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7771448U - 气溶胶生成装置以及加热组件 - Google Patents

气溶胶生成装置以及加热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71448U
CN217771448U CN202220960466.6U CN202220960466U CN217771448U CN 217771448 U CN217771448 U CN 217771448U CN 202220960466 U CN202220960466 U CN 202220960466U CN 217771448 U CN217771448 U CN 2177714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outer tube
heating assembly
heating element
magnetic fi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6046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呙于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ais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ai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aish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ai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96046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714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714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71448U/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78214 priority patent/WO2023207296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20Devices using solid inhalable precurs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24F40/46Shape or structure of electric heating means
    • A24F40/465Shape or structure of electric heat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duction heating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以及加热组件,加热组件包括内管、外管、加热元件以及磁场发生器,其中,外管套设于内管的外侧,且与内管界定形成隔热腔,隔热腔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加热元件位于隔热腔内且设置于内管的外表面;磁场发生器设置于外管的外侧。通过设置隔热腔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且加热元件位于隔热腔内且设置于内管的外表面,使得加热元件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内管传递而不易传递至外管,减少热量散失,从而降低功耗,提高雾化效率;且磁场发生器设置于外管的外侧,可以避免加热元件产生的热量传递至磁场发生器使得磁场发生器温度过高,影响磁场发生器工作。

Description

气溶胶生成装置以及加热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雾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以及加热组件。
背景技术
气溶胶生成装置用于加热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例如,对具有特定香气的植物叶类的固态基质以加热不燃烧的方式进行烘烤以使叶类的固态基质被烘烤形成气溶胶,其可用于不同的领域。
目前市场上的气溶胶生成装置中的加热组件通常采用周圈加热的方式加热气溶胶生成基质,然而,现有的采用周圈加热方式的加热组件加热效率低,且影响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以及加热组件,能够解决现有的加热组件加热效率低,且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加热组件,包括内管、外管、加热元件以及磁场发生器,所述外管套设于所述内管的外侧,且与所述内管界定形成隔热腔,所述隔热腔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所述加热元件位于所述隔热腔内且设置于所述内管的外表面;所述磁场发生器设置于所述外管的外侧。
其中,所述磁场发生器为电磁线圈,所述电磁线圈旋绕所述外管的外侧设置。
其中,所述电磁线圈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电磁线圈和第二电磁线圈,所述第一电磁线圈设置于所述外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磁线圈设置于所述外管的第二端。
其中,所述加热元件与所述外管间隔设置。
其中,所述外管的两端形成缩口部,所述外管通过所述缩口部与所述内管连接,所述加热元件的两端与所述缩口部间隔设置。
其中,所述电磁线圈为多个且间隔设置,所述加热元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子加热段,多个子加热段的数量与多个电磁线圈的数量相同,多个子加热段与多个电磁线圈一一对应设置。
其中,所述内管至少部分延伸出所述外管。
其中,所述隔热腔为真空隔热腔。
其中,所述外管的外表面具有多个周向设置的支撑件,所述电磁线圈旋绕所述外管且设置于所述支撑件上。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的第二个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加热组件以及电源组件,所述加热组件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组件;所述电源组件与所述加热组件电连接,为所述加热组件供电且控制所述加热组件工作。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以及加热组件,加热组件包括内管、外管、加热元件以及磁场发生器,其中,外管套设于内管的外侧,且与内管界定形成隔热腔,隔热腔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加热元件位于隔热腔内且设置于内管的外表面;磁场发生器设置于外管的外侧。具体的,通过设置隔热腔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加热元件位于隔热腔内且设置于内管的外表面,使得加热元件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内管传递而不易传递至外管,减少热量散失,从而降低功耗,提高雾化效率;且磁场发生器设置于外管的外侧,可以避免加热元件产生的热量传递至磁场发生器导致磁场发生器温度过高,影响磁场发生器工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如图1所示气溶胶生成装置中加热组件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如图2所示的加热组件沿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如图1所示气溶胶生成装置中加热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如图4所示的加热组件沿A-A线的剖视图;
图6是如图1所示气溶胶生成装置中加热组件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如图6所示的加热组件沿A-A线的剖视图;
图8是如图6所示的加热组件沿B-B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气溶胶生成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可用于加热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10。其可用于不同的领域,比如,医疗雾化、美容雾化和休闲吸食领域等。具体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00是一种用于通过加热但不使气溶胶生成基质(经过处理的植物叶类制品)燃烧的电子设备。气溶胶生成装置100通过高温加热到气溶胶生成基质10可以产生气溶胶但是却不足以燃烧的温度,能在不燃烧的前提下,让气溶胶生成基质10产生用户所需要的气溶胶。
其中,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包括壳体101和设置在壳体101内的加热组件20和电源组件30。加热组件20用于加热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 10以形成气溶胶,电源组件30包括电池31、气流传感器(图未示)以及控制线路板(图未示)等;电源组件30用于为加热组件20供电并控制加热组件20工作,以加热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10形成气溶胶。其中,气流传感器用于检测气溶胶生成装置100中气流变化,控制线路板根据气流传感器检测到的气流变化启动电池31为加热组件20供电。在另一可选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没有气流传感器,控制线路板根据控制信号启动电池31为加热组件20供电。
本申请发明人发现,现有的采用周圈加热的加热组件中,加热元件与磁场发生器之间通过空气或者隔离材料隔离,然而,加热组件在加热气溶胶生成基质的过程中,加热元件的热量可以通过空气或是隔离材料传导到磁场发生器上,导致磁场发生器温度过高,进而影响磁场发生器工作。另外,加热元件的热量散失较大,影响加热效率,增加了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功耗,还会导致气溶胶生成装置壳体温度过高,影响用户体验。
为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加热组件20,参见图2-图5,图2是如图1 所示气溶胶生成装置中加热组件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如图 2所示的加热组件沿A-A线的剖视图;图4是如图1所示气溶胶生成装置中加热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如图4所示的加热组件沿A-A线的剖视图。
具体的,加热组件20包括内管21、外管22、加热元件23以及磁场发生器24。磁场发生器24用于在通电条件下产生电磁场,加热元件 23位于电磁场内且在电磁场的作用下产生感应电流,从而产生感应热对气溶胶生成基质10进行加热。其中,外管22套设于内管21的外侧,且与内管21界定形成隔热腔201,隔热腔201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加热元件23位于隔热腔201内且设置于内管21的外表面;磁场发生器 24设置于外管22的外侧。具体的,通过设置隔热腔201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加热元件23位于隔热腔201内且设置于内管21的外表面,使得加热元件23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内管21传递而不易传递至外管22,减少热量散失,从而降低功耗,提高雾化效率;且磁场发生器24设置于外管22的外侧,可以避免加热元件23产生的热量传递至磁场发生器 24导致磁场发生器24温度过高,影响工作。
可以理解的,加热元件23的材料为能够在电磁场的作用下产生感应电流的材料,例如,加热元件23为铁磁性材料制成,如铁、镍、钴、不锈钢、铁铬钴,铝镍钴,钕铁硼等;或由混合有铁磁性材料的复合材料制成,如镍铬合金、铜铁合金、镍铬铁合金、铁铬铝合金等。其中,加热元件23可以直接固定设置于内管21的外表面;加热元件23也可以为内管21的外表面通过丝印、涂覆或沉积(物理气象沉积、化学气象沉积)的方式形成的金属膜。
本实施方式,内管21和外管22的材料为磁绝缘材料,如绝缘陶瓷或玻璃。具体的,磁场发生器24在通电状态下,内管21和外管22上不会产生感应电流,从而不会产生感应加热。从而避免外管22上产生的热量传递到磁场发生器24和壳体101。气溶胶生成基质10只被加热元件23从内管21传递的热量进行加热。本实施例中,内管21和外管 22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刚性,例如,以绝缘陶瓷制成的内管21和外管22的抗弯强度可在600MPa以上,热稳定性可超过450度,耐火性能可高于1450度,内管21的导热系数可为4-18W/(m.k)。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外管22的材料为磁绝缘材料,内管21的材料为能够在电磁场的作用下产生感应电流的材料。具体的,磁场发生器24 在通电状态下,外管22上不会产生感应电流,从而不会产生感应加热,加热元件23产生的感应加热和内管21上产生的感应加热共同对气溶胶生成基质10进行加热,从而提高加热雾化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磁场发生器24为能够产生电磁场的电子设备或电磁线圈。当磁场发生器24为电磁线圈时,电磁线圈旋绕外管22的外侧设置。电磁线圈能够在通电条件下产生电磁场,从而使得位于电磁场内的加热元件23产生感应加热。
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2,电磁线圈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电磁线圈 241和第二电磁线圈242,第一电磁线圈241设置于外管22的第一端,第二电磁线圈242设置于外管22的第二端。第一电磁线圈241和第二电磁线圈242可以独立或同时进行工作,例如,根据用户需要,电源组件30可选择性地且独立地控制第一电磁线圈241和第二电磁线圈242 工作,使得加热元件23的部分可以感应加热,另外部分由于不处于电磁场内从而不进行感应加热,从而有效控制雾化量。本实施例中,加热元件23为分段式设计,加热元件23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子加热段231 和第二子加热段232,第一子加热段231和第一电磁线圈241对应设置,以保证第一子加热元件231始终位于第一电磁线圈241所产生的电磁场内以产生感应电流;第二子加热段232和第二电磁线圈242对应设置,以保证第二子加热元件232始终位于第二电磁线圈242所产生的电磁场内以产生感应电流,保证雾化效果。当然,本实施例中,加热元件23也可以不采用分段式设计,只要保证加热元件23位于第一电磁线圈241 和第二电磁线圈242所产生的电磁场内即可,在此不作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由于气溶胶生成基质10包含多种成分物质,不同成分物质的沸点温度不同,电源组件30也可以对第一电磁线圈241和第二电磁线圈242输出不同的功率,使得第一电磁线圈241和第二电磁线圈242产生不同的电磁场强度,进而使得位于不同电磁场强度内的加热元件23的感应加热所产生的热量不同,从而满足对气溶胶生成基质 10内不同成分物质的差异化加热,提升雾化效果。
当然,电磁线圈的数量也可以为1个(参见图4),或电磁线圈的数量也可以为大于两个。当电磁线圈的数量大于等于两个时,多个电磁线圈间隔设置,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此不做限定。其中,无论电磁线圈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一个或多个电磁线圈在内管21的外表面的投影与加热元件23重叠,以保证加热元件23始终位于电磁线圈所产生的电磁场内,以保证对气溶胶生成基质10的加热雾化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电磁线圈的数量为多个且间隔设置,加热元件23 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子加热段,多个子加热段的数量与多个电磁线圈的数量相同,多个子加热段与多个电磁线圈一一对应设置。具体的,每个电磁线圈在内管21的外表面的投影与其对应设置的子加热段重叠,以使得每个子加热段位于与其对应设置的电磁线圈所产生的电磁场内。
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2-图3,加热元件23与外管22间隔设置。具体的,外管22的两端形成缩口部221,外管22通过缩口部221与内管21连接,加热元件23的两端与缩口部221间隔设置,且加热元件23 与外管22的其他部分均间隔设置,从而使得加热元件23产生感应加热时,加热元件23上的热量不会与外管22直接接触而将热量传递至外管 22,避免将热量传递至电磁线圈和壳体101,导致电磁线圈温度过高,降低电磁线圈的工作效率,以及避免壳体101温度过高,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在一实施例中,内管21至少部分延伸出外管22。参见图1-图3,内管21为中空柱状,用于容置气溶胶生成基质10,在气溶胶生成基质 10容置于内管21时,气溶胶生成基质10的侧壁与内管21的内表面贴合,且气溶胶生成基质10至少部分延伸出内管21,可以增加与气溶胶生成基质10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对气溶胶生成基质10的加热雾化效果。
在另一实施例中,为简化工艺难度,参见图5,内管21的两端与外管22的两端平齐。
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6-图8,图6是如图1所示气溶胶生成装置中加热组件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如图6所示的加热组件沿A-A线的剖视图;图8是如图6所示的加热组件沿B-B线的剖视图。外管22的外表面还具有多个周向设置的支撑件222,电磁线圈旋绕外管 22且设置于支撑件222上。具体的,通过在外管22的外表面沿外管22 的周向设置多个支撑件222,每个支撑件222沿外管22的高度方向延伸,电磁线圈旋绕外管22且设置于支撑件222上,使得电磁线圈与外管22 间隔设置,进一步避免了加热元件23上产生的热量传递至电磁线圈,保证电磁线圈正常工作。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每个支撑件222的一侧面可以均与外管22 的外表面连接。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参见图7,每个支撑件222的两个端部与外管22的外表面连接,其余部分与外管22间隔设置。
上述各实施例中,加热组件20中的隔热腔201可以为真空隔热腔 201。可以理解的,真空对热量的传导基本为零,通过将加热元件23设置于真空隔热腔201内且设置于内管21的外表面,加热元件23与外管 22间隔设置,使得加热元件23上产生的热量只能通过内管21传递,而无法传递至外管22,从而减少加热元件23热量散失,降低气溶胶生成装置100的功耗,提高加热雾化效率,且同时可以避免加热元件23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外管22的外侧的磁场发生器24和壳体101,导致磁场发生器24和壳体101温度过高,影响磁场发生器24工作以及用户使用体验的问题。
在一实施例中,气溶胶生成装置100还包括磁屏蔽层(图未示),磁屏蔽层设置于磁场发生器24与外壳之间,用于对磁场发生器24产生的电磁场进行扭曲或屏蔽,以减小电磁场辐射至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外,对用户产生不良影响。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管;
外管,套设于所述内管的外侧,且与所述内管界定形成隔热腔,所述隔热腔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加热元件,位于所述隔热腔内且设置于所述内管的外表面;
磁场发生器,设置于所述外管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场发生器为电磁线圈,所述电磁线圈旋绕所述外管的外侧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线圈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电磁线圈和第二电磁线圈,所述第一电磁线圈设置于所述外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磁线圈设置于所述外管的第二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与所述外管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的两端形成缩口部,所述外管通过所述缩口部与所述内管连接,所述加热元件的两端与所述缩口部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线圈为多个且间隔设置,所述加热元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子加热段,多个子加热段的数量与多个电磁线圈的数量相同,多个子加热段与多个电磁线圈一一对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至少部分延伸出所述外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腔为真空隔热腔。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的外表面具有多个周向设置的支撑件,所述电磁线圈旋绕所述外管且设置于所述支撑件上。
10.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为上述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组件;
电源组件,与所述加热组件电连接,为所述加热组件供电且控制所述加热组件工作。
CN202220960466.6U 2022-04-24 2022-04-24 气溶胶生成装置以及加热组件 Active CN2177714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60466.6U CN217771448U (zh) 2022-04-24 2022-04-24 气溶胶生成装置以及加热组件
PCT/CN2023/078214 WO2023207296A1 (zh) 2022-04-24 2023-02-24 气溶胶生成装置以及加热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60466.6U CN217771448U (zh) 2022-04-24 2022-04-24 气溶胶生成装置以及加热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71448U true CN217771448U (zh) 2022-11-11

Family

ID=839076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60466.6U Active CN217771448U (zh) 2022-04-24 2022-04-24 气溶胶生成装置以及加热组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71448U (zh)
WO (1) WO2023207296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07296A1 (zh) * 2022-04-24 2023-11-02 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气溶胶生成装置以及加热组件
WO2024152756A1 (zh) * 2023-01-16 2024-07-25 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气溶胶生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119051A1 (en) * 2015-10-30 2017-05-04 British American Tobacco (Investments) Limited Article for Use with Apparatus for Heating Smokable Material
CN206227716U (zh) * 2016-09-14 2017-06-09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烟的雾化器及电子烟
ES2893255T5 (en) * 2019-07-04 2025-04-03 Philip Morris Products Sa Inductive heating arrangement comprising a temperature sensor
CN212117064U (zh) * 2019-12-09 2020-12-11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绝热机构及气雾生成装置
KR102408932B1 (ko) * 2020-02-14 2022-06-14 주식회사 케이티앤지 에어로졸 생성 장치 및 에어로졸 생성 시스템
CN214962640U (zh) * 2020-11-03 2021-12-03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5347057U (zh) * 2021-03-29 2021-12-31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气雾生成装置及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电阻加热器
CN113693294A (zh) * 2021-08-30 2021-11-26 惠州市新泓威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感应发热管的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14158788B (zh) * 2021-12-07 2024-08-02 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发热组件及气溶胶形成装置
CN217771448U (zh) * 2022-04-24 2022-11-11 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气溶胶生成装置以及加热组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07296A1 (zh) * 2022-04-24 2023-11-02 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气溶胶生成装置以及加热组件
WO2024152756A1 (zh) * 2023-01-16 2024-07-25 深圳麦时科技有限公司 气溶胶生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07296A1 (zh) 2023-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771448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以及加热组件
KR20190094237A (ko) 흡연 가능한 재료를 가열하기 위한 장치
KR20200090886A (ko) 에어로졸화 가능한 재료에 적합한 관형 가열 요소
EP3925461A1 (en) Heater for cigarette-type electronic cigarette device, and cigarette-type electronic cigarette device comprising same
CN114052297B (zh)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EP4445778A1 (en) Heating assembly and aerosol formation device
CN216776103U (zh)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114158786A (zh)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15606867A (zh)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15486573A (zh) 加热组件、气溶胶生成装置及气溶胶生成系统
CN115606866A (zh)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WO2024027368A1 (zh) 感应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15381142A (zh) 加热组件、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6931913U (zh)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8790571U (zh)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7218203U (zh)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WO2023065930A1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220157599U (zh) 用于电子烟的加热模组和电子烟
CN217523962U (zh) 气雾生成装置及其电阻加热器
CN217161071U (zh)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6701625U (zh) 雾化管及雾化器
CN217184859U (zh) 发热组件及气溶胶形成装置
CN216776093U (zh) 发热体组件和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20274905U (zh)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22217217U (zh) 加热组件和气溶胶产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