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83032U - 太阳能充电器 - Google Patents
太阳能充电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183032U CN218183032U CN202221551275.0U CN202221551275U CN218183032U CN 218183032 U CN218183032 U CN 218183032U CN 202221551275 U CN202221551275 U CN 202221551275U CN 218183032 U CN218183032 U CN 21818303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rging
- accommodating cavity
- shell
- solar
- solar pa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太阳能充电器,包括壳体、太阳能板、充电组件和支撑组件。所述壳体具有容置腔,并且所述壳体开设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充电口。所述太阳能板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充电组件设于所述容置腔内并与所述太阳能板电连接,且所述充电组件部分结构可经所述充电口伸出所述容置槽外。所述支撑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以将所述容置腔分隔为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所述充电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太阳能充电器可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且在不使用时可将电能储存起来,节能环保且不必反复充电,便于使用。支撑组件将充电组件中的电路结构和太阳能板分离,能有效减少因日照造成的充电器温度过高问题,减小电池使用的风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移动电源储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充电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大部分移动电器设备通常需要依赖固定电源或内置的存储电源才能运行,对于依赖固定电源的移动电器设备而言,使用时则需要长期占用电源口,而现有的便携式移动充电器需要经常在固定电源处进行充电,不方便使用。因此目前市面上出现了利用太阳能的充电器,但移动电源受到阳光直射时可能造成移动电源内部的蓄电池过热,具有一定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安全性能更高的太阳能充电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太阳能充电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容置腔,并且所述壳体开设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充电口;
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设于所述壳体上;
充电组件,所述充电组件设于所述容置腔内并与所述太阳能板电连接,且所述充电组件部分结构可经所述充电口伸出所述容置腔外;
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以将所述容置腔分隔为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所述充电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围合形成所述容置腔,所述充电口开设于所述下壳侧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边缘与所述上壳内壁抵接,所述第二支撑件卡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上且边缘与所述上壳内壁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具有卡合部以及由所述卡合部分隔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卡合部向靠近所述上壳的方向延伸一段距离,所述第二支撑件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靠近所述下壳的侧面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充电组件部分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件向中心延伸形成有限位部,所述卡合部可卡设于所述限位部上,以使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组件包括相互电连接的电池、电路板和充电线,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并与所述下壳底面抵接,所述电池设于所述电路板上并与所述太阳能板电连接,所述充电线可设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并部分经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充电口延伸出所述第二容置腔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上壳开设有卡合口,所述太阳能板经所述卡合口卡设于所述上壳上并与所述充电组件电连接,且所述太阳能板能与所述第二支撑件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下壳具有向靠近所述上壳方向延伸的安装部,所述充电组件部分设于所述安装部内,所述第一支撑件开设有通孔,所述安装部一端设于所述下壳底部,另一端设于所述通孔内,以使所述太阳能板与所述充电组件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太阳能充电器还包括防滑件,所述防滑件设于所述下壳远离所述上壳的侧面。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太阳能充电器可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且在不使用时可将电能储存起来,节能环保且不必反复充电,便于使用。同时支撑组件将充电组件中的电路结构和太阳能板分离,能有效减少因日照造成的充电器温度过高问题,减小电池使用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中太阳能充电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中太阳能充电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中太阳能充电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太阳能充电器;100、壳体;110、上壳;111、卡合口;120、下壳;121、安装部;101、第一容置腔;102、第二容置腔;103、充电口;200、太阳能板;300、充电组件;310、电池;320、电路板;330、充电线;400、支撑组件;401、第一凹槽;402、通孔;410、第一支撑件;411、卡合部;412、第一连接部;413、第二连接部;420、第二支撑件;421、限位部;500、防滑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所述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所述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太阳能充电器1,包括:壳体100、太阳能板200、充电组件300和支撑组件400。充电组件300和支撑组件400设于壳体100内以使结构简洁,太阳能板200设于壳体100上便于接收日光并将其转化为电能,充电组件300与太阳能板200电连接以储存太阳能板200转化的电能。
进一步地,壳体100具有容置腔,并且壳体100开设有与容置腔连通的充电口103,充电组件300设于容置腔内,且充电组件300的部分结构可经充电口 103伸出太阳能充电器1的容置腔外并与设备电连接,并为设备供电。
进一步地,支撑组件400设于壳体100内并能与壳体100内壁抵接,以将容置腔分隔为第一容置腔101和第二容置腔102,充电组件300设于第二容置腔102内,太阳能板200可与第一容置腔101连通,因此充电组件300与太阳能板 200能分设于不同的腔体内,避免太阳能板200温度过高影响充电组件300性能。
进一步地,壳体100包括上壳110和下壳120,上壳110和下壳120围合形成容置腔,第一容置腔101,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口103开设于下壳120侧壁。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充电口103可分别开设于上壳110和下壳120侧壁,当上壳110与下壳120抵接时,充电口103边缘能够相互抵接。
进一步地,支撑组件400包括第一支撑件410和第二支撑件420,第一支撑件410边缘与上壳110内壁抵接,第二支撑件420卡设于第一支撑件410上且边缘与上壳110内壁抵接。以使第一支撑件410至上壳110的一侧的空间为第一容置腔101,第二支撑件420可支撑太阳能板200。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件410具有卡合部411以及由卡合部411分隔的第一连接部412和第二连接部413,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卡合部411向靠近上壳 110的方向延伸一段距离,第二支撑件420设于第二连接部413上。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部413靠近下壳120的侧面开设有第一凹槽401,充电组件300部分设于第一凹槽401内。
进一步地,第二支撑件420向中心延伸形成有限位部421,卡合部411可卡设于限位部421上,以使第一支撑件410与第二支撑件420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
进一步地,卡合部411具有多组卡扣,多组卡扣可分别卡设于限位部421 上。
进一步地,充电组件300包括相互电连接的电池310、电路板320和充电线 330,电路板320设于第二容置腔102内并与下壳120底面抵接,电池310设于电路板320上并与太阳能板200电连接,并能够储存多余电量。充电线330可设于第二容置腔102内并部分经第一凹槽401和充电口103延伸出第二容置腔 102外,以与设备连接并对其供电。
进一步地,充电线330可盘设与第二容置腔102内,当充电线330伸出的部分长度不满足使用需求时,可将充电线330盘设与第二容置腔102内的剩余部分拉出,以使充电线330延长。
进一步地,上壳110开设有卡合口111,太阳能板200经卡合口111卡设于上壳110上并与充电组件300电连接,且太阳能板200能与第二支撑件420抵接,以使结构稳定,使用时太阳能板200不会发生角度偏移。
进一步地,下壳120具有向靠近上壳110方向延伸的安装部121,充电组件 300部分设于安装部121内,第一支撑件410开设有通孔402。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部121一端设于下壳120底部,另一端设于通孔402内,以使太阳能板200 与充电组件300电连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安装部121可支撑第一支撑件410,以使结构稳固。
进一步地,电路板320开设有可供安装部121通过的开口(图未示)太阳能板200与电路板320的连接线可沿安装部121延伸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太阳能充电器1还包括防滑件500,防滑件500设于下壳120远离上壳110的侧面,使用时防滑件500能与放置平面抵接,且防滑件500与放置平面之间的摩擦较大,能够使。
在本申请中,太阳能充电器1可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且在不使用时可将电能储存起来,节能环保且不必反复充电,便于使用。同时支撑组件400将充电组件300中的电路结构和太阳能板200分离,能有效减少因日照造成的充电器温度过高问题,减小电池310使用的风险。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太阳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容置腔,并且所述壳体开设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充电口;
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设于所述壳体上;
充电组件,所述充电组件设于所述容置腔内并与所述太阳能板电连接,且所述充电组件部分结构可经所述充电口伸出所述容置腔外;
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以将所述容置腔分隔为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所述充电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围合形成所述容置腔,所述充电口开设于所述下壳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边缘与所述上壳内壁抵接,所述第二支撑件卡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上且边缘与所述上壳内壁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具有卡合部以及由所述卡合部分隔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卡合部向靠近所述上壳的方向延伸一段距离,所述第二支撑件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阳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靠近所述下壳的侧面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充电组件部分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件向中心延伸形成有限位部,所述卡合部可卡设于所述限位部上,以使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组件包括相互电连接的电池、电路板和充电线,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并与所述下壳底面抵接,所述电池设于所述电路板上并与所述太阳能板电连接,所述充电线可设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并部分经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充电口延伸出所述第二容置腔外。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开设有卡合口,所述太阳能板经所述卡合口卡设于所述上壳上并与所述充电组件电连接,且所述太阳能板能与所述第二支撑件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具有向靠近所述上壳方向延伸的安装部,所述充电组件部分设于所述安装部内,所述第一支撑件开设有通孔,所述安装部一端设于所述下壳底部,另一端设于所述通孔内,以使所述太阳能板与所述充电组件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充电器还包括防滑件,所述防滑件设于所述下壳远离所述上壳的侧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551275.0U CN218183032U (zh) | 2022-06-20 | 2022-06-20 | 太阳能充电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551275.0U CN218183032U (zh) | 2022-06-20 | 2022-06-20 | 太阳能充电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183032U true CN218183032U (zh) | 2022-12-30 |
Family
ID=84609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551275.0U Active CN218183032U (zh) | 2022-06-20 | 2022-06-20 | 太阳能充电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18303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213182A3 (zh) * | 2023-04-12 | 2024-12-05 | 浙江德施曼科技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盒盖及智能门锁 |
-
2022
- 2022-06-20 CN CN202221551275.0U patent/CN21818303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213182A3 (zh) * | 2023-04-12 | 2024-12-05 | 浙江德施曼科技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盒盖及智能门锁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8183032U (zh) | 太阳能充电器 | |
CN216751327U (zh) | 立式无线充电器 | |
CN210199527U (zh) | 智能手表 | |
CN210537103U (zh) | 信号集中器 | |
CN212935541U (zh) | 移动储能设备 | |
CN115189091A (zh) | 一种带重锤功能的电池盒、抽取龙头 | |
CN210870200U (zh) | 一种蓝牙耳机充电盒 | |
CN211958799U (zh) | 一种车辆电源转换器 | |
CN209881466U (zh) | 基于磁吸组合式充电线的便携充电宝 | |
CN219352121U (zh) | 一种户外储能电源 | |
CN221467423U (zh) | 一种移动电源 | |
CN219436663U (zh) | 一种方便携带的带充电器电源 | |
CN221614661U (zh) | 三合一无线充电器 | |
CN219359530U (zh) | 电推剪 | |
CN219018518U (zh) | 一种用于平板电脑的扩展式电容笔充无线电装置 | |
CN218456523U (zh) | 一种无线蓝牙耳机盒 | |
CN220895911U (zh) | 一种带移动电源功能的适配器 | |
CN213520509U (zh) | 一种多功能多线输出移动电源 | |
CN214483250U (zh) | 一种电子烟背夹电池装置及其电子烟 | |
CN218760510U (zh) | 一种集成无线充电功能的风扇 | |
CN216288712U (zh) | 电池结构 | |
JPH01659A (ja) | 筒型電池 | |
CN220103040U (zh) | 插拔式电源结构的露营灯 | |
CN217584982U (zh) | 一种冰箱 | |
CN214045100U (zh) | 一种能多设备同时使用的无线充电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