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8039583U - 一种电池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39583U
CN218039583U CN202221814822.XU CN202221814822U CN218039583U CN 218039583 U CN218039583 U CN 218039583U CN 202221814822 U CN202221814822 U CN 202221814822U CN 218039583 U CN218039583 U CN 2180395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pack
baffle
battery
well
la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1482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乃前
李鑫
李云杰
梁徐书
余康
李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Lera New Energ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Lera New Energ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Lera New Energ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Lera New Energy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1482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395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395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395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盒,包括壳体及与壳体活动连接的隔板,壳体界定一具有开口的空腔,隔板设置在空腔内,隔板处于第一位置时将空腔分隔为余量空间及电池包井道,隔板处于第二位置时,余量空间被并入电池包井道,隔板用于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活动以调整电池包井道的体积。本申请通过隔板的活动可以将两个分隔的空间合并成一个较大的空间,从而提供不同体积的电池包井道,实现电池盒能兼容第一尺寸电池包与第二尺寸电池包。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盒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供电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盒。
背景技术
电池包是一种常见的供电工具,能使电动工具的工作范围不受插座位置的限制,电池盒则是用于固定电池包的位置及将电池包的电能输出给负载设备,电池盒可相对电动工具可拆卸设置,也可以固定设置在电动工具内部。但是,现有的电池盒通常只具备固定大小的电池包井道,只适配于固定型号体积的电池包,而不同的电动工具其需求的电量、使用电压不同,需要装配的电池包型号不同,这意味着,针对不同的电动工具,需要搭配不同的电池盒以安装不同的电池包。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电池盒不能适配多种型号电池包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适配不同型号电池包的电池盒,提高电池盒的通用性。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电池盒包括壳体及与所述壳体活动连接的隔板,所述壳体界定一具有开口的空腔,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隔板处于第一位置时将所述空腔分隔为余量空间及电池包井道,所述隔板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余量空间被并入所述电池包井道,所述隔板用于在所述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活动以调整所述电池包井道的体积。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隔板的端部设有第一铰接部,所述隔板通过所述第一铰接部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盒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隔板与所述壳体之间的复位结构,所述复位结构用于持续对所述隔板施加朝向所述电池包井道转动的力。
更进一步的,所述复位结构为弹性布,所述弹性布的一侧与所述壳体连接,另一侧与所述隔板连接。
所述电池盒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限定所述隔板朝所述电池包井道方向转动的最大角度。
更具体的,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供所述隔板转动的让位缺口,所述隔板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让位缺口的边缘抵触所述隔板,形成所述限位结构。
作为改进,所述隔板包括上板体和下板体,所述隔板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上板体倾斜设置,所述下板体自所述上板体端部向所述壳体底部方向延伸,所述隔板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上板体适于与电池包相抵,所述下板体倾斜设置。
作为改进,所述壳体的高为H,所述第一铰接部位于所述壳体的H/2至H高度处。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下板体沿所述电池包井道延伸方向的投影长度为D3,所述下板体沿垂直所述电池包井道延伸方向的投影长度为D2,D3大于等于D2;所述上板体长度为L1,所述下板体长度为L2,L1大于等于L2,并且L1小于等于两倍L2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隔板抵触所述壳体,所述壳体限定所述隔板背向所述电池包井道方向转动的最大角度。
作为另一优选,所述壳体沿所述电池包井道延伸方向设有第一导向结构,所述隔板安装在所述第一导向结构内,所述第一导向结构用于引导所述隔板沿所述电池包井道延伸方向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盒还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连接所述壳体,另一端连接所述隔板,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对所述隔板施加朝所述第一位置滑动的力,所述第一导向结构设有上限位面,所述隔板处于第一位置时抵触所述上限位面。
作为改进,所述电池盒包括用于将所述隔板锁定在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一闩锁。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设有用于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闩锁的第二铰接部,以及用于供所述第一闩锁转动的让位孔,所述第一闩锁包括一体的锁止部及按压部,所述壳体设有限位部,所述锁止部设置在所述隔板下方并抵接在所述限位部,以阻碍所述隔板向所述第二位置转动,所述按压部倾斜向上穿过所述让位孔,所述按压部用于带动所述锁止部向上转动以脱离所述限位部。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铰接部设有复位件,所述复位件一端与所述锁止部相抵,另一端与所述隔板相抵,所述复位件使所述锁止部抵触所述限位部从而使所述隔板维持在所述第一位置。
作为改进,所述电池盒还设有第二闩锁,所述第二闩锁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二闩锁作用于所述电池包,以锁定电池包相对所述壳体的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电池盒还包括弹出机构以及防呆机构,所述弹出机构位于所述电池包井道底部,用于向电池包提供朝向所述空腔开口弹出的力,所述防呆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侧,用于防止所述电池包反装。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插接所述隔板的卡槽,所述隔板沿所述电池包井道延伸方向可拆卸的插接在所述卡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
(1)隔板将空腔分隔为电池包井道与余量空间,通过隔板的活动能使余量空间并入电池包井道,使得隔板处于第一位置、第二位置时能分别安装第一尺寸电池包与第二尺寸电池包,电池盒至少能适配两种不同型号的电池包。
(2)由于电池盒可适配不同型号的电池包,使得电池盒能向外输出不同的电压,作用于不同的电动工具,电池盒通用性较好。
(3)空腔具有开口,电池包能从开口取出,电池包可更换,使用方便,通过更换电池包能使电池盒持续向外供电。
(4)安装电池包时电池包能贴着壳体内壁推入电池包井道,壳体及隔板能对电池包的插入起导向作用,方便电池包的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优选实施例中电池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优选实施例中电池盒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优选实施例中的电池盒插入第一尺寸电池包时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优选实施例中的隔板及第一闩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优选实施例中的隔板及第一闩锁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优选实施例中的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优选实施例中的第一闩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优选实施例中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限位部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优选实施例中的第二闩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优选实施例中弹出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一优选实施例中的电池盒安装第二尺寸电池包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的电池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4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中B-B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18为图17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19为本申请一优选实施例中电池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9中C-C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21为图19所示电池盒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一优选实施例中电池盒插入第二尺寸电池包时的示意图;
图23为本申请一优选实施例中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申请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一闩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申请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一闩锁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6为图3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27为本申请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一闩锁锁定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申请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一闩锁解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9为本申请一优选实施例中电池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30为图29所示电池盒插入第二尺寸电池包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1为图29所示电池盒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1、壳体;10、空腔;101、电池包井道;102、余量空间;11、插针;12、让位缺口;13、限位部;131、让位槽;132、限位凸起;1321、限位面;1322、凸部;14、铰接座;15、防尘部件;151、引导结构;152、固定柱;2、隔板;21、第一铰接部;22、上板体;23、下板体;24、第二铰接部;25、让位孔;26、第一面;3、第一闩锁;31、锁止部;32、按压部;33、第三铰接部;34、扭簧;35、转轴;37、滑块;371、第二导向斜面;38、锁定块;381、第一导向斜面;382、挤压面;39、第三弹性件;4、第二闩锁;41、开关;42、安装架;5、弹出机构;51、安装槽;52、滑动件;53、导块;60、第一尺寸电池包;61、卡槽;62、第二尺寸电池包;7、第一弹性件;8、第一导向结构;81、上限位面;9、第二导向结构;91、下限位面;27、卡接部;28、加强筋;29、第一连接柱;36、架体;133、滑槽;134、第二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申请的具体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申请中,电池包井道101延伸方向指从所述空腔10的开口向壳体1底部延伸的方向,以图3为例,电池包井道101延伸方向为竖直向下。
实施例一、如图1-图31所示,电池盒包括壳体1及与所述壳体1活动连接的隔板2,壳体1界定一具有开口的空腔10,隔板2设置在空腔10内,隔板2处于第一位置时将空腔10分隔为余量空间102及电池包井道101,隔板2处于第二位置时,余量空间102被并入电池包井道101,隔板2用于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活动以调整电池包井道101的体积。
能够理解的是,电池包井道101与余量空间102分别位于隔板2两侧,两者的体积随隔板2的活动而动态变化并且此消彼长。
更具体的,隔板2可以与壳体1转动连接、滑动连接,或,隔板2插接在壳体1上。通过调整隔板2的位置,能够使部分或全部余量空间102并入电池包井道101,实现调整电池包井道101体积的功能。
如图4所示,隔板2处于第一位置时,电池盒能安装体积较小的第一尺寸电池包60,如图14所示,隔板2处于第二位置时,电池盒能安装体积较大的第二尺寸电池包62,电池盒能适配至少两种型号的电池包。并且,电池盒可内置或外置于工作电压不同的多种电动工具,大大提高了电池盒的通用性。此外,电池包能从开口取出进行充电或更换,使用方便。
进一步的,电池盒还包括用于将隔板2锁定在第一位置的第一闩锁3。由于第一闩锁3的设置,电池包井道101内插入第一尺寸电池包60时,隔板2能对第一尺寸电池包60施加朝向电池包井道101的挤压力,隔板2能与壳体1内壁配合夹紧第一尺寸电池包60。
优选的,电池盒还包括弹出机构5,弹出机构5位于电池包井道101底部,用于向电池包提供朝向所述空腔10开口弹出的力。需要取出电池包时,由于电池包的大半部分都处于电池包井道101内、电池包自重较大、电池包侧壁与壳体1及隔板2存在一定摩擦力,电池包的取出较为不便,而弹出机构5的设置能为电池包提供朝向空腔10开口侧运动的力,方便了电池包的取出。
具体的,如图1、图12所示,壳体1底部设有安装槽51,安装槽51的外壁开设有条状镂空,弹出机构5包括滑动件52和弹簧,滑动件52底部设有与安装槽51外壁的条状镂空配合的导块53,弹簧顶部抵触滑动件52,弹簧底部抵触安装槽51底部。当电池包井道101内安装有电池包时,电池包将滑动件52下压,弹簧被压缩。当需取出电池包时,先解锁第二闩锁4,此时弹簧的弹力向上顶起滑动件52,滑动件52向电池包提供弹出电池包井道101的作用力。
优选的,电池盒还包括第二闩锁4,第二闩锁4设置在壳体1上,第二闩锁4作用于电池包,以锁定电池包相对壳体1的位置。弹出机构5与第二闩锁4能够配合使用,前者用于弹出电池包,后者用于锁定电池包,防止电池包被弹出,即取出电池包时需先解锁第二闩锁4。
图13为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电池包上设有与第二闩锁4对应的卡槽61。
具体的,如图11所示,第二闩锁4包括开关41、弹簧和安装架42,安装架42固定连接在壳体1上,并与壳体1配合形成用于安装开关41及弹簧的安装腔,开关41的中部在安装腔内与安装架42转动连接,开关41的第一端和/或第二端与安装架42之间装有弹簧,开关41的第一端在弹簧作用下穿过壳体1上的对应孔位,插入电池包上的卡槽61,开关41的第二端伸出安装腔,解锁第二闩锁4时通过按压开关41的第二端使开关41克服弹簧的弹力发生转动,开关41的第一端得以脱离卡槽61,用户能从空腔10的开口处取出电池包。
如图1所示,开关41的第一端可以为开关41的底部,开关41的第二端可以为开关41的顶部。或,如图20所示,开关41的第一端可以为开关41的顶部,开关41的第二端可以为开关41的底部。
优选的,开关41的第一端设有斜面,插入电池包时,电池包能自动顶开开关41的第一端,电池包进入电池包井道101后,开关41的第一端能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自动进入卡槽61。插入电池包的过程中第二闩锁4能自动解锁,并且电池包安装到位时第二闩锁4能自动锁定,电池盒使用更方便。
优选的,电池盒包括防呆机构,防呆机构设置在壳体1内侧,用于防止电池包反装。防呆机构的设置一能作为安装提示,便于安装电池包时进行盲插,使安装电池包的过程更顺利,二是能防止电池包插反导致电池包井道101内的插针11折弯,避免操作失误导致电池盒损耗。
实施例二,基于实施例一的进一步细化,如图1-图18及图29-图31所示,电池盒包括壳体1及与壳体1转动连接的隔板2,壳体1界定一具有开口的空腔10,隔板2设置在空腔10内,隔板2处于第一位置时将空腔10分隔为余量空间102及电池包井道101,此时电池包井道101适于安装第一尺寸电池包,隔板2处于第二位置时,隔板2转动,使余量空间102被并入电池包井道101,此时电池包适于安装第二尺寸电池包。
具体的,如图1所示,隔板2的端部设有第一铰接部21,隔板2通过第一铰接部21与壳体1转动连接。
壳体1设有用于连接第一铰接部21的铰接座14,铰接座14设置在壳体1远离电池包井道101方向的外侧面,壳体1在电池包井道101的延伸方向上遮挡住隔板2的部分顶部,以减少从空腔10的开口处进入余量空间102的灰尘。
优选的,如图3、图17所示,隔板2包括上板体22,隔板2处于第一位置时,上板体22倾斜设置,隔板2处于第二位置时,上板体22能与第二尺寸电池包62相抵。插入电池包的过程中,由于上板体22倾斜设置,能引导电池包向电池包井道101一侧滑动,对电池包起到导向作用。
优选的,如图2、图3所示,上板体22的板面朝向空腔10的开口并且上板体22的两侧延伸至与壳体1接触以遮挡住至少部分余量空间102,能防止灰尘从空腔10的开口处进入余量空间102。
进一步的,隔板2还包括下板体23,隔板2处于第一位置时,下板体23自上板体22端部向壳体1底部方向延伸,隔板2处于第二位置时,下板体23倾斜设置。当插入体积相对较小的第一尺寸电池包60使时,下板体23与第一尺寸电池包60相抵,并能对第一尺寸电池包60施加朝向电池包井道101的力,使得电池包被固定在电池包井道101内。
优选的,电池盒还包括设置在隔板2与壳体1之间的复位结构,复位结构用于持续对隔板2施加朝向电池包井道101转动的力。隔板2处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时,电池盒能插入尺寸介于第一尺寸与第二尺寸之间的第三尺寸电池包,并且在复位结构的作用下,隔板2能与壳体1内壁一同将电池包夹持固定,电池盒至少能适配三种型号的电池包。
进一步的,复位结构为弹性材料,当隔板2朝第二位置转动时,复位结构处于形变状态并对隔板2施加朝向电池包井道101方向转动的拉力。例如,复位结构可以为弹性布,弹性布的一侧与壳体1连接,另一侧与隔板2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复位结构可以为拉簧,壳体1的外侧壁上及隔板2上分别设有安装柱,拉簧的两端勾在安装柱上,或,复位结构可以为弹簧,弹簧两端分别抵触隔板2与壳体1,隔板2向第二位置转动时压缩弹簧,弹簧对隔板2施加朝第一位置转动的复位力。
向电池包井道101内插入电池包的过程中,电池包与上板体22的板面接触,隔板2受电池包的推力克服复位结构的复位力朝第二位置转动一定角度,增加电池包的插入通道大小,并且插入过程中,电池包与上板体22的板面成线接触形式,接触面积较小,利于减少电池包的插入阻力。
为了限定隔板2的转动角度,电池盒包括设置在壳体1上的限位结构,限位结构用于限定隔板2朝电池包井道101方向转动的最大角度。
具体的,如图4、图9所示,壳体1上设有用于供隔板2转动的让位缺口12,隔板2处于第一位置时,让位缺口12的边缘抵触隔板2,形成限位结构。将让位缺口12的边缘设置在隔板2转动路径上,直接使用壳体1进行限位,不需要设置额外的零部件进行限位,利于电池盒整体结构的精简,便于节约加工生产成本。
更具体的,壳体1具有四个侧面,其中第一侧面与隔板2相对设置,第二侧面、第三侧面与第一侧面相邻,让位缺口12从第一侧面向壳体1内部延伸并贯穿第二侧面、第三侧面的部分壳体,在第二侧面与第三侧面形成抵触隔板2的限位结构,隔板2处于第一位置时,限位结构从上板体22上方抵触上板体22,并从下板体23侧面抵触下板体23,使得此时的电池包井道101相对密封,不易落入灰尘,并且灰尘不易从空腔10的开口处进入余量空间102。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铰接部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随动件,随动件与隔板2保持同步转动,限位结构设置在随动件的转动路径上以限制隔板2朝电池包井道101方向转动的角度。
作为改进,如图29-图31所示,壳体1与隔板2之间设有防尘部件15,防尘部件15用于避免灰尘从让位缺口12进入余量空间102。
优选的,防尘部件15为弹性布或弹性橡胶,隔板2处于第一位置时防尘部件15处于自然状态,隔板2朝第二位置转动时,防尘部件15被拉伸并对隔板2施加朝向电池包井道101方向转动的力。将弹性布或弹性橡胶设置在壳体1与隔板2之间以遮盖住让位缺口12,使防尘部件15还能充当复位结构,能以较简单的结构同时起到防尘和使隔板2挤压固定电池包的作用。
进一步的,考虑到隔板2处于第二位置时,隔板2边缘与让位缺口12边缘之间的间距随电池包井道101延伸方向变大,因此,沿电池包井道101延伸方向,防尘部件15处于自然状态时的宽度逐步变宽。隔板2处于第一位置时,防尘部件15的上半部分收缩后的体积较小,不至于产生过多褶皱,隔板2朝第二位置转动时,防尘部件15在不同高度上被拉伸的程度相差较少,防尘部件15对隔板2施加的拉力较均匀。
具体的,防尘部件15上设有安装孔,隔板2和壳体1上设有与安装孔对应的固定柱152,防尘部件15便于拆卸清洁。
在其他实施例中,防尘部件15还能通过超声波焊接、一体注塑成型等方式与壳体1或隔板2连接。防尘部件15与壳体1或隔板2之间的连接强度较好,连接处密封性较好。
作为改进的,为了防止防尘部件15干扰隔板2转动,防尘部件15上设有引导结构151,隔板2朝第一位置转动时,引导结构151适于引导防尘部件15向壳体1外侧运动,引导结构151用于避免防尘部件15进入电池包井道101。
引导结构151可以设为压痕,防尘部件15从拉伸状态恢复到自然状态时,压痕牵引整个防尘部件15向壳体1外侧收缩。
在其他实施例中,防尘部件15还可以为非弹性材质,如塑料或皮革,防尘部件15可以与壳体1可拆卸式连接,或一体注塑成型,此时防尘部件15不能起对隔板2的复位作用,电池盒还包括设置在隔板2与壳体1之间的复位结构,用于持续对隔板2施加朝向电池包井道101转动的力。
优选的,如图3、图5-图10所示,隔板2设有用于转动连接第一闩锁3的第二铰接部24,以及用于供第一闩锁3转动的让位孔25,第一闩锁3包括一体的锁止部31及按压部32,壳体1设有限位部13,锁止部31设置在隔板2下方并抵接在限位部13,以阻碍隔板2向第二位置转动,按压部32倾斜向上穿过让位孔25,按压部32用于带动锁止部31向上转动以脱离限位部13。
按压部32设置在隔板2上方,用户可以将手伸入空腔10开口,将按压部32向下挤压,此时锁止部31向上转动脱离限位部13,隔板2能够发生转动。
作为优选,将第二尺寸电池包62插入电池包井道101内时,按压部32先于上板体22与第二尺寸电池包62抵触,锁止部31能自动脱离限位部13,从而隔板2在第二尺寸电池包62的挤压下向第二位置转动。插入第二尺寸电池包62时,第一闩锁3能够自动解锁,第二尺寸电池包62挤压隔板2,使隔板2克服复位结构的复位力朝第二位置转动。安装第二尺寸电池包62时无需手动解锁第一闩锁3,操作更便捷。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板2转动至第二位置时,隔板2抵触壳体1,壳体1限定隔板2背向电池包井道101方向转动的最大角度。
当向电池包井道101内插入体积较小的第一尺寸电池包60时,倾斜设置的上板体22能引导第一尺寸电池包60进入电池包井道101,第一尺寸电池包60插入后,可以通过第一闩锁3锁定隔板2的位置,使隔板2与壳体1内壁配合将第一尺寸电池包60固定,进一步的,隔板2包括下板体23,隔板2处于第一位置时,下板体23能贴合电池包侧壁,增加隔板2与电池包的接触面积,对电池包起到更好的挤压效果。
进一步的,第二铰接部24设有复位件,复位件一端与锁止部31相抵,另一端与隔板2相抵,复位件使锁止部31抵触限位部13从而使隔板2维持在第一位置。
进一步的,复位件可以为扭簧34,扭簧34转动连接在第二铰接部24,并且扭簧34的两端分别抵触隔板2与第一闩锁3。复位件还可以为弹簧,弹簧两端分别被隔板2与锁止部31抵触。
作为改进,壳体1的高为H,第一铰接部21位于壳体1的H/2至H高度处,具体可以是H/2、3*H/5、7H/10、4*H/5、H高度处,隔板2易于对插入的电池包起到导向作用,并且手动解锁第一闩锁3较为方便。第一铰接部21高度小于H/2时,存在第一闩锁3解锁不便,隔板2导向作用较差等问题,本实施例中壳体1基本高度约100mm,第一铰接部21约安装在80mm高度处。
进一步的,如图17所示,隔板2处于第二位置时,下板体23沿电池包井道101延伸方向的投影长度为D3,下板体23沿垂直电池包井道101延伸方向的投影长度为D2,D3大于等于D2;上板体22长度为L1,下板体23长度为L2,L1大于等于L2,并且L1小于等于两倍L2。隔板2转动至第二位置时向壳体1外凸出的距离较小,上板体22的长度在下板体23长度的一倍至两倍之间能够兼顾上板体22对插入电池包的导向作用与下板体23对插入的第一尺寸电池包60的固定作用,下板体23长度过短,则隔板2处于第一位置时下板体23与第一尺寸电池包60的接触面积较小,固定效果较差,下板体23长度过长,则隔板2转动至第二位置时下板体23相对壳体1凸出距离过大。第一铰接部21的高度及隔板2的形状设计能够提升电池盒本身的结构紧凑性,并减少电池盒内置时对所应用电动工具内部结构的占用。
如图3、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上板体22的长度基本为33mm,下板体23的长度基本与上板体22的长度相等,图3中虚线示意第一铰接部21设置在H高度处时的隔板2。
优选的,第一铰接部21的高度设置在H/2至H,并且上板体22相对电池包井道101延伸方向的倾斜角度为20°至45°,第一闩锁3能设置的更接近空腔10的开口,更易手动解锁第一闩锁3。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铰接部21位于壳体1的4H/5高度处,上板体22相对电池包井道101延伸方向的倾斜角度为40°,图中虚线所示为隔板2安装在H高度时的示意图,此时上板体22相对电池包井道101延伸方向的倾角约为27°,第一铰接部21的高度设置的越高,隔板2上设置的第一闩锁3能越接近空腔10的开口,按压部32相对上板体22凸出较小距离便能被手指触摸,能够将第一闩锁3的长度设置的较短以减少按压部32在隔板2上的投影面积,使让位孔25的开孔面积能设置的更小,减少从让位孔25处进入余量空间102的灰尘。
进一步的,如图6、图18所示,隔板2设有第一面26,第一面26位于让位孔25顶部,隔板2处于第二位置时,锁止部31抵触第一面26,隔板2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面26适于遮挡住锁止部31。第一面26的设置能够减少让位孔25的开孔面积,减少从让位孔25处进入余量空间102的灰尘。
进一步的,在设置第一面26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二铰接部24设置在相对靠近第一铰接部21的一侧,使插入第二尺寸电池包62时,锁止部31恰好全部与第一面26抵触,通过增大第一面26的面积来避让锁止部31,从而减少隔板2上板面的开孔面积。
进一步的,沿第一铰接部21的长度方向,第一闩锁3的宽度为隔板2宽度的1/8至1/6。第一闩锁3宽度较小,则手动按压第一闩锁3时不够方便,第一闩锁3宽度过大时,为了避让第一闩锁3,让位孔25的宽度也较大,则灰尘更易从让位孔25处进入余量空间102。如图2、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闩锁3的宽度为11mm,约为隔板2宽度的1/7。
实施例三,基于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进一步改进,如图5-图8所示,上板体22沿其倾斜方向的长度为L1,第一铰接部21与第二铰接部24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1/2的L1,具体可以为L1/2、L1/3、L1/4等。
能够理解的是,上板体22是靠未被按压部32遮挡的板面对插入的电池包进行导向的,将第一闩锁3设置的相对远离电池包井道101,一方面能使插入第一尺寸电池包60时不易误触到第一闩锁3的按压部32,另一方面也利于增大上板体22对第一尺寸电池包60的导向面积。
上板体22沿其倾斜方向的长度为L1,按压部32相对上板体22凸出的距离小于等于L1/4,具体可以为L1/4、L1/5、L1/6等。本实施例中,L1为33mm,按压部32相对上板体22凸出的距离为8mm。按压部32的长度过长会增加第一尺寸电池包60插入时误触的几率,经测试将按压部32相对上板体22凸出的距离控制在L1/4内时能有效避免误触,并且上板体22对电池包的导向面积较大。
更具体的,第一闩锁3设有第三铰接部33,第二铰接部24与第三铰接部33通过转轴35转动连接,连接方式简单。
如图10及图18所示,限位部13包括让位槽131和限位凸起132,限位凸起132设置在让位槽131内,限位凸起132适于抵触锁止部31,隔板2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铰接部24与第三铰接部33适于被让位槽131容纳,布局更合理,并且限位部13限定了隔板2背向电池包井道101方向转动的最大角度,电池盒整体的结构较紧凑。
更具体的,如图26所示,限位凸起132包括限位面1321和相对限位面1321朝第一铰接部21方向凸出的凸部1322,限位面1321能够防止锁止部31相对隔板2向下转动,凸部1322用于防止锁止部31以第一铰接部21为转轴向余量空间102方向转动,限位面1321配合凸部1322从不同方向抵触锁止部31从而锁定隔板2的位置,靠限位面1321与凸部1322能够分别限定第一闩锁3以第二铰接部24、第一铰接部21转动的角度,将隔板2锁定在第一位置,限位凸起132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成型。
进一步的,凸部1322相对限位面1321的凸出高度h为0.5mm-10mm,具体可以为0.5mm、0.8mm、1mm、2mm、3mm、4mm、5mm、6mm、7mm、8mm、9mm、10mm,锁止部31的长度x为五倍至十倍的h。当锁止部31以第二铰接部24为转轴向上转动离开凸部1322时,第一闩锁3解锁,隔板2能够朝第二位置转动,解锁过程中,凸部1322相对限位面1321的凸出高度h与锁止部31的长度x共同决定了锁止部31需要转动多少角度才能解锁,将h设置在0.5mm-10mm、x设置在5h-10h时,锁止部31仅需转动较小的角度即可使第一闩锁3解锁。用户解锁第一闩锁3时,轻按按压部32即可,第一闩锁3解锁更方便。
作为改进的,为了增大上板体22的导向面积并解决第一尺寸电池包60插入时误触按压部32的问题,第一闩锁3设置在壳体1上。
具体的,如图27和图28所示,第一闩锁3包括锁定块38及滑块37,限位部13设有用于供滑块37滑动的滑轨,锁定块38适于推动滑块37朝隔板2方向滑动,使滑块37抵触在隔板2背向空腔开口的一面,从而使隔板2维持第一位置。
更具体的,锁定块38通过杠杆铰接在壳体1上,杠杆的第一端穿过壳体1设置在上板体22上方,第一端设有第一导向斜面381,杠杆的第二端连接锁定块38,锁定块38能沿所述电池包井道101延伸方向进入滑轨,并且锁定块38设有用于推动滑块37向隔板2方向滑动的挤压面382。
滑块37上端穿过壳体1,并设置在杠杆的第一端与上板体22之间,滑块37上端设有第二导向斜面371,滑块37的下端适于抵接隔板2。
锁定块38在滑轨内抵触滑块37时,第一导向斜面381、第二导向斜面371位于上板体22上方,滑块37下端抵触上板体22使隔板2维持在第一位置,将第二尺寸电池包62插入电池包井道101时,第二尺寸电池包62先抵触第一导向斜面381,使杠杆转动从而使锁定块38脱出滑轨,再抵触第二导向斜面371使滑块37的下端离开隔板2;
为了控制第一闩锁3解锁状态时滑块37的位置,滑块37与壳体1之间设有第三弹性件39,第三弹性件39用于对滑块37施加朝向隔板2方向滑动的力。
第三弹性件39可以为弹簧,弹簧两端分别抵触滑块37与滑轨末端,第一闩锁3解锁时,滑块37在弹簧的作用下抵在隔板2下表面,隔板2转动时需克服弹簧的推力,锁定隔板2位置时,锁定块38从弹簧上方沿电池包井道101延伸方向向下进入滑轨,锁定块38两侧分别抵住滑轨末端和滑动块,使得滑块37不能相对隔板2后退,从而将隔板2锁定在第一位置。
实施例四,基于实施例一的进一步细化,如图19-25所示,电池盒包括壳体1及与壳体1滑动连接的隔板2,壳体1界定一具有开口的空腔10,隔板2设置在空腔10内,隔板2处于第一位置时将空腔10分隔为余量空间102及电池包井道101,此时电池包井道101适于安装第一尺寸电池包60,隔板2滑动至第二位置时,余量空间102被并入电池包井道101,此时电池包井道101适于安装第二尺寸电池包62。
如图22、图25所示,电池盒还包括第一弹性件7,第一弹性件7一端与壳体1的外侧连接,另一端与隔板2连接,第一弹性件7用于对隔板2施加朝第一位置滑动的力。
插入第二尺寸电池包62时,隔板2在第二尺寸电池包62的挤压下克服第一弹性件7的拉力下滑,第一弹性件7被拉伸或压缩。设置第一弹性件7一是能将隔板2锁定在第一位置以使隔板2对插入的第一尺寸电池包60进行固定,二是在插入重量较重的第二尺寸电池包62时,单独的弹出机构5对于第二尺寸电池包62的弹力较弱,此时第一弹性件7对隔板2施加拉力或弹力使隔板2向上滑动,为电池包提供额外的弹出力,方便电池包的取出。
进一步的,第一弹性件7设置为拉簧,拉簧一端连接隔板2的端部,另一端连接壳体1,拉簧沿电池包井道101的延伸方向设置,并持续对隔板2施加朝向第一位置滑动的力。
具体的,如图25所示,隔板2底部设有垂直于电池包井道101延伸方向的第一连接柱29,壳体1的侧壁设有对应的第二连接柱,拉簧一端勾在第一连接柱29上,另一端勾在第二连接柱上。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7还可以设置为弹簧,弹簧两端分别抵触壳体1与隔板2,隔板2下滑时压缩弹簧,使得隔板2处于第二位置时,弹簧能对隔板2施加向上的弹力,此外,第一弹性件7还可以设置为橡皮筋、弹性橡胶或其他有弹性的材质。
优选的,壳体1沿电池包井道101的延伸方向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导向结构8,隔板2安装在第一导向结构8内,第一导向结构8用于引导隔板2沿电池包井道101的延伸方向滑动,隔板2处于第一位置时,隔板2两侧分别形成电池包井道101和余量空间102,隔板2滑动至第二位置时,隔板2至少部分退出空腔10,使得隔板2两侧的空间合并,即,余量空间102被并入电池包井道101,电池包井道101得以安装更大尺寸的电池包。
进一步的,第二连接柱可以设置在第一导向结构8的外壁上,第一连接柱29设置在壳体1外侧,第一弹性件7整体处于空腔10外部,避免对电池包的插入起干扰。
如图19、图21-图22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结构8设置为沿壳体1两侧的两个导槽。第一导向结构8引导隔板2的运动方向,使得隔板2切换第一位置、第二位置时,隔板2的滑动较平稳,并且第一导向结构8沿电池包井道101的延伸方向设置,使得隔板2在朝第一位置复位时,隔板2作用在第二尺寸电池包62上的复位力与电池包插拔方向一致,复位力对弹出电池包的效果更好。
进一步的,为了限制隔板2向上滑动的范围,第一导向结构8设有上限位面81,隔板2处于第一位置时抵触上限位面81,使隔板2不能朝空腔10的开口侧滑动。
优选的,壳体1底部设有第二导向结构9,第二导向结构9用于引导隔板2沿电池包井道101的延伸方向滑动。
若仅设置第一导向结构8而未设置第二导向结构9,则第二尺寸电池包62插入后,隔板2仅剩顶部较短的板体位于第一导向结构8内,当第二尺寸电池包62拔出的瞬间,第一导向结构8难以对隔板2进行有效的导向,此时,第一弹性件7作用在隔板2上的复位力会产生分力,可能导致隔板2从第一导向结构8中脱出,因此在电池盒的底面设置第二导向结构9,能确保隔板2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滑动时一直受到有效的导向。
同理,仅设置第二导向结构9而未设置第一导向结构8时,虽然能对隔板2起到导向作用,但是在第二尺寸电池包62插入的瞬间,隔板2仅剩底部较短的板体位于第二导向结构9内,难以对隔板2进行有效的导向。
故最优选为同时设置第一导向结构8和第二导向结构9,以对隔板2滑动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导向。
进一步的,如图20所示,第二导向结构9为沿电池包井道101延伸方向设置在隔板2两侧的一对限位板。
更进一步的,为了限制隔板2向下滑动的最低点,第二导向结构9设有用于防止隔板2脱出第二导向结构9的下限位面91,隔板2滑动时不会脱出,操作时更省心。
进一步的,如图22、图23所示,隔板2设有与第二导向结构9边缘配合的卡接部27,卡接部27与第二导向结构9配合以防止隔板2沿垂直电池包井道101延伸方向的方向移动。隔板2不会左右晃动,滑动的更平稳。
优选的,如图23所示,隔板2包括沿电池包井道101延伸方向设置的上板体22及垂直电池包井道101延伸方向设置的下板体23。
下板体23与上板体22之间设置有加强筋28,加强筋28位于余量空间102内,加强筋28能够加强隔板2的结构稳定性。
优选的,壳体1上设有第一闩锁3,第一闩锁3包括锁止部31,隔板2设有与锁止部31配合的锁定结构,锁止部31与锁定结构相抵使隔板2锁定在第一位置。
锁定结构可以为锁孔,锁止部31插入锁孔内实现隔板2位置的锁定。或,锁定结构可以为锁舌,锁止部31设有对应的锁孔。
第一闩锁3还包括与锁止部31联动的按压部32,按压部32活动设置在壳体1上,用于带动锁止部31离开锁定结构。
壳体1设有限位部13,限位部13设有用于供第一闩锁3沿垂直于电池包井道101延伸方向滑动的滑槽133,限位部13内设有第二弹性件134,第二弹性件134一端与按压部32相连,另一端与壳体1相连,第二弹性件134用于使锁止部31与锁定结构相抵。
进一步的,第二弹性件134为弹簧,弹簧一端抵触壳体1,弹簧另一端抵触按压部32。第二弹性件134也可以为拉簧,拉簧两端分别连接壳体1与按压部32。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134可以为扭簧、拉簧等其他弹性结构,其连接方式与弹簧相似。
按压部32一端与锁止部31相连,另一端穿过壳体1进入余量空间102上方,按压部32的高度高于隔板2的高度并且按压部32设有倾斜面,将第二尺寸电池包62插入电池包井道101时,第二尺寸电池包62挤压倾斜面,按压部32带动锁止部31离开锁定结构,隔板2在第二尺寸电池包62的作用下克服第一弹性件7的拉力下滑。插入第二尺寸电池包62时能自动解锁第一闩锁3,电池盒使用较方便。
进一步的,按压部32设置在壳体1远离电池包井道101的内侧壁上,插入第一尺寸电池包60时,第一尺寸电池包60不易误触按压部32,隔板2能可靠的维持在第一位置以对第一尺寸电池包60起固定作用。
进一步的,如图24所示,第一闩锁3包括基本形状为U形的架体36,按压部32与锁止部31通过架体36相连,按压部32设置在架体36中部,锁止部31设置在架体36的两端。架体36用于连接按压部32与锁止部31,使得按压部32的高度能设置的相对较高,锁止部31的高度能设置的相对较低。锁止部31设置在架体36的两端,第一闩锁3在隔板2的两侧同时锁定隔板2的位置,锁定效果更好。
电池盒还设有第二闩锁4,第二闩锁4设置在壳体1上,第二闩锁4作用于电池包,以防止电池包弹出电池包井道101。
实施例五、基于实施例一,壳体1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插接隔板2的插槽,隔板2沿电池包井道101延伸方向可拆卸的插接在插槽内。隔板2安装在插槽内时,将空腔10分隔为电池包井道101与余量空间102,隔板2取下时,余量空间102并入电池包井道101。
更具体的,隔板2设置为一个,壳体1设有多个用于插接隔板2的插槽,隔板2插接在不同插槽内时形成不同大小的电池包井道101,适配于不同型号的电池包。隔板2插接的方式操作简便,并且能够针对常用电池包的型号设置插槽的位置。
或,壳体1上插接有多个隔板2,通过取下隔板2的方式来增大电池包井道101的体积。
实施例六、基于实施例一,壳体1上设有垂直于电池包井道101延伸方向的滑轨,隔板2通过滑轨与壳体1滑动连接,壳体1与隔板2之间设置有用于调整隔板2滑动行程的调节件。
更具体的,调节件可设置为丝杆,丝杆一端与壳体1连接,另一端与隔板2连接,通过转动丝杆的方式带动隔板2滑动。
以上描述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申请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申请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申请的原理,在不脱离本申请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申请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内。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18)

1.一种电池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及与所述壳体活动连接的隔板,所述壳体界定一具有开口的空腔,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空腔内,所述隔板处于第一位置时将所述空腔分隔为余量空间及电池包井道,所述隔板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余量空间被并入所述电池包井道,所述隔板用于在所述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活动以调整所述电池包井道的体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端部设有第一铰接部,所述隔板通过所述第一铰接部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盒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隔板与所述壳体之间的复位结构,所述复位结构用于持续对所述隔板施加朝向所述电池包井道转动的力。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结构为弹性布,所述弹性布的一侧与所述壳体连接,另一侧与所述隔板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电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盒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限定所述隔板朝所述电池包井道方向转动的最大角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供所述隔板转动的让位缺口,所述隔板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让位缺口的边缘抵触所述隔板,形成所述限位结构。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包括上板体和下板体,所述隔板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上板体倾斜设置,所述下板体自所述上板体端部向所述壳体底部方向延伸,所述隔板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上板体适于与电池包相抵,所述下板体倾斜设置。
8.如权利要求2或7所述的一种电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高为H,所述第一铰接部位于所述壳体的H/2至H高度处。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下板体沿所述电池包井道延伸方向的投影长度为D3,所述下板体沿垂直所述电池包井道延伸方向的投影长度为D2,D3大于等于D2;所述上板体长度为L1,所述下板体长度为L2,L1大于等于L2,并且L1小于等于两倍L2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隔板抵触所述壳体,所述壳体限定所述隔板背向所述电池包井道方向转动的最大角度。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沿所述电池包井道延伸方向设有第一导向结构,所述隔板安装在所述第一导向结构内,所述第一导向结构用于引导所述隔板沿所述电池包井道延伸方向滑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电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盒还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连接所述壳体,另一端连接所述隔板,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对所述隔板施加朝所述第一位置滑动的力,所述第一导向结构设有上限位面,所述隔板处于第一位置时抵触所述上限位面。
13.如权利要求1或2或11所述的一种电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盒包括用于将所述隔板锁定在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一闩锁。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电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设有用于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闩锁的第二铰接部,以及用于供所述第一闩锁转动的让位孔,所述第一闩锁包括一体的锁止部及按压部,所述壳体设有限位部,所述锁止部设置在所述隔板下方并抵接在所述限位部,以阻碍所述隔板向所述第二位置转动,所述按压部倾斜向上穿过所述让位孔,所述按压部用于带动所述锁止部向上转动以脱离所述限位部。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电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铰接部设有复位件,所述复位件一端与所述锁止部相抵,另一端与所述隔板相抵,所述复位件使所述锁止部抵触所述限位部从而使所述隔板维持在所述第一位置。
16.如权利要求1-2或11-12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电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盒还设有第二闩锁,所述第二闩锁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二闩锁作用于电池包,以锁定电池包相对所述壳体的位置。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盒还包括弹出机构以及防呆机构,所述弹出机构位于所述电池包井道底部,用于向电池包提供朝向所述空腔开口弹出的力,所述防呆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侧,用于防止所述电池包反装。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插接所述隔板的卡槽,所述隔板沿所述电池包井道延伸方向可拆卸的插接在所述卡槽内。
CN202221814822.XU 2022-07-12 2022-07-12 一种电池盒 Active CN2180395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14822.XU CN218039583U (zh) 2022-07-12 2022-07-12 一种电池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14822.XU CN218039583U (zh) 2022-07-12 2022-07-12 一种电池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39583U true CN218039583U (zh) 2022-12-13

Family

ID=84383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14822.XU Active CN218039583U (zh) 2022-07-12 2022-07-12 一种电池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395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72166B2 (en) Self-propelled forward movement mechanism of movable body and sliding door
JP3861121B2 (ja) カードコネクタ
EP0847899A1 (en) A phone holder
CN100415143C (zh) 一种用于在家俱中支撑搁板的隐形装置
CN218039583U (zh) 一种电池盒
CN218039582U (zh) 一种电池盒
CN117438723A (zh) 一种电池盒
CN218039584U (zh) 一种电池盒
CN209757424U (zh) 一种电池盒的拆装结构
CN117438713A (zh) 一种电池盒
CN213828833U (zh) 一种电动工具
JP4296737B2 (ja) ステープルカートリッジ
CN213216467U (zh) 一种水箱推出收回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烹饪装置
CN117438722A (zh) 一种电池盒
CN219831730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14924115U (zh) 一种新型电动工具
CN221839966U (zh) 一种防止门体被误拆卸的双侧开门箱及应用其的车载冰箱
CN113679238A (zh) 一种水箱推出收回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烹饪装置
KR20230121125A (ko) 교체심 케이스
CN219068714U (zh) 滑轨组件及弹出机构
CN117438721A (zh) 一种电池盒
CN222571961U (zh) 一种便于出笔的防尘粉笔盒
CN217515743U (zh) 一种收纳盒
CN115467590B (zh) 工具箱锁具结构和工具箱
CN214605707U (zh) 二次顶出的扣机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