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7718921U - 显示模组、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18921U
CN217718921U CN202220929897.6U CN202220929897U CN217718921U CN 217718921 U CN217718921 U CN 217718921U CN 202220929897 U CN202220929897 U CN 202220929897U CN 217718921 U CN217718921 U CN 2177189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module
display
display module
adhesiv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2989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枝泽
王鹏
郭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92989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7189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189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189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显示屏及电子设备,该显示模组应用于柔性显示屏中,该显示模组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两个材料层;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粘接层;第一粘接层位于相邻两个材料层之间;第一粘接层朝向相邻两个材料层中的其中一者的一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凹陷部,至少一个第一凹陷部在材料层上的投影区域位于显示模组的弯折区,这样,显示屏在发生弯折时,能够避免或减轻显示模组产生折痕,从而能够提升显示屏的显示效果,进而能够提升消费者在使用电子设备时的视觉体验。

Description

显示模组、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触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模组、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已经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生活中随处可见,且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随着通信设备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相关显示屏行业也不断发展,从而使得显示屏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显示屏一般包括显示模组和玻璃盖板,其中,玻璃盖板位于显示模组的上方。显示模组内一般包括模组支撑层、模组显示层以及模组覆盖层,具体地,模组显示层位于模组支撑层和模组覆盖层之间,模组覆盖层位于模组显示层和玻璃盖板之间。相关技术中,相邻两层之间一般是通过压敏胶粘接,以实现上述各层之间的固定相连。
然而,上述方案中,显示屏在发生弯折时,显示模组容易产生折痕,从而会影响显示屏的显示效果,进而会影响消费者在使用电子设备时的视觉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显示屏及电子设备,能够避免或减轻显示模组在弯折时产生折痕,从而能够提升显示屏的显示效果,进而能够提升消费者在使用电子设备时的视觉体验。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该显示模组应用于柔性显示屏中,该显示模组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两个材料层;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粘接层;所述第一粘接层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材料层之间;所述第一粘接层朝向相邻两个所述材料层中的其中一者的一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凹陷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凹陷部在所述材料层上的投影区域位于所述显示模组的弯折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该显示模组通过在层叠设置的相邻两个材料层之间设置有第一粘接层,第一粘接层朝向相邻两个材料层中的其中一者的一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凹陷部,而且,该至少一个第一凹陷部在材料层上的投影区域位于显示模组的弯折区,由于第一粘接层上对应到显示模组的弯折区的所在区域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凹陷部,这样,显示屏在发生弯折时,在对相邻的两个材料层进行贴合时施加压力,能够使得相邻的两个材料层跟随位于显示模组的弯折区的第一粘接层的形状贴合在一起,这样,当显示屏从弯折态再次恢复展平态时,位于显示模组的弯折区的相邻两个材料层所产生的蠕变能够得到快速恢复,因而,能够避免或减轻位于显示模组的弯折区的相邻两个材料层有冗余出现,即能够避免或减轻显示模组在弯折时产生折痕,出现不平整现象,从而能够提升显示屏的显示效果,进而能够提升消费者在使用电子设备时的视觉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两个材料层包括:模组支撑层、模组显示层以及模组覆盖层;所述模组显示层位于所述模组支撑层和所述模组覆盖层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粘接层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一粘接层位于所述模组支撑层和所述模组显示层之间;所述第一粘接层朝向所述模组支撑层或者所述模组显示层的一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凹陷部。
通过在模组支撑层和模组显示层之间设置有第一粘接层,且第一粘接层朝向模组支撑层或者模组显示层的一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凹陷部,由于第一粘接层上对应到显示模组的弯折区的所在区域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凹陷部,这样,显示屏在发生弯折时,在对模组支撑层和模组显示层进行贴合时施加压力,能够使得模组支撑层和模组显示层跟随位于显示模组的弯折区的第一粘接层的形状贴合在一起,这样,当显示屏从弯折态再次恢复展平态时,模组支撑层和模组显示层所产生的蠕变能够得到快速恢复,因而,能够避免或减轻模组支撑层和模组显示层有冗余出现,即能够避免或减轻显示模组在弯折时产生折痕,出现不平整现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粘接层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一粘接层位于所述模组显示层和所述模组覆盖层之间;所述第一粘接层朝向所述模组显示层或者所述模组覆盖层的一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凹陷部。
通过在模组显示层和模组覆盖层之间设置有第一粘接层,且第一粘接层朝向模组显示层或者模组覆盖层的一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凹陷部,由于第一粘接层上对应到显示模组的弯折区的所在区域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凹陷部,这样,显示屏在发生弯折时,在对模组显示层和模组覆盖层进行贴合时施加压力,能够使得模组显示层和模组覆盖层跟随位于显示模组的弯折区的第一粘接层的形状贴合在一起,这样,当显示屏从弯折态再次恢复展平态时,模组显示层和模组覆盖层所产生的蠕变能够得到快速恢复,因而,能够避免或减轻模组显示层和模组覆盖层有冗余出现,即能够避免或减轻显示模组在弯折时产生折痕,出现不平整现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粘接层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粘接层中的其中一者位于所述模组支撑层和所述模组显示层之间,且两个所述第一粘接层中的其中一者朝向所述模组支撑层或者所述模组显示层的一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凹陷部;两个所述第一粘接层中的另一者位于所述模组显示层和所述模组覆盖层之间,且两个所述第一粘接层中的另一者朝向所述模组显示层或者所述模组覆盖层的一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凹陷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凹陷部内设置有第二粘接层;且所述第二粘接层所采用的材料的蠕变恢复率大于所述第一粘接层所采用的材料的蠕变恢复率。
通过在第一粘接层上的第一凹陷部内设置有第二粘接层,且第二粘接层所采用的材料的蠕变恢复率大于第一粘接层所采用的材料的蠕变恢复率,这样,能够进一步增加相邻两个材料层在显示屏发生弯折时的蠕变恢复率,也就是说,当显示屏从弯折态再次恢复展平态时,位于显示模组的弯折区的相邻两个材料层所产生的蠕变能够得到更加快速的恢复,因而,能够进一步避免或减轻位于显示模组的弯折区的相邻两个材料层有冗余出现,即能够进一步避免或减轻显示模组在弯折时产生折痕,出现不平整现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凹陷部为弧形凹陷部;或者,所述第一凹陷部为矩形凹陷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粘接层包括:第一部分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部分两侧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所采用的材料与所述第一部分所采用的材料相同;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材料层上的投影区域位于所述显示模组的弯折区,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材料层上的投影区域位于所述显示模组的非弯折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粘接层包括:第一部分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部分两侧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所采用的材料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一部分所采用的材料的硬度;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材料层上的投影区域位于所述显示模组的弯折区,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材料层上的投影区域位于所述显示模组的非弯折区。
通过在将第一粘接层划分为位于显示模组的弯折区的第一部分以及位于显示模组的非弯折区的第二部分,且第二部分所采用的材料的硬度大于第一部分所采用的材料的硬度,这样,第二部分位于第一部分的两侧,硬度较大的第二部分可以作为硬度较小的第一部分的挡墙,在显示屏发生弯折时,硬度较大的第二部分能够限制硬度较小的第一部分的变形,以实现降低显示模组的弯折区产生折痕的效果。另外,由于第二部分所采用的材料的硬度较大,还能使得显示模组的抗冲击性能更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第三粘接层;每个所述材料层包括:至少一个子材料层;所述第三粘接层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子材料层之间;所述第三粘接层朝向相邻两个所述子材料层中的其中一者的一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凹陷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凹陷部在所述材料层上的投影区域位于所述显示模组的弯折区。
由于第三粘接层上对应到显示模组的弯折区的所在区域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凹陷部,这样,显示屏在发生弯折时,在对相邻的两个子材料层进行贴合时施加压力,能够使得相邻的两个子材料层跟随位于显示模组的弯折区的第三粘接层的形状贴合在一起,这样,当显示屏从弯折态再次恢复展平态时,位于显示模组的弯折区的相邻两个子材料层所产生的蠕变能够得到快速恢复,因而,能够避免或减轻位于显示模组的弯折区的相邻两个材料层有冗余出现,即能够避免或减轻显示模组在弯折时产生折痕,出现不平整现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凹陷部内设置有第四粘接层;且所述第四粘接层所采用的材料的蠕变恢复率大于所述第三粘接层所采用的材料的蠕变恢复率。
通过在第三粘接层上的第二凹陷部内设置有第四粘接层,且第四粘接层所采用的材料的蠕变恢复率大于第三粘接层所采用的材料的蠕变恢复率,这样,能够进一步增加相邻两个子材料层在显示屏发生弯折时的蠕变恢复率,也就是说,当显示屏从弯折态再次恢复展平态时,位于显示模组的弯折区的相邻两个子材料层所产生的蠕变能够得到更加快速的恢复,因而,能够进一步避免或减轻位于显示模组的弯折区的相邻两个子材料层有冗余出现,即能够进一步避免或减轻显示模组在弯折时产生折痕,出现不平整现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凹陷部为弧形凹陷部;或者,所述第二凹陷部为矩形凹陷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粘接层包括:第三部分以及位于所述第三部分两侧的第四部分;所述第四部分所采用的材料与所述第三部分所采用的材料相同;其中,所述第三部分在所述材料层上的投影区域位于所述显示模组的弯折区,所述第四部分在所述材料层上的投影区域位于所述显示模组的非弯折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粘接层包括:第三部分以及位于所述第三部分两侧的第四部分;所述第四部分所采用的材料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三部分所采用的材料的硬度;其中,所述第三部分在所述材料层上的投影区域位于所述显示模组的弯折区,所述第四部分在所述材料层上的投影区域位于所述显示模组的非弯折区。
通过在将第三粘接层划分为位于显示模组的弯折区的第三部分以及位于显示模组的非弯折区的第四部分,且第四部分所采用的材料的硬度大于第三部分所采用的材料的硬度,这样,第四部分位于第三部分的两侧,硬度较大的第四部分可以作为硬度较小的第三部分的挡墙,在显示屏发生弯折时,硬度较大的第四部分能够限制硬度较小的第三部分的变形,以实现降低显示模组的弯折区产生折痕的效果。另外,由于第四部分所采用的材料的硬度较大,还能使得显示模组的抗冲击性能更优。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屏,该显示屏至少包括:玻璃盖板以及上述任一所述的显示模组;所述玻璃盖板盖设在所述显示模组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该显示屏至少包括显示模组以及盖设在显示模组上的玻璃盖板,该显示模组通过在层叠设置的相邻两个材料层之间设置有第一粘接层,第一粘接层朝向相邻两个材料层中的其中一者的一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凹陷部,而且,该至少一个第一凹陷部在材料层上的投影区域位于显示模组的弯折区,由于第一粘接层上对应到显示模组的弯折区的所在区域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凹陷部,这样,显示屏在发生弯折时,在对相邻的两个材料层进行贴合时施加压力,能够使得相邻的两个材料层跟随位于显示模组的弯折区的第一粘接层的形状贴合在一起,这样,当显示屏从弯折态再次恢复展平态时,位于显示模组的弯折区的相邻两个材料层所产生的蠕变能够得到快速恢复,因而,能够避免或减轻位于显示模组的弯折区的相邻两个材料层有冗余出现,即能够避免或减轻显示模组在弯折时产生折痕,出现不平整现象,从而能够提升显示屏的显示效果,进而能够提升消费者在使用电子设备时的视觉体验。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至少包括:上述所述的显示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至少包括显示屏,该显示屏至少包括显示模组和玻璃盖板,该显示模组通过在层叠设置的相邻两个材料层之间设置有第一粘接层,第一粘接层朝向相邻两个材料层中的其中一者的一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凹陷部,而且,该至少一个第一凹陷部在材料层上的投影区域位于显示模组的弯折区,由于第一粘接层上对应到显示模组的弯折区的所在区域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凹陷部,这样,显示屏在发生弯折时,在对相邻的两个材料层进行贴合时施加压力,能够使得相邻的两个材料层跟随位于显示模组的弯折区的第一粘接层的形状贴合在一起,这样,当显示屏从弯折态再次恢复展平态时,位于显示模组的弯折区的相邻两个材料层所产生的蠕变能够得到快速恢复,因而,能够避免或减轻位于显示模组的弯折区的相邻两个材料层有冗余出现,即能够避免或减轻显示模组在弯折时产生折痕,出现不平整现象,从而能够提升显示屏的显示效果,进而能够提升消费者在使用电子设备时的视觉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屏手机在折叠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屏手机在半折叠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屏手机在展开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显示模组与中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显示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中模组支撑层与模组显示层通过第一粘接层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中模组支撑层与模组显示层通过第一粘接层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中模组支撑层与模组显示层通过第一粘接层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中模组支撑层与模组显示层通过第一粘接层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中模组支撑层与模组显示层通过第一粘接层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模组支撑层中相邻两个子材料层通过第三粘接层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模组支撑层中相邻两个子材料层通过第三粘接层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模组支撑层中相邻两个子材料层通过第三粘接层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模组支撑层中相邻两个子材料层通过第三粘接层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模组支撑层中相邻两个子材料层通过第三粘接层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显示模组; 100a-弯折区; 100b-非弯折区;
110-模组支撑层; 111-子材料层; 120-模组显示层;
130-模组覆盖层; 140-第一粘接层; 141-第一凹陷部;
142-第一部分; 143-第二部分; 150-第二粘接层;
160-第三粘接层; 161-第二凹陷部; 162-第三部分;
163-第四部分; 170-第四粘接层; 180-第五粘接层;
200-折叠屏手机; 210-显示屏; 211-玻璃盖板;
220-第一结构件; 230-第二结构件; 240-转轴组件;
250-后盖; 260-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手持计算机、触控电视、对讲机、上网本、销售点(Point of sales,POS)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设备、无线U盘、蓝牙音响/耳机/眼镜、车载前装、行车记录仪、安防设备等具有显示屏的移动或固定终端。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以手机为上述电子设备为例进行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机可以为曲面屏手机也可以为平面屏手机,可以为直板手机也可以为折叠屏手机(例如参见图7所示的水滴形态折叠屏手机),本申请实施例中以折叠屏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参照图1至图3所示,以该电子设备为折叠屏手机200为例,该折叠屏手机200可以包括:第一结构件220以及第二结构件230,第一结构件220和第二结构件230之间具有弯折区。其中,示例性地,弯折区内可以设置有转轴组件240,转轴组件240位于第一结构件220和第二结构件230之间,且第一结构件220和第二结构件230通过转轴组件240转动相连,以实现第一结构件220与第二结构件230的折叠与展开。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2或图3所示,该折叠屏手机200还可以包括:显示屏210,其中,显示屏210可以为柔性屏,该柔性屏可以覆盖在第一结构件220、转轴组件240和第二结构件230的一面,这样,柔性屏可以随着第一结构件220和第二结构件230的转动相应呈现折叠或者展开等状态。示例性地,当第一结构件220和第二结构件230往靠近彼此的方向转动至折叠状态(参见图1所示)时,折叠屏手机200的柔性屏也呈折叠状态位于第一结构件220和第二结构件230之间。当第一结构件220和第二结构件230往远离彼此的方向转动至展开状态(参见图3所示)时,直至第一结构件220和第二结构件230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折叠屏手机200的柔性屏也呈展开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显示屏210需要进行折叠,所以,显示屏210可以为柔性显示屏,例如柔性显示屏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
需要说明的是,折叠屏手机200中的结构件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参见图1至图3所示)或两个以上,且当结构件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各相邻结构件可以绕着相互平行的转轴组件240转动,从而形成多层结构件,或者展开之后得到更大的显示面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主要以折叠屏手机200中具有两个结构件(即第一结构件220和第二结构件230)为例进行说明。
进一步地,该折叠屏手机200还可以包括:后盖250,如图1或图2所示,后盖250位于第一结构件220、转轴组件240和第二结构件230背离显示屏210的一个面上,例如,第一结构件220、转轴组件240和第二结构件230均位于显示屏210和后盖250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例如折叠屏手机200还可以包括摄像模组以及闪光灯等器件。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另外,参照图4所示,显示屏210至少包括显示模组100和玻璃盖板211,其中,玻璃盖板211可以位于显示模组100的上方,具体地,玻璃盖板211可以覆盖在显示模组100上,玻璃盖板211的尺寸可以大于或者等于显示模组100的尺寸。
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模组100和玻璃盖板211之间可以通过粘接层相连,具体地,显示模组100和玻璃盖板211之间可以通过光学胶(Optical Clear Adhesive,OCA)粘接,当然,在其他的一些示例中,显示模组100和玻璃盖板211之间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相互贴合设置,例如显示模组100和玻璃盖板211可以热压组成显示屏210。
显示模组100内一般包括有多层结构,且每层结构内还可以包括有多层子结构。相关技术中,对于显示模组100,相邻两层结构之间,以及每层结构中的相邻两层子结构之间一般是通过压敏胶粘接,以实现上述各层之间的固定相连。然而,这样设计时,显示屏210在发生弯折时,位于显示模组100弯折区的胶体(即压敏胶)会朝着两侧的非弯折区挤压变形,导致各层结构容易发生蠕变被拉伸。而显示屏210从弯折态再次恢复至展平态时,显示模组100的材料蠕变无法快速完全恢复,容易导致在弯折区有冗余出现,此冗余将导致弯折区出现不平整现象,即显示模组100容易产生折痕,从而会影响显示屏210的显示效果,进而会影响消费者在使用电子设备时的视觉体验。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新的显示模组100,该显示模组100可应用于具有显示屏的电子设备(例如手机或电脑等)中,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以不同的实施例为例,对该显示模组100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介绍。
参照图5至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100,该显示模组100可以应用于显示屏210(例如柔性显示屏)中,该显示模组100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至少两个材料层(例如图5或图6中的模组支撑层110、模组显示层120以及模组覆盖层130)。
另外,该显示模组1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粘接层140,第一粘接层140位于相邻两个材料层之间,第一粘接层140朝向相邻两个材料层中的其中一者的一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凹陷部141,至少一个第一凹陷部141在材料层上的投影区域位于显示模组100的弯折区100a(参见图7所示)。
由于第一粘接层140上对应到显示模组100的弯折区100a的所在区域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凹陷部141,即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对位于显示模组100的弯折区100a处的第一粘接层140进行图案设计,这样,显示屏210在发生弯折时,在对相邻的两个材料层进行贴合时施加压力,能够使得相邻的两个材料层跟随位于显示模组100的弯折区100a的第一粘接层140的形状贴合在一起,位于显示模组100的弯折区100a处的第一粘接层140能够降低弯折应力导致的材料变形量,进而能够起到降低折痕的效果。
当显示屏210从弯折态再次恢复展平态时,位于显示模组100的弯折区100a的相邻两个材料层所产生的蠕变能够得到快速恢复,因而,能够避免或减轻位于显示模组100的弯折区100a的相邻两个材料层有冗余出现,即能够避免或减轻显示模组100在弯折时产生折痕,出现不平整现象,从而能够提升显示屏210的显示效果,进而能够提升消费者在使用电子设备时的视觉体验。
具体地,如图5或图6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材料层可以包括:模组支撑层110、模组显示层120以及模组覆盖层130,模组显示层120位于模组支撑层110和模组覆盖层130之间。
其中,模组支撑层110、模组显示层120以及模组覆盖层130可以是采用柔性材料,具有较好的耐弯折性能。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粘接层140的具体设置数量以及设置位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第一粘接层140的数量为一个,第一粘接层140位于模组支撑层110和模组显示层120之间,第一粘接层140朝向模组支撑层110或者模组显示层120的一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凹陷部141。
由于第一粘接层140上对应到显示模组100的弯折区100a的所在区域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凹陷部141,这样,显示屏210在发生弯折时,在对模组支撑层110和模组显示层120进行贴合时施加压力,能够使得模组支撑层110和模组显示层120跟随位于显示模组100的弯折区100a的第一粘接层140的形状贴合在一起,这样,当显示屏210从弯折态再次恢复展平态时,模组支撑层110和模组显示层120所产生的蠕变能够得到快速恢复,因而,能够避免或减轻模组支撑层110和模组显示层120有冗余出现,即能够避免或减轻显示模组100在弯折时产生折痕,出现不平整现象。
示例性地,如图8所示,第一粘接层140朝向模组显示层120的一面上设置有一个第一凹陷部141,或者,如图9所示,第一粘接层140朝向模组显示层120的一面上设置有四个个第一凹陷部141。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第一粘接层140的数量为一个,第一粘接层140位于模组显示层120和模组覆盖层130之间,第一粘接层140朝向模组显示层120或者模组覆盖层130的一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凹陷部141。
由于第一粘接层140上对应到显示模组100的弯折区100a的所在区域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凹陷部141,这样,显示屏210在发生弯折时,在对模组显示层120和模组覆盖层130进行贴合时施加压力,能够使得模组显示层120和模组覆盖层130跟随位于显示模组100的弯折区100a的第一粘接层140的形状贴合在一起,这样,当显示屏210从弯折态再次恢复展平态时,模组显示层120和模组覆盖层130所产生的蠕变能够得到快速恢复,因而,能够避免或减轻模组显示层120和模组覆盖层130有冗余出现,即能够避免或减轻显示模组100在弯折时产生折痕,出现不平整现象。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第一粘接层14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粘接层140中的其中一者位于模组支撑层110和模组显示层120之间,且两个第一粘接层140中的其中一者朝向模组支撑层110或者模组显示层120的一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凹陷部141,两个第一粘接层140中的另一者位于模组显示层120和模组覆盖层130之间,且两个第一粘接层140中的另一者朝向模组显示层120或者模组覆盖层130的一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凹陷部141。
另外,参见图10和图1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凹陷部141内可以设置有第二粘接层150,而且,第二粘接层150所采用的材料的蠕变恢复率可以大于第一粘接层140所采用的材料的蠕变恢复率。
这样,能够进一步增加相邻两个材料层在显示屏210发生弯折时的蠕变恢复率,也就是说,当显示屏210从弯折态再次恢复展平态时,位于显示模组100的弯折区100a的相邻两个材料层所产生的蠕变能够得到更加快速的恢复,因而,能够进一步避免或减轻位于显示模组100的弯折区100a的相邻两个材料层有冗余出现,即能够进一步避免或减轻显示模组100在弯折时产生折痕,出现不平整现象。
其中,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粘接层150所采用的材料的蠕变恢复率可以大于90%,示例性地,第二粘接层150所采用的材料的蠕变恢复率可以为90%,91%,92%,93%,94%,95%,96%,97%,98%或者99%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凹陷部141可以为弧形凹陷部(参见图8或图10所示),即图8和图10中,将位于显示模组100的弯折区100a处的第一粘接层140进行图案设计,设计为扇形状。或者,第一凹陷部141可以为矩形凹陷部(参见图9或图11所示),即图9和图11中,将位于显示模组100的弯折区100a处的第一粘接层140进行图案设计,且第一凹陷部141的数量为多个,可以形成长城状。
如图12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粘接层140可以包括:第一部分142以及位于第一部分142两侧的第二部分143,第二部分143所采用的材料与第一部分142所采用的材料相同,其中,第一部分142在材料层上的投影区域位于显示模组100的弯折区100a,第二部分143在材料层上的投影区域位于显示模组100的非弯折区100b。
或者,在其它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部分143所采用的材料与第一部分142所采用的材料不相同,第二部分143所采用的材料的硬度可以大于第一部分142所采用的材料的硬度。
通过在将第一粘接层140划分为位于显示模组100的弯折区100a的第一部分142以及位于显示模组100的非弯折区100b的第二部分143,且第二部分143所采用的材料的硬度大于第一部分142所采用的材料的硬度,这样,第二部分143位于第一部分142的两侧,硬度较大的第二部分143可以作为硬度较小的第一部分142的挡墙,在显示屏210发生弯折时,硬度较大的第二部分143能够限制硬度较小的第一部分142的变形,以实现降低显示模组100的弯折区100a产生折痕的效果。
另外,由于第二部分143所采用的材料的硬度较大,还能使得显示模组100的抗冲击性能更优。而且,第二部分143所采用的材料可以无需满足弯折性能的要求,因而选用粘接性能好、抗冲击性能优的胶体即可。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第一粘接层140所采用的材料的选择范围和空间。
参照图13或图14所示,该显示模组100还可以包括:第三粘接层160,每个材料层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子材料层111,第三粘接层160位于相邻两个子材料层111之间,第三粘接层160朝向相邻两个子材料层111中的其中一者的一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凹陷部161,至少一个第二凹陷部161在材料层上的投影区域位于显示模组100的弯折区100a。
由于第三粘接层160上对应到显示模组100的弯折区100a的所在区域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凹陷部161,这样,显示屏210在发生弯折时,在对相邻的两个子材料层111进行贴合时施加压力,能够使得相邻的两个子材料层111跟随位于显示模组100的弯折区100a的第三粘接层160的形状贴合在一起,这样,当显示屏210从弯折态再次恢复展平态时,位于显示模组100的弯折区100a的相邻两个子材料层111所产生的蠕变能够得到快速恢复,因而,能够避免或减轻位于显示模组100的弯折区100a的相邻两个材料层有冗余出现,即能够避免或减轻显示模组100在弯折时产生折痕,出现不平整现象。
参见图15和图16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凹陷部161内还可以设置有第四粘接层170,而且,第四粘接层170所采用的材料的蠕变恢复率可以大于第三粘接层160所采用的材料的蠕变恢复率。
这样,能够进一步增加相邻两个子材料层111在显示屏210发生弯折时的蠕变恢复率,也就是说,当显示屏210从弯折态再次恢复展平态时,位于显示模组100的弯折区100a的相邻两个子材料层111所产生的蠕变能够得到更加快速的恢复,因而,能够进一步避免或减轻位于显示模组100的弯折区100a的相邻两个子材料层111有冗余出现,即能够进一步避免或减轻显示模组100在弯折时产生折痕,出现不平整现象。
其中,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四粘接层170所采用的材料的蠕变恢复率可以大于90%,示例性地,第四粘接层170所采用的材料的蠕变恢复率可以为90%,91%,92%,93%,94%,95%,96%,97%,98%或者99%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定。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数值和数值范围为近似值,受制造工艺的影响,可能会存在一定范围的误差,这部分误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认为忽略不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凹陷部161可以为弧形凹陷部(参见图13或图15所示),或者,第二凹陷部161可以为矩形凹陷部(参见图14或图16所示)。其中,图14和图16中,第一凹陷部141的数量为多个,可以形成长城状。
另外,如图17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粘接层160可以包括:第三部分162以及位于第三部分162两侧的第四部分163,第四部分163所采用的材料与第三部分162所采用的材料相同,其中,第三部分162在材料层上的投影区域位于显示模组100的弯折区100a,第四部分163在材料层上的投影区域位于显示模组100的非弯折区100b。
或者,在一些其它的实施例中,第四部分163所采用的材料与第三部分162所采用的材料不相同,第四部分163所采用的材料的硬度可以大于第三部分162所采用的材料的硬度。
通过在将第三粘接层160划分为位于显示模组100的弯折区100a的第三部分162以及位于显示模组100的非弯折区100b的第四部分163,且第四部分163所采用的材料的硬度大于第三部分162所采用的材料的硬度,这样,第四部分163位于第三部分162的两侧,硬度较大的第四部分163可以作为硬度较小的第三部分162的挡墙,在显示屏210发生弯折时,硬度较大的第四部分163能够限制硬度较小的第三部分162的变形,以实现降低显示模组100的弯折区100a产生折痕的效果。
另外,由于第四部分163所采用的材料的硬度较大,还能使得显示模组100的抗冲击性能更优。而且,第四部分163所采用的材料可以无需满足弯折性能的要求,因而选用粘接性能好、抗冲击性能优的胶体即可,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第三粘接层160所采用的材料的选择范围和空间。
此外,容易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参见图5所示,显示模组100朝向中框220的一侧可以通过第五粘接层180与中框220相连,而且,中框220的两个端部处还连接有壳体260,中框220与壳体260共同将显示模组100限定在中框220与壳体260所形成的容纳空间内。
需要说明的是,第五粘接层180所采用的材料可以为压敏胶(Pressure SensitiveAdhesive,PSA),其中,压敏胶是一类压力敏感型粘接用薄膜材料,可以用手施压(当然也可以用滚轮等设备)完成,不需要加热、催化剂或者UV紫外光照射等辅助固化,而具有持久的粘接力,内聚力和粘弹性的产品。
或者,在一些其它的实施例中,第五粘接层180所采用的材料可以为丙烯酸树脂半聚体等材质形成的热敏胶或者光敏胶。
或者,第五粘接层180所采用的材料还可以为光学胶(Optical Clear Adhesive,OCA)。光学胶为透明材质,且具有较好的光学作用。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可以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以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6)

1.一种显示模组,应用于柔性显示屏中,其特征在于,包括:
层叠设置的至少两个材料层;
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粘接层;所述第一粘接层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材料层之间;
所述第一粘接层朝向相邻两个所述材料层中的其中一者的一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凹陷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凹陷部在所述材料层上的投影区域位于所述显示模组的弯折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材料层包括:模组支撑层、模组显示层以及模组覆盖层;
所述模组显示层位于所述模组支撑层和所述模组覆盖层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第一粘接层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一粘接层位于所述模组支撑层和所述模组显示层之间;
所述第一粘接层朝向所述模组支撑层或者所述模组显示层的一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凹陷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第一粘接层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一粘接层位于所述模组显示层和所述模组覆盖层之间;
所述第一粘接层朝向所述模组显示层或者所述模组覆盖层的一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凹陷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第一粘接层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粘接层中的其中一者位于所述模组支撑层和所述模组显示层之间,且两个所述第一粘接层中的其中一者朝向所述模组支撑层或者所述模组显示层的一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凹陷部;
两个所述第一粘接层中的另一者位于所述模组显示层和所述模组覆盖层之间,且两个所述第一粘接层中的另一者朝向所述模组显示层或者所述模组覆盖层的一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凹陷部。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陷部内设置有第二粘接层;
且所述第二粘接层所采用的材料的蠕变恢复率大于所述第一粘接层所采用的材料的蠕变恢复率。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陷部为弧形凹陷部;或者,所述第一凹陷部为矩形凹陷部。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层包括:第一部分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部分两侧的第二部分;
所述第二部分所采用的材料与所述第一部分所采用的材料相同;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材料层上的投影区域位于所述显示模组的弯折区,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材料层上的投影区域位于所述显示模组的非弯折区。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层包括:第一部分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部分两侧的第二部分;
所述第二部分所采用的材料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一部分所采用的材料的硬度;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材料层上的投影区域位于所述显示模组的弯折区,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材料层上的投影区域位于所述显示模组的非弯折区。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粘接层;每个所述材料层包括:至少一个子材料层;
所述第三粘接层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子材料层之间;
所述第三粘接层朝向相邻两个所述子材料层中的其中一者的一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凹陷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凹陷部在所述材料层上的投影区域位于所述显示模组的弯折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陷部内设置有第四粘接层;
且所述第四粘接层所采用的材料的蠕变恢复率大于所述第三粘接层所采用的材料的蠕变恢复率。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陷部为弧形凹陷部;或者,所述第二凹陷部为矩形凹陷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粘接层包括:第三部分以及位于所述第三部分两侧的第四部分;
所述第四部分所采用的材料与所述第三部分所采用的材料相同;
其中,所述第三部分在所述材料层上的投影区域位于所述显示模组的弯折区,所述第四部分在所述材料层上的投影区域位于所述显示模组的非弯折区。
14.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粘接层包括:第三部分以及位于所述第三部分两侧的第四部分;
所述第四部分所采用的材料的硬度大于所述第三部分所采用的材料的硬度;
其中,所述第三部分在所述材料层上的投影区域位于所述显示模组的弯折区,所述第四部分在所述材料层上的投影区域位于所述显示模组的非弯折区。
15.一种显示屏,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玻璃盖板以及上述权利要求1-14任一所述的显示模组;
所述玻璃盖板盖设在所述显示模组上。
1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屏。
CN202220929897.6U 2022-04-21 2022-04-21 显示模组、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77189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29897.6U CN217718921U (zh) 2022-04-21 2022-04-21 显示模组、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29897.6U CN217718921U (zh) 2022-04-21 2022-04-21 显示模组、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18921U true CN217718921U (zh) 2022-11-01

Family

ID=83787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29897.6U Active CN217718921U (zh) 2022-04-21 2022-04-21 显示模组、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1892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444414A (zh) * 2023-11-29 2024-08-06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保护膜及显示模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444414A (zh) * 2023-11-29 2024-08-06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保护膜及显示模组
CN118444414B (zh) * 2023-11-29 2025-04-04 荣耀终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保护膜及显示模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20864B2 (en) Flexible cover plate, flexible display apparatus, and flexible terminal product
US9935279B2 (en)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WO2021169697A1 (zh)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1147714A1 (zh)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0197620A (zh) 一种柔性显示模组及柔性显示装置
CN113140155B (zh) 电子设备
CN114067678A (zh) 显示设备
CN111361257A (zh) 可折叠盖板、折叠屏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217718921U (zh) 显示模组、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07924212A (zh) 具有窗口顶层的可弯曲设备
US20230042192A1 (en) Display device
WO2021031080A1 (zh) 可折叠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TWI244057B (en) Dual display module
CN115547189A (zh) 显示模组、电子设备、显示盖板
CN211481304U (zh) 柔性盖板组件、柔性显示屏及柔性电子设备
CN201594244U (zh) 新型结构触摸窗
CN217506512U (zh) 显示模组、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TWI747672B (zh) 電子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N213846729U (zh) 电子装置
CN116071994A (zh) 显示装置
CN218384387U (zh) 复合组件、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TWM611713U (zh) 電子裝置
US20240206095A1 (en) Electronic device
TWI850504B (zh) 用於電子裝置之蓋板、電子裝置及蓋板製造方法
CN100378797C (zh) 双屏幕显示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Unit 3401, unit a, building 6, Shenye Zhongcheng, No. 8089, Hongli West Road, Donghai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40

Patentee after: Honor Terminal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3401, unit a, building 6, Shenye Zhongcheng, No. 8089, Hongli West Road, Donghai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Honor Devic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