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68748U - 一种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768748U CN217768748U CN202220901039.0U CN202220901039U CN217768748U CN 217768748 U CN217768748 U CN 217768748U CN 202220901039 U CN202220901039 U CN 202220901039U CN 217768748 U CN217768748 U CN 21776874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nic device
- unit
- strap
- radiation
- ca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404 monopol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5069 ear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707 wris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19470 Mirabil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0000005860 Portulaca grandiflor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204 material by fun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27—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movable bodies
- H01Q1/273—Adaptation for carrying or wearing by persons or animals
-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G—ELECTRONIC TIME-PIECES
- G04G17/00—Structural details; Housings
- G04G17/02—Component assemblies
- G04G17/04—Mounting of electronic componen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8—Earthing means; Earth screens; Counterpois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ntennas with earthing switches, lead-in devices or lightning protecto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3/00—Waveguide horns or mouths; Slot antennas; Leaky-waveguide antennas; Equivalent structures causing radiation alo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of a guided wave
- H01Q13/10—Resonant slot antenna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ic Cloc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该电子设备至少包括:机壳以及天线组件;机壳的至少一个外侧壁上开设有至少用于连接所述电子设备与外部部件的第一凹槽,机壳内部还开设有第一容纳腔,天线组件的至少部分辐射单元位于第一容纳腔内,且第一容纳腔在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与第一凹槽在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这样,能够减小电子设备的尺寸,使得电子设备的整机相对较小,从而能够提升用户的佩戴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多以具备部分计算功能、可连接手机及各类终端的便携式配件形式存在,主流的产品形态包括以手腕为支撑的watch类(例如手表、手环或者腕带等产品),以脚为支撑的shoes类(例如鞋、袜子或者将来的其他腿上佩戴产品等),以头部为支撑的Glass类(例如眼镜、头盔或者头带等),以及智能服装、书包、拐杖、配饰等各类非主流产品形态。
对于以手腕为支撑的手表或者手环等产品,为了保证其具有良好的天线性能,天线设计一般需要至少1mm以上的天线净空(通常是指天线与整机内部其它金属器件之间的距离,例如指天线与电池之间的距离)。而随着产品小型化等竞争力的不断演进,天线净空被进一步压缩。相关技术中,为了确保足够的天线净空,一般是将手表或者手环在佩戴跨度方向上的尺寸设计得较大。
但是,上述方案中,手表或者手环在佩戴跨度方向上的尺寸较大,会导致手表或者手环的整机长度相对较大,从而会影响用户的佩戴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能够减小电子设备的尺寸,使得电子设备的整机相对较小,从而能够提升用户的佩戴体验。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至少包括:机壳以及天线组件;所述机壳的至少一个外侧壁上开设有至少用于连接所述电子设备与外部部件的第一凹槽,所述机壳内部还开设有第一容纳腔,所述天线组件的至少部分辐射单元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且所述第一容纳腔在所述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凹槽在所述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通过在机壳的至少一个外侧壁上开设有至少用于连接所述电子设备与外部部件的第一凹槽,并且,在机壳内部还开设有第一容纳腔,第一容纳腔在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与第一凹槽在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第一容纳腔用于容置天线组件的至少部分辐射单元,这样,将表带头粒放置在第一凹槽内时,表带头粒和天线组件的至少部分辐射单元在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相重叠,即表带头粒和天线组件的辐射单元在电子设备的长度或宽度方向上不发生位置干涉,占用空间相对较小,能够减小电子设备的尺寸,使得电子设备的整机相对较小,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用户的佩戴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容纳腔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中框、所述第一凹槽的顶壁、所述机壳背离中框的外侧壁以及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所在的平面所围成的空间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天线组件至少包括:所述辐射单元以及与所述辐射单元相连的馈电单元;且所述馈电单元还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电路板相连。
这样,天线组件的部分辐射单元位于第一容纳腔内,天线组件的馈电单元和剩余部分辐射单元位于电池的外侧壁与机壳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的容置腔内,馈电单元与电子设备的电路板相连,即可保证天线组件的馈电功能以及辐射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天线组件还包括:辐射枝节;所述辐射单元的一端与所述辐射枝节的一端相连,所述辐射单元的另一端与馈电单元相连;且所述辐射枝节的另一端沿着背离所述辐射单元的一个表面的方向发生弯折,且朝向所述辐射单元的延伸方向延伸。通过增加设计辐射枝节,且辐射枝节与辐射单元背离馈电单元的一端相连,辐射枝节能够起到调谐的作用,例如辐射枝节的长度变化能够进行天线谐振频率的调谐,从而能够提升辐射单元的辐射性能,增加天线组件的可实现功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辐射单元包括:主体部以及折弯支撑部;所述主体部的一端与所述辐射枝节相连,所述主体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折弯支撑部的一端相连,所述折弯支撑部的另一端与所述馈电单元相连。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辐射单元具有第一侧面以及与所述第一侧面相背的第二侧面;所述辐射枝节的一端与所述辐射单元的所述主体部的一端相连,所述辐射枝节的另一端沿着背离所述第二侧面的方向发生弯折,且朝向所述主体部的另一端延伸;所述馈电单元的一端与所述辐射单元的所述折弯支撑部的一端相连,所述馈电单元的另一端沿着与所述折弯支撑部所在的平面相垂直的方向延伸。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辐射单元具有第一侧面以及与所述第一侧面相背的第二侧面;所述辐射枝节的一端与所述辐射单元的所述主体部的一端相连,所述辐射枝节的另一端沿着背离所述第一侧面的方向发生弯折,且朝向所述主体部的另一端延伸;所述馈电单元的一端与所述辐射单元的所述折弯支撑部的一端相连,所述馈电单元的另一端沿着与所述折弯支撑部所在的平面相垂直的方向延伸。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天线组件还包括:接地单元;所述辐射单元的一端与所述接地单元相连,所述辐射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馈电单元相连;且所述接地单元与所述馈电单元相对设置。通过在天线组件内设置接地单元,且接地单元与辐射单元背离馈电单元的一端相连,接地单元、辐射单元以及馈电单元形成环天线,能够起到调谐的作用,从而能够提升辐射单元的辐射性能,增加天线组件的可实现功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辐射单元上开设有耦合缝隙;所述耦合缝隙相对于所述接地单元和所述馈电单元错开设置。通过在辐射单元上开设有耦合缝隙,接地单元、馈电单元以及具有耦合缝隙的辐射单元形成耦合环天线,能够进一步起到调谐的作用,从而能够进一步提升辐射单元的辐射性能,进而能够进一步增加天线组件的可实现功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辐射单元包括:主体部以及折弯支撑部;所述主体部的一端与所述接地单元相连,所述主体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折弯支撑部的一端相连,所述折弯支撑部的另一端与所述馈电单元相连;或者,所述主体部的一端与所述馈电单元相连,所述主体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折弯支撑部的一端相连,所述折弯支撑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接地单元相连。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电池;所述电池位于所述机壳的内部;所述电池的外侧壁与所述机壳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至少用于容置所述馈电单元;且所述容置腔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相连通,以共同容置所述天线组件。第一容纳腔与电池的外侧壁与机壳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的容置腔相连通,这样,天线组件的辐射单元位于第一容纳腔内,天线组件除辐射单元之外的其它部分位于电池的外侧壁与机壳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的容置腔内,即可确保天线组件在机壳内部的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池与所述辐射单元之间的距离大于1mm。电池与所述辐射单元之间具有足够的距离,能够确保天线的净空。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组件,该电子设备组件至少包括:表带组件以及上述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表带组件通过第一凹槽与所述电子设备相连。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组件,该电子设备组件至少包括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通过在机壳的至少一个外侧壁上开设有至少用于连接所述电子设备与外部部件的第一凹槽,并且,在机壳内部还开设有第一容纳腔,第一容纳腔在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与第一凹槽在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第一容纳腔用于容置天线组件的至少部分辐射单元,这样,将表带头粒放置在第一凹槽内时,表带头粒和天线组件的至少部分辐射单元在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相重叠,即表带头粒和天线组件的辐射单元在电子设备的长度或宽度方向上不发生位置干涉,占用空间相对较小,能够减小电子设备的尺寸,使得电子设备的整机相对较小,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用户的佩戴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表带组件;所述表带组件包括:表带以及与所述表带相连的生耳;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所述机壳朝向所述表带的一端,所述生耳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以连接所述机壳和所述表带组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凹槽的侧壁上开设有生耳孔;所述生耳的两端位于所述生耳孔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表带组件还包括:表带头粒;所述表带头粒与所述表带相连;所述表带头粒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所述表带头粒内开设有沿着所述机壳的宽度方向延伸的通孔,所述生耳穿设在所述通孔内,以连接所述机壳和所述表带组件;其中,所述生耳孔与所述通孔相对设置。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电子设备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2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2B为图2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天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天线组件与机壳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表带头粒与生耳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天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天线组件与机壳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天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天线组件与机壳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天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天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天线组件与机壳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天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天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天线组件与机壳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可穿戴电子设备; 110-机壳; 1101-机壳的第一外侧壁;
111-第一凹槽; 1111-第一凹槽的顶壁; 112-第一容纳腔;
120-表带组件; 121-表带; 1211-第二凹槽;
122-表带头粒; 1221-第一部分; 1222-第二部分;
1223-通孔; 123-生耳; 130-第二容纳腔;
131-生耳孔; 140-天线组件; 141-辐射单元;
1411-主体部; 1411a-第一侧面; 1411b-第二侧面;
1412-折弯支撑部; 1413-耦合缝隙; 142-馈电单元;
143-辐射枝节; 144-接地单元; 150-电池;
160-容置腔; 170-电路板; 180-弹片;
190-显示屏; 200-中框; L1-佩戴跨度方向;
D1-第一净空距离; D2-第二净空距离; 210-天线支架;
220-FPC天线; 230-表带连接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是穿戴式电子设备,例如手表、手环或者指环等可穿戴在人体或者生命体身上的电子设备。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以手表作为具体示例示出,可以理解的是,其并非对电子设备的具体类型进行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示出的手表以矩形表盘作为示例示出,应当明白,手表的表盘同样也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方形或者其他多边形形状,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矩形表盘仅作为一种具体示例示出,并非对表盘形状的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可穿戴电子设备通常包括电子设备主体和佩戴部件,电子设备主体与佩戴部件相连接,从而方便人体对电子设备的佩戴。其中,佩戴部件可以是手环带或者表带等。在一些可能的示例中,佩戴部件也可以是指环的环扣,脖套的环带等。
目前,可穿戴电子设备的电子设备本体通常集成有拨打电话、播放音乐等各项功能。为了实现可穿戴电子设备的通信功能,在电子设备本体上可以设置有天线,以通过天线对信号进行发射和接收。可穿戴电子设备在实际使用场景下的天线性能水平直接关系着用户的实际体验。
为了保证可穿戴电子设备具有良好的天线性能,天线设计一般需要至少1mm以上的天线净空,其中,天线净空是指天线与电池之间的距离。相关技术中,一般是将手表或者手环在佩戴跨度方向上的尺寸设计得较大,以确保具有足够的天线净空。另外,若可穿戴电子设备(例如手环或手表等)的机身宽度较宽时,对人体手腕的佩戴舒适度会造成影响,因而,可穿戴电子设备的机身宽度一般设计的相对较窄,这就导致整机长度相对较大,以此保证机身具有一定的体积来容纳各种电子部件。
具体地,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本体的机壳110的内部设置有天线结构,天线结构包括天线支架210和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天线,其中,天线支架210用于固定和支撑FPC天线220。佩戴部件靠近机壳110的一端设置有表带连接机构230,表带连接机构230用于连接机壳110和佩戴部件,以实现可穿戴电子设备的整体装配。
但是,上述方案中,天线支架210、FPC天线220以及表带连接机构230在佩戴跨度方向L1上进行排布,为了确保FPC天线220与电池150之间的距离(即第一净空距离D1)足够大,会使得可穿戴电子设备在佩戴跨度方向L1上的尺寸较大,导致可穿戴电子设备的整机长度相对较大,从而会影响用户的佩戴体验。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新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通过在机壳的至少一个外侧壁上开设有至少用于连接电子设备与外部部件的第一凹槽,并且,在机壳内部还开设有第一容纳腔,第一容纳腔在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与第一凹槽在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第一容纳腔用于容置天线组件的至少部分辐射单元,这样,将表带头粒放置在第一凹槽内时,表带头粒和天线组件的至少部分辐射单元在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相重叠,即表带头粒和天线组件的辐射单元在电子设备的长度或宽度方向上不发生位置干涉,占用空间相对较小,能够减小电子设备的尺寸,使得电子设备的整机相对较小,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用户的佩戴体验。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介绍。
参照图2A、图2B以及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至少可以包括:机壳110以及天线组件140,机壳110的至少一个外侧壁上开设有至少用于连接电子设备与外部部件(例如表带121)的第一凹槽111,机壳110内部还开设有第一容纳腔112,天线组件140的至少部分辐射单元141位于第一容纳腔112内,而且,第一容纳腔112在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与第一凹槽111在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继续参照图2A、图2B以及图3所示,该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显示屏190,显示屏190可以盖设在机壳110的上表面。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容纳腔112可以位于第一凹槽111的上方。具体地,如图2B或图3所示,第一容纳腔112可以位于中框200、第一凹槽的顶壁1111、机壳110背离中框200的外侧壁(即机壳的第一外侧壁1101)以及显示屏190所在的平面所围成的空间内。
其中,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机壳110可以是注塑成型。
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天线组件140至少可以包括:馈电单元142以及辐射单元141,其中,馈电单元142可以与电子设备的电路板170相连(参见图4所示)。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辐射单元141与馈电单元不位于同一个平面上,具体地,天线组件140的部分辐射单元141位于第一容纳腔112内,天线组件140的馈电单元142和剩余部分辐射单元141位于电池150的外侧壁与机壳110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的容置腔160内,馈电单元142与电子设备的电路板170相连,这样即可保证天线组件140的馈电功能以及辐射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馈电单元142可以是通过弹片180(参见图4所示)与电子设备的电路板170相连。
以电子设备为手表中的机身为例,馈电单元142在手表上的设置位置例如可以是两点钟方向、十点钟方向、四点钟方向或者八点钟方向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天线组件140可以应用于蓝牙天线或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天线中,天线组件140例如可以是单极子天线、倒置天线或者环形天线等。示例性地,图5所示的天线组件140即为单极子天线。
当然,在天线组件140为单极子天线的基础上,参见图8至图11所示,天线组件140还可以包括:辐射枝节143,其中,辐射单元141的一端与辐射枝节143的一端相连,辐射单元141的另一端与馈电单元142相连,而且,辐射枝节143的另一端沿着背离辐射单元141的一个表面的方向发生弯折,且朝向辐射单元141的延伸方向延伸。
通过增加设计辐射枝节143,且辐射枝节143与辐射单元141背离馈电单元142的一端相连,辐射枝节143能够起到调谐的作用,例如辐射枝节143的长度变化能够进行天线谐振频率的调谐,从而能够提升辐射单元141的辐射性能,增加天线组件140的可实现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8或图10所示,辐射单元141包括:主体部1411以及折弯支撑部1412,其中,主体部1411的一端与辐射枝节143相连,主体部1411的另一端与折弯支撑部1412的一端相连,折弯支撑部1412的另一端与馈电单元142相连。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8和图10所示,馈电单元142所在的平面可以与辐射单元141的主体部1411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但是,馈电单元142和主体部1411在机壳110内所位于的高度并不相同。
参见图8和图10所示,辐射单元141具有第一侧面1411a以及第二侧面1411b,第二侧面1411b与第一侧面1411a相背,其中,辐射枝节143作为折弯辐射部分。
可以理解的是,具有辐射枝节143的天线组件140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两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参见图8和图9所示,辐射枝节143和馈电单元142位于辐射单元141的不同侧。具体地,辐射枝节143的一端与辐射单元141的主体部1411的一端相连,辐射枝节143的另一端沿着背离第二侧面1411b的方向发生弯折,且朝向主体部1411的另一端延伸,此时辐射枝节143靠近辐射单元141的第一侧面1411a设置。馈电单元142的一端与辐射单元141的折弯支撑部1412的一端相连,馈电单元142的另一端沿着与折弯支撑部1412所在的平面相垂直的方向延伸。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参见图10和图11所示,辐射枝节143和馈电单元142位于辐射单元141的同一侧。具体地,辐射枝节143的一端与辐射单元141的主体部1411的一端相连,辐射枝节143的另一端沿着背离第一侧面1411a的方向发生弯折,且朝向主体部1411的另一端延伸,此时辐射枝节143靠近辐射单元141的第二侧面1411b设置。馈电单元142的一端与辐射单元141的折弯支撑部1412的一端相连,馈电单元142的另一端沿着与折弯支撑部1412所在的平面相垂直的方向延伸。
示例性地,参见图10所示,辐射枝节143和馈电单元142均位于辐射单元141的第二侧面1411b。或者,在一些其它的实施例中,辐射枝节143和馈电单元142也可以均位于辐射单元141的第一侧面1411a。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辐射枝节143的具体设置位置并不加以限定,例如天线组件140还可以在辐射单元141的中间任意位置增加辐射枝节143。
在其它的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天线组件140为环形天线时,如图12至图14所示,天线组件140还可以包括:接地单元144,其中,辐射单元141的一端与接地单元144相连,辐射单元141的另一端与馈电单元142相连,而且,接地单元144与馈电单元142相对设置。
通过在天线组件140内设置接地单元144,且接地单元144与辐射单元141背离馈电单元142的一端相连,接地单元144、辐射单元141以及馈电单元142形成环天线,能够起到调谐的作用,从而能够提升辐射单元141的辐射性能,增加天线组件140的可实现功能。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2所示,辐射单元141可以包括:主体部1411以及折弯支撑部1412,主体部1411的一端与接地单元144相连,主体部1411的另一端与折弯支撑部1412的一端相连,折弯支撑部1412的另一端与馈电单元142相连。
或者,在其它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也可以是主体部1411的一端与馈电单元142相连,主体部1411的另一端与折弯支撑部1412的一端相连,折弯支撑部1412的另一端与接地单元144相连。
另外,在图12至图14的基础上,参照图15至图17所示,辐射单元141上还可以开设有耦合缝隙1413,而且,耦合缝隙1413相对于接地单元144和馈电单元142错开设置。通过在辐射单元141上开设有耦合缝隙1413,接地单元144、馈电单元142以及具有耦合缝隙1413的辐射单元141形成耦合环天线,能够进一步起到调谐的作用,从而能够进一步提升辐射单元141的辐射性能,进而能够进一步增加天线组件140的可实现功能。
以电子设备为手表中的机身为例,馈电单元142在手表上的设置位置例如可以是一点钟方向、十一点钟方向、五点钟方向、或者七点钟方向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的天线组件140为嵌件天线,即将天线组件140嵌设在第一容纳腔112以及电池150的外侧壁与机壳110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的容置腔160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天线组件140可以采用导电金属成形,例如,天线组件140可以采用钢片、铜材或者其它导电材料成形。天线组件140通过嵌件注塑或者其它工艺插入机壳110的内部。
继续参见图2B或图4所示,该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电池150,其中,电池150位于机壳110的内部,电池150的外侧壁与机壳110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有容置腔160,容置腔160至少用于容置馈电单元142。而且,容置腔160与第一容纳腔112相连通,以共同容置天线组件140。
第一容纳腔112与电池150的外侧壁与机壳110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的容置腔160相连通,这样,天线组件140的辐射单元141位于第一容纳腔112内,天线组件140除辐射单元141之外的其它部分位于电池150的外侧壁与机壳110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的容置腔160内,即可确保天线组件140在机壳110内部的放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池150与辐射单元141之间的距离(即第二净空距离D2)可以大于1mm。电池150与辐射单元141之间具有足够的距离,能够确保天线的净空。
示例性地,电池150与辐射单元141之间的距离可以为1mm、1.5mm、2mm、2.5mm、3mm、3.5mm或者4mm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定,也不限于上述示例。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涉及的数值和数值范围为近似值,受制造工艺的影响,可能会存在一定范围的误差,这部分误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认为忽略不计。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组件,该电子设备组件至少可以包括:表带组件120以及上述的电子设备,其中,表带组件120与电子设备相连。
参照图4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表带组件120可以包括:表带121以及表带头粒122,表带121与表带头粒122相连,具体地,参见图2B所示,表带121朝向机壳110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凹槽1211,表带头粒122位于表带121的第二凹槽1211与表带121相连。
第一凹槽111位于机壳110上朝向表带121的一端,表带头粒122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凹槽111内,而且,表带头粒122通过第一凹槽111与机壳110相连。具体地,表带组件120与机壳110相连时,第一凹槽111与第二凹槽1211相拼接,共同形成第二容纳腔130,而且,表带头粒122位于第二容纳腔130内,第二容纳腔130在可穿戴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与第一容纳腔112在可穿戴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这样,表带头粒122和天线组件140的至少部分辐射单元141在可穿戴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相重叠,即表带头粒122和天线组件140的辐射单元141在可穿戴电子设备100的佩戴跨度方向L1上不发生位置干涉,占用空间相对较小,因而,天线组件140、机壳110与表带头粒122的堆叠设计能够在保证天线净空,很好的满足天线指标的同时,最小化减小可穿戴电子设备100在佩戴跨度方向L1上的尺寸,使得可穿戴电子设备100的整机长度相对较小,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用户的佩戴体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表带头粒122的形状可以为方形、圆形、不规则形状或者其它任意组合形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定。同样,第一凹槽111和第二凹槽1211的形状与表带头粒122的形状相适配,例如可以为方形、圆形、不规则形状或者其它任意组合形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定。
例如,图2B或图4所示的可穿戴电子设备100中,不仅能够保证足够的天线净空,同时能够使得可穿戴电子设备100的佩戴跨度尺寸缩减4mm以上。
容易理解的是,可穿戴电子设备100的佩戴跨度尺寸指的是在沿着佩戴跨度方向L1上的可穿戴电子设备100两端的两个表带头粒122的外边缘之间的距离。
以可穿戴电子设备100为手表为例,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天线组件140可以设置在表带组件120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例如,天线组件140可以沿着佩戴跨度方向L1设置在手表上十二点钟方向或者六点钟方向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定。
参照图2B或图4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表带组件120还可以包括:生耳123,生耳123位于第一凹槽111内。具体地,表带头粒122内可以开设有沿着机壳11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通孔1223(参见图7所示),生耳123可以穿设在通孔1223内,以连接机壳110和表带组件120。也就是说,生耳123与表带头粒122相配合,能够起到连接机壳110和表带组件120的作用。
另外,参见图7所示,表带头粒122可以包括第一部分1221以及第二部分1222,第一部分1221与第二部分1222固定相连,其中,第一部分1221可以位于机壳110的第一凹槽111内,且第一部分1221的形状与第一凹槽111的形状相适配,第二部分1222可以位于表带121的第二凹槽1211内,且第二部分1222形状与第二凹槽1211的形状相适配。
需要说明的是,以可穿戴电子设备100为手表为例,生耳123是指固定表带121与手表表盘(即机壳110)之间的连接件,例如可以为钢棒等。
其中,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凹槽111的侧壁上与通孔1223相对的位置处可以开设有生耳孔131,生耳123的两端位于生耳孔131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表带头粒122可以采用塑料、不锈钢或者其它功能材料成型,生耳123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单拨生耳或者双拨生耳等,若不考虑可拆卸功能,生耳123可以采用普通生耳。
可以理解的是,表带组件120也可以不包括表带头粒122,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表带组件120可以包括:表带121和生耳123,表带121可以通过生耳123直接与机壳110相连。示例性地,可以是表带121朝向机壳110的一端开设有可供生耳123穿过的通孔(图中未示出),生耳123穿设在通孔内,且生耳123的两端位于第一凹槽111上的生耳孔131内,以实现表带121与机壳110之间的相连接。
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表带组件120还可以包括更多的其它部件,本申请实施例对表带组件120的结构组成并不加以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容纳腔112在机壳110的厚度方向上的正投影可以位于第二容纳腔130内。这样,第一容纳腔112和第二容纳腔130在可穿戴电子设备100的佩戴跨度方向L1上的占用空间即第二容纳腔130在可穿戴电子设备100的佩戴跨度方向L1上的占用空间,不会多余的占用可穿戴电子设备100的佩戴跨度方向L1上的空间,从而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减小可穿戴电子设备100在佩戴跨度方向L1上的尺寸。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可以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可以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6)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机壳以及天线组件;
所述机壳的至少一个外侧壁上开设有至少用于连接所述电子设备与外部部件的第一凹槽,所述机壳内部还开设有第一容纳腔,所述天线组件的至少部分辐射单元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且所述第一容纳腔在所述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凹槽在所述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腔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中框、所述第一凹槽的顶壁、所述机壳背离中框的外侧壁以及所述电子设备的显示屏所在的平面所围成的空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组件至少包括:所述辐射单元以及与所述辐射单元相连的馈电单元;
且所述馈电单元还与所述电子设备的电路板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组件还包括:辐射枝节;所述辐射单元的一端与所述辐射枝节的一端相连,所述辐射单元的另一端与馈电单元相连;
且所述辐射枝节的另一端沿着背离所述辐射单元的一个表面的方向发生弯折,且朝向所述辐射单元的延伸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单元包括:主体部以及折弯支撑部;
所述主体部的一端与所述辐射枝节相连,所述主体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折弯支撑部的一端相连,所述折弯支撑部的另一端与所述馈电单元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单元具有第一侧面以及与所述第一侧面相背的第二侧面;
所述辐射枝节的一端与所述辐射单元的所述主体部的一端相连,所述辐射枝节的另一端沿着背离所述第二侧面的方向发生弯折,且朝向所述主体部的另一端延伸;
所述馈电单元的一端与所述辐射单元的所述折弯支撑部的一端相连,所述馈电单元的另一端沿着与所述折弯支撑部所在的平面相垂直的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单元具有第一侧面以及与所述第一侧面相背的第二侧面;
所述辐射枝节的一端与所述辐射单元的所述主体部的一端相连,所述辐射枝节的另一端沿着背离所述第一侧面的方向发生弯折,且朝向所述主体部的另一端延伸;
所述馈电单元的一端与所述辐射单元的所述折弯支撑部的一端相连,所述馈电单元的另一端沿着与所述折弯支撑部所在的平面相垂直的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组件还包括:接地单元;所述辐射单元的一端与所述接地单元相连,所述辐射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馈电单元相连;
且所述接地单元与所述馈电单元相对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单元上开设有耦合缝隙;
所述耦合缝隙相对于所述接地单元和所述馈电单元错开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单元包括:主体部以及折弯支撑部;
所述主体部的一端与所述接地单元相连,所述主体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折弯支撑部的一端相连,所述折弯支撑部的另一端与所述馈电单元相连;
或者,所述主体部的一端与所述馈电单元相连,所述主体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折弯支撑部的一端相连,所述折弯支撑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接地单元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池;所述电池位于所述机壳的内部;
所述电池的外侧壁与所述机壳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至少用于容置所述馈电单元;且所述容置腔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相连通,以共同容置所述天线组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与所述辐射单元之间的距离大于1mm。
13.一种电子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表带组件以及上述权利要求1-12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表带组件通过第一凹槽与所述电子设备相连。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带组件包括:表带以及与所述表带相连的生耳;
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所述机壳朝向所述表带的一端,所述生耳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以连接所述机壳和所述表带组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上开设有生耳孔;
所述生耳的两端位于所述生耳孔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电子设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带组件还包括:表带头粒;所述表带头粒与所述表带相连;
所述表带头粒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且所述表带头粒内开设有沿着所述机壳的宽度方向延伸的通孔,所述生耳穿设在所述通孔内,以连接所述机壳和所述表带组件;
其中,所述生耳孔与所述通孔相对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901039.0U CN217768748U (zh) | 2022-04-19 | 2022-04-19 | 一种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 |
EP23791077.3A EP4485691A1 (en) | 2022-04-19 | 2023-04-11 |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assembly |
PCT/CN2023/087503 WO2023202422A1 (zh) | 2022-04-19 | 2023-04-11 | 一种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 |
US18/920,712 US20250046986A1 (en) | 2022-04-19 | 2024-10-18 |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assembly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901039.0U CN217768748U (zh) | 2022-04-19 | 2022-04-19 | 一种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768748U true CN217768748U (zh) | 2022-11-08 |
Family
ID=838811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901039.0U Active CN217768748U (zh) | 2022-04-19 | 2022-04-19 | 一种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50046986A1 (zh) |
EP (1) | EP4485691A1 (zh) |
CN (1) | CN217768748U (zh) |
WO (1) | WO202320242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281544A (zh) * | 2024-05-10 | 2024-07-02 | 深圳疆泰科技有限公司 | 天线装置及其制备方法、智能腕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579107B1 (en) * | 2011-10-05 | 2020-09-02 | Suunto Oy | Watchcase and wrist watch device |
CN203490475U (zh) * | 2013-09-06 | 2014-03-19 | 深圳市云家端关爱科技有限公司 | 智能手表表壳及智能手表 |
US9703272B2 (en) * | 2014-06-25 | 2017-07-11 |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 Apparatus with radiating element isolated from an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wearable apparatus carrier device |
US9985341B2 (en) * | 2015-08-31 | 2018-05-29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Device antenna for multiband communication |
CN113497331B (zh) * | 2020-04-03 | 2023-03-1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及可穿戴设备 |
CN111916887A (zh) * | 2020-08-18 | 2020-11-10 | 安徽华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可穿戴设备及其天线加工方法 |
CN215497061U (zh) * | 2021-09-28 | 2022-01-1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可穿戴设备 |
-
2022
- 2022-04-19 CN CN202220901039.0U patent/CN217768748U/zh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04-11 EP EP23791077.3A patent/EP4485691A1/en active Pending
- 2023-04-11 WO PCT/CN2023/087503 patent/WO2023202422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4
- 2024-10-18 US US18/920,712 patent/US20250046986A1/en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3202422A1 (zh) | 2023-10-26 |
US20250046986A1 (en) | 2025-02-06 |
EP4485691A1 (en) | 2025-01-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301665U (zh) | 电子设备 | |
US9196952B2 (en) | Multipurpose antenna | |
US9263799B2 (en) | Antenna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the same | |
TWI694637B (zh) | 天線模組及具有該天線模組之穿戴式電子裝置 | |
US20080119138A1 (en) | Bluetooth headset with built-in antenna module | |
EP2639879A2 (en) | Antenna apparatus for portable terminal | |
US20070109208A1 (en) | Antenna in a shielded enclosure | |
CN107846234A (zh) | 具有槽天线的无线通信装置 | |
CN103488076A (zh) | 智能手表表带、智能手表及柔性电路板天线的装配方法 | |
CN104319478A (zh) | 用于便携式终端的天线设备及具有天线设备的便携式终端 | |
WO1995027928A1 (fr) | Antenne pour appareil electronique portable | |
KR20150017179A (ko) | 안테나 장치 및 그것을 갖는 전자 장치 | |
CN112119357A (zh) | 混合手表贴片天线 | |
CN217768748U (zh) | 一种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 | |
CN109244637A (zh) | 一种适用于全频段网络的金属环手表天线及金属环手表 | |
CN107464984B (zh) | 芯片型天线及具备此的电子设备 | |
US8660620B2 (en) | Antenna built in mobile terminal | |
JP2000105285A (ja) | 携帯型電子時計のアンテナ構造 | |
CN213908832U (zh) | 腕戴设备 | |
CN211789490U (zh) | 穿戴式电子设备 | |
CN219590687U (zh) | 智能手表 | |
CN212626030U (zh) | 一种可穿戴设备 | |
CN112399296B (zh) | 可穿戴设备 | |
CN204360101U (zh) | 一种喇叭集成于表带的手表 | |
TW201211707A (en) | Wearable device with antenna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