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7793636U - 一种外科专用术后护理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外科专用术后护理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93636U
CN217793636U CN202221568275.1U CN202221568275U CN217793636U CN 217793636 U CN217793636 U CN 217793636U CN 202221568275 U CN202221568275 U CN 202221568275U CN 217793636 U CN217793636 U CN 2177936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fixedly connected
board
connecting rod
electric pu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6827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秋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fth Medical Center of PLA General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Fifth Medical Center of PLA General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fth Medical Center of PLA General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Fifth Medical Center of PLA General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22156827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936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936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936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外科专用术后护理床,包括背部机构,背部机构包括中背板,中背板两侧转动连接有翻身板,中背板底部设有平板,平板顶面铰接有两个第一电动推杆,中背板底面设有安装板,中背板和安装板之间设有起背组件;下肢机构包括坐板,坐板底面与安装板固定连接,坐板一端与中背板转动连接,坐板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腿板,第一腿板远离坐板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腿板,坐板和第二腿板底面设有弯曲组件,弯曲组件包括第三电动推杆;安装板底部设有底板,升降机构位于安装板和底板之间,升降机构包括若干第四电动推杆。本装置操作方便,可以辅助病人完成多种活动身体的动作,减轻病人在卧床时的疲劳感。

Description

一种外科专用术后护理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护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外科专用术后护理床。
背景技术
外科是研究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临床表现、诊断、预防和治疗的科学,是以手术切除、修补为主要治病手段的专业科室。外科分为:普通外科、心胸外科、肝胆外科等等。病人在经历外科手术后,通常还需要长时间的在护理床上卧床观察或治疗,在卧床期间,病人行动不便,需要他人照顾。现有的护理床通常功能简单,仅仅是能帮助病人在床上坐起呈斜躺状态,而病人在观察或治疗期间需要多种活动肢体的动作来缓解疲劳,但由于病人的行动不便,多种活动肢体的动作会增加病人或照顾人员的体力劳动,降低病人或照顾人员的舒适感,同时通常护理床的高度相对固定,不能根据不同人员的需求进行调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外科专用术后护理床,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增加护理床的功能,使护理床可以帮助病人完成更多的活动动作,减轻病人的疲劳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外科专用术后护理床,包括:
背部机构,所述背部机构包括中背板,所述中背板两侧转动连接有翻身板,所述中背板底部设有平板,所述平板顶面铰接有两个第一电动推杆,两个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翻身板底面铰接,所述中背板底面设有安装板,所述中背板和所述安装板之间设有起背组件,所述起背组件包括第二电动推杆,所述第二电动推杆铰接于所述平板顶面;
下肢机构,所述下肢机构包括坐板,所述坐板底面与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坐板一端与所述中背板转动连接,所述坐板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腿板,所述第一腿板远离所述坐板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腿板,所述坐板和所述第二腿板底面设有弯曲组件,所述弯曲组件包括第三电动推杆,所述第三电动推杆固定连接于所述坐板底面;
升降机构,所述安装板底部设有底板,所述升降机构位于所述安装板和所述底板之间,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若干第四电动推杆,所述第四电动推杆固定端与所述底板铰接。
优选的,所述中背板底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远离所述中背板一端与所述平板固定连接,所述坐板和所述安装板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立柱。
优选的,所述起背组件还包括支撑板和两个第一滑板,所述支撑板铰接于所述安装板顶面,所述第一滑板固定连接于所述中背板底面,所述第二电动推杆固定端与所述安装板铰接,所述第二电动推杆输出端与所述支撑板铰接,两个所述第一滑板分别开设有第一滑孔,所述支撑板一端固定连接有滑轴,所述滑轴两端分别穿设在两个所述第一滑孔内,所述滑轴与所述第一滑孔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弯曲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推拉结构,所述第一连杆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腿板底面,所述第三连杆铰接于所述坐板底面,所述第二连杆两端分别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三连杆转动连接,所述推拉结构与所述第三连杆活动连接,所述第三电动推杆输出端与所述推拉结构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推拉结构包括两个第二滑板和推拉杆,两个所述第二滑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坐板底面,两个所述第二滑板上分别开设有第二滑孔,所述推拉杆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铰接,所述推拉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两端分别穿设在所述第二滑孔内并滑动连接,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三电动推杆输出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若干第一转板以及与所述第一转板固定连接的第二转板,所述安装板底面固定连接有若干脚柱,所述底板顶面固定连接有支柱,所述第一转板一端与所述脚柱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板另一端与所述支柱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板与所述第一转板靠近所述支柱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板远离所述第一转板一端与所述第四电动推杆输出端铰接。
优选的,所述翻身板远离所述中背板一侧可拆卸连接有第一扶板,所述坐板两侧可拆卸连接有第二扶板,所述翻身板远离所述中背板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套管,所述坐板两侧固定连接有若干所述套管,所述第一扶板和所述第二扶板底面均固定连接有若干插杆,所述插杆数量与所述套管数量相适配,所述插杆插接于所述套管内。
优选的,所述底板底面安装有若干万向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装置设置有中背板,中背板两侧转动连接有翻身板,第二电动推杆带动起背组件运动,使中背板倾斜,可以辅助病人坐起,当病人在平躺状态下需要翻身时,通过第一电动推杆带动翻身板转动,翻身板一侧向上倾斜,辅助病人进行翻身动作,缓解病人长时间躺卧的疲劳感,当病人坐起后,第三电动推杆带动弯曲组件运动,弯曲组件可以带动第二腿板向下移动,从而使第一腿板向下倾斜,使病人腿部可以向下弯曲,提升病人坐起后的舒适感,当病人在平躺时,弯曲组件也可以带动第二腿板向上移动,使第一腿板向上倾斜,从而带动病人腿部向上移动,缓解病人平躺时的疲劳感;第四电动推杆带动升降机构运动,从而改变中背板、翻身板、坐板、第一腿板和第二腿板的高度,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调整,满足病人的更多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科专用术后护理床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1、中背板;2、翻身板;3、平板;4、第一电动推杆;5、安装板;6、第二电动推杆;7、坐板;8、第一腿板;9、第二腿板;10、第三电动推杆;11、底板;12、第四电动推杆;13、连接块;14、立柱;15、支撑板;16、第一滑板;17、第一滑孔;18、滑轴;19、第一连杆;20、第二连杆;21、第三连杆;22、第二滑板;23、推拉杆; 24、第二滑孔;25、转轴;26、第一转板;27、第二转板;28、脚柱; 29、支柱;30、第一扶板;31、第二扶板;32、套管;33、插杆;34、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外科专用术后护理床,包括:
背部机构,背部机构包括中背板1,中背板1两侧转动连接有翻身板2,中背板1底部设有平板3,平板3顶面铰接有两个第一电动推杆4,两个第一电动推杆4的输出端分别与两个翻身板2底面铰接,中背板1底面设有安装板5,中背板1和安装板5之间设有起背组件,起背组件包括第二电动推杆6,第二电动推杆6铰接于平板3顶面;本实施例中,中背板1和翻身板2是通过铰接方式转动连接,病人躺在中背板1和翻身板2上,当病人需要坐起来时,第二电动推杆6带动起背组件,将中背板1倾斜推起,由于中背板1与翻身板2连接,中背板1在倾斜起来的同时带动两个翻身板2倾斜,辅助病人坐起来,当病人需要翻身时,两个第一电动推杆4中的任一个推动翻身板2,由于翻身板2和中背板1转动连接,可以使翻身板2倾斜,辅助病人翻身。
下肢机构,下肢机构包括坐板7,坐板7底面与安装板5固定连接,坐板7一端与中背板1转动连接,坐板7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腿板8,第一腿板8远离坐板7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腿板9,坐板7 和第二腿板9底面设有弯曲组件,弯曲组件包括第三电动推杆10,第三电动推杆10固定连接于坐板7底面;本实施例中,坐板7和中背板1、坐板7和第一腿板8、第一腿板8和第二腿板9均是通过铰接方式转动连接,病人在使用时,腰部位置可位于坐板7上,当中背板1和翻身板2辅助病人坐起后,可坐在坐板7上,第三电动推杆 10带动弯曲组件运动,弯曲组件带动第二腿板9运动,使第二腿板9 可上升或者下降,当病人平躺在中背板1、翻身板2和坐板7上时,可启动第三电动推杆10,第三电动推杆10带动弯曲组件运动,弯曲组件带动第二腿板9上移,由于第二腿板9和第一腿板8转动连接,第一腿板8和坐板7转动连接,所以第二腿板9带动第一腿板8倾斜,第一腿板8倾斜后可以缓解病人腿部的疲劳感,当病人坐起来后,弯曲组件可带动第二腿板9下移,使第一腿板8倾斜,方便病人腿部自然下落,提升病人的舒适感。
升降机构,安装板5底部设有底板11,升降机构位于安装板5 和底板11之间,升降机构包括若干第四电动推杆12,第四电动推杆 12固定端与底板11铰接;当需要调整本装置的高度时,可通过第四电动推杆12带动升降机构上下移动,改变安装板5的高度,从而改变中背板1、翻身板2、坐板7、第一腿板8和第二腿板9的高度。
进一步优化方案,中背板1底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3,连接块 13远离中背板1一端与平板3固定连接,坐板7和安装板5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立柱14;中背板1通过连接块13和平板3固定连接,方便第一电动推杆4安装在平板3上,若干立柱14使坐板7和安装板5之间可以安装弯曲组件。
进一步优化方案,起背组件还包括支撑板15和两个第一滑板16,支撑板15铰接于安装板5顶面,第一滑板16固定连接于中背板1底面,第二电动推杆6固定端与安装板5铰接,第二电动推杆6输出端与支撑板15铰接,两个第一滑板16分别开设有第一滑孔17,支撑板15一端固定连接有滑轴18,滑轴18两端分别穿设在两个第一滑孔17内,滑轴18与第一滑孔17滑动连接;当需要中背板1辅助病人坐起时,第二电动推杆6带动支撑板15移动,支撑板15通过滑轴 18在第一滑孔17内滑动,从而带动中背板1移动,使中背板1倾斜,达到辅助病人坐起的目的,当病人躺下时,使第二电动推杆6收缩,让中背板1放平。
进一步优化方案,弯曲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杆19、第二连杆20、第三连杆21和推拉结构,第一连杆19固定连接于第二腿板9底面,第三连杆21铰接于坐板7底面,第二连杆20两端分别于第一连杆 19和第三连杆21转动连接,推拉结构与第三连杆21活动连接,第三电动推杆10输出端与推拉结构活动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三连杆 21通过铰接座和坐板7铰接,第二连杆20两端开设有通孔,第一连杆19和第三连杆21也开设有通孔,通孔内穿设有销轴,第二连杆 20两端通过销轴分别和第一连杆19和第三连杆21转动连接,弯曲组件可以设置有多组,同时相应增加第三电动推杆10的数量。第三电动推杆10带动推拉组件运动,当需要第二腿板9向下移动时,第三电动推杆10拉动推拉组件,使第三连杆21转动,第三连杆21带动第二连杆20移动,第二连杆20带动第一连杆19移动,由于第一连杆19和第二腿板9固定连接,第一腿板8和第二腿板9转动连接,当第一连杆19移动时,会带动第二腿板9移动,第二腿板9带动第一腿板8移动,使第一腿板8向下倾斜,方便病人坐起时腿部下放,当病人长时间躺着需要活动腿部时,可以使第三电动推杆10推动推拉组件运动,使第三连杆21推动第二连杆20移动,第二连杆20推动第一连杆19移动,由于第一腿板8和第二腿板9转动连接,因此第一连杆19向上移动,从而使第二腿板9带动第一腿板8向上倾斜移动,缓解病人疲劳感。
进一步优化方案,推拉结构包括两个第二滑板22和推拉杆23,两个第二滑板22固定连接于坐板7底面,两个第二滑板22上分别开设有第二滑孔24,推拉杆23一端与第三连杆21铰接,推拉杆23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转轴25,转轴25两端分别穿设在第二滑孔24内并滑动连接,转轴25与第三电动推杆10输出端固定连接;转轴25在第二滑孔24内滑动,可以使转轴25的移动保持稳定,第三电动推杆 10带动转轴25移动,转轴25带动推拉杆23移动,从而使推拉杆23 带动第三连杆21转动。
进一步优化方案,升降机构还包括若干第一转板26以及与第一转板26固定连接的第二转板27,安装板5底面固定连接有若干脚柱 28,底板11顶面固定连接有支柱29,第一转板26一端与脚柱28转动连接,第一转板26另一端与支柱29转动连接,第二转板27与第一转板26靠近支柱29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转板27远离第一转板26 一端与第四电动推杆12输出端铰接;本实施例中,第二转板27与第一转板26呈一定夹角,夹角为锐角,方便第四电动推杆12带动第一转板26和第二转板27转动,第一转板26和脚柱28都开设有孔,孔内穿设有销轴,第一转板26和脚柱28通过销轴转动连接,第一转板 26和支柱29也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当需要升高本装置的高度时,第四电动推杆12带动第二转板27向上转动,第二转板27带动第一转板26向上转动,从而使第一转板26带动脚柱28向上移动,从而使安装板5上升,安装板5带动中背板1、翻身板2、坐板7、第一腿板8和第二腿板9上升,当需要降低本装置的高度时收缩第四电动推杆12的高度即可。
进一步优化方案,翻身板2远离中背板1一侧可拆卸连接有第一扶板30,坐板7两侧可拆卸连接有第二扶板31,翻身板2远离中背板1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套管32,坐板7两侧固定连接有若干套管 32,第一扶板30和第二扶板31底面均固定连接有若干插杆33,插杆33数量与套管32数量相适配,插杆33插接于套管32内;第一扶板30和第二扶板31都可以防止病人或者物品从床上掉落,当需要对病人进行转移或者病人需要下床时,可以拆掉第一扶板30或者第二扶板31,方便病人上下床。
进一步优化方案,底板11底面安装有若干万向轮34,万向轮34 方便移动本装置,本实施例中,万向轮34带有刹车功能。
本装置使用方法,在需要将病人转移到护理床上时,可以先拆掉第一扶板30和第二扶板31,当病人转移到护理床上时,通过插杆33 和套管32安装好第一扶板30和第二扶板31。如病人长时间躺卧需要翻身,可以启动第一电动推杆4,第一电动推杆4伸出,带动翻身板2围绕中背板1转动,可以起到辅助病人翻身的作用;病人长时间躺卧需要坐起时,第二电动推杆6伸出,带动支撑板15上转动,支撑板15一端在安装板5上转动,另一端通过滑轴18在第一滑孔17 内滑动,从而使中背板1倾斜,达到辅助病人坐起的目的,当病人坐起后,可以通过第三电动推杆10收缩,带动推拉杆23移动,推拉杆 23带动第三连杆21移动,第三连杆21带动第二连杆20移动,第二连杆20带动第一连杆19移动,从而使第二腿板9带动第一腿板8向下倾斜,使病人的腿部呈自然落下的状态,提升病人的舒适感,在病人长时间躺着时,可以使第三电动推杆10伸出,最终带动第一腿板8向上倾斜,使病人的腿部可以向上活动,缓解病人的疲劳感。当需要升高或降低本装置时,可通过第四电动推杆12带动第二转板27和第一转板26转动,使安装板5升高或降低,安装板5可以带动中背板1、翻身板2、坐板7、第一腿板8和第二腿板9上升或下降,从而实现本装置高度上的调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外科专用术后护理床,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部机构,所述背部机构包括中背板(1),所述中背板(1)两侧转动连接有翻身板(2),所述中背板(1)底部设有平板(3),所述平板(3)顶面铰接有两个第一电动推杆(4),两个所述第一电动推杆(4)的输出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翻身板(2)底面铰接,所述中背板(1)底面设有安装板(5),所述中背板(1)和所述安装板(5)之间设有起背组件,所述起背组件包括第二电动推杆(6),所述第二电动推杆(6)铰接于所述平板(3)顶面;
下肢机构,所述下肢机构包括坐板(7),所述坐板(7)底面与所述安装板(5)固定连接,所述坐板(7)一端与所述中背板(1)转动连接,所述坐板(7)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腿板(8),所述第一腿板(8)远离所述坐板(7)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腿板(9),所述坐板(7)和所述第二腿板(9)底面设有弯曲组件,所述弯曲组件包括第三电动推杆(10),所述第三电动推杆(10)固定连接于所述坐板(7)底面;
升降机构,所述安装板(5)底部设有底板(11),所述升降机构位于所述安装板(5)和所述底板(11)之间,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若干第四电动推杆(12),所述第四电动推杆(12)固定端与所述底板(11)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科专用术后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背板(1)底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3),所述连接块(13)远离所述中背板(1)一端与所述平板(3)固定连接,所述坐板(7) 和所述安装板(5)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立柱(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科专用术后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起背组件还包括支撑板(15)和两个第一滑板(16),所述支撑板(15)铰接于所述安装板(5)顶面,所述第一滑板(16)固定连接于所述中背板(1)底面,所述第二电动推杆(6)固定端与所述安装板(5)铰接,所述第二电动推杆(6)输出端与所述支撑板(15)铰接,两个所述第一滑板(16)分别开设有第一滑孔(17),所述支撑板(15)一端固定连接有滑轴(18),所述滑轴(18)两端分别穿设在两个所述第一滑孔(17)内,所述滑轴(18)与所述第一滑孔(17)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科专用术后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杆(19)、第二连杆(20)、第三连杆(21)和推拉结构,所述第一连杆(19)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腿板(9)底面,所述第三连杆(21)铰接于所述坐板(7)底面,所述第二连杆(20)两端分别于所述第一连杆(19)和所述第三连杆(21)转动连接,所述推拉结构与所述第三连杆(21)活动连接,所述第三电动推杆(10)输出端与所述推拉结构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科专用术后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结构包括两个第二滑板(22)和推拉杆(23),两个所述第二滑板(22)固定连接于所述坐板(7)底面,两个所述第二滑板(22)上分别开设有第二滑孔(24),所述推拉杆(23)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21)铰接,所述推拉杆(23)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转轴(25),所述转轴(25)两端分别穿设在所述第二滑孔(24)内并滑动连接,所述转轴(25)与所述第三电动推杆(10)输出端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科专用术后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若干第一转板(26)以及与所述第一转板(26)固定连接的第二转板(27),所述安装板(5)底面固定连接有若干脚柱(28),所述底板(11)顶面固定连接有支柱(29),所述第一转板(26)一端与所述脚柱(28)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板(26)另一端与所述支柱(29)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板(27)与所述第一转板(26)靠近所述支柱(29)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板(27)远离所述第一转板(26)一端与所述第四电动推杆(12)输出端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科专用术后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身板(2)远离所述中背板(1)一侧可拆卸连接有第一扶板(30),所述坐板(7)两侧可拆卸连接有第二扶板(31),所述翻身板(2)远离所述中背板(1)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套管(32),所述坐板(7)两侧固定连接有若干所述套管(32),所述第一扶板(30)和所述第二扶板(31)底面均固定连接有若干插杆(33),所述插杆(33)数量与所述套管(32)数量相适配,所述插杆(33)插接于所述套管(32)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科专用术后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1)底面安装有若干万向轮(34)。
CN202221568275.1U 2022-06-22 2022-06-22 一种外科专用术后护理床 Active CN2177936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68275.1U CN217793636U (zh) 2022-06-22 2022-06-22 一种外科专用术后护理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68275.1U CN217793636U (zh) 2022-06-22 2022-06-22 一种外科专用术后护理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93636U true CN217793636U (zh) 2022-11-15

Family

ID=83994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68275.1U Active CN217793636U (zh) 2022-06-22 2022-06-22 一种外科专用术后护理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936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137138U (zh) 护理病床
CN212997116U (zh) 具有升降及辅助翻身功能的护理床
CN109316299A (zh) 一种多功能轮椅护理床
CN107854249B (zh) 一种多功能智能护理床
CN103405316A (zh) 一种多功能病床
CN109907901A (zh) 一种老年人多功能护理床
CN113827416B (zh) 包括用于将人从仰卧位移动到就座位和站立位以及将人反向移动的多个部分的床平台组件
CN203425153U (zh) 一种多功能病床
CN108814847A (zh) 一种便利型护理床
CN111317628A (zh) 一种肿瘤内科用可调节护理床
CN107496105A (zh) 一种便于上下床的护理床
CN110916920B (zh) 一种股动脉穿刺术后护理装置
CN113925704B (zh) 一种肛肠科用辅助换药床
CN113749869B (zh) 一种护理床的左右翻身机构及多功能电动翻身护理床
CN217793636U (zh) 一种外科专用术后护理床
CN114288139A (zh) 一种神经内科用腿部神经检查装置
EP0705091B1 (en) Intensive therapy bed
CN211244186U (zh) 一种旋转护理床
CN208626055U (zh) 便利型护理床
CN217245266U (zh) 一种节段式助起病床
CN201438981U (zh) 可倾斜骨科牵引床
CN2659400Y (zh) 多功能护理床
CN2380209Y (zh) 多功能高级医用床
CN213373182U (zh) 护理床床架
CN209863628U (zh) 升降式坐便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