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23954U - 一种三轮车手刹制动装置及三轮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轮车手刹制动装置及三轮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623954U CN217623954U CN202221060917.7U CN202221060917U CN217623954U CN 217623954 U CN217623954 U CN 217623954U CN 202221060917 U CN202221060917 U CN 202221060917U CN 217623954 U CN217623954 U CN 21762395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icycle
- fixing hole
- base
- safety cover
- fix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三轮车手刹制动装置,属于三轮车配件技术领域。目的是避免三轮车的手刹制动装置在室外直接受到风吹日晒或雨淋的影响,加速其老化的速度,增加使用者对其进行维护的成本。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三轮车手刹制动装置,包括基座和手刹制动器,手刹制动器安装在基座上,基座上设有柔性保护罩,基座上设有第一让位开口,柔性保护罩上设有第二让位开口,手刹制动器的主体部分位于柔性保护罩内,手刹制动器的把手部分穿过第二让位开口位于柔性保护罩外,第一让位开口位于柔性保护罩内的基座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三轮车配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三轮车手刹制动装置及三轮车。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式各样的交通工具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中,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其中,电动三轮车因为其节能环保,使用成本低,驾驶方便,能够灵活地穿行于狭窄路段,在农村中常用于短途货物运输或载人,在城市中也被做成小型环卫车用于提高环卫工人的工作效率和减少其工作强度。
电动三轮车驾驶方便,可随时驻车停靠,在驻车时需要使用到手刹制动,因为大部分电动三轮车的手刹制动装置暴露在外,长期使用后可能会存在灰尘堆积,或是在室外因为风吹日晒的影响加速其老化的速度,如果不及时更换会给行车安全带来影响,但更换太频繁会造成维护成本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轮车手刹制动装置及三轮车,能够保护三轮车手刹制动装置,避免其在室外直接受到风吹日晒或雨淋的影响,加速其老化的速度,增加使用者对其进行维护的成本。
发明人通过长期的探索和尝试,以及多次的实验和努力,不断的改革创新,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三轮车手刹制动装置,包括基座和手刹制动器,所述手刹制动器安装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基座上设有柔性保护罩,所述基座上设有第一让位开口,所述柔性保护罩上设有第二让位开口,所述手刹制动器的主体部分位于柔性保护罩内,所述手刹制动器的把手部分穿过第二让位开口位于柔性保护罩外,所述第一让位开口位于柔性保护罩内的基座上。
所述第一让位开口位于手刹制动器主体的正下方。
所述柔性保护罩包括保护罩主体和保护板,所述第二让位开口位于保护罩主体上,所述保护板与保护罩主体的一侧连接。
所述手刹制动器的主体部分一端设有第一固定部,手刹制动器的主体部分另一端设有第二固定部。
所述保护罩主体一端设有第三固定部,保护罩主体另一端设有第四固定部。
所述基座上设有与第一固定部配合的第五固定孔和与第二固定部配合的第六固定孔。
所述基座上设有与第三固定部配合的第七固定孔和与第四固定部配合的第八固定孔。
所述第一固定部上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部上设有第二固定孔,述第一固定孔与第五固定孔配合,所述第二固定孔与第六固定孔配合。
所述第三固定部上设有第三固定孔,所述第四固定部上设有第四固定孔,所述第三固定孔与第七固定孔配合,所述第四固定孔与第八固定孔配合。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三轮车,包括任意一种三轮车和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三轮车手刹制动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a)本实用新型能够对手刹制动器的主体部分进行保护,避免其因长期暴露在外直接遭受到风吹、日晒或雨淋的影响,加速手刹制动器主体部分的老化速度,增加使用者的维护成本。
b)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保护罩为柔性材料制成,避免使用者在拉动手刹制动器的过程中不小心碰触到保护罩而受到伤害,并且其形变后恢复力强,防止保护罩受到撞击后变形导致手刹制动器卡死无法使用。
c)本实用新型各个部件之间的连接配合方式简单,方便工作人员或使用者在维护时进行拆装替换,且连接后整体结构稳固性强。
d)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柔性保护罩只有一侧设有保护板,保护板位于三轮车主体的外侧部分,能够对手刹制动器起保护作用,位于三轮车主体的内部部分没有设置保护板,方便工作人员或使用者进行拆装,另外还便于使用者在检修时不需要拆下保护罩就能够通过观察进行初步判断,还便于使用者定期清理保护罩内部及给手刹制动器上润滑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后视图。
图3是图1的立体图。
图4是图1的另一立体图。
图5是图1的又一立体图。
图6是图2的立体图。
图中标记分别为:100基座、110第一让位开口、120第五固定孔、130第六固定孔、140第七固定孔、150第八固定孔、200手刹制动器、210第一固定部、211第一固定孔、220第二固定部、221第二固定孔、300柔性保护罩、310第二让位开口、320保护罩主体、321第三固定部、322第四固定部、323第三固定孔、324第四固定孔、330保护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一个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可以不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图6。本实施例所描述的一种三轮车手刹制动装置,包括基座100和手刹制动器200,所述手刹制动器200安装在所述基座100上,所述基座100上设有柔性保护罩300,所述基座100上设有第一让位开口110,所述柔性保护罩300上设有第二让位开口310,所述手刹制动器200的主体部分位于柔性保护罩300内,所述手刹制动器200的把手部分穿过第二让位开口310位于柔性保护罩300外,所述第一让位开口110位于柔性保护罩300内的基座100上。在本实施例中,基座100为钢板,本实施例通过基座100安装到三轮车上,手刹制动器200安装在基座100上方,基座100上的第一让位开口110为沿手刹制动器200长度方向设置的条形通槽,在手刹制动器200工作时,第一让位开口110为手刹制动器200的底部让位,并且用于穿过手刹制动器200控制的刹车线或刹车杆,柔性保护罩300采用聚乙烯塑料制成,能够避免使用者不小心碰撞到保护罩时对自身造成伤害,以及柔性保护罩300受到外物撞击时发生形变无法恢复进而影响手刹制动器200的正常使用,需要说明的是,在制造柔性保护罩300时,除了本实施例中具体采用的聚乙烯塑料外,其它现有的软塑料,如聚丙烯、聚苯乙烯和尼龙等均能够被本实用新型所考虑。
具体的,所述第一让位开口110位于手刹制动器200主体的正下方,方便工作人员或使用者设置与其配合的刹车线或刹车杆。
具体的,所述柔性保护罩300包括保护罩主体320和保护板330,所述第二让位开口310位于保护罩主体320上,所述保护板330与保护罩主体320的一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保护板330设置在靠近三轮车主体的外侧,能够防止大部分灰尘、水气和其它杂物进入到柔性保护罩300内,柔性保护罩300靠近三轮车主体的内侧为镂空,没有设置对应的保护板,是为了方便工作人员在生产制造时进行该部分的装配工作,并且在使用者后期进行维护,如清理柔性保护罩300内部的灰尘及其它杂物、检修替换刹车制动器及给刹车制动器的主体部分上润滑剂等工作时提供便利。
具体的,所述手刹制动器200的主体部分一端设有第一固定部210,所述第一固定部210上设有第一固定孔211,手刹制动器200的主体部分另一端设有第二固定部220,所述第二固定部220上设有第二固定孔221。
具体的,所述保护罩主体320一端设有第三固定部321,所述第三固定部321上设有第三固定孔323,保护罩主体320另一端设有第四固定部322,所述第四固定部322上设有第四固定孔324,所述基座100上设有与第一固定部210配合的第五固定孔120和与第二固定部220配合的第六固定孔130,所述基座100上设有与第三固定部321配合的第七固定孔140和与第四固定部322配合的第八固定孔150,所述第一固定孔211与第五固定孔120配合,所述第二固定孔221与第六固定孔130配合,所述第三固定孔323与第七固定孔140配合,所述第四固定孔324与第八固定孔150配合。在本实施例中,各个固定部上的固定孔与其相配合的固定孔通过螺栓和螺母进行固定连接,从而将保护罩主体320和手刹制动器200安装在基座100上,采用螺栓和螺母进行固定连接的方式是现有技术的直接应用,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对其不进行过多的赘述。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所描述的一种三轮车,包括任意一种三轮车和实施例1中所述的三轮车手刹制动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三轮车手刹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00)和手刹制动器(200),所述手刹制动器(200)安装在所述基座(100)上,所述基座(100)上设有柔性保护罩(300),所述基座(100)上设有第一让位开口(110),所述柔性保护罩(300)上设有第二让位开口(310),所述手刹制动器(200)的主体部分位于柔性保护罩(300)内,所述手刹制动器(200)的把手部分穿过第二让位开口(310)位于柔性保护罩(300)外,所述第一让位开口(110)位于柔性保护罩(300)内的基座(10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轮车手刹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让位开口(110)位于手刹制动器(200)主体的正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轮车手刹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保护罩(300)包括保护罩主体(320)和保护板(330),所述第二让位开口(310)位于保护罩主体(320)上,所述保护板(330)与保护罩主体(320)的一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轮车手刹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刹制动器(200)的主体部分一端设有第一固定部(210),手刹制动器(200)的主体部分另一端设有第二固定部(22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三轮车手刹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罩主体(320)一端设有第三固定部(321),保护罩主体(320)另一端设有第四固定部(32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三轮车手刹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00)上设有与第一固定部(210)配合的第五固定孔(120)和与第二固定部(220)配合的第六固定孔(13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三轮车手刹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00)上设有与第三固定部(321)配合的第七固定孔(140)和与第四固定部(322)配合的第八固定孔(150)。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三轮车手刹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210)上设有第一固定孔(211),所述第二固定部(220)上设有第二固定孔(221),所述第一固定孔(211)与第五固定孔(120)配合,所述第二固定孔(221)与第六固定孔(130)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三轮车手刹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固定部(321)上设有第三固定孔(323),所述第四固定部(322)上设有第四固定孔(324),所述第三固定孔(323)与第七固定孔(140)配合,所述第四固定孔(324)与第八固定孔(150)配合。
10.一种三轮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任意一种三轮车和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三轮车手刹制动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060917.7U CN217623954U (zh) | 2022-05-05 | 2022-05-05 | 一种三轮车手刹制动装置及三轮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060917.7U CN217623954U (zh) | 2022-05-05 | 2022-05-05 | 一种三轮车手刹制动装置及三轮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623954U true CN217623954U (zh) | 2022-10-21 |
Family
ID=836514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060917.7U Active CN217623954U (zh) | 2022-05-05 | 2022-05-05 | 一种三轮车手刹制动装置及三轮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623954U (zh) |
-
2022
- 2022-05-05 CN CN202221060917.7U patent/CN21762395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789329U (zh) | 抗压防滑防盗拉杆箱 | |
CN217623954U (zh) | 一种三轮车手刹制动装置及三轮车 | |
CN210422125U (zh) | 一种水利施工安全防护栏 | |
CN210971390U (zh) | 一种电动三轮车车架 | |
CN217048474U (zh) | 一种二级活动踏板 | |
CN220719277U (zh) | 一种防磕碰钣金工具车 | |
CN220468696U (zh) | 一种多功能闸机 | |
CN2509050Y (zh) | 一体式防盗自行车、助力自行车、三轮车及车锁 | |
CN212921757U (zh) | 一种道路安全防撞缓冲车 | |
CN207416710U (zh) | 一种牵引汽车的牵引车 | |
CN210502581U (zh) | 一种新型汽车防碰撞侧后保险杆 | |
CN219277691U (zh) | 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高尔夫球车 | |
CN212605618U (zh) | 一种多功能巡防引导二轮摩托车 | |
CN212709144U (zh) | 一种房车用d型推拉窗 | |
CN209395980U (zh) | 一种便于拆装的羊角手柄 | |
CN218024816U (zh) | 一种用于轿厢的声光报警系统 | |
CN215436729U (zh) | 电动单车 | |
CN217435529U (zh) | 一种用于预防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磕碰的装置 | |
CN210331431U (zh) | 一种方便携带的消防灭火器 | |
CN2439976Y (zh) | 汽车防撞护体 | |
CN2289732Y (zh) | 一体式防盗自行车及车锁 | |
CN219706797U (zh) | 一种多功能电力工程检测车 | |
CN211498635U (zh) | 一种便携式防护栏杆 | |
CN212921765U (zh) | 一种校园公共自行车管理设备 | |
CN210258151U (zh) | 吸音型汽车地毯总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