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84281U - 四通集成换向阀、空调器和汽车 - Google Patents
四通集成换向阀、空调器和汽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784281U CN217784281U CN202221849536.7U CN202221849536U CN217784281U CN 217784281 U CN217784281 U CN 217784281U CN 202221849536 U CN202221849536 U CN 202221849536U CN 217784281 U CN217784281 U CN 21778428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alve body
- valve
- main valve
- main
- pilo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四通集成换向阀、空调器和汽车,其中,所述四通集成换向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包括主阀体和导阀体,所述主阀体和所述导阀体一体成型;其中,所述主阀体具有主阀腔,所述导阀体具有导阀腔,所述主阀腔与所述导阀腔连通。本实用新型的四通集成换向阀,能够提高四通换向阀的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四通集成换向阀、空调器和汽车。
背景技术
四通换向阀是制冷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部件,其工作原理是,当电磁阀线圈处于断电状态,先导滑阀在右侧压缩弹簧驱动下左移,高压气体进入毛细管后进入右端活塞腔,另一方面,左端活塞腔的气体排出,由于活塞两端存在压差,活塞及主滑阀左移,使排气管与室外机接管相通,另两根接管相通,形成制冷循环。当电磁阀线圈处于通电状态,先导滑阀在电磁线圈产生的磁力作用下克服压缩弹簧的张力而右移,高压气体进入毛细管后进入左端活塞腔,另一方面,右端活塞腔的气体排出,由于活塞两端存在压差,活塞及主滑阀右移,使排气管与室内机接管相通,另两根接管相通,形成制热循环。
现有的四通换向阀中的先导阀和主阀,通常是分体设置的,两者通过支架固定连接在一起。然而,现有的支架通常结构复杂,需要单独生产相匹配的支架,且通过支架将先导阀和主阀连接在一起,通常需要多道焊接工序进行焊接固定,导致四通换向阀整体的生产效率低,且生产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四通集成换向阀,旨在提高四通换向阀的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四通集成换向阀,所述四通集成换向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包括主阀体和导阀体,所述主阀体和所述导阀体一体成型;其中,所述主阀体具有主阀腔,所述导阀体具有导阀腔,所述主阀腔与所述导阀腔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阀体设置于所述主阀体的中部,所述主阀体与所述导阀体的延伸方向垂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阀体具有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开设有与所述主阀腔连通的第一管接口、第二管接口和第三管接口,所述导阀体具有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开设有与所述导阀腔连通的第一安装口,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齐平。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阀体具有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一弧面,所述导阀体具有与所述第二侧面相对的第二弧面,所述第二弧面具有距离所述第二侧面最远的齐平线,所述齐平线与所述第二侧面平行,所述齐平线与所述第一弧面相切。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阀体包括主体部和阀座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阀座部一体成型。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阀体远离所述主阀体的一端还开设有第四管接口,所述第四管接口与所述导阀腔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接口、所述第二管接口和所述第三管接口沿所述阀座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四通集成换向阀还包括主阀部件,所述主阀部件活动安装于所述主阀腔,所述主阀部件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主阀部件可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其中,
当所述主阀部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管接口和所述第二管接口连通;
当所述主阀部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管接口和所述第三管接口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四通集成换向阀还包括多个接管,多个所述接管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管接口、所述第二管接口、所述第三管接口和所述第四管接口。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所述四通集成换向阀。所述四通集成换向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包括主阀体和导阀体,所述主阀体和所述导阀体一体成型;其中,所述主阀体具有主阀腔,所述导阀体具有导阀腔,所述主阀腔与所述导阀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所述四通集成换向阀。所述四通集成换向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包括主阀体和导阀体,所述主阀体和所述导阀体一体成型;其中,所述主阀体具有主阀腔,所述导阀体具有导阀腔,所述主阀腔与所述导阀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四通集成换向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包括主阀体和导阀体,所述主阀体和所述导阀体一体成型;其中,所述主阀体具有主阀腔,所述导阀体具有导阀腔,所述主阀腔与所述导阀腔连通。如此,通过将主阀体和导阀体一体成型设置,以减少生产四通集成换向阀的制造工序,免去主阀体和导阀体进行装配的过程,从而提高四通换向阀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四通集成换向阀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结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结构的一视角剖视图;
图4为图1中的结构的另一视角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四通集成换向阀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结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沿K-K线的剖视图;
图8为图6中沿N-N线的剖视图;
图9为图6中沿M-M线的剖视图;
图10为图9中A处的放大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四通集成换向阀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 | 四通集成换向阀 | 220 | 连杆 |
100 | 阀体 | 230 | 活塞 |
110 | 主阀体 | 300 | 接管 |
111 | 主阀腔 | 310 | E接管 |
112 | 第一侧面 | 320 | S接管 |
112a | 第一管接口 | 330 | C接管 |
112b | 第二管接口 | 340 | D接管 |
112c | 第三管接口 | 400 | 导阀部件 |
113 | 第一弧面 | 410 | 导阀座 |
114 | 主体部 | 411 | 第一插接口 |
115 | 阀座部 | 412 | 第二插接口 |
120 | 导阀体 | 413 | 第三插接口 |
121 | 导阀腔 | 420 | 滑碗 |
122 | 第二侧面 | 430 | 动铁芯组件 |
123 | 第一安装口 | 500 | 连通通道 |
124 | 第二弧面 | 600 | 毛细管 |
125 | 第四管接口 | 610 | e毛细管 |
126 | 第二安装口 | 620 | s毛细管 |
200 | 主阀部件 | 630 | c毛细管 |
210 | 滑块 |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四通集成换向阀的实施例,该四通集成换向阀可以应用在空调器中,以改变空调器换热系统中冷媒的流向,从而实现空调的冷、热换向功能。该四通集成换向阀也可以用于汽车的换热系统中,在汽车的换热系统中该四通集成换向阀所起到的作用与在空调器中所起到的作用相同。
请参阅图1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四通集成换向阀10包括阀体100,所述阀体100包括主阀体110和导阀体120,所述主阀体110和所述导阀体120一体成型;其中,所述主阀体110具有主阀腔111,所述导阀体120具有导阀腔121,所述主阀腔111与所述导阀腔121连通。
具体地,所述主阀体110具有主阀腔111,所述主阀腔111用于安装主阀部件200(例如滑块210、连杆220、活塞230等),所述导阀体120具有导阀腔121,所述导阀腔121用来安装导阀部件400(例如导阀座410、滑碗420、动铁芯组件430等)。阀体100内设置有连通通道500,主阀腔111和导阀腔121通过连通通道500可连通,以使得主阀腔111和导阀腔121中的冷媒可以相互流通。所述阀体100的形状大致呈凸字形设置,所述主阀体110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导阀体120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主阀体110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阀体100的材料可以采用黄铜,也可以采用不锈钢,还可以采用其他材料制成,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所述主阀体110和所述导阀体120一体成型,这样设计,可以免去主阀体110和导阀体120之间装配的麻烦,进一步提高了制造该四通集成换向阀10的生产效率,且无需针对主阀体110、导阀体120,还有连接主阀体110和导阀体120的支架设计三个模具,从而可以减少模具的设计,减少四通集成换向阀10制造工序,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的阀体100,可以通过锻压、铸造在精加工的方式制造,且既适用于新能源车的换热系统,也适用于空调器的换热系统,结构简单,通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的四通集成换向阀10包括阀体100,所述阀体100包括主阀体110和导阀体120,所述主阀体110和所述导阀体120一体成型;其中,所述主阀体110具有主阀腔111,所述导阀体120具有导阀腔121,所述主阀腔111与所述导阀腔121连通。如此,通过将主阀体110和导阀体120一体成型设置,以减少生产四通集成换向阀10的制造工序,免去主阀体110和导阀体120进行装配的过程,从而提高四通换向阀的生产效率。
请参阅图1至图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阀体120设置于所述主阀体110的中部,所述主阀体110与所述导阀体120的延伸方向垂直。具体说来,若所述主阀体110沿水平方向延伸,则所述主阀体110的中部指所述主阀体110的中间部分,例如将主阀体110的长度沿其延伸的方向均分为5份,则所述主阀体110的中部指第3份所处的区域。将所述导阀体120设置于所述主阀体110的中部,使得阀体100的整体结构看起来较为对称且美观。为进一步缩减阀体100在某一方向上的长度,因此将所述导阀体120的延伸方向设置为与所述主阀体110的延伸方向垂直,以缩减阀体100在某一方向上的整体长度。
请参阅图1至图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阀体110具有第一侧面112,所述第一侧面112开设有与所述主阀腔111连通的第一管接口112a、第二管接口112b和第三管接口112c,所述导阀体120具有第二侧面122,所述第二侧面122开设有与所述导阀腔121连通的第一安装口123,所述第一侧面112与所述第二侧面122齐平。
具体地,所述第一侧面112和所述第二侧面122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弧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面112和所述第二侧面122为平面。第一侧面112上开设有与所述主阀腔111连通的第一管接口112a、第二管接口112b和第三管接口112c,所述第一管接口112a、第二管接口112b和第三管接口112c用来连接接管300。所述导阀体120的第二侧面122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口123,所述第一侧面112与所述第二侧面122齐平,便于对阀体100进行生产加工。四通集成换向阀10还包括毛细管600,第一安装口123与导阀腔121连通,毛细管600的一端可以安装到第一安装口123处,所述毛细管600的数量设置为多个。
请参阅图1至图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阀体110具有与所述第一侧面112相对的第一弧面113,所述导阀体120具有与所述第二侧面122相对的第二弧面124,所述第二弧面124具有距离所述第二侧面122最远的齐平线,所述齐平线与所述第二侧面122平行。进一步地,所述齐平线与所述第一弧面113相切。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齐平线是为了方便叙述第二弧面124与第一弧面113之间的距离、位置关系而虚设的一条线。所述齐平线为第二弧面124距离第二侧面122距离最远的一条虚拟线,且该齐平线与第二侧面122平行,与主阀体110的延伸方向垂直,并与主阀体110的第一弧面113相切,即所述第一侧面112到所述第一弧面113的距离,与所述第二侧面122到所述第二弧面124之间的距离相等,这样设置,可以方便对阀体100进行加工。
请参阅图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所述主阀体110包括主体部114和阀座部115,所述主体部114与所述阀座部115一体成型,所述第一管接口112a、所述第二管接口112b和所述第三管接口112c开设于所述阀座部115。具体地,在所述主阀体110可以包括主体部114和阀座部115,所述阀座部115上开设有所述第一管接口112a、所述第二管接口112b和所述第三管接口112c,所述第一管接口112a、所述第二管接口112b和所述第三管接口112c用以固定接管300。所述主体部114与所述阀座部115一体成型,可以免去主体部114和阀座部115之间装配的麻烦,提高阀体100的生产效率。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阀座部115可以设置为一个单独的零件,所述阀座部115设置在主阀腔111中,并与所述主阀体110焊接或采用其他方式连接固定。
请参阅图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阀体120远离所述主阀体110的一端还开设有第四管接口125,所述第四管接口125与所述导阀腔121连通。具体地,所述第四管接口125与导阀腔121连通,所述导阀腔121与主阀腔111连通,所述第一管接口112a、第二管接口112b、第三管接口112c与主阀腔111连通,如此,第一管接口112a、第二管接口112b、第三管接口112c和第四管接口125可以形成回路,通过回路的切换,以使得四通集成换向阀10起到换向的作用。
请参阅图1至图4、图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接口112a、所述第二管接口112b和所述第三管接口112c沿所述阀座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具体地,为方便接管300与阀座的连接,因此第一管接口112a、第二管接口112b和第三管接口112c沿所述阀座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优选地,所述第一管接口112a、第二管接口112b和第三管接口112c沿所述阀座的长度方向等间距排布。如此设置,可以增强接管300与阀座连接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7和图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四通集成换向阀10还包括主阀部件200,所述主阀部件200活动安装于所述主阀腔111,所述主阀部件200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主阀部件200可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其中,
当所述主阀部件200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管接口112a和所述第二管接口112b连通;
当所述主阀部件200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管接口112b和所述第三管接口112c连通。
具体地,所述主阀部件200包括滑块210、连杆220和两个活塞230,所述滑块210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主阀腔111,并与所述主阀座的内壁面抵接,所述连杆220与所述滑块210连接,两个所述活塞230分别与所述连杆220的两端连接。所述滑块210内具有腔室,可以使得第一管接口112a和第二管接口112b连通或第二管接口112b和第三管接口112c连通。当所述第一管接口112a和所述第二管接口112b连通时,此时所述第三管接口112c和所述第四管接口125连通;当所述第二管接口112b和所述第三管接口112c连通时,所述第一管接口112a和所述第四管接口125连通。
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分别对应换热系统的制冷状态和制热状态,通过主阀部件20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切换,可以起到四通集成换向阀10对换热系统中的冷媒进行换向的作用,以使得换热系统实现制冷或制热的功能。
请参阅图9和图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四通集成换向阀10还包括导阀部件400,所述导阀体120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口126,所述导阀部件400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口126,并伸入至所述导阀腔121中。所述导阀部件400包括导阀座410、滑碗420和动铁芯组件430,导阀部件400的外壁会套设电子阀线圈,所述导阀座410上开设有第一插接口411、第二插接口412和第三插接口413,毛细管600包括e毛细管610、s毛细管620和c毛细管630,所述e毛细管610、s毛细管620和c毛细管630分别插设于所述第一插接口411、第二插接口412和第三插接口413。滑碗420可移动的设置于所述导阀腔121,并与所述导阀座410抵接。所述导阀部件400具有断电位置和通电位置,所述导阀部件400可在所述断电位置与所述通电位置之间切换,其中,当所述导阀部件400处于所述断电位置时,所述第一插接口411和所述第二插接口412连通;当所述导阀部件400处于所述通电位置时,所述第二插接口412和所述第三插接口413连通。即所述滑碗420可使所述第二插接口412与所述第一插接口411或与所述第三插接口413连通。
请参阅图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四通集成换向阀10还包括多个接管300,多个所述接管300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管接口112a、所述第二管接口112b、所述第三管接口112c和所述第四管接口125。具体地,所述多个接管300包括E接管310、S接管320、C接管330和D接管340,所述E接管310、S接管320、C接管330和D接管340分别与所述第一管接口112a、第二管接口112b、第三管接口112c和第四管接口125连接。当所述四通集成换向阀10应用于汽车中的换热系统时,所述四通集成换向阀10可以不必设置多个接管300(如图5所示),四通集成换向阀10的第一管接口112a、第二管接口112b、第三管接口112c和第四管接口125可以直接与汽车中的管道密封连接。当所述四通集成换向阀10应用于空调器时,可以在第一管接口112a、第二管接口112b、第三管接口112c和第四管接口125处焊接配管,以与空调器中的其他部件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所述四通集成换向阀10。所述四通集成换向阀1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所述四通集成换向阀10。所述四通集成换向阀1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汽车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四通集成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通集成换向阀包括:
阀体,所述阀体包括主阀体和导阀体,所述主阀体和所述导阀体一体成型;
其中,所述主阀体具有主阀腔,所述导阀体具有导阀腔,所述主阀腔与所述导阀腔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通集成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阀体设置于所述主阀体的中部,所述主阀体与所述导阀体的延伸方向垂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四通集成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阀体具有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开设有与所述主阀腔连通的第一管接口、第二管接口和第三管接口,所述导阀体具有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开设有与所述导阀腔连通的第一安装口,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齐平。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四通集成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阀体具有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一弧面,所述导阀体具有与所述第二侧面相对的第二弧面,所述第二弧面具有距离所述第二侧面最远的齐平线,所述齐平线与所述第二侧面平行,所述齐平线与所述第一弧面相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四通集成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阀体包括主体部和阀座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阀座部一体成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四通集成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阀体远离所述主阀体的一端还开设有第四管接口,所述第四管接口与所述导阀腔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四通集成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接口、所述第二管接口和所述第三管接口沿所述阀座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四通集成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通集成换向阀还包括主阀部件,所述主阀部件活动安装于所述主阀腔,所述主阀部件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主阀部件可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其中,
当所述主阀部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管接口和所述第二管接口连通;
当所述主阀部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管接口和所述第三管接口连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四通集成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通集成换向阀还包括多个接管,多个所述接管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管接口、所述第二管接口、所述第三管接口和所述第四管接口。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四通集成换向阀。
11.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四通集成换向阀。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849536.7U CN217784281U (zh) | 2022-07-18 | 2022-07-18 | 四通集成换向阀、空调器和汽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849536.7U CN217784281U (zh) | 2022-07-18 | 2022-07-18 | 四通集成换向阀、空调器和汽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784281U true CN217784281U (zh) | 2022-11-11 |
Family
ID=839413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849536.7U Active CN217784281U (zh) | 2022-07-18 | 2022-07-18 | 四通集成换向阀、空调器和汽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784281U (zh) |
-
2022
- 2022-07-18 CN CN202221849536.7U patent/CN21778428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21219026A1 (zh) | 气液分离装置及热管理系统 | |
JP6261008B2 (ja) | スライド式切換弁及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 |
CN112431946A (zh) | 流体控制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 |
CN112432402B (zh) | 气液分离器及热管理系统 | |
JP2009041636A (ja) | 四方切換弁用弁体 | |
JP2010038320A (ja) | 四方切換弁用弁体 | |
CN217784281U (zh) | 四通集成换向阀、空调器和汽车 | |
CN111594637B (zh) | 四通换向阀 | |
CN105972283A (zh) | 滑动式切换阀的阀主体、滑动式切换阀以及空调机 | |
CN113175768B (zh) | 流体控制组件 | |
CN216200844U (zh) | 四通阀 | |
WO2019129190A1 (zh) | 电磁切换阀 | |
CN109990113A (zh) | 电磁切换阀及活塞 | |
CN217784282U (zh) | 四通换向阀及空调器 | |
CN217874320U (zh) | 四通换向阀及空调器 | |
JP6254980B2 (ja) | スライド式切換弁及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 |
JP2018025306A (ja) | スライド式切換弁の弁本体、スライド式切換弁、及び、空気調和機 | |
CN103192243A (zh) | 形成用于热交换器的连接部分的方法 | |
JP6329513B2 (ja) | 切換弁及び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 |
CN216407808U (zh) | 一种电磁换向阀 | |
CN217898963U (zh) | 四通阀 | |
CN217585472U (zh) | 换热器 | |
CN217784352U (zh) | 先导阀及四通阀 | |
JPH0559062U (ja) | 四方切換弁 | |
CN217898943U (zh) | 四通阀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