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69759U - 一种漏电保护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漏电保护断路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069759U CN218069759U CN202222285241.8U CN202222285241U CN218069759U CN 218069759 U CN218069759 U CN 218069759U CN 202222285241 U CN202222285241 U CN 202222285241U CN 218069759 U CN218069759 U CN 21806975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andle
- contact
- pole
- circuit board
- circuit break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group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337 anti-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80 expl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漏电保护断路器,其包括:壳体,内部包括第一腔室以及第二腔室;第二腔室内设置有线路板组件以及漏电保护组件;第一操作机构包括第一手柄、第一触头系统以及连接第一手柄与第一触头系统的第一连杆;还包括线路板通断组件;线路板通断组件包括静触件以及取电弹件;线路板组件的取电端与静触件电性连接;取电弹件包括固定端以及活动端,固定端与瞬时保护机构电性连接,活动端位于第一手柄的运动轨迹内,在第一手柄处于合闸位置或合闸的过程中,活动端受第一手柄抵压发生形变与静触件以使线路板取电;在第一手柄处于分闸位置,活动端已恢复形变与静触件分离以使线路板断电;本申请提供的漏电保护断路器,可以实现任意接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低压电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断路器,具体是一种漏电保护断路器。
背景技术
漏电保护断路器是为了防止在低压线路中发生人体触电或漏电造成火灾、爆炸事故的一种开关电器。其作用是当发生人体触电或设备漏电时,迅速切断供电电路,从而避免人体和设备受到危害。
对于漏电保护断路器而言,是通过漏电保护线路板等漏电组件来实现漏电保护功能,而漏电保护线路板则需要从漏电保护断路器的主回路上(也就是待保护回路)进行取电。传统的漏电保护断路器,其无法实现任意接线(即断路器的负载端子可以根据用户随意进行接线,如接电源端导线或负载端导线),原因在于漏电保护线路板的取电端往往是与断路器的负载端子始终电连接的,假如用户将负载端子与电源端导线连接会造成线路板始终处于通电状态,导致线路板烧毁。
为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此进行了改进,其结构如CN214099542U所示,在漏电保护断路器内部增加了动断件、等特征,利用操作机构在分闸时,触头系统中的扭簧与连接触头分离来实现线路板的断电。上述的结构可以实现断路器可以任意接线的效果。
但对断路器而言,在进行保护时(分断时)需要靠触头系统进行快速解扣,而上述结构将线路板的通断电也通过触头系统去实现,无疑增加了触头系统的负担,会有较大可能造成触头系统脱扣力增加,影响断路器的分断性能。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既不增加触头系统负担,又可以实现任意接线的断路器就成为了本领域的一个难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旨在提供了一种漏电保护断路器,能够实现任意接线。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漏电保护断路器,其包括:壳体,内部包括第一腔室以及第二腔室;第二腔室内设置有线路板组件以及漏电保护组件;第一腔室内设置有第一操作机构、瞬时保护机构、灭弧室、热脱扣保护组件以及进、出线端子;第一操作机构包括第一手柄、第一触头系统以及连接第一手柄与第一触头系统的第一连杆;其中,还包括线路板通断组件;线路板通断组件包括静触件以及取电弹件;线路板组件的取电端与静触件电性连接;取电弹件包括固定端以及活动端,固定端与瞬时保护机构电性连接,活动端位于第一手柄的运动轨迹内,在第一手柄处于合闸位置或合闸的过程中,活动端受第一手柄抵压发生形变与静触件以使线路板取电;在第一手柄处于分闸位置,活动端已恢复形变与静触件分离以使线路板断电。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取电弹件为取电扭簧,还包括连接固定端与活动端的圈部,圈部与静触件分布在第一手柄的左右两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动端为连续弯折结构,其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部、第二部以及第三部,其中第一部与第二部为背离第一手柄所在方向弯折,第二部与第三部为朝向第一手柄所在方向弯折;所述第一手柄通过挤压第一部以实现第三部与静触件接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手柄上设置有避让区域,避让区域用于容纳第一部与第二部的折弯处,防止第一手柄触碰该折弯处;第一手柄位于避让区域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挤压第一部的触发凸起。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瞬时保护机构包括磁轭、线圈骨架、设置于线圈骨架内的动、静铁心、顶杆、套设与线圈骨架上的线圈以及与线圈或L极磁轭焊接的L极静触头;所述固定端与L极静触头或线圈或L极磁轭接触以实现与瞬时保护机构电性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腔室内还设有第二操作机构,第二操作机构包括第二手柄、第二触头系统以及连接第二手柄与第二触头系统的第二连杆;第二手柄与第一手柄通过手柄护套实现联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触头系统包括与壳体转动设置的L极触头支持,L极触头支持一侧转动设置有第一锁扣以及第一跳扣,L极触头支持另一侧设置有L极动触头,第一手柄通过第一连杆与第一跳扣相连;所述第二触头系统包括与壳体转动设置的N极触头支持,N极触头支持一侧转动设置有第二锁扣以及第二跳扣,N极触头支持另一侧设置有N极动触头,第二手柄通过第二连杆与第二跳扣相连。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线路板组件包括零序互感器以及线路板;漏电保护组件包括N极磁轭以及漏电脱扣器;线路板用于接受来自零序互感器检测到的漏电流信息,驱动漏电脱扣器工作使得第二锁扣移动,从而使得第二触头系统脱扣;N极磁轭上固定有N极静触头,所述N极静触头位于线路板的右侧,并且第二空腔内设置有分隔N极静触头与线路板的分隔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N极静触头的附近设置有三个导磁板,三个导磁板总体呈U字形分布,并且其中一个位于N极静触头与分隔壁之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第三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形成所述第一腔室,第二壳体与第三壳体形成所述第二腔室;第二壳体一肩部位置形成缺口,以供线路板组件的导线穿入第一腔室中实现电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出一种漏电保护断路器,其包括:壳体,内部包括第一腔室以及第二腔室;第二腔室内设置有线路板组件以及漏电保护组件;第一腔室内设置有第一操作机构、瞬时保护机构、灭弧室、热脱扣保护组件以及进、出线端子;第一操作机构包括第一手柄、第一触头系统以及连接第一手柄与第一触头系统的第一连杆;其中,还包括线路板通断组件;线路板通断组件包括静触件以及取电弹件;线路板组件的取电端与静触件电性连接;取电弹件包括固定端以及活动端,固定端与瞬时保护机构电性连接,活动端位于第一手柄的运动轨迹内,在第一手柄处于合闸位置或合闸的过程中,活动端受第一手柄抵压发生形变与静触件以使线路板取电;在第一手柄处于分闸位置,活动端已恢复形变与静触件分离以使线路板断电。
无论是接线端子怎么去接线,第一手柄在分闸的时候都会导致线路板断电(原因是取电弹件未与静触件接触,因此断电),这样就可以避免因为线接反,导致线路板长期通电烧毁的情况发生。同时取电弹件与静触件构成的这种线路板通断组件,它与第一触头系统并无直接关联,因此此种线路板通断组件并不会给第一触头系统增加负担,即,不会给第一触头系统在分断时带来直接的额外附加力阻碍其分闸,甚至可能还有助于分闸(例如,取电弹簧在手柄分闸的过程中加速其运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漏电保护断路器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漏电保护断路器的过电流保护极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漏电保护断路器的漏电保护极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漏电保护断路器的操作机构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线路板通断组件断路时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线路板通断组件通路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1
如图1-图6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漏电保护断路器,其含有如下结构:
壳体1,包括第一壳体101、第二壳体102以及第三壳体103,三者依次拼接,第二壳体102位于第一壳体101以及中间,从而使得第一壳体101与第二壳体102形成所述第一腔室11(也叫过电流保护极),第二壳体102与第三壳体103形成所述第二腔室12(也叫漏电流保护极)。在第二壳体102的左侧肩部位置处形成连通第一腔室11以及第二腔室12的缺口104。
第二腔室12,内部设置有第二手柄115、第二连杆116、第二触头系统、线路板组件13、漏电保护组件14以及第二进、出线端子。第二触头系统包括转动设置(通过转轴)在第二腔室12内的N极触头支持122,N极触头支持12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锁扣转轴以及第二跳扣转轴,N极触头支持122的另一侧设置有N极触头安装部。第二锁扣123以及第二跳扣124通过各自的转轴设置在N极触头支持上,N极动触头125则设置在N极触头安装部上。第二手柄115通过第二连杆116与第二跳扣124相连,使得第二手柄115、第二连杆116、第二触头系统形成四连杆机构,并且在合闸状态时,第二锁扣123以及第二跳扣124咬合在一起以使得四连杆机构内部保持平衡。漏电保护组件14包括N极磁轭141以及漏电脱扣器142,N极磁轭141上固定有N极静触头143,漏电脱扣器142的顶杆则与第二锁扣123位置相对应。线路板组件13包括零序互感器以及线路板,零序互感器用于检测检测到待保护电路中的漏电流信息(第一腔室11内的导电体通过导线穿过通过缺口104与零序互感器以及线路板相连),并传递到线路板中,线路板则驱动漏电脱扣器142开始工作,使其顶杆伸出推动第二锁扣123转动(打破四连杆机构内部的平衡),从而实现漏电保护。在第二空腔内部,为了防止线路板受到N极静触头143、N极动触头125的影响,在N极静触头143与线路板之间设置了分隔壁144。在第二空腔内部,为了提高电弧熄灭能力,在N极静触头143的附近设置有三个导磁板145,其中一个导磁板145位于N极静触头143与分隔壁144之间,另外两个导磁板145分别邻近第二壳体102以及第三壳体103设置,从而使得三个导磁板145总体呈U字形分布。
第一腔室11,内部设置有第一操作机构、瞬时保护机构2、灭弧室3、热脱扣保护组件4以及第一进、出线端子5、6。第一操作机构包括第一手柄15、第一触头系统以及第一连杆16。第一触头系统包括转动设置(通过转轴)在第一腔室11内的L极触头支持118,L极触头支持118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锁扣转轴以及第一跳扣转轴,L极触头支持118的另一侧设置有L极触头安装部。第一锁扣119以及第一跳扣120通过各自的转轴设置在L极触头支持118上,L极动触头121则设置在L极触头安装部上。第一手柄15通过第一连杆16与第一跳扣120相连,使得第一手柄15、第一连杆16、第一触头系统形成四连杆机构,并且在合闸状态时,第一锁扣119以及第一跳扣120咬合在一起以使得四连杆机构内部保持平衡。瞬时保护机构2包括磁轭21、线圈骨架22、设置于线圈骨架22内的动、静铁心、顶杆、套设与线圈骨架22上的线圈25以及与L极磁轭21焊接的L极静触头26(线圈25也与L极磁轭21焊接)。当线路发生短路时,在线圈25的作用下,顶杆伸出推动第一锁扣119旋转,打破四连杆机构内部的平衡,从而实现短路保护。
由于第二手柄115与第一手柄15通过手柄护套117实现联动,因此无论是发生短路保护还是发生漏电保护,两极的触头系统均可以同时实现分闸。
在第一腔室11内还设置有线路板通断组件;线路板通断组件包括静触件17以及取电弹件18。线路板组件13的取电端与静触件17电性(通过导线穿过缺口104相连)连接。取电弹件18为取电扭簧,包括固定端181、活动端182以及连接固定端181与活动端182的圈部183,圈部183与静触件17分布在第一手柄15的左右两侧。固定端181抵接在磁轭21的内侧进行取电;活动端182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部182a、第二部182b以及第三部182c,其中第一部182a与第二部182b形成背离第一手柄15所在方向的折弯,第二部182b与第三部182c形成朝向第一手柄15所在方向的折弯。在断路器分闸状态时,第三部182c与静触件17是出于分隔状态的,因此线路板无法取电。而当断路器由分闸朝向合闸转换的过程中,随着第一手柄15的旋转,
第一手柄15上的触发凸起152逐渐靠近第一部182a,并且挤压第一部182a使得第三部182c与静触件17接触导通,实现线路板取电,也就是说只有断路器处于合闸时,线路板才可以取电。为了避免干涉,在第一手柄15上设置有避让区域151,第一部182a与第二部182b的折弯处可以位于避让区域151之中,并且触发凸起152位于避让区域151的一侧。
上述结构由于取电弹件18是与第一手柄15相关联的,并不会给第一触头系统增加额外附加力阻碍分闸,在合闸时,用户手推第一手柄15旋转,使得第三部182c与静触件17接触导通;当分闸时,第一手柄15反向旋转,此时取电弹件18要恢复形变,反而会给第一手柄15一个反作用力加速其反向旋转,因此不仅不会阻碍分闸,还更有利于分闸。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漏电保护断路器,其包括:
壳体(1),内部包括第一腔室(11)以及第二腔室(12);
第二腔室(12)内设置有线路板组件(13)以及漏电保护组件(14);
第一腔室(11)内设置有第一操作机构、瞬时保护机构(2)、灭弧室(3)、热脱扣保护组件(4)以及第一进、出线端子(5、6);
第一操作机构包括第一手柄(15)、第一触头系统以及连接第一手柄(15)与第一触头系统的第一连杆(16);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线路板通断组件;线路板通断组件包括静触件(17)以及取电弹件(18);线路板组件(13)的取电端与静触件(17)电性连接;取电弹件(18)包括固定端(181)以及活动端(182),固定端(181)与瞬时保护机构(2)电性连接,活动端(182)位于第一手柄(15)的运动轨迹内,在第一手柄(15)处于合闸位置或合闸的过程中,活动端(182)受第一手柄(15)抵压发生形变与静触件(17)以使线路板取电;在第一手柄(15)处于分闸位置,活动端(182)已恢复形变与静触件(17)分离以使线路板断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漏电保护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取电弹件(18)为取电扭簧,还包括连接固定端(181)与活动端(182)的圈部(183),圈部(183)与静触件(17)分布在第一手柄(15)的左右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漏电保护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端(182)为连续弯折结构,其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部(182a)、第二部(182b)以及第三部(182c),其中第一部(182a)与第二部(182b)为背离第一手柄(15)所在方向弯折,第二部(182b)与第三部(182c)为朝向第一手柄(15)所在方向弯折;所述第一手柄(15)通过挤压第一部(182a)以实现第三部(182c)与静触件(17)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漏电保护断路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手柄(15)上设置有避让区域(151),避让区域(151)用于容纳第一部(182a)与第二部(182b)的折弯处,防止第一手柄(15)触碰该折弯处;第一手柄(15)位于避让区域(151)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挤压第一部(182a)的触发凸起(152)。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一种漏电保护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瞬时保护机构(2)包括磁轭(21)、线圈骨架(22)、设置于线圈骨架(22)内的动、静铁心、顶杆、套设与线圈骨架(22)上的线圈(25)以及与线圈(25)或L极磁轭(21)焊接的L极静触头(26);所述固定端(181)与L极静触头(26)或线圈(25)或L极磁轭(21)接触以实现与瞬时保护机构(2)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一种漏电保护断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腔室(12)内还设有第二操作机构,第二操作机构包括第二手柄(115)、第二触头系统以及连接第二手柄(115)与第二触头系统的第二连杆(116);第二手柄(115)与第一手柄(15)通过手柄护套(117)实现联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漏电保护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头系统包括与壳体(1)转动设置的L极触头支持(118),L极触头支持(118)一侧转动设置有第一锁扣(119)以及第一跳扣(120),L极触头支持(118)另一侧设置有L极动触头(121),第一手柄(15)通过第一连杆(16)与第一跳扣(120)相连;所述第二触头系统包括与壳体(1)转动设置的N极触头支持(122),N极触头支持(122)一侧转动设置有第二锁扣(123)以及第二跳扣(124),N极触头支持(122)另一侧设置有N极动触头(125),第二手柄(115)通过第二连杆(116)与第二跳扣(124)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的一种漏电保护断路器,其特征在于: 线路板组件(13)包括零序互感器以及线路板;漏电保护组件(14)包括N极磁轭(141)以及漏电脱扣器(142);线路板用于接受来自零序互感器检测到的漏电流信息,驱动漏电脱扣器(142)工作使得第二锁扣(123)移动,从而使得第二触头系统脱扣;N极磁轭(141)上固定有N极静触头(143),所述N极静触头(143)位于线路板的右侧,并且第二空腔内设置有分隔N极静触头(143)与线路板的分隔壁(144)。
9.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一种漏电保护断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N极静触头(143)的附近设置有三个导磁板(145),三个导磁板(145)总体呈U字形分布,并且其中一个位于N极静触头(143)与分隔壁(144)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漏电保护断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1)包括第一壳体(101)、第二壳体(102)以及第三壳体(103),第一壳体(101)与第二壳体(102)形成所述第一腔室(11),第二壳体(102)与第三壳体(103)形成所述第二腔室(12);第二壳体(102)一肩部位置形成缺口(104),以供线路板组件(13)的导线穿入第一腔室(11)中实现电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285241.8U CN218069759U (zh) | 2022-08-29 | 2022-08-29 | 一种漏电保护断路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285241.8U CN218069759U (zh) | 2022-08-29 | 2022-08-29 | 一种漏电保护断路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069759U true CN218069759U (zh) | 2022-12-16 |
Family
ID=844058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285241.8U Active CN218069759U (zh) | 2022-08-29 | 2022-08-29 | 一种漏电保护断路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069759U (zh) |
-
2022
- 2022-08-29 CN CN202222285241.8U patent/CN21806975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0490332B1 (en) | Circuit breaker | |
CN108417459B (zh) | 一种断路器的操作机构和断路器 | |
CN113035661B (zh) | 漏电断路器 | |
CA2411723C (en) | Circuit interrupter employing a mechanism to open a power circuit in response to a resistor body burning open | |
EP4318531A1 (en) | Residual current operated circuit-breaker with width of 18 mm | |
AU777311B2 (en) | Circuit breaker with bypass conductor commutating current out of the bimetal during short circuit interruption and method of commutating current out of bimetal | |
GB2630203A (en) | Double arc-extinguishing cover type leakage protector | |
CN110473751B (zh) | 配线用断路器 | |
EP0100367B1 (en) | Circuit breaker | |
EP0255955B1 (en) | Circuit interrupter | |
CN218069759U (zh) | 一种漏电保护断路器 | |
CN113539755A (zh) | 一种断路器 | |
CN220439533U (zh) | 一种智能式塑壳断路器 | |
CN109243936B (zh) | 一种多回路断路器 | |
CN214588674U (zh) | 一种多方式取电的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 |
CN111128628B (zh) | 一种结构紧凑的漏电断路器 | |
CN209843646U (zh) | 具有过欠压保护组件的断路器 | |
US4072916A (en) | Stacked circuit breakers having high interrupting capacity | |
EP1218899B1 (en) | Electric pole for low-voltage power circuit breaker | |
CN116364487A (zh) | 一种漏电断路器 | |
AU2002212566B2 (en) | Circuit breaker with bypass for redirecting high transient current and associated method | |
CN222421849U (zh) | 断路器 | |
US20210249208A1 (en) | Low-voltage circuit breaker | |
JPH0197341A (ja) | 回路遮断器 | |
CN213242465U (zh) | 一种高分断小型断路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