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701722U - 一种散热模组回流焊接用组装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散热模组回流焊接用组装工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701722U CN217701722U CN202123374918.7U CN202123374918U CN217701722U CN 217701722 U CN217701722 U CN 217701722U CN 202123374918 U CN202123374918 U CN 202123374918U CN 217701722 U CN217701722 U CN 21770172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dissipation
- assembly
- dissipation module
- cavity
- reflow solde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模组回流焊接用组装工装,包括上基板和下基板,上基板扣合在下基板上,下基板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散热模组的模腔,模腔的形状和散热模组的形状相适应,模腔的内壁上部均向外倾斜形成倾斜面。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工装,可以方便地进行散热模组的脱模,提高了脱模效率,也更便于在组装时快速地将散热模组放置于模腔中,提高了组装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组装治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散热模组回流焊接用组装工装。
背景技术
电子芯片的执行速度越来越快,随之产生的热量也越来越高,为了保证电子芯片能够在许可的温度环境下正常工作,系统内需要配置散热模组以协助散热,从而使电子芯片所产生的热量快速与外界环境进行热交换。
散热模组通常由加热组件、导热组件、冷凝组件和风扇(独立)这四部分组成,加热组件通常由五金冲压件或压铸件组成,导热组件由导热材质制成,冷凝组件通常由鳍片风扇构成,以此形成一个回型的冷热循环系统,达到电子芯片的散热目的。进行实现散热模组的组装时,需要将加热组件、导热组件和冷凝组件焊接在一起,一般是采用焊料涂抹在各组件表面,然后利用组装工装把各部分压紧组合在一起,然后再送入回流焊接炉,利用回流焊接炉的高温使得焊料融化实现焊接,从而使得加热组件、导热组件和冷凝组件连接成一个整体,然后出炉将整体组件从组装工装中脱离出来即可。
但是现有的组装工装不便于进行散热模组的脱模,脱模效率较低,无法满足加工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散热模组的组装工装不便于进行脱模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散热模组回流焊接用组装工装,包括上基板和下基板,所述上基板扣合在所述下基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基板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散热模组的模腔,所述模腔的形状和所述散热模组的形状相适应,所述模腔的内壁上部均向外倾斜形成倾斜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倾斜面上设置有辅助缺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倾斜面上设置有多个所述辅助缺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缺口呈弧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模组包括导热组件、加热组件和冷凝组件,所述导热组件一端和所述冷凝组件热熔焊接,另一端和所述加热组件热熔焊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腔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的内壁上部均形成有所述倾斜面,所述第一腔体的形状和所述冷凝组件的形状相适应,所述第二腔体的形状和所述导热组件的形状相适应,所述第三腔体的形状和所述加热组件的形状相适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基板的底面设置有压接块,所述压接块的形状和所述导热组件的形状相适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组件采用导热管或导热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基板上设置有扣接槽,所述上基板上设置有扣接凸块,所述扣接凸块用于扣接在所述扣接槽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扣接槽呈矩形。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散热模组回流焊接用组装工装,可以方便地进行散热模组的脱模,提高了脱模效率,也更便于在组装时快速地将散热模组放置于模腔中,提高了放置和组装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模组回流焊接用组装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下基板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下基板的俯视图;
图4是图2中B-B处的截面图;
图5是图2中C-C处的截面图;
图6是图2中E-E处的截面图;
图7是图1中上基板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8是散热模组的俯视图;
图9是散热模组和组装工装的组装分解图;
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上基板;11、压接块;12、扣接凸块;2、下基板;21、模腔;211、倾斜面;212、第一腔体;213、第二腔体;214、第三腔体;22、扣接槽;3、散热模组;31、冷凝组件;32、导热组件;33、加热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参照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散热模组3回流焊接用组装工装,包括上基板1和下基板2,上基板1扣合在下基板2上,下基板2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散热模组3的模腔21,模腔21的形状和散热模组3的形状相适应,模腔21的内壁上部均向外倾斜形成倾斜面211。
通过上述倾斜面211的设置,使得模腔21上部呈现梯形,可以在热熔焊接完成后,快速实现散热模组3和模腔21的脱离;另外,也更便于在组装时快速地将散热模组3放置于模腔21中,提高了放置效率。
模腔21的形状和散热模组3的形状相适应,可以对散热模组3起到很好的限位作用,防止发生位置偏移,提高组装精度。
上述倾斜面211加工不同于常规倒角加工,由于倾斜面211随产品高度变化而变化,因而倾斜面211是呈不规则线性变化,可采用螺旋递进式编程加工技术进行加工实现,螺旋递进式编程加工技术需要计算出切削刀前后递进式加工的切削量,计算有误的话会产生阶梯锯齿从而影响产品零部件放置及脱模。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倾斜面211上设置有辅助缺口,一方面可起到导流作用,另一方面可便于插入辅助工具,以辅助上基板1和下基板2之间的分离。
其中,辅助缺口的开口方向朝向散热模组3。
进一步地,倾斜面211上设置有多个辅助缺口,以起到更好的导流和辅助上、下基板2分离的作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辅助缺口呈弧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8-图9所示,散热模组3包括导热组件32、加热组件33和冷凝组件31,导热组件32一端和冷凝组件31热熔焊接,另一端和加热组件33热熔焊接。导热组件32和冷凝组件31的接触面之间填充有焊料,导热组件32和加热组件33的接触面之间填充有焊料,经高温热熔使得焊料融化从而使得导热组件32、加热组件33和冷凝组件31固定在一起。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6所示,模腔21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腔体212、第二腔体213和第三腔体214,第一腔体212、第二腔体213和第三腔体214的内壁上部均形成有倾斜面211,第一腔体212的形状和冷凝组件31的形状相适应,第二腔体213的形状和导热组件32的形状相适应,第三腔体214的形状和加热组件33的形状相适应,以更好地定位上述散热模组3的各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上基板1的底面设置有压接块11,压接块11的形状和导热组件32的形状相适应,以更好地将导热组件32、加热组件33和冷凝组件31压接在一起,提高后续热熔焊接的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导热组件32采用导热管或导热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下基板2上设置有扣接槽22,上基板1上设置有扣接凸块12,扣接凸块12用于扣接在扣接槽22中,该连接方式便于操作,也具有较好的连接靠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扣接槽22呈矩形。
进一步地,扣接凸块12插入扣接槽22的一端呈梯形,以使得扣接凸块12更容易插入扣接槽22中。
下面具体说明利用上述组装工装进行散热模组3焊接组装的过程:如图9所示,散热模组3包括导热组件32、加热组件33和冷凝组件31,将冷凝组件31放置于下基板2上模腔21的第一腔体212中,将加热组件33放置于模腔21的第三腔体214中,然后在上部放置导热组件32,使得加热组件33和冷凝组件31之间的导热组件32部分置于第二腔体213中,另外需在导热组件32和冷凝组件31之间填充焊料,在导热组件32和加热组件33之间填充焊料,然后将上基板1扣合在下基板2上,从而使得压紧导热组件32、加热组件33和冷凝组件31,然后将扣合完毕组装工装置于回流焊接炉中,利用回流焊接炉的高温使得焊料融化从而使得加热组件33、导热组件32和冷凝组件31焊接成一个整体,然后将组装工装从回流焊接炉取出,并将整体散热组件从模腔21中取出即可。
上述过程中焊料可采用低温锡膏。
上述实施例的散热模组回流焊接用组装工装,可以方便地进行散热模组的脱模,提高了脱模效率,也更便于在组装时快速地将散热模组放置于模腔中,提高了放置和组装效率。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散热模组回流焊接用组装工装,包括上基板和下基板,所述上基板扣合在所述下基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基板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散热模组的模腔,所述模腔的形状和所述散热模组的形状相适应,所述模腔的内壁上部均向外倾斜形成倾斜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组回流焊接用组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面上设置有辅助缺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模组回流焊接用组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面上设置有多个所述辅助缺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模组回流焊接用组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缺口呈弧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组回流焊接用组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组包括导热组件、加热组件和冷凝组件,所述导热组件一端和所述冷凝组件热熔焊接,另一端和所述加热组件热熔焊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模组回流焊接用组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腔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的内壁上部均形成有所述倾斜面,所述第一腔体的形状和所述冷凝组件的形状相适应,所述第二腔体的形状和所述导热组件的形状相适应,所述第三腔体的形状和所述加热组件的形状相适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模组回流焊接用组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基板的底面设置有压接块,所述压接块的形状和所述导热组件的形状相适应。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模组回流焊接用组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组件采用导热管或导热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组回流焊接用组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基板上设置有扣接槽,所述上基板上设置有扣接凸块,所述扣接凸块用于扣接在所述扣接槽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散热模组回流焊接用组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接槽呈矩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374918.7U CN217701722U (zh) | 2021-12-29 | 2021-12-29 | 一种散热模组回流焊接用组装工装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374918.7U CN217701722U (zh) | 2021-12-29 | 2021-12-29 | 一种散热模组回流焊接用组装工装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701722U true CN217701722U (zh) | 2022-11-01 |
Family
ID=83773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3374918.7U Active CN217701722U (zh) | 2021-12-29 | 2021-12-29 | 一种散热模组回流焊接用组装工装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701722U (zh) |
-
2021
- 2021-12-29 CN CN202123374918.7U patent/CN21770172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542684U (zh) | 可连续接合的液冷换热片 | |
US5567986A (en) | Heat sink | |
JP4543279B2 (ja) | アルミニウム接合部材の製造方法 | |
TW200926953A (en) | Vapor chamber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CN101945561A (zh) | 散热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US20070012431A1 (en) | Plate type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JPH1038484A (ja) | 平面型ヒートパイプ | |
JP3517831B2 (ja) | ヒートシンク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 |
US6223970B1 (en) | Die set for welding fins and a base plate of a heat sink | |
KR20100105641A (ko) | 열분해 흑연-매설형 히트싱크의 형성 방법 | |
US20080202726A1 (en) | Fastening structure for combining heat conducting pipe and fins | |
US7950447B2 (en) | Heat dissipation module | |
JP2013225553A (ja) | 熱交換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13517243A (zh) | 一种非气密性陶瓷倒装焊封装散热结构 | |
CN217701722U (zh) | 一种散热模组回流焊接用组装工装 | |
CN108417501A (zh) | 功率模块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089537A (zh) | 散热模块及其热管 | |
CN211352937U (zh) | 一种内置一体式支撑结构的散热器 | |
CN101522010B (zh) | 散热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CN114096108A (zh) | 散热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JP2797978B2 (ja) | チャンネル型放熱フィンとその製造方法 | |
US20070277962A1 (en) | Two-phase cooling system for cooling power electronic components | |
KR102295491B1 (ko) | 엠보싱이 형성된 방열 플레이트 모듈 | |
EP1863085A2 (en) | Two-phase cooling system for cooling power electronic components | |
JP3138517U (ja) | ヒートシンクモジュール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