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283Y - 双保险密码防盗双舌门锁 - Google Patents
双保险密码防盗双舌门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5283Y CN2175283Y CN 93219918 CN93219918U CN2175283Y CN 2175283 Y CN2175283 Y CN 2175283Y CN 93219918 CN93219918 CN 93219918 CN 93219918 U CN93219918 U CN 93219918U CN 2175283 Y CN2175283 Y CN 2175283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ead bolt
- lock
- key
- following
- contraction contro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保险密码防盗双舌门锁,
在洛克伍德锁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改进提出来的新设
计,其特点是扩大原来的编码范围,从3个位数种类
增加到9个位数种类;另设一套用钥匙开启的锁芯和
下锁舌,下锁舌有二次弹伸作用,该锁比洛克伍德锁
扩大了编码范围,密码破译率大大降低,而且有上、下
两组锁芯和锁舌,起到双保险作用。
Description
本实用新型属于按钮式密码锁,特别是一种双保险密码防盗双舌门锁。
本实用新型是对澳大利亚生产的洛克伍德锁进行优化改进而提出来的新设计,欲理解本技术,必需先对洛克伍德锁的结构加以阐述:洛克伍德锁的外形如图1所示,其锁控系统可参见图3,只不过洛克伍德锁有14个按钮和密码键,而图3为16个按钮和密码键,其构造原理相同,洛克伍德锁包括前后面罩(3、17),按钮(5),密码键(5、6、9、10),旋钮(2),锁芯(40),密码箱板(12A),顶杆(11),传动框(13),密码前盖(7)及后盖(18),固定密码键的弹簧(12、19)等部件。其联接方法是在密码箱板(12A)上装有被动轮(4),密码箱板(12A)上还有两只传动框定位板簧(21),在密码箱板中的顶杆槽内装顶杆(11),顶杆片簧(12)固定顶杆,放入C键(6),传动框(13)放在传动框定位板簧(21)上。14个密码键(9、10)放在密码孔内,再把传动框推簧(15)装上,再装上顶杆推簧(14);把密码复位簧(19)装在密码后盖(18)上,然后把密码后盖装到密码箱板上,把旋钮(2)传动衬装在被动轮(4)的连接处,再接上传动板(24)及传动板推簧(25),将以上各部分装为一整体。旋钮(2),按键(5)装在前面罩上,每个按键内放一按键簧(8),把上述的整体部分放在前面罩内,使按键簧与密码箱板上的密码键的档板相接。锁芯部分构造与一般密码锁相类似。
洛克伍德锁的工作方式如下:当手按编码按钮(5),力传到密码键上(10、9),密码键在密码孔内往下运动,到一定距离时固定在顶杆片簧(12)及密码复位簧(19)上,顶杆片簧固定在顶杆(11)上,此时的编码密码键(10、9)的通道刚好打开,旋转旋钮(2),通过齿轮传动,把力传 到传动框(13)上及顶杆(11)上,传动框与顶杆一起向上运动,传动框通过编码密码键的通道,达到开锁的目的,同时,顶杆片簧松开对密码的控制。当松开按钮(2)时,传动框由传动框推簧的反作用力复位,密码键在密码复位簧(19)的反作用力下复位。传动板(24)在旋钮旋转时往下压,旋钮松开后由传动板推簧的反作用力使其复位。
上述洛克伍德锁控制系统用于一般要求可以满足,在保险程度要求高时,嫌编码位数不够多,仅有四、五、六三个种类,只有一个受密码键控制的锁芯和锁舌,可不用钥匙开锁,在保险程度要求高的时候,一个锁舌易被破坏,而且一般人对不用钥匙开锁产生不安全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用户需要,在洛克伍德锁的基础上,增加编码范围,另加一个由钥匙开启的锁芯和锁舌,而且在此锁舌内有两个小锁舌,可起反钩作用,使锁更加牢靠,不易被破译或用机械力破坏。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以下述方案解决的:在原有洛克伍德锁的基础上,延长了密码箱板,传动框、顶杆及顶杆片簧,将按钮和密码键由原来的14个增加到16个,使编码范围从原来的3个位数种类增加 到9个位数种类;另增设一套由钥匙开启的下锁芯和下锁舌,此部分主要由下锁舌伸缩控制件,下锁舌衬,下锁舌伸缩控制簧,钥匙芯、钥匙芯转动舌构成,下锁舌连接在下锁舌衬上、下锁舌衬放在下锁舌伸缩控制件上,两者可相对滑动,下锁舌伸缩控制簧与下锁舌伸缩控制件接触,限制下锁舌伸缩控制件的位置,钥匙芯转动舌固定在钥匙芯上。下锁舌内包含有两个小锁舌,钥匙芯转动第一圈,下锁舌伸出,钥匙芯转动第二圈,两个小锁舌横向弹伸出。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增加一对密码键,使密码的编数范围由4、5、6的三个种类扩大到1-9位数的9个种类,大大增加了使用密码的荫蔽性,使密码的破译率降低,在原锁芯下方又增一个下锁芯和下锁舌,下锁舌有二次弹伸功能,在第二次弹伸时,从锁舌中弹伸出两个小锁舌,起反钩作用,新增的锁芯、锁舌用钥匙开启,起到双保险作用。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详述:
图1洛克伍德锁的立体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3为洛克伍德锁和本实用新型密码锁控制系统剖面结构原理示意图,其中图3a为正剖面图,图3b为侧剖面图;
图4为双锁芯双锁舌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下锁芯锁舌一次弹伸的状态。
图6为下锁芯锁舌二次弹伸出小锁舌的状态。
图中编号,1、上锁舌部分,2、旋钮,3、前面罩,4、被动轮,5、按钮,6、C键,7、密码前盖,8、按钮簧,9、兰钮,10、红钮,11、顶杆,12、顶杆片簧,12A密码箱板,13传动框,14、顶杆推簧,15、传动框推簧,17、后面罩,18、密码后盖,19、密码复位簧,20、按键罩衬,21、传动框定位板簧,22、被动轮托板,23、后面罩盖,24、传动板,25、传动板推簧,27、上锁舌衬,28、上锁舌转动钳,29、上锁舌转动孔,30、下锁舌,31、小锁舌,32、下锁舌衬,33、下锁舌伸缩控制件,34、上锁舌复位簧,35、下锁舌伸缩控制簧,36、钥匙芯,37、钥匙芯转动舌,39、洛克伍德锁芯,40、本实用新型双舌锁芯。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叙述如下:本实用新型在洛克伍德锁的基础上,延长密码箱板(12A),传动框(13),顶杆(11)及顶杆片簧(12),在上方增设一对按钮(5)和密码键(6、9、10),如图3a、b所示,由现有洛克伍德锁的14个按钮,增加到本实用新型的16个按钮,其结构和联接方式与洛克伍德锁相同,即用顶杆片簧(12)和密码复位簧(19)固定密码键(6、9、10),按钮簧(8)固定按钮(5),传动框定位板簧(21),传动框推簧(15)固定传动框(13),以顶杆推簧(14)固定顶杆(11)。
使用时,通过按钮(5)把力传到密码键(10)或(9),把键往下固定在顶杆片簧(12)和密码复位簧(19)上,使该键的通道打开,或阻止;只要按对编码时的密码键,就可使左右两个通道全打开,从而解除对上锁舌的控制,转动旋钮,达到开启目的,松开旋钮,密码键由弹簧作用自动复位,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特点是加大锁芯部分,增设一套由钥匙控制的下锁舌,与前述用密码控制的上锁舌是两个互相独立的组成部分,如图4所示,这部分主要由下锁舌伸缩控制件(33),下锁舌衬(32),下锁舌伸缩控制簧(35),小锁舌(31),钥匙芯(36),钥匙芯转动舌(37)构成;下锁舌(30)连接在下锁舌衬(32)上,下锁舌衬(32)装在下锁舌伸缩控制件(33)上,两者可相对滑动,下锁舌伸缩控制簧(35)与下锁舌伸缩控制件(33)接触,小锁舌(31)安装在下锁舌内,钥匙芯(36)上有一钥匙芯转动舌(37),通过人手转动钥匙,带动钥匙芯(36)转动,同时钥匙转动舌(37)也跟着转动,把下锁舌伸缩控制件(33)往上抬,也把下锁舌衬(32)向前推伸,再由下锁舌伸缩控制簧(35)控制定位,当第一次推伸时,下锁舌(30)弹出来,可以锁定(如图5),当第二次转动钥匙芯,作第二次推伸时,一对小锁舌(37)弹出来,横伸到门上的锁舌框内(如图6),起反钩作用,锁定更牢靠。
Claims (2)
1、一种双保险密码防盗双舌门锁,包括澳大利亚洛克伍德锁的主要构件,其特征是延长了密码箱板,传动框、顶杆及顶杆片簧,将按钮和密码键由原有的14个增加到16个,另增设一套用钥匙开启的下锁芯和下锁舌,此部分主要由下锁舌伸缩控制件、下锁舌衬、下锁舌伸缩控制簧,钥匙芯、钥匙芯转动舌构成;下锁舌连接在下锁舌衬上,下锁舌衬放在下锁舌伸缩控制件上,两者可相对滑动,下锁舌伸缩控制簧与下锁舌伸缩控制件接触,限制下锁舌伸缩控制件的位置,钥匙芯转动舌固定在钥匙芯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保险防盗双舌门锁,其特征是所述下锁舌内包含有两个小锁舌。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93219918 CN2175283Y (zh) | 1993-07-29 | 1993-07-29 | 双保险密码防盗双舌门锁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93219918 CN2175283Y (zh) | 1993-07-29 | 1993-07-29 | 双保险密码防盗双舌门锁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5283Y true CN2175283Y (zh) | 1994-08-24 |
Family
ID=33799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9321991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75283Y (zh) | 1993-07-29 | 1993-07-29 | 双保险密码防盗双舌门锁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5283Y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29487A (zh) * | 2014-03-13 | 2014-06-04 | 河南科技大学 | 一种可伸缩拐杖 |
-
1993
- 1993-07-29 CN CN 93219918 patent/CN2175283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29487A (zh) * | 2014-03-13 | 2014-06-04 | 河南科技大学 | 一种可伸缩拐杖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75283Y (zh) | 双保险密码防盗双舌门锁 | |
CN211473695U (zh) | 一种防盗锁芯 | |
CN204126391U (zh) | 一种安全防盗锁头 | |
CN2182228Y (zh) | 按键密码锁 | |
CN216949878U (zh) | 一种具有多重防盗能力的智能锁用叶片自动锁芯及锁具 | |
CN208040082U (zh) | 一种具有机械密码锁芯的智能挂锁 | |
CN2539803Y (zh) | 一种具有多重锁定机构的弹子锁 | |
CN2238879Y (zh) | 包袋密码锁 | |
CN2130878Y (zh) | 带密码的保险锁头 | |
CN2076588U (zh) | 多孔开启弹子锁 | |
CN2337260Y (zh) | 多保险球型门锁 | |
CN108798239A (zh) | 一种电子锁芯装置 | |
CN2761782Y (zh) | 一种隐形锁胆锁头 | |
CN2443105Y (zh) | 可变密码挂锁 | |
CN2236528Y (zh) | 一种密码门锁 | |
CN2900709Y (zh) | 增密环形密码锁 | |
CN2440909Y (zh) | 机械式密码锁复合结构 | |
CN2279414Y (zh) | 平面离合器式防盗密码锁 | |
CN206309158U (zh) | 一种可防撬拆的按钮式密码家具锁 | |
CN201141236Y (zh) | 汽车方向盘密码防盗锁 | |
CN2278044Y (zh) | 机械密码锁 | |
CN2284276Y (zh) | 明码组合锁 | |
CN2140405Y (zh) | 碰珠制动式防盗锁 | |
CN2539804Y (zh) | 具有多重锁定机构的弹子锁 | |
CN2147321Y (zh) | 免钥匙暗码自行车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