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7658044U - 解冻板及烹饪系统 - Google Patents

解冻板及烹饪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658044U
CN217658044U CN202221770485.9U CN202221770485U CN217658044U CN 217658044 U CN217658044 U CN 217658044U CN 202221770485 U CN202221770485 U CN 202221770485U CN 217658044 U CN217658044 U CN 2176580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awing
phase change
main body
change material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7048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亮
许智波
李惠纳
马志海
郑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7048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6580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6580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6580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reezing, Cooling And Drying Of Foo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解冻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解冻板及烹饪系统。所述解冻板包括主体、设于所述主体内部的相变材料,所述主体的至少一侧用以与待解冻物贴接,以对其进行换热解冻。所述解冻板的主体材料依旧选择蓄热能力较为优秀的材料,从而保持现有解冻板的解冻效果。而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所述主体的内部还设置有相变材料,所述相变材料在进行解冻时物理性质会发生变化,比如由液态转化为固态,从而释放大量热量,从而提高所述解冻板的解冻能力。所述相变材料在相变过程中温度几乎不会发生变化,如此对食物的影响也非常微弱。

Description

解冻板及烹饪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解冻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解冻板及烹饪系统。
背景技术
一些冷冻食材在进行烹饪或者食用之前需要进行解冻,因此在烹饪系统中一般配备有解冻板,从而对冷冻食材进行解冻。解冻板在进行解冻时需要避免与食材的温差过大,导致食材的外表面提前热熟,影响后续的食用与烹饪。因此解冻板的温度一般不会太高,而是通过制成材料的蓄热效果进行解冻,但这使得解冻板的解冻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解冻板及烹饪系统,旨在解决传统解冻板解冻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解冻板,所述解冻板包括主体、设于所述主体内部的相变材料,所述主体的至少一侧用以与待解冻物贴接,以对其进行换热解冻。
可选地,所述主体内部形成有多个通道,所述多个通道内均设有所述相变材料。
可选地,所述通道为圆形通道,其直径为r,且2mm≤r≤6mm。
可选地,所述主体的厚度为H,其中,3mm≤H≤10mm;
所述相变材料于所述主体内形成相变层,所述相变层的厚度为h,其中,1mm≤h≤6mm,且h<H。
可选地,所述主体包括沿其厚度呈分体设置的两个分主体,所述两个分主体相互固定连接且相互贴接,至少一所述分主体朝向另一所述分主体的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所述相变材料。
可选地,所述主体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凸部,多个所述凸部用以与所述待解冻物贴接。
可选地,所述解冻板的外侧形成有用以与所述待解冻物贴接的接触面及相对所述接触面设置的支撑面,所述接触面自内至外朝向所述支撑面偏斜。
可选地,所述解冻板的外侧形成有用以与所述待解冻物贴接的接触面,所述解冻板设置有多个排水孔道,每一所述排水孔道的一孔口设于所述接触面,另一孔口设于所述主体的侧面。
可选地,所述相变材料包括亚硝酸盐。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烹饪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解冻板,所述解冻板包括主体、设于所述主体内部的相变材料,所述主体的至少一侧用以与待解冻物贴接,以对其进行换热解冻。
可选地,所述烹饪系统还包括蓄热装置,所述蓄热装置用于加热完成解冻后的所述解冻板。
可选地,所述烹饪系统还包括牛排机,所述牛排机用于烹饪所述解冻板解冻的待解冻物。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解冻板的主体材料依旧选择蓄热能力较为优秀的材料,从而保持现有解冻板的解冻效果。而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所述主体的内部还设置有相变材料,所述相变材料在进行解冻时物理性质会发生变化,比如由液态转化为固态,从而释放大量热量,从而提高所述解冻板的解冻能力。所述相变材料在相变过程中温度几乎不会发生变化,如此对食物的影响也非常微弱。当完成解冻后,只需要加热所述解冻板,从而使得所述相变材料吸收大量热量后,再次由固态转化为液态,准备下次解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解冻板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解冻板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解冻板另一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1中解冻板又一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解冻板 1 主体
11 通道 12 分主体
121 凹槽 13 接触面
14 支撑面 15 排水孔道
200 相变材料 \ \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些冷冻食材在进行烹饪或者食用之前需要进行解冻,因此在烹饪系统中一般配备有解冻板,从而对冷冻食材进行解冻。解冻板在进行解冻时需要避免与食材的温差过大,导致食材的外表面提前热熟,影响后续的食用与烹饪。因此解冻板的温度一般不会太高,而是通过制成材料的蓄热效果进行解冻,但这使得解冻板的解冻效率较低。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解冻板及烹饪系统,旨在解决传统解冻板解冻效率较低的问题。图1至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解冻板的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解冻板100,包括主体1、设于所述主体1内部的相变材料200,所述主体1的至少一侧用以与待解冻物贴接,以对其进行换热解冻。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解冻板100的主体1材料依旧选择蓄热能力较为优秀的材料,从而保持现有解冻板100的解冻效果。而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所述主体1的内部还设置有相变材料200,所述相变材料200在进行解冻时物理性质会发生变化,比如由液态转化为固态,从而释放大量热量,从而提高所述解冻板100的解冻能力。所述相变材料200在相变过程中温度几乎不会发生变化,如此对食物的影响也非常微弱。当完成解冻后,只需要加热所述解冻板100,从而使得所述相变材料200吸收大量热量后,再次由固态转化为液态,准备下次解冻。
所述相变材料200的蓄热能力优秀,解冻效果优良。所述主体1采用的是常规材料,这使得所述主体1的解冻效果主要依靠的是内部所述相变材料200,因此在在具体应用时,可以适当减少所述主体1中常规材料的部分,从而在确保所述解冻板100解冻效果足够的情况下使得所述解冻板100的占用空间更小。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所述主体1内部形成有多个通道11,所述多个通道11内均设有所述相变材料200。
在具体应用时,所述相变材料200设置的方式有很多,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多个通道11,所述多个通道11分别设置有所述相变材料200。多个所述通道11间隔设置,这使得所述相变材料200能够均匀地设于所述主体1。并且多个所述通道11使得所述相变材料200能够间隔设置,这使得每一所述通道11内设置所述相变材料200的量可以不同,甚至所述相变材料200也可以不同,具体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进行调整。
具体地,所述通道11为圆形通道11,其直径为r,且2mm≤r≤6mm。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道11设置为圆形,这使得所述相变材料200在所述通道11内的流动更加顺畅,这也使得所述相变材料200由液态转化为固态时不会在所述通道11内出现堆积。
要说明的是,所述通道11的直径过小时,所述相变材料200与待解冻物的接触面13积会较小,解冻的效果会受到限制;当所述通道11的直径过大时,所述主体1必须也设置的较大,而这会设置的所述解冻板100的占用空间加到,导致使用不便。而在本实施例中,将所述通道11的直径设为不小于2mm,且不大于6mm。在此范围内,所述通道11的解冻效果能够满足解冻需求,并且也不会导致所述解冻板100的体积过大。
请参阅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1的厚度为H,其中,3mm≤H≤10mm;所述相变材料200于所述主体1内形成相变层,所述相变层的厚度为h,其中,1mm≤h≤6mm,且h<H。
所述主体1的材料一般选用的是蓄热能力较为优秀的常规材料,但是所述常规材料的解冻能力相较所述相变材料200的一般。因此在具体应用时,应当减少所述主体1中常规材料的体积或者减少所述常规材料的体积占比,从而在保证所述解冻板100解冻效果的同时减小所述解冻板100的体积,但是所述常规材料部分实际用于容设所述相变材料200,防止所述相变材料200泄漏或受到污染,因此所述常规材料也不能太少。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1的整体的厚度不小于3mm,如此保证所述相变材料200具有足够的安装空间,所述主体1的整体的厚度不大于10mm,从而限制所述解冻板100的体积。所述相变层的厚度不小于1mm,从而保证所述解冻板100的解冻效果,所述相变层的厚度不大于6mm,从而减小所述解冻板100的体积。当然,所述相变层的厚度小于所述主体1的厚度,避免出现安装困难。
具体地,请参阅图3,所述主体1包括沿其厚度呈分体设置的两个分主体12,所述两个分主体12相互固定连接且相互贴接,至少一所述分主体12朝向另一所述分主体12的一侧设置有凹槽121,所述凹槽121内设有所述相变材料200。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分主体12通过相互固定连接组成所述主体1,并且通过所述凹槽121供所述相变材料200安装。所述凹槽121可以只是设置于一个所述分主体12上,当然也可以两个所述分主体12都设置,从而容设更多的相变材料200。所述凹槽121只是一种容设所述相变材料200实施方式,实际上所述主体1内还可以通过设置通道11来容设所述相变材料200。两个所述分主体12的固定连接方式有很多,比如可以通过螺接件连接,甚至可以一体成型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凸部,多个所述凸部用以与所述待解冻物贴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解冻板100在进行解冻时,所述主体1的至少一侧会与待解冻物贴合,并且贴合的这一侧设置有多个所述凸部。在解冻一些并非十分冷硬的待解冻物时,多个所述凸部能够增加所述解冻板100与所述待解冻物的接触面13积,使得所述解冻板100与所述待解冻物充分接触,从而提高解冻效率。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所述解冻板100在具体应用时需要与待解冻物贴合,而在解冻的过程中,所述待解冻物上会出现解冻水,解冻水可能会在所述解冻板100上堆积,影响后续的解冻。因此在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解冻板100的外侧形成有用以与所述待解冻物贴接的接触面13及相对所述接触面13设置的支撑面14,所述接触面13自内至外朝向所述支撑面14偏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触面13与所述待解冻物接触,因此所述解冻水中的大部分会流至所述接触面13上。所述接触面13朝向所述支撑面14偏斜,如此使得所述解冻水难以在所述接触面13上堆积,而是自所述接触面13流下,减少了对所述解冻板100的影响。
进一步地,所述解冻板100的外侧形成有用以与所述待解冻物贴接的接触面13,所述解冻板100设置有多个排水孔道15,每一所述排水孔道15的一孔口设于所述接触面13,另一孔口设于所述主体1的侧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触面13与所述待解冻物接触,因此所述解冻水中的大部分会流至所述接触面13上。所述接触面13上设置有多个所述排水孔道15,多个所述排水孔道15能够及时将所述解冻水排出,从而避免所述解冻水的堆积。每一所述排水孔道15的一孔口设置在所述接触面13,从而接收所述解冻水,防止所述解冻水沉积于所述接触面13,另一孔口设于所述主体1的侧面,从而将所述解冻水排出。
在具体应用时,所述相变材料200的选择有很多,在此不做具体限制。而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相变材料200包括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是一种蓄热能力优秀的相变材料200,也比较适合用于所述解冻板100。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烹饪系统,如上任一所述的解冻板100。在所述烹饪系统中,所述解冻板100主要负责解冻食材,比如解冻牛排。当然所述解冻板100实际上可以解冻其它各种待解冻物,只是需要对其中的相变材料200和具体结构做对应的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烹饪系统还包括蓄热装置,所述蓄热装置用于加热完成解冻后的所述解冻板100。
在具体应用时,所述解冻板100完成解冻后,所述相变材料200已经完成了相变放热,后续解冻可能无法再进行放热或热量不足。此时需要加热所述解冻板100,从而使所述解冻板100重新蓄热,如此才能再次进行解冻。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烹饪系统还对应所述解冻板100设置有蓄热装置,所述蓄热装置用于加热完成解冻后的所述解冻板100,从而确保所述解冻板100下次加热时蓄热充足,能够最大限度提高解冻能力。
进一步地,所述烹饪系统还包括牛排机,所述牛排机用于烹饪所述解冻板100解冻的待解冻物。
所述解冻板100用于烹饪系统时是用于解冻食物的,所述烹饪系统中对应食物设置有烹饪器具。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解冻板100主要用于解冻牛排,因此所述烹饪器具为牛排机,所述牛排机用于烹饪解冻好的牛排。
当然,所述解冻板100用于解冻别的类型的食物时,烹饪器具可以进行相应调整,而且所述烹饪器具可选择的种类有很多,包括但不限于高压锅、微波炉、电磁炉、电饭锅等常见烹饪器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解冻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设于所述主体内部的相变材料,所述主体的至少一侧用以与待解冻物贴接,以对其进行换热解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内部形成有多个通道,所述多个通道内均设有所述相变材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解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为圆形通道,其直径为r,且2mm≤r≤6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厚度为H,其中,3mm≤H≤10mm;
所述相变材料于所述主体内形成相变层,所述相变层的厚度为h,其中,1mm≤h≤6mm,且h<H。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沿其厚度呈分体设置的两个分主体,所述两个分主体相互固定连接且相互贴接,至少一所述分主体朝向另一所述分主体的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所述相变材料。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凸部,多个所述凸部用以与所述待解冻物贴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解冻板的外侧形成有用以与所述待解冻物贴接的接触面及相对所述接触面设置的支撑面,所述接触面自内至外朝向所述支撑面偏斜。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解冻板的外侧形成有用以与所述待解冻物贴接的接触面,所述解冻板设置有多个排水孔道,每一所述排水孔道的一孔口设于所述接触面,另一孔口设于所述主体的侧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材料包括亚硝酸盐。
10.一种烹饪系统,其特征在于,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解冻板。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蓄热装置,所述蓄热装置用于加热完成解冻后的所述解冻板。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牛排机,所述牛排机用于烹饪所述解冻板解冻的待解冻物。
CN202221770485.9U 2022-07-08 2022-07-08 解冻板及烹饪系统 Active CN2176580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70485.9U CN217658044U (zh) 2022-07-08 2022-07-08 解冻板及烹饪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70485.9U CN217658044U (zh) 2022-07-08 2022-07-08 解冻板及烹饪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658044U true CN217658044U (zh) 2022-10-28

Family

ID=83715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70485.9U Active CN217658044U (zh) 2022-07-08 2022-07-08 解冻板及烹饪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6580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4270924B2 (en)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seals
EP0285552B1 (de) Vorrichtung zum Kühlen, Aufbewahren und Wiedererwärmen von kompletten Mahlzeiten
US7112764B2 (en) Disposable liner for cookware
CN217658044U (zh) 解冻板及烹饪系统
US11730313B2 (en) Slow cooker liner system with integrated dividers
CN204694130U (zh) 一种速冻板
CN113509048A (zh) 一种恒温锅具及其制造方法
CN207940630U (zh) 一种复合锅
CN210055671U (zh) 电热壶
CN211911417U (zh) 一种复合硬质解冻菜板
US20140021199A1 (en) Handle with a heat sink
CN213062259U (zh) 一种食材解冻、加热的多功能水槽
JP2002310342A (ja) 解凍に適した配管構造及び解凍方法
CN208755678U (zh) 一种节能压力锅
CN217907433U (zh) 空气炸锅
JPH10248717A (ja) 加熱調理器
CN217906154U (zh) 一种预制菜解冻装置
CN208740639U (zh) 一种煲锅的复合锅底结构及煲锅
CN217383438U (zh) 一种解冻室及冰箱
CN204889696U (zh) 一种超导导热烤盘
CN221450486U (zh) 一种多层锅底高效导热煎锅
CN217408463U (zh) 容器组件和加热设备
CN215777220U (zh) 一种恒温锅具
CN218942931U (zh) 一种电饭煲恒温复合内胆
CN2420961Y (zh) 不锈钢保温杯内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