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41717U - 一种对讲广播切换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对讲广播切换电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741717U CN217741717U CN202221764805.XU CN202221764805U CN217741717U CN 217741717 U CN217741717 U CN 217741717U CN 202221764805 U CN202221764805 U CN 202221764805U CN 217741717 U CN217741717 U CN 21774171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ircuit
- audio
- resistor
- output
- broadca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对讲广播切换电路,对讲广播切换电路包括红外识别电路、呼叫按键电路、处理器、广播音频输出电路、对讲音频输出电路,其中,红外识别电路的输出端与处理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呼叫按键电路的输出端与处理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处理器的第三输入端用于接收外部音频输入信号,处理器的对讲音频输出端与对讲音频输出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以在呼按键别电路和红外识别电路均输出有效电平信号时,通过对讲音频电路播放处理器接收到的外部音频输入信号,处理器的广播音频输出端与广播音频输出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以在呼叫按键电路和红外识别电路中的任意一个输出无效电平信号时,通过广播音频电路播放处理器接收到的外部音频输入信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应急对讲广播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对讲广播切换电路。
背景技术
对讲和功放系统是隧道和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隧道或高速公路中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或交通设施事故时,行车人员可以通过紧急电话快速与公路管理人员建立联系并请求救援,以快速排除故障。
目前,在对隧道中的对讲和功放进行控制时,主要采用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采用两种独立产品,一种是数字语音对讲产品和网络广播功放产品,都安装于现场来实现对讲和广播的功能;另一种方式是采样两个网络数字语音模块,一个语音模块用于实现语音对讲功能,一个音频处理电路与功放模电路集成到一板卡上,即数字网络功放模块。但是采用第一种方式需要安装调试两套设备,并且占用的安装空间大,施工效率低;第二种方式,语音对讲和广播模块都有独立的数字音频处理电路,导致整个产品物料成本增加很多,而且产品内部结构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的对讲和功放系统技术中采用上述第一种方式需要安装调试两套设备,并且占用的安装空间大,施工效率低;采用上述第二种方式,对讲和广播模块都有独立的数字音频处理电路,导致整个产品物料成本增加很多,而且产品内部结构复杂。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对讲广播切换电路。
一种对讲广播切换电路,所述对讲广播切换电路包括红外识别电路、呼叫按键电路、处理器、广播音频输出电路、对讲音频输出电路,其中,所述红外识别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处理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呼叫按键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处理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处理器的第三输入端用于接收外部音频输入信号,所述处理器的对讲音频输出端与所述对讲音频输出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以在所述呼按键别电路和所述红外识别电路均输出有效电平信号时,通过对讲音频电路播放所述处理器接收到的外部音频输入信号,所述处理器的广播音频输出端与所述广播音频输出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以在所述呼叫按键电路和所述红外识别电路中的任意一个输出无效电平信号时,通过广播音频电路播放所述处理器接收到的外部音频输入信号,所述有效电平信号为低电平信号和高电平信号中的一个,所述无效电平信号为低电平信号和高电平信号中的另一个。
可选地,所述呼叫按键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一电容,第一三级管和呼叫按键,其中,所述呼叫按键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呼叫按键的第二输出端接地,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与第一电源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电源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作为所述呼叫按键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处理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呼叫按键电路还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六电阻,其中,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
可选地,所述红外识别电路包括红外感应器、第二电容、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和第二三极管,其中,所述红外感应器的电源输入端与第二电源连接,所述红外感应器的接地端接地,所述红外感应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电源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电源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作为所述红外识别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处理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广播音频输出电路还包括广播功放,所述广播音频输出端包括第一广播音频输出端、第二广播音频输出端,所述广播音频输出电路输入端包括广播音频输出电路第一输入端和广播音频输出电路第二输入端,其中,所述第一广播音频输出端与广播音频输出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广播音频输出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广播功放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广播音频输出端与广播音频输出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广播音频输出电路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广播功放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对讲音频输出端包括第一对讲音频输出端和第二对讲音频输出端,所述对讲音频输出电路包括第一对讲音频子电路、第二对讲音频子电路,对讲处理器和对讲功放,其中,所述第一对讲音频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对讲音频子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对讲音频子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对讲处理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对讲音频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对讲音频子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对讲音频子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对讲处理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对讲处理器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对讲功放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对讲处理器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对讲功放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对讲音频子电路包括第十二电阻和第三电容,所述第二对讲音频子电路包括第十三电阻和第四电容,其中,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作为所述第一对讲音频子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对讲音频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十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作为所述第一对讲音频子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对讲处理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作为所述第二对讲音频子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对讲音频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十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三电阻的另一端作为所述第二对讲音频子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对讲处理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对讲广播切换电路还包括音频采集电路,所述音频啊输入电路包括麦克风,音频接收电路、滤波电路、音频处理器和音频传输电路,其中,所述麦克风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音频接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麦克风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音频接收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音频接收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音频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音频处理器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音频传输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音频处理器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音频传输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以发送麦克风采集的音频信号。
可选地,所述音频接收电路包括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五电容、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其中,所述第二电感的一端作为所述音频接收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麦克风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电感的一端作为所述音频接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麦克风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十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电容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十五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五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五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十五电容的一端作为所述音频接收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音频传输电路包括第三电感、第四电感、第六电容和第七电容,其中,所述第三电感的一端作为所述音频传输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音频处理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电感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七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容的另一端接地,在第三电感的另一端与第七电容的一端之间引出所述音频传输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以发送麦克风采集的音频信号,所述第四电感的一端作为所述音频传输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音频处理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电感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容的另一端接地,在第四电感的另一端与第六电容的一端之间引出所述音频传输电路的第二输出端,以发送麦克风采集的音频信号。
这样,在红外识别电路识别到对讲有人,并且在按下呼叫按键电路的按键被按下时,可以自动切换广播音频和对讲音频的输出,通过对讲切换电路实现了对讲音频和广播音频输出的自动切换,即实现了对讲广播功能的集成化,又降低了成本,简化了对讲广播电路的结构。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一种对讲广播切换电路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另一种对讲广播切换电路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一种音频采集电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每个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将会用到术语“包括”,用于指出其后所声明的特征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增加其他的特征。
本申请涉及一种对讲广播切换电路,该对讲广播切换电路可以在红外识别电路识别到对讲有人,并且在按下呼叫按键电路的按键被按下时,可以自动切换广播音频和对讲音频的输出,通过对讲切换电路实现了对讲音频和广播音频输出的自动切换,即实现了对讲广播功能的集成化,又降低了成本,简化了对讲广播电路的结构。
请参阅图1,图1示出了一种对讲广播切换电路的示意图。如图1中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示出了一种对讲广播切换电路的示意图,所述对讲广播切换电路包括:红外识别电路101、呼叫按键电路102、处理器103、广播音频输出电路104、对讲音频输出电路105。
其中,红外识别电路101的输出端与处理器103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呼叫按键电路102的输出端与处理器103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处理器103的第三输入端用于接收外部音频输入信号。
具体的,请参阅图2,图2示出了另一种对讲广播切换电路的示意图。如图2中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示出了另一种对讲广播切换电路的示意图,包括:红外传感器204、第二电容C2、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二三极管205、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一电容C1,第一三极管203、呼叫按键201、第一发光二极管202和第六电阻R6。
其中,红外感应器204的电源输入端与第二电源连接,红外感应器204的接地端接地,红外感应器204的输出端与第二电容C2的一端连接,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第七电阻R7的一端与第二电容C2的一端连接,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第八电阻R8的一端与第七电阻R7的一端连接,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与第二三极管205的基极连接,第九电阻R9的一端与第八电阻R8的一端连接,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与第一电源连接,第十电阻R10的一端与第二三极管205的发射极连接,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接地,第二三极管205的集电极与第一电源连接,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与第二三极管205的发射极连接,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作为红外识别电路101的输出端与处理器103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示例性的,当红外传感器204接收到红外探测信号时,红外传感器204的输出端输出低电平信号,第二三极管205的基极接收到低电平信号断开集电极和发射极的连接,此时,第二三极管205向处理器的第一输入端发送低电平信号。
示例性的,第二电源的电压可以为12伏,第一电源的电压可以为3.3伏。
其中,呼叫按键201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203的基极连接,呼叫按键201的第二输出端接地,第一电容C1的一端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第二电阻R2的一端与第一电源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一端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第四电阻R4的一端与第一三极管203的发射极连接,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第一三极管203的集电极与第一电源连接,第五电阻R5的一端与第一三极管203的发射极连接,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作为呼叫按键电路102的输出端与处理器103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示例性的,在呼叫按键201被按下时呼叫按键201的第一输出端输出低电平信号,第一三极管203的基极接收到低电平信号断开集电极和发射极的连接,此时,第一三极管203向处理器的第二输入端发送低电平信号。
其中,第六电阻R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与第一发光二极管202的阳极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202的阴极以所述第一三极管203的发射极连接。
示例性的,在呼叫按键201被按下时,第一三极管203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断开连接,此时,第一电源的电压传输至第一发光二极管202,发光二极管202被点亮,以指示呼叫按键处于被按下的状态。
示例性的,第一电源的电压可以为3.3伏。
这样,在低电平为有效电压时,红外识别传感器识别到在对讲前有人,且呼叫按键被按下时,红外识别电路和呼叫按键电路均传输低电平至处理器。
如图1所示,处理器103的对讲音频输出端与对讲音频输出电路105的输入端连接,以在呼按键别电路102和红外识别电路101均输出有效电平信号时,通过对讲音频输出电路105播放处理器103接收到的外部音频输入信号,处理器103的广播音频输出端与广播音频输出电路104的输入端连接,以在呼叫按键电路102和红外识别电路101中的任意一个输出无效电平信号时,通过广播音频输出电路104播放处理器103接收到的外部音频输入信号。
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广播音频输出电路还包括广播功放208,所述广播音频输出端包括第一广播音频输出端、第二广播音频输出端,所述广播音频输出电路输入端包括广播音频输出电路第一输入端和广播音频输出电路第二输入端。
其中,所述第一广播音频输出端与广播音频输出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广播音频输出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广播功放208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广播音频输出端与广播音频输出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广播音频输出电路的第二输出端与广播功放208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具体的,如图2所示,所述对讲音频输出端包括第一对讲音频输出端和第二对讲音频输出端,所述对讲音频输出电路105包括第一对讲音频子电路、第二对讲音频子电路,对讲处理器206和对讲功放207,其中,第一对讲音频子电路包括:第三电容C3、第十二电阻R12,第二对讲音频子电路包括:第四电容C4、第十三电阻R13。
其中,所述第一对讲音频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对讲音频子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对讲音频子电路的输出端与对讲处理器206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对讲音频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对讲音频子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对讲音频子电路的输出端与对讲处理器206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对讲处理器206的第一输出端与对讲功放207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对讲处理器206的第二输出端与对讲功放207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具体的,第三电容C3的一端作为第一对讲音频子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对讲音频输出端连接,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与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连接,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作为所述第一对讲音频子电路的输出端与对讲处理器206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四电容C4的一端作为第二对讲音频子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对讲音频输出端连接,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与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连接,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作为第二对讲音频子电路的输出端与对讲处理器206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对讲广播切换电路还包括音频采集电路,所述音频采集电路包括麦克风、音频接收电路、滤波电、音频处理器和音频传输电路。
其中,麦克风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音频接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麦克风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音频接收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音频接收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音频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音频处理器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音频传输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音频处理器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音频传输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以发送麦克风采集的音频信号。
具体的,请参阅图3,图3示出了一种音频采集电路的示意图。如图1中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示出了一种音频采集电路的示意图,所述音频采集电路包括:麦克风301、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三电感L3、第四电感L4、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滤波电路302。
其中,第二电感L2的一端作为音频接收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与麦克风301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接地,第一电感L1的一端作为音频接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麦克风301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与第十四电阻R14的一端连接,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与第五电容C5连接,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第十五电阻R15的一端与第五电容C5的一端连接,第十五电阻R15的另一端接地,第十五电阻R15的一端作为音频接收电路的输出端与滤波电路302的输入端连接。
其中,第三电感L3的一端作为所述音频传输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音频处理器303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三电感L3的另一端与第七电容C7的一端连接,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在第三电感L3的另一端与第七电容C7的一端之间引出所述音频传输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以发送麦克风301采集的音频信号,第四电感L4的一端作为所述音频传输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与音频处理器303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四电感L4的另一端与第六电容C6的一端连接,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在第四电感L4的另一端与第六电容C6的一端之间引出所述音频传输电路的第二输出端,以发送麦克风301采集的音频信号。
这里,所述音频处理器用于将麦克风接收到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从音频接收端传输出去。
本申请涉及一种对讲广播切换电路,该对讲广播切换电路可以在红外识别电路识别到对讲有人,并且在按下呼叫按键电路的按键被按下时,可以自动切换广播音频和对讲音频的输出,通过对讲切换电路实现了对讲音频和广播音频输出的自动切换,即实现了对讲广播功能的集成化,又降低了成本,简化了对讲广播电路的结构。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在本申请的创新构思下,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对讲广播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讲广播切换电路包括红外识别电路、呼叫按键电路、处理器、广播音频输出电路、对讲音频输出电路,
其中,所述红外识别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处理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呼叫按键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处理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处理器的第三输入端用于接收外部音频输入信号,所述处理器的对讲音频输出端与所述对讲音频输出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以在所述呼叫按键别电路和所述红外识别电路均输出有效电平信号时,通过对讲音频电路播放所述处理器接收到的外部音频输入信号,所述处理器的广播音频输出端与所述广播音频输出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以在所述呼叫按键电路和所述红外识别电路中的任意一个输出无效电平信号时,通过广播音频电路播放所述处理器接收到的外部音频输入信号,
所述有效电平信号为低电平信号和高电平信号中的一个,所述无效电平信号为低电平信号和高电平信号中的另一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讲广播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叫按键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一电容,第一三极管和呼叫按键,
其中,所述呼叫按键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呼叫按键的第二输出端接地,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与第一电源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电源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作为所述呼叫按键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处理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讲广播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叫按键电路还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和第六电阻,
其中,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讲广播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识别电路包括红外感应器、第二电容、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和第二三极管,
其中,所述红外感应器的电源输入端与第二电源连接,所述红外感应器的接地端接地,所述红外感应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电源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电源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作为所述红外识别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处理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讲广播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广播音频输出电路还包括广播功放,所述广播音频输出端包括第一广播音频输出端、第二广播音频输出端,所述广播音频输出电路输入端包括广播音频输出电路第一输入端和广播音频输出电路第二输入端,
其中,所述第一广播音频输出端与广播音频输出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广播音频输出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广播功放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广播音频输出端与广播音频输出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广播音频输出电路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广播功放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讲广播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讲音频输出端包括第一对讲音频输出端和第二对讲音频输出端,所述对讲音频输出电路包括第一对讲音频子电路、第二对讲音频子电路,对讲处理器和对讲功放,
其中,所述第一对讲音频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对讲音频子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对讲音频子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对讲处理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对讲音频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对讲音频子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对讲音频子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对讲处理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对讲处理器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对讲功放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对讲处理器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对讲功放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对讲广播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讲音频子电路包括第十二电阻和第三电容,所述第二对讲音频子电路包括第十三电阻和第四电容,
其中,所述第三电容的一端作为所述第一对讲音频子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对讲音频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十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作为所述第一对讲音频子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对讲处理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四电容的一端作为所述第二对讲音频子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对讲音频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十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三电阻的另一端作为所述第二对讲音频子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对讲处理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讲广播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讲广播切换电路还包括音频采集电路,所述音频啊输入电路包括麦克风,音频接收电路、滤波电路、音频处理器和音频传输电路,
其中,所述麦克风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音频接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麦克风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音频接收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音频接收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音频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音频处理器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音频传输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音频处理器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音频传输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以发送麦克风采集的音频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对讲广播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接收电路包括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五电容、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
其中,所述第二电感的一端作为所述音频接收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麦克风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电感的一端作为所述音频接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麦克风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十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电容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十五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五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五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十五电阻的一端作为所述音频接收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对讲广播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音频传输电路包括第三电感、第四电感、第六电容和第七电容,
其中,所述第三电感的一端作为所述音频传输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音频处理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电感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七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容的另一端接地,在第三电感的另一端与第七电容的一端之间引出所述音频传输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以发送麦克风采集的音频信号,
所述第四电感的一端作为所述音频传输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音频处理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电感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容的另一端接地,在第四电感的另一端与第六电容的一端之间引出所述音频传输电路的第二输出端,以发送麦克风采集的音频信号。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764805.XU CN217741717U (zh) | 2022-07-07 | 2022-07-07 | 一种对讲广播切换电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764805.XU CN217741717U (zh) | 2022-07-07 | 2022-07-07 | 一种对讲广播切换电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741717U true CN217741717U (zh) | 2022-11-04 |
Family
ID=83844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764805.XU Active CN217741717U (zh) | 2022-07-07 | 2022-07-07 | 一种对讲广播切换电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741717U (zh) |
-
2022
- 2022-07-07 CN CN202221764805.XU patent/CN21774171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7741717U (zh) | 一种对讲广播切换电路 | |
CN101567923B (zh) | 手机防丢失装置 | |
CN207374555U (zh) | 一种电动车电池跟踪装置及电动车防盗系统 | |
CN201786112U (zh) | 用于物联网终端用手机开启的无sim卡智能门锁 | |
CN102752690B (zh) | 电子设备及耳机 | |
US6433667B1 (en) | Charge preventing circuit for a pager | |
CN2105812U (zh) | 电话线传输报警发送装置 | |
CN218416349U (zh) | 触摸显示开关电路以及触摸显示屏 | |
CN217486162U (zh) | 一种天线的过流保护电路 | |
CN211429524U (zh) | 居家养老监护一键通呼叫设备 | |
CN217535073U (zh) | 具有语音安抚功能的电梯数据采集器 | |
CN218413716U (zh) | 一种智慧灯杆报警装置 | |
CN203084842U (zh) | 一种紧急报警电路 | |
CN217982157U (zh) | 一种带自动开关电源的工业遥控器 | |
CN215298454U (zh) | 一种台区用电数据采集设备 | |
CN221380761U (zh) | 电源控制电路和车载装置 | |
CN217134231U (zh) | 一种智能报警的低压开关 | |
CN212905354U (zh) | 一种电源电压测试电路 | |
CN211731282U (zh) | 一种车载麦克风的控制电路及车载系统 | |
CN214278291U (zh) | 一种非接触式电缆带电显示装置 | |
CN210350862U (zh) | 一种接地远程监控系统 | |
CN2332121Y (zh) | 多功能防盗接线器 | |
CN2504855Y (zh) | 楼宇对讲和信息系统的解码器 | |
CN101949238A (zh) | 用于物联网终端用手机开启的无sim卡智能门锁 | |
CN2795968Y (zh) | 电气作业无线安全监控报警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