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7804987U - 一种履带式运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履带式运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04987U
CN217804987U CN202221730763.8U CN202221730763U CN217804987U CN 217804987 U CN217804987 U CN 217804987U CN 202221730763 U CN202221730763 U CN 202221730763U CN 217804987 U CN217804987 U CN 2178049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rawler
frame
bearing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3076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聂建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Fengmao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Fengmao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Fengmao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Fengmao Agricultural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3076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049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049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049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履带式运载车,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两侧设有履带机构,所述机架前端设有内燃机及分动箱;所述机架上设有翻斗,所述翻斗底面与机架后端铰接,所述翻斗底面中部与机架中部设有用于撑起翻斗的液压缸;所述履带机构包括承载梁,每侧履带机构的承载梁为彼此对称且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承载梁包括与地面垂直设置的梁板,以及位于梁板顶部往背向另一承载梁方向折弯90度的顶板,以及位于顶板远离另一承载梁一侧向下折弯90度的侧板;相邻承载梁之间设有负重轮;所述机架前端两侧各设有一与分动箱动力连接的驱动轮;所述履带机构还包括履带。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承载能力强,适用于宽度较窄路面及乡间泥泞路面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履带式运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载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履带式运载车。
背景技术
履带式运载车目前较多为轮式,履带式的一般广泛应用于各种挖掘机、收割机等领域,现有的履带式底盘根据负载大小,其承载梁的种类也多种多样,其中对于重型机械,其承载梁往往通过较厚的钢板焊接或者铸造而成;而对于轻型机械,承载梁往往采用钢管形材料焊接而成,因此对于每一侧的履带机构而言,往往承载梁的宽度较窄,每个负重轮的两个轮缘位于承载梁侧两侧,当路面出现不平等情况时,即负重轮的其中一侧轮缘受力时,会相对于承载梁产生扭转力,造成承载梁变形;
同时现有的运载车往往体积较大且整体重量较重,不适用于较窄路面或泥泞路面的物料运输,尤其是一些宽度较窄的乡间小巷,只能通过人力或者手推车的方式进行运输。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稳定,承载能力强,适用于宽度较窄路面及乡间泥泞路面的物料运输的履带式运载车。
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履带式运载车,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两侧设有彼此对称设置的履带机构,所述机架前端设有内燃机以及通过内燃机驱动的分动箱;所述机架上设有翻斗,所述翻斗底面与机架后端铰接,所述翻斗底面中部与机架中部设有用于撑起翻斗的液压缸;所述履带机构包括与机架相连的承载梁,每侧履带机构的承载梁为彼此对称且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承载梁包括与地面垂直设置的梁板,以及位于梁板顶部往背向另一承载梁方向折弯90度的顶板,以及位于顶板远离另一承载梁一侧向下折弯90度的侧板;所述梁板朝向地面的一侧设有若干往顶板方向开设的安装槽口,各安装槽口往承载梁长度方向彼此间隔排列,相邻承载梁之间设有负重轮,所述负重轮的负重轮轴固定于安装槽口上;所述机架前端两侧各设有一与分动箱动力连接的驱动轮,所述履带机构的承载梁远离机架前端的一端设有张紧轮;所述履带机构还包括包覆于驱动轮与张紧轮之间的履带,所述负重轮压于履带下带面的内侧带壁上。
上述结构中,承载梁通过折弯形成梁板、顶板及侧板,以此大幅增加承载梁的刚性,也免去了焊接工艺,有效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负重轮安装于两个承载梁之间,使负重轮的两端位置与承载梁形成支撑,在负重轮单端受力时可直接将承重作用于承载梁上,有效避免承载梁变形;内燃机配合分动箱,将内燃机的动力通过分动箱分给驱动轮,用于驱动两履带机构的履带转动,并利用分动箱上的控制手柄控制履带机构的前进、后退、转弯等操作;内燃机与分动箱位于机架前端,因此可有效将中心前移,为机架中部及后端位置的翻斗提供足够配重,避免翻斗在升举时因重心后移造成翘头;其整体尺寸小巧,适用于路面宽度受限的场合,具有通过性佳,运载能力强,操作灵活,整机价格便宜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前端还设有载人踏板。
上述结构中,载人踏板在操作人员站上去时有利于将重心前移,使翻斗的重心保持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负重轮中段位置的直径小于其两端位置直径。
上述结构中,负重轮中段位置的直径小于其两端位置直径,为履带的带齿提供行走空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两个分别与承载梁长度方向滑动配合的张紧滑架,两张紧滑架之间通过连接板相连,所述张紧轮位于两个张紧滑架之间;所述机架设有与机架螺纹配合的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位于两承载梁之间其端部与连接板相抵。
上述结构中,通过转动调节螺栓,利用调节螺栓推动连接板,使连接板带动张紧滑架以此推动张紧轮使其张紧履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载梁远离机架前端的一端其梁板上设有滑槽,所述张紧轮张紧调节时其张紧轮轴位于滑槽内滑动。
上述结构中,滑槽用于引导轮的张紧轮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张紧滑架包括滑板及位于滑板上下两侧的引导板,所述滑板与梁板面向另一承载梁的一面贴合滑动;所述承载梁设有张紧轮的一端其下端设有往背向另一承载梁方向折弯90度的底板;所述引导板分别与顶板及底板贴合滑动。
上述结构中,滑板与引导板可有效起到引导作用,避免张紧轮张紧时发生歪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板与引导板一体设置,所述引导板通过折弯使其与滑板呈90度夹角设置。
上述结构中,一体折弯而成的滑板及引导板,可有效避免焊接工艺,便于生产加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履带为橡胶履带;所述驱动轮上设有用于与橡胶履带啮合的驱动齿。
上述结构中,橡胶履带适用于轻载场合,其自身具有一定的缓冲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承载梁的顶板上方设有托带轮。
上述结构中,拖带轮与履带上带面的内侧带壁接触,用于托起履带上带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承载梁通过折弯形成梁板、顶板及侧板,以此大幅增加承载梁的刚性,也免去了焊接工艺,有效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负重轮安装于两个承载梁之间,使负重轮的两端位置与承载梁形成支撑,在负重轮单端受力时可直接将承重作用于承载梁上,有效避免承载梁变形;内燃机配合分动箱,将内燃机的动力通过分动箱分给驱动轮,用于驱动两履带机构的履带转动,并利用分动箱上的控制手柄控制履带机构的前进、后退、转弯等操作;内燃机与分动箱位于机架前端,因此可有效将中心前移,为机架中部及后端位置的翻斗提供足够配重,避免翻斗在升举时因重心后移造成翘头;其整体尺寸小巧,适用于路面宽度受限的场合,具有通过性佳,运载能力强,操作灵活,整机价格便宜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翻斗升举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机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履带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履带机构前视左侧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履带机构前视右侧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图6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图6的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含义:10-机架;101-内燃机;102-分动箱;103-翻斗;104-液压缸;105控制手柄;106-载人踏板;11-驱动轮;111-驱动齿;12-调节螺栓;20-履带机构;21-承载梁;211-梁板;2111-滑槽;212-顶板;213-侧板;214-安装槽口;215-底板;22-负重轮;221-负重轮轴;23-张紧轮;231-张紧轮轴;24-履带;25-张紧滑架;251-滑板;252-引导板;26-连接板;27-托带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考图1至图8,如图1至图8所示的一种履带式运载车,包括机架10,所述机架10两侧设有彼此对称设置的履带机构20,所述机架10前端设有内燃机101以及通过内燃机101驱动的分动箱102;所述机架10上设有翻斗103,所述翻斗103底面与机架10后端铰接,所述翻斗103底面中部与机架10中部设有用于撑起翻斗103的液压缸104;所述履带机构20包括与机架10相连的承载梁21,每侧履带机构20的承载梁21为彼此对称且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承载梁21包括与地面垂直设置的梁板211,以及位于梁板211顶部往背向另一承载梁21方向折弯90度的顶板212,以及位于顶板212远离另一承载梁21一侧向下折弯90度的侧板213;所述梁板211朝向地面的一侧设有若干往顶板212方向开设的安装槽口214,各安装槽口214往承载梁21长度方向彼此间隔排列,相邻承载梁21之间设有负重轮22,所述负重轮22的负重轮轴221固定于安装槽口214上;所述机架10前端两侧各设有一与分动箱102动力连接的驱动轮11,所述履带机构20的承载梁21远离机架10前端的一端设有张紧轮23;所述履带机构20还包括包覆于驱动轮11与张紧轮23之间的履带24,所述负重轮22压于履带24下带面的内侧带壁上。
上述结构中,承载梁21通过折弯形成梁板211、顶板212及侧板213,以此大幅增加承载梁21的刚性,也免去了焊接工艺,有效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负重轮22安装于两个承载梁21之间,使负重轮22的两端位置与承载梁21形成支撑,在负重轮22单端受力时可直接将承重作用于承载梁21上,有效避免承载梁21变形;内燃机101配合分动箱102,将内燃机101的动力通过分动箱102分给驱动轮11,用于驱动两履带机构20的履带24转动,并利用分动箱102上的控制手柄105控制履带机构20的前进、后退、转弯等操作;内燃机101与分动箱102位于机架10前端,因此可有效将中心前移,为机架10中部及后端位置的翻斗103提供足够配重,避免翻斗103在升举时因重心后移造成翘头;其整体尺寸小巧,适用于路面宽度受限的场合,具有通过性佳,运载能力强,操作灵活,整机价格便宜的优点。
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架10前端还设有载人踏板106。
上述结构中,载人踏板106在操作人员站上去时有利于将重心前移,使翻斗的重心保持稳定;也便于操作人员站在分动箱102前通过控制手柄105操作分动箱102,以此实现履带式运载车的带人行走控制。
本实施例中,所述负重轮22中段位置的直径小于其两端位置直径。
上述结构中,负重轮22中段位置的直径小于其两端位置直径,为履带24的带齿(图中未示出)提供行走空间。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两个分别与承载梁21长度方向滑动配合的张紧滑架25,两张紧滑架25之间通过连接板26相连,所述张紧轮23位于两个张紧滑架25之间;所述机架10设有与机架10螺纹配合的调节螺栓12,所述调节螺栓12位于两承载梁21之间其端部与连接板26相抵。
上述结构中,通过转动调节螺栓12,利用调节螺栓12推动连接板26,使连接板26带动张紧滑架25以此推动张紧轮23使其张紧履带24。
本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梁21远离机架10前端的一端其梁板211上设有滑槽2111,所述张紧轮23张紧调节时其张紧轮轴231位于滑槽2111内滑动。
上述结构中,滑槽2111用于引导轮23的张紧轮轴231。
本实施例中,所述张紧滑架25包括滑板251及位于滑板251上下两侧的引导板252,所述滑板251与梁板211面向另一承载梁21的一面贴合滑动;所述承载梁21设有张紧轮23的一端其下端设有往背向另一承载梁21方向折弯90度的底板215;所述引导板252分别与顶板212及底板215贴合滑动。
上述结构中,滑板251与引导板252可有效起到引导作用,避免张紧轮23张紧时发生歪斜。
本实施例中,所述滑板251与引导板252一体设置,所述引导板252通过折弯使其与滑板251呈90度夹角设置。
上述结构中,一体折弯而成的滑板251及引导板252,可有效避免焊接工艺,便于生产加工。
本实施例中,所述履带24为橡胶履带;所述驱动轮11上设有用于与橡胶履带啮合的驱动齿111。
上述结构中,橡胶履带适用于轻载场合,其自身具有一定的缓冲效果。
本实施例中,两承载梁21的顶板212上方设有托带轮27。
上述结构中,拖带轮27与履带24上带面的内侧带壁接触,用于托起履带24上带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承载梁21通过折弯形成梁板211、顶板212及侧板213,以此大幅增加承载梁21的刚性,也免去了焊接工艺,有效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负重轮22安装于两个承载梁21之间,使负重轮22的两端位置与承载梁21形成支撑,在负重轮22单端受力时可直接将承重作用于承载梁21上,有效避免承载梁21变形;内燃机101配合分动箱102,将内燃机101的动力通过分动箱102分给驱动轮11,用于驱动两履带机构20的履带24转动,并利用分动箱102上的控制手柄105控制履带机构20的前进、后退、转弯等操作;内燃机101与分动箱102位于机架10前端,因此可有效将中心前移,为机架10中部及后端位置的翻斗103提供足够配重,避免翻斗103在升举时因重心后移造成翘头;其整体尺寸小巧,适用于路面宽度受限的场合,具有通过性佳,运载能力强,操作灵活,整机价格便宜的优点。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上述假设的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履带式运载车,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两侧设有彼此对称设置的履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前端设有内燃机以及通过内燃机驱动的分动箱;所述机架上设有翻斗,所述翻斗底面与机架后端铰接,所述翻斗底面中部与机架中部设有用于撑起翻斗的液压缸;所述履带机构包括与机架相连的承载梁,每侧履带机构的承载梁为彼此对称且间隔设置的两个;所述承载梁包括与地面垂直设置的梁板,以及位于梁板顶部往背向另一承载梁方向折弯90度的顶板,以及位于顶板远离另一承载梁一侧向下折弯90度的侧板;所述梁板朝向地面的一侧设有若干往顶板方向开设的安装槽口,各安装槽口往承载梁长度方向彼此间隔排列,相邻承载梁之间设有负重轮,所述负重轮的负重轮轴固定于安装槽口上;所述机架前端两侧各设有一与分动箱动力连接的驱动轮,所述履带机构的承载梁远离机架前端的一端设有张紧轮;所述履带机构还包括包覆于驱动轮与张紧轮之间的履带,所述负重轮压于履带下带面的内侧带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履带式运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前端还设有载人踏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履带式运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负重轮中段位置的直径小于其两端位置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履带式运载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分别与承载梁长度方向滑动配合的张紧滑架,两张紧滑架之间通过连接板相连,所述张紧轮位于两个张紧滑架之间;所述机架设有与机架螺纹配合的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位于两承载梁之间其端部与连接板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履带式运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梁远离机架前端的一端其梁板上设有滑槽,所述张紧轮张紧调节时其张紧轮轴位于滑槽内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履带式运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滑架包括滑板及位于滑板上下两侧的引导板,所述滑板与梁板面向另一承载梁的一面贴合滑动;所述承载梁设有张紧轮的一端其下端设有往背向另一承载梁方向折弯90度的底板;所述引导板分别与顶板及底板贴合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履带式运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板与引导板一体设置,所述引导板通过折弯使其与滑板呈90度夹角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履带式运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为橡胶履带;所述驱动轮上设有用于与橡胶履带啮合的驱动齿。
CN202221730763.8U 2022-07-06 2022-07-06 一种履带式运载车 Active CN2178049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30763.8U CN217804987U (zh) 2022-07-06 2022-07-06 一种履带式运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30763.8U CN217804987U (zh) 2022-07-06 2022-07-06 一种履带式运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04987U true CN217804987U (zh) 2022-11-15

Family

ID=83962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30763.8U Active CN217804987U (zh) 2022-07-06 2022-07-06 一种履带式运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049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340205A (en) Suspension system for a tracked vehicle
CN100347024C (zh) 用于履带式车辆的悬架系统
KR101922270B1 (ko) 작업차량
US20060232030A1 (en) Multi-axis load rollers for an industrial vehicle
US4921075A (en) Fork lift
US4417841A (en) Loader and transporter
CN207806990U (zh) 一种半挂车车架拼装翻转装置
CN217804986U (zh) 一种轻型运载车底盘
CN217804987U (zh) 一种履带式运载车
US4999902A (en) Process for aligning a reciprocable frame between parallel vertically extending shifts of a mast of a fork lift
US3295622A (en) Steerable load-carrying vehicle
CN113120102A (zh) 组合式搬运车
CN217804994U (zh) 一种履带式行走机构
US4326830A (en) Side loading vehicle
CN217101763U (zh) 一种农业设施物流四向车
CN212502568U (zh) 一种用于大型工件的重载移载机
JPH10120388A (ja) フォーク、ならびにこれを備えた運搬車および車両用台車
JPH07187028A (ja) 運搬装置
CN213833192U (zh) 一种新型马铃薯输送入库机
CN219135801U (zh) 滑板自动装载机
CN214398983U (zh) 一种履带式粮食入库机
US3822804A (en) Side loaders
RU202397U1 (ru) Гусеничный электрический транспортировщик с механизмом изменения ширины колеи
CN216921569U (zh) 搬运器
CN118220219B (zh) 一种便于山地采摘的单轨道运输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