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阀体钻孔夹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体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体钻孔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阀”的定义是在流体系统中,用来控制流体的方向、压力、流量的装置。阀门是使配管和设备内的介质(液体、气体、粉末)流动或停止、并能控制其流量的装置,阀体是阀门中的一个主要零部件,在阀体加工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在其表面进行钻孔的工序,因此会使用到相应的钻孔装置,并且钻孔装置上会配备夹持装置来对阀体进行夹固。
但是其在实际使用时,仍旧存在一些缺点,如:现有的夹持装置通常由螺栓螺帽等零件固定安装在钻孔装置的表面,因此无法根据实际的加工需求来进行对所夹持的阀体进行相应的移动;并且当阀体多表面需要钻孔时,通常需要操作人员先将阀体从夹持装置上拆卸,调整阀体位置后再重新放置在夹持装置上,因此会耽误正常的加工进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阀体钻孔夹持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夹持装置无法进行移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阀体钻孔夹持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顶面固定安装有钻孔组件,所述机体的顶面活动安装有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的表面活动安装有转动组件。
其中,所述移动组件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表面活动安装有第一移动块,所述第一移动块的表面固定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螺纹杆,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表面活动安装有限位柱。
其中,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第二移动块,所述第二移动块的顶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三驱动装置,所述第三驱动装置的表面固定安装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表面啮合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表面固定安装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四驱动装置,所述转动板的顶面活动安装有夹板。
其中,所述安装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安装板均固定安装在机体的顶面,两个所述安装板的表面分别与第一螺纹杆的左端和右端活动连接,所述限位柱的底面与机体的顶面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移动块的内部与第二螺纹杆的表面活动连接,所述连接轴的表面与固定板的侧面活动连接,所述转动板的内壁与固定板的外壁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上述方案中,设置移动组件,通过第一驱动装置带动第一螺纹杆进行转动,使得第一螺纹杆表面所安装的第一移动块能够在机体的顶面进行纵向的水平移动,通过第二驱动装置带动第二螺纹杆在连接板的内部进行转动,使得第二螺纹杆表面所安装的第二移动块能够在机体的顶面进行横向的水平移动,因此通过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的转动,可以使得夹板所夹持的阀体进行双轴方向的水平移动,因此能够满足多种加工需求,从而达到了提高装置实用性的效果;设置转动组件,通过第三驱动装置带动主动齿轮进行转动,使得主动齿轮表面所啮合的转动柱能够在固定板的内部进行同步转动,因此当转动柱在转动时,可以带动连接轴表面所连接的转动板在固定板的表面进行一定角度的翻转,从而使得夹板夹持的阀体能够进行同步转动,代替人工调整阀体的摆放位置,从而达到了提高装置便捷性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装置立体装配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动组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机体;2、钻孔组件;3、移动组件;4、转动组件;31、安装板;32、第一驱动装置;33、第一螺纹杆;34、第一移动块;35、连接板;36、第二驱动装置;37、第二螺纹杆;38、限位块;39、限位柱;41、第二移动块;42、固定板;43、第三驱动装置;44、主动齿轮;45、转动柱;46、连接轴;47、转动板;48、第四驱动装置;49、夹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附图1至附图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阀体钻孔夹持装置,包括机体1,所述机体1的顶面固定安装有钻孔组件2,所述机体1的顶面活动安装有移动组件3,所述移动组件3的表面活动安装有转动组件4。
其中,如图3,所述移动组件3包括安装板31,所述安装板31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驱动装置32,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2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螺纹杆33,所述第一螺纹杆33的表面活动安装有第一移动块34,所述第一移动块34的表面固定安装有连接板35,所述连接板35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驱动装置36,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6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螺纹杆37,所述连接板3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限位块38,所述限位块38的表面活动安装有限位柱39,所述安装板3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安装板31均固定安装在机体1的顶面,两个所述安装板31的表面分别与第一螺纹杆33的左端和右端活动连接,所述限位柱39的底面与机体1的顶面固定连接,通过所设置的第一螺纹杆33和第二螺纹杆37结构,使得当第一螺纹杆33和第二螺纹杆37进行转动时,能够带动转动组件4整体进行双轴方向的水平移动,从而能够根据实际的加工需求来对夹持装置进行位置调整。
其中,如图4,所述转动组件4包括第二移动块41,所述第二移动块41的顶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板42,所述固定板42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三驱动装置43,所述第三驱动装置43的表面固定安装有主动齿轮44,所述主动齿轮44的表面啮合有转动柱45,所述转动柱45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连接轴46,所述连接轴46的表面固定安装有转动板47,所述转动板47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四驱动装置48,所述转动板47的顶面活动安装有夹板49,所述第二移动块41的内部与第二螺纹杆37的表面活动连接,所述连接轴46的表面与固定板42的侧面活动连接,所述转动板47的内壁与固定板42的外壁活动连接,通过所设置的转动柱45结构,由于转动柱45表面开设有与主动齿轮44相啮合的凹槽,因此当主动齿轮44转动时,能够使得转动柱45进行同步转动,从而带动夹板49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进行翻转,节省了操作人员调整阀体位置的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通过第一驱动装置32带动第一螺纹杆33进行转动,使得第一螺纹杆33表面所安装的第一移动块34能够在机体1的顶面进行纵向的水平移动,通过第二驱动装置36带动第二螺纹杆37在连接板35的内部进行转动,使得第二螺纹杆37表面所安装的第二移动块41能够在机体1的顶面进行横向的水平移动,因此通过第一螺纹杆33和第二螺纹杆37的转动,可以使得夹板49所夹持的阀体进行双轴方向的水平移动,因此能够满足多种加工需求;通过第三驱动装置43带动主动齿轮44进行转动,使得主动齿轮44表面所啮合的转动柱45能够在固定板42的内部进行同步转动,因此当转动柱45在转动时,可以带动连接轴46表面所连接的转动板47在固定板42的表面进行一定角度的翻转,从而使得夹板49夹持的阀体能够进行同步转动,代替人工调整阀体的摆放位置。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