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76401U - 发动机气缸盖罩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气缸盖罩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976401U CN217976401U CN202222639383.XU CN202222639383U CN217976401U CN 217976401 U CN217976401 U CN 217976401U CN 202222639383 U CN202222639383 U CN 202222639383U CN 217976401 U CN217976401 U CN 21797640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vity
- cylinder head
- engine cylinder
- oil
- head cov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发动机气缸盖罩及车辆。该发动机气缸盖罩包括盖罩主体及连接于盖罩主体上的盖板。所述盖板上开设有用于供流体流入的进气口,在盖罩主体与盖板之间形成有空腔,盖罩主体具有过渡气道,过渡气道将空腔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中设油气分离机构,过渡气道连通第一腔体的第一气道口的面积小于第一腔体在垂直于流体流动方向上的截面面积。本申请的发动机气缸盖罩能够提高油气分离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气缸盖罩及车辆。
背景技术
发动机气缸盖罩的作用是将安装在发动机气缸盖上的零件密封在其内,防止外界杂质进入到发动机内,同时防止发动机内的油气溢出而污染空气。
发动机气缸盖罩同发动机气缸盖通过密封条和紧固螺栓连接,使发动机气缸盖罩能遮盖并密封发动机气缸盖,并将油气保持在发动机腔体内部。另外,在发动机运行中会有一部分高温高压燃气会通过活塞环与气缸之间的间隙进入曲轴箱内,这些高温气体同时和飞溅、蒸发的小机油液滴形成混合油气,一同进入发动机气缸盖罩,然后,通过进气歧管到达燃烧室参与燃烧,若不进行有效的油气分离就会造成机油损耗,同时恶化排放,因此,必须对油气进行分离,减小机油损耗。
目前,通常是在发动机气缸盖罩的顶面上靠近排气口的位置设置油气结构,促使混合油气中的机油滴被分离出来。然而,分离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很多小的油滴仍然会通过进气歧管进入燃烧室燃烧,造成机油耗高,颗粒排放超标等环保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气缸盖罩及车辆,能够提高油气分离效率。
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发动机气缸盖罩。所述发动机气缸盖罩包括盖罩主体及连接于所述盖罩主体上的盖板,所述盖板上开设有用于供流体流入的进气口,在所述盖罩主体与所述盖板之间形成有空腔,所述盖罩主体具有过渡气道,所述过渡气道将所述空腔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中设油气分离机构,所述过渡气道连通所述第一腔体的第一气道口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腔体在垂直于流体流动方向上的截面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发动机气缸盖罩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中的挡油板组件,所述挡油板组件包括第二挡油板,所述第二挡油板位于所述过渡气道连通所述第二腔体的第二气道口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挡油板具有开口,所述开口朝向所述第一气道口,并且,所述开口沿所述流体流动方向的尺寸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挡油板向下倾斜,并且,所述第二挡油板的下端比所述第二挡油板的上端更远离所述第一气道口。
进一步地,所述发动机气缸盖罩还包括回油管,所述回油管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的最低点处,并且,所述第二挡油板的下端正对所述回油管的管口。
进一步地,所述挡油板组件还包括密封安装部,所述密封安装部安装于所述盖罩主体上,以用于将所述第二腔体与外界密封隔离。
进一步地,所述挡油板组件还包括出气管道,所述出气管道安装于所述密封安装部上,并且,所述出气管道的管口正对所述第二挡油板的用于形成所述开口的折弯处。
进一步地,所述挡油板组件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密封安装部上,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挡油板的一个侧边。
进一步地,所述过渡气道呈喇叭口形状,所述过渡气道连通所述第二腔体的第二气道口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气道口的面积。
本申请的发动机气缸盖罩通过过渡气道将盖罩主体与盖板之间的空腔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并且,将过渡气道的连通第一腔体的第一气道口相对于第一腔体采用缩口设计,从而可以增加油气的流动速度,增加油气中的油滴的撞壁概率,进而能够提高油气分离效率。
并且,本申请的发动机气缸盖罩中设置的由过渡气道分隔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可以通过铸造直接造出,腔体结构简单。
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发动机气缸盖及如上所述的发动机气缸盖罩,所述发动机气缸盖罩密封安装在所述发动机气缸盖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发动机气缸盖罩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盖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挡油板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例。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除非另作定义,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多个”或者“若干”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气缸盖罩100。图1揭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发动机气缸盖罩100的剖视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发动机气缸盖罩100包括盖罩主体10及连接于盖罩主体10上的盖板20。
图2揭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盖板20的立体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盖板20上开设有用于供流体流入的进气口211。
继续参照图1,在盖罩主体10与盖板20之间形成有空腔。盖罩主体10具有过渡气道13,过渡气道13将空腔分隔为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第一腔体11、过渡气道13和第二腔体12之间相互连通。流体可以从盖板20上的进气口211进入,然后,依次流过第一腔体11、过渡气道13和第二腔体12。过渡气道13具有连通第一腔体11的第一气道口131和连通第二腔体12的第二气道口132。其中,过渡气道13的第一气道口131的面积小于第一腔体11在垂直于流体流动方向D上的截面面积。
本申请的发动机气缸盖罩100通过过渡气道13将盖罩主体10与盖板20之间的空腔分隔成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并且,将过渡气道13的连通第一腔体11的第一气道口131相对于第一腔体11采用缩口设计,从而可以增加油气的流动速度,增加油气中的油滴的撞壁概率,进而能够提高油气分离效率。
并且,本申请的发动机气缸盖罩100中设置的由过渡气道13分隔的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可以通过铸造直接造出,腔体结构简单。
第二腔体12的容积小于第一腔体11的容积。第一腔体11的容积远大于第二腔体12的容积,从而可以形成一定的气流流速。
在第一腔体11中设油气分离机构。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盖板20包括盖板主体21及间隔设置在盖板主体21上的多个第一挡油板22。盖板20上设置的多个第一挡油板22用来充当第一腔体11中的油气分离机构。盖板主体21呈平板状,多个第一挡油板22分别从盖板主体21上垂直向上间隔延伸出。进气口211开设在盖板主体21的一端。在盖板主体21上还开设有多个回油口212。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的发动机气缸盖罩100还包括设置于第二腔体12中的挡油板组件30。图3揭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挡油板组件30的立体示意图。如图3所示,挡油板组件30包括第二挡油板,第二挡油板位于第二气道口132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过渡气道13呈喇叭口形状,过渡气道13的第二气道口132的面积大于第一气道口131的面积。过渡气道13采用喇叭口形状的气道,从而,可以增加油气流动速度,增加油气中的油滴撞壁概率;另一方面也可以方便第二挡油板的设置。
第二挡油板具有开口310。开口310朝向第一气道口131,并且,开口310沿流体流动方向D的尺寸逐渐减小。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挡油板为一种V形挡油板31。当然,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挡油板并不局限于V形挡油板31。在其他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挡油板也可以采用圆弧形挡油板、梯形挡油板或者其他类似的挡油板结构等。但凡能够实现具有开口并且开口沿着流体流动方向D的尺寸逐渐减小的类似结构均在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挡油板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下将以第二挡油板为V形挡油板31为例来进行说明。
V形挡油板31由平板通过折弯而形成,例如V形挡油板31由圆形板通过从中间折弯而形成。V形挡油板31的V形的开口朝着第一气道口131的方向。从而,通过过渡气道13的油气混合气可以撞击到V形挡油板31上,并且,采用V形挡油板31,可以使撞击到V形挡油板31上的油滴在V形挡油板31的折弯处聚集,并进而汇聚成大的油滴,提高挡油板收集油滴的效率,特别是对小油滴的收集。
在一些实施例中,V形挡油板31向下倾斜,并且,V形挡油板31的下端比V形挡油板31的上端更远离第一气道口131。V形挡油板31向下倾斜设置,从而可以使汇集的油滴在气体的吹拂下加速向第二腔体12下方流动。
本申请的发动机气缸盖罩100还包括回油管40,回油管40设置于第二腔体12的最低点处,并且,V形挡油板31的下端正对回油管40的管口。从而,可以便于将机油回流至发动机腔体内。
挡油板组件30还包括密封安装部32,密封安装部32安装于盖罩主体10上,以用于将第二腔体12与外界密封隔离。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密封安装部32呈圆环形。密封安装部32位于第二腔体12的一端。
挡油板组件30还包括出气管道33,出气管道33安装于密封安装部32上,例如,出气管道33安装在圆环形的密封安装部32的孔中。并且,出气管道33的管口正对V形挡油板31的折弯处。
在一个实施例中,挡油板组件30还包括连接部34,连接部34的一端固定在密封安装部32上,连接部34的另一端连接于V形挡油板31的一个侧边,从而将V形挡油板31固定到密封安装部32上。
本申请的挡油板组件30采用V形挡油板31的设计,可以提高油滴收集的效率,进而可以使第一腔体11内的第一挡油板22的数量可以相应减少,可以使得第一挡油板22的结构更加简单。
发动机运行时,发动机腔体内的含有大小机油液滴的油气混合气,从盖板20上的进气口211进入到第一腔体11,通过第一腔体11时,油气混合气与第一腔体11内的盖板20上的第一挡油板22的壁面接触,较大的液滴吸附在盖板20的盖板主体21上,然后,通过第一腔体11内的盖板主体21上的回油口212回到发动机内;没有被吸附的油滴,在进气歧管内负压的作用下,通过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的之间的喇叭口形状的过渡气道13加速后撞向第二腔体12内的挡油板组件30的V形挡油板31,聚集在V形挡油板31的油滴在气体的作用下,聚集于V形挡油板31的折角处,汇集成大的油滴;大的油滴在重力的作用下和倾斜向下布置的V形挡油板31的引导下加速滴到第二腔体12的最低点,然后流入到回油管40,接着通过回油管40流进发动机内,最终流入油底壳,分离后的清洁气体通过挡油板组件30的出气管道33进入进气歧管。
本申请的发动机气缸盖罩100可以减少颗粒排放,降低机油耗,进一步提升油气的分离效率,可以使油气中的机油再次回到发动机内而不是进入燃烧室燃烧,使机油耗更少,发动机内始终保持足够的机油量,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同时又降低用户使用成本。另外,发动机燃烧产生的颗粒物减少,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发动机气缸盖(未图示)及如上所述的发动机气缸盖罩100。该发动机气缸盖罩100密封安装在发动机气缸盖上,从而对安装在发动机气缸盖上的零件进行密封。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发动机气缸盖罩,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盖罩主体及连接于所述盖罩主体上的盖板,所述盖板上开设有用于供流体流入的进气口,在所述盖罩主体与所述盖板之间形成有空腔,所述盖罩主体具有过渡气道,所述过渡气道将所述空腔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中设油气分离机构,所述过渡气道连通所述第一腔体的第一气道口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腔体在垂直于流体流动方向上的截面面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气缸盖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中的挡油板组件,所述挡油板组件包括第二挡油板,所述第二挡油板位于所述过渡气道连通所述第二腔体的第二气道口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气缸盖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油板具有开口,所述开口朝向所述第一气道口,并且,所述开口沿所述流体流动方向的尺寸逐渐减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气缸盖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油板向下倾斜,并且,所述第二挡油板的下端比所述第二挡油板的上端更远离所述第一气道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气缸盖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油管,所述回油管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的最低点处,并且,所述第二挡油板的下端正对所述回油管的管口。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气缸盖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油板组件还包括密封安装部,所述密封安装部安装于所述盖罩主体上,以用于将所述第二腔体与外界密封隔离。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气缸盖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油板组件还包括出气管道,所述出气管道安装于所述密封安装部上,并且,所述出气管道的管口正对所述第二挡油板的用于形成所述开口的折弯处。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气缸盖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油板组件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密封安装部上,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挡油板的一个侧边。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气缸盖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气道呈喇叭口形状,所述过渡气道连通所述第二腔体的第二气道口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气道口的面积。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气缸盖及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气缸盖罩,所述发动机气缸盖罩密封安装在所述发动机气缸盖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639383.XU CN217976401U (zh) | 2022-09-30 | 2022-09-30 | 发动机气缸盖罩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639383.XU CN217976401U (zh) | 2022-09-30 | 2022-09-30 | 发动机气缸盖罩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976401U true CN217976401U (zh) | 2022-12-06 |
Family
ID=842652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639383.XU Active CN217976401U (zh) | 2022-09-30 | 2022-09-30 | 发动机气缸盖罩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976401U (zh) |
-
2022
- 2022-09-30 CN CN202222639383.XU patent/CN21797640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113185B2 (en) | Device for separating oil from blow-by gas | |
CN217976401U (zh) | 发动机气缸盖罩及车辆 | |
CN102865124B (zh) | 一种带有自密封回油结构的旋风式油气分离器 | |
CN113404570B (zh) | 一种滚筒式高效柴油机油气分离器 | |
CN214330726U (zh) | 一种高效油气分离装置 | |
CN108678835B (zh) | 油气分离器取气结构及发动机 | |
CN109595055A (zh) | 一种具有树状板式自适应通风系统的天然气发动机 | |
CN112459863A (zh) | 一种高效油气分离装置 | |
CN109469531B (zh) | 一种曲轴箱通风系统油气分离器总成及车辆 | |
CN113356964A (zh) | 一种呼吸系统 | |
CN109209563A (zh) | 一种滤板式发动机油气分离装置 | |
CN109113831A (zh) | 一种滤网气驱式自适应调压发动机油气分离装置 | |
CN109139188A (zh) | 一种滤板气驱式自适应调压发动机油气分离装置 | |
CN208294599U (zh) | 一种油气分离装置及内燃机 | |
CN222633296U (zh) | 一种发动机气缸盖罩 | |
CN208294598U (zh) | 发动机气缸盖罩 | |
CN209586464U (zh) | 一种具有滤网式通风系统的天然气发动机 | |
CN214196441U (zh) | 内燃机的油气预分离结构、气门室罩盖总成及内燃机 | |
CN217558401U (zh) | 一种免维护集成式油气分离器 | |
CN210829525U (zh) | 一种带曲轴箱通风结构的链条室罩盖总成 | |
JP2540860Y2 (ja) | ブローバイガス還流装置 | |
CN213743595U (zh) | 油气预分离器及发动机 | |
RU151349U1 (ru) | Клапанная крышка для двигателей внутреннего сгорания | |
CN111927594A (zh) | 一种用于车辆的油气分离总成及车辆 | |
CN221220594U (zh) | 一种用于高速柴油机的集成式曲轴箱呼吸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21 Address after: 310051 No. 1760, Jiangling Road, Hangzhou, Zhejiang, Binjiang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Green Zhix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51 No. 1760, Jiangling Road, Hangzhou, Zhejiang, Binjiang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liankong Technology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