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19488U - 灯具的接线端子安装结构及灯具 - Google Patents
灯具的接线端子安装结构及灯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119488U CN218119488U CN202222225379.9U CN202222225379U CN218119488U CN 218119488 U CN218119488 U CN 218119488U CN 202222225379 U CN202222225379 U CN 202222225379U CN 218119488 U CN218119488 U CN 21811948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mp
- strip
- binding post
- groove
- mounting struc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灯具的接线端子安装结构及灯具,灯具的接线端子安装结构包括:灯带外框、设置在灯带外框内部的接线端子、设置在灯带外框端部的堵头、以及穿过堵头与接线端子卡接的导线接头,接线端子一端与堵头连接,接线端子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卡条,灯带外框两个内侧面上开设有第一卡槽,第一卡条卡设在第一卡槽上。本申请通过改进灯带的接线方式以及接线端子和灯带外框之间的连接结构,使二者之间通过卡设的连接关系实现可拆卸连接,节省了利用诸如螺丝或胶水等外部材料实现连接的操作时间和成本,便于接线端子的安装和拆卸,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灯具的接线端子安装结构及灯具。
背景技术
柔性灯带在装饰照明方面应用广泛,柔性灯带接入电源的方式从以往的焊接接线改变为现在的通过与接线端子配合,导线连接在接线端子上,通过接线端子实现与柔性灯带的电连接。
端子和堵头插设在灯带外框一端,但两者之间只是简单的适配,较小的摩擦力导致端子容易发生松动脱离灯带外框,为了提高端子的稳定性,通常会采用螺丝或胶水固定端子,但是采用螺丝或胶水固定端子的安装或拆卸步骤都较为繁琐,而且使用胶水固定的端子在拆卸时容易被损坏,无法进行二次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灯具的接线端子安装结构及灯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采用螺纹连接或胶层连接等方式安装接线端子时安装步骤复杂,且接线端子难以拆卸,不便更换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灯具的接线端子安装结构,包括:灯带外框、设置在所述灯带外框内部的接线端子、设置在所述灯带外框端部的堵头、以及穿过所述堵头与所述接线端子卡接的导线接头,所述接线端子一端与所述堵头连接,所述接线端子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卡条,所述灯带外框两个内侧面上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条卡设在第一卡槽上。
可选的,所述第一卡条上设置有第二卡条,所述第二卡条与第一卡条的朝向相同,所述第一卡槽的槽底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条与所述第二卡槽卡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卡槽的朝向与灯带外框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卡条沿灯带外框的长度方向卡设在所述第一卡槽上。
可选的,所述接线端子包括依次连接的接线部、走线通道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卡条设置在所述接线部侧面,所述堵头包括基板和第二连接部,所述基板抵靠在所述灯带外框端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盖设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并与所述灯带外框卡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两个侧面的形状与所述接线部侧面的形状相匹配。
可选的,所述走线通道包括与所述接线部固定连接的底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弹性侧壁,所述底板上开设有公扣,所述弹性侧壁远离底板的一端设置有母扣,所述弹性侧壁经多次折弯与所述底板围合形成所述走线通道,并通过所述母扣和所述公扣的扣合进行位置固定。
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的入口处对称设置有两个导向斜面,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导向斜面的引导下沿第一方向卡入所述卡扣中,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灯带外框的长度方向垂直。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孔沿第一方向套设在所述连接柱上。
可选的,所述卡扣的底部向远离所述基板的方向延伸出两条固定凸起,所述两条固定凸起之间形成固定槽,所述第一连接部沿第一方向卡入卡扣后固定在所述固定槽中,和/或:
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端部还设置有卡接条,所述卡接条卡接在所述基板与所述卡扣之间。
可选的,所述接线部上下两侧分别开设有定位孔和避让孔,所述定位孔和避让孔分别与走线通道连通,所述导线接头包括导电片和设置在所述导电片上侧的弹性卡块,所述导线接头穿过所述基板并进入所述走线通道后,所述导电片穿过所述避让孔与所述灯带外框内部的灯带电连接,所述弹性卡块与所述定位孔卡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端子安装结构、灯带和斜打光灯罩,所述灯带安装在所述灯带外框内部,所述斜打光灯罩也设置在所述灯带外框中,所述斜打光灯罩设置在所述灯带的发光方向上,以改变所述灯带的光线路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通过改进接线端子、堵头和灯带外框之间的连接结构,使三者之间通过卡设的连接关系实现可拆卸连接,节省了利用诸如焊丝、螺丝或胶水等外部材料实现连接的操作时间和成本,便于接线端子的安装和拆卸,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灯具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灯具的爆炸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灯具端部用于接线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灯带外框和堵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与灯带外框的剖面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卡条、第二卡条与第一卡槽、第二卡槽的连接结构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堵头和灯带外框的连接结构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与导线接头的连接结构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与导线接头的连接结构的另一视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走线通道的打开结构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走线通道的扣合结构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堵头与接线端子的连接结构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堵头与接线端子的连接结构另一视图。
图中的附图标号:
1-灯带外框、11-第一卡槽、12-第二卡槽、2-接线端子、21-接线部、211-第一卡条、212-第二卡条、213-定位孔、214-避让孔、22-第一连接部、221-连接孔、222-卡条、23-走线通道、231-底板、232-弹性侧壁、233-母扣、234-公扣、3-堵头、31-基板、32-第二连接部、321-卡扣、322固定槽、323-连接柱、4-导线接头、41-弹性卡块、42-导电片、5-斜打光灯罩、6-灯带、7-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在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例如,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安装于”或“设置于”或“连接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或间接位于该另一个元件上。例如,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或间接连接到该另一个元件上。
此外,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接线端子是连接导线和各电气设备的桥梁,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导线与接线端子连接不稳定,或者接线端子与电气设备之间连接不稳定,会导致传输的电流或信号不稳定,当接线端子出现故障时,需要及时更换,采用焊接、胶水或螺丝连接的情况,更换难度会增加,成本也会提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灯具的接线端子安装结构,通过接线端子上设置的第一卡条和第二卡条与灯带外框上开设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卡接,使接线端子与灯带外框实现可拆卸连接,且拆卸步骤简单,同时在灯带外框安装接线端子的位置增加用于固定接线端子的堵头,使接线端子安装的更牢固,另外,导线端部的导线接头通过弹性卡块与接线端子可拆卸连接,使导线的连接更加稳定。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至图1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灯具的接线端子安装结构,包括:灯带外框1、设置在灯带外框1内部的接线端子2、设置在灯带外框1端部的堵头3、以及穿过堵头3与接线端子2卡接的导线接头4,接线端子2一端与堵头3连接,接线端子2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卡条211,灯带外框1两个内侧面上开设有第一卡槽11,第一卡条211卡设在第一卡槽11上。
具体地,接线端子2利用第一卡条211和第一卡槽11的配合关系安装在灯带外框1中,堵头3与接线端子2连接并安装在灯带外框1端部,灯带外框1上第一卡槽11的内腔轮廓与接线端子2上第一卡条211的外形轮廓相同。通过把接线端子2两个侧面第一卡条211的外部形状设置为与灯带外框1内部两个侧面上第一卡槽11相同的结构,可增加第一卡条211和第一卡槽11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使接线端子2侧壁与灯带外框1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增大,安装进灯带外框1的接线端子2不会直接滑脱或被轻易分离,便于安装和拆卸。
本实施例中,参照图5,所述第一卡条211的横截面的形状为方形,所述第一卡槽11横截面形状与第一卡条211横截面形状相匹配。
进一步地,参照图5和图6,第一卡条211上设置有第二卡条212,第二卡条212与第一卡条211的朝向相同,第一卡槽11的槽底开设有第二卡槽12,第二卡条212与第二卡槽12卡接。
具体地,第一卡条211为接线端子2的完整侧壁,第一卡槽11为开设在灯带外框1内侧壁上的与接线端子2完整侧壁外形相同的凹槽,第二卡条212凸起于接线端子2的接线部21两侧壁上,即设置在第一卡条211表面,第二卡槽12设置于第一卡槽11的凹槽底面,第二卡槽12与第二卡条212的位置相对,且第二卡条212卡接在第二卡槽12内。通过增加第二卡条212和第二卡槽12的卡接配合,进一步提高接线端子2和灯带外框1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两者之间的摩擦力,实现更加精确的连接,同时接线端子2和灯带外框1之间也形成一种过盈配合的关系,便于卡紧接线端子2,使接线端子2不易从灯带外框1中滑脱。其中,所述第二卡条212设置在第一卡条211中部,所述第二卡槽12设置在第一卡槽11的槽底中部。
进一步地,参照图2至图6,第一卡槽11的朝向与灯带外框1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卡条211沿灯带外框1的长度方向卡设在第一卡槽11上。通过将第一卡槽11沿灯带外框1的长度方向进行设置,使第一卡条211也沿着灯带外框1的长度方向卡接在第一卡槽11上,即第二卡条212和第二卡槽12同样沿着灯带外框1的长度方向进行卡接,也即是使接线端子2沿灯带外框1的长度方向安装进灯带外框1中。通过沿灯带外框1长度方向安装接线端子2,在进行安装拆卸接线端子2时,只需从灯带外框1的两端的开口卡入或抽出即可,无需拆卸灯带外框1上的灯罩5,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小安装难度。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卡槽11的朝向也可以与灯带外框1的长度方向不同,即第一卡槽11的朝向可以与灯带外框1长度方向之间呈一定斜度,但是在进行安装拆卸接线端子2时,需要将灯罩5拆卸下来,才能进行拆卸和安装。
进一步地,参照图6至图7,接线端子2包括依次连接的接线部21、走线通道23和第一连接部22,第一卡条211设置在所述接线部21侧面,堵头3包括基板31和第二连接部32,基板31抵靠在所述灯带外框1端部,第二连接部32盖设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22,并与所述灯带外框1卡接,第二连接部32的两个侧面的形状与所述接线部21侧面的形状相匹配。
具体地,接线端子2按实际用途分为接线部21、第一连接部22和走线通道23三部分,第一卡条211设置在接线部21的两侧面,走线通道23设置在接线部21和第一连接部22之间,第一连接部22与堵头3上的第二连接部32连接。其中,第二连接部32的两个侧面的形状与接线部21两个侧面即第一卡条211的形状相同,使堵头3的第二连接部32与接线端子2形成一个整体,即延长了第一卡条211和第二卡条212的长度,第二连接部32在安装时随着接线端子2一同卡接到灯带外框1中,堵头3上设置的基板31抵靠在灯带外框1的端部,同时利用第一卡槽11和第二卡槽12卡接固定第二连接部32。
通过延长第一卡条211和第一卡槽11的配合长度,以及第二卡条212和第二卡槽12的配合长度,使接线端子2与灯带外框1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同时将堵头3也固定连接在灯带外框1端部,防止接线端子2滑出以及保护灯带外框1内部的灯带不受外界条件干扰。
另外,堵头3和接线端子2采用分离式设计,便于两者分开进行生产制作,堵头3的颜色设置为与灯带外框1或其它型材颜色相同可以提高型材整体的美观性,解决了以往堵头3与透明接线端子2采用一体设计和生产,使堵头3颜色单一且与型材颜色不匹配的问题。
将堵头3与接线端子2分体设置,便于出模和更改堵头3的颜色,将堵头3的颜色与灯带外框1的颜色进行匹配,可以提高整体的美观性。
进一步地,参照图8和图9,接线部21上下两侧分别开设有定位孔213和避让孔214,定位孔213和避让孔214分别与走线通道23连通,导线接头4包括导电片42和设置在所述导电片上侧的弹性卡块41,导线接头4穿过所述基板31并进入所述走线通道23后,导电片42穿过所述避让孔214与所述灯带外框1内部的灯带6电连接,弹性卡块41与所述定位孔213卡接。
具体地,在接线端子2上还开设有与接线部21上下两侧连通的定位孔213和避让孔214,分别与导线接头4的弹性卡块41和导电片42配合,其中,导线接头4电连接导线7,导线7随导线接头4穿过基板31和走线通道23后,导线接头4上的弹性卡块41弹起并卡接在定位孔213上,导电片42弹起并接触灯带外框1内的灯带6,即可实现导线7与灯带6保持电连接。拆卸时,可将接线端子2、导线接头4、堵头3整体拔出灯带外框1,再将弹性卡块41和导电片42按压返回走线通道23,即可实现接线端子2、导线接头4的分离。
其中,灯带6接入电源的方式改变了以往的焊接接线方式,采用将正负极设置在灯带6柔性线路板长度方向的两侧,导电片42在避让孔214中弹起并接触灯带6的正负极,从而向灯带6提供电能。
该连接方式和通电方式使灯带的拆装更加方便,可以对灯带随意进行裁剪而不影响灯带的正常工作,解决了以往通过焊接接线方式为灯带接入电源的稳定性差、使用寿命短和安装维护不便的问题,同时降底了生产制作成本。
在接线端子2上设置的走线通道23和接线部21使导线接头4与接线端子2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定位孔213与弹性卡块41的配合使导线7与接线端子2之间便于安装和拆卸。
进一步地,参照图8至图11,所述走线通道23包括与所述接线21部固定连接的底板231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板231上的弹性侧壁232,所述底板231上开设有母扣233,所述弹性侧壁232远离底板231的一端设置有公扣234,所述弹性侧壁232经多次折弯与所述底板231围合形成所述走线通道23,并通过所述母扣233和所述公扣234的扣合进行位置固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走线通道23的弹性侧壁232设置为可多次折叠的结构,从接线端子2的中轴线位置向两侧展开,展开的弹性侧壁232远离底板231的一端设置有公扣234,公扣234可以扣合在与接线部21固定连接的底板231上开设的母扣233,导线接头4插入接线端子2并与接线端子2卡接之后,将走线通道23的弹性侧壁232向内扣合包裹住导线接头4。在拆卸时,将走线通道23从扣合处打开,抽出导线接头4后再将走线通道23扣合,即可完成拆卸,该结构便于对插入接线端子2的导线接头4进行拆装,当导线接头4插入接线端子2时,还能对导线接头4的安装进行加固。
进一步地,参照图12和图13,第二连接部32上设置有卡扣321,卡扣321的入口处对称设置有两个导向斜面,第一连接部22在所述导向斜面的引导下沿第一方向卡入所述卡扣321中,其中,第一方向与所述灯带外框1的长度方向垂直。
具体地,卡扣321分为两部分,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连接部22的宽度,卡扣321两部分的顶部设置为对称的向卡扣321中心倾斜的导向斜面,安装时第一连接部22沿第一方向靠近卡扣321,利用卡扣321顶部的导向斜面撑开卡扣321两部分,随后卡入卡扣321中,卡扣321卡接在第一连接部22的两侧,第一连接部22上设置的卡条222卡接在卡扣321和基板31之间,在从灯带外框1中抽出接线端子2时,只需抽出堵头3,即可连带接线端子2一起抽出,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特点。
进一步地,参照图12和图13,第一连接部22上开设有连接孔221,第二连接部32上设置有连接柱323,连接孔221沿第一方向套设在连接柱323上。通过增加连接柱323与连接孔221的配合,可提高接线端子2与堵头3的连接强度,具体的,连接柱323与连接孔221的配合增加了堵头3和接线端子2之间的着力点,防止安装或拆卸堵头3和接线端子2时的作用力过大损坏卡扣321和第一连接部22,有效的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参照图12和图13,卡扣321的底部向远离所述基板31的方向延伸出两条固定凸起,两条固定凸起之间形成固定槽322,第一连接部22沿第一方向卡入卡扣321后固定在所述固定槽322中。
第一连接部22的端部还设置有卡接条222,卡接条222卡接在所述基板31与所述卡扣321之间。
其中,固定槽322为两个条形凸起之间的凹槽,两个条形凸起分别从卡扣321两部分的底部向远离基板31的一端延伸形成固定槽322,第一连接部22沿第一方向卡入卡扣321后固定在固定槽322中,固定槽322可以限制第一连接部22的左右晃动,提高了安装的可靠性,此外,设置在卡扣321底部可以提高卡扣321的稳定性,使卡扣321不易折断。
请参照图1至图13,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灯具,包括上述的端子安装结构、灯带6和斜打光灯罩5,所述灯带6安装在所述灯带外框1内部,所述斜打光灯罩5也设置在所述灯带外框1中,所述斜打光灯罩5设置在所述灯带6的发光方向上,以改变所述灯带6的光线路径。
其中,灯带6安装在灯带外框1中,与卡接在灯带外框1上的接线端子2接触,并通过插接在接线端子2上的导线接头4接入电源,从而获得电能进行发光,斜打光灯罩5连接在灯带外框1上,保护灯带6不受外界因素影响,同时,灯带6发出的光线在斜打光灯罩5的作用下改变路径,可以防止灯带6的亮度过高而产生眩光,对人眼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本申请通过改进了灯带接入电源的方式,具有结构简单,安装便捷等特点;另外,改进接线端子、堵头和灯带外框之间的连接结构,使三者之间通过卡设的连接关系实现可拆卸连接,节省了利用诸如焊丝、螺丝或胶水等外部材料实现连接的操作时间和成本,便于接线端子的安装和拆卸,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灯具的接线端子安装结构,包括:灯带外框、设置在所述灯带外框内部的接线端子、设置在所述灯带外框端部的堵头、以及穿过所述堵头与所述接线端子卡接的导线接头,所述接线端子一端与所述堵头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卡条,所述灯带外框两个内侧面上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条卡设在第一卡槽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的接线端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条上设置有第二卡条,所述第二卡条与所述第一卡条的朝向相同,所述第一卡槽的槽底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条与所述第二卡槽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具的接线端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的朝向与所述灯带外框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卡条沿所述灯带外框的长度方向卡设在所述第一卡槽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具的接线端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包括依次连接的接线部、走线通道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卡条设置在所述接线部侧面,所述堵头包括基板和第二连接部,所述基板抵靠在所述灯带外框端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盖设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并与所述灯带外框卡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两个侧面的形状与所述接线部侧面的形状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灯具的接线端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走线通道包括与所述接线部固定连接的底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弹性侧壁,所述底板上开设有母扣,所述弹性侧壁远离底板的一端设置有公扣,所述弹性侧壁经多次折弯与所述底板围合形成所述走线通道,并通过所述母扣和所述公扣的扣合进行位置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灯具的接线端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的入口处对称设置有两个导向斜面,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导向斜面的引导下沿第一方向卡入所述卡扣中,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灯带外框的长度方向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灯具的接线端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孔沿第一方向套设在所述连接柱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灯具的接线端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的底部向远离所述基板的方向延伸出两条固定凸起,所述两条固定凸起之间形成固定槽,所述第一连接部沿第一方向卡入卡扣后固定在所述固定槽中,和/或:
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端部还设置有卡接条,所述卡接条卡接在所述基板与所述卡扣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灯具的接线端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部上下两侧分别开设有定位孔和避让孔,所述定位孔和避让孔分别与走线通道连通,所述导线接头包括导电片和设置在所述导电片上侧的弹性卡块,所述导线接头穿过所述基板并进入所述走线通道后,所述导电片穿过所述避让孔与所述灯带外框内部的灯带电连接,所述弹性卡块与所述定位孔卡接。
10.一种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端子安装结构、灯带和斜打光灯罩,所述灯带安装在所述灯带外框内部,所述斜打光灯罩也设置在所述灯带外框中,所述斜打光灯罩设置在所述灯带的发光方向上,以改变所述灯带的光线路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225379.9U CN218119488U (zh) | 2022-08-23 | 2022-08-23 | 灯具的接线端子安装结构及灯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225379.9U CN218119488U (zh) | 2022-08-23 | 2022-08-23 | 灯具的接线端子安装结构及灯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119488U true CN218119488U (zh) | 2022-12-23 |
Family
ID=84523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225379.9U Active CN218119488U (zh) | 2022-08-23 | 2022-08-23 | 灯具的接线端子安装结构及灯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119488U (zh) |
-
2022
- 2022-08-23 CN CN202222225379.9U patent/CN21811948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681821B (zh) | 吸顶灯及其灯体、安装座 | |
WO2020020104A1 (zh) | 轨道灯 | |
CN109506217B (zh) | 一种光源转接模组及光源组件及照明灯具 | |
CN210624266U (zh) | 一种橱柜灯 | |
CN211146154U (zh) | 线条灯以及线条灯系统 | |
CN218119488U (zh) | 灯具的接线端子安装结构及灯具 | |
CN109672040B (zh) | 吸顶灯 | |
CN208983174U (zh) | 安装方便的吸顶灯 | |
US20220003366A1 (en) | Dividable led bar and led lighting device including connector for the same | |
CN102777810B (zh) | 发光装置和背光源灯条 | |
CN212408331U (zh) | 一种便携插拔式led灯 | |
WO2020119745A1 (zh) | 一种光源转接模组及光源组件及照明灯具 | |
CN217763200U (zh) | 一种吸顶灯 | |
CN209371189U (zh) | 一种灯具及应用于该灯具的供电接头 | |
CN221328184U (zh) | 一种电源连接头的插接结构 | |
CN222103569U (zh) | 灯具 | |
CN216408733U (zh) | 嵌装灯 | |
CN217329571U (zh) | 一种吸顶灯 | |
CN221172145U (zh) | 一种柜内灯条结构 | |
CN215489159U (zh) | 一种led灯 | |
CN220017196U (zh) | 一种便捷拼接式的发光装置 | |
CN217559782U (zh) | 一种带电池包连接结构的灯具 | |
CN212408378U (zh) | 一种快装式led灯珠 | |
CN218328052U (zh) | 一种led线槽灯的电源接头 | |
CN213452915U (zh) | 一种拼装式led发光模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