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11143U - 一种微型铸铁管降水井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型铸铁管降水井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811143U CN217811143U CN202221651591.5U CN202221651591U CN217811143U CN 217811143 U CN217811143 U CN 217811143U CN 202221651591 U CN202221651591 U CN 202221651591U CN 217811143 U CN217811143 U CN 21781114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
- water
- well
- strainer
- cast ir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型铸铁管降水井结构,包括成井机构,所述成井机构包括井管组件、若干个挡水环、止水板及封堵体,井管组件包括同轴设置、且依次固定连接的沉砂管、滤水管及吸水管,沉砂管、所述滤水管及所述吸水管从下至上依次设置于井眼内。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止水板及封堵体可防止地下水从沉砂管的下端进入沉砂管内,防止反砂,同时,挡水环设置于滤水孔的外侧,从而可防止地下水直接进入滤水孔,地下水首先要进入挡水环与滤水管直接的容纳腔后,才能转向进入滤水孔内,从而有利于降低进入容纳腔内地下水的流速,当流速降低时,地下水中的泥沙在重力作用下沉降,从而不易进入滤水孔内,从而进一步防止泥沙进入井管组件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微型铸铁管降水井结构。
背景技术
深基坑降水是一个较大的难题,特别是基坑宽度较大,地下水位较高,含水量较大的工程(具体参见申请号为201821273822.7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
现有的基坑降水井多采用旋挖桩施工,形成井眼(井眼直径≥500mm),再用钢筋绑扎钢筋笼,钢筋笼外面包裹铁丝网,尼龙丝布两层,侧壁采用碎石滤层、黏土封堵等进行封闭,后期井道采用黏土和高一等级微膨胀水泥进行封井处理。现有的降水施工工序复杂,需要大型机械配合,需要投入旋挖桩等大型机械,成井成本较大,在管涌较大的基坑,地下水压力大,地下水进入管道内的流速大,容易裹挟泥沙进入管道内,导致基坑下部的沙土等流失,从而对施工和后期地基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微型铸铁管降水井结构,用以解决在管涌较大的基坑,地下水压力大,地下水进入管道内的流速大,容易裹挟泥沙进入管道内,导致基坑下部的沙土等流失,从而对施工和后期地基的稳定性造成影响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型铸铁管降水井结构,包括成井机构,所述成井机构包括井管组件、若干个挡水环、止水板及封堵体,所述井管组件包括同轴设置、且依次固定连接的沉砂管、滤水管及吸水管,所述沉砂管、所述滤水管及所述吸水管从下至上依次设置于井眼内,所述滤水管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滤水孔,所述挡水环固定于所述滤水管的侧壁上,所述挡水环与所述滤水管的侧壁之间形成一向下开口的容纳腔,所述滤水孔均位于对应的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止水板固定于所述沉砂管的下端,所述封堵体固定嵌设于所述沉砂管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滤水孔为梅花型开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成井机构还包括侧壁封堵层,所述侧壁封堵层设置于所述滤水管的外侧壁与所述井眼的内侧壁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壁封堵层包括砾石层、瓜米石层及黏土层,所述砾石层、所述瓜米石层及所述黏土层由下至上依次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砾石的直径为15-25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瓜米石的直径为5-1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微型铸铁管降水井结构还包括封井机构,所述封井机构包括止水球阀、水泵、抽水管及排水管,所述止水球阀嵌设于所述吸水管的上端开口处,所述水泵的进口与所述滤水管连通,所述抽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水泵的出口连通,所述抽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止水球阀的进口连通,所述排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止水球阀的另一端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水管上设置有流量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水管上设置有压力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止水球阀与所述吸水管之间通过粘接剂粘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时,止水板及封堵体可防止地下水从沉砂管的下端进入沉砂管内,防止反砂,同时,挡水环设置于滤水孔的外侧,从而可防止地下水直接进入滤水孔,地下水首先要进入挡水环与滤水管直接的容纳腔后,才能转向进入滤水孔内,从而有利于降低进入容纳腔内地下水的流速,当流速降低时,地下水中的泥沙在重力作用下沉降,从而不易进入滤水孔内,从而进一步防止泥沙进入井管组件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型铸铁管降水井结构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的井管组件及挡水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井管组件及挡水环在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成井机构、11-井管组件、111-沉砂管、112-滤水管、1121-滤水孔、113-吸水管、12-挡水环、13-止水板、14-封堵体、15-侧壁封堵层、151-砾石层、152-瓜米石层、153-黏土层、2-封井机构、21-止水球阀、22-抽水管、23-排水管、24-流量计、25-压力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申请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请参照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型铸铁管降水井结构,包括成井机构1,所述成井机构1包括井管组件11、若干个挡水环12、止水板13及封堵体14,所述井管组件11包括同轴设置、且依次固定连接的沉砂管111、滤水管112及吸水管113,所述沉砂管111、所述滤水管112及所述吸水管113从下至上依次设置于井眼内,所述滤水管112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滤水孔1121,本实施例中,所述滤水管112的直径为120mm,长2m,所述滤水管112外包两层钢丝网,所述滤水管112外包钢丝网网孔大小为1x1mm,所述吸水管113采用与所述滤水管112同直径钢管,所述沉砂管111采用与所述滤水管112同直径钢管,下端用两层钢丝网包裹,防止砂石堵管。
所述挡水环12固定于所述滤水管112的侧壁上,所述挡水环12与所述滤水管112的侧壁之间形成一向下开口的容纳腔,所述滤水孔1121均位于对应的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止水板13固定于所述沉砂管111的下端,所述封堵体14固定嵌设于所述沉砂管111内,本实施例中,所述封堵体14为采用φ28的钢筋接头填实。
在使用时,止水板13及封堵体14可防止地下水从沉砂管111的下端进入沉砂管111内,防止反砂,同时,挡水环12设置于滤水孔1121的外侧,从而可防止地下水直接进入滤水孔1121,地下水首先要进入挡水环12与滤水管112直接的容纳腔后,才能转向进入滤水孔1121内,从而有利于降低进入容纳腔内地下水的流速,当流速降低时,地下水中的泥沙在重力作用下沉降,从而不易进入滤水孔1121内,从而进一步防止泥沙进入井管组件11内。
请参照图1和图2,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滤水孔1121为梅花型开孔,所述梅花型开孔的直径为φ8@500。
为了对滤水管112进行保护,请参照图1和图2,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成井机构1还包括侧壁封堵层15,所述侧壁封堵层15设置于所述滤水管112的外侧壁与所述井眼的内侧壁之间。
为了具体实现侧壁封堵层15的功能,请参照图1和图2,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侧壁封堵层15包括砾石层151、瓜米石层152及黏土层153,所述砾石层151、所述瓜米石层152及所述黏土层153由下至上依次设置,地下水可穿过侧壁封堵层15后进入滤水管112内,从而可减少滤水管112受到的冲击。
为了提高砾石的过滤效果,请参照图1和图2,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砾石的直径为15-25mm。
为了提高瓜米石的过滤效果,请参照图1和图2,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瓜米石的直径为5-10mm。
为了防止地下水喷出到地面,请参照图1,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微型铸铁管降水井结构还包括封井机构2,所述封井机构2包括止水球阀21、水泵(未示出)、抽水管22及排水管23,所述止水球阀21嵌设于所述吸水管113的上端开口处,所述水泵的进口与所述滤水管112连通,所述抽水管22的一端与所述水泵的出口连通,所述抽水管22的另一端与所述止水球阀21的进口连通,所述排水管23的一端与所述止水球阀21的另一端连通,本实施例中,若开挖深度较浅,水泵则采用大功率自吸泵,若开挖深度较深,水泵则采用潜水泵。通过使用止水球阀21,可简化施工步骤,加快工期。
为了便于监测排水管23内的流量,请参照图1,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排水管23上设置有流量计24。
为了便于监测排水管23内的水压,请参照图1,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排水管23上设置有压力计25。
为了防止渗水,请参照图1,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止水球阀21与所述吸水管113之间通过粘接剂粘接。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以下结合图1-图4来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微型铸铁管降水井结构的工作过程进行详细说明:在使用时,止水板13及封堵体14可防止地下水从沉砂管111的下端进入沉砂管111内,防止反砂,同时,挡水环12设置于滤水孔1121的外侧,从而可防止地下水直接进入滤水孔1121,地下水首先要进入挡水环12与滤水管112直接的容纳腔后,才能转向进入滤水孔1121内,从而有利于降低进入容纳腔内地下水的流速,当流速降低时,地下水中的泥沙在重力作用下沉降,从而不易进入滤水孔1121内,从而进一步防止泥沙进入井管组件11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成井较小,使用轻型钻井开设130mm洞口,轻型钻机可以直接用塔吊转运,有效防止了大型机械的投入使用;
(2)采用预制φ120的预制铸铁管代替钢筋笼包裹铁丝网,避免钢筋笼的绑扎和表面套滤网,工序更为简单;底部采用钢筋压底,有效防止反砂;
(3)采用止水球阀封堵,提高封堵的质量和便宜性,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工程质量,加快了工期;
(4)钢筋封底和采用多种集配封堵,有效保护过滤层;
(5)采用自吸泵和潜水泵的组合抽水,可以有效保证抽水;
(6)封井采用止水球阀,避免复杂工序,防止了水流量过大。
(7)挡水环的设置可进一步防止反砂的出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微型铸铁管降水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成井机构,所述成井机构包括井管组件、若干个挡水环、止水板及封堵体,所述井管组件包括同轴设置、且依次固定连接的沉砂管、滤水管及吸水管,所述沉砂管、所述滤水管及所述吸水管从下至上依次设置于井眼内,所述滤水管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滤水孔,所述挡水环固定于所述滤水管的侧壁上,所述挡水环与所述滤水管的侧壁之间形成一向下开口的容纳腔,所述滤水孔均位于对应的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止水板固定于所述沉砂管的下端,所述封堵体固定嵌设于所述沉砂管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铸铁管降水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水孔为梅花型开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铸铁管降水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成井机构还包括侧壁封堵层,所述侧壁封堵层设置于所述滤水管的外侧壁与所述井眼的内侧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型铸铁管降水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封堵层包括砾石层、瓜米石层及黏土层,所述砾石层、所述瓜米石层及所述黏土层由下至上依次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型铸铁管降水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砾石的直径为15-25m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型铸铁管降水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瓜米石的直径为5-1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铸铁管降水井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封井机构,所述封井机构包括止水球阀、水泵、抽水管及排水管,所述止水球阀嵌设于所述吸水管的上端开口处,所述水泵的进口与所述滤水管连通,所述抽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水泵的出口连通,所述抽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止水球阀的进口连通,所述排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止水球阀的另一端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型铸铁管降水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上设置有流量计。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型铸铁管降水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上设置有压力计。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型铸铁管降水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水球阀与所述吸水管之间通过粘接剂粘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651591.5U CN217811143U (zh) | 2022-06-27 | 2022-06-27 | 一种微型铸铁管降水井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651591.5U CN217811143U (zh) | 2022-06-27 | 2022-06-27 | 一种微型铸铁管降水井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811143U true CN217811143U (zh) | 2022-11-15 |
Family
ID=839615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651591.5U Active CN217811143U (zh) | 2022-06-27 | 2022-06-27 | 一种微型铸铁管降水井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811143U (zh) |
-
2022
- 2022-06-27 CN CN202221651591.5U patent/CN21781114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152968U (zh) | 一种降水管井构造 | |
CN216475132U (zh) | 一种基坑快速降水系统 | |
CN114718101B (zh) | 一种截渗墙联合降水井的尾矿库截渗结构及其修筑方法 | |
CN110409420B (zh) | 迎坑面兼有降水功能的地下连续墙 | |
CN216552029U (zh) | 一种用于含水层与隔水层缓倾互层的降水结构 | |
CN111705825B (zh) | 一种地下深基坑降排水永临一体化施工方法 | |
CN217811143U (zh) | 一种微型铸铁管降水井结构 | |
CN204940314U (zh) | 一种扩大端降压井及其深基坑结构 | |
CN112538860A (zh) | 高水位复杂地层无封底混凝土锁扣钢管桩围堰施工方法 | |
CN208023598U (zh) | 一种基坑降水管井 | |
CN104975610A (zh) | 一种扩大端降压井、深基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3625645U (zh) | 一种粉砂土地质条件的深基坑降水结构 | |
CN215165753U (zh) | 一种趾板下游基坑积水正向抽排设施 | |
CN116024998A (zh) | 一种深基坑降水井带水封堵施工方法 | |
JP4074313B2 (ja) | 通水用鋼矢板、および通水土留壁の構造、およびその施工方法。 | |
CN204435321U (zh) | 一种火力发电厂取水明渠 | |
CN211036962U (zh) | 一种迎坑面兼有降水功能的地下连续墙 | |
RU2415998C1 (ru) | Способ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а вертикального дренажа | |
CN217651830U (zh) | 一种用于地铁车站基坑的降水管井 | |
CN219261074U (zh) | 一种基坑槽底埋泵降水结构 | |
JPS61211414A (ja) | 還元井戸工法 | |
CN211143103U (zh) | 一种内设降水井的地下连续墙 | |
CN217204306U (zh) | 一种将地下水再利用的地下室抗浮结构 | |
JP4589084B2 (ja) | 複数の通水路からなる通水筒を内蔵した土留壁及び該土留壁を用いた地下水の流動確保方法 | |
CN113217097B (zh) | 富水复合地层暗挖隧洞深层敞开式综合降水方法及抽水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