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24961U - 清洁设备 - Google Patents
清洁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524961U CN217524961U CN202220606014.8U CN202220606014U CN217524961U CN 217524961 U CN217524961 U CN 217524961U CN 202220606014 U CN202220606014 U CN 202220606014U CN 217524961 U CN217524961 U CN 21752496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ing piece
- orthographic projection
- floor brush
- cleaning apparatus
- brush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5201 scrubb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0865 sewag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Nozzle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扫清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清洁设备。清洁设备包括机体装置、第一连接件和地刷装置,所述地刷装置自尾端向前端内凹形成避空槽,所述地刷装置包括伸出至所述避空槽内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在所述避空槽内转动套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内,使得所述机体装置能够围绕所述第二连接件转动,所述机身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截面面积,所述地刷装置的尾端位于所述避空槽两侧的部分形成有用于避让所述机身的避让面。通过左右转动机体装置,便可以辅助地刷装置的转弯,避空槽和避让面的设置释放了部分空间,让整机可以在左右移动角度范围内自由扭转,增强了机器的操作便捷性,提升了用户的操作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扫清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清洁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在物质基础得到保障的前提下,人们开始借助各种各样的工具来减少劳动提高生活质量,家用清洁设备应运而生,其中同时具备吸尘和吸水能力的清洗机产品以其强大的地面清洁能力获得了大量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随着技术的更新,产品的迭代,地面清洗机设备获得了长足发展。用户不仅看重产品的清洁能力,更加重视产品的操作体验。机器如何在保持高效清洁能力的同时,提升操作体验性是越来越多产品面临的技术考验。
相关技术中的地面清洗机是一体式的立式清洗机,具有手柄和地刷装置,在清洁地面的时候,通过手柄来控制地刷装置转弯较为不便,需要用户去额外去单独控制地刷装置,从而使消费者体验感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清洁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设备,其包括:
机体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手柄和机身;
第一连接件,位于所述机身背离所述手柄的一端,所述机体装置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延伸方向形成一预设夹角;以及
地刷装置,所述地刷装置自尾端向前端内凹形成避空槽,所述地刷装置包括伸出至所述避空槽内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在所述避空槽内转动套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内,使得所述机体装置能够围绕所述第二连接件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机身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截面面积,所述地刷装置的尾端位于所述避空槽两侧的部分形成有用于避让所述机身的避让面。
进一步地,所述避让面的轮廓形状为跑道形状且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所述避让面沿着由前至后的方向,高度逐渐降低。
进一步地,所述地刷装置上设置有后轮,当所述机身相对于竖直方向向后偏转倾斜至最大倾斜角度时,在水平正投影面内,所述机身的最前端点的正投影在所述后轮的直径的正投影范围内。
进一步地,在水平正投影面内,所述避让面的最前端点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机身的最前端点的正投影的后方。
进一步地,所述机身包括位于机身主体、位于所述机身主体前侧的回收桶固定部和位于机身主体后侧的清水桶固定部,所述回收桶固定部与所述机身主体之间的交界处形成平行于所述机体装置延伸方向的第一轮廓线,所述清水桶固定部与所述机身主体之间的交界处形成平行于所述机体装置延伸方向的第二轮廓线,当所述机身处于直立状态时,所述第一轮廓线和所述第二轮廓线的延长线均穿过所述避让面。
进一步地,所述机身处于直立状态时,在水平正投影面内,所述避让面的最前端点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轮廓线的最低端点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二轮廓线的最低端点的正投影之间,且所述避让面的最前端点的正投影更靠近所述第一轮廓线的最低端点的正投影。
进一步地,所述避让面不超出所述后轮的1/4圆弧段范围,所述后轮的1/4圆弧段范围是所述后轮的最高端点和所述后轮的最后端点之间的1/4圆弧段范围。
进一步地,所述后轮与所述避让面之间设置有保护罩,所述避让面的轮廓不低于所述保护罩的轮廓。
进一步地,所述地刷装置还包括底座、扣合在所述底座上的地刷上盖和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滚刷组件,所述避空槽开设在所述地刷上盖上。
进一步地,所述机体装置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转动角度范围为0°~80°。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内部的部分形成有环形凹槽,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锁扣,所述锁扣凸出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内表面且匹配嵌设于所述环形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锁扣设置有两个且在所述第一连接件上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上开设有贯通的固定孔,所述锁扣包括与所述固定孔配合的第一锁定部和与所述环形凹槽配合的第二锁定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锁定部伸出所述第一锁定部的一端,在所述第一锁定部相对的另一端形成有卡扣,所述卡扣用于卡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内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锁定部上形成有第一防呆部,所述第一连接件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防呆部配合的第二防呆部。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孔的边缘形成有工艺槽,在所述第一锁定部与所述固定孔配合连接的状态下,所述工艺槽贯通所述第一连接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设备中,通过设置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实现基体装置和地刷装置之间的转动连接,并使得机体装置与第一连接件之间形成一预设夹角,通过左右转动机体装置,便可以辅助地刷装置的转弯,避空槽和避让面的设置释放了部分空间,让整机可以在左右移动角度范围内自由扭转,增强了机器的操作便捷性,提升了用户的操作体验。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设备机身装置向左扭转状态的立体结构图一;
图2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设备机身装置向左扭转状态的立体结构图二;
图3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5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设备机身装置向后倾斜52°状态的立体结构图;
图6为图5中部分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7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设备机身装置直立状态的立体结构图一;
图8-图10为图7中部分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设备机身装置向后倾斜状态的立体结构图;
图12为图11为D部分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13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设备机身装置向左扭转40°状态的立体结构图;
图14为图13为E部分结构的局部放大图;图15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设备的结构爆炸图;
图16为图15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7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扣的立体图结构图一;
图18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扣的立体图结构图二;
图19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固定孔的立体图结构图;以及
图20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扣与固定孔配合状态下的立体图结构图。
图中:
100、地刷装置;101、滚刷组件;102、吸污口;103、避空槽;104、底座;105、地刷上盖;106、避让面;107、后轮;108、保护罩;
200、机体装置;201、手柄;202、机身;2021、机身主体;2022、回收桶固定部;2023、清水桶固定部;203、延长段;204、回收桶;205、清水桶;
300、第一连接件;301、固定孔;302、第二防呆部;303、工艺槽;
400、第二连接件;401、环形凹槽;
500、柔性管道;
600、锁扣;601、第一锁定部;602、第二锁定部;603、卡扣;604、第一防呆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单元的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单元。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内”、“中”、“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和图2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设备的立体结构图;图3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5-图14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设备在不同状态下的立体结构图;图15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设备的结构爆炸图;图16为图15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请参照附图1~附图16,本实施例所提供清洁设备包括:机体装置200和地刷装置100。
地刷装置100可以具有滚刷组件101、吸污口102及位于地刷装置100内部与吸污口102连通的吸污通道,地刷装置100可以通过滚刷组件101清洗地面的污物,并通过吸污口102吸取地面上的污物,所吸取的污物通过吸污口102进入到吸污通道内。
机体装置200包括依次设置的手柄201和机身202,手柄201设置在清洁设备的最顶部,用于供使用者握持并通过其上的按键来操控清洁装置,为了使得用户在使用清洁设备时,可以尽量保持直立状态,而不必过于弯腰,提高用户使用舒适度,手柄201与机身202之间设置有延长段203。该延长段203还可以设计为可伸缩机构,用于适应不同身高的使用者,便于用户使用着力,提高使用可操作性。
清洁装置还具有一回收桶204,回收桶204用于收纳地刷装置100的吸污口102所吸入的污物,回收桶204可以设置于地刷装置100上,也可以设置于机体装置200上。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优选将回收桶204设于机体装置200上,具体设置在机身202上,通过将回收桶204设置在机体装置200上,可以使得整机的结构紧凑,防止整机的地刷装置100体积过大而导致使用不便。回收桶204可以与机身202可拆卸地连接,以便于回收桶204单独从机身202上拆卸下来,方便回收桶204的清洗。
为了方便操控地刷装置100的转弯,清洁装置还设置有第一连接件300,该第一连接件300位于机身202背离手柄201的一端,并且机体装置200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连接件300的延伸方向形成一预设夹角;并且地刷装置100自尾端向前端内凹形成一个避空槽103,地刷装置100上连接有伸出至避空槽103内的第二连接件400,第二连接件400在避空槽103内转动套接于第一连接件300内,使得机体装置200能够围绕第二连接件400转动。
第一连接件300为一套筒结构,其内表面为一圆柱面,第二连接件400的外表面同样为圆柱面,第二连接件400可匹配的套设在第一连接件300内部,通过设置第一连接件300和第二连接件400可以实现机体装置200和地刷装置100之间的转动连接,用于在使用清洁装置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左右扭动机体装置200。由于机体装置200与第一连接件300之间形成一预设夹角,通过左右转动机体装置200,便可以辅助地刷装置100的转弯,该预设夹角优选为钝角。避空槽103的设置释放了部分空间,让整机可以在左右移动角度范围内自由扭转,而不会与地刷装置100发生干涉,在降低了清洁设备整体结构体积的同时增强了机器的操作便捷性,提升了用户的操作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机体装置200既可以相对地刷装置100作前后方向的倾斜转动,又可以相对于地刷装置100做左右方向的扭转,其中机体装置200前后方向倾斜转动的方向是相对于清洁设备的前进和后退方向而言的,机体装置200可以绕转轴向后倾斜转动,使得机体装置200向后倾斜放倒,倾斜过程中,机体装置200与竖直方向可达到的最大角度为52°;机体装置200左右扭转的方向是相对于用户使用清洁设备清洁地面时的用户而言的,户使用清洁设备清洁地面时会处于清洁设备的后方,机体装置200可绕转轴向用户左侧或右侧扭转,扭转的最大角度可以为40°。
具体参考说明书附图,其中附图1-4及图13-14的清洁设置中机体装置则是向左扭转后的示意图,且同时发生了向后的倾斜转动,附图5、图6、图11和图12的清洁设置中机体装置则是向后倾斜转动后的示意图,但并未发生左右方向的扭转,附图7-10中清洁设置中机体装置则是直立状态下的示意图,即既未发生左右方向的扭转,也没有发生前后方向的倾斜转动,附图7-10的直立状态指的是清洁装置静置时的状态,该状态下,相对于地刷装置100,机体装置200微微前倾。地刷装置100与机体装置200之间可以通过柔性管道500连通,柔性管道500的一端可以与吸污通道连通,柔性管道500的另一端可以与回收桶204连通,这样通过吸污口102吸入吸污通道内的污物可以通过柔性管道500进入到回收桶204内。由于地刷装置100与机体装置200之间为转动配合连接,柔性管道500可以适应转动连接处的变形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地刷装置100还包括有底座104和地刷上盖105,地刷上盖105扣合在底座104上,滚刷组件101安装在底座104上,避空槽103开设在地刷上盖105上。底座104作为地刷装置100的主体支撑结构,其上布置有各种器件结构,地刷上盖105扣合在底座104上一方面可以使得地刷装置100整体的外观美观,另一方面可以保护内部的器件结构。
一方面由于机身202需要设置多种收纳以及动力结构,会具有一定的体积,另一方面由于与第二连接件400转动配合的第一连接件300在转动过程中需要避让地刷装置100,第一连接件300的结构需要保持小型化,基于此,机身202的截面面积通常要大于第一连接件300的截面面积。但由于机体装置200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连接件300的延伸方向形成一预设夹角,在机体装置200的转动过程,体积较大的机身202的端面有可能会与地刷装置100的尾端产生干涉,为了避免上述技术问题,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地刷装置100的尾端位于避空槽103两侧的部分形成有用于避让机身202的避让面106,使得机身202在转动过程中与地刷装置100互不干涉。在地刷装置100设置地刷上盖105的情况下,该避让面106可以适应性地设置于地刷上盖105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避让面106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其轮廓形状为一跑道形状,避让面106沿着由前至后的方向,高度逐渐降低,避让面106的最前端点也是避让面106的最高端点,避让面106的最后端点也是避让面106的最低端点。避让面106的前端和后端均为圆弧形状,从而使得整个避让面106的轮廓形成一个跑道圆形状。
在地刷装置100的后端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后轮107,后轮107可以用于地刷装置100在地面上的行走移动,并且可以通过传递机构与动力机构连接,为清洁装置的行走提供助力。如图5和图6所示,当机身202相对于竖直方向处于最大的倾斜角度52°时,在水平正投影面内,机身202的最前端点H的正投影在后轮107的直径的正投影范围内,即机身202的最前端点H的正投影位于后轮107最前端点I的正投影的后方,机身202的最前端点H的正投影位于后轮107最后端点J的正投影的前方。另外,在水平正投影面内,避让面106的最前端点K的正投影位于机身202的最前端点H的正投影的后方。上述的结构设计可以在保证机身202合理高度的同时保持机身202结构的紧凑,使得整机的尺寸协调。
如图7-9所示,机体装置200上还设置有清水桶205,用于储存清洗用液供地刷装置100清洁用,机身202包括位于机身主体2021、位于机身主体2021前侧的回收桶固定部2022和位于机身主体2021后侧的清水桶固定部2023,回收桶固定部2022用于安装固定回收桶204,清水桶固定部2023用于安装固定清水桶205。回收桶固定部2022与机身主体2021之间的交界处形成平行于机体装置200延伸方向的第一轮廓线m,清水桶固定部2023与机身主体2021之间的交界处形成平行于机体装置200延伸方向的第二轮廓线n。如图8所示,当机身202处于直立状态或微前倾状态(机身202延伸方向相对于竖直方向偏转不超过5°)时,机身202的第一轮廓线m和第二轮廓线n的延长线均穿过避让面106;并且,如图9所示,机身202处于直立状态时,在水平正投影面内,避让面106的最前端点K的正投影位于第一轮廓线m的最低端点F的正投影和第二轮廓线n的最低端点G的正投影之间,并且避让面106的最前端点K的正投影更靠近第一轮廓线m的最低端点F的正投影。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在平行于前后方向的竖直正投影面内,避让面106的最前端点K的正投影位于后轮107最高端点M正投影的后方,避让面106的最后端点L的正投影位于后轮107最后端点J正投影的前方,从而可以使得倾斜设置的避让面106位于后轮107的1/4圆弧段范围内,即避让面106的最前端点与后轮107轴心的连线、避让面106最后端点与后轮107轴心的连线所形成的的夹角在90°以内。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避让面106的最前端点K的正投影可以与后轮107最高端点M正投影重合,避让面106的最后端点L的正投影可以与后轮107最后端点J正投影重合,也即,倾斜设置的避让面106不超出(范围相同或小于)后轮107的1/4圆弧段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1和12所示,后轮107与避让面106之间的部分设置有后轮107的传动机构或驱动机构,为了对传动机构或驱动机构进行保护,在后轮107与避让面106之间设置有保护罩108,保护罩108的形状优选为与后轮107同轴的圆柱状,保护罩108可以与地刷上盖105一体成型设置。其中,整个避让面106的轮廓不低于保护罩108的轮廓面,将保护罩108设计为不高于避让面106,可以避免在机体装置200在左右扭转过程中,与避让面106之间产生干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机体装置200相对于第二连接件400的转动角度范围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要来进行具体设计和选择,该转动角度范围的限制因素主要取决于避空槽103以及避让面106的轮廓形状及其尺寸,通过实验发现,当机体装置200左右各转动40°的范围内可以满足清洁设备的日常使用需要,可以完成相应的转弯功能,即机体装置200在避空槽103内的相对于第二连接件400的转动范围为0°~80°。上述避空槽103和避让面106的形状和尺寸的设计,使得机体装置200在转动过程中而不会与地刷装置100发生干涉,不影响用户的使用需求;同时,机体装置200和地刷之间具有较佳的高度差,清洁装置整体上比例协调,在维持功能的同时,整个装置结构更紧凑。避空槽103轮廓的截面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弧形、椭圆弧形、U形或部分跑道圆形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来具体选择。如图13和14所示所示,当机体装置200相对于竖直面向左扭转40°到达左侧的极限位置后,机身202的外沿与避让面106的外沿最接近但仍不会发生干涉,并且此时机体装置背面的清水桶205最接近地面。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5和16所示,为了实现第一连接件300和第二连接件400的可拆卸连接,第二连接件400位于第一连接件300内部的部分形成有环形凹槽401,第一连接件300上设置有锁扣600,锁扣600凸出于第一连接件300的内表面且匹配嵌设于环形凹槽401内。锁扣600设置于第一连接上,当其匹配嵌设于第二连接件400上的环形凹槽401后,锁扣600可以在第一连接件300的轴线方向上对第二限位件实现限位,并且在锁扣600去除的情况下,解除限位,使得第一连接件300和第二连接件400可以分离。使得清洁设备的使用更加灵活,用户在进行清洁,只需要通过锁扣600使得第一连接件300和第二连接件400完成锁定即可实现将机体装置200和地刷装置100完成组装,在完成清洁工作后,可以拆卸锁扣600,解除第一连接件300和第二连接件400的限位锁定,使得机体装置200和地刷装置100分离便于收纳,两种模式的自由切换,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图17和图18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扣600的立体图结构图;图19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固定孔301的立体图结构图;图20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扣600与固定孔301配合状态下的立体结构图。请参照附图16~附图20,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连接件300上开设贯通的固定孔301,锁扣600包括与固定孔301配合的第一锁定部601和与环形凹槽401配合的第二锁定部602。第一锁定部601与固定孔301配合连接,从而可以实现锁扣600与第一连接件300的限位连接,第二锁定部602与环形凹槽401配合连接,从而可以实现锁扣600与第二连接件400的限位连接,进而实现了第一连接件300与第二连接件400之间的限位配合。第一锁定部601的形状与固定孔301的形状相匹配,第一锁定部601的厚度优选与第一连接件300的厚度相同,第二锁定部602的宽度与环形凹槽401的宽度相适应,第二锁定部602的朝向环形凹槽401的表面为与环形凹槽401的槽底弧度相同的圆柱弧面,第二锁定部602的厚度与环形凹槽401的深度相适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锁定部602伸出第一锁定部601的一端,在第一锁定部601相对的另一端形成有卡扣603,卡扣603用于卡接于第一连接件300的内壁。第二锁定部602伸出第二锁定部602的部分和卡扣603可以在固定孔301相对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件300的内表面限位配合,使得锁扣600不会从固定孔301中脱离。卡扣603的设计还可以使得锁扣600可以从第一连接件300的外部嵌入到固定孔301和环形凹槽401中,具体在装配时,第二连接件400套接入第一连接件300后,固定孔301与环形凹槽401正对设置,首先将第二锁定部602伸出第一锁定部601的部分通过固定孔301伸入到第一连接件300的环形凹槽401中,并使得第一锁定部601正对固定孔301,此时锁扣600具有卡扣603的一端会由于卡扣603与第一连接件300的干涉而无法嵌入到固定孔301中,此时用户按压这一端,使得卡扣603产生弹性变形而进入固定孔301中并卡接在第一连接件300的内壁,从而使得第一锁定部601完全嵌入固定孔301中并通过卡扣603和第二锁定部602实现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锁定部601上形成有第一防呆部604,第一连接件300上形成有与第一防呆部604配合的第二防呆部302。第一防呆部604和第二防呆部302相互配合可以避免用户在装配配锁扣600的时候把方向装反,造成零件的损坏或装配失败。第一防呆部604可以为形成于第一锁定部601上的凸起,第二防呆部302则为开设在第一连接件300上的卡槽,在第一锁定部601完全嵌入固定孔301的情况下,该凸起与卡槽恰好配合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固定孔301的边缘形成有工艺槽303,在第一锁定部601与固定孔301配合连接的状态下,工艺槽303贯通第一连接件300。具体地,第一锁定部601上并不存在于该工艺槽303嵌合的结构,在第一锁定部601完全嵌入固定孔301的情况下,该工艺槽303会被第一连接件300和第一锁定部601合围形成一个孔结构,该工艺槽303用于插入工具,将锁扣600撬起,使得卡扣603脱离第一连接件300的限位,将锁扣600拆下。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锁定部601完全嵌入固定孔301的情况下,第二防呆部302和工艺槽303可以分别设置卡扣603的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方式中,锁扣600设置有两个且在第一连接件300上对称设置。多个对称设置的锁扣600可以在多个位置实现第一连接件300和第二连接件400的限位,使得限位结构的分别更为均匀,提高限位效果。
应用场景1:
在需要对室内地面进行清洁时,将第二连接件400插入第一连接件300内部,并通过锁扣600锁定,使得第二连接件400和第一连接件300形成转动套接结构,从而使得机体装置200可以相对于地刷装置100左右转动。使得整机启动,用户来回拖动地刷装置100,以使得地刷装置100中的滚刷组件101擦拭地面,携带污物的气流经过地刷装置100的吸污口102被吸入地刷装置100内,并通过柔性管道500进入机体装置200上的回收桶204内。
当地刷装置100行走至墙壁或家具等障碍物附近时,如果需要地刷装置100向左转弯继续清洁,用户只需要通过手柄201控制机体装置200相对于地刷装置100向左转动,继续向前推动地刷装置100即可使得地刷装置100向左转弯;如果需要地刷装置100向右转弯继续清洁,用户只需要通过手柄201控制机体装置200相对于地刷装置100向右转动,继续向前推动地刷装置100即可使得地刷装置100向右转弯。
应用场景2
在需要将地刷装置100与机体装置200进行连接时,首先将第二连接件400套接入第一连接件300后,使得固定孔301与环形凹槽401正对设置;然后通过第一防呆部604和第二防呆部302的位置确定好锁扣600的正确安装方向;然后安装正确的安装方向将锁扣600的第二锁定部602通过固定孔301伸入到第一连接件300的环形凹槽401中,移动锁扣600的位置,并使得第一锁定部601正对固定孔301,此时锁扣600具有卡扣603的一端会由于卡扣603与第一连接件300的干涉而无法嵌入到固定孔301中;最后用户按压锁扣600设置卡扣603的一端,使得卡扣603产生弹性变形而进入固定孔301中并卡接在第一连接件300的内壁,从而使得第一锁定部601完全嵌入固定孔301中并通过卡扣603和第二锁定部602实现固定。
在需要将相互连接的地刷装置100与机体装置200进行拆卸时,首先将工具插入到固定孔301边缘的工艺槽303中,用力将锁扣600撬起,使得卡扣603脱离第一连接件300的限位;然后将锁扣600从固定孔301中拆下,解除第一连接件300和第二连接件400之间的限位;最后将第二连接件400从第一连接件300中抽出,完成地刷装置100和机体装置200的拆卸分离,操作省力,降低了用户的劳动强度,使得用户体验大为提升。
本说明书中部分实施例采用递进或并列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6)
1.一种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体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手柄和机身;
第一连接件,位于所述机身背离所述手柄的一端,所述机体装置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延伸方向形成一预设夹角;以及
地刷装置,所述地刷装置自尾端向前端内凹形成避空槽,所述地刷装置包括伸出至所述避空槽内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在所述避空槽内转动套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内,使得所述机体装置能够围绕所述第二连接件转动;
所述机身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截面面积,所述地刷装置的尾端位于所述避空槽两侧的部分形成有用于避让所述机身的避让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面的轮廓形状为跑道形状且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所述避让面沿着由前至后的方向,高度逐渐降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刷装置上设置有后轮,当所述机身相对于竖直方向向后偏转倾斜至最大倾斜角度时,在水平正投影面内,所述机身的最前端点的正投影在所述后轮的直径的正投影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水平正投影面内,所述避让面的最前端点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机身的最前端点的正投影的后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包括位于机身主体、位于所述机身主体前侧的回收桶固定部和位于机身主体后侧的清水桶固定部,所述回收桶固定部与所述机身主体之间的交界处形成平行于所述机体装置延伸方向的第一轮廓线,所述清水桶固定部与所述机身主体之间的交界处形成平行于所述机体装置延伸方向的第二轮廓线,当所述机身处于直立状态时,所述第一轮廓线和所述第二轮廓线的延长线均穿过所述避让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处于直立状态时,在水平正投影面内,所述避让面的最前端点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轮廓线的最低端点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二轮廓线的最低端点的正投影之间,且所述避让面的最前端点的正投影更靠近所述第一轮廓线的最低端点的正投影。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面不超出所述后轮的1/4圆弧段范围,所述后轮的1/4圆弧段范围是所述后轮的最高端点和所述后轮的最后端点之间的1/4圆弧段范围。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与所述避让面之间设置有保护罩,所述避让面的轮廓不低于所述保护罩的轮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刷装置还包括底座、扣合在所述底座上的地刷上盖和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滚刷组件,所述避空槽开设在所述地刷上盖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装置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转动角度范围为0°~80°。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内部的部分形成有环形凹槽,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锁扣,所述锁扣凸出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内表面且匹配嵌设于所述环形凹槽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设置有两个且在所述第一连接件上对称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件上开设贯通的固定孔,所述锁扣包括与所述固定孔配合的第一锁定部和与所述环形凹槽配合的第二锁定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定部伸出所述第一锁定部的一端,在所述第一锁定部相对的另一端形成有卡扣,所述卡扣用于卡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内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部上形成有第一防呆部,所述第一连接件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防呆部配合的第二防呆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的边缘形成有工艺槽,在所述第一锁定部与所述固定孔配合连接的状态下,所述工艺槽贯通所述第一连接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606014.8U CN217524961U (zh) | 2022-03-20 | 2022-03-20 | 清洁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606014.8U CN217524961U (zh) | 2022-03-20 | 2022-03-20 | 清洁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524961U true CN217524961U (zh) | 2022-10-04 |
Family
ID=834274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606014.8U Active CN217524961U (zh) | 2022-03-20 | 2022-03-20 | 清洁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524961U (zh) |
-
2022
- 2022-03-20 CN CN202220606014.8U patent/CN21752496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521474B1 (en) | Steering assembly for surface cleaning device | |
US8060981B2 (en) | Upright vacuum cleaner | |
KR102372897B1 (ko) | 청소기 | |
EP3576588B1 (en) | A tool for a surface cleaning apparatus | |
EP2505111B1 (en) | Canister type vacuum cleaner | |
JP2005177452A (ja) | 真空掃除機の屈折延長管 | |
WO2013005522A1 (ja) | 電気掃除機 | |
EP4289322A1 (en) | Cleaner | |
US9009915B2 (en) | Upright type vacuum cleaner | |
CN217524961U (zh) | 清洁设备 | |
EP2989956B1 (en) | Vacuum cleaner | |
US8677556B2 (en) | Upright type vacuum cleaner | |
US20110119862A1 (en) | Canister type vacuum cleaner | |
EP2765894B1 (en) | Steering assembly for surface cleaning device | |
GB1575490A (en) | Separable handle for cleaner | |
CN217524979U (zh) | 地刷装置及清洁设备 | |
CN114557646A (zh) | 地刷装置及清洁设备 | |
JPH02234733A (ja) | アップライト形電気掃除機 | |
JP2007175196A (ja) | 電気掃除機 | |
US8720003B2 (en) | Upright type vacuum cleaner | |
US20250049281A1 (en) | Cleaner | |
JP2005334323A (ja) | 電気掃除機 | |
CN218500648U (zh) |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行走模块及清洁机 | |
CN221511770U (zh) | 一种表面清洁装置 | |
CN217013872U (zh) | 手推式洗地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