向,两个挡板1-8呈45°角八字形对称布置,水流流经两个挡板1-8之间的通道时,流经面积逐渐缩小;两个挡板1-8的端部具有缝隙1-4。缝隙1-4宽度宜为集鱼通道1-4宽度的1/5。
在集鱼时,集鱼舱1-3的闸门1-5打开,上游来水从集鱼舱1-3的拦鱼过水网1-6流入集鱼舱1-3,并从集鱼舱1-3的出口流入到集鱼通道1-4,在水流经集鱼通道1-4时,水流经“八”字形挡板的缝隙1-4时流速增大,形成射流,利用鱼类趋流性诱鱼。
作为一个实施例,集鱼浮台1的集鱼通道1-4的宽度宜按过鱼对象2倍体长的工艺要求确定,高度应按最小水深不小于过鱼对象3倍体高加超高设计确定。
(二)深水网箔2
深水网箔2为接触河床的、用于诱捕鱼类的网具,布置于集鱼浮台1下游,参考图1、图6和图7,深水网箔2包括拦鱼网2-1和定置张网2-2;
拦鱼网2-1与定置张网2-2的一端连接;定置张网2-2的另一端与集鱼浮台1的进鱼口连接,也就是与集鱼浮台1的集鱼通道1-4相连,组成一条连续的通道。
拦鱼网2-1的底部与河床接触;沿水流逆向方向,拦鱼网2-1呈八字形结构,其拦截空间逐渐收缩。定置张网2-2倾斜设置,沿水流逆向方向,其高度逐渐抬升。实际应用中,定置张网2-2可设置多道网门,沿鱼类的行进方向,多道网门的高度依次抬升。
作为一个实施例,深水网箔2的拦鱼网2-1网目大小应根据过鱼对象最小性成熟体高确定,宜控制在3cm~8cm之间,拦鱼网2-1网线材料宜选用聚乙烯,缩结系数宜控制在0.6~0.8之间。深水网箔2的定置张网2-2网目大小应小于过鱼对象的最小性成熟体高,宜按2cm~4cm控制,定置张网2-2的网线材料宜选用聚乙烯,缩结系数宜控制在0.4~0.6之间。
另外,深水网箔2可包括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宜采用系缆桩、浮鼓连接以固定张口形态,底层网衣宜均匀配置钢锚、负压锚以保证底部网衣的形态。钢锚、负压锚的布置间隔不宜超过10m。
(三)气泡幕发生器3
气泡幕发生器3布置在集鱼浮台1附近河岸。气泡幕发生器3用于产生气泡,本申请对气泡幕发生器3的具体结构并不限制,作为一种实施例,可以包括空气压缩机和气泡生成管道。气泡生成管道宜采用不锈钢管,孔距宜为10mm~25mm,孔径宜为0.5mm~2mm。
下面介绍两种具体使用场景:
第一种:因大型水电站的尾水出口5多位于河道一侧,为利用水电站尾水诱鱼,提升集鱼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集鱼装置采用“岸边式”布置,具体的,如图3和图4所示,对于大坝4的尾水出口5位于河道一侧的结构,集鱼浮台1布置于河道靠近大坝尾水出口一侧,气泡幕发生器3布置于大坝尾水出口对侧的河岸,但位于集鱼浮台1附近;此种情况时,拦鱼网2-1采用非对称布置方式,拦鱼网2-1的一侧与大坝尾水出口侧河岸接触,拦鱼网2-1的另一侧位于河道中央。
第二种:部分水电站厂房尾水出口位于河道中央,本实用新型采用“河中式”布置,如图5所示,即集鱼浮台1宜布置于河道中央,深水网箔2采用对称布置,气泡幕发生器3布置于集鱼浮台1附近两侧河岸。具体的,对于大坝4的尾水出口5位于河道中央的结构,集鱼浮台1布置于河道中央,气泡幕发生器3的设置数量为两个,对称布置于集鱼浮台1两侧的河岸;拦鱼网2-1采用对称布置方式。
本实用新型布置于河道中,包括但不限于“岸边式”“河中式”布置,应结合工程地形地质、交通条件、水文条件和过鱼对象的生物学特性,应考虑与枢纽工程总体布置的协调性。
以图3“岸边式”布置平面为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拦驱结合的集鱼装置,包括位于发电尾水出口下游的集鱼浮台1、连接于集鱼浮台1下游的深水网箔2(包括定置张网和拦鱼网)、集鱼浮台1附近河岸的气泡幕发生器3。
1)大坝上游水流发电后经发电尾水出口流向下游河道,在图3中的①区域;
2)水流可通过集鱼浮台1的集鱼通道继续流向下游,在图3中的②区域;
3)因鱼类迎流上溯的特点,经拦鱼网拦导,鱼类迎水流逆向上溯至定置张网中,在图3中的③区域,进而进入集鱼浮台1的集鱼舱。
4)部分鱼类未进入拦鱼网区域,在拦鱼网区域外迎水流逆向上溯,在图3中的④区域;
5)拦鱼网外上溯鱼类,经气泡幕发生器3产生的气泡驱赶,在图3中的⑤区域,直至鱼类进入拦鱼网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具有成本低、易安装、使用方便、可调节范围大、诱鱼效率高等优点。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拦驱结合的集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鱼浮台(1)、深水网箔(2)和气泡幕发生器(3);
所述集鱼浮台(1)的下游侧连接所述深水网箔(2);所述集鱼浮台(1)外侧的河岸固定安装所述气泡幕发生器(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拦驱结合的集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鱼浮台(1)布置于发电尾水下游,包括第一浮台(1-1)、第二浮台(1-2)、集鱼舱(1-3)和集鱼通道(1-4);
所述第一浮台(1-1)和所述第二浮台(1-2)左右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浮台(1-1)和所述第二浮台(1-2)之间,按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所述集鱼舱(1-3)和所述集鱼通道(1-4);所述集鱼舱(1-3)和所述集鱼通道(1-4)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拦驱结合的集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深水网箔(2)包括拦鱼网(2-1)和定置张网(2-2);
所述拦鱼网(2-1)与所述定置张网(2-2)的一端连接;所述定置张网(2-2)的另一端与所述集鱼浮台(1)的进鱼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拦驱结合的集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拦鱼网(2-1)的底部与河床接触;沿水流逆向方向,所述拦鱼网(2-1)呈八字形结构,其拦截空间逐渐收缩。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拦驱结合的集鱼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大坝尾水出口位于河道一侧的结构,所述集鱼浮台(1)布置于河道靠近大坝尾水出口一侧,所述气泡幕发生器(3)布置于大坝尾水出口对侧的河岸;所述拦鱼网(2-1)采用非对称布置方式,所述拦鱼网(2-1)的一侧与大坝尾水出口侧河岸接触,所述拦鱼网(2-1)的另一侧位于河道中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拦驱结合的集鱼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大坝尾水出口位于河道中央的结构,所述集鱼浮台(1)布置于河道中央,所述气泡幕发生器(3)的设置数量为两个,对称布置于所述集鱼浮台(1)两侧的河岸;所述拦鱼网(2-1)采用对称布置方式。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拦驱结合的集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置张网(2-2)倾斜设置,沿水流逆向方向,其高度逐渐抬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831286.0U CN218204152U (zh) | 2022-10-26 | 2022-10-26 | 一种拦驱结合的集鱼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831286.0U CN218204152U (zh) | 2022-10-26 | 2022-10-26 | 一种拦驱结合的集鱼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204152U true CN218204152U (zh) | 2023-01-03 |
Family
ID=846432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831286.0U Active CN218204152U (zh) | 2022-10-26 | 2022-10-26 | 一种拦驱结合的集鱼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20415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997082A (zh) * | 2024-09-02 | 2024-11-22 |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 | 一种高坝过鱼的双向连续集运鱼系统及方法 |
-
2022
- 2022-10-26 CN CN202222831286.0U patent/CN21820415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997082A (zh) * | 2024-09-02 | 2024-11-22 |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 | 一种高坝过鱼的双向连续集运鱼系统及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277784B (zh) | 适应于不同游泳能力鱼类的仿自然鱼道 | |
CN108506167B (zh) | 高效海浪潮汐洋流、风、光发电及海洋牧农场、净化平台 | |
CN203462449U (zh) | 江河漂浮垃圾拦截收集系统 | |
CN114319261B (zh) | 一种带有h形墩和短挡板的竖缝式鱼道 | |
CN218204152U (zh) | 一种拦驱结合的集鱼装置 | |
CN114108706B (zh) | 一种海上基础冲刷多重防护系统 | |
CN108797512A (zh) | 可扩展的弹性浮式防波堤及其建造方法 | |
CN205320960U (zh) | 可移动式底层鱼类诱集装置 | |
CN207846377U (zh) | 一种水华藻类拦挡富集收集除藻系统 | |
CN105660491B (zh) | 人工下降流装置 | |
CN114319459B (zh) | 一种冲刷坑阻水防护和泥沙回淤的设备 | |
CN111236186A (zh) | 一种基于海浪能发电的海浮垃圾收集装置 | |
CN107524123B (zh) | 一种可移动的海洋漂浮物拦截疏导网及使用方法 | |
CN212248152U (zh) | 一种基于海浪能发电的海浮垃圾收集装置 | |
CN202181982U (zh) | 一种漂浮在水上的水车式潮流能双向发电装置 | |
CN220352758U (zh) | 一种便携式虹吸式鱼道装置 | |
CN209636716U (zh) | 一种可移动式河道岸边集鱼槽装置 | |
CN216304599U (zh) | 核电厂冷源拦截装置 | |
WO2011114156A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power from current flow | |
CN110205994A (zh) | 一种堰体交错布置型鱼道 | |
CN216238394U (zh) | 一种核电站取水明渠拦污构筑装置 | |
CN204570599U (zh) | 一种新型防波堤 | |
CN210797470U (zh) | 一种集成多种海洋能发电装置的梳式防波堤单元及系统 | |
CN211975266U (zh) | 一种窄缝聚波式高效波浪能吸收装置 | |
CN221029887U (zh) | 模拟坝式水电站进水口加速收缩流对鱼类行为影响的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