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15155U - 立式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立式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715155U CN217715155U CN202222001383.7U CN202222001383U CN217715155U CN 217715155 U CN217715155 U CN 217715155U CN 202222001383 U CN202222001383 U CN 202222001383U CN 217715155 U CN217715155 U CN 21771515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outlet
- air
- outlet
- air conditioner
- condition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立式空调器,立式空调器包括:机壳,机壳设置有在左右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风扇组,风扇组设置于机壳内,风扇组包括第一轴流风扇和第二轴流风扇,第一轴流风扇和第二轴流风扇与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相连通;出风板,出风板设置于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中的至少一个处,出风板上形成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出风孔。由此,在机壳上间隔设置三个出风口,并且设置两个轴流风扇在三个出风口的中心位置对应送风,从而使该立式空调器不仅可以保证出风量,还可以提供不同的出风形式,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立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家用空调的种类分为很多种,其中常见的包括挂壁式空调、立柜式空调、窗式空调和吊顶式空调,其中,立柜式空调可以调节大范围空间的气温,送风距离远,再加上广角式送风,可以兼顾更大的面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立柜式空调多用于大客厅或商业场所。
现有的立式空调器虽然出风量大并且出风距离远,但其出风形式单一,不能满足更多人群的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立式空调器,该立式空调器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器,包括:机壳,所述机壳设置有在左右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风扇组,所述风扇组设置于所述机壳内,所述风扇组包括第一轴流风扇和第二轴流风扇,所述第一轴流风扇和所述第二轴流风扇与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和所述第三出风口相连通;出风板,所述出风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和所述第三出风口中的至少一个处,所述出风板上形成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出风孔。
由此,在机壳上间隔设置三个出风口,并且设置两个轴流风扇在三个出风口的中心位置对应送风,从而使该立式空调器不仅可以保证出风量,还可以提供不同的出风形式,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风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三出风口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三出风口的出风面积相同,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出风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出风面积和所述第三出风口的出风面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三出风口关于所述第二出风口对称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和所述第三出风口设置于所述机壳的前侧,所述第一轴流风扇和所述第二轴流风扇在所述机壳前侧的投影关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竖向中心线对称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立式空调器还包括: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处,以用于开闭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导风板设置于所述出风板的内侧;所述立式空调器还包括: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二导风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出风口处,以用于开闭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立式空调器还包括:第三导风板,所述第三导风板设置于所述第三出风口处,以用于开闭所述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三导风板设置于所述出风板的内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机壳设置有出风框,所述出风框呈圆筒状,所述出风框上设置有相对设置的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一侧与所述第一轴流风扇和所述第二轴流风扇相连通,另一侧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相连通,所述出风框相对所述机壳可转动,以用于关闭所述第二出风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出风孔在所述出风板上以成排成列的方式均匀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立式空调器还包括: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设置于所述机壳内,所述室内换热器位于所述风扇组的后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室内换热器为一体式换热器,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在前后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室内换热器呈U形、V形或圆弧形。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器局部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器局部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器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立式空调器;
10、机壳;11、第一出风口;12、第二出风口;13、第三出风口;
20、出风框;21、进风口;
30、风扇组;31、第一轴流风扇;32、第二轴流风扇;
40、室内换热器;50、出风板;51、出风孔;
60、第一导风板;70、第二导风板;80、第三导风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结合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器100可以主要包括:机壳10、风扇组30和出风板50,其中,机壳10设置有在左右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出风口11、第二出风口12和第三出风口13,可以使该立式空调器100上有三处送风,可以提升该立式空调器100的送风效率。
进一步地,风扇组30设置于机壳10内,风扇组30包括第一轴流风扇31和第二轴流风扇32。具体地,风扇组30包括第一轴流风扇31和第二轴流风扇32,两个轴流风扇的设置可以在不增加该立式空调器100结构大小的前提下,为该立式空调器100提供较大的风量,可以保证该立式空调器100的出风量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另外,第一轴流风扇31和第二轴流风扇32与第一出风口11、第二出风口12和第三出风口13相连通,可以使第一轴流风扇31和第二轴流风扇32吹出的风直接流向第一出风口11、第二出风口12和第三出风口13,可以减少风在流动过程中的损耗,可以提升该立式空调器100的出风效率。
另外,风扇组30包括第一轴流风扇31和第二轴流风扇32。轴流风扇工作时,其结构中的叶片推动空气朝向和轴相同的方向流动,可以在保持空气的气动性能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增强空气的径向迁移能力,还可以增大气流的主流区域,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此设置,可以使机壳10内的风在尽量保持原有风速的前提下,由机壳10内移动至第一出风口11、第二出风口12和第三出风口13,从而可以防止风从第一出风口11、第二出风口12和第三出风口13吹出时风速会降低。
进一步地,该立式空调器100还包括出风板50,出风板50设置于第一出风口11、第二出风口12和第三出风口13中的至少一个处,出风板50上形成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出风孔51。具体地,出风板50设置于第一出风口11、第二出风口12和第三出风口13中的至少一个处,出风板50上形成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出风孔51,结构紧凑,可以在风从第一出风口11、第二出风口12和第三出风口13中的至少一个出来后直接流向出风板50,改变风从第一出风口11、第二出风口12和第三出风口13中的至少一个吹出后的吹风形式,从而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
由此,在机壳10上间隔设置三个出风口,并且设置两个轴流风扇在三个出风口的中心位置对应送风,从而使该立式空调器100不仅可以保证出风量,还可以提供不同的出风形式,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
结合图2所示,出风板50设置于第一出风口11和第三出风口13处。具体地,出风板50设置于第一出风口11和第三出风口13处,即出风板50设置于机壳10的两侧,可以在风从第一出风口11和第三出风口13出来后直接流向出风板50,改变风从第一出风口11和第三出风口13吹出后的吹风形式,使第一出风口11和第三出风口13吹出的风更柔和,从而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另外,如此设置,出风板50还可以对第一出风口11和第三出风口13起到遮挡保护的作用,可以防止外界的异物通过第一出风口11或第三出风口13进入立式空调器100的内部,这样可以提升立式空调器100的结构可靠性。
结合图1-图3所示,第一出风口11和第三出风口13的出风面积相同,第二出风口12的出风面积大于第一出风口11的出风面积和第三出风口13的出风面积。具体地,第一出风口11和第三出风口13设置于第二出风口12的两侧,第一出风口11和第三出风口13的出风面积相同,可以保证第一出风口11和第三出风口13的出风风速一致,进而可以保证第一出风口11、第二出风口12和第三出风口13的出风稳定可靠。另外,第二出风口12的出风面积大于第一出风口11的出风面积和第三出风口13的出风面积,可以使第二出风口12的出风量大于第一出风口11的出风量或第三出风口13的出风量,进而可以提升该立式空调器100的出风效果,可以保证该立式空调器100的降温或者制热效果好。
结合图1-图3所示,第一出风口11和第三出风口13关于第二出风口12对称设置。具体地,第一出风口11和第三出风口13在第二出风口12两侧对称设置,不仅可以使第一出风口11和第二出风口12的出风高度一致,还可以提升第二出风口12的出风稳定性,从而可以提升该立式空调器100的出风可靠性。
结合图1-图2所示,第一出风口11、第二出风口12和第三出风口13设置于机壳10的前侧,第一轴流风扇31和第二轴流风扇32在机壳10前侧的投影关于第二出风口12的竖向中心线对称设置。具体地,第一轴流风扇31和第二轴流风扇32在机壳10前侧的投影关于第二出风口12的竖向中心线对称设置,可以使第一轴流风扇31和第二轴流风扇32的共同送风面积关于第二出风口12的竖向中心线对称设置,从而可以使第一出风口11和第三出风口13的出风风量和风速保持一致,从而可以使该立式空调器100的出风效率最高,出风效果最好,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另外,第一出风口11、第二出风口12和第三出风口13设置于机壳10的前侧,可以使第一轴流风扇31和第二轴流风扇32送出的风直接吹向直流风扇的前侧,并且从第一出风口11、第二出风口12和第三出风口13吹出,可以提升风在该立式空调器100中的传动效率。
结合图2-图3所示,该立式空调器100还包括第一导风板60,第一导风板60设置于第一出风口11处,以用于开闭第一出风口11。具体地,第一导风板60设置在第一出风口11处,可以使风从第一出风口11流出后,直接流向第一导风板60,经过第一导风板60的导风作用后,风的流动将更加快捷顺畅。另外,用户可以通过调节第一导风板60的导风方向,改变第一出风口11的出风方向,可以使从第一出风口11出来的风被吹到指定地点,从而可以提升该立式空调器100的实用性和便利性,可以提升使用人群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第一导风板60设置在出风板50的内侧,可以在对第一出风口11出来的风加速和导向的前提下,不影响第一出风口11的出风形式,可以保证该立式空调器100的功能多样性,可以满足不同用户对于该立式空调器100的使用需求。
结合图2-图3所示,该立式空调器100还包括第二导风板70,第二导风板70设置于第二出风口12处,以用于开闭第二出风口12。具体地,第二导风板70设置在第二出风口12处,可以使风从第二出风口12流出后,直接流向第二导风板70,经过第二导风板70的导风作用后,风的流动将更加快捷顺畅。另外,用户可以通过调节第二导风板70的导风方向,改变第二出风口12的出风方向,可以使从第二出风口12出来的风被吹到指定地点,从而可以提升该立式空调器100的实用性和便利性,可以提升使用人群的使用体验。
结合图2-图3所示,该立式空调器100还包括第三导风板80,第三导风板80设置于第三出风口13处,以用于开闭第三出风口13。具体地,第三导风板80设置在第三出风口13处,可以使风从第三出风口13流出后,直接流向第三导风板80,经过第三导风板80的导风作用后,风的流动将更加快捷顺畅。另外,用户可以通过调节第三导风板80的导风方向,改变第三出风口13的出风方向,可以使从第三出风口13出来的风被吹到指定地点,从而可以提升该立式空调器100的实用性和便利性,可以提升使用人群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第三导风板80设置在出风板50的内侧,可以在对第三出风口13出来的风加速和导向的前提下,不影响第三出风口13的出风形式,可以保证该立式空调器100的功能多样性,可以满足不同用户对于该立式空调器100的使用需求。
结合图1-图3所示,机壳10设置有出风框20,出风框20呈圆筒状,出风框20上设置有相对设置的进风口21和第二出风口12。具体地,出风框20呈圆筒状,并且进风口21和第二出风口12在出风框20上相对设置,可以使进风口21和第二出风口12的结构紧凑、位置牢固,还可以方便该立式空调器100的组装。另外,出风框20呈圆筒状,可以便于出风框20的转动设置,从而可以增加该立式空调器100的灵活性,进而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进风口21一侧与第一轴流风扇31和第二轴流风扇32相连通,另一侧与第二出风口12相连通,出风框20相对机壳10可转动,以用于关闭第二出风口12。具体地,进风口21可以使风进入该立式空调器100内后直接流向第一轴流风扇31和第二轴流风扇32,以便于第一轴流风扇31和第二轴流风扇32进行吹风作用,出风框20在机壳10上可以转动,当出风框20转动至与机壳10实体重叠时,第二出风口12被堵住,第二出风口12不出风,此时第一出风口11和第三出风口13正常出风,可以改变该立式空调器100的吹风形式,可以使该立式空调器100为用户提供不同的送风模式,从而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
结合图2所示,多个出风孔51在出风板50上以成排成列的方式均匀间隔设置。具体地,出风板50上开设的出风孔51的数量不限,并且所有出风孔51在出风板50上的位置呈矩形阵列排布,可以在保证出风板50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明显地改变第一出风口11和第三出风口13的出风量和出风速率,从而可以使该立式空调器100的第一出风口11和第三出风口13的出风量和出风速率不同于第二出风口12的出风量和出风速率,进而使该立式空调器100可以满足不同人群对于出风效果的需求。
结合图1所示,该立式空调器100还包括室内换热器40,室内换热器40设置于机壳10内,室内换热器40位于风扇组30的后方。具体地,机壳10内设置室内换热器40,可以对进入机壳10内的空气进行换热作用,可以使该立式空调器100对外具有制冷或者制热的作用。另外,室内换热器40位于风扇组30的后方,可以使风在该立式空调器100的第一出风口11、第二出风口12和第三出风口13处被吹出之前,被室内换热器40进行换热作用,从而可以保证该立式空调器100吹出的风具有制冷或者制热作用,可以保证该立式空调器100的工作可靠性。
结合图1所示,室内换热器40为一体式换热器,进风口21与室内换热器40在前后方向上相对设置,室内换热器40呈U形、V形或圆弧形。具体地,室内换热器40结构一体化,可以使室内换热器40的结构稳定可靠,可以防止在室内换热器40工作时,因长期受到风吹而发生机构不稳定的现象,进而影响室内换热器40的工作稳定性。另外,一体式换热器可以简化该立式空调器100在生产制造工序,可以使该立式空调器100的组装简单。
还有,进风口21与室内换热器40在前后方向上相对设置,可以使该立式空调器100的结构设计更为合理,结构紧凑,前后方向上相对设置可以使风从室内换热器40出来后,直接流向进风口21,可以使风在该立式空调器100内的流动路径最短,可以提升该立式空调器100的出风效率。
进一步地,室内换热器40呈U形、V形或圆弧形,室内换热器40的迎风面呈凸起形状,送风面呈凹面形状,如此设置,可以使风在被室内换热器40换热处理后,流向进风口21,可以防止有风从室内换热器40的外侧流出,无法与室内换热器40接触换热,导致室内换热器40的换热效率降低,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室内换热器40的换热可靠性。
另外,室内换热器40呈U形、V形或圆弧形,不仅可以使室内换热器40的结构可靠,而且可以便于室内换热器40的制造、安装、操作和维修,可以提升该立式空调器100的适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立式空调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10),所述机壳(10)设置有在左右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出风口(11)、第二出风口(12)和第三出风口(13);
风扇组(30),所述风扇组(30)设置于所述机壳(10)内,所述风扇组(30)包括第一轴流风扇(31)和第二轴流风扇(32),所述第一轴流风扇(31)和所述第二轴流风扇(32)与所述第一出风口(11)、所述第二出风口(12)和所述第三出风口(13)相连通;
出风板(50),所述出风板(50)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口(11)、所述第二出风口(12)和所述第三出风口(13)中的至少一个处,所述出风板(50)上形成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出风孔(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板(50)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口(11)和所述第三出风口(13)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空调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11)和所述第三出风口(13)的出风面积相同,所述第二出风口(12)的出风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出风口(11)的出风面积和所述第三出风口(13)的出风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空调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11)和所述第三出风口(13)关于所述第二出风口(12)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空调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11)、所述第二出风口(12)和所述第三出风口(13)设置于所述机壳(10)的前侧,所述第一轴流风扇(31)和所述第二轴流风扇(32)在所述机壳(10)前侧的投影关于所述第二出风口(12)的竖向中心线对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空调器(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导风板(60),所述第一导风板(60)设置于所述第一出风口(11)处,以用于开闭所述第一出风口(11),所述第一导风板(60)设置于所述出风板(50)的内侧;
所述立式空调器(100)还包括:第二导风板(70),所述第二导风板(70)设置于所述第二出风口(12)处,以用于开闭所述第二出风口(12);
所述立式空调器(100)还包括:第三导风板(80),所述第三导风板(80)设置于所述第三出风口(13)处,以用于开闭所述第三出风口(13),所述第三导风板(80)设置于所述出风板(50)的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空调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0)设置有出风框(20),所述出风框(20)呈圆筒状,所述出风框(20)上设置有相对设置的进风口(21)和所述第二出风口(12),所述进风口(21)一侧与所述第一轴流风扇(31)和所述第二轴流风扇(32)相连通,另一侧与所述第二出风口(12)相连通,所述出风框(20)相对所述机壳(10)可转动,以用于关闭所述第二出风口(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器(100),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出风孔(51)在所述出风板(50)上以成排成列的方式均匀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式空调器(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室内换热器(40),所述室内换热器(40)设置于所述机壳(10)内,所述室内换热器(40)位于所述风扇组(30)的后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立式空调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换热器(40)为一体式换热器,所述进风口(21)与所述室内换热器(40)在前后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室内换热器(40)呈U形、V形或圆弧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001383.7U CN217715155U (zh) | 2022-07-29 | 2022-07-29 | 立式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001383.7U CN217715155U (zh) | 2022-07-29 | 2022-07-29 | 立式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715155U true CN217715155U (zh) | 2022-11-01 |
Family
ID=837816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001383.7U Active CN217715155U (zh) | 2022-07-29 | 2022-07-29 | 立式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715155U (zh) |
-
2022
- 2022-07-29 CN CN202222001383.7U patent/CN21771515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864880A (zh) | 壁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1345777U (zh) | 底盘壳体、窗式空调器 | |
CN217715177U (zh) | 立式空调器 | |
CN105402811A (zh) | 风管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09763291U (zh) | 一种空调柜机 | |
CN217715156U (zh) | 立式空调器 | |
CN217715155U (zh) | 立式空调器 | |
CN212319885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2618771U (zh) | 辐射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111189213A (zh) | 一种可防回风的面板结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05208740U (zh) | 风管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0463252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1177115U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12361455A (zh) |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09944510U (zh) | 空调柜机 | |
CN216591949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3955442U (zh) |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5216459U (zh) | 一种可逆送风空调器 | |
CN211119698U (zh) | 移动式空调 | |
CN217715174U (zh) | 立式空调器 | |
CN218033378U (zh) | 立式空调器 | |
CN218033395U (zh) | 立式空调器 | |
CN111623410B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0345656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08952354U (zh) | 一种改变风道的挡板及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