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7665328U - 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65328U
CN217665328U CN202220466158.8U CN202220466158U CN217665328U CN 217665328 U CN217665328 U CN 217665328U CN 202220466158 U CN202220466158 U CN 202220466158U CN 217665328 U CN217665328 U CN 2176653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ommodating chamber
closed
garbage
pipe
closed accommod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6615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龙思杰
谢文刚
罗杰
吴优
罗文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rban Public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Office Jiangxia District Wuhan City
Central and Southern China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Urban Public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Office Jiangxia District Wuhan City
Central and Southern China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rban Public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Office Jiangxia District Wuhan City, Central and Southern China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Urban Public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Office Jiangxia District Wuhan City
Priority to CN20222046615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653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653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653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装置,包括:包括封闭容纳室、隔墙、臭气收集支管、臭气收集主管、曝气管、碱洗塔、酸洗塔,所述隔墙、所述曝气管、所述臭气收集支管均位于所述封闭容纳室内,且所述隔墙有至少一个并于所述封闭容纳室的底部垂直设置,以将所述封闭容纳室分割为至少两个分区,每个分区内设均堆放有垃圾、并在该垃圾的下部设所述曝气管,使得所述臭气收集支管一端与所述曝气管连通、另一端与延伸至所述封闭容纳室内的所述臭气收集主管连通;优点是:垃圾堆经过本实用新型装置的运行后,可有效降低垃圾堆体内甲烷的浓度,大幅减少臭气产生量,降低垃圾含水率,保证开挖后筛分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填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生活垃圾逐渐由向江河湖海等低洼地带倾倒转变为垃圾集中填埋。后续城市垃圾收运水平不断提高,垃圾卫生填埋场因为成本低、工艺简单、卫生程度好在国内被广泛应用。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垃圾焚烧及生活垃圾分类循环利用等逐步取代了垃圾填埋,生活垃圾的处理逐步转向了减量化及无害化。但是,全国数以万计的填埋场使用完成之后,留下了大量的垃圾占用土地,制约着城市的发展。
为进一步释放土地价值,许多城市需要对填埋场进行开挖筛分利用,最大程度的释放土地价值。但是由于垃圾填埋物十分复杂,含水率高,在开挖筛分的过程中极易发生爆炸、臭气扰民,堵塞筛分机械的事故,让整个修复项目难以为继。如何确保在筛分开挖过程中不发生甲烷爆炸事故,有效控制对周边的臭气污染,保障垃圾含水率达到筛分机械的要求,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装置,目的是至少克服上述一种技术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装置,包括:包括封闭容纳室、隔墙、臭气收集支管、臭气收集主管、曝气管、碱洗塔、酸洗塔,所述隔墙、所述曝气管、所述臭气收集支管均位于所述封闭容纳室内,且所述隔墙有至少一个并于所述封闭容纳室的底部垂直设置,以将所述封闭容纳室分割为至少两个分区,每个分区内设均堆放有垃圾、并在该垃圾的下部设所述曝气管,使得所述臭气收集支管一端与所述曝气管连通、另一端与延伸至所述封闭容纳室内的所述臭气收集主管连通,以将臭气依次运输至所述封闭容纳室外的所述酸洗塔、所述碱洗塔后排出;
其中,所述曝气管位于所述封闭容纳室下部的曝气沟内,且所述封闭容纳室下方沿其周向开设有集水盲沟,且该集水盲沟与垃圾堆外的集水池连通。
优选地,还包括位于封闭容纳室底部外的防渗膜、以及位于所述防渗膜下部的保护层。
优选地,所述保护层为土工布构成。
优选地,所述封闭容纳室的底端面由钢筋混凝土浇筑的底板构成、且该底端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坡度大于等于1%。
优选地,所述封闭容纳室内通过所述隔墙分割的每个区域宽度为10m,所述隔墙的高度为1-2m。
优选地,所述封闭容纳室内通过所述隔墙分割的每个区域的中部设有集气盲沟,用于放置所述曝气管。
优选地,所述封闭容纳室的顶部对应其内部的垃圾堆设有晾晒组件。
优选地,还包括皮带机,用于将经所述封闭容纳室内处理后的垃圾输送至其外部的转运车辆上进行筛分。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装置,其优点是:垃圾堆经过本实用新型装置的运行后,可有效降低垃圾堆体内甲烷的浓度,大幅减少臭气产生量,降低垃圾含水率,保证开挖后筛分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装置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装置的横坡结构示意图;
其中:
封闭容纳室1、集气盲沟11、集水盲沟12、防渗膜13、保护层14、底板15、晾晒组件16、皮带机17、烟囱18;
隔墙2、臭气收集支管3、臭气收集主管4、曝气管5、风机51、碱洗塔6、酸洗塔7、集水池8、垃圾堆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根据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装置,包括:封闭容纳室1、隔墙2、臭气收集支管3、臭气收集主管4、曝气管5、碱洗塔6、酸洗塔7,所述隔墙2、所述曝气管5、所述臭气收集支管3均位于所述封闭容纳室1内,且所述隔墙2有至少一个并于所述封闭容纳室1的底部垂直设置,以将所述封闭容纳室1分割为至少两个分区,每个分区内设均堆放有垃圾、并在该垃圾的下部设所述曝气管5,使得所述臭气收集支管3一端与所述曝气管5连通、另一端与延伸至所述封闭容纳室1内的所述臭气收集主管4连通,以将臭气依次运输至所述封闭容纳室1外的所述酸洗塔7、所述碱洗塔6后排出;该技术方案中,可将气体通过烟囱18后再排出。
其中,所述曝气管5位于所述封闭容纳室1下部的集气盲沟11内,且所述封闭容纳室1下方沿其周向开设有集水盲沟12,且该集水盲沟12与垃圾堆9外的集水池8连通;
该实施例中,曝气管5与风机51连接,通过风机51提供动力;所述封闭容纳室1由轻钢结构的厂房构成,其高度为6-10m,保证臭气不外溢。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所述隔墙2的高度为1-2米,具体根据需要选择,且曝气管5的直径为300-500mm,通过风机51曝气、通风时间为1-2d;所述封闭容纳室1内通过所述隔墙2分割的每个区域宽度为10m,以有效地对垃圾堆9体内进行后续的通风并晾晒、脱水等操作。而为了提高排气效果的同时提高使用寿命,所述封闭容纳室1内通过所述隔墙2分割的每个区域的中部设有集气盲沟11,用于放置所述曝气管5。进一步地,所述集气盲沟11的大小为1000×1000mm。
为保护场地,本实用新型结构还包括位于封闭容纳室1底部外的防渗膜13、以及位于所述防渗膜13下部的保护层14;所述防渗膜13为HDPE膜组成、且膜厚度为1.0-2.0mm,并在膜上设置600g/m2的保护层14,所述保护层14由土工布构成。
为便于水流集中,所述封闭容纳室1的底端面由钢筋混凝土浇筑的底板15构成、且该底端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坡度大于等于1%,使得垃圾堆9内的滤水进入所述集水盲沟12后流入集水池8内,以完成垃圾堆9体内的脱水工作。进一步地,所述集水盲沟12为1×1m的无盖板混凝土排水沟,内部填充碎石;所述集水池8内设置污水抽排泵,将收集的污水通过污水抽排泵送至后续的污水处理系统。
为方便对垃圾堆9体进行晾晒,所述封闭容纳室1的顶部对应其内部的垃圾堆9设有晾晒组件16;进一步地,所述晾晒组件16由设置在所述封闭容纳室1顶部的彩钢瓦组成,便于阳光对垃圾堆9体进行晾晒,彩钢瓦设置占屋顶总面积的50%以上。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皮带机17,用于将经所述封闭容纳室1内处理后的垃圾输送至其外部的转运车辆上进行筛分。
本实用新型与其他的气膜仓、晾晒场等方案相比,解决了渗沥液向下扩散污染土壤、堆体甲烷易爆炸、臭气外溢扰民及垃圾含水率过高无法筛分等的问题,并提出了通风、除臭时间等技术参数。利用下部沥水集合阳光晾晒快速降低垃圾含水率,对比采用热烘干等技术节能效果明显。理论上可以做到完全避免爆炸事故,大大减少臭气的产生,并且快速降低垃圾含水率,可以大大减少中间堆场的占地面积,具有很强的实际指导作用。
实施例一
某填埋场总填埋量为50万方,每日开挖筛分量为2000m3/d。则3日内需要处理的量为6000m3/d,按照平均高度1.5m,则需要晾晒的场地为3000m2,考虑设置5条曝气线(即在封闭容纳室1内分割有五个堆放垃圾堆9体的区域,每个区域内设一曝气管5),宽度为10m,长度为60m,则上部轻钢车间宽度为60m,长度为80m。下部HDPE膜(即防渗膜13)采用1.5mm厚,曝气管5直径为500mm,臭气收集支管3直径为500mm,臭气收集主管4直径为1000mm,集水井容积为30m3,顶部晾晒采光面积为2000m2,除臭时臭气停留时间为15s。垃圾自填埋场开挖后,依次放入1-5条曝气线内,其中曝气时长为2d,静止排水及晾晒时间为3d,时间完成后及采用装载机运至皮带机17,进入下一步筛分环节。循环此流程,直至筛分作业完成。
实施例2:
某填埋场总填埋量为10万方,每日开挖筛分量为1000m3/d。则3日内需要处理的量为3000m3/d,按照平均高度1.5m,则需要晾晒的场地为2000m2,考虑设置4条曝气线(即在封闭容纳室1内分割有4个堆放垃圾堆9体的区域,每个区域内设一曝气管5),宽度为10m,长度为50m,则上部轻钢车间宽度为50m,长度为70m。下部HDPE膜(即防渗膜13)采用1.0mm厚,曝气管5道直径为400mm,除臭支管道直径为400mm,主管道直径为800mm,集水井容积为15m3,顶部晾晒采光面积为1500m2,除臭系统的臭气停留时间为10s。垃圾自填埋场开挖后,依次放入1-4条曝气线内,其中曝气时长为1.5d,静止排水及晾晒时间为3d,时间完成后及采用装载机运至皮带,进入下一步筛分环节。循环此流程,直至筛分作业完成。
实施例3:
某填埋场总填埋量为200万方,每日开挖筛分量为5000m3/d。则3日内需要处理的量为15000m3/d,按照平均高度2.0m,则需要晾晒的场地为7500m2,考虑设置10条曝气线(即在封闭容纳室1内分割有10个堆放垃圾堆9体的区域,每个区域内设一曝气管5),宽度为10m,长度为75m,则上部轻钢车间宽度为120m,长度为100m。下部HDPE膜(即防渗膜13)采用2.0mm厚,曝气管5道直径为500mm,除臭支管道直径为600mm,主管道直径为1500mm,集水井容积为150m3,顶部晾晒采光面积为5000m2,除臭系统的臭气停留时间为15s。垃圾自填埋场开挖后,依次放入1-10条曝气线内,其中曝气时长为3d,静止排水及晾晒时间为3d,时间完成后及采用装载机运至皮带,进入下一步筛分环节。循环此流程,直至筛分作业完成。
本实用新型中未明确说明的结构及原理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常规技术手段可获得的,因此不做赘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8)

1.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封闭容纳室(1)、隔墙(2)、臭气收集支管(3)、臭气收集主管(4)、曝气管(5)、碱洗塔(6)、酸洗塔(7),所述隔墙(2)、所述曝气管(5)、所述臭气收集支管(3)均位于所述封闭容纳室(1)内,且所述隔墙(2)有至少一个并于所述封闭容纳室(1)的底部垂直设置,以将所述封闭容纳室(1)分割为至少两个分区,每个分区内设均堆放有垃圾、并在该垃圾的下部设所述曝气管(5),使得所述臭气收集支管(3)一端与所述曝气管(5)连通、另一端与延伸至所述封闭容纳室(1)内的所述臭气收集主管(4)连通,以将臭气依次运输至所述封闭容纳室(1)外的所述酸洗塔(7)、所述碱洗塔(6)后排出;
其中,所述曝气管(5)位于所述封闭容纳室(1)下部的集气盲沟(11)内,且所述封闭容纳室(1)下方沿其周向开设有集水盲沟(12),且该集水盲沟(12)与垃圾堆外的集水池(8)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封闭容纳室(1)底部外的防渗膜(13)、以及位于所述防渗膜(13)下部的保护层(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14)为土工布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容纳室(1)的底端面由钢筋混凝土浇筑的底板(15)构成、且该底端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坡度大于等于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容纳室(1)内通过所述隔墙(2)分割的每个区域宽度为10m,所述隔墙(2)的高度为1-2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容纳室(1)内通过所述隔墙(2)分割的每个区域的中部均设有集气盲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容纳室(1)的顶部对应其内部的垃圾堆设有晾晒组件(1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皮带机(17),用于将经所述封闭容纳室(1)内处理后的垃圾输送至其外部的转运车辆上进行筛分。
CN202220466158.8U 2022-03-04 2022-03-04 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装置 Active CN2176653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66158.8U CN217665328U (zh) 2022-03-04 2022-03-04 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66158.8U CN217665328U (zh) 2022-03-04 2022-03-04 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65328U true CN217665328U (zh) 2022-10-28

Family

ID=83732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66158.8U Active CN217665328U (zh) 2022-03-04 2022-03-04 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653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92646B (zh) 一种渗滤液和填埋气的动态双向导排控制方法
CN105668769B (zh) 一种综合型垃圾填埋场准好氧稳定集成系统及其应用
CN108160657A (zh) 一种高含水率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原地异位处理装置
CN102493397A (zh) 一种用于土工管袋脱水后污染底泥原位治理填埋造岛资源化的方法
CN110695061A (zh) 垃圾填埋场快速稳定化系统
CN109500043A (zh) 一种垃圾填埋场准好氧生态修复方法及系统
CN216007052U (zh) 一种垃圾刚性填埋场
CN101249988A (zh) 一种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方法及其专用装置
CN207996882U (zh) 一种高含水率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原地异位处理装置
CN201358205Y (zh) 一种脱水污泥填埋装置
CN211247723U (zh) 垃圾填埋场快速稳定化系统
CN209042410U (zh) 一种适用于多种城市固体废弃物协同焚烧厂的分区垃圾池
CN208791274U (zh) 一种垃圾填埋后的渗滤液沉淀回收装置
CN217665328U (zh) 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装置
CN212452804U (zh) 工业固体废物简易贮存场所污染阻隔系统
CN105344702A (zh) 一种残渣循环填埋场
CN210208047U (zh) 垃圾填埋场
CN218656083U (zh) 一种北方干旱地区村镇生活垃圾生物干化预处理设施
CN211037206U (zh) 一种垃圾填埋场的雨污分流系统
CN101486526B (zh) 一种脱水污泥填埋方法
CN104829039B (zh) 高效组合型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215442300U (zh) 一种垃圾填埋场雨污分流装置
JP2004237260A (ja) 生物分解可能な有機性廃棄物の処理方法及びメタンガス回収装置
CN110303022B (zh) 一种防渗透污染的生活垃圾填埋系统及方法
CN207405064U (zh) 一种清淤污泥临时处置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