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7743984U - 一种智能炒菜机的加热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炒菜机的加热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43984U
CN217743984U CN202221459788.9U CN202221459788U CN217743984U CN 217743984 U CN217743984 U CN 217743984U CN 202221459788 U CN202221459788 U CN 202221459788U CN 217743984 U CN217743984 U CN 2177439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fixedly connected
groove
inner shell
supporting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5978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建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Kuny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uxiaoy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uxiaoy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uxiaoy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5978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439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439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439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炒菜机的加热机构,涉及智能炒菜机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撑座以及固定连接在支撑座顶部的外壳,支撑座顶部开设有活动槽,活动槽内部活动设置有内壳,支撑座顶部设置有加热机构,加热机构包括调节组件、旋转组件以及加热件,调节组件设置于支撑座顶部,旋转组件设置于内壳底部,加热件设置于内壳外侧面上,调节组件包括升降杆、支撑杆、丝杆、滑套、固定杆以及搅拌轴,旋转组件包括旋转台、齿轮以及配合齿纹,加热件包括第一加热环以及第二加热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调节组件与旋转组件,便于调节炒菜的幅度,以适应不同量的菜品,使菜品在烹饪过程中均匀受热,便于使用,提高了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炒菜机的加热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炒菜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炒菜机的加热机构。
背景技术
餐饮业的成本尤其是厨师的成本占据了总成本中相当大的比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餐饮业品质和服务的进一步提升和壮大,同时由于厨师的体力劳动强度大,长时间工作后容易患上肩周炎、腰肌劳损等厨师职业病。为此,一款能够缩减人力,降低人工成本,提升出品速度,改善厨师工作环境,节约能源,味道一致的智能炒菜机可以有效地改善上述问题。
现有的智能炒菜机,炒锅组件中炒锅和用于对炒锅加热的加热体为相对旋转,其中,加热体固定,炒锅通过固接在其底部的转轴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驱动电机在炒锅的圆周方向上施加驱动炒锅旋转的扭矩,且通过炒菜铲与炒锅配合将炒锅内的菜品进行搅拌。
现有的炒菜机在使用过程中,不易调节炒菜铲的炒菜的幅度,菜品在烹饪过程中不易均匀受热,面对不同量的菜品无法拌抄均匀,不方便使用,实用性不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智能炒菜机的加热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炒菜机的加热机构,解决现有的炒菜机在使用过程中,不易调节炒菜铲的炒菜的幅度,菜品在烹饪过程中不易均匀受热,面对不同量的菜品无法拌抄均匀,不方便使用,实用性不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智能炒菜机的加热机构,包括支撑座以及固定连接在支撑座顶部的外壳,所述支撑座顶部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部活动设置有内壳,所述支撑座顶部设置有加热机构,所述加热机构包括调节组件、旋转组件以及加热件,所述调节组件设置于支撑座顶部,所述旋转组件设置于内壳底部,所述加热件设置于内壳外侧面上;
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升降杆、支撑杆、丝杆、滑套、固定杆以及搅拌轴,所述升降杆固定连接在支撑座顶部,且位于外壳后侧,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在升降杆输出端靠近外壳一侧面上,所述丝杆活动连接在支撑杆底部,所述丝杆位于内壳正上方,且位于中心位置,所述滑套活动连接在丝杆周侧面上,所述固定杆有两个,两个所述固定杆分别固定连接在滑套两侧,且呈对称设置,所述搅拌轴固定连接在固定杆外侧面上,滑套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内螺纹,且内螺纹与丝杆外侧面上设有的外螺纹相匹配,丝杆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
所述旋转组件包括旋转台、齿轮以及配合齿纹,所述旋转台活动设置于活动槽槽底,且位于中心位置,所述内壳固定连接在旋转台顶部,所述齿轮活动设置于旋转台一侧,所述配合齿纹固定连接在旋转台周侧面上,且所述配合齿纹与齿轮相啮合,旋转台转动连接在活动槽槽底。
所述加热件包括第一加热环以及第二加热环,所述第一加热环固定连接在内壳靠近外壳内壁的外侧面上,所述第二加热环固定连接在内壳底部,通过第一加热环与第二加热环对内壳进行加热。
优选的,所述支撑座顶部两侧均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部设置有储料盒,储料盒插接在放置槽内部,储料盒内部便于放置调料。
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固定连接在支撑杆底部,所述丝杆顶端固定连接在第一电机输出端上,第一电机输出端带动丝杆转动。
优选的,所述旋转组件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固定连接在活动槽槽顶,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齿轮固定连接在转轴外侧面上,第二电机输出端带动转轴转动,转轴转动的同时带动齿轮转动。
优选的,所述丝杆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外侧面上开设有环形限位槽,所述环形限位槽内部设置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与外壳相匹配,密封盖套设在限位块周侧面上,且密封盖底部边缘位置上固定连接有环形密封圈,外壳顶部开设有环形密封槽,且环形密封槽与环形密封圈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外壳内侧壁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底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内壳顶部延伸至限位槽内部,所述内壳顶部开设有第一环形滑槽,所述限位槽槽顶开设有第二环形滑槽,所述第一环形滑槽与第二环形滑槽相匹配,且内部活动设置有滚珠,滚珠滚动设置于第一环形滑槽与第二环形滑槽内部。
优选的,所述内壳靠近外壳内侧壁的外侧面上开设有第一环形凹槽,所述内壳底部开设有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一环形凹槽与第二环形凹槽均有六个,所述第一加热环以及第二加热环均有六个,每个所述第一加热环以及第二加热环固定设置于对应的第一环形凹槽以及第二环形凹槽内部,第一加热环与第二加热环分别等距分布在内壳外侧面上以及内壳底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调节组件与旋转组件,通过升降杆带动支撑杆向下移动,使密封盖与外壳顶部相贴合,使密封盖底部设有的环形密封圈与外壳顶部设有的环形密封槽配合,对内壳内部进行密封,通过第一电机输出端带动丝杆转动,从而带动滑套沿丝杆上下移动,从而对固定杆以及其周侧面设有的搅拌轴的位置进行调节,便于调节炒菜的幅度,以适应不同量的菜品,通过第二电机输出端带动齿轮转动,由于齿轮与旋转台周侧面设有的配合齿纹相啮合,从而带动旋转台转动,从而带动内壳转动,内壳转动时与固定杆以及搅拌轴配合对菜品进行均匀搅拌,通过设置第一加热环与第二加热环对内壳进行均匀加热,使菜品在烹饪过程中均匀受热,便于使用,提高了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炒菜机的加热机构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炒菜机的加热机构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炒菜机的加热机构图2中A-A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炒菜机的加热机构图3中B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炒菜机的加热机构图3中C处放大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支撑座;2、外壳;3、内壳;4、加热件;5、升降杆;6、支撑杆;7、丝杆;8、滑套;9、固定杆;10、搅拌轴;11、旋转台;12、齿轮;13、配合齿纹;14、第一加热环;15、第二加热环;16、第一电机;17、第二电机;18、限位环;19、滚珠。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智能炒菜机的加热机构,包括支撑座1以及固定连接在支撑座1顶部的外壳2,支撑座1顶部开设有活动槽,活动槽内部活动设置有内壳3,支撑座1顶部设置有加热机构,加热机构包括调节组件、旋转组件以及加热件4,调节组件设置于支撑座1顶部,旋转组件设置于内壳3底部,加热件4设置于内壳3外侧面上;
调节组件包括升降杆5、支撑杆6、丝杆7、滑套8、固定杆9以及搅拌轴10,升降杆5固定连接在支撑座1顶部,且位于外壳2后侧,支撑杆6固定连接在升降杆5输出端靠近外壳2一侧面上,丝杆7活动连接在支撑杆6底部,丝杆7位于内壳3正上方,且位于中心位置,滑套8活动连接在丝杆7周侧面上,固定杆9有两个,两个固定杆9分别固定连接在滑套8两侧,且呈对称设置,搅拌轴10固定连接在固定杆9外侧面上,滑套8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内螺纹,且内螺纹与丝杆7外侧面上设有的外螺纹相匹配,丝杆7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限位块对滑套8起到限位作用;
旋转组件包括旋转台11、齿轮12以及配合齿纹13,旋转台11活动设置于活动槽槽底,且位于中心位置,内壳3固定连接在旋转台11顶部,齿轮12活动设置于旋转台11一侧,配合齿纹13固定连接在旋转台11周侧面上,且配合齿纹13与齿轮12相啮合,旋转台11转动连接在活动槽槽底。
加热件4包括第一加热环14以及第二加热环15,第一加热环14固定连接在内壳3靠近外壳2内壁的外侧面上,第二加热环15固定连接在内壳3底部,通过第一加热环14与第二加热环15对内壳3进行加热。
其中,支撑座1顶部两侧均开设有放置槽,放置槽内部设置有储料盒,储料盒插接在放置槽内部,储料盒内部便于放置调料。
其中,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16,第一电机16固定连接在支撑杆6底部,丝杆7顶端固定连接在第一电机16输出端上,第一电机16输出端带动丝杆7转动。
其中,旋转组件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17,第二电机17固定连接在活动槽槽顶,第二电机17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齿轮12固定连接在转轴外侧面上,第二电机17输出端带动转轴转动,转轴转动的同时带动齿轮12转动。
其中,丝杆7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块,限位块外侧面上开设有环形限位槽,环形限位槽内部设置有密封盖,密封盖与外壳2相匹配,密封盖套设在限位块周侧面上,且密封盖底部边缘位置上固定连接有环形密封圈,外壳2顶部开设有环形密封槽,且环形密封槽与环形密封圈相匹配,密封效果较好。
其中,外壳2内侧壁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环18,限位环18底部开设有限位槽,内壳3顶部延伸至限位槽内部,内壳3顶部开设有第一环形滑槽,限位槽槽顶开设有第二环形滑槽,第一环形滑槽与第二环形滑槽相匹配,且内部活动设置有滚珠19,滚珠19滚动设置于第一环形滑槽与第二环形滑槽内部,第一环形滑槽、第二环形滑槽以及滚珠19配合提高了内壳3在转动时的稳定性。
其中,内壳3靠近外壳2内侧壁的外侧面上开设有第一环形凹槽,内壳3底部开设有第二环形凹槽,第一环形凹槽与第二环形凹槽均有六个,第一加热环14以及第二加热环15均有六个,每个第一加热环14以及第二加热环15固定设置于对应的第一环形凹槽以及第二环形凹槽内部,第一加热环14与第二加热环15分别等距分布在内壳3外侧面上以及内壳3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对菜品进行烹饪时,首先启动升降杆5,通过升降杆5带动支撑杆6向下移动,使密封盖与外壳2顶部相贴合,使密封盖底部设有的环形密封圈与外壳2顶部设有的环形密封槽配合,对内壳3内部进行密封,使升降杆5停止工作,启动第一电机16,通过第一电机16输出端带动丝杆7转动,从而带动滑套8沿丝杆7上下移动,从而对固定杆9以及其周侧面设有的搅拌轴10的位置进行调节,便于调节炒菜的幅度,以适应不同量的菜品,通过第二电机17输出端带动齿轮12转动,由于齿轮12与旋转台11周侧面设有的配合齿纹13相啮合,从而带动旋转台11转动,从而带动内壳3转动,内壳3转动时与固定杆9以及搅拌轴10配合对菜品进行均匀搅拌,通过设置第一加热环14与第二加热环15对内壳3进行均匀加热,使菜品在烹饪过程中均匀受热,便于使用,提高了实用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7)

1.一种智能炒菜机的加热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1)以及固定连接在支撑座(1)顶部的外壳(2),所述支撑座(1)顶部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部活动设置有内壳(3),所述支撑座(1)顶部设置有加热机构,所述加热机构包括调节组件、旋转组件以及加热件(4),所述调节组件设置于支撑座(1)顶部,所述旋转组件设置于内壳(3)底部,所述加热件(4)设置于内壳(3)外侧面上;
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升降杆(5)、支撑杆(6)、丝杆(7)、滑套(8)、固定杆(9)以及搅拌轴(10),所述升降杆(5)固定连接在支撑座(1)顶部,且位于外壳(2)后侧,所述支撑杆(6)固定连接在升降杆(5)输出端靠近外壳(2)一侧面上,所述丝杆(7)活动连接在支撑杆(6)底部,所述丝杆(7)位于内壳(3)正上方,且位于中心位置,所述滑套(8)活动连接在丝杆(7)周侧面上,所述固定杆(9)有两个,两个所述固定杆(9)分别固定连接在滑套(8)两侧,且呈对称设置,所述搅拌轴(10)固定连接在固定杆(9)外侧面上;
所述旋转组件包括旋转台(11)、齿轮(12)以及配合齿纹(13),所述旋转台(11)活动设置于活动槽槽底,且位于中心位置,所述内壳(3)固定连接在旋转台(11)顶部,所述齿轮(12)活动设置于旋转台(11)一侧,所述配合齿纹(13)固定连接在旋转台(11)周侧面上,且所述配合齿纹(13)与齿轮(12)相啮合;
所述加热件(4)包括第一加热环(14)以及第二加热环(15),所述第一加热环(14)固定连接在内壳(3)靠近外壳(2)内壁的外侧面上,所述第二加热环(15)固定连接在内壳(3)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炒菜机的加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顶部两侧均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部设置有储料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炒菜机的加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16),所述第一电机(16)固定连接在支撑杆(6)底部,所述丝杆(7)顶端固定连接在第一电机(16)输出端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炒菜机的加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组件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17),所述第二电机(17)固定连接在活动槽槽顶,所述第二电机(17)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齿轮(12)固定连接在转轴外侧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炒菜机的加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7)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外侧面上开设有环形限位槽,所述环形限位槽内部设置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与外壳(2)相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炒菜机的加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内侧壁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环(18),所述限位环(18)底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内壳(3)顶部延伸至限位槽内部,所述内壳(3)顶部开设有第一环形滑槽,所述限位槽槽顶开设有第二环形滑槽,所述第一环形滑槽与第二环形滑槽相匹配,且内部活动设置有滚珠(1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智能炒菜机的加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3)靠近外壳(2)内侧壁的外侧面上开设有第一环形凹槽,所述内壳(3)底部开设有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一环形凹槽与第二环形凹槽均有六个,所述第一加热环(14)以及第二加热环(15)均有六个,每个所述第一加热环(14)以及第二加热环(15)固定设置于对应的第一环形凹槽以及第二环形凹槽内部。
CN202221459788.9U 2022-06-13 2022-06-13 一种智能炒菜机的加热机构 Active CN2177439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59788.9U CN217743984U (zh) 2022-06-13 2022-06-13 一种智能炒菜机的加热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59788.9U CN217743984U (zh) 2022-06-13 2022-06-13 一种智能炒菜机的加热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43984U true CN217743984U (zh) 2022-11-08

Family

ID=83893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59788.9U Active CN217743984U (zh) 2022-06-13 2022-06-13 一种智能炒菜机的加热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439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16264B (zh) 一种智能烹调机及其烹调方法
CN111449955A (zh) 一种中药材用的搅拌炒药机
CN201628268U (zh) 一种多功能炒炉
CN217743984U (zh) 一种智能炒菜机的加热机构
CN213822564U (zh) 一种使用方便的可倾式蒸煮锅
CN212755321U (zh) 一种炒菜机
CN211751087U (zh) 一种中药熬制设备
CN111568253A (zh) 一种炒菜机
CN214856098U (zh) 一种复合调味品炒锅搅拌装置
CN215348316U (zh) 一种自动炒食机
CN201005565Y (zh) 带泡咖啡功能的食物搅拌机
CN214937420U (zh) 一种具有多成分的营养米粉原料浸泡发酵装置
CN213129083U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锅内炒菜结构
CN209499453U (zh) 一种智能炒菜机
CN103006038A (zh) 双向自动翻炒锅
CN216454550U (zh) 一种多功能烹饪锅具
CN214964646U (zh) 一种烹饪搅拌爪
CN112205853A (zh) 一种新型全自动炒菜器
CN219578691U (zh) 一种大直径新型炒锅
CN209807994U (zh) 磁铁式电加热炒菜机
CN220477421U (zh) 一种智能炒菜机
CN221241646U (zh) 一种辣椒酱生产炒制锅台
CN220630930U (zh) 一种茶叶炒制设备
CN220713632U (zh) 智能炒菜机用翻炒装置
CN217852494U (zh) 一种炒菜机搅拌装置及炒菜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427

Address after: 518000 Building 13, Zone C, Gonghe Community, Shaji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258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Kuny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zone n, floor 1, building 1, Baoan Avenue Industrial Zone, Yabian xueziwei, Yabian community, Shaji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010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guxiaoy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