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8029838U - 一种电动内侧开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内侧开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29838U
CN218029838U CN202222248475.5U CN202222248475U CN218029838U CN 218029838 U CN218029838 U CN 218029838U CN 202222248475 U CN202222248475 U CN 202222248475U CN 218029838 U CN218029838 U CN 2180298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ley
main
auxiliary
door
connecting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4847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224847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298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298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298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内侧开门系统,涉及门技术领域,包括传动机构、主滑轨、主滑轮吊架、副滑轨、副滑轮吊架和门,所述副滑轨设置在主滑轨的一端处,且主滑轨与副滑轨之间的夹角为90‑135度之间,所述主滑轮吊架滑设在主滑轨内部,所述副滑轮吊架滑设在副滑轨内部,所述主滑轮吊架的下端与副滑轮吊架的下端同时与门固定连接,所述主滑轮吊架与副滑轮吊架之间的连线与主滑轨不平行;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无需在出入口的两侧处预留空间,且进一步降低了门在打开时所占用的开合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内侧开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内侧开门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动伸缩门需要在出入口的两侧处预留出供门伸缩的空间,当门需要安装在两侧墙壁比较窄的地方时,难以预留供门伸缩的空间;还有的电动门通过合页铰链安装在门框上,然而其开合的运动轨迹呈扇形,占用了较大的空间,当门需要安装在医院的走廊、通道比较窄的地方时,需尽量减小门的开合空间,以最大限度留出行走空间,然而传统呈扇形开合的门显然难以达到这个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申请人致力于研究出一种电动内侧开门系统,无需在出入口的两侧处预留空间,且进一步降低门在打开时所占用的开合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无需在出入口的两侧处预留空间,且进一步降低门在打开时所占用的开合空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动内侧开门系统,包括传动机构、主滑轨、主滑轮吊架、副滑轨、副滑轮吊架和门,所述副滑轨设置在主滑轨的一端处,且主滑轨与副滑轨之间的夹角为90-135度之间,所述主滑轮吊架滑设在主滑轨内部,所述副滑轮吊架滑设在副滑轨内部,所述主滑轮吊架的下端与副滑轮吊架的下端同时与门固定连接,所述主滑轮吊架与副滑轮吊架之间的连线与主滑轨不平行,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驱动机构、步进带、齿轮和第一连接块,所述步进带啮合在齿轮上,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步进带转动,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一端与主滑轮吊架固定连接,另一端上开设有第一齿,所述第一连接块通过第一齿与步进带的下层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主滑轨的下端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主滑轮吊架的下端穿过第一滑槽,且与门固定连接,所述副滑轮吊架滑设在副滑轨内部,所述副滑轨的下端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副滑轮吊架的下端穿过第二滑槽,且与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主滑轨、主滑轮吊架、副滑轨、副滑轮吊架和门均有两组,两组主滑轨相互拼接为一体,两组主滑轮吊架相互对称滑设在主滑轨内,两组副滑轨分别对称设置在主滑轨的两端,两组副滑轮吊架分别滑设在两组副滑轨内,两扇门相互对称设置,其中一扇门同时连接在其中一组主滑轮吊架和其中一组副滑轮吊架上,另一扇门同时连接在另一组主滑轮吊架和另一组副滑轮吊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一端与另一组主滑轮吊架固定连接,第二连接块的另一端上开设有第二齿,所述第二连接块通过第二齿与步进带的上层啮合,所述步进带带动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相互靠拢或分离。
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控制驱动机构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主滑轮吊架包括第一滑块、第一滑轮、第一轴承和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一滑轮枢接在第一滑块的侧边,第一旋转轴通过第一轴承垂直枢接在第一滑块上,所述门固定设置在第一旋转轴的下端。
进一步地,所述副滑轮吊架包括第二滑块、第二滑轮、第二轴承和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二滑轮枢接在第二滑块的侧边,第二旋转轴通过第二轴承垂直枢接在第二滑块上,所述门固定设置在第二旋转轴的下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主滑轮吊架的下端与副滑轮吊架的下端同时与门固定连接,在需要开门时,驱动机构驱动步进带转动,步进带带动第一连接块移动,第一连接块带动主滑轮吊架在主滑轨内滑动,此时主滑轮吊架对门施加一个平行于主滑轨的力,由于主滑轨与副滑轨之间的夹角为90-135度之间,且主滑轮吊架与副滑轮吊架之间的连线与主滑轨不平行,也就是说主滑轮吊架与副滑轮吊架之间的连线与主滑轨之间有一定的夹角,当主滑轮吊架对门施加一个平行于主滑轨的力时,该力推动门的一端向侧边移动,同时该力会在主滑轮吊架与副滑轮吊架之间的连线的方向上产生一个分力,而该分力又会在副滑轮吊架处产生两个分力,这两个分力分别平行于副滑轨和垂直于副滑轨,其中平行于副滑轨的分力推动门沿着副滑轨移动,从而使门的另一端沿着副滑轨移动,使门被打开,其开合空间呈三角形,与传统技术中呈扇形开合的门相比,大幅降低了门在打开时所占用的开合空间,且在门被打开后贴于墙壁内侧,从而实现了无需在出入口的两侧处为门专门预留空间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后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传动机构和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副滑轨和副滑轮吊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主滑轨和主滑轮吊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附图标记为:
控制系统1,
传动机构2,步进带21,齿轮22,第一连接块23,第二连接块24,
主滑轨3,第一滑槽31,
主滑轮吊架4,第一滑块41,第一滑轮42,第一轴承43,第一旋转轴44,
副滑轨5,第二滑槽51,
副滑轮吊架6,第二滑块61,第二滑轮62,第二轴承63,第二旋转轴64,
门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7所示的一种电动内侧开门系统,包括控制系统1、传动机构2、两组主滑轨3、两组主滑轮吊架4、两组副滑轨5、两组副滑轮吊架6和两扇门7。
控制系统1控制驱动机构工作,副滑轨5设置在主滑轨3的一端处,且主滑轨3与副滑轨5之间的夹角为90-135度之间。
两组主滑轨3相互拼接为一体,主滑轮吊架4滑设在主滑轨3内部,副滑轮吊架6滑设在副滑轨5内部,具体结构为:主滑轨3的下端开设有第一滑槽31,主滑轮吊架4的下端穿过第一滑槽31,且与门7固定连接,副滑轮吊架6滑设在副滑轨5内部,副滑轨5的下端开设有第二滑槽51,副滑轮吊架6的下端穿过第二滑槽51,且与门7的上端固定连接,即主滑轮吊架4的下端与副滑轮吊架6的下端同时与门7的上端固定连接。
主滑轮吊架4与副滑轮吊架6之间的连线与主滑轨3不平行,也就是说主滑轮吊架4与副滑轮吊架6之间的连线与主滑轨3之间有一定的夹角,当门7关闭时,该夹角为一锐角,为了便于理解,如图7中,该夹角以角“a”来表示。
两组主滑轮吊架4相互对称滑设在主滑轨3内,两组副滑轨5分别对称设置在主滑轨3的两端,两组副滑轮吊架6分别滑设在两组副滑轨5内,两扇门7相互对称设置,其中一扇门7同时连接在其中一组主滑轮吊架4和其中一组副滑轮吊架6上,另一扇门7同时连接在另一组主滑轮吊架4和另一组副滑轮吊架6上,即如图1所示,其中一扇门7同时连接在左边的主滑轮吊架4和左边的副滑轮吊架6上,另一扇门7同时连接在右边的主滑轮吊架4和右边的副滑轮吊架6上。
传动机构2包括驱动机构、步进带21、齿轮22、第一连接块23和第二连接块24,步进带21啮合在齿轮22上,驱动机构驱动步进带21转动。
第一连接块23的一端与主滑轮吊架4固定连接,另一端上开设有第一齿,第一连接块23通过第一齿与步进带21的下层啮合。
第二连接块24的一端与另一组主滑轮吊架4固定连接,第二连接块24的另一端上开设有第二齿,第二连接块24通过第二齿与步进带21的上层啮合,步进带21带动第一连接块23和第二连接块24相互靠拢或分离。
主滑轮吊架4包括第一滑块41、第一滑轮42、第一轴承43和第一旋转轴44,第一滑轮42枢接在第一滑块41的侧边,第一旋转轴44通过第一轴承43垂直枢接在第一滑块41上,第一滑轮42在主滑轨3内部滑动,门7固定设置在第一旋转轴44的下端。
副滑轮吊架6包括第二滑块61、第二滑轮62、第二轴承63和第二旋转轴64,第二滑轮62枢接在第二滑块61的侧边,第二旋转轴64通过第二轴承63垂直枢接在第二滑块61上,第二滑轮62在副滑轨5内部滑动,门7固定设置在第二旋转轴64的下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需要开门7时,控制系统1控制驱动机构转动,驱动机构驱动步进带21转动,步进带21带动第一连接块23和第二连接块24相互分离,第一连接块23和第二连接块24分别带动两组主滑轮吊架4沿着主滑轨3向两侧滑动,由于主滑轮吊架4与副滑轮吊架6之间的连线与主滑轨3之间有一定的夹角,当主滑轮吊架4对门7施加一个平行于主滑轨3的力时,该力推动门7的一端向侧边移动,同时该力会在主滑轮吊架4与副滑轮吊架6之间的连线的方向上产生一个分力,而该分力又会在副滑轮吊架6处产生两个分力,这两个分力分别平行于副滑轨5和垂直于副滑轨5,其中平行于副滑轨5的分力推动门7沿着副滑轨5移动,从而使门7的另一端沿着副滑轨5移动,使门7被打开,门7的开合空间呈三角形,大幅降低了门7在打开时所占用的开合空间。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上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以上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电动内侧开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传动机构、主滑轨、主滑轮吊架、副滑轨、副滑轮吊架和门,所述副滑轨设置在主滑轨的一端处,且主滑轨与副滑轨之间的夹角为90-135度之间,所述主滑轮吊架滑设在主滑轨内部,所述副滑轮吊架滑设在副滑轨内部,所述主滑轮吊架的下端与副滑轮吊架的下端同时与门固定连接,所述主滑轮吊架与副滑轮吊架之间的连线与主滑轨不平行,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驱动机构、步进带、齿轮和第一连接块,所述步进带啮合在齿轮上,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步进带转动,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一端与主滑轮吊架固定连接,另一端上开设有第一齿,所述第一连接块通过第一齿与步进带的下层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内侧开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滑轨的下端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主滑轮吊架的下端穿过第一滑槽,且与门固定连接,所述副滑轮吊架滑设在副滑轨内部,所述副滑轨的下端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副滑轮吊架的下端穿过第二滑槽,且与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内侧开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滑轨、主滑轮吊架、副滑轨、副滑轮吊架和门均有两组,两组主滑轨相互拼接为一体,两组主滑轮吊架相互对称滑设在主滑轨内,两组副滑轨分别对称设置在主滑轨的两端,两组副滑轮吊架分别滑设在两组副滑轨内,两扇门相互对称设置,其中一扇门同时连接在其中一组主滑轮吊架和其中一组副滑轮吊架上,另一扇门同时连接在另一组主滑轮吊架和另一组副滑轮吊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动内侧开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一端与另一组主滑轮吊架固定连接,第二连接块的另一端上开设有第二齿,所述第二连接块通过第二齿与步进带的上层啮合,所述步进带带动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相互靠拢或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内侧开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控制驱动机构工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内侧开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滑轮吊架包括第一滑块、第一滑轮、第一轴承和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一滑轮枢接在第一滑块的侧边,第一旋转轴通过第一轴承垂直枢接在第一滑块上,所述门固定设置在第一旋转轴的下端。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电动内侧开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滑轮吊架包括第二滑块、第二滑轮、第二轴承和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二滑轮枢接在第二滑块的侧边,第二旋转轴通过第二轴承垂直枢接在第二滑块上,所述门固定设置在第二旋转轴的下端。
CN202222248475.5U 2022-08-25 2022-08-25 一种电动内侧开门系统 Active CN2180298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48475.5U CN218029838U (zh) 2022-08-25 2022-08-25 一种电动内侧开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48475.5U CN218029838U (zh) 2022-08-25 2022-08-25 一种电动内侧开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29838U true CN218029838U (zh) 2022-12-13

Family

ID=84351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48475.5U Active CN218029838U (zh) 2022-08-25 2022-08-25 一种电动内侧开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298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453778A (en) Plug door mechanism
CN107060585B (zh) 一种侧转折叠别墅车库门
CN204186243U (zh) 一种折叠平开门
CN218029838U (zh) 一种电动内侧开门系统
CN211081519U (zh) 平移式自动门
NL2011272C2 (nl) Samenstel van een kozijn met schuifpaneel en een verstelinrichting voor het verstellen van het schuifpaneel.
CN104612550A (zh) 重型折叠式自动隔断门
CN217460378U (zh) 人行通道闸
CN204186238U (zh) 一种重叠门
JP4834140B2 (ja) ダブルスライド式プラットホームゲート
CN221051309U (zh) 一种电梯内外同步开门结构
CN213742968U (zh) 一种多门扇同步开闭的叠合门
CN217783235U (zh) 一侧开门结构
CN102206977A (zh) 塞拉门
CN216921875U (zh) 一种电动推拉门
CN219195866U (zh) 一种平旋水闸驱动机构
CN218028181U (zh) 一种使用线性导轨的顶制伸缩房
CN201016255Y (zh) 一种电动窗户
US2517768A (en) Overhead transporting door for garages and the like
CN207598093U (zh) 自动门窗机驱动装置、自动门窗机及门窗
CN205531999U (zh) 自转平移门
CN106545259B (zh) 一种新型塞拉门的承载运动机构
CN214273324U (zh) 一种具有固定装置的平开窗
CN219795064U (zh) 一种舞台用旋转平移门
CN220015231U (zh) 一种可调节风量防突风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