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84308U - 新结构单向阀 - Google Patents
新结构单向阀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784308U CN217784308U CN202221210664.7U CN202221210664U CN217784308U CN 217784308 U CN217784308 U CN 217784308U CN 202221210664 U CN202221210664 U CN 202221210664U CN 217784308 U CN217784308 U CN 21778430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alve
- seat
- valve seat
- containing cavity
- liquid contai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eck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结构单向阀,包括阀体、阀座、阀套和阀芯。阀体包括进液口、容液腔和出液口,容液腔的顶部开口,容液腔的一侧连通进液口,容液腔在进液口的对侧连通出液口;阀座设置于容液腔底部且与阀体连接;阀套设置于容液腔内且连接于阀座;阀芯弹性连接于阀套的顶部,且在容液腔内上下移动;其中,阀套的阀套侧壁靠近阀座的一侧等间隔环设有第一通流孔,阀套侧壁在第一通流孔远离阀座的一侧等间隔环设有第二通流孔,第二通流孔的面积大于第一通流孔的面积。该新结构单向阀通过阀套侧壁设置的第二通流孔的面积大于第一通流孔的面积,在关闭时可以快速建立压差迅速关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结构单向阀。
背景技术
高压水除鳞技术已成为控制钢坯质量的重要一环,而泵是高压水系统中高压水的动力源头,其在整个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保证泵的正常运行及使用寿命,泵的出口常设置有新结构单向阀、检修闸阀及循环管路。由于钢坯的除鳞是间歇性的,泵如果长时间运转会造成能源的浪费,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钢厂采用了变频泵,该种工况下,新结构单向阀的密封性及快速关断性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泵低频运动时,新结构单向阀密封不严或关闭较慢,则高压水会逆流,造成泵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结构单向阀,该新结构单向阀通过阀套侧壁设置的第二通流孔的面积大于第一通流孔的面积,在关闭时可以快速建立压差迅速关闭。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新结构单向阀。所述新结构单向阀包括阀体、阀座、阀套和阀芯。所述阀体包括进液口、容液腔和出液口,所述容液腔的顶部开口,所述容液腔的一侧连通所述进液口,所述容液腔在所述进液口的对侧连通所述出液口;所述阀座设置于所述容液腔底部且与所述阀体连接;所述阀套设置于所述容液腔内且连接于所述阀座;所述阀芯弹性连接于所述阀套的顶部,且在所述容液腔内上下移动以抵接于所述阀座;其中,所述阀套的阀套侧壁靠近所述阀座的一侧等间隔环设有第一通流孔,所述阀套侧壁在所述第一通流孔远离所述阀座的一侧等间隔环设有第二通流孔,所述第二通流孔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通流孔的面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新结构单向阀还包括压盖,所述压盖连接于所述阀体的顶部开口处,以将所述阀芯和所述阀套限位于所述容液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压盖包括压盖主体和放气阀,所述压盖主体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阀体的顶部开口处,所述压盖主体的顶部开设有放气孔,所述放气阀设置于所述放气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阀套包括阀套主体和支撑套,所述阀套主体的底部抵接于所述阀座顶部,所述支撑套连接于所述阀套主体,所述支撑套的顶部连接于所述压盖主体的底部,所述第一通流孔和所述第二通流孔分别开设于所述阀套主体上,所述阀芯的上部穿过所述支撑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阀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导向柱、阀芯主体和第二导向柱,所述第一导向柱穿过所述支撑套,所述第二导向柱穿过所述阀座,所述阀芯主体弹性连接于所述支撑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新结构单向阀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套,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阀芯主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阀套还包括支撑套导向带,所述支撑套的支撑套内侧壁开设有支撑套凹槽,所述支撑套导向带设置于所述支撑套凹槽内,所述支撑套导向带与所述第一导向柱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阀座包括阀座主体、阀座导向孔和肋条,所述阀座主体的底部抵接于所述阀体,所述阀座导向孔通过等间隔环设的所述肋条连接于所述阀座主体,以使流体可以通过所述肋条之间的通孔进入所述容液腔,所述第二导向柱穿过所述阀座导向孔,所述阀芯主体与所述阀座主体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阀芯主体的底部设置有阀芯阀口,所述阀座主体的顶面设置有阀座阀口,所述阀芯阀口与所述阀座阀口啮合,以阻断通过所述阀座的流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阀座还包括阀座导向带,所述阀座导向孔的阀座导向孔内侧壁开设有阀座凹槽,所述阀座导向带设置于所述阀座凹槽内,所述阀座导向带与所述第二导向柱抵接。
本实用新型中的一个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新结构单向阀在阀套主体的下部开设第一通流孔,在阀套主体的上部开设第二通流孔,第一通流孔的通流面积小于阀体通流面积,流体反冲时,通过第一同流孔时会有能量损失,导致阀芯下方的液压力降低,而阀芯上方通过第二通流孔快速补压,压力基本不变,从而使阀芯上下方快速形成压力差,阀芯快速下移与阀座抵接,切断通流,防止出液口流体反冲,响应灵敏;在支撑套上设置支撑套导向孔,阀芯的第一导向柱穿过支撑套导向孔,在阀座上设置阀座导向孔,阀芯的第二导向柱穿过阀座导向孔,从而对阀芯主体在水平方向上进行限位,从而保证阀芯主体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偏移,从而避免了新结构单向阀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发生卡滞的现象。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新结构单向阀的内部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新结构单向阀的阀座的内部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新结构单向阀的阀座的俯视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新结构单向阀的阀芯的主视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新结构单向阀的阀套主体的内部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阀体;11、进液口;12、容液腔;13、出液口;2、阀座;21、阀座主体;211、阀座阀口;22、阀座导向孔;221、阀座凹槽;23、肋条;24、通孔;25、阀座导向带;3、阀套;31、第一通流孔;32、第二通流孔;33、阀套主体;34、支撑套;35、支撑套导向带;4、阀芯;41、第一导向柱;42、阀芯主体;421;阀芯阀口;43、第二导向柱;5、压盖;51、压盖主体;52、放气阀;6、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用语“一个”、“一”、“该”、“所述”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
如图1至图5所示,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结构单向阀的内部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结构单向阀的阀座2的内部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结构单向阀的阀座2的俯视图。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结构单向阀的阀芯4的主视图。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结构单向阀的阀套主体33的内部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结构单向阀包括阀体1、阀座2、阀套3和阀芯4。阀体1包括进液口11、容液腔12和出液口13,容液腔12的顶部开口,容液腔12的一侧连通进液口11,容液腔12在进液口11的对侧连通出液口13;阀座2设置于容液腔12底部且与阀体1连接;阀套3设置于容液腔12内且连接于阀座2;阀芯4弹性连接于阀套3的顶部,且在容液腔12内上下移动以抵接于阀座4;其中,阀套3的阀套侧壁靠近阀座2的一侧等间隔环设有第一通流孔31,阀套侧壁在第一通流孔31远离阀座2的一侧等间隔环设有第二通流孔32,第二通流孔32的面积大于第一通流孔31的面积。
如图1和图5所示,阀体1的中部围设形成容液腔12,且在容液腔12的顶部对应位置处开口,阀体1的左部围设形成左侧开口的进液口11,阀体1的右部围设形成右侧开口的出液口13,容液腔12的左侧与进液口11连通,容液腔12的右侧与出液口13连通,阀座2在容液腔12的底部与阀体1抵接,优选地,容液腔12的下部设置有台阶面,台阶面的上方直径大于台阶面下方的直径,从而可以将阀座2放置于台阶面上,阀套3的底面设置有第一卡接面,阀座2的顶部设置有与第一卡接面啮合的第二卡接面,当第一卡接面和第二卡接面啮合时,可以防止阀套3在左右延伸的方向上发生位移,阀芯4设置于容液腔12内,阀芯4的上部穿过阀套3,阀芯4的下部穿过阀座2,阀芯4的中部弹性连接于阀套3上,当进液口11的流体对阀芯4的压力大于弹簧力、摩擦阻力和阀芯上方的液压力时,即可将阀芯4向上顶起,进入容液腔12内的流体通过第一通流孔31和第二通流孔32进入出液口13,当阀芯4下方的液压力和摩擦阻力小于弹性力和阀芯4上方的液压力时,阀芯4向下运动。第一通流孔31的面积比阀体1的通流面积小,故流体通过第一通流孔31时会有一定的能量损耗。当阀芯4的下端流体压力低于阀芯4上端流体压力时,出液口13的流体反冲,阀芯4上方通过第二通流口32快速补压,压力基本不变,流体通过第一通流孔31时,流速变快,压力下降,此时在阀芯4的上方和下方能迅速形成较大压差,从而使阀芯4能快速向下运动切断通过容液腔12的流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新结构单向阀还包括压盖5,压盖5连接于阀体1的顶部开口处,以将阀芯4和阀套3限位于容液腔12内。
如图1所示,压盖5的周向上间隔设置有通孔,阀体1在容液腔12的侧壁间隔开设有上下延伸的螺孔,螺栓由上至下穿过通孔后与螺孔螺纹连接,可以将压盖5和阀体1固定,压盖5设置于阀体1的顶部开口处,使容液腔12形成封闭的腔体结构,压盖5还可以将阀套3紧紧的抵接在阀座2上,同时限位阀芯4仅能在容液腔12内上下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压盖5包括压盖主体51和放气阀52,压盖主体51通过螺栓连接于阀体1的顶部开口处,压盖主体51的顶部开设有放气孔,放气阀52设置于放气孔内。
如图1所示,通孔等间隔设置于压盖主体51的周向上,压盖主体51的顶部开设放气孔,优选地,放气孔开设于压盖主体51的中央位置且呈上下延伸,放气孔连通容液腔12与外界大气,放气阀52设置于放气孔内,从而可以在放气阀52开启后将容液腔12内顶部的气体排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阀套3包括阀套主体33和支撑套34,阀套主体33的底部抵接于阀座2顶部,支撑套34连接于阀套主体33,支撑套34的顶部连接于压盖主体51的底部,第一通流孔31和第二通流孔32分别开设于阀套主体33上,阀芯4的上部穿过支撑套34。阀芯4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导向柱41、阀芯主体42和第二导向柱43,第一导向柱41穿过支撑套34,第二导向柱43穿过阀座2,阀芯主体42弹性连接于支撑套34。
如图1和图5所示,第一卡接面设置于阀套主体33的底面,第一卡接面和第二卡接面为可以啮合的连续阶梯面,从而限定阀座2与阀套主体33的相对位置,第一通流孔31开设于阀套主体33的下部,第二通流孔32开设于阀套主体33的上部,压盖5将支撑套34抵接于阀套主体33的上方,第一导向柱41、阀芯主体42和第二导向柱43一体成型或固接成一个整体,支撑套34为阶梯式圆环状结构,支撑套34的下部为一直径较小的小圆环,支撑套34的上部为一个直径较大的大圆环,其中小圆环和大圆环的内径相同且同轴设置,以在支撑套34的中心形成支撑套34导向孔,第一导向柱41穿过支撑套34的支撑套34导向孔,通过支撑套34对第一导向柱41的上下移动进行水平方向的限位,阀座2中间设置有阀座导向孔22,第二导向柱43穿过阀座导向孔22,通过阀座2对第二导向柱43的上下移动进行水平方向的限位,从而防止阀芯4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发生倾斜等故障。
优选地,压盖主体51的底部中心开设有阶梯孔,以容纳阀芯4处于最高位置时的第一导向柱41,放气孔由压盖主体51的顶面一直延伸至阶梯孔的顶面,压盖主体51在容液腔12中的部分的外圆壁上装有密封件,以隔绝容液腔12与外部的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新结构单向阀还包括弹簧6,弹簧6的一端连接于支撑套34,弹簧6的另一端连接于阀芯主体42。
如图1和图5所示,弹簧6的上端连接于支撑套34,弹簧6的下端连接于阀芯主体42,弹簧6处于压缩状态后具有的弹性势能可以将阀芯主体42抵接在阀座2上,从而使新结构单向阀处于关闭状态,当进液口11的流体压力大于弹性力和移动所产生的摩擦力时,阀芯主体42则可以向上运动使容液腔12和进液口11连通,从而使流体通过第一通流孔31和第二通流孔32进入出液口1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阀套3还包括支撑套导向带35,支撑套34的支撑套内侧壁开设有支撑套凹槽,支撑套导向带35设置于支撑套凹槽内,支撑套导向带35与第一导向柱41抵接。
如图1所示,支撑套凹槽为至少一个,若为多个时则等间隔开设于支撑套34的支撑套内侧壁,每个支撑套34凹槽内分别嵌入设置一个支撑套导向带35,支撑套导向带35的内侧面与第一导向柱41的外周壁抵接,优选地,本实用新型采用一个环状结构的支撑套导向带35,整个支撑套导向带35的内侧环面均与第一导向柱41的外周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阀座2包括阀座主体21、阀座导向孔22和肋条23,阀座主体21的底部抵接于阀体1,阀座导向孔22通过等间隔环设的肋条23连接于阀座主体21,以使流体可以通过肋条23之间的通孔24进入容液腔12,第二导向柱43穿过阀座导向孔22,阀芯主体42与阀座主体21抵接。
如图1至图3所示,阀座主体21为环状结构,阀座导向孔22设置于阀座主体21的中心位置处,肋条23为至少两个,本实用新型的肋条23数量为三个,三个肋条23等间隔设置于阀座导向孔22的周向上,且肋条23均由阀座导向孔22向外延伸至阀座主体21,从而在肋条23之间形成通孔24,第二导向柱43穿过阀座导向孔22对阀芯4进行限位时,流体可以通过肋条23之间的通孔24进入容液腔1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阀芯主体42的底部设置有阀芯阀口421,阀座主体21的顶面设置有阀座阀口211,阀芯阀口421与阀座阀口211啮合,以阻断通过阀座2的流体。
如图1至图4所示,阀芯阀口421和阀座阀口211均为上宽下窄的锥形结构且同样大小,以保证阀芯主体42与阀座主体21抵接时,阀芯阀口421和阀座阀口211可以啮合完全阻断流体进入容液腔12,当然,阀芯阀口421和阀座阀口211还可以是啮合的其他形状,只需要保证阀芯主体42和阀座主体21抵接时弹簧6具有一定的压缩量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阀座2还包括阀座导向带25,阀座导向孔22的阀座导向孔内侧壁开设有阀座凹槽221,阀座导向带25设置于阀座凹槽221内,阀座导向带25与第二导向柱43抵接。
如图1至图3所示,阀座凹槽221为至少一个,若为多个时则等间隔开设于支撑套34的支撑套内侧壁,每个阀座凹槽221内分别嵌入设置一个阀座导向带25,导向带的内侧面与第二导向柱43的外周壁抵接,优选地,本实用新型采用两个环状结构的阀座导向带25分别连接于阀座主体21的上部和下部,两个阀座导向带25的内侧环面均与第二导向柱43的外周壁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新结构单向阀在阀套主体33的下部开设第一通流孔31,在阀套主体33的上部开设第二通流孔32,第一通流孔31的通流面积小于阀体1通流面积,流体反冲时,通过第一通流孔31时会有能量损失,导致阀芯4下方的液压力降低,而阀芯4上方通过第二通流孔32快速补压,压力基本不变,从而使阀芯4上下方快速形成压力差,阀芯4快速下移与阀座2抵接,切断通流,防止出液口13流体反冲,响应灵敏;在支撑套34上设置支撑套34导向孔,阀芯4的第一导向柱41穿过支撑套34导向孔,在阀座2上设置阀座导向孔22,阀芯4的第二导向柱43穿过阀座导向孔22,从而对阀芯主体42在水平方向上进行限位,从而保证阀芯主体42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偏移,从而避免了新结构单向阀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发生卡滞的现象。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个优选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新结构单向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阀体(1),包括进液口(11)、容液腔(12)和出液口(13),所述容液腔(12)的顶部开口,所述容液腔(12)的一侧连通所述进液口(11),所述容液腔(12)在所述进液口(11)的对侧连通所述出液口(13);
阀座(2),所述阀座(2)设置于所述容液腔(12)底部且与所述阀体(1)连接;
阀套(3),所述阀套(3)设置于所述容液腔(12)内且连接于所述阀座(2);以及
阀芯(4),所述阀芯(4)弹性连接于所述阀套(3),且在所述容液腔(12)内上下移动以抵接于所述阀座(2);
其中,所述阀套(3)的阀套侧壁靠近所述阀座(2)的一侧等间隔环设有第一通流孔(31),所述阀套侧壁在所述第一通流孔(31)远离所述阀座(2)的一侧等间隔环设有第二通流孔(32),所述第二通流孔(32)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通流孔(31)的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结构单向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盖(5),所述压盖(5)连接于所述阀体(1)的顶部开口处,以将所述阀芯(4)和所述阀套(3)限位于所述容液腔(12)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结构单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盖(5)包括压盖主体(51)和放气阀(52),所述压盖主体(51)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阀体(1)的顶部开口处,所述压盖主体(51)的顶部开设有放气孔,所述放气阀(52)设置于所述放气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结构单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套(3)包括阀套主体(33)和支撑套(34),所述阀套主体(33)的底部抵接于所述阀座(2)顶部,所述支撑套(34)连接于所述阀套主体(33),所述支撑套(34)的顶部连接于所述压盖主体(51)的底部,所述第一通流孔(31)和所述第二通流孔(32)分别开设于所述阀套主体(33)上,所述阀芯(4)的上部穿过所述支撑套(3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结构单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4)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导向柱(41)、阀芯主体(42)和第二导向柱(43),所述第一导向柱(41)穿过所述支撑套(34),所述第二导向柱(43)穿过所述阀座(2),所述阀芯主体(42)弹性连接于所述支撑套(3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结构单向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簧(6),所述弹簧(6)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套(34),所述弹簧(6)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阀芯主体(4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结构单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套(3)还包括支撑套导向带(35),所述支撑套(34)的支撑套内侧壁开设有支撑套凹槽,所述支撑套导向带(35)设置于所述支撑套凹槽内,所述支撑套导向带(35)与所述第一导向柱(41)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结构单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2)包括阀座主体(21)、阀座导向孔(22)和肋条(23),所述阀座主体(21)的底部抵接于所述阀体(1),所述阀座导向孔(22)通过等间隔环设的所述肋条(23)连接于所述阀座主体(21),以使流体可以通过所述肋条(23)之间的通孔(24)进入所述容液腔(12),所述第二导向柱(43)穿过所述阀座导向孔(22),所述阀芯主体(42)与所述阀座主体(21)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结构单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主体(42)的底部设置有阀芯阀口(421),所述阀座主体(21)的顶面设置有阀座阀口(211),所述阀芯阀口(421)与所述阀座阀口(211)啮合,以阻断通过所述阀座(2)的流体。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结构单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2)还包括阀座导向带(25),所述阀座导向孔(22)的阀座导向孔内侧壁开设有阀座凹槽(221),所述阀座导向带(25)设置于所述阀座凹槽(221)内,所述阀座导向带(25)与所述第二导向柱(43)抵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210664.7U CN217784308U (zh) | 2022-05-18 | 2022-05-18 | 新结构单向阀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210664.7U CN217784308U (zh) | 2022-05-18 | 2022-05-18 | 新结构单向阀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784308U true CN217784308U (zh) | 2022-11-11 |
Family
ID=839106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210664.7U Active CN217784308U (zh) | 2022-05-18 | 2022-05-18 | 新结构单向阀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784308U (zh) |
-
2022
- 2022-05-18 CN CN202221210664.7U patent/CN21778430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7784308U (zh) | 新结构单向阀 | |
CN212455734U (zh) | 一种电子截止阀 | |
CN206036245U (zh) | 一种防爆先导式电磁阀 | |
CN210716222U (zh) | 轴流式水控阀及其液位控制系统 | |
CN219588170U (zh) | 双排先导式安全阀 | |
CN109373029B (zh) | 防水锤卸位安全阀 | |
CN213900015U (zh) | 一种动态平衡阀及动态平衡阀芯 | |
CN212080275U (zh) | 一种动态平衡二通阀 | |
CN108869819B (zh) | 高温精准双调控安全阀 | |
CN210318742U (zh) | 一种零压差常开电磁阀 | |
CN210484785U (zh) | 一种自调式球阀 | |
CN210187838U (zh) | 一种用于高压清洗机的泵 | |
CN102657975B (zh) | 一种自带减压功能的过滤器 | |
CN209430815U (zh) | 防水锤卸位安全阀 | |
CN210088095U (zh) | 一种大口径多级先导式安全阀 | |
CN207796122U (zh) | 用于柱塞泵的进排液阀和柱塞泵、锅炉 | |
CN219510172U (zh) | 一种无压差电磁阀 | |
CN214466497U (zh) | 一种改进型电比例先导式溢流阀 | |
CN218913747U (zh) | 一种电磁阀密封件 | |
CN219317757U (zh) | 一种新型电磁阀 | |
CN202590481U (zh) | 一种自带减压功能的过滤器 | |
CN218094255U (zh) | 一种海水淡化用先导式溢流阀 | |
CN216618664U (zh) | 阀瓣结构和截止止回阀 | |
CN216590014U (zh) | 一种恒压恒流进水电磁阀 | |
CN220850199U (zh) | 一种单向阀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