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7792816U - 尘气分离装置及具有其的清洁设备 - Google Patents

尘气分离装置及具有其的清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92816U
CN217792816U CN202221605041.XU CN202221605041U CN217792816U CN 217792816 U CN217792816 U CN 217792816U CN 202221605041 U CN202221605041 U CN 202221605041U CN 217792816 U CN217792816 U CN 2177928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outlet
dust
separating
filtering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0504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永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Simple Youwe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Simple Youw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Simple Youwe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Simple Youw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0504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928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928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928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尘气分离装置及具有其的清洁设备,其中尘气分离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中具有用于分离气流和至少部分脏污的分离室,分离室在其一端设置有出风口,其用于将气流从分离室中排出;出风口上可拆卸地连接有第一过滤装置,分离室中的气流穿过第一过滤装置然后从出风口中排出;分离室中在远离出风口的一端还设置有安装座,安装座上可拆卸地连接有引导件,分离室中的气流环绕引导件向出风口方向流动;此外,使用者还可以将引导件和第一过滤装置拆除,然后在安装座和出风口之间安装第二过滤装置,以改变尘气分离装置的结构和分离方式,满足不同清洁环境的清洁需求。

Description

尘气分离装置及具有其的清洁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尘气分离装置及具有其的清洁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日常生活环境的清洁已不拘泥于传统的采用扫帚、抹布、拖把等清洁工具的清洁方式,洗地机、吸尘器、除螨仪等清洁设备的出现,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新的清洁体验,而且对生活环境的清洁能力也大大提升。
这些清洁设备一般具有清洁头、连通管道、风机、尘气分离装置等元件,在清洁时,清洁头与待清洁表面接触,风机产生吸力将待清洁面上的脏污连同气流一起通过连通管道吸入,尘气分离装置能够将脏污从气流中分离出并存储,分离出脏污后的气流再次被排放到空气中,从而达到清洁效果。
目前清洁设备中的尘气分离装置,其一般采用旋风分离或过滤分离等分离方式来分离气流和脏污,然而目前的尘气分离装置在制造完成后,其内部结构固定,导致其结构和分离方式等也较为单一,无法根据清洁环境和用户的清洁需求进行适应性调整,因此需要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尘气分离装置及具有其的清洁设备,其中,尘气分离装置内部和用于分离脏污有关的结构设置成与尘气分离装置壳体可拆卸的安装方式,从而便于使用者更换不同的分离结构,以改变分离方式,从而应对不同的清洁环境和清洁需求。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尘气分离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中具有用于分离气流和至少部分脏污的分离室,所述分离室在其一端设置有出风口,其用于将气流从分离室中排出;所述出风口上可拆卸地连接有第一过滤装置,分离室中的气流穿过第一过滤装置然后从出风口中排出;
所述分离室中在远离出风口的一端还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可拆卸地连接有引导件,分离室中的气流环绕引导件向出风口方向流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滤装置和引导件分别从出风口和安装座上拆除后,所述分离室中在出风口和安装座之间还可以设置第二过滤装置;所述第二过滤装置可拆卸地连接在出风口或安装座上,气流穿过第二过滤装置然后从出风口中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分离室具有中心线,所述出风口和安装座位于中心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滤装置包括可转动的过滤网罩和驱动过滤网罩转动的驱动装置,气流穿过过滤网罩进入过滤网罩内部,然后从出风口处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受分离室中的气流驱动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网罩向安装座方向延申,且罩设在出风口上。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网罩中设置有中心轴,所述过滤网罩与中心轴转动连接;所述出风口中设置有安装口,所述中心轴可拆卸地设置在安装口中。
一种尘气分离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中具有用于分离气流和至少部分脏污的分离室,所述分离室在其一端设置有出风口,其用于将气流从分离室中排出;所述分离室中在远离出风口的一端还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和出风口之间还设置有第二过滤装置;所述第二过滤装置一端可拆卸地连接在安装座上,另一端与与出风口抵接;分离室中的气流环绕第二过滤装置向出风口方向流动,且进入第二过滤装置内部然后从出风口中排出;
所述第二过滤装置从安装座上拆除后,所述分离室中在出风口上还能够可拆卸地连接有可旋转的第一过滤装置,气流穿过第一过滤装置然后从出风口中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过滤装置包括侧壁上具有若干过滤孔的罩壳,所述罩壳一端与安装座可拆卸连接;所述罩壳远离安装座的一端与出风口四周的壳体抵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清洁设备,其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尘气分离装置。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通过出风口、安装座以及可拆卸地连接在出风口和安装座上的第一过滤装置、引导件以及第二过滤装置的设置,可以起到便于拆装、更换尘气分离装置的内部结构以改变分离过滤方式的效果。
2、通过过滤网罩和驱动装置的设置,可以起到当气流穿过过滤网罩时,使得过滤网罩发生转动的作用,从而将脏污阻挡在过滤网罩外部,达到良好的尘气分离效果。
3.通过引导件的设置,可以起到导流的作用,使得气流携带脏污更好地环绕分离室转动,从而起到良好的旋风分离效果。
4.通过设置过滤网罩向安装座方向延申,可以增大过滤网罩的过滤面积,使得过滤网罩不易发生堵塞,从而提高过滤效率。
5.通过设置中心轴与安装口,可以起到便于从出风口上快速拆装过滤网罩的作用。
6.通过凸壁的设置,可以起到提高过滤装置和出风口之间连接的密封性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尘气分离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尘气分离装置整体结构的剖视示意图一;
图3为图2中B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用于展示出风口和第一过滤装置的连接结构的拆解示意图一;
图5为更换安装第二过滤装置后的尘气分离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图5中C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第一过滤装置和端盖的连接结构的拆解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尘气分离装置整体结构的剖视示意图二;
图9为端盖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10为端盖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用于展示端盖从尘气分离装置上分离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端盖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清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清洁设备的主体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及其附图对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说明。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清洁设备,参照图13和图14,本清洁设备32包括清洁头部321、主体部323以及流体连通清洁头部321和主体部323的吸尘管道322。清洁头部321上具有滚刷等清洁器具,用于与待清洁表面进行接触清洁,主体部323上具有吸尘风机(图中未示出)、供使用者握持的握持部324以及流体连通吸尘风机和吸尘管道322的尘气分离装置325。在清洁时,吸尘风机通过清洁头部321和吸尘管道322将待清洁表面的脏污吸入到尘气分离装置325中,尘气分离装置325将脏污从气流中分离并存储,分离出脏污的气流最终被再次排放到清洁设备外部,从而达到清洁效果。
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尘气分离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中具有用于分离气流和至少部分脏污的分离室2,壳体1上还设置有与分离室2相连通的进风口3和出风口41;气流从进风口3进入到分离室2,分离出脏污后再从出风口41处排出到分离室2外部。本实施例中,壳体11包括底壳11,和从底壳11外轮廓沿着大体垂直于底壳11方向延伸的侧壳12,底壳11和侧壳12构成具有内部空间且一端为开口A的壳体1。壳体1在内部空间中具有从底壳11向上延申的挡壁13,挡壁13将内部空间分为并列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为分离室2,另一部分为用于存储脏污的存储室21。挡壁13上在远离底壳11的一端设置有甩灰口131,分离室2中分离出的脏污可以从甩灰口131处进入到存储室21中存储。
继续参照图1和图2,分离室2底部设置有安装座7,进风口3设置在分离室2靠近安装座7的一端。分离室2中还设置有与进风口3连接的旋风跑道31,本实施例中,旋风跑道31环绕安装座7螺旋上升。气流从进风口3进入分离室2,然后在旋风跑道31的引导下在分离室2内形成旋风并向出风口41方向流动。安装座7上还可拆卸地设置有引导件8,引导件8可以视为安装座7向出风口41方向的延申;引导件8可以对气流起到进一步地导向作用,流向出风口41的气流和脏污可以环绕安装座7和引导件8旋转,从而在分离室2中形成稳定的旋风,以提高旋风分离效果。尤其是,当气流中具有头发丝、丝线等带状物时,这些带状物可以绕着引导件8外壁旋转,从而在向出风口41流动的过程中产生离心力向分离室2的边缘运动(向分离室2的侧壁移动),当到达分离室2顶端时,头发丝等脏污可以很好地被甩入到存储室21中。
如图3所示,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引导件8的形状不唯一,大体呈柱状或锥状。本实施例中,优选设置引导件8呈锥状,且引导件8和安装座7连接处的外轮廓平滑过渡;从引导件8尖端到其底部的竖直方向的剖面上,引导件8剖面的外轮廓整体大体呈抛物线形状。这样设置,不仅可以产生良好的旋风效果,而且头发丝等脏污在上升的过程中易于脱离引导件8,有效地防止了头发丝等脏污缠绕到引导件8上。此外,设置引导件8与安装座7可拆卸连接,这样可以在安装座7上更换不同长度、形状和结构的引导件8,从而在面对不同的清洁环境时,提供给使用者更多的选择,以尽可能地提高清洁效果。
如图2-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壳体1在开口A中还设置有可拆卸的端盖4,且端盖4外轮廓形状与开口A形状一致,从而使得端盖4覆盖在分离室2和存储室21上方,也可以理解为端盖4将壳体1的开口A完全封堵住。端盖4可以通过卡接、螺栓连接、过盈配合连接等多种连接方式可拆卸地安装在开口A中,此处不做过多阐述。端盖4的底部在分离室2的上方还贯通设置有与分离室2流体连通的连通口,分离室2中的气流从连通口处排出,此连通口即为本实施例中分离室2的出风口41。为了进一步提高过滤效果,出风口41上还设置有第一过滤装置5,气流在经过旋风分离后,穿过第一过滤装置5然后从出风口41中排出。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滤装置5包括过滤网罩51,优选设置过滤网罩51为非平面形,具体地,过滤网罩51可以设置为向安装座7方向延申的 “外凸状”,从而可以罩设在出风口41上。这样可以增大过滤网罩51的过滤面积,使得过滤网罩51不易被脏污堵塞。为进一步提高分离效率,第一过滤装置5还包括驱动过滤网罩51转动的驱动装置,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设置为风扇52,风扇52固定连接在过滤网罩51中。当气流穿过过滤网罩51和风扇52时,气流可以驱动风扇52转动,从而带动过滤网罩51转动,从而使得固形物脏污不易穿过过滤网罩51的网眼而只能被旋风甩入到存储室21中,从而提高了分离效率。当然,驱动装置还可以设置成电机等主动驱动装置,还可以设置成不同于图示中风扇52形状的其它叶轮结构,只要能够保证其受到气流驱动可以旋转即可。
通过在进风口3处设置引导件8,在出风口41处设置可旋转的过滤网罩51,可以在分离室2中进行良好地旋风分离以及过滤,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尘气分离效率。此外,将引导件8和第一过滤装置5分别可拆卸地设置在安装座7和出风口41上,这样不仅可以便于拆卸清洗,还能更换不同规格的引导件8和第一过滤装置5,从而改变尘气分离装置的内部结构和分离方式。
引导件8和安装座7之间的连接结构、第一过滤装置5和出风口41之间的连接结构不唯一,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安装结构,下面将以其中一种尘气分离装置的结构为例进行详细阐述。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安装座7设置成圆柱状,安装座7在其轴线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71。引导件8中从其尖端向下延申形成第二安装孔81,其中第二安装孔81为通孔,第一安装孔71为螺纹孔,在安装时直接用螺栓固定在第二安装孔81和第一安装孔71中即可实现将引导件8固定到安装座7上。如图3和图4所示,在出风口41处,过滤网罩51在其轴线上设置有中心轴53,中心轴53从风扇52的中心穿过。出风口41四周的壳体1向出风口41中延申有若干支撑筋54,若干支撑筋54在出风口41的中心处形成有安装口55,中心轴53靠近出风口41的一端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可拆卸地安装在安装口55中,具体地,可以在中心轴53上包裹软胶,然后插入到安装口55中即可。本实施例中,优选设置过滤网罩51通过轴承与中心轴53转动连接,而风扇52内圈(即风扇靠近中心轴的内侧)与中心轴53不接触,且风扇52内圈与中心轴53的外壁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这样设置,即使部分脏污、发丝等线状物穿过过滤网罩51进入其内部,也可以从风扇52内圈与中心轴53之间的间隙处穿过,从而防止线状物等脏污缠绕到风扇52和中心轴53之间,导致风扇52卡死,造成在清洁时过滤网罩51停止转动,从而严重影响尘气分离装置的分离效率。进一步地,优选设置中心轴53与过滤网罩51的底端(即远离出风口41的一端)通过轴承48转动连接,或者说优选设置轴承48位于过滤网罩51底部;由于吸力原因,少量发丝等脏污穿过过滤网罩51后向上移动(即向出风口的方向移动),将轴承48设置在底部,从而可以有效防止发丝缠绕到轴承48上,影响轴承48和过滤网罩51转动,从而可以有效降低尘气分离装置工作时的故障率。
参照图7,同时也可以参照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中,在过滤网罩51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若干在周向上间隔分布的引导筋49,引导筋49沿着过滤网罩51外侧壁呈螺旋状倾斜设置,这样在过滤网罩转动时,即使有少量发丝顺着气流缠绕到过滤网罩外周,在螺旋的引导筋49的旋转下,发丝可以顺着引导筋旋转,从而产生离心力使得发丝远离过滤网罩51外壁,防止其缠绕甚至穿过过滤网罩。在引导筋的引导下,发丝等脏污最终在分离室中的旋风作用下被甩入到存储室21中。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当尘气分离装置竖直放置时,过滤网罩51至少部分位于甩灰口131的高度区间内(如图2所示),即甩灰口131的最低端在高度上位于过滤网罩51的最低端和最高端之间,或者位于过滤网罩最低端的下方。这样设置,搭配引导筋49,可以起到使得过滤网罩外周的发丝便于被甩入到甩灰口131中。然而,由于存储室21中的气流紊乱,存储室中的发丝等部分脏污可能会从甩灰口131处倒吸回分离室2中,从而增加了缠绕或穿过过滤网罩51的风险,本实施例中,在存储室21靠近甩灰口131位置处还设置有防回流板82,防回流板82可以起到阻挡脏污回流的作用。此外,防回流板82上还贯通设置有若干通孔,这样可以便于从分离室2中甩出的灰尘穿过防回流板82进入到存储室21中。进一步地,在防回流板82底部还设置有若干凸起部821,在头发丝等线状物穿过或掠过防回流板时,头发丝可以缠绕或勾在凸起部821上而无法回流到甩灰口131处。凸起部的形状和材质不做限定,其可以大体设置成柱状或其它形状。
参照图3、图4和图7,此外,还可以在出风口41四周的壳体1上靠近分离室2的一侧设置凸壁6,第一过滤网罩51上设置相应的凹槽(图中未标号),当过滤网罩51安装好时,凸壁6位于凹槽中,这样可以提高密封效果,防止脏污从过滤网罩51与壳体1之间的间隙处穿过进入出风口41。为了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本实施例中,过滤网罩51顶端的外侧壁上向外延申出耳部491,耳部491与端盖4贴合,且耳部491远离过滤网罩5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凸壁492,端盖4上设置有容纳第二凸壁492的第二凹槽(图中未标号)。
上述结构的尘气分离装置,优选设置出风口41和安装座7同轴设置,且位于分离室2的中心线上(图2中虚线示出分离室2的中心线),这样设置,不仅能提高分离效率,还便于使用者对尘气分离装置内部的过滤元件进行更换。如使用者可以将引导件8和第一过滤装置5分别从安装座7和出风口41上拆下,然后可以在安装座7和出风口41之间安装第二过滤装置9。参照图5和图6,本实施例中,第二过滤装置9包括侧壁上具有若干过滤孔的罩壳91,罩壳91靠近安装座7的一端中心处设置有第三安装孔92,第三安装孔92设置为通孔,和安装引导件8的方式相同,安装时直接用螺栓将罩壳91固定在安装座7上即可。罩壳91的顶端与出风口41四周的壳体1抵接,为了提高密封效果,可以在罩壳91的顶端包裹软胶,通过软胶与出风口41四周的壳体1抵接。此外,罩壳91顶端的侧壁还可以与凸壁6抵接,从而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在使用时,气流顺着旋风跑道31产生螺旋旋风,气流环绕罩壳91并向出风口41方向流动,气流穿过过滤孔进入罩壳91内部,然后从出风口41中排出。经过旋风分离后,一部分脏污从甩灰口131处进入到存储室21中,另一部分脏污被罩壳91过滤。在使用时,使用者可以在罩壳91中装填过滤棉、活性炭等过滤介质,以应对不同环境的清洁需求。
参照图8-图12,为了便于使用者对尘气分离装置的内部元件进行拆装和更换,本实施例中,设置端盖4包括本体,本体底部与挡壁13远离底壳11的一端抵接,本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软胶垫46;在安装时,软胶垫46与壳体1的内壁抵接,从而以过盈配合的形式将端盖4安装到开口A中,且设置软胶垫46还能提高端盖4与壳体1内壁之间的密封效果。当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卡接的方式将端盖4安装到开口A中。
端盖4的本体上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包括用于安装过滤件421的第一安装槽42,和设置在第一安装槽42一侧的第二安装槽43。过滤件421可以设置为具有海帕、过滤棉等过滤介质的过滤件421,用于对从分离室中排出的气流进行更进一步地精细化过滤。第二安装槽43中设置有提手431,提手431与端盖4的本体铰接,当需要拆卸端盖4时,使用者可以将提手431从第二安装槽43中旋转出,然后用手抓住提手431,用力将端盖4从壳体1的出口A中拉出即可,方便快捷。然后用户可以将第一过滤装置从端盖4上拆下进行清洗或更换,利用螺丝刀等工具伸入到分离室中将引导件8从安装座7上拆除和更换。同样地,在安装第二过滤装置9时,使用者可以先将第二过滤装置9固定到安装座7上,然后可以借助提手431将端盖4快速对准壳体1开口A,然后将端盖4摁压进开口A中即可;端盖4安装到位后,使用者可以转动提手431将其重新回落到第二安装槽43中。
在实际清洁使用过程中,当端盖4体积一定的情况下,过滤件421具有的过滤面积越大,其过滤效率越高,相应的尘气分离装置的分离脏污能力越强。因此本实施例中,为了扩大过滤件421的过滤面积,将第二安装槽43半包围式地围设在第一安装槽42的一侧,在端盖4体积一定的情况下,这样可以有效增大安装槽的空间利用率,从而尽可能地提高第一安装槽42的体积。具体地,可以在安装槽中设置挡板44,挡板44将安装槽一分为二,分别形成第一安装槽42和第二安装槽43。本实施例中,挡板44设置成U形,以使得第二安装槽43能够半包围式地围设在第一安装槽42的一侧。此外,为了方便使用者通过提手431将端盖4从开口A中拎取出,优选设置提手431的铰接端位于第二安装槽43靠近第一安装槽42的一端,从而使得当使用者向上拉提手431时,提手431能够完全位于端盖4的上方,从而便于施力,以更好地将端盖4从开口A中拉出。进一步地,优选设置提手431的铰接端位于端盖4整体长度(或宽度)的中间位置,这样在拎取端盖4时,不仅便于施力,还可以使得端盖4保持水平,防止脏水顺着倾斜的端盖4的器壁流下。
提手431上设置有凹槽,其构成便于使用者拿取提手431的拿取槽45,通过拿取槽45,使用者可以快速将提手431从第二安装槽43中抠出。此外,过滤件421上还设置有拿取部451,拿取部451凸出于第一安装槽42,以便于使用者捏住拿取部451将整个过滤件421从第一安装槽42中抠出。本实施例中,拿取部451连接在过滤件421靠近拿取槽45的位置,以便于使得至少部分拿取部451可以位于拿取槽45的正上方,这样设置可以便于使用者用手捏住拿取部451从而取出过滤件421。为了在转动提手431时,防止提手431与拿取部451之间发生干涉从而将过滤件421从第一安装槽42中带出,可以在拿取槽45中贯通设置避让口452,在转动提手431时,拿取部451可以从避让口452中穿过。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尘气分离装置的内部结构为:在安装座7上安装引导件8,在出风口41处安装第一过滤装置5时,尘气分离装置的分离方式为:通过安装座7和引导件8产生稳定的旋风,从而对气流和脏污进行良好地旋风分离;同时,过滤网罩转动,能够起到进一步地过滤分离效果,使得固形物脏污不易穿过过滤网罩,而只能被旋风甩入到存储室中。 通过引导件8和第一过滤装置5的搭配使用,可以对气流进行过滤以及旋风分离,尤其是对头发丝、线绳等丝状物具有良好的过滤效果。
当使用者将引导件8和第一过滤装置5拆除,然后将第二过滤装置9安装到安装座7和出风口41之间时,尘气分离装置的分离方式为:气流环绕第二过滤装置9旋转并向出风口41处流动,较大的脏污可以被旋风分离到存储室中。气流在向出风口41流动的过程中,穿入到第二过滤装置9内部,第二过滤装置9对气流进行进一步过滤,然后再将其从出风口41中排出。在实际使用时,使用者可以在第二过滤装置9中装填入过滤棉、活性炭等多种过滤介质进行过滤以及去除异味等清洁操作。
除此之外,使用者还可以在安装座或出风口上更换安装不同尺寸、形状的引导件、不同结构的第一过滤装置,来改变尘气分离装置的内部结构以及尘气分离方式;或者在安装座和出风口两者之间,安装其它形状、结构的过滤元件来改变尘气分离装置的内部结构以及尘气分离方式,从而使得用户可以根据待清洁环境进行自适应调整,以满足不同的清洁需求。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尘气分离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中具有用于分离气流和至少部分脏污的分离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室在其一端设置有出风口,其用于将气流从分离室中排出;所述出风口上可拆卸地连接有第一过滤装置,分离室中的气流穿过第一过滤装置然后从出风口中排出;
所述分离室中在远离出风口的一端还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可拆卸地连接有引导件,分离室中的气流环绕引导件向出风口方向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尘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装置和引导件分别从出风口和安装座上拆除后,所述分离室中在出风口和安装座之间还可以设置第二过滤装置;所述第二过滤装置可拆卸地连接在出风口或安装座上,气流穿过第二过滤装置然后从出风口中排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尘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室具有中心线,所述出风口和安装座位于中心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尘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装置包括可转动的过滤网罩和驱动过滤网罩转动的驱动装置,气流穿过过滤网罩进入过滤网罩内部,然后从出风口处排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尘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受分离室中的气流驱动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尘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罩向安装座方向延伸,且罩设在出风口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尘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罩中设置有中心轴,所述过滤网罩与中心轴转动连接;所述出风口中设置有安装口,所述中心轴可拆卸地设置在安装口中。
8.一种尘气分离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中具有用于分离气流和至少部分脏污的分离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室在其一端设置有出风口,其用于将气流从分离室中排出;所述分离室中在远离出风口的一端还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和出风口之间还设置有第二过滤装置;所述第二过滤装置一端可拆卸地连接在安装座上,另一端与出风口抵接;分离室中的气流环绕第二过滤装置向出风口方向流动,且进入第二过滤装置内部然后从出风口中排出;
所述第二过滤装置从安装座上拆除后,所述分离室中在出风口上还能够可拆卸地连接有可旋转的第一过滤装置,气流穿过第一过滤装置然后从出风口中排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尘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装置包括侧壁上具有若干过滤孔的罩壳,所述罩壳一端与安装座可拆卸连接,所述罩壳远离安装座的一端与出风口四周的壳体抵接。
10.一种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具有上述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尘气分离装置。
CN202221605041.XU 2022-06-24 2022-06-24 尘气分离装置及具有其的清洁设备 Active CN2177928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05041.XU CN217792816U (zh) 2022-06-24 2022-06-24 尘气分离装置及具有其的清洁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05041.XU CN217792816U (zh) 2022-06-24 2022-06-24 尘气分离装置及具有其的清洁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92816U true CN217792816U (zh) 2022-11-15

Family

ID=83994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05041.XU Active CN217792816U (zh) 2022-06-24 2022-06-24 尘气分离装置及具有其的清洁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928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539762B1 (ko) 진공청소기의 필터 청소 장치
KR102308501B1 (ko) 사이클론 집진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진공 청소기
RU2276962C1 (ru) Фильтру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ылесоса
JP4798637B2 (ja) 集塵装置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RU2241370C2 (ru) Циклонный пылесборник пылесоса
KR100936065B1 (ko) 진공청소기의 집진어셈블리
US20090313783A1 (en) Vacuum cleaner
JP2009504310A (ja) アップライト型真空掃除機の集塵容器構造及びアップライト型真空掃除機の集塵容器カバー支持構造
CN108471918B (zh) 气旋集尘器以及具有该气旋集尘器的真空吸尘器
US9572463B2 (en) Surface cleaning apparatus with openable filter compartment
AU2004202211B2 (en) Dust Collecting Apparatus for a Vacuum Cleaner having Two Cyclone Chambers
JP4520184B2 (ja) 真空掃除機のフィルタアセンブリ
JP2012065877A (ja) 電気掃除機
CN112220414A (zh) 双旋涡风尘盒结构及扫地机器人
CN214510997U (zh) 一种尘污分离装置和吸尘器
CN217792816U (zh) 尘气分离装置及具有其的清洁设备
CN209269543U (zh) 一种清洁装置
CN114794964A (zh) 具有尘杯组件的表面清洁设备
CN217645113U (zh) 过滤器及具有其的尘气分离装置
KR20010054396A (ko) 사이클론방식 진공청소기
CN114886325A (zh) 过滤器及具有其的尘气分离装置
CN217645111U (zh) 尘杯组件及表面清洁设备
CN221383412U (zh) 负压抽吸装置与清洁设备
KR100562112B1 (ko) 진공 청소기의 필터 구조
KR20050119737A (ko) 진공청소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