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76994U - 一种应用于造纸废水厌氧系统颗粒污泥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造纸废水厌氧系统颗粒污泥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676994U CN217676994U CN202221436936.5U CN202221436936U CN217676994U CN 217676994 U CN217676994 U CN 217676994U CN 202221436936 U CN202221436936 U CN 202221436936U CN 217676994 U CN217676994 U CN 21767699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udge
- discharge pipe
- tank
- sludge discharge
- anaerob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造纸废水厌氧系统颗粒污泥回收装置。该应用于造纸废水厌氧系统颗粒污泥回收装置,包括厌氧罐、第一排泥管、污泥分离池、第一排水管、污泥过渡池、第二排泥管、污泥螺杆泵、第三排泥管、污泥暂存罐。该应用于造纸废水厌氧系统颗粒污泥回收装置可以将厌氧系统钙化污泥排泥中的高活性污泥进行回收,回收后的污泥可继续用于系统处理,也可外卖处理,创造利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造纸废水厌氧系统颗粒污泥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造纸废水具有高COD、高钙镁离子的特点,在造纸废水处理中常用到厌氧+好氧的处理工艺,因废水中的钙离子浓度高,钙化是厌氧系统运行中的面临的最大问题,只有保持厌氧系统中颗粒的高活性,减少钙化污泥,系统才更好的稳定运行,因此厌氧系统运行中需定期排泥来减少罐内钙化污泥的积累,但在排泥过程中大量活性高的污泥随钙化污泥排出,会造成污泥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造纸废水厌氧系统颗粒污泥回收装置,可以将厌氧系统钙化污泥排泥中的高活性污泥进行回收,回收后的污泥可继续用于系统处理,也可外卖处理,创造利润。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应用于造纸废水厌氧系统颗粒污泥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厌氧罐、第一排泥管、污泥分离池、第一排水管、污泥过渡池、第二排泥管、污泥螺杆泵、第三排泥管、污泥暂存罐;所述厌氧罐的罐体底部设置第一排泥管,所述厌氧罐通过所述第一排泥管连接所述污泥分离池,所述污泥分离池为地上池,且所述污泥分离池的三面设有隔墙,所述污泥分离池未设置隔墙的一面下方设置挡水堰,所述挡水堰一侧设置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连接第一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连接至所述污泥过渡池内,所述污泥过渡池内还设置第二排泥管,所述第二排泥管连接所述污泥螺杆泵的进口,所述污泥螺杆泵的出口连接第三排泥管通至所述污泥暂存罐内。
优选的,所述污泥暂存罐罐体上还设置有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二排水管的出口设在所述污泥暂存罐罐体的外部。
优选的,还包括水处理水池,所述水处理水池设置在所述污泥分离池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污泥暂存罐的顶部还设置有溢流水口,所述溢流水口上连接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连接至所述水处理水池。
优选的,所述第一排泥管上设置有法兰球阀和蝶阀。
优选的,所述污泥过渡池内设置液位自控系统,所述液位自控系统包括浮球、接触器和热继电器,且通过浮球与接触器的吸合或分离来控制所述污泥螺杆泵的开启或关闭。
优选的,所述第二排泥管上设置第一阀门;所述第三排泥管上设置第二阀门和单向阀,所述第二阀门设置在靠近所述污泥螺杆泵的一侧,所述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二阀门的另一侧。
优选的,所述污泥暂存罐顶部还设置有排气管。
优选的,所述污泥暂存罐底部还设置有第四排泥管,所述第四排泥管连接至所述第二排泥管,所述第四排泥管上还设置有第三阀门。
本实用新型有益技术效果是:该应用于造纸废水厌氧系统颗粒污泥回收装置可以将厌氧系统钙化污泥排泥中的高活性污泥进行回收,回收后的污泥可继续用于系统处理,也可外卖处理,创造利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装置图。
图2是图1的A部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厌氧罐;2、第一排泥管;3、污泥分离池;4、第一排水管;5、污泥过渡池;6、第二排泥管;7、污泥螺杆泵;8、第三排泥管;9、污泥暂存罐;10、水处理水池;11、溢流管;12、第四排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造纸废水厌氧系统颗粒污泥回收装置。参照图1和图2,该应用于造纸废水厌氧系统颗粒污泥回收装置包括厌氧罐1、第一排泥管2、污泥分离池3、第一排水管4、污泥过渡池5、第二排泥管6、污泥螺杆泵7、第三排泥管8、污泥暂存罐9;厌氧罐1直径11m,高度24m,厌氧罐1罐体内部设置四个布水器,每个布水器底部设置三根进水管,总计有12根进水管,厌氧罐1罐体中间设置有三层三相分离器,厌氧罐1顶部设置有出水口;厌氧罐1的罐体底部设置第一排泥管2,第一排泥管2是在罐体底部开孔安装,管径为DN100,第一排泥管2还设置有法兰球阀和蝶阀两道阀门,且第一排泥管2出口设置有快速接口,用钢丝软管连接至污泥分离池3;污泥分离池3为地上池,且污泥分离池3的东、南、西三面设有隔墙,北敞口,顶部加棚封闭,敞口侧安装两扇大门,污泥分离池3北侧未设置隔墙的一面下方设置挡水堰,挡水堰一侧设置有排水孔,排水孔连接第一排水管4,第一排水管4连接至污泥过渡池5内,污泥过渡池5内还设置第二排泥管6,第二排泥管6连接污泥螺杆泵7的进口,污泥螺杆泵7出口连接第三排泥管8通至污泥暂存罐9内。
进一步的,污泥暂存罐9罐体上还设置有第二排水管,第二排水管的出口设在污泥暂存罐9罐体的外部,方便排水和观察罐内泥位。
可以理解的,还包括水处理水池10,水处理水池10设置在污泥分离池3的一侧。
进一步的,污泥暂存罐9的顶部还设置有溢流水口,溢流水口上连接有溢流管11,溢流管11连接至水处理水池10。
污泥过渡池5内设置液位自控系统,液位自控系统包括浮球、接触器和热继电器,且通过浮球与接触器的吸合或分离来控制污泥螺杆泵7的开启或关闭,当污泥过渡池5内液位较高时,污泥螺杆泵7自动开泵将污泥输送至污泥暂存罐9内,当污泥过渡池5内液位较低时,污泥螺杆泵7自动停泵,这样可以实现污泥过渡池5内污泥的自动输送,提高自动化。
进一步的,第二排泥管6上设置第一阀门;第三排泥管8上设置第二阀门和单向阀,第二阀门设置在靠近污泥螺杆泵7的一侧,单向阀设置在第二阀门的另一侧,单向阀可以防止污泥倒流回污泥过渡池5内,第二阀门平时处于开启状态,当需要更换单向阀时,可以关闭第二阀门。
可以理解的,污泥暂存罐9顶部设置有排气管,用于收集罐内产生的沼气、硫化氢等气体。
污泥暂存罐9底部还设置有第四排泥管12,第四排泥管12连接至第二排泥管6,第四排泥管12上还设置有第三阀门,当污泥暂存罐9底部有剩余污泥无法排出时,可以关闭第二排泥管6上的第一阀门,开启第四排泥管12上的第三阀门,通过污泥螺杆泵7将污泥泵出。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厌氧罐1里的污泥通过罐体内水压自流排出,经第一排泥管2排至污泥分离池3中,污泥及污水自南向北流动,流动过程中,钙化污泥因比重大在南侧积累,活性高的污泥因比重轻,随水流流至污泥分离池3内北侧,流至最北侧挡水堰后,经挡水堰一侧的排水孔和第一排水管4,排至污泥过渡池5,活性高的污泥进入污泥过渡池5后,在污泥过渡池5中进行收集,污泥过渡池5中设置液位自控系统和污泥螺杆泵7,当污泥过渡池5内液位较高时开启污泥螺杆泵7,将活性高的污泥通过第三排泥管8排至污泥暂存罐9内。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应用于造纸废水厌氧系统颗粒污泥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厌氧罐(1)、第一排泥管(2)、污泥分离池(3)、第一排水管(4)、污泥过渡池(5)、第二排泥管(6)、污泥螺杆泵(7)、第三排泥管(8)、污泥暂存罐(9);所述厌氧罐(1)的罐体底部设置第一排泥管(2),所述厌氧罐(1)通过所述第一排泥管(2)连接所述污泥分离池(3),所述污泥分离池(3)为地上池,且所述污泥分离池(3)的三面设有隔墙,所述污泥分离池(3)未设置隔墙的一面下方设置挡水堰,所述挡水堰一侧设置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连接第一排水管(4),所述第一排水管(4)连接至所述污泥过渡池(5)内,所述污泥过渡池(5)内还设置第二排泥管(6),所述第二排泥管(6)连接所述污泥螺杆泵(7)的进口,所述污泥螺杆泵(7)的出口连接第三排泥管(8)通至所述污泥暂存罐(9)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造纸废水厌氧系统颗粒污泥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暂存罐(9)罐体上还设置有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二排水管的出口设在所述污泥暂存罐(9)罐体的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造纸废水厌氧系统颗粒污泥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处理水池(10),所述水处理水池(10)设置在所述污泥分离池(3)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造纸废水厌氧系统颗粒污泥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暂存罐(9)的顶部还设置有溢流水口,所述溢流水口上连接有溢流管(11),所述溢流管(11)连接至所述水处理水池(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造纸废水厌氧系统颗粒污泥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泥管(2)上设置有法兰球阀和蝶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造纸废水厌氧系统颗粒污泥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过渡池(5)内设置液位自控系统,所述液位自控系统包括浮球、接触器和热继电器,且通过浮球与接触器的吸合或分离来控制所述污泥螺杆泵(7)的开启或关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造纸废水厌氧系统颗粒污泥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泥管(6)上设置第一阀门;所述第三排泥管(8)上设置第二阀门和单向阀,所述第二阀门设置在靠近所述污泥螺杆泵(7)的一侧,所述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二阀门的另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造纸废水厌氧系统颗粒污泥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暂存罐(9)顶部还设置有排气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造纸废水厌氧系统颗粒污泥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暂存罐(9)底部还设置有第四排泥管(12),所述第四排泥管(12)连接至所述第二排泥管(6),所述第四排泥管(12)上还设置有第三阀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436936.5U CN217676994U (zh) | 2022-06-10 | 2022-06-10 | 一种应用于造纸废水厌氧系统颗粒污泥回收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436936.5U CN217676994U (zh) | 2022-06-10 | 2022-06-10 | 一种应用于造纸废水厌氧系统颗粒污泥回收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676994U true CN217676994U (zh) | 2022-10-28 |
Family
ID=83708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436936.5U Active CN217676994U (zh) | 2022-06-10 | 2022-06-10 | 一种应用于造纸废水厌氧系统颗粒污泥回收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676994U (zh) |
-
2022
- 2022-06-10 CN CN202221436936.5U patent/CN21767699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400477A (zh) | 一种屋面雨水利用系统 | |
CN206052863U (zh) | 一种山区蓄水池 | |
CN108862945B (zh) | 一种城市雨水收集净化回用系统 | |
CN217676994U (zh) | 一种应用于造纸废水厌氧系统颗粒污泥回收装置 | |
CN105129982B (zh) | 一种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多级潮汐流湿地系统及方法 | |
CN202063793U (zh) | 多级污水处理用生物反应系统 | |
CN207582618U (zh) | 一种泵排进水系统 | |
CN112551820A (zh) | 一种城市雨水分流、净化系统 | |
CN216998088U (zh) | 一种基于绿色建筑的中水处理装置 | |
CN207348132U (zh) | 一种雨水灰水联合回用装置 | |
CN206985960U (zh) |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 |
CN108395024A (zh) | 自控楼层内雨水杂水分流过滤消毒储存水箱 | |
CN212772580U (zh) | 一种便于远程控制的雨水收集回用系统 | |
CN105481171B (zh) | 一种多户生活污水水解槽与多台处理装置联用的组合设备 | |
CN208485711U (zh) | 一种自控楼层内雨水杂水分流过滤消毒储存水箱 | |
CN208327734U (zh) |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槽装置 | |
CN207582617U (zh) | 一种带有初雨调蓄池和在线处理调蓄池的排水系统 | |
CN113737923A (zh) | 一种水景池自动补水装置及使用方法 | |
CN220887162U (zh) | 一体化消防用水处理装置 | |
CN105649142A (zh) | 基于混流制管网的区域分片雨水分流、调蓄及处理系统 | |
CN216639031U (zh) | 一种防堵塞曝气系统 | |
CN220443282U (zh) | 一种农村用黑水、灰水分离器 | |
CN220758088U (zh) | 一种水和粉料分离装置 | |
CN205347109U (zh) | 多户生活污水水解槽与多台处理装置串并联组合装置 | |
CN217711010U (zh) | 微生物降解粪污的污水生态厕所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2 |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No. 10999 Weishui East Street, Weishui Community, Xingang Street, Gaoxin District, Weifa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61061 Patentee after: HUISHENG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261201 No.999 weijiao Road, high tech Zone, Weifa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ISHENG GROUP Co.,Ltd. |
|
CP02 |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