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73587U - 一种双针床三贾卡经编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针床三贾卡经编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973587U CN217973587U CN202122308856.3U CN202122308856U CN217973587U CN 217973587 U CN217973587 U CN 217973587U CN 202122308856 U CN202122308856 U CN 202122308856U CN 217973587 U CN217973587 U CN 21797358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eedle
- jacquard
- needle bed
- bed
- warp knit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9940 knitt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8000009941 weav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2759 woven fabr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049 embo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2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04350 Strabismu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015 abdome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520 comb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511 looping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针床三贾卡经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编机配备三套贾卡提花装置,成圈机件配置了复合针,所有梳栉在前后针床均可成圈,可织造出具有多种提花浮雕工艺效果的织物。在织造过程中,导纱梳栉在前后两针床轮流编织成圈,既可将前针床的纱线线圈合并到后针床针件上,也可将后针床的纱线线圈合并到前针床针件上。前后针床可单独织造网孔,也可同时进行网孔织造,实现了对多种不同风格不同工艺设计织物的织造。本实用新型的织物立体、凹凸感强,花型丰富多彩,解决了现有双针床经编机在提花织造中因受前针床与后针床编织中的编链组织的限制,而无法织造出具有凹凸感织物的这一技术问题,扩大了双针床经编机提花工艺的应用范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经编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针床三贾卡经编机。
背景技术
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是配置两列相对面又互相平行的拉舍尔机。它可以在各针床上单独编织成圈,然后用局部或全部连接的方式生产出具有与单针床不同风格和不同花纹效应的织物。现有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的基本工作特点就是使用两个针床轮流进行编织。
目前市场上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的针件均采用舌针,所织造出的间隔双面经编机织物的厚度保持一致,没有凹凸感。舌针在成圈过程中,垫到针钩内的纱线下滑时带动针舌打开,需要防舌针自闭钢丝拦下因退圈而上弹的针舌,使舌针处于开启状态,这样针钩里的线圈才能滑落到针杆上。针舌需要针杆上的旧线圈往上滑的时候,将针舌往上抬,来关闭舌针针口,这样旧线圈在针舌外表面滑动,不会再进入针钩内,而是滑过针头形成脱圈。所以舌针在成圈过程中就必须有新旧线圈不断交替,才可进行正常编织。这样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在编织间隔织物时,前后针床始终均有成圈,织物的厚度一致。即使没有中间毛绒组织,那么也是两片分离式的织物。当舌针针钩内缺纱时,将无法准确保证舌针的打开与闭合。在舌针处于闭合状态时,纱线向针钩中垫纱,纱线将沿闭合的针舌的外沿滑落,造成垫纱失败,漏针。在漏针的情况下,针杆上没有旧线圈,也就无法将针舌闭合,故不能继续编织。现有的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就无法编织出具有凹凸感的织物。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针床三贾卡经编机。该经编机可以织造出多种具有提花浮雕工艺效果的织物,实现了对多种不同风格不同工艺设计织物的织造。本实用新型所织造的织物立体、凹凸感强,花型丰富多彩,解决了现有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提花织造中因受前针床与后针床编织中的编链组织的限制,而无法织造出具有凹凸感织物的这一技术问题,扩大了双针床经编机提花工艺的应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双针床三贾卡经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针床三贾卡经编机在织造过程中,既可将前针床最前垫纬梳栉调到后针床做编链组织,也可将后针床垫纬梳栉调到前针床做编链组织。
进一步的,所述的双针床三贾卡经编机在织造提花过程中,根据提花工艺要求,前针床的前贾卡梳栉可将前针床部分区域的所有纱线合并到后针床的针件上,后针床的后贾卡梳栉也可将后针床部分区域的全部纱线合并到前针床的针件上,前后针床可单独织造网孔,也可同时进行网孔织造,这样可以形成贾卡提花工艺的浮雕效果,做到了富有凹凸感的立体花型。
进一步的,所述的双针床三贾卡经编机使用复合针(槽针,针芯复合)。槽针在织造过程中的纱线成圈与脱圈是靠针芯主动执行关闭与开口的。在织造过程中,如果部分工艺需要将前针床的纱线全部合并到后针床上,这样就会出现前针床的针件上没有纱线的情况,在采用复合针(槽针,针芯复合)的情况下前针床可以照样进行编织。如果采用舌针就不可能继续编织,因为舌针是靠针舌活动将纱线带下来,在闭口时纱线将针舌推上去,这样就形成了纱线的脱圈织造。所以不管是前针床的纱线合并到后针床,还是后针床的纱线合并到前针床,只要织造这种具有浮雕效果的提花工艺,就必须使用复合针(槽针,针芯复合)才可以织出多彩丰富的立体花型。
进一步的,所述双针床三贾卡经编机的导纱梳栉配备三组贾卡梳栉,所述贾卡梳栉为分离式贾卡梳栉。所述三组贾卡梳栉在前针床、后针床均可成圈,每根贾卡针均可独立选针。前后贾卡梳栉可分别作为前后底组织,中间贾卡梳栉可作为毛绒组织,所织出的织物厚度为零厚度、薄、中厚、厚,其成圈情况可分为以下几种:
(1)、导纱梳栉在前针床和后针床同一位置均织造网孔,中间无毛绒组织,所织出的织物在此位置的厚度为零;
(2)、导纱梳栉在前后针床的一侧针床不成圈,另一侧底组织梳栉在所在针床成圈,所织出的织物厚度为薄;
(3)、导纱梳栉在前后针床的一侧针床不成圈,前后底组织梳栉均在另一侧针床成圈,中间没有毛绒组织,所织出的织物厚度为中厚;
(4)、前针床、后针床的底组织梳栉分别在各自所在的针床成圈,中间有毛绒组织,所织出的织物厚度为厚。
进一步的,所述双针床三贾卡经编机的导纱梳栉以配备三组贾卡梳栉为基础,在其前后均可增加地梳。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双针床三贾卡经编机,在织造过程中既可将前针床最前垫纬梳栉调到后针床做编链组织,又可将后针床垫纬梳栉调到前针床做编链组织。前后针床的纱线可以合并到同一针床上,这样织出的坯布厚度不同,层次感不同,立体富有凹凸感,所织造出的图案有多种不同风格。
2、本实用新型的成圈针件选用复合针(槽针,针芯复合),槽针针口的开启与闭合是靠针芯的配合完成的。即使前针床或者后针床的针件上没有纱线,依然可以完成所需工艺的编织。解决了现有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在提花织造中因受前针床与后针床编织中编链组织的限制,而无法织造出具有凹凸感织物的这一技术问题,扩大了双针床经编机的提花工艺的应用范围,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3、本实用新型的三组贾卡梳栉在前后针床均可成圈。贾卡梳栉的单根针可以独立选针,每组贾卡梳栉均可进行独立的工艺设计编织,再加上复合针(槽针,针芯复合)的使用,编织形成的线圈结构比较均匀,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织物质量,所织出的织物立体、薄厚层次明显不同,凸显浮雕效果,花型丰富多彩。
4、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经编机可根据工艺要求直接编织成富有浮雕效果的面料,无需再经过其他工艺复合加工,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成圈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导纱梳栉排布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纱梳栉在前、后针床同一位置均不成圈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纱梳栉的前后底组织只在其中一侧针床成圈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纱梳栉只在前后针床上其中一侧针床成圈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纱梳栉在前、后针床均成圈的示意图;
图7为现有技术中针件舌针开口状态示意图;
图8为现有技术中针件舌针闭口状态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脱圈板、2-槽针、3-针芯、4-沉降片、5-导纱梳栉、6-梳栉吊架、7-舌针、8-纱线、9-防舌针自闭钢丝、10-针舌、11-旧线圈、JB1-第一组贾卡梳栉、JB1.1-第一组贾卡梳栉前片、JB1.2-第一组贾卡梳栉后片、JB2-第二组贾卡梳栉、JB2.1-第二组贾卡梳栉前片、JB2.2-第二组贾卡梳栉后片、JB3-第三组贾卡梳栉、JB3.1-第三组贾卡梳栉前片、JB3.2-第三组贾卡梳栉后片、a-底组织厚度、b-毛绒组织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案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案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至图6:
参见图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案例中,一种双针床三贾卡经编机的成圈机件由脱圈板1、槽针2、针芯3、沉降片4和导纱梳栉5组成。
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案例中的双针床三贾卡经编机的导纱梳栉5排布顺序,从机前到机后方向依次为:第一组贾卡梳栉JB1.1、JB1.2,第二组贾卡梳栉JB2.1、JB2.2,第三组贾卡梳栉JB3.1、JB3.2。一共有6条工作线,其中每组贾卡梳栉各有两条单独的工作线。三组贾卡梳栉既可以走垫纬结构,也可以走成圈结构。
现有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针件采用舌针,导纱梳栉在前后两针床轮流进行编织,中间形成间隔带,所织出的织物薄厚程度一致。没有中间毛绒组织连接时,那么也是两片分离式的织物。即使有贾卡提花,也不会在织物结构视觉效果上产生巨大不同,只是将花型编织更加复杂化。
本实用新型实施案例中,所述的双针床三贾卡经编机在织造过程中,既可将前针床垫纬梳栉第一组贾卡梳栉JB1调到后针床做编链组织,也可将后针床垫纬梳栉第三组贾卡梳栉JB3调到前针床做编链组织。
其中,所述的双针床三贾卡经编机在织造提花过程中,根据提花工艺要求,前针床的第一组贾卡梳栉JB1可将前针床部分区域的所有纱线合并到后针床的针件上,后针床的第三组贾卡梳栉JB3也可将后针床部分区域的全部纱线合并到前针床的针件上。前后针床可单独织造网孔,也可同时进行网孔织造,这样就可以形成贾卡提花工艺的浮雕效果,做到了富有凹凸感的立体花型。
参见图1,其中,所述的双针床三贾卡经编机使用复合针(槽针2,针芯3复合)。槽针2在织造过程中的纱线成圈与脱圈是靠针芯3主动执行关闭与开口的。在新的成圈循环开始时,槽针2先且快与针芯3上升,上升过程中槽针2与针芯3逐渐分开,当针芯头端没入针槽内时,针口完全开启。此后槽针2与针芯3继续同步上升到最高位,旧线圈退到针杆上。此时,沉降片4握持旧线圈,脱圈板1支持住坯布防止线圈下移。导纱梳栉5准备摆向针前横移垫纱,将纱线垫到开启的针口内。横移垫纱完毕后,槽针2先且快与针芯3下降,沉降片4快速后退,下降过程中槽针2与针芯3逐渐靠近,直到槽针针钩尖与针芯头端相遇,这时针口完全关闭,阻止针钩内的纱线跑出针钩。槽针2和针芯3以相同速度继续向下运动,当针头低于沉降片4的片腹时,线圈由针头上脱下,完成脱圈。双针床经编机的前后针床成圈原理相同。在织造过程中,如果部分工艺需要将前针床的纱线全部合并到后针床上,这样就会出现前针床的针件上没有纱线的情况。由于复合针(槽针2,针芯3复合)的主动控制性,能准确地控制槽针2的开口与闭合。所以在采用槽针2的情况下即使前针床没有纱线也可以照样进行编织,如果采用舌针就不可能继续编织。
现有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的成圈针件采用舌针,舌针是靠针舌的被动活动来完成纱线成圈与脱圈的。参见图7,垫到针钩内的纱线8下滑时带动针舌10打开,防舌针自闭钢丝9拦下因退圈而上弹的针舌10,使舌针7处于开启状态,这样针钩里的纱线8形成的线圈才能滑落到针杆上。参见图8,针舌10需要针杆上的旧线圈11往上滑的时候,将针舌10往上抬,来关闭舌针针口,这样旧线圈11在针舌10外表面滑动,不会再进入针钩,而是滑过针头形成脱圈。因此舌针7在成圈过程中就必须有新旧线圈不断交替,才可进行正常编织。当舌针7的针钩内缺纱时,将无法准确保证舌针7的打开与闭合。在舌针7处于闭合状态时,纱线8向针钩中垫纱,纱线8将沿闭合的针舌10的外沿滑落,造成垫纱失败,漏针。在漏针的情况下,针杆上没有旧线圈11,也就无法将针舌10闭合,故不能继续编织。所以不管是前针床的纱线合并到后针床针件上,还是后针床的纱线合并到前针床针件上,只要织造这种具有浮雕效果的提花工艺,就必须使用复合针(槽针2,针芯3复合)才可以织出多彩丰富的立体花型。
由于贾卡装置的特性,贾卡导纱针单根针具有独立选针功能,在贾卡梳栉特定方向上向左或右偏移,可以用贾卡单针偏移代替梳栉摆动的横移,从而达到哪根贾卡单针不参与编织,哪根贾卡导纱针不需要垫纱的效果。
参见图2,其中,所述双针床三贾卡经编机的导纱梳栉5配备三组贾卡梳栉:第一组贾卡梳栉JB1、第二组贾卡梳栉JB2、第三组贾卡梳栉JB3。所述贾卡梳栉为分离式贾卡梳栉,所述三组贾卡梳栉在前针床、后针床均可成圈,每根贾卡针均可独立选针。第一组贾卡梳栉JB1在前针床作底组织编织,第二组贾卡梳栉JB2作中间毛绒组织编织,第三组贾卡梳栉JB3在后针床作底组织编织,三组贾卡梳栉配合所织出的织物厚度为零厚度、薄、中厚、厚。其成圈情况可分为以下几种,现将图2分别结合图3、图4、图5、图6进行详细说明。
(1)、导纱梳栉5在前针床和后针床同一位置的一枚槽针2上均不成圈,中间无毛绒组织,所织出的织物在这一枚槽针2的位置厚度为零即为网孔。参见图2和图3,在编织过程中第一组贾卡梳栉JB1、第二组贾卡梳栉JB2、第三组贾卡梳栉JB3在前针床和后针床同一位置的一枚槽针2上均不参与成圈编织,这时织出的织物厚度为零。网孔的大小随这种工艺要求的连续横列多少而变化。
(2)、导纱梳栉5在前后针床的其中一侧针床不成圈,另一侧底组织梳栉在所在针床成圈,所织出的织物厚度为薄。参见图2和图4,以导纱梳栉5在后针床不成圈为例进行更进一步的说明,前针床的底组织梳栉第一组贾卡梳栉JB1在前针床编链成圈,第二组贾卡梳栉JB2在前针床不进行横移垫纱,第三组贾卡梳栉JB3在后针床也不进行横移垫纱,这样在前针床形成的织物就具有了单针床织物的特性,所织出的织物厚度为前针床的底组织厚度a。
(3)、导纱梳栉5在前后针床的其中一侧针床不成圈,前后底组织梳栉均在另一侧针床成圈,中间没有毛绒组织,所织出的织物厚度为中厚。参见图2和图5,以导纱梳栉5在后针床不成圈为例进行进一步说明,前针床的底组织梳栉第一组贾卡梳栉JB1和后针床的底组织梳栉第三组贾卡梳栉JB3同时在前针床编链成圈,第二组贾卡梳栉JB2在前后针床均不参与成圈编织,织出的织物厚度为前后针床的底组织厚度2a。
(4)、前针床、后针床的底组织梳栉分别在各自所在的针床成圈,中间有毛绒组织,所织出的织物厚度为厚。参见图2和图6,前针床的底组织梳栉第一组贾卡梳栉JB1在前针床成圈,后针床的底组织梳栉第三组贾卡梳栉JB3在后针床成圈。第二组贾卡梳栉JB2在前后针床编织,形成中间毛绒组织,所织出的织物厚度为前后底组织厚度与毛绒组织厚度2a+b。
其中,本实用新型所述双针床三贾卡经编机的导纱梳栉5以配备三组贾卡梳栉为基础,在其前后均可增加地梳作为备选梳栉。本实用新型实施案例中优选地采用三组贾卡梳栉的配置。在实际生产中,根据工艺要求,可选择在第一组贾卡梳栉JB1前或第三组贾卡梳栉JB3后增加一把地梳,也可同时在三组贾卡梳栉的前后位置各增加一把地梳。增加地梳的数量不仅限于一把,可以是两把、三把或多把。地梳参与编织时用来作编链组织,三组贾卡梳栉用来作衬纬或提花组织。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案例中,所述双针床三贾卡经编机的组成机构及其经编原理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说明。该经编机能够实现多种提花浮雕工艺的关键在于梳栉横移机构、梳栉吊架6以及传动机构的相互配合运动。所述双针床三贾卡经编机的梳栉横移采用电子横移装置,其导纱梳栉5配备为三组贾卡提花装置,满足了浮雕工艺在前后针床的不同成圈要求。在编织过程中,与现有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所使用的舌针针件相比,极大地缩短了针件的动程,加快了编织速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织物质量。
因工艺设计的不同,不同成圈要求的送经纱线量不同,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送经装置优选地采用盘头与纱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供纱。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双针床三贾卡经编机,包括成圈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圈机件由脱圈板、槽针、针芯、沉降片和导纱梳栉组成,所述的双针床三贾卡经编机使用复合针,所述复合针包括槽针和针芯,槽针在织造过程中的纱线成圈与脱圈是靠针芯主动执行关闭与开口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针床三贾卡经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针床三贾卡经编机的导纱梳栉配备三组贾卡梳栉,所述贾卡梳栉为分离式贾卡梳栉,所述三组贾卡梳栉在前针床、后针床均可成圈,每根贾卡针均可独立选针,在织造提花过程中,根据提花工艺要求,前针床的前贾卡梳栉可将前针床部分区域的所有纱线合并到后针床的针件上,后针床的后贾卡梳栉也可将后针床部分区域的全部纱线合并到前针床的针件上,前后针床可单独织造网孔,也可同时进行网孔织造,这样可以形成贾卡提花工艺的浮雕效果,做到了富有凹凸感的立体花型,前后贾卡梳栉可分别作为前后底组织,中间贾卡梳栉可作为毛绒组织,所织出的织物厚度为零厚度、薄、中厚、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针床三贾卡经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针床三贾卡经编机的导纱梳栉以配备三组贾卡梳栉为基础,在其前后均可增加地梳。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308856.3U CN217973587U (zh) | 2021-09-24 | 2021-09-24 | 一种双针床三贾卡经编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308856.3U CN217973587U (zh) | 2021-09-24 | 2021-09-24 | 一种双针床三贾卡经编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973587U true CN217973587U (zh) | 2022-12-06 |
Family
ID=84254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308856.3U Active CN217973587U (zh) | 2021-09-24 | 2021-09-24 | 一种双针床三贾卡经编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97358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832601A (zh) * | 2021-09-24 | 2021-12-24 | 福建省鑫港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双针床三贾卡经编机 |
-
2021
- 2021-09-24 CN CN202122308856.3U patent/CN21797358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832601A (zh) * | 2021-09-24 | 2021-12-24 | 福建省鑫港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双针床三贾卡经编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172667B (zh) | 双衬纬贾卡提花多梳经编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 |
CN113832601A (zh) | 一种双针床三贾卡经编机 | |
CN101487164A (zh) | 一种经编提花无缝织物的编织方法 | |
CN108691089B (zh) | 经编机、经编织物的制造方法及经编织物 | |
CN101545175A (zh) | 一种经编双色提花无缝织物的编织方法 | |
CN108018649B (zh) | 绳绣面料的编织方法 | |
CN110093712B (zh) | 一种双针床单贾卡经编机地梳配贾卡的织造方法 | |
CN113638119B (zh) | 一种三贾卡双针床经编织物的工艺 | |
CN108866794A (zh) | 一种两把半贾卡经编机及其提花织物编织方法 | |
US5542269A (en) | Warp knitted fabric with ribbed satin-like back | |
CN215906345U (zh) | 具有飘纱提花的三明治网布 | |
US6446471B1 (en) | Wholly elastic knitted fabrics and methods of producing the same | |
JPH02277864A (ja) | パイルニツト製品の製造法とそれを製造するための経編機 | |
CN217973587U (zh) | 一种双针床三贾卡经编机 | |
CN103572494A (zh) | 经编无缝无底连裤袜的织造方法 | |
CN112301531A (zh) | 一种具有提花的织物面料、其编织工艺与应用 | |
CN108754805B (zh) | 一种针织编织方法、编织结构、编织面料及服装 | |
CN110699841A (zh) | 一种puff结构三色面料及其制备工艺 | |
CN100406628C (zh) | 双轴向增强纬编间隔针织结构及其编织方法 | |
CN109652915B (zh) | 经编无缝无底提花双面网孔织物的织造方法 | |
CN112921490A (zh) | 一种双针床经编机编织多色多层次提花面料的工艺及面料 | |
CN218711270U (zh) | 一种具有刺绣花纹效果的双贾卡织物 | |
CN113529261B (zh) | 一种防闭针舌漏针毛绒提花三明治网布及其制作方法 | |
CN215713753U (zh) | 一种防闭针舌漏针毛绒提花三明治网布 | |
CN114921904A (zh) | 一种局部纬编结构的经编定位提花面料生产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