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51510U - 多级风机 - Google Patents
多级风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151510U CN218151510U CN202222505367.1U CN202222505367U CN218151510U CN 218151510 U CN218151510 U CN 218151510U CN 202222505367 U CN202222505367 U CN 202222505367U CN 218151510 U CN218151510 U CN 21815151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mpeller
- shell
- housing
- rotating shaft
- flo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5
- 239000000110 cooling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314 lubric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687 lubricating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级风机,所述多级风机包括壳体组件、电机定子、用作电机转子的转轴和叶轮,壳体组件具有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并连通的进风口、壳体内腔和出风口,电机定子与壳体组件相连并位于壳体内腔内,转轴沿第一方向延伸位于壳体内腔内,且转轴的部分穿设在电机定子内,叶轮设在转轴的外周面上,且叶轮位于壳体内腔内,叶轮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叶轮沿转轴的轴线方向间隔排布。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级风机将电机定子直接设置在壳体组件,同时将至少两个叶轮设置在用作电机转子的转轴上,从而简化了多级风机的复杂度,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级风机具有结构简单且体积小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级风机。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多级风机是在风机的壳体内设置两个在气体的流动方向上间隔排布的驱动电机,每个驱动电机分别用于驱动一个叶轮旋转,以通过两个叶轮提升风机的效率,但是,由于相关技术中的多级风机需要在壳体内设置两个独立的驱动电机,因此导致该多级风机具有结构复杂,体积较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多级风机,该多级风机由于至少两个叶轮同时设在用作电机转子的转轴上而具有结构简单且体积小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级风机包括:
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具有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并连通的进风口、壳体内腔和出风口;
电机定子,所述电机定子与所述壳体组件相连并位于所述壳体内腔内;
用作电机转子的转轴,所述转轴沿第一方向延伸位于所述壳体内腔内,且所述转轴的部分穿设在所述电机定子内;
叶轮,所述叶轮设在所述转轴的外周面上,且所述叶轮位于所述壳体内腔内,所述叶轮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叶轮沿所述转轴的轴线方向间隔排布。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级风机将电机定子直接设置在壳体组件,同时将至少两个叶轮设置在用作电机转子的转轴上,从而简化了多级风机的复杂度,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级风机具有结构简单且体积小的优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所述叶轮包括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所述第一叶轮设在所述转轴紧邻所述进风口的一端,所述第二叶轮设在所述转轴紧邻所述出风口的另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级风机还包括后导叶,所述后导叶与所述壳体组件相连并位于所述壳体内腔内,且所述后导叶位于所述第二叶轮的下游;和/或
所述第一叶轮为斜流叶轮,所述第二叶轮为轴流叶轮;或者所述第一叶轮和所述第二叶轮均为轴流叶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所述叶轮包括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所述第一叶轮和所述第二叶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排布,且所述第一叶轮和所述第二叶轮均设在所述转轴紧邻所述进风口的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级风机还包括后导叶,所述后导叶与所述壳体组件相连并位于所述壳体内腔内,且所述后导叶位于所述第一叶轮和所述第二叶轮之间;和/或
所述第一叶轮和所述第二叶轮均为轴流叶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由所述进风口向所述出风口的方向,在所述转轴上依次套设有第一背板,第一推力轴承、推力盘、第二推力轴承、第一径向轴承、第二径向轴承和第二背板,所述第一背板、所述第一径向轴承、所述第二径向轴承和所述第二背板分别与所述壳体组件相连,所述第一径向轴承和所述第二径向轴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排布,且在所述转轴的纵截面上,所述电机定子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径向轴承和所述第二径向轴承的投影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推力轴承、所述第二推力轴承、所述第一径向轴承和所述第二径向轴承均为气浮轴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包括:
外壳;
内壳,所述内壳位于所述外壳的内腔内,且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之间形成用于空气流动的流动空间,所述流动空间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电机定子设在所述内壳的内周壁面上;
第一导流罩壳,所述第一导流罩壳与所述外壳相连,且所述第一导流罩壳设有所述进风口;和
第二导流罩壳,所述第二导流罩壳与所述外壳相连,且所述第二导流罩壳设有所述出风口;
所述叶轮位于所述第一导流罩壳的内腔和/或位于所述第二导流罩壳的内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导流板,所述导流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朝向所述内壳的周向倾斜设置,所述导流板连接在所述外壳的内周壁面和所述内壳的外周壁面之间,所述导流板为多个,多个所述导流板沿所述内壳的周向间隔排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壳具有用于容纳冷却液的容液空间,所述容液空间位于所述内壳的壳壁内且环绕在所述内壳的内腔的外周侧,所述外壳的外周壁面设有与所述容液空间连通的出液口和进液口,且所述出液口和所述进液口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排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级风机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多级风机的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级风机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多级风机的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级风机的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壳体组件;101.进风口;102.出风口;103.外壳;104.内壳;1041.容液空间;1042.出液口;1043.进液口;105.第一导流罩壳;106.第二导流罩壳;107.导流板;108.轴承座;2.电机定子;3.转轴;4.叶轮;401.第一叶轮;402.第二叶轮;5.后导叶;6.第二背板;7.第一背板;8.第一推力轴承;9.推力盘;10.第二推力轴承;11.第一径向轴承;12.第二径向轴承;13.进风导流罩;14.出风导流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1-附图5描述根据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级风机。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级风机包括壳体组件1、电机定子2、用作电机转子的转轴3和叶轮4。所述壳体组件1具有沿第一方向(如图所示的左右方向)依次设置并连通的进风口101、壳体内腔和出风口102。具体地,如图1、图3和图5所示,壳体组件1的左端设有进风口101,右端设有出风口102,进风口101与出风口102之间的壳体内腔同时形成用于空气流动的流动空间以及安装电机定子2、转轴3和叶轮4的安装空间。
电机定子2与壳体组件1相连并位于壳体内腔内。具体地,如图1、图3和图5所示,电机定子2为环绕左右方向一周的筒形,电机定子2的外周壁面与所述壳体组件1中部的内周壁面相连。
转轴3沿第一方向延伸位于壳体内腔内,且转轴3的部分穿设在电机定子2内。具体地,如图1、图3和图5所示,转轴3沿左右方向延伸,转轴3的中部穿设在电机定子2内,以使转轴3和电机定子2形成电机,优选形成为永磁同步电机,转轴3的左端从电机定子2的左端向左伸出,转轴3的右端从电机定子2的右端向右伸出。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转轴3也可以仅有左端或仅有右端伸出电机定子2。
叶轮4设在转轴3的外周面上,且叶轮4位于壳体内腔内,叶轮4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叶轮4沿转轴3的轴线方向间隔排布,具体的,如图1、图3和图5所示,至少两个叶轮4在左右方向上间隔排布,且设在转轴3伸出电机定子2的部分上,从而通过转轴3带动叶轮4绕转轴3的轴向旋转,使从进风口101进入多级风机的气流在向出风口102流动的过程中途径至少两个叶轮4并逐级做功,以提升风机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级风机将电机定子直接设置在壳体组件,同时将至少两个叶轮设置在用作电机转子的转轴上,从而简化了多级风机的复杂度,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级风机具有结构简单且体积小的优点,并能够降低多级风机的制造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叶轮4包括第一叶轮401和第二叶轮402,第一叶轮401设在转轴3紧邻进风口101的一端,第二叶轮402设在转轴3紧邻出风口102的另一端。
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和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叶轮401设置在转轴3的左端的外周面上,且第一叶轮401位于进风口101和电机定子2的左端之间,第二叶轮402设在转轴3的右端的外周面上,且第二叶轮402位于出风口102和电机定子2的右端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级风机还包括后导叶5,后导叶5与壳体组件1相连并位于壳体内腔内,且后导叶5位于第二叶轮402的下游。
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和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壳体组件1的内周壁面上还设有环绕左右方向一周的后导叶5,后导叶5位于第二叶轮402和出风口102之间,以用于将经过第二叶轮402后形成的偏转气流旋回轴向,然后从出风口102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叶轮401为斜流叶轮,第二叶轮402为轴流叶轮;或者第一叶轮401和第二叶轮402均为轴流叶轮。
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叶轮401为斜流叶轮,第二叶轮402为轴流叶轮。
在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叶轮401和第二叶轮402均为轴流叶轮。
从进风口101进入的气流在第一叶轮401处进行一级做功并形成高压旋转气流,高压旋转气流向右流动至第二叶轮402处进行二级做功,然后由出风口102排出。
叶轮4选用斜流叶轮或者轴流叶轮相较于离心叶轮能够提升做功效率,减小叶轮4的径向尺寸以及制造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叶轮4包括第一叶轮401和第二叶轮402,第一叶轮401和第二叶轮402在第一方向上间隔排布,且第一叶轮401和第二叶轮402均设在转轴3紧邻进风口101的一端。
在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叶轮401和第二叶轮402均设在转轴3的左端,并位于进风口101和电机定子2的左端之间,且第一叶轮401和第二叶轮402在左右方向上依次间隔排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级风机还包括后导叶5,后导叶5与壳体组件1相连并位于壳体内腔内,且后导叶5位于第一叶轮401和第二叶轮402之间。
在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壳体组件1的内周壁面上还设有环绕左右方向一周的后导叶5,且后导叶5位于第一叶轮401和第二叶轮402之间,以用于将气流经过第一叶轮401后形成的偏转气流旋回轴向,然后移动至第二叶轮402处二次做功,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叶轮401和第二叶轮402均为轴流叶轮。
在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叶轮401和第二叶轮402均为轴流叶轮。
叶轮4选用轴流叶轮相较于离心叶轮能够提升做功效率,减小叶轮4的径向尺寸以及制造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叶轮不限于仅包括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叶轮也可为两个以上。
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多级风机也可以不设有后导叶。
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叶轮也可以选用离心叶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由进风口101向出风口102的方向,在转轴3上依次套设有第一背板7,第一推力轴承8、推力盘9、第二推力轴承10、第一径向轴承11、第二径向轴承12和第二背板6,第一背板7、第一径向轴承11、第二径向轴承12和第二背板6分别与壳体组件1相连,第一径向轴承11和第二径向轴承12在第一方向上间隔排布,且在转轴3的纵截面上,电机定子2的投影位于第一径向轴承11和第二径向轴承12的投影之间。
如图1-图5所示,转轴3中部的外周面上沿由左至右的方向依次套设有第一背板7,第一推力轴承8、推力盘9、第二推力轴承10、第一径向轴承11、第二径向轴承12和第二背板6,其中第一背板7、第一径向轴承11、第二径向轴承12和第二背板6分别与壳体组件1相连,在转轴3的纵截面上,电机定子2的投影位于第一径向轴承11和第二径向轴承12的投影之间,与左右方向平行且经过转轴3的中心轴线的平面为转轴3的纵截面,正交于左右方向的平面为转轴3的横截面。第一推力轴承8和第二推力轴承10用于平衡转轴3的轴向力,第一径向轴承11和第二径向轴承12用于支撑转轴3。第一背板7的形状根据第一叶轮401和第二叶轮402的位置及设置位置适应性调整,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叶轮401为斜流叶轮,因此第一背板7的左端面为与斜流叶轮适配的平面,在如图3和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由于叶轮4与第一背板7之间具有一定距离,因此第一背板7的左端面设置为对气流具有导流作用的弧面。第二背板6的右端面设置为对气流具有导流作用的弧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推力轴承8、第二推力轴承10、第一径向轴承11和第二径向轴承12均为气浮轴承,使多级风机运转过程中利用空气作为润滑剂,无需额外的润滑油系统。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组件1包括外壳103、内壳104、第一导流罩壳105和第二导流罩壳106。
内壳104位于外壳103的内腔内,且内壳104与外壳103之间形成用于空气流动的流动空间,流动空间与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连通,电机定子2设在内壳104的内周壁面上。
具体地,如图1-图5所示,内壳104为位于外壳103的内腔内且环绕左右方向一周的筒形,且内壳104的右端设有向内延伸的凸出部,第二背板6的左端面与内壳104的右端面相连,第二径向轴承12的外周壁面与凸出部的内周壁面相连,内壳104的左侧设有轴承座108,第一径向轴承11的外周壁面与轴承座108相连,电机定子2位于轴承座108与凸出部之间,且电机定子2和轴承座108之间,以及电机定子2和凸出部之间均具有一定间隙,第一背板7的外周壁面与内壳104的左侧的内周壁面相连。
第一导流罩壳105与外壳103相连,且第一导流罩壳105设有进风口101,第二导流罩壳106与外壳103相连,且第二导流罩壳106设有出风口102,叶轮4位于第一导流罩壳105的内腔和/或位于第二导流罩壳106的内腔。
具体地,如图1图3和图5所示,外壳103的左端连接第一导流罩壳105,第一导流罩壳105的左端设有进风口101,且第一导流罩壳105的部分沿由左至右的方向呈扩口状,进风口101的横截面积小于外壳103的内腔的横截面积,外壳103的右端连接外壳103的,第二导流罩壳106的右端设有出风口102,且第二导流罩壳106的部分沿由左至右的方向呈收口状,出风口102的横截面积小于外壳103的内腔的横截面积,气流由进风口101进入壳体内腔后在斜流叶轮或第一背板7与第一导流罩壳105的扩口状部分配合形成的导流作用下进入内壳104与外壳103之间形成的流动空间,并在流动空间内由左至右移动,然后在第二背板6和第二导流罩壳106的收口状部分配合形成的导流作用下从出风口102排出。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叶轮401位于第一导流罩壳105的内腔,第二叶轮402位于第二导流罩壳106的内腔。
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叶轮401和第二叶轮402均位于第一导流罩壳105的内腔。
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流罩壳和第二导流罩壳也可以设置为与外壳一体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中,内壳的右端可以设置另一轴承座以代替凸出部,第二径向轴承的外周壁面与该轴承座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5所示,转轴3的左端设有进风导流罩13,转轴3的右端设有出风导流罩14,以对气流进行导流,并能够减少流动损失。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组件1还包括导流板107,导流板107沿第一方向延伸并朝向内壳104的周向倾斜设置,导流板107连接在外壳103的内周壁面和内壳104的外周壁面之间,导流板107为多个,多个导流板107沿内壳104的周向间隔排布。
如图1、图3和图5所示,导流板107连接在外壳103的内周壁面和内壳104的外周壁面之间,导流板107沿左右方向延伸并朝向内壳104的周向倾斜设置,多个导流板107沿内壳104的周向间隔排布,且多个导流板107的倾斜方向一致,相邻两个导流板107之间形成用于气流通过的流道,通过多个导流板107将内壳104与外壳103之间的流动空间分割为多个流道,通过导流板107对气流的方向进行导引。
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壳体组件也可以不具有导流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壳104具有用于容纳冷却液的容液空间1041,容液空间1041位于内壳104的壳壁内且环绕在内壳104的内腔的外周侧,外壳103的外周壁面设有与容液空间1041连通的出液口1042和进液口1043,且出液口1042和进液口1043在第一方向上间隔排布。
如图1、图3和图5所示,内壳104的壳壁内设有容液空间1041,容液空间1041环绕左右方向一周并环绕在内壳104的内腔的外周侧,容液空间1041与电机定子2位置对应,以通过容液空间1041内的冷却液与电机定子2进行热交换,从而对电机定子2进行散热。外壳103的外周壁面设有与容液空间1041连通的出液口1042和进液口1043,出液口1042和进液口1043在左右方向上间隔排布,且进液口1043位于出液口1042的右侧,出液口1042和进液口1043可以通过贯穿流动空间的管道分别与容液空间1041连通,也可以通过设置在导流板107上的通孔分别与容液空间1041连通,从而通过进液口1043向容液空间1041内通入冷却液,并通过出液口1042将冷却液导出,以带出电机定子2的热量。优选地,容液空间1041内设有沿内壳104的周向延伸的螺旋形导液板以使容液空间1041内形成螺旋形流道,冷却液在容液空间1041内沿螺旋形流道进行移动,以提升散热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中,容液空间内也可以不设有螺旋形导液板;进液口也可以位于出液口的左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左”、“右”、“轴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部件,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上述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上述实施例进行的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多级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组件(1),所述壳体组件(1)具有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并连通的进风口(101)、壳体内腔和出风口(102);
电机定子(2),所述电机定子(2)与所述壳体组件(1)相连并位于所述壳体内腔内;
用作电机转子的转轴(3),所述转轴(3)沿第一方向延伸位于所述壳体内腔内,且所述转轴(3)的部分穿设在所述电机定子(2)内;
叶轮(4),所述叶轮(4)设在所述转轴(3)的外周面上,且所述叶轮(4)位于所述壳体内腔内,所述叶轮(4)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叶轮(4)沿所述转轴(3)的轴线方向间隔排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风机,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叶轮(4)包括第一叶轮(401)和第二叶轮(402),所述第一叶轮(401)设在所述转轴(3)紧邻所述进风口(101)的一端,所述第二叶轮(402)设在所述转轴(3)紧邻所述出风口(102)的另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级风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导叶(5),所述后导叶(5)与所述壳体组件(1)相连并位于所述壳体内腔内,且所述后导叶(5)位于所述第二叶轮(402)的下游;和/或
所述第一叶轮(401)为斜流叶轮,所述第二叶轮(402)为轴流叶轮;或者所述第一叶轮(401)和所述第二叶轮(402)均为轴流叶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风机,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叶轮(4)包括第一叶轮(401)和第二叶轮(402),所述第一叶轮(401)和所述第二叶轮(402)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排布,且所述第一叶轮(401)和所述第二叶轮(402)均设在所述转轴(3)紧邻所述进风口(101)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级风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导叶(5),所述后导叶(5)与所述壳体组件(1)相连并位于所述壳体内腔内,且所述后导叶(5)位于所述第一叶轮(401)和所述第二叶轮(402)之间;和/或
所述第一叶轮(401)和所述第二叶轮(402)均为轴流叶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多级风机,其特征在于,沿由所述进风口(101)向所述出风口(102)的方向,在所述转轴(3)上依次套设有第一背板(7),第一推力轴承(8)、推力盘(9)、第二推力轴承(10)、第一径向轴承(11)、第二径向轴承(12)和第二背板(6),所述第一背板(7)、所述第一径向轴承(11)、所述第二径向轴承(12)和所述第二背板(6)分别与所述壳体组件(1)相连,所述第一径向轴承(11)和所述第二径向轴承(12)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排布,且在所述转轴(3)的纵截面上,所述电机定子(2)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径向轴承(11)和所述第二径向轴承(12)的投影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级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力轴承(8)、所述第二推力轴承(10)、所述第一径向轴承(11)和所述第二径向轴承(12)均为气浮轴承。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多级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1)包括:
外壳(103);
内壳(104),所述内壳(104)位于所述外壳(103)的内腔内,且所述内壳(104)与所述外壳(103)之间形成用于空气流动的流动空间,所述流动空间与所述进风口(101)和所述出风口(102)连通,所述电机定子(2)设在所述内壳(104)的内周壁面上;
第一导流罩壳(105),所述第一导流罩壳(105)与所述外壳(103)相连,且所述第一导流罩壳(105)设有所述进风口(101);和
第二导流罩壳(106),所述第二导流罩壳(106)与所述外壳(103)相连,且所述第二导流罩壳(106)设有所述出风口(102);
所述叶轮(4)位于所述第一导流罩壳(105)的内腔和/或位于所述第二导流罩壳(106)的内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级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1)还包括导流板(107),所述导流板(107)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朝向所述内壳(104)的周向倾斜设置,所述导流板(107)连接在所述外壳(103)的内周壁面和所述内壳(104)的外周壁面之间,所述导流板(107)为多个,多个所述导流板(107)沿所述内壳(104)的周向间隔排布。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级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104)具有用于容纳冷却液的容液空间(1041),所述容液空间(1041)位于所述内壳(104)的壳壁内且环绕在所述内壳(104)的内腔的外周侧,所述外壳(103)的外周壁面设有与所述容液空间(1041)连通的出液口(1042)和进液口(1043),且所述出液口(1042)和所述进液口(1043)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间隔排布。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505367.1U CN218151510U (zh) | 2022-09-21 | 2022-09-21 | 多级风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505367.1U CN218151510U (zh) | 2022-09-21 | 2022-09-21 | 多级风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151510U true CN218151510U (zh) | 2022-12-27 |
Family
ID=845633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505367.1U Active CN218151510U (zh) | 2022-09-21 | 2022-09-21 | 多级风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151510U (zh) |
-
2022
- 2022-09-21 CN CN202222505367.1U patent/CN21815151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959503U (zh) | 对角风扇 | |
CN210290212U (zh) | 风机和电器设备 | |
JP2011226398A (ja) | 電動送風機及びそれを搭載した電気掃除機 | |
WO2022217957A1 (zh) | 轴径流鼓风机及空调装置 | |
CN110594170B (zh) | 离心式压缩机和氢燃料电池系统 | |
CN210423107U (zh) | 风机和电器设备 | |
CN118705199B (zh) | 一种采用一体式散热的磁悬浮空气压缩机及工作方法 | |
CN215120455U (zh) | 一种散热电机转子 | |
CN214788140U (zh) | 多翼型离心风机及风电设备 | |
CN218151510U (zh) | 多级风机 | |
CN113794329A (zh) | 一种电机 | |
CN212155198U (zh) | 一种离心风机 | |
CN210688636U (zh) | 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12383174A (zh) | 一种发动机驱动式发电机及其发动机发电机单元 | |
CN113339287B (zh) | 涡轮压缩机 | |
JP5260579B2 (ja) | 電動送風機、それを搭載した電気掃除機 | |
CN218439807U (zh) | 离心压缩机和具有该离心压缩机的压缩机组 | |
CN217999904U (zh) | 离心空压机和具有该离心空压机的燃料电池系统 | |
CN113530868B (zh) | 电风机及清洁设备 | |
CN216216370U (zh) | 一种电机 | |
CN110630536A (zh) | 风扇和电力机械总成及其方法 | |
CN211429123U (zh) | 一种用于高速永磁电机的通风冷却结构 | |
CN210118279U (zh) | 风叶、风机组件、风道部件及空调器 | |
CN220726662U (zh) | 离心鼓风机 | |
CN220435089U (zh) | 一种叶轮以及充气泵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