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68990U - 连接器以及具有防护外壳的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以及具有防护外壳的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768990U CN217768990U CN202122016906.0U CN202122016906U CN217768990U CN 217768990 U CN217768990 U CN 217768990U CN 202122016906 U CN202122016906 U CN 202122016906U CN 217768990 U CN217768990 U CN 21776899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or
- grounding
- hole
- wire pressing
- pressing 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6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788 cri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17 excl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本体,第一接地组件,第二连接器本体以及第二接地组件。第一连接器本体和第二连接器本体为对配连接器,第一连接器本体和第二连接器本体之间可插接设置。第一接地组件设置于第一连接器本体上。第二接地组件设置于第二连接器本体上。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通过在连接器本体上配置了独立的接地组件(开设独立接线孔位),能够锁紧接地导线;同时一个连接器本体上的接地组件能与对配的连接器本体上的接地组件可靠接触,实现接地连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连接器接地技术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具有单独接地功能的连接器以及一种具有外壳防护功能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通常工业现场接线应用领域都要求连接器连接可靠,且能在恶劣的环境下正常使用,如具备IP65及以上的防护要求,当前普遍采用的方案是采用带防护外壳的航空插头矩形连接器来实现,此方案虽然结构成熟,应用可靠,但也有使用成本高昂的缺点,而且现有的成本低廉的连接器,一般都不防水防尘,无法适用现场接线。
在重载连接器性能过剩的情况下,本申请人创新性的开创了将板载连接器装配于金属防护壳体内形成一款带外壳的连接器,并申请了专利号为ZL202023121260.4的实用新型专利。但是该专利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由于板载连接器本身没有独立的接地功能,并且无法确定金属防护壳体端是否可靠接地,如果金属防护壳体带电就无法可靠的将电流导入大地,存在电流击伤人员的风险。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单独接地功能的连接器,其通过在连接器本体上配置了独立的接地组件(开设独立接线孔位),能够锁紧接地导线;同时一个连接器本体上的接地组件能与对配的连接器本体上的接地组件可靠接触,实现接地连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本体,第一接地组件,第二连接器本体以及第二接地组件。
所述第一连接器本体具有至少一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上设置有第一接线孔和第一安装孔。
所述第一接地组件至少包括第一接地件,所述第一接地件具有第一主体部,所述第一主体部配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部表面,所述第一主体部上至少设置有第一接线脚和第一接地脚,所述第一接线脚延伸于所述第一接线孔内,所述第一接地脚延伸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且所述第一接地脚的自由端凸于所述第一安装孔设置。
所述第二连接器本体与所述第一连接器本体可插接设置,所述第二连接器本体具有至少一与所述第一安装部相匹配的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上设置有第二接线孔和第二安装孔;
所述第二接地组件至少包括第二接地件,所述第二接地件具有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二主体部配置于所述第二安装部表面,所述第二主体部上至少设置有第二接线脚和第二接地脚,所述第二接线脚延伸于所述第二接线孔内,所述第二接地脚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内。
其中,当所述第一连接器本体和所述第二连接器本体插接时,所述第一接地脚与所述第二接地脚相接触。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安装孔沿所述第一连接器本体插接方向贯穿开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上。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安装孔沿所述第二连接器本体插接方向贯穿开设于所述第二安装部上,且当所述第一连接器本体和所述第二连接器本体插接时,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同轴。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安装部上还开设有第一压线框槽,所述第一压线框槽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接线孔轴线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接线孔位于所述第一压线框槽的上方且与所述第一压线框槽相连通。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安装部上还开设有第二压线框槽,所述第二压线框槽沿垂直于所述第二接线孔轴线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接线孔位于所述第二压线框槽的上方且与所述第二压线框槽相连通。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安装部上沿所述第一压线框槽轴向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压线框槽相连通的第一锁紧孔,所述第一锁紧孔与所述第一压线框槽共同贯穿所述第一安装部设置。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安装部上沿所述第二压线框槽轴向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压线框槽相连通的第二锁紧孔,所述第二锁紧孔与所述第二压线框槽共同贯穿所述第二安装部设置。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接地组件包括第一压线框以及第一锁紧螺钉,所述第一压线框配置于所述第一压线框槽内,所述第一接线脚配置于所述第一压线框内,所述第一锁紧螺钉配置于所述第一锁紧孔且连接所述第一压线框,所述第一压线框在所述第一锁紧螺钉的带动下能在所述第一压线框槽内移动。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二接地组件包括第二压线框以及第二锁紧螺钉,所述第二压线框配置于所述第二压线框槽内,所述第二接线脚配置于所述第二压线框内,所述第二锁紧螺钉配置于所述第二锁紧孔且连接所述第二压线框,所述第二压线框在所述第二锁紧螺钉的带动下能在所述第二压线框槽内移动。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接地脚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接触臂,两个所述接触臂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形成有容纳所述第一接地脚的开口。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接触臂之间于所述开口处的最短距离小于所述第一接地脚的厚度。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接线脚具有第一接线面,所述第一接线面上设置有防滑螺纹。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接线脚具有第二接线面,所述第二接线面上设置有防滑螺纹。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压线框与所述第一接线面相对应的内壁上同样开设有防滑螺纹。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压线框与所述第二接线面相对应的内壁上同样开设有防滑螺纹。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上均设置有固定脚,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上开设有与所述固定脚相适配的固定孔,所述固定脚上设置有倒钩结构,所述倒钩结构能卡设于所述固定孔内。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接线脚、所述第二接线脚、所述第一接地脚以及所述第二接地脚上均设置有倒钩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防护外壳的连接器,包括插头组件以及与之相配的插座组件。
所述插头组件包括第一外壳以及上述的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外壳具有一端开口的腔体,所述第一连接器被配置于所述腔体内,且所述第一接地件的第一主体部贴合所述腔体壁设置;
所述插座组件包括第二外壳以及上述的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外壳具有至少一端开口的空腔,所述第二连接器被配置于所述空腔内,且所述第二接地件的第二主体部贴合所述空腔壁设置。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均为金属外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通过在连接器本体上配置了独立的接地组件(开设独立接线孔位),能够锁紧接地导线;同时一个连接器本体上的接地组件能与对配的连接器本体上的接地组件可靠接触,实现接地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通过锁紧螺钉带动压线框移动,调节接线脚与压线框之间的距离,又通过在接线脚和压线框上设置防滑螺纹,能更牢固的锁紧接地导线,且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通过在接线脚、接地脚以及固定脚上设置倒钩结构,能有效防止接地组件从连接器本体上意外脱落。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防护外壳的连接器,通过将上述带有接地组件的连接器安装于金属防护外壳内,可实现对配的连接器本身的接地组件能互相导通的同时,连接器本身接地组件还能与自身所在的金属防护外壳导通,解决了金属防护外壳可能存在的带电击伤使用者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防护外壳的连接器,其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成本低;接地组件存在于连接器本体上,能与对配连接器的接地组件导通;接地组件能够独立接线,不占用连接器功能孔位的接线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器本体第一视角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第一连接器本体第二视角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接地组件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第二连接器本体第一视角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第二连接器本体第二视角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接地组件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本体10,第一接地组件20,第二连接器本体30以及第二接地组件40。第一连接器本体10和第二连接器本体20为对配连接器,第一连接器本体10和第二连接器本体20之间可插接设置。第一接地组件20设置于第一连接器本体10上。第二接地组件40设置于第二连接器本体30上。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连接器本体10为板载连接器,第一连接器本体10的中部阵列排设有若干第一接线端口11,每个第一接线端口11分别对应一个插座。第一连接器本体10的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一安装部12。
第一安装部12被构造成方体结构。其中一个第一安装部12上沿第一连接器本体10插接方向开设有第一接线孔121和第一安装孔122。其中第一安装孔122在插接方向上贯穿第一安装部12设置。第一安装部12上沿第一连接器本体10插接方向还开设有第一固定孔123,第一固定孔123用于辅助固定第一接地组件20。
第一安装部12上还开设有第一压线框槽124,第一压线框槽124沿垂直于第一接线孔121轴线方向设置,第一接线孔121位于第一压线框槽124的上方且与第一压线框槽124相连通。第一安装部12上沿第一压线框槽124轴向开设有与第一压线框槽124相连通的第一锁紧孔125,第一锁紧孔125与第一压线框槽124共同贯穿第一安装部12设置。
如图4所示,第一接地组件20包括第一接地件21,第一压线框22以及第一锁紧螺钉23。
第一接地件21具有第一主体部211,第一主体部211配置于第一安装部12的表面上。具体的,第一安装部12的表面上凹设有与第一主体部211形状相同的凹区A,凹区A的深度小于第一主体部211的厚度,使得当第一主体部211嵌设于凹区A内时,第一主体部211部分凸于第一安装部12的表面。第一接线孔121,第一安装孔122以及第一固定孔123均开设于凹区A的边缘。
第一主体部211自其边缘向同一侧延伸设置有第一接线脚212、第一接地脚213以及第一固定脚214,第一接线脚212延伸设置于第一接线孔121内,第一接地脚213延伸设置于第一安装孔122内,第一固定脚214延伸设置于第一固定孔123内。第一接地脚213的自由端凸于第一安装孔122的另一端设置。第一接线脚213具有第一接线面,第一接线面上设置有防滑螺纹。第一接线脚212、第一接地脚213以及第一固定脚214与第一主体部211的连接端均设置有凸起的倒钩结构24,当第一接地组件20安装于第一安装部12上时,倒钩结构24能分别卡在相应的孔壁(此处指第一接线孔121、第一安装孔122以及第一固定孔123)上,固定住第一接地组件20。
第一压线框22被构造成两端贯通的套状结构,第一压线框22配置于第一压线框槽124内,第一接线脚212延伸设置于第一压线框22内。第一压线框22与第一接线面相对应的内壁上同样开设有防滑螺纹。
第一锁紧螺钉23配置于第一锁紧孔125内且连接第一压线框22。第一压线框22可在第一锁紧螺钉23的带动下在第一压线框槽124内移动。通过调节第一锁紧螺钉23来调节第一压线框22与第一接线脚212之间的距离,实现对置于其间的接地导线的固定。
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二连接器本体30同样为板载连接器,第二连接器本体30的中部阵列排设有若干第二接线端口31,每个第二接线端口31分别对应一个插头。第二连接器本体30的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二安装部32。第二安装部32与第一安装部12位置相匹配。
第二安装部32同样被构造成方体结构。其中与安装有第一接地组件20的第一安装部12相对应的第二安装部32上沿第二连接器本体30插接方向开设有第二接线孔321和第二安装孔322。其中第二安装孔322在插接方向上贯穿第二安装部32设置。且当第一连接器本体10和第二连接器本体30插接时,第二安装孔322和第一安装孔122同轴。第二安装部32上沿第二连接器本体30插接方向还开设有第二固定孔323,第二固定孔323用于辅助固定第二接地组件40。
第二安装部32上还开设有第二压线框槽324,第二压线框槽324沿垂直于第二接线孔321轴线方向设置,第二接线孔321位于第二压线框槽324的上方且与第二压线框槽324相连通。第二安装部32上沿第二压线框槽324轴向开设有与第二压线框槽324相连通的第二锁紧孔325,第二锁紧孔325与第二压线框槽324共同贯穿第二安装部32设置。
如图7所示,第二接地组件40包括第二接地件41,第二压线框42以及第二锁紧螺钉43。
第二接地件41具有第二主体部411,第二主体部411配置于第二安装部32的表面上。具体的,第二安装部32的表面上凹设有与第二主体部411形状相同的凹区B,凹区B的深度小于第二主体部411的厚度,使得当第二主体部411嵌设于凹区B内时,第二主体部411部分凸于第二安装部32的表面。第二接线孔321,第二安装孔322以及第二固定孔323均开设于凹区B的边缘。
第二主体部411自其边缘向同一侧延伸设置有第二接线脚412、第二接地脚413以及第二固定脚414,第二接线脚412延伸设置于第二接线孔321内,第二接地脚413延伸设置于第二安装孔322内,第二固定脚414延伸设置于第二固定孔323内。第二接线脚412具有第二接线面,第二接线面上设置有防滑螺纹。
第二接地脚413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接触臂4131,两个接触臂4131靠近第二主体部411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形成有容纳第一接地脚213的开口4132。两个接触臂4131之间于开口4132处的最短距离小于第一接地脚213的厚度。两个接触臂4131于开口处向外扩展延伸,形成引导面。当第一连接器本体10和第二连接器本体30插接时,第一接地脚213自开口4132处插入两个接触臂4131之间,并与两个接触臂4131相接触。
第二压线框42被构造成两端贯通的套状结构,第二压线框42配置于第二压线框槽324内,第二接线脚412延伸设置于第二压线框42内。第二压线框42与第二接线面相对应的内壁上同样开设有防滑螺纹。第二接线脚412、第二接地脚413以及第二固定脚414与第二主体部411的连接端均设置有凸起的倒钩结构24,当第二接地组件40安装于第二安装部32上时,倒钩结构24能分别卡在相应的孔壁(此处指第二接线孔321、第二安装孔322以及第二固定孔323)上,固定住第二接地组件40。
第二锁紧螺钉43配置于第二锁紧孔325内且连接第二压线框42。第二压线框42可在第二锁紧螺钉43的带动下第二压线框槽324内移动。通过调节第二锁紧螺钉43来调节第二压线框42与第二接线脚412之间的距离,实现对置于其间的接地导线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防护外壳的连接器,包括插头组件以及与之相配的插座组件。
插头组件包括第一外壳以及上述的第一连接器,第一外壳具有一端开口的腔体,腔体内壁形成有台阶部,第一连接器被配置于腔体内,且通过法兰螺钉将第一连接器沿连接器插接方向的反方向固定于台阶部上。其中,第一接地件的第一主体部贴合台阶部设置。
插座组件包括第二外壳以及上述的第二连接器,第二外壳具有至少一端开口的空腔,第二连接器被配置于空腔内,且第二接地件的第二主体部贴合空腔壁设置,且通过法兰螺钉将第二连接器沿连接器插接方向的反方向固定于空腔内,且第二接地件的第二主体部贴合空腔壁设置。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均为金属外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通过在连接器本体上配置了独立的接地组件(开设独立接线孔位),能够锁紧接地导线;同时一个连接器本体上的接地组件能与对配的连接器本体上的接地组件可靠接触,实现接地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通过锁紧螺钉带动压线框移动,调节接线脚与压线框之间的距离,又通过在接线脚和压线框上设置防滑螺纹,能更牢固的锁紧接地导线,且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通过在接线脚、接地脚以及固定脚上设置倒钩结构,能有效防止接地组件从连接器本体上意外脱落。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防护外壳的连接器,通过将上述带有接地组件的连接器安装于金属防护外壳内,可实现对配的连接器本身的接地组件能互相导通的同时,连接器本身接地组件还能与自身所在的金属防护外壳导通,解决了金属防护外壳可能存在的带电击伤使用者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防护外壳的连接器,其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成本低;接地组件存在于连接器本体上,能与对配连接器的接地组件导通;接地组件能够独立接线,不占用连接器功能孔位的接线位置。
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接器本体,其具有至少一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上设置有第一接线孔和第一安装孔;
第一接地组件,至少包括第一接地件,所述第一接地件具有第一主体部,所述第一主体部配置于所述第一安装部表面,所述第一主体部上至少设置有第一接线脚和第一接地脚,所述第一接线脚延伸于所述第一接线孔内,所述第一接地脚延伸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且所述第一接地脚的自由端凸于所述第一安装孔设置;
第二连接器本体,其与所述第一连接器本体可插接设置,所述第二连接器本体具有至少一与所述第一安装部相匹配的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上设置有第二接线孔和第二安装孔;以及
第二接地组件,至少包括第二接地件,所述第二接地件具有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二主体部配置于所述第二安装部表面,所述第二主体部上至少设置有第二接线脚和第二接地脚,所述第二接线脚延伸于所述第二接线孔内,所述第二接地脚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内;
当所述第一连接器本体和所述第二连接器本体插接时,所述第一接地脚与所述第二接地脚相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沿所述第一连接器本体插接方向贯穿开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上;
和/或
所述第二安装孔沿所述第二连接器本体插接方向贯穿开设于所述第二安装部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上还开设有第一压线框槽,所述第一压线框槽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接线孔轴线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接线孔位于所述第一压线框槽的上方且与所述第一压线框槽相连通;
和/或
所述第二安装部上还开设有第二压线框槽,所述第二压线框槽沿垂直于所述第二接线孔轴线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接线孔位于所述第二压线框槽的上方且与所述第二压线框槽相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上沿所述第一压线框槽轴向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压线框槽相连通的第一锁紧孔,所述第一锁紧孔与所述第一压线框槽共同贯穿所述第一安装部设置;
和/或
所述第二安装部上沿所述第二压线框槽轴向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压线框槽相连通的第二锁紧孔,所述第二锁紧孔与所述第二压线框槽共同贯穿所述第二安装部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地组件包括第一压线框以及第一锁紧螺钉,所述第一压线框配置于所述第一压线框槽内,所述第一接线脚配置于所述第一压线框内,所述第一锁紧螺钉配置于所述第一锁紧孔且连接所述第一压线框,所述第一压线框在所述第一锁紧螺钉的带动下能在所述第一压线框槽内移动;
和/或
所述第二接地组件包括第二压线框以及第二锁紧螺钉,所述第二压线框配置于所述第二压线框槽内,所述第二接线脚配置于所述第二压线框内,所述第二锁紧螺钉配置于所述第二锁紧孔且连接所述第二压线框,所述第二压线框在所述第二锁紧螺钉的带动下能在所述第二压线框槽内移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地脚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接触臂,两个所述接触臂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形成有容纳所述第一接地脚的开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接触臂之间于所述开口处的最短距离小于所述第一接地脚的厚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线脚具有第一接线面,所述第一接线面上设置有防滑螺纹;
和/或
所述第二接线脚具有第二接线面,所述第二接线面上设置有防滑螺纹。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部和所述第二主体部上均设置有固定脚,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上开设有与所述固定脚相适配的固定孔,所述固定脚上设置有倒钩结构,所述倒钩结构能卡设于所述固定孔内。
10.一种具有防护外壳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头组件以及与之相配的插座组件;
所述插头组件包括第一外壳以及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外壳具有一端开口的腔体,所述第一连接器被配置于所述腔体内,且所述第一接地件的第一主体部贴合所述腔体壁设置;
所述插座组件包括第二外壳以及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外壳具有至少一端开口的空腔,所述第二连接器被配置于所述空腔内,且所述第二接地件的第二主体部贴合所述空腔壁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016906.0U CN217768990U (zh) | 2021-08-25 | 2021-08-25 | 连接器以及具有防护外壳的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016906.0U CN217768990U (zh) | 2021-08-25 | 2021-08-25 | 连接器以及具有防护外壳的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768990U true CN217768990U (zh) | 2022-11-08 |
Family
ID=83869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016906.0U Active CN217768990U (zh) | 2021-08-25 | 2021-08-25 | 连接器以及具有防护外壳的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768990U (zh) |
-
2021
- 2021-08-25 CN CN202122016906.0U patent/CN21776899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667694B (zh) | 具有抗电磁干扰触头的连接器组件 | |
EP3605740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104362450B (zh) | 具有双向插接功能的插头连接器 | |
US9048563B2 (en) | Connector for flat cables | |
US6386888B1 (en) | Modular connector | |
CA2308319C (en) | Wire harness connector | |
CN111326883B (zh) | 用于电连接器的接触构件 | |
JP5862834B2 (ja) | 車両側コネクタ | |
WO2003058765B1 (en) | Automotive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retention ability | |
EP0794596B1 (en) | Connector module, connector module kit and connector module and panel assembly | |
EP0941563A1 (en) | Memory card connector with grounding clip | |
JP2003264042A (ja) | 電気コネクタアッセンブリ | |
US5094627A (en) | Printed circuit board mounted connector | |
US5238429A (en) | Electrical assembly and connector therefor | |
KR100396978B1 (ko) | 래칭 포스트, 래칭 장치 및 전기 커넥터 | |
US20060246783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
CN217768990U (zh) | 连接器以及具有防护外壳的连接器 | |
CN107834239B (zh) | 连接器 | |
US7537473B2 (en) | Low profile shorting bar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 |
US20020090863A1 (en) | Plug connector with a switch | |
CA2346757C (en) | Plug connector | |
CN217036189U (zh) | 一种射频公端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 |
JP2009259553A (ja) | コネクタ | |
CN220368219U (zh) | 弯头连接器 | |
CN217545104U (zh) | 一种内置锁紧结构的电连接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