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56654U - 一种车载冷热保温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载冷热保温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056654U CN218056654U CN202222109814.1U CN202222109814U CN218056654U CN 218056654 U CN218056654 U CN 218056654U CN 202222109814 U CN202222109814 U CN 202222109814U CN 218056654 U CN218056654 U CN 21805665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ld
- hot
- area
- vehicle
- jun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载冷热保温箱,包括外箱体,内部设有冷区、热区和半导体制冷片,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与冷端导冷组件相连,冷端导冷组件用于将吸冷后的空气不断送入冷区内,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与热端换热组件相连,热端换热组件的结构包括水冷头和换热盘管,水冷头一侧与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相贴合,另一侧与热区的壁面相贴合,换热盘管贴设在热区的壁面上,两端分别与水冷头的换热介质出口和换热介质进口连接成循环回路。本实用新型的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和热端分别设置冷端导冷组件和热端换热组件,实现对对应温区的温度进行有效控制,同时在冷区、热区间填充隔热材料,避免冷、热端与冷、热温区距离过近,同时也提高了制冷量的利用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温箱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车载冷热保温箱。
背景技术
半导体制冷片,利用半导体材料的Peltier效应,当直流电通过两种不同半导体材料串联成的电偶时,在电偶的两端即可分别吸收热量和放出热量。优点是没有滑动部件,可应用在一些空间受到限制、可靠性要求高、无制冷剂污染的场合。
现有技术中,采用半导体制冷元件的保温箱技术可参考申请号为CN202022311518.0的一种冷热两用外卖保温箱,其结构设置为将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和热端分别与冷、热腔室的壁面直接贴合,这种结构虽然实现了同时进行冷、热区保温的目的,但是由于半导体制冷片的厚度通常只有几个毫米,冷、热端之间的传热效应较明显,特别是热端散热对冷端制冷具有很大的影响,降低了冷、热量的利用效率,导致温控效果差且能耗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冷热保温箱,目的是降低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热端干扰,提高冷、热量的利用效率。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车载冷热保温箱,包括外箱体,内部设有冷区、热区和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与冷端导冷组件相连,所述冷端导冷组件用于将与其换热后温度降低的冷空气不断送入所述冷区内,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与热端换热组件相连,所述热端换热组件的结构包括水冷头和换热盘管,所述水冷头一侧与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相贴合,另一侧与热区的壁面相贴合,所述换热盘管贴设在所述热区的壁面上,两端分别与水冷头的换热介质出口连接成循环回路,所述循环回路上还串联有泵。
进一步作技术方案为:
所述冷端导冷组件的结构包括散热器和冷风扇,所述散热器的一侧面与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相贴合,贴合面上涂覆有导热硅脂,且在散热器该侧面上其余区域贴设有隔热膜,所述散热器的另一侧面与所述冷风扇连接,所述冷区的侧壁上设有与冷风扇的出风端相对的风口。
所述散热器通过螺丝与水冷头固连,以将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热端分别与散热器和水冷头压紧,所述螺丝的位于散热器与水冷头之间的部分套设有塑料保护套。
所述冷风扇的出风端位于所述风口的中部,风口的面积大于冷风扇的出风面积。
所述热端换热组件的结构还包括降温组件,其串联在所述循环回路中,并设置在所述热区的壁面上。
所述降温组件的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水排和至少一个热风扇,所述至少一个水排串联在所述循环回路中,一侧面与热区的外壁贴合,另一侧面与热风扇贴合。
冷区与热区之间设有分隔件,所述分隔件将冷端导冷组件围绕在其内部,与热端换热组件隔离开。
冷区、热区的壁面为导热金属材质。
外箱体内壁与冷区及热区的外壁与之间形成有隔热夹层,外箱体上对应于热区的一侧壁上设有散热孔。
还包括蓄电池安装位、热区顶盖、冷区顶盖、温度控制和显示面板、以及分别检测冷区和热区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和热端分别设置冷端导冷组件和热端换热组件,通过冷热温区底端的温度传感器,从而控制半导体制冷片的电流大小,实现对对应温区的温度进行有效控制,同时在冷区、热区间填充隔热材料,避免冷热端距离过近,提高了制冷量的利用效率。
本实用新型通过冷端导冷组件将冷量传递给冷区,通过风扇吹风使冷气循环提高了冷区温度的均匀性。
本实用新型的冷端导冷组件上朝热端一面设置隔热膜,有效防止半导体制冷片热端热量扩散,降低了对冷端制冷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热端换热组件利用水冷头将热端热量进行高效散热,进一步防止水冷头温度过高从而影响冷端制冷效率以及中间保温隔热层的隔热效果,通过换热盘管使热区温度分布更加均匀。
本实用新型设置了降温组件,包含两个水排和两个风扇,可以有效控制热区温度。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优点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可以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隐藏顶部冷、热区盖板与温度控制和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区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隔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区上换热盘管以及降温组件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温度控制和显示面板、蓄电池安装位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顶盖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顶盖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冷区;2、分隔件;3、热区;4、隔热夹层;5、冷区顶盖;6、温度控制和显示面板;7、热区顶盖;8、外箱体;9、置物板;10、半导体制冷片;11、水冷头;12、换热盘管;13、水排;14、热风扇;15、泵;16、风口;17、散热器;18、冷风扇;19、隔热膜;20、蓄电池安装位;21、制冷件安装孔;22、泵安装件;23、防松扣;24、螺丝;25、塑料保护套;26、凸起;81、散热孔;91、单元板;92、中间转轴;151、输入管;152、输出管;153、注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车载冷热保温箱,包括外箱体8,其内设置冷区1、热区3和半导体制冷片10,半导体制冷片10的冷端与冷端导冷组件相连,冷端导冷组件用于将吸冷后的空气送入冷区1,半导体制冷片10的热端与热端换热组件相连,热端换热组件的结构包括水冷头11和换热盘管12,水冷头11一侧与半导体制冷片10的热端相贴合,另一侧与热区3的壁面相贴合,换热盘管12贴设在热区3的壁面上,两端分别与水冷头11的换热介质出口和换热介质进口连接成循环回路,所述循环回路上连接有如图3所示的泵15。
其中,水冷头11之所以可以直接贴在半导体制冷片10热端而不怕温度过高而烧坏,一是因为其本身材质易导热,将热量传递到热区3外壁上,二是因为其内部自带弯曲水路,使换热介质在其内部快速完成换热带走多余热量。
参见图3和图4,冷端导冷组件的结构包括散热器17和冷风扇18,散热器17的一侧面与半导体制冷片10的冷端相贴合,在贴合面上涂有导热硅脂,并在该侧面的其余区域上设有隔热膜19,散热器17的另一侧面与冷风扇18连接,冷区1的侧壁上设有与冷风扇18的出风端相对的风口16。
隔热膜19的设置可以有效防止半导体制冷片10热端的热量对冷端冷量传输的影响。
隔热膜19在安装时可将其中部剪去半导体制冷片的轮廓,由于隔热膜19具有一定的厚度,可进一步起到对半导体制冷片10限位作用,防止半导体制冷片10移动。
隔热膜19优选为锡箔纸。
散热器17优选为翅片散热器,空气从翅片之间的通道通进入,携带冷量后在冷风扇18的作用下由风口16吹进冷区1,使冷区1降温。
如图4所示,散热器17通过螺丝24与水冷头11固连,以将半导体制冷片10的冷热端面分别压紧到散热器17和水冷头11的侧面。其中,螺丝24的位于散热器17与水冷头11之间的部分套设有塑料保护套25。塑料保护套25的设置也起到隔热作用。由于螺丝24会接触水冷头11,塑料保护套25的设置有效减少热量从水冷头11到冷端导冷组件的传递。
冷风扇18的出风端优选地位于风口16的中部,且风口16的面积大于冷风扇18的出风面积。如此设置的目的在于,冷风扇18的出风端可对正风口16向冷区1输入冷气,冷气吸收冷区1内储藏物的热量完成换热后,可以从风口16边缘反向流出,完成循环换气。
优选地,风口16可设置多个,对应的散热器17、半导体制冷片10也可设置多个。
如图3所示,优选地,本实施例优选设置两个半导体制冷片10。
如图3所示,泵15的输入管151与换热盘管12一端连接,输出管152与水冷头11入口相连,水冷头出口与换热盘管12另一端连接,泵15上还设有注入口153,可用于补充新鲜的换热介质,并可调节换热介质压力。
具体的,换热盘管均匀分布在热区的壁面上,使热区受热均匀,具体方位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循环回路上设置有控制阀,可控制换热介质的流速、可启动或切断换热介质循环。
参见图2和图7,冷区1内设有置物板9。
置物板9位置优选地高于风口16。
如图7所示,置物板9的结构包括两个单元板91和中间转轴92,两个单元板91以中间转轴92为轴对称设置,两个单元板91可分别绕中间转轴92旋转,其中一侧单元板91绕中间转轴92旋转180°可叠放在另一侧单元板91上,从而拓展了折起这一侧置物空间的高度,使两侧适用于放置不同高度的物品。
热端换热组件的结构还包括降温组件,其串联在循环回路中,并设置在热区3的壁面上,可用于对换热介质进行降温。
如图6所示,降温组件具体包括至少一个水排13和至少一个热风扇14,至少一个水排13一侧贴设在热区3外壁上,至少一个水排13另一侧设有所述至少一个热风扇14,换热介质流经至少一个水排13后经过至少一个热风扇14散热降温后再进入到循环回路中,可有效防止热区温度过高。
具体的,如图10所示,水排13的结构包括进口和出口,内设的用于流通换热介质的介质侧管路为翅片管结构,换热效果好。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优选设置两个并联的水排。
参见图1,冷区1与热区3之间设有分隔件2,可进一步隔离冷、热区,并且将冷端导冷组件围绕在其内部,与热端换热组件隔离开。分隔件2除了分隔冷端导冷组件和热端换热组件外,还起到支撑作用,用于支撑泵15、水冷头11和散热器17,使他们可以在更有效率的位置工作。参见图5,分隔件2呈矩形围框结构,一侧面开口并与冷区1的侧壁相连,另一侧面封闭,从而在中部形成容纳冷端导冷组件的空间,在所述另一侧面上设有制冷件安装孔21,半导体制冷片10的冷端透过制冷件安装孔21与设置在分隔件2中的散热器17相连。针对泵15的设置,上述的分隔件2的另一侧面上还设有泵安装件22。
冷区1、热区3的壁面以及换热盘管12均为导热金属材质。
换热盘管优选为铜管,冷、热区壁面优选为铝板。
换热介质优选为纯水或其他导热系数高的液体。91
参见图7,上述实施例的车载冷热保温箱,还包括外箱体8,外箱体8内壁与冷区1及热区3的外壁与之间形成有隔热夹层4,外箱体8上对应于热区3的一侧壁上设有散热孔81。
隔热夹层4内可填充隔热介质。
散热孔81可用于辅助热区的散热。对于上述的降温组件,散热孔81可与热风扇14出风端相对。
具体的,外箱体8可采用塑料材质。当保温箱用于承载食品药品等物体时,可根据需要对冷热区内壁进行涂覆
参见图7和图8,上述实施例的车载冷热保温箱,还包括蓄电池安装位20、热区顶盖7、冷区顶盖5、温度控制和显示面板6、以及分别检测冷区1和热区3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冷区顶盖、热区顶盖分别设置在冷、热区顶部,将其打开或关闭。
如图7所示,热区顶盖7、冷区顶盖5下方中部分别设有一块凸起26,可以提高冷区和热区上方的密封性,减少冷区与热区和外界换热的效率。根据需要,温度控制和显示面板优选地设置在中部,冷区顶盖、热区顶盖分别活动连接在其左右两侧,顶盖打开状态的结构如图9所示。
根据需要,外箱体上设有防松扣23,可以在顶盖关闭后将顶盖卡紧,防止运输过程中顶盖松开,起到防松、密封的作用。
根据需要,各顶盖与箱体之间设置密封圈,起到密闭保温的作用。
根据需要,箱体上还可设置充电接头。
在使用过程中,可通过温度控制和显示面板对冷区温度进行设定,通过传感器实时检测冷区温度,控制半导体制冷片合理运行以保持冷区处于设定温度,并将实时温度显示在温度控制和显示面板。热区温度不可控,但是可通过传感器实时检测热区温度,并显示在温度控制和显示面板上,通过控制换热介质流速以及换热介质循环的启停、以及热风扇的启停,对热区温区进行调整,防止其温度过高。
本实施例的车载冷热保温箱,可同时储存冷热食品,并起一定的保温作用,可用作车载式冷热保温箱、或小型家用式的冷热保温箱,还可以用作外卖电动车载冷热保温箱。
可通过蓄电池为半导体制冷片供电,用作车载时,可通过充电接头为箱体蓄电池充电。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载冷热保温箱,包括外箱体(8),内部设有冷区(1)、热区(3)和半导体制冷片(10),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0)的冷端与冷端导冷组件相连,所述冷端导冷组件用于将与其换热后温度降低的冷空气不断送入所述冷区(1)内,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0)的热端与热端换热组件相连,所述热端换热组件的结构包括水冷头(11)和换热盘管(12),所述水冷头(11)一侧与半导体制冷片(10)的热端相贴合,另一侧与热区(3)的壁面相贴合,所述换热盘管(12)贴设在所述热区(3)的壁面上,两端分别与水冷头(11)的换热介质出口连接成循环回路,所述循环回路上还串联有泵(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冷热保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端导冷组件的结构包括散热器(17)和冷风扇(18),所述散热器(17)的一侧面与半导体制冷片(10)的冷端相贴合,贴合面上涂覆有导热硅脂,且在散热器(17)该侧面上其余区域贴设有隔热膜(19),所述散热器(17)的另一侧面与所述冷风扇(18)连接,所述冷区(1)的侧壁上设有与冷风扇(18)的出风端相对的风口(1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冷热保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17)通过螺丝(24)与水冷头(11)固连,以将半导体制冷片(10)的冷端、热端分别与散热器(17)和水冷头(11)压紧,所述螺丝(24)的位于散热器(17)与水冷头(11)之间的部分套设有塑料保护套(2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冷热保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风扇(18)的出风端位于所述风口(16)的中部,风口(16)的面积大于冷风扇(18)的出风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冷热保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端换热组件的结构还包括降温组件,其串联在所述循环回路中,并设置在所述热区(3)的壁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冷热保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组件的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水排(13)和至少一个热风扇(14),所述至少一个水排(13)串联在所述循环回路中,一侧面与热区(3)的外壁贴合,另一侧面与热风扇(14)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冷热保温箱,其特征在于,冷区(1)与热区(3)之间设有分隔件(2),所述分隔件(2)将冷端导冷组件围绕在其内部,与热端换热组件隔离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冷热保温箱,其特征在于,冷区(1)、热区(3)的壁面为导热金属材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冷热保温箱,其特征在于,外箱体(8)内壁与冷区(1)及热区(3)的外壁与之间形成有隔热夹层(4),外箱体(8)上对应于热区(3)的一侧壁上设有散热孔(8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冷热保温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蓄电池安装位(20)、热区顶盖(7)、冷区顶盖(5)、温度控制和显示面板(6)、以及分别检测冷区(1)和热区(3)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109814.1U CN218056654U (zh) | 2022-08-11 | 2022-08-11 | 一种车载冷热保温箱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109814.1U CN218056654U (zh) | 2022-08-11 | 2022-08-11 | 一种车载冷热保温箱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056654U true CN218056654U (zh) | 2022-12-16 |
Family
ID=84403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109814.1U Active CN218056654U (zh) | 2022-08-11 | 2022-08-11 | 一种车载冷热保温箱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05665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836602A (zh) * | 2024-09-20 | 2024-10-2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温度调节装置及应用其的运输箱 |
-
2022
- 2022-08-11 CN CN202222109814.1U patent/CN21805665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836602A (zh) * | 2024-09-20 | 2024-10-2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温度调节装置及应用其的运输箱 |
CN118836602B (zh) * | 2024-09-20 | 2024-12-3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温度调节装置及应用其的运输箱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17152843A1 (zh) | 一种电池系统、具有该电池系统的电动汽车及储能系统 | |
CN203810826U (zh) | 冰箱 | |
CN207826968U (zh) | 运输箱 | |
CN102620502A (zh) | 冰箱制冷模块 | |
CN218056654U (zh) | 一种车载冷热保温箱 | |
CN104976859B (zh) | 电子冷热一体柜 | |
CN211084550U (zh) | 冰箱 | |
CN216592312U (zh) | 冷藏保温车厢半导体制冷装置及其系统 | |
CN215062969U (zh) | 一种基于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模组 | |
CN210718197U (zh) | 一种液冷式半导体制冷模组 | |
CN215896518U (zh) | 电池用加热制冷装置及电池温度管理系统 | |
CN209515765U (zh) | 一种新型均温板与相变材料耦合的电池热管理装置 | |
WO2023029481A1 (zh) | 制冷制热储物装置 | |
CN117423938A (zh) | 储能电池热管理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
US10739057B2 (en) | Refrigerator | |
CN202547237U (zh) | 冰箱制冷模块 | |
CN116839121A (zh) | 一种带正常和应急制冷功能的新型热管空调系统 | |
CN113782864A (zh) | 电池用加热制冷装置及电池温度管理系统 | |
CN115621614A (zh) | 一种新能源车用电池包换热器 | |
CN211120195U (zh) | 冰箱 | |
CN2581907Y (zh) | 半导体制冷的液体循环散热装置 | |
CN202016654U (zh) | 一种新结构多功能半导体冷藏暖藏两用箱 | |
CN221139413U (zh) | 一种制冷或制热双功能储物箱结构 | |
CN2227313Y (zh) | 一种热电制冷器热交换器 | |
CN115177125B (zh) | 一种半导体冷热展示柜及其控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