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94827U - 内测量爪装配治具 - Google Patents
内测量爪装配治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194827U CN218194827U CN202221720790.7U CN202221720790U CN218194827U CN 218194827 U CN218194827 U CN 218194827U CN 202221720790 U CN202221720790 U CN 202221720790U CN 218194827 U CN218194827 U CN 21819482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rtical
- reference member
- cavity
- jaw
- reference surf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 Measuring Device Byusing Mechanical Metho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内测量爪装配治具,包括第一基准件、设于第一基准件上的第二基准件及设于第一基准件上的第三基准件;第一基准件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竖直基准面和第二竖直基准面,第一竖直基准面与第二竖直基准面位于同一竖直面上且朝向相反,第二基准件设有一与第一竖直基准面相对的第一倾斜基准面,第一倾斜基准面倾斜朝上并与第一竖直基准面之间形成第一爪具型腔,第一爪具型腔向上贯穿第一基准件,第三基准件设有一与第二竖直基准面相对的第二倾斜基准面,第二倾斜基准面倾斜朝上并与第二竖直基准面之间形成第二爪具型腔,第二爪具型腔向上贯穿第一基准件,以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内测量爪装配治具内测量爪能确保内测量爪之间的装配精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治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测量爪装配治具。
背景技术
游标卡尺是一种常用的高精度的测量工具。如图8和9所示,游标卡尺6 一般由主尺3、游标尺4、外测量5和内测量爪2构成,游标卡尺6的精度主要由测量面之间的加工装配精度决定,目前,为确保于内测量爪2之间的最终误差在合理范围内,一般通过在游标卡尺6装配完成后,利用机器对各内测量爪2 的测量面进行进一步的加工。
但是,此加工工艺局限于工作环境,容易导致内测量爪2的测量面2a`、2b` 受物理切削产生的发热影响,从而发生形变,并且容易导致测量面2a`、2b`受磨料的影响,从而出现内测量爪2的测量面2a`、2b`之间配合过盈。
上述方式可能导致整支游标卡尺6不合格,此类不合格的游标卡尺一般只能丢弃,从而进一步增加生产成本,但是,在确保内测量面2a`、2b`之间的精度后,再将内测量爪2精确地装配于主尺3和游标尺4上,可进一步地避免整支游标卡尺6不合格,从而减小生产成本。
因此,急需要一种能确保内测量爪之间的装配精度的内测量爪装配治具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确保内测量爪之间的装配精度的内测量爪装配治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内测量爪装配治具包括第一基准件、设于所述第一基准件上的第二基准件及设于所述第一基准件上的第三基准件;所述第一基准件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一第一竖直基准面和一第二竖直基准面,所述第一竖直基准面与第二竖直基准面位于同一竖直面上,且所述第一竖直基准面与第二竖直基准面两者定位方向相反;所述第二基准件设有一与所述第一竖直基准面相对的第一倾斜基准面,所述第一倾斜基准面倾斜朝上并与所述第一竖直基准面之间形成一与两内测量爪中的一者对应的第一爪具型腔,所述第一爪具型腔向上贯穿所述第一基准件;所述第三基准件设有一与所述第二竖直基准面相对的第二倾斜基准面,所述第二倾斜基准面倾斜朝上并与所述第二竖直基准面之间形成一与两内测量爪中的另一者对应的第二爪具型腔,所述第二爪具型腔向上贯穿所述第一基准件。
较佳地,所述第一基准件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有一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位于所述第一爪具型腔和第二爪具型腔的上方。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内测量爪装配治具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基准件和第二基准件之间的第一弹性件及位于所述第一基准件和第三基准件之间的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基准件和第三基准件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准件,所述第二基准件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驱动下驱使位于所述第一爪具型腔内的内测量爪往靠近第一竖直基准面的方向滑移,所述第三基准件在所述第二弹性件的驱动下驱使位于所述第二爪具型腔内的内测量爪往靠近第二竖直基准面的方向滑移。
较佳地,所述第二基准件和第三基准件沿竖直方向滑设于所述第一基准件,所述第一弹性件沿竖直方向位于所述第一基准件和第二基准件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沿竖直方向位于所述第一基准件和第三基准件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件恒具有驱使所述第二基准件沿竖直方向向上滑移的趋势,所述第二弹性件恒具有驱使所述第三基准件沿竖直方向向上滑移的趋势。
较佳地,所述第一基准件在所述第一爪具型腔旁设有第一竖直导向面,所述第一竖直导向面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竖直导向面与所述第一竖直基准面交错布置,所述第一基准件还在所述第二爪具型腔旁设有第二竖直导向面,所述第二竖直导向面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竖直导向面与所述第二竖直基准面交错布置。
较佳地,所述第二基准件沿竖直方向向上穿入所述第一基准件,所述第二基准件的底部沿水平方向延伸出一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基准件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相对应的第一配限部,所述第二基准件于所述第一基准件上向上滑移过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配限部抵接,以阻挡所述第二基准件向上滑出所述第一基准件,所述第三基准件的底部沿水平方向延伸出一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基准件设有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相对应的第二配限部,所述第三基准件于所述第一基准件上向上滑移过程中,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配限部抵接,以阻挡所述第三基准件向上滑出所述第一基准件。
较佳地,所述第一基准件上还设有一位于所述第二基准件正下方的第一阻挡部和一位于所述第三基准件正下方的第二阻挡部,所述第二基准件于所述第一基准件上向下滑移过程中,所述第二基准件抵接于所述第一阻挡部,以阻挡所述第二基准件向下滑出所述第一基准件,所述第三基准件于所述第一基准件上向下滑移过程中,所述第三基准件抵接于所述第二阻挡部,以阻挡所述第三基准件向下滑出所述第一基准件。
较佳地,所述第一基准件包含装配腔体、第一基准块及第二基准块;所述装配腔体设有一装配腔室,所述第二基准件和第三基准件各滑动地穿置于所述装配腔室内;所述第一基准块装配于所述装配腔室内,所述第一竖直基准面形成于所述第一基准块上;所述第二基准块装配于所述装配腔室内,所述第二竖直基准面形成于所述第二基准块上。
较佳地,所述装配腔体包含腔体本体和可拆卸地装配于所述腔体本体的承托件,所述装配腔室形成于所述腔室本体并贯穿所述腔体本体,所述承托件位于所述装配腔室的正下方并与所述装配腔室之间设有一避让空间,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承托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基准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承托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三基准件,所述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各形成于所述承托件,所述第一配限部和第二配限部各形成于所述腔体本体的底部。
较佳地,所述第一竖直导向面与所述第一竖直基准面垂直,所述第一竖直导向面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二基准块上和所述装配腔体的内壁,所述第二竖直导向面与所述第二竖直基准面垂直,所述第二竖直导向面分别形成于于所述第一基准块上和所述装配腔体的内壁。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内测量爪装配治具包括第一基准件、设于第一基准件上的第二基准件及设于第一基准件上的第三基准件,第一基准件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竖直基准面和第二竖直基准面,第一竖直基准面与第二竖直基准面位于同一竖直面上且朝向相反,第二基准件设有一与第一竖直基准面相对的第一倾斜基准面,第一倾斜基准面倾斜朝上并与第一竖直基准面之间形成第一爪具型腔,第一爪具型腔向上贯穿第一基准件,第三基准件设有一与第二竖直基准面相对的第二倾斜基准面,第二倾斜基准面倾斜朝上并与第二竖直基准面之间形成第二爪具型腔,第二爪具型腔向上贯穿第一基准件,以使得卡置于第一爪具型腔和第二爪具型腔的两内测量爪的测量面位于同一竖直面上,从而确保内测量爪装配于主尺和游标尺上后的两测量面之间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测量爪装配治具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内测量爪装配治具的爆炸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内测量爪装配治具的俯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内测量爪装配治具在卡置有两内测量爪时立体图。
图5为图4所示的卡置有两内测量爪的内测量爪装配治具的俯视图。
图6为图5所示的卡置有两内测量爪的内测量爪装配治具沿A-A线的剖视图。
图7为图5所示的卡置有两内测量爪的内测量爪装配治具沿B-B线的剖视图。
图8为游标卡尺的立体图。
图9为两内测量爪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3和图8-9,本实用新型的内测量爪装配治具1包括第一基准件10、设于第一基准件10上的第二基准件20及设于第一基准件10上的第三基准件30;第一基准件10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竖直基准面12a和第二竖直基准面13a,第一竖直基准面12a与第二竖直基准面13a位于同一竖直面上,且第一竖直基准面12a与第二竖直基准面13a两者的定位方向相反,例如,在图5 中,第一竖直基准面12a的定位方向朝左而第二竖直基准面13a的定位方向朝右,但不以图5所示为限;第二基准件20设有与第一竖直基准面12a相对的第一倾斜基准面20a,第一倾斜基准面20a倾斜朝上并与第一竖直基准面12a之间形成与内测量爪2a对应的第一爪具型腔1a,第一爪具型腔1a向上贯穿第一基准件 10,第三基准件30设有与第二竖直基准面13a相对的第二倾斜基准面30a,第二倾斜基准面30a倾斜朝上并与第二竖直基准面13a之间形成与内测量爪2b对应的第二爪具型腔1b,第二爪具型腔1b向上贯穿第一基准件10,以使得卡置在第一爪具型腔1a的内测量爪2a的测量面2a`完全贴合于第一竖直基准面12a,卡置在第二爪具型腔1b的内测量爪2b的测量面2b`完全贴合于第二竖直基准面 13a,从而使得内测量爪2a的测量面2a`和内测量爪2b的测量面2b`位于同一竖直面上,从而确保内测量爪2装配于主尺3和游标尺4上后的两测量面2a`、2b` 之间的装配精度,可理解的是,第一爪具型腔1a也可与内测量爪2b对应,对应地,第二爪具型腔1b与内测量爪2a对应,故不以从为限。更具体地,如下:
如图1所示,第一基准件10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有导向结构113,导向结构113位于第一爪具型腔1a和第二爪具型腔1b的上方,以便于内测量爪2a平稳且准确地滑入第一爪具型腔1a,内测量爪2b平稳且准确地滑入第二爪具型腔 1b,并更便于主尺3和游标尺4借助导向结构113进行定位和导向,以确保内测量爪2a、2b安装位置的准确性,从而进一步提高装配精度。
如图2、图6和图7所示,内测量爪装配治具1还包括位于第一基准件10 和第二基准件20之间的第一弹性件41及位于第一基准件10和第三基准件30 之间的第二弹性件42,第二基准件20和第三基准件30活动地设置于第一基准件10,以便第二基准件20在第一弹性件41的驱动下驱使位于第一爪具型腔1a 内的内测量爪2a往靠近第一竖直基准面12a的方向滑移,第三基准件30在第二弹性件42的驱动下驱使位于第二爪具型腔1b内的内测量爪2b往靠近第二竖直基准面13a的方向滑移,从而使得位于第一爪具型腔1a内的第一爪具型腔1a的内测量爪2a的测量面2a`进一步地贴合于第一竖直基准面12a,位于第二爪具型腔1b内的内测量爪2b的测量面2b`进一步地贴合于第二竖直基准面13a,以进一步确保两测量面2a`、2b`之间的装配精度。
如图2、图6和图7所示,第二基准件20和第三基准件30沿竖直方向滑设于第一基准件10,第一弹性件41沿竖直方向位于第一基准件10和第二基准件 20之间,第二弹性件42沿竖直方向位于第一基准件10和第三基准件30之间,第一弹性件41恒具有驱使第二基准件20沿竖直方向向上滑移的趋势,第二弹性件42恒具有驱使第三基准件30沿竖直方向向上滑移的趋势,以进一步使得向下穿入第一爪具型腔1a内的内测量爪2a的测量面2a`进一步地贴合于第一竖直基准面12a,向下穿入第二爪具型腔1b内的内测量爪2b的测量面2b`进一步地贴合于第二竖直基准面13a,以进一步确保两测量面2a`、2b`之间的装配精度并提升本实用新型的内测量爪装配治具1使用的便捷性。
不以附图为限,为进一步确保两测量面2a`、2b`之间的装配精度并提升本实用新型的内测量爪装配治具1操作的便捷性,第二基准件20沿垂直于第一竖直基准面12a的水平方向滑设于所述第一基准件10,第三基准件30沿垂直于第二竖直基准面13a的水平方向滑设于第一基准件10,第一弹性件41沿所述第二基准件20的滑移方向位于第一基准件10和第二基准件20之间,第二弹性件42 沿第二基准件20的滑移方向位于第一基准件10和第三基准件30之间,第一弹性件41恒具有驱使第二基准件20沿第二基准件20的滑移方向靠近第一竖直基准面12a的趋势,第二弹性件42恒具有驱使第三基准件30沿该第三基准件30 的滑移方向靠近第一基准件10的趋势,以进一步使得向下穿入第一爪具型腔1a 内的第一爪具型腔1a的内测量爪2a的测量面2a`进一步地贴合于第一竖直基准面12a,位于第二爪具型腔1b内的内测量爪2b的测量面2b`进一步地贴合于第二竖直基准面13a。
如图1-6所示,第一基准件10在第一爪具型腔1a旁设有第一竖直导向面 10a,第一竖直导向面10a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一竖直导向面10a与第一竖直基准面12a交错布置,第一基准件10还在第二爪具型腔1b旁设有第二竖直导向面10b,第二竖直导向面10b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二竖直导向面10b与第二竖直基准面13a交错布置,以进一步确保内测量爪2a平稳可靠地在第一爪具型腔1a 内滑移,内测量爪2b平稳可靠地在第二爪具型腔1b内滑移,从而确保确保两测量面2a`、2b`之间的装配精度,并进一步提升本实用新型的内测量爪装配治具 1使用的可靠性和便捷性。
如图1、图2、图4、图6和图7,第二基准件20沿竖直方向向上穿入第一基准件10,第二基准件20的底部沿水平方向延伸出第一限位部20b,第一基准件10设有与第一限位部20b相对应的第一配限部110a,以使第二基准件20于第一基准件10上向上滑移过程中,第一限位部20b与第一配限部110a抵接,从而阻挡第二基准件20向上滑出第一基准件10。第三基准件30的底部沿水平方向延伸出第二限位部30b,第一基准件10设有与第二限位部30b相对应的第二配限部110b,以使第三基准件30于所述第一基准件10上向上滑移过程中,第二限位部30b与第二配限部110b抵接,从而阻挡第三基准件30向上滑出第一基准件10。
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基准件20上还设有位于第二基准件20正下方的第一阻挡部112b和位于第三基准件30正下方的第二阻挡部112c,以使第二基准件20于第一基准件10上向下滑移过程中,第二基准件20抵接于第一阻挡部 112b,从而阻挡第二基准件20向下滑出第一基准件10,第三基准件30于第一基准件10上向下滑移过程中,第三基准件30抵接于第二阻挡部112c,从而阻挡第三基准件30向下滑出第一基准件10。
如图1-7所示,第一基准件10包含装配腔体11、第一基准块12及第二基准块13,装配腔体11设有装配腔室11a,第二基准件20和第三基准件30各滑动地穿置于装配腔室11a内,第一基准块12装配于装配腔室11a内,第一竖直基准面12a形成于第一基准块12上;第二基准块13装配于装配腔室11a内,第二竖直基准面13a形成于第二基准块13上,以便于第一竖直基准面12a和第一竖直基准面13a的独立加工,进一步提升第一竖直基准面12a和第一竖直基准面 13a的精度,可理解的是,第一基准块12和第二基准块13可单独采用硬度较高的金属制成,例如但不限于钨钢,此时上述结构更便于于第一竖直基准面12a 和第一竖直基准面13a的加工。
如图1-7所示,装配腔体11a包含腔体本体111和可拆卸地装配于腔体本体 111的承托件112,装配腔室11a形成于腔室本体111并贯穿腔体本体111,承托件112位于装配腔室11a的正下方并与装配腔室11a之间设有用于供第二基准件 20和第三基准件30上下滑移的避让空间112a,第一弹性件41的一端抵接于承托件112,第一弹性件41的另一端抵接于第二基准件20,第二弹性件42的一端抵接于承托件112,第二弹性件42的另一端抵接于第三基准件30,第一阻挡部112a和第二阻挡部112b各形成于承托件112,第一配限部111a和第二配限部111b各形成于腔体本体111的底部,以进一步便于第一基准件10、第二基准件20、第三基准件30、第一弹性件41和第二弹性件42之间的装配,并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内测量爪装配治具1的内部结构更加地合理紧凑。
如图3和图5所示,第一竖直导向面10a分别形成于第二基准块13上和装配腔体11的内壁,第一竖直导向面10a与第一竖直基准面12a垂直,第二竖直导向面10b分别形成于第一基准块12上和装配腔体11的内壁,第二竖直导向面10b与第二竖直基准面13a垂直,以便进一步地确保两内测量爪2a、2b之间的相对装配位置更加地精准,进一步地提高两测量面2a`、2b`之间的装配精度,并进一步地提升本实用新型的内测量爪装配治具1的可靠性和便捷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中,箭头h指方向为竖直方向,箭头i和箭头j所指方向为相互垂直的水平方向,但不以此为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内测量爪装配治具1包括第一基准件10、设于第一基准件10上的第二基准件20及设于第一基准件10上的第三基准件30,第一基准件10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竖直基准面12a和第二竖直基准面 13a,第一竖直基准面12a与第二竖直基准面13a位于同一竖直面上且朝向相反,第二基准件20设有与第一竖直基准面12a相对的第一倾斜基准面20a,第一倾斜基准面20a倾斜朝上并与第一竖直基准面12a之间形成与内测量爪2a对应的第一爪具型腔1a,第三基准件30设有与第二竖直基准面13a相对的第二倾斜基准面30a,第二倾斜基准面30a倾斜朝上并与第二竖直基准面13a之间形成与内测量爪2b对应的第二爪具型腔1b,以使得卡置在第一爪具型腔1a的内测量爪 2a的测量面2a`完全贴合于第一竖直基准面12a,卡置在第二爪具型腔1b的内测量爪2b的测量面2b`完全贴合于第二竖直基准面13a,从而使得内测量爪2a的测量面2a`和内测量爪2b的测量面2b`位于同一竖直面上,从而确保内测量爪2 装配于主尺3和游标尺4上后的两测量面2a`、2b`之间的装配精度。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其作用是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并据以实施,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内测量爪装配治具,适用于两内测量爪之间的校零组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基准件,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一第一竖直基准面和一第二竖直基准面,所述第一竖直基准面与第二竖直基准面位于同一竖直面上,且所述第一竖直基准面与第二竖直基准面两者定位方向相反;
设于所述第一基准件上的第二基准件,设有一与所述第一竖直基准面相对的第一倾斜基准面,所述第一倾斜基准面倾斜朝上并与所述第一竖直基准面之间形成一与所述两内测量爪中的一者对应的第一爪具型腔,所述第一爪具型腔向上贯穿所述第一基准件;以及
设于所述第一基准件上的第三基准件,设有一与所述第二竖直基准面相对的第二倾斜基准面,所述第二倾斜基准面倾斜朝上并与所述第二竖直基准面之间形成一与所述两内测量爪中的另一者对应的第二爪具型腔,所述第二爪具型腔向上贯穿所述第一基准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测量爪装配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准件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有一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位于所述第一爪具型腔和第二爪具型腔的上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测量爪装配治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基准件和第二基准件之间的第一弹性件及位于所述第一基准件和第三基准件之间的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基准件和第三基准件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准件,所述第二基准件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驱动下驱使位于所述第一爪具型腔内的内测量爪往靠近第一竖直基准面的方向滑移,所述第三基准件在所述第二弹性件的驱动下驱使位于所述第二爪具型腔内的内测量爪往靠近第二竖直基准面的方向滑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测量爪装配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准件和第三基准件沿竖直方向滑设于所述第一基准件,所述第一弹性件沿竖直方向位于所述第一基准件和第二基准件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沿竖直方向位于所述第一基准件和第三基准件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件恒具有驱使所述第二基准件沿竖直方向向上滑移的趋势,所述第二弹性件恒具有驱使所述第三基准件沿竖直方向向上滑移的趋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测量爪装配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准件在所述第一爪具型腔旁设有第一竖直导向面,所述第一竖直导向面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竖直导向面与所述第一竖直基准面交错布置,所述第一基准件还在所述第二爪具型腔旁设有第二竖直导向面,所述第二竖直导向面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竖直导向面与所述第二竖直基准面交错布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测量爪装配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准件沿竖直方向向上穿入所述第一基准件,所述第二基准件的底部沿水平方向延伸出一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基准件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相对应的第一配限部,所述第二基准件于所述第一基准件上向上滑移过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配限部抵接,以阻挡所述第二基准件向上滑出所述第一基准件,所述第三基准件的底部沿水平方向延伸出一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基准件设有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相对应的第二配限部,所述第三基准件于所述第一基准件上向上滑移过程中,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配限部抵接,以阻挡所述第三基准件向上滑出所述第一基准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测量爪装配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准件上还设有一位于所述第二基准件正下方的第一阻挡部和一位于所述第三基准件正下方的第二阻挡部,所述第二基准件于所述第一基准件上向下滑移过程中,所述第二基准件抵接于所述第一阻挡部,以阻挡所述第二基准件向下滑出所述第一基准件,所述第三基准件于所述第一基准件上向下滑移过程中,所述第三基准件抵接于所述第二阻挡部,以阻挡所述第三基准件向下滑出所述第一基准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测量爪装配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准件包含:
装配腔体,设有一装配腔室,所述第二基准件和第三基准件各滑动地穿置于所述装配腔室内;
装配于所述装配腔室内的第一基准块,所述第一竖直基准面形成于所述第一基准块上;以及
装配于所述装配腔室内的第二基准块,所述第二竖直基准面形成于所述第二基准块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测量爪装配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腔体包含腔体本体和可拆卸地装配于所述腔体本体的承托件,所述装配腔室形成于所述腔室本体并贯穿所述腔体本体,所述承托件位于所述装配腔室的正下方并与所述装配腔室之间设有一避让空间,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承托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基准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承托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三基准件,所述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各形成于所述承托件,所述第一配限部和第二配限部各形成于所述腔体本体的底部。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测量爪装配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直导向面与所述第一竖直基准面垂直,所述第一竖直导向面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二基准块上和所述装配腔体的内壁,所述第二竖直导向面与所述第二竖直基准面垂直,所述第二竖直导向面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一基准块上和所述装配腔体的内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720790.7U CN218194827U (zh) | 2022-07-05 | 2022-07-05 | 内测量爪装配治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720790.7U CN218194827U (zh) | 2022-07-05 | 2022-07-05 | 内测量爪装配治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194827U true CN218194827U (zh) | 2023-01-03 |
Family
ID=846474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720790.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8194827U (zh) | 2022-07-05 | 2022-07-05 | 内测量爪装配治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194827U (zh) |
-
2022
- 2022-07-05 CN CN202221720790.7U patent/CN21819482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040028A3 (en) | Measuring method for use on machine tools | |
CN113983990A (zh) | 一种光学镜片中心厚度测量仪 | |
CN218194827U (zh) | 内测量爪装配治具 | |
CN112024925A (zh) | 一种台钻定位打孔装夹装置 | |
CN210908511U (zh) | 一种激光切割电路板的定位夹具 | |
CN210818459U (zh) | 一种数控车床用的装夹装置 | |
CN215766987U (zh) | 一种轴承沟道测量仪 | |
KR101181739B1 (ko) | 스크라이브 기구 | |
CN212600647U (zh) | 刀柄内锥面轴向位置测量装置 | |
EP1695026A1 (en) | An apparatus for calibrating a measuring instrument | |
US6755408B2 (en) | Precision vise | |
CN212264278U (zh) | 一种快速对中定位的冲孔夹具 | |
CN210221041U (zh) | 刀具直径测量装置 | |
CN210081315U (zh) | 一种刀具对刀定位预调装置 | |
CN111716153A (zh) | 刀柄内锥面轴向位置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 |
CN211085007U (zh) | 一种用于复杂曲面壳体的快速检测定位工装 | |
CN220170133U (zh) | 一种齿轮外径和厚度的测量工装 | |
KR200151489Y1 (ko) | 공구 길이 측정장치 | |
CN212620429U (zh) | 刀柄沟槽轴向位置测量装置 | |
CN114310284B (zh) | 一种转子动平衡打孔拧螺丝设备 | |
CN217005703U (zh) | 铣刀测量辅助治具 | |
CN217845017U (zh) | 一种便携式汽车零部件检具 | |
CN222134117U (zh) | 一种铣削设备加工用转盘 | |
CN211219799U (zh) | 一种夹持装置 | |
CN118046052B (zh) | 一种涡轮叶片表面加工槽的定位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30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