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8061030U - 一种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61030U
CN218061030U CN202221235336.2U CN202221235336U CN218061030U CN 218061030 U CN218061030 U CN 218061030U CN 202221235336 U CN202221235336 U CN 202221235336U CN 218061030 U CN218061030 U CN 2180610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fabricated
precast
slab
shear wall
ver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3533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德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123533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610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610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610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d-Shaped Construction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包括预制梁,还包括预制竖向构件,预制竖向构件包括一起整体预制的梁‑竖向构件节点区和预制竖向构件主体;上下相邻预制竖向构件之间通过竖向构件后浇段连接;预制梁端部通过梁后浇段与预制竖向构件的梁‑竖向构件节点区连接;竖向构件后浇段位于楼层层间,且位于梁‑竖向构件节点区上方;还包括装配式楼板,装配式楼板为钢筋桁架楼承板、叠合板、预制板中的至少其中一种,均设置在预制梁之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降低了混凝土构件深化设计、工厂生产和现场施工的难度,提高了混凝土结构的装配率,实现梁板柱墙的装配施工。

Description

一种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筋混凝土梁柱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
背景技术
钢筋混凝土装配式是行业发展的趋势,目前常用的做法,包括预制柱、预制剪力墙、叠合梁和叠合板。总结其特点:梁柱的节点区后浇、剪力墙的边缘约束构件后浇;叠合梁的上部后浇;预制柱和预制剪力墙的纵向受力钢筋连接采用灌浆套筒连接;梁的上部纵向受力钢筋现场绑扎。这种做法,实现了梁、板、柱、剪力墙四种主要结构构件的工厂预制和现场装配施工。但存在很明显的痛点问题:
(1)预制柱和预制剪力墙的纵向受力钢筋连接采用灌浆套筒连接,但灌浆套筒的灌浆密实度检测方法还不成熟,所以灌浆质量的可靠性行业内争议较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相关规范推荐了用挤压套筒连接预制柱和预制剪力墙的纵向受力钢筋的方法,也有工程实践验证了挤压套筒施工工艺的可行性,但由于梁柱节点区需要现浇,故预制柱的钢筋挤压套筒连接位置只能选在梁柱节点区或节点区之上紧靠楼面的位置。当挤压套筒设置在节点区时,挤压套筒挤压施工时,距离已施工的楼面较远,施工难度大;当挤压套筒设置在节点区之上紧靠楼面时,楼面梁板结构完成后再施工挤压套筒,由于挤压套筒紧靠楼面导致无施工操作空间。因此,挤压套筒虽然较好避免了灌浆密实度的问题,但无法在实际工程中推广应用,导致目前的项目几乎全部使用灌浆套筒。
为了解决钢筋连接的问题,近几年还发展了笼模结构,解决了预制柱和预制剪力墙的钢筋连接,但笼模结构的成本高,现场的混凝土现浇量较大,仅起到了节省模板的作用,混凝土预制率不高。
(2)叠合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安装过程中跟预制柱的纵向受力钢筋碰撞严重。由于梁柱节点区的后浇区空间有限,特别是柱四周均有叠合梁的情况下,叠合梁的下部纵向受力钢筋在节点区无法对接连接,采用锚板又导致节点区钢筋碰撞严重。
为解决这个问题,通常将柱的纵向钢筋集中布置在柱四个角,但又产生了预制结构设计跟现浇设计差异过大,跟行业成熟的结构设计做法不一致的情况。且节点区箍筋安装困难、叠合梁下部受力钢筋的锚板相互碰撞的问题仍然存在。
为解决叠合梁的钢筋碰撞问题,有些项目干脆采用现浇梁,虽然不影响装配率的计算,但违背了装配式的发展初衷。
(3)当预制柱和预制剪力墙的钢筋采用灌浆套筒连接,在灌浆料达到强度之前,上下预制柱、上下预制剪力墙未能形成安全的结构体系,需要大量的施工支撑固定预制柱和预制剪力墙;叠合梁的下部钢筋搁置在梁柱节点区,施工过程中梁柱不能形成安全的结构体系,导致需要大量的施工措施固定叠合梁。总之,当前的混凝土结构装配式做法,还无法像钢结构那样,在施工过程中构件快速自成稳定体系,这是混凝土结构装配式的一大缺点。
为解决这个问题,有些项目将梁柱节点做成钢结构,解决了施工过程中结构快速自成稳定体系的问题,但钢结构又存在防火的问题,后期的维护成本高,不利于在住宅项目上使用,而且钢结构节点和钢筋混凝土预制件的结合,成本高,理论和实践还不成熟。
经过对混凝土结构装配式的行业通常做法,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当前的钢筋混凝土预制结构,梁柱节点区采用现浇,虽然符合当前装配整体式结构的规范要求,但产生了上述的三个突出的问题:灌浆套筒密实度无法有效检测、梁柱钢筋碰撞严重、预制件施工中无法快速自成稳定体系。而笼模装配式体系,仅部分解决了灌浆套筒密实度的问题,没有解决其余的两个问题。而钢结构节点和钢筋混凝土预制件的结合,虽然可以解决上述的三个问题,但产生了防火的问题,并非最好的解决方案。
正由于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存在诸多问题,导致钢筋混凝土结构装配建造不能迅速推广,即使全国各地出台了各种鼓励政策,但装配建造还处于强制推广的局面,很少有项目主动采用装配建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降低了混凝土构件深化设计、工厂生产和现场施工的难度,提高了混凝土结构的装配率和预制率,实现梁板柱墙的装配施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包括预制梁,还包括预制竖向构件,预制竖向构件包括一起整体预制的梁-竖向构件节点区和预制竖向构件主体;上下相邻预制竖向构件之间通过竖向构件后浇段连接;预制梁端部通过梁后浇段与预制竖向构件的梁-竖向构件节点区连接;竖向构件后浇段位于楼层层间,且位于梁-竖向构件节点区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预制竖向构件包括预制柱和预制剪力墙两者的至少一种;所述预制柱包括一起整体预制的梁-柱节点区和预制柱主体;所述预制剪力墙包括一起整体预制的梁-剪力墙节点区和预制剪力墙主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预制梁包括预制主梁和预制次梁;预制主梁包括一起整体预制的主次梁节点区和主梁主体,预制次梁的端部通过次梁后浇段与预制主梁的主次梁节点区连接;预制次梁中预埋有次梁纵向受力钢筋,预制主梁的主次梁节点区中预埋有次梁纵向受力钢筋,预制次梁和主次梁节点区两者的次梁纵向受力钢筋端部均位于次梁后浇段内且通过挤压套筒、螺纹套筒以及焊接至少其中一种方式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预制梁中预埋有梁纵向受力钢筋,预制竖向构件的梁-竖向构件节点区中预埋有梁纵向受力钢筋,预制梁和梁-竖向构件节点区两者的梁纵向受力钢筋端部均位于梁后浇段内且通过挤压套筒、螺纹套筒以及焊接至少其中一种方式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预制柱中预埋有柱竖向受力钢筋,柱竖向受力钢筋竖直布置;上下相邻预制柱的预埋柱竖向受力钢筋端部均位于柱后浇段内且通过挤压套筒、螺纹套筒以及焊接至少其中一种方式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预制竖向构件包括预制剪力墙,预制剪力墙中预埋有竖向钢筋;上下相邻预制剪力墙中直径大于或等于16mm的竖向钢筋端部位于剪力墙后浇段内且通过挤压套筒、螺纹套筒以及焊接至少其中一种方式连接;上下相邻预制剪力墙直径小于16mm的竖向钢筋端部均位于剪力墙后浇段内且通过钢筋搭接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预制剪力墙,包括一起整体预制的边缘构件和剪力墙墙身。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当剪力墙尺寸较大导致构件运输安装困难时,将剪力墙分成数量至少为两个的预制剪力墙,相邻预制剪力墙之间通过垂直后浇段连接,横向相邻预制剪力墙的预埋水平钢筋端部均位于垂直后浇段内且通过钢筋环锚搭接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楼板;楼板为装配式楼板,装配式楼板为钢筋桁架楼承板、叠合板和预制板的至少其中一种;装配式楼板通过后浇的方式与预制梁、预制剪力墙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装配式楼板为钢筋桁架楼承板,钢筋桁架楼承板通过栓钉与位于预制梁、预制剪力墙的侧托梁两者上的预埋钢板焊接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装配式楼板为设有楼板预埋钢筋的叠合板或预制板,所述楼板设置在预制梁、预制剪力墙的侧托梁上;叠合板或预制板的预埋钢筋与预制梁、预制剪力墙上的预埋钢筋或安装在内埋式螺母上的螺栓搭接连接;叠合板或预制板与预制梁、预制剪力墙通过后浇楼板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预制剪力墙侧边设置有侧托梁,侧托梁是钢筋混凝土、钢结构两者中的至少一种;钢筋混凝土侧托梁跟预制剪力墙整体预制。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点为:
1、解决了灌浆套筒施工质量不易保证的问题。梁-竖向构件的节点区跟竖向构件整体预制,将竖向构件后浇带设置在楼层层间受力较小,且方便施工操作的位置,使用挤压套筒或焊接技术代替灌浆套筒,彻底解决了灌浆密实度不能有效检测的问题。
2、解决了钢筋碰撞的问题。梁-竖向构件的节点区跟竖向构件整体预制,彻底解决了节点区梁钢筋跟竖向构件钢筋碰撞的问题。采用全截面预制梁代替叠合梁,钢筋桁架楼承板、叠合板、预制板设置在预制梁梁面之上,还解决了梁板钢筋碰撞的问题。
3、解决了预制件快速自成稳定体系的问题。施工过程中,预制梁、预制竖向构件之间的纵向受力钢筋过挤压套筒或焊接连接完成后,预制件本身立即形成稳定的结构体系,并能承受施工过程中的荷载,类似钢结构施工安装,节省大量的施工临时固定措施。
4、解决了预制率低的问题。常规的钢筋混凝土装配式结构的剪力墙的边缘构件不预制,梁-竖向构件节点区不预制,叠合梁只有一部分预制,结构预制率通常只有20-40%,通过该创新的结构分段及连接方法,预制率可以达到90%以上。
5、解决了成本高的问题。由于常规的装配式施工存在大量现浇结构与装配结构并用的情况,产生了现浇措施成本和装配措施成本叠加的问题。而通过创新的结构分段及连接办法,减少了现浇措施的投入。此外,还提高了预制件的尺寸标准化程度,通过模数化的设计使得预制件模板的重复利用率可以大幅提高,降低了预制件的成本。
6、解决了进度慢的问题,由于常规的装配式施工存在大量现浇结构与装配结构并用的情况,导致施工步骤多,流程长。全装配的建造方法,减少了现浇结构,降低了施工难度,简化了施工工序和流程,缩短了工期。
7、解决了深化设计复杂的问题。梁、柱、剪力墙等结构设计的钢筋配置可以完全等同于现浇,深化设计工作大大减少,解决了深化设计复杂、钢筋布置跟现浇结构差异较大的问题。
需要特别说明的,本实用新型采用预制梁替代叠合梁,钢筋桁架楼承板、叠合板、预制板设置在梁面上,这跟常规的叠合梁+叠合板的做法不同,也跟现浇混凝土的做法不同,混凝土的用量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梁底的结构净高减少约100~150mm。但相对于上述的7个优点,这两个缺点可以接受,净高还可以通过增加梁宽来解决,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极大的工程实用意义。
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预制竖向结构、预制梁的后浇段及连接示意图;
图2为预制主梁、预制次梁的后浇段及连接示意图;
图3为预制梁、钢筋桁架楼承板的连接示意图之一;
图4为预制梁、钢筋桁架楼承板的连接示意图之二;
图5为预制梁、叠合板的连接示意图之一;
图6为预制梁、叠合板的连接示意图之二;
图7为预制梁、叠合板的连接示意图之三;
图8为预制梁、预制板的连接示意图之一;
图9为预制梁、预制板的连接示意图之二;
图10为预制梁、预制板的连接示意图之三;
图11为预制剪力墙、钢筋桁架楼承板的连接示意图之一;
图12为预制剪力墙、钢筋桁架楼承板的连接示意图之二;
图13为预制剪力墙、叠合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14为预制剪力墙、预制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15为预制柱、钢筋桁架楼承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16为预制柱、叠合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17为预制柱、预制板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案例1描述的是框架剪力墙结构+钢筋桁架楼承板的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图4、图11、图12、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描述的一种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包括预制梁5,预制梁5包括预制主梁101、预制次梁102。还包括钢筋桁架楼承板8和预制竖向构件1,预制竖向构件1包括两者一起整体预制的梁-竖向构件节点区和竖向构件主体。上下相邻预制竖向构件之间通过竖向构件后浇段2连接。预制梁5端部通过梁后浇段6与预制竖向构件1的梁-竖向构件节点区连接。预制主梁101包括一起整体预制的主次梁节点区和主梁主体。预制次梁102的端部通过次梁后浇段103与预制主梁101的主次梁节点区连接。竖向构件后浇段2位于楼层层间,且竖向构件后浇段2位于梁-竖向构件节点区上方。具体的,距离楼层地面0.5~1.5米的高度是竖向构件后浇段2比较合适的位置。预制竖向构件1包括预制柱和预制剪力墙18两者的至少一种。预制柱包括两者一起整体预制的梁-柱节点区和柱主体。预制剪力墙18包括一起整体预制的梁-剪力墙节点区和预制剪力墙主体。
全装配结构的关键点之一是后浇段的设置,需要在结构合适的位置设置后浇段,需要兼顾受力合理,兼顾现有的结构设计习惯,兼顾工厂生产难度、现场安装难度、成本、工期。因此,将竖向构件的后浇段设置在层间受力较小、便于施工操作的位置,预制竖向构件1在梁-竖向构件节点区位置保持连续,在楼面位置保持连续。将预制主梁101的后浇段设置在预制主梁101两端靠近梁柱节点的位置。将预制次梁102的后浇段设置在预制次梁102两端靠近主梁的主次梁节点的位置。当剪力墙平面尺寸较大时,剪力墙中间设置垂直后浇带,将剪力墙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制剪力墙。
全装配结构的关键点之二是预制构件的连接,框架剪力墙体系的主要结构承载构件连接包括4种情况:上下预制柱、上下预制剪力墙18、预制梁5与预制竖向构件1、预制主梁101与预制次梁102的连接。通过采用钢筋定位钢板,保证两个预制件的预埋纵向受力钢筋相互定位准确,再用挤压套筒4的方式,将纵向受力钢筋一一连接,受力钢筋连接后,施工过程中梁柱已形成安全的结构体系,可以减少施工措施。再用自密实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等高性能混凝土,或普通混凝土浇筑后浇段,完成预制构件的连接。
全装配结构的关键点之三是装配式楼板与预制梁、预制剪力墙的连接。装配式楼板又可以采用钢筋桁架楼承板8、叠合板11和预制板16三种常用的装配产品。为了解决施工过程中钢筋桁架楼承板8、叠合板11和预制板16安装就位以及梁板钢筋碰撞的问题,将楼板的钢筋跟梁钢筋、剪力墙钢筋脱开,将楼承板、叠合板和预制板安装在预制梁面上,或剪力墙的侧托梁面上,降低了楼板构件安装就位难度。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示意了上下预制柱、上下预制剪力墙18、预制梁5与预制竖向构件1三种连接做法。预制竖向构件1中预埋有竖向构件的竖向受力钢筋3,竖向构件的竖向受力钢筋3上下贯穿预制竖向构件。上下相邻预制竖向构件的竖向受力钢筋3端部位于竖向构件后浇段2内且通过挤压套筒4、螺纹套筒以及焊接至少其中一种方式连接。预制梁5中预埋有梁纵向受力钢筋7,梁纵向受力钢筋7包括上部钢筋和下部钢筋。预制竖向构件1的梁-竖向构件节点区中预埋有水平布置的梁纵向受力钢筋7,预制竖向构件1和预制梁5两者的梁纵向受力钢筋7端部均位于梁后浇段6内且通过挤压套筒4连接。
此外,当预制竖向构件1为预制剪力墙18时,预制剪力墙18中预埋有竖竖向钢筋,上下相邻预制剪力墙18的直径大于等于16mm的竖向钢筋端部位于竖向构件后浇段2内且通过挤压套筒4连接。上下预制剪力墙18的直径小于16mm的竖向钢筋,在剪力墙后浇段内通过搭接连接。
所述的预制剪力墙18,包括一起整体预制的边缘构件和剪力墙墙身。当剪力墙的平面尺寸较大时,预制剪力墙18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横向排列,相邻预制剪力墙18之间通过垂直后浇段连接。横向相邻预制剪力墙18的预埋水平钢筋端部均位于垂直后浇段内且通过钢筋搭接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示意了预制主梁101与预制次梁102的连接做法。预制主梁101包括一起整体预制的主次梁节点区和主梁主体,预制次梁102的端部通过次梁后浇段与预制主梁的主次梁节点区连接。预制次梁102中预埋有次梁纵向受力钢筋104,预制主梁101的主次梁节点区中预埋有次梁纵向受力钢筋104,预制次梁和主次梁节点区两者的次梁纵向受力钢筋104端部均位于次梁后浇段103内且通过挤压套筒4、螺纹套筒以及焊接至少其中一种方式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示意了钢筋桁架楼承板与预制梁连接的一种做法。楼板为钢筋桁架楼承板8,预制梁5的两侧均有钢筋桁架楼承板8。在预制梁的梁面上设有预埋钢板9,钢筋桁架楼承板8安装在预制梁上方后,在预埋钢板9上焊接栓钉10,栓钉10与钢筋桁架楼承板8连接后,向钢筋桁架楼承板8浇筑混凝土,实现楼板与预制梁5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示意了钢筋桁架楼承板与预制梁连接的一种做法。楼板为钢筋桁架楼承板8,预制梁5为靠近外墙的边梁,预制梁5仅一侧设有钢筋桁架楼承板8。为了确保边梁位置的防水效果,在预制梁5的一侧设有预埋钢板,另一侧设有L形的预埋钢筋13。预埋钢筋13竖直段预埋在预制梁5内,预埋钢筋13的另一端伸入钢筋桁架楼承板8的现浇混凝土区域,楼板的其余钢筋绑扎完成后,最后浇筑混凝土,实现楼板与预制梁5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示意了钢筋桁架楼承板与剪力墙连接的一种做法。预制竖向构件1为预制剪力墙18,预制剪力墙18一侧设有侧托梁19,侧托梁19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中的一种。当侧托梁19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时,其与预制剪力墙18一起预制,侧托梁19顶部设有预制梁面预埋钢板9。钢筋桁架楼承板8安装后在侧托梁上后,在预埋钢板9上焊接栓钉10,实现钢筋桁架楼承板与侧托梁的连接固定,保证施工过程中的钢筋桁架楼承板的安全。预埋钢筋13一端预埋在预制剪力墙18内,另一端伸入钢筋桁架楼承板8的现浇混凝土区域。楼板的其余钢筋绑扎完成后,向钢筋桁架楼承板8上浇筑混凝土,实现楼板与预制剪力墙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示意了钢筋桁架楼承板与剪力墙连接的一种做法。预制竖向构件1为预制剪力墙18,预制剪力墙18一侧设有侧托梁19,侧托梁19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中的一种。当侧托梁19为钢结构时,侧托梁为角钢23、或槽钢、或其他类型的钢结构。钢筋桁架楼承板8安装后在侧托梁上后,在角钢23上焊接栓钉10,实现钢筋桁架楼承板与侧托梁的连接固定,保证施工过程中的钢筋桁架楼承板的安全。预埋钢筋13一端预埋在预制剪力墙18内,另一端伸入钢筋桁架楼承板8的现浇混凝土区域。楼板的其余钢筋绑扎完成后,向钢筋桁架楼承板8上浇筑混凝土,实现楼板与预制剪力墙的连接。由于钢结构侧托梁是永久的受力构件,需要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保证结构的安全。
本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示意了钢筋桁架楼承板与预制柱连接的情况。预制柱一侧预埋有内埋式螺母15,将螺栓21的一端插入内埋式螺母15并拧紧,另一端伸入钢筋桁架楼承板8上的现浇混凝土区域。楼板的其余钢筋绑扎完成后,向钢筋桁架楼承板8上浇筑混凝土,实现楼板与预制柱22的连接。
此外,当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钢筋桁架楼承板、或剪力墙结构+钢筋桁架楼承板时,完全可参照实施例1。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描述的是框架剪力墙结构+叠合板的实施案例。
如图5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楼板为叠合板11。预埋钢筋13下端埋入预制梁5内,上端向上凸出于预制梁5并伸入叠合板的现浇层。叠合板现浇层内的钢筋安装完成后,向叠合板11的现浇层浇筑混凝土,实现楼板与预制梁的连接。
如图6所示,与图5不同之处在于,预制梁5顶部设有内埋式螺母15,将螺栓21的一端插入内埋式螺母15并拧紧,另一端伸入叠合板11的现浇层。叠合板上的钢筋安装完成后,向叠合板11的现浇层浇筑混凝土,实现楼板与预制梁的连接。这种做法减少了预制梁的预埋钢筋数量,提升了预制梁的生产效率,降低了预制梁的生产成本。
如图7所示,与图5的不同之处在于,预制梁仅一侧有叠合板。预埋钢筋13下端预埋在预制梁中,上端向上凸出于预制梁5并伸入叠合板的现浇层,向叠合板11的上部现浇层浇筑混凝土,实现楼板与预制梁的连接。
如图13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楼板为叠合板11,剪力墙本身及剪力墙的侧托梁19上有预埋钢筋13,预埋钢筋13伸入叠合板的现浇层。向叠合板11的现浇层浇筑混凝土,实现楼板与预制剪力墙的连接。
如图16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楼板为叠合板11。预制柱22一侧预埋有内埋式螺母15。将螺栓21的一端插入内埋式螺母15并拧紧,另一端伸入叠合板11上的现浇层。向叠合板11的现浇层浇筑混凝土,实现楼板与预制柱22的连接。
此外,当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叠合板、或剪力墙结构+叠合板时,完全可参照实施例2。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描述的是框架剪力墙结构+预制板的实施案例。
如图8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楼板为预制板16,预制板16上设有预制板钢筋17。预制梁5的顶部预埋有预埋钢筋13,预埋钢筋13一端埋入预制梁5,另一端伸入预制板的后浇带。向预制板后浇带浇筑混凝土,实现预制板和预制梁5的连接。
如图9所示,与图8不同之处在于,预制梁5的顶部预埋有内埋式螺母15,将螺栓21的一端插入内埋式螺母15并拧紧,另一端伸入预制板16的后浇带。向预制板后浇带浇筑混凝土,实现预制板和预制梁的连接。这种做法减少了预制梁的预埋钢筋数量,提升了预制梁的生产效率,降低了预制梁的生产成本。
如图10所示,与图8不同之处在于,预制梁5为靠近外墙的边梁,预制梁5仅一侧有预制板。预制梁5顶部预埋有预埋钢筋13,预埋钢筋13上部穿出预制梁5梁面,伸入预制板的后浇带。向预制板后浇带浇筑混凝土,实现预制板和预制梁5的连接。
如图14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楼板为预制板16,预制板16安装在侧托梁之上。预埋钢筋13预埋在预制剪力墙18和侧托梁19内,并伸入预制板后浇带,向预制板后浇带浇筑混凝土,实现预制板和预制剪力墙18的连接。
如图17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设有L型转接件20。L型转接件20一端通过螺栓与预制柱22连接,另一端通过螺栓与预制板16连接。
此外,当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预制板、或剪力墙结果+预制板时,可完全可参照实施例3。
上述实施例中,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注意事项如下:
先完成上下预制柱、上下预制剪力墙18的安装和连接。上下预制柱22和预制剪力墙18的钢筋采用挤压套筒连接,预制件在生产过程中采用钢筋定位钢板,确保后浇段的受力钢筋相对位置完全一致,确保挤压套筒的施工方便和施工质量。上下预制柱和预制剪力墙18的后浇段的钢筋连接完成后,安装加密箍筋,支模板,浇筑自密实混凝土后,上下预制柱和预制剪力墙18形成整体。
挤压套筒安装时,通过调整预制柱的安装就位,使得上下预制柱竖向受力钢筋端头离套筒的中心位置符合规范要求。当由于施工误差导致预制柱和预制剪力墙18的竖向受力钢筋尺寸偏长时,通过现场切割竖向受力钢筋的方法,保证竖向受力钢筋端头离套筒的中心位置符合规范要求。当由于施工误差导致预制柱和预制剪力墙18的竖向受力钢筋尺寸偏短时,通过增加挤压套筒的长度,可以消除预制柱和预制剪力墙18的长度误差,使得预制柱和预制剪力墙18的安装就位符合设计要求。
上预制柱和上预制剪力墙18的预制构件在后浇段设置成斜面,保证后浇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当剪力墙的平面尺寸大,构件运输安装困难时,钢筋挤压套筒安装困难时,在剪力墙中间设置垂直后浇带,将剪力墙分成至少两个预制剪力墙,分别定位和安装后,再将垂直后浇带浇筑完成。
整个楼层的上下柱和预制剪力墙18的安装后,开始预制梁的安装。预制梁的后浇段设置在梁两端靠近柱和预制剪力墙18的位置。预制梁纵向受力钢筋和预制柱、预制预制剪力墙18预埋的梁纵向受力钢筋,通过钢筋定位钢板,精准对位后,采用挤压套筒连接。挤压套筒施工完成后,梁与竖向构件形成完整的受力体系,保证施工期间的安全。
预制梁包括预制主梁和预制次梁。预制主梁安装完成后,安装次梁。
预制梁的后浇段钢筋连接完成后,安装加密箍筋,支模板,浇筑自密实混凝土或普通混凝土。
挤压套筒4安装时,通过调整预制梁的安装位置,使得预制梁纵向受力钢筋端头离挤压套筒的中心位置符合规范要求。当由于施工误差导致预制梁的纵向长度偏长时,通过现场切割纵向受力钢筋的方法,保证纵向受力钢筋端头离套筒的中心位置符合规范要求。当由于施工误差导致预制梁的纵向受力钢筋长度偏短时,通过增加挤压套筒的长度,可以消除预制梁的长度误差,使得预制梁的安装就位符合设计要求。
当柱的两个垂直方向均有梁搭接,梁两个方向的纵向受力钢筋在垂直方向上应相互避让,考虑到梁顶标高要齐平,优先布置受力较大方向梁纵向受力钢筋。或采用另外一种方案,采用定制的穿孔钢构件,方便预制柱制作时两个方向梁钢筋的对穿布置。
整个楼层的预制柱、预制剪力墙18、预制主梁、预制次梁的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开始楼板的施工。当采用钢筋桁架楼承板时,钢筋桁架楼承板直接安装在预制梁、预制剪力墙18侧托梁上,然后在预制梁及侧托梁面的预埋钢板上上焊接栓钉,使得钢筋桁架楼承板和预制梁、预制预制剪力墙18可靠连接,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钢筋桁架楼承板上的其余楼板钢筋绑扎完成后,浇筑混凝土,整个楼面施工完成。
通过设置附加钢筋保证梁板节点满足受力计算要求。
钢筋桁架楼承板安装完成后,预制梁、侧托梁面上可以焊接一排、两排或多排栓钉。
当预制梁、侧托梁面上只有预埋钢筋,没有预埋钢板时,钢筋桁架楼承板搭接在梁面上,在钢筋桁架楼承板板底增加支撑,确保施工安全。
当采用叠合板时,叠合板直接安装在预制梁、侧托梁面上,在叠合板板底增加支撑,确保施工安全。预制梁、侧托梁面预埋钢筋,或设置内埋式螺母,绑扎叠合板的上层钢筋后,再浇筑混凝土,叠合板与梁、预制剪力墙18形成整体,整个楼面施工完成。
当采用预制板时,可以大幅度提升整个结构体系的预制率。预制板直接安装在预制梁、侧托梁面上,在预制板板底增加支撑,确保施工安全。预制梁、侧托梁面设置楼板后浇带,预制板的预埋钢筋搭接完成后,完成后浇带的浇筑,整个楼面施工完成。
在楼板跟预制柱相连接的位置,当楼板采用钢筋桁架楼承板或叠合板时,柱侧设置内埋式螺母,通过安装螺栓21,实现钢筋桁架楼承板与预制柱的连接。当楼板采用预制板时,通过L型转折件和螺栓实现预制柱和预制板的连接。
整个楼层的预制柱、预制剪力墙18、预制主梁、预制次梁安装完成,楼板施工完成后,开始上一楼层的施工。
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Claims (10)

1.一种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包括预制梁(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制竖向构件(1),预制竖向构件(1)包括一起整体预制的梁-竖向构件节点区和预制竖向构件主体;上下相邻预制竖向构件(1)之间通过竖向构件后浇段(2)连接;预制梁(5)端部通过梁后浇段(6)与预制竖向构件(1)的梁-竖向构件节点区连接;竖向构件后浇段(2)位于楼层层间,且位于梁-竖向构件节点区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竖向构件(1)包括预制柱和预制剪力墙(18)两者的至少一种;所述预制柱包括一起整体预制的梁-柱节点区和预制柱主体;所述预制剪力墙(18)包括一起整体预制的梁-剪力墙节点区和预制剪力墙主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梁(5)包括预制主梁(101)和预制次梁(102);预制主梁(101)包括一起整体预制的主次梁节点区和主梁主体,预制次梁(102)的端部通过次梁后浇段(103)与预制主梁(101)的主次梁节点区连接;预制次梁(102)中预埋有次梁纵向受力钢筋(104),预制主梁(101)的主次梁节点区中预埋有次梁纵向受力钢筋(104),预制次梁和主次梁节点区两者的次梁纵向受力钢筋(104)端部均位于次梁后浇段(103)内且通过挤压套筒(4)、螺纹套筒以及焊接至少其中一种方式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梁(5)中预埋有梁纵向受力钢筋(7),预制竖向构件(1)的梁-竖向构件节点区中预埋有梁纵向受力钢筋(7),预制梁(5)和梁-竖向构件节点区两者的梁纵向受力钢筋(7)端部均位于梁后浇段(6)内且通过挤压套筒(4)、螺纹套筒以及焊接至少其中一种方式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柱中预埋有竖向受力钢筋;上下相邻预制柱的预埋竖向受力钢筋端部均位于柱后浇段内且通过挤压套筒(4)、螺纹套筒以及焊接至少其中一种方式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竖向构件(1)包括预制剪力墙(18),预制剪力墙(18)中预埋有竖向钢筋;上下相邻预制剪力墙(18)中直径大于或等于16mm的竖向钢筋端部均位于剪力墙后浇段内且通过挤压套筒(4)、螺纹套筒以及焊接至少其中一种方式连接;上下相邻预制剪力墙直径小于16mm的竖向钢筋端部均位于剪力墙后浇段内且通过钢筋搭接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楼板;楼板为装配式楼板,装配式楼板为钢筋桁架楼承板(8)、叠合板(11)和预制板(16)的至少其中一种;装配式楼板通过后浇的方式与预制梁、预制剪力墙(18)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楼板为钢筋桁架楼承板(8),钢筋桁架楼承板(8)设置在预制梁、预制剪力墙的侧托梁(19)上,通过栓钉(10)与位于预制梁、预制剪力墙(18)的侧托梁(19)两者上的预埋钢板(9)焊接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楼板为设有楼板预埋钢筋的叠合板(11)或预制板(16),所述楼板设置在预制梁、预制剪力墙的侧托梁(19)上;叠合板(11)或预制板(16)的预埋钢筋与预制梁、预制剪力墙(18)上的预埋钢筋(13)或安装在内埋式螺母上的螺栓搭接连接;叠合板(11)或预制板(16)与预制梁、预制剪力墙(18)通过后浇楼板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剪力墙(18)侧边设置有侧托梁(19),侧托梁是钢筋混凝土、钢结构两者中的至少一种;钢筋混凝土侧托梁跟预制剪力墙整体预制。
CN202221235336.2U 2022-05-20 2022-05-20 一种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 Active CN2180610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35336.2U CN218061030U (zh) 2022-05-20 2022-05-20 一种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35336.2U CN218061030U (zh) 2022-05-20 2022-05-20 一种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61030U true CN218061030U (zh) 2022-12-16

Family

ID=84431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35336.2U Active CN218061030U (zh) 2022-05-20 2022-05-20 一种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610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36479B (zh) 一种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
CN113668370B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桥墩及其施工方法
CN110878513B (zh) 一种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梁与钢混组合梁拼接桥及施工方法
CN110409608A (zh) 一种半装配式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11411721A (zh) 一种装配式预制楼板次梁组合构件
CN114033047A (zh) 连接件、模块化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1522899U (zh) 一种便于采用架桥机架设的大跨径钢混组合梁
CN212453065U (zh) 装配式建筑框架结构构件
CN117027498B (zh) 楼盖免撑的居住建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8061030U (zh) 一种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
CN113356370A (zh) 剪力墙及框架柱与混凝土梁牛腿互锚连接施工方法
CN113026806B (zh) 预制拱角板及装配式地下车站
US20220403641A1 (en) Method for using aerated autoclaved concrete in residential and commercial construction
CN115012580A (zh) 一种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
CN212224301U (zh) 填充墙组合抗裂结构
JP2697532B2 (ja) 建築架構の構築方法
CN112609880A (zh) 一种具有现浇面的预制底板及施工方法
CN111101617A (zh) 填充墙组合抗裂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6555448B (zh) 带有预埋接缝梁段的t形刚性接缝连肢墙及其施工方法
CN217175198U (zh) 钢筋桁架楼承板与钢筋混凝土墙的连接结构
CN221052368U (zh) 适用于山地环境的装配式钢-混组合结构桥梁
JPS627339B2 (zh)
CN115419196B (zh) 用于核电厂的uhpc湿接缝预制双面叠合剪力墙及方法
CN115370071B (zh) 预制装配式环箍约束混凝土与方钢管的组合柱及施工方法
CN220353156U (zh) 墙柱节点结构以及装配式房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