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93953U - 一种钳子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钳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493953U CN217493953U CN202221565497.8U CN202221565497U CN217493953U CN 217493953 U CN217493953 U CN 217493953U CN 202221565497 U CN202221565497 U CN 202221565497U CN 217493953 U CN217493953 U CN 21749395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nnular flange
- pincers
- mounting hole
- hole section
- ar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10000000080 chela (arthropods)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105 physical stamina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Gripping Jigs, Holding Jigs, And Positioning Ji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钳子,包括连接件、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通过连接件连接在一起,第一钳体包括有第一钳口部、第一钳腮部和第一钳柄部,第二钳体包括有第二钳口部、第二钳腮部和第二钳柄部,第一钳腮部上设置有环形槽和第一环形凸缘,第一环形凸缘设置在环形槽的中部,第一环形凸缘内侧开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二钳腮部上设置有第二环形凸缘,第二环形凸缘内侧连通地开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二环形凸缘套设在第一环形凸缘外侧并伸入环形槽内,第二钳体以第一环形凸缘为旋转轴相对第一钳体旋转,第二安装孔与第一安装孔连通,连接件穿过第二安装孔连接在第一安装孔内。本实用新型具有连接平稳且对连接件性能要求不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五金工具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钳子。
背景技术
五金工具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钳子是五金工具中最基本的类别之一。钳子通常包括铆钉和两个钳体,在组装时,铆钉穿过两个钳体,然后通过压合机将铆钉压变形,使得两个钳体交叉铰接在一起,接着通过打磨机磨平铆钉凸起钳体的部分。铆钉既起到连接两个钳体的作用,在钳子开合工作时,又起到旋转轴的作用,因此对铆钉的性能要求较高,这无疑会增加材料成本。而且,在长期使用后,铆钉因长期磨损容易会松动,导致两个钳体连接不够平稳,在开合操作时,会发生晃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平稳且对连接件性能要求不高的钳子。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钳子,包括连接件、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通过连接件可转动地交叉连接在一起,第一钳体包括有第一钳口部、第一钳腮部和第一钳柄部,第二钳体包括有第二钳口部、第二钳腮部和第二钳柄部,第一钳腮部上设置有环形槽和第一环形凸缘,第一环形凸缘凸出地设置在环形槽的中部,第一环形凸缘内侧开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二钳腮部上设置有第二环形凸缘,第二环形凸缘内侧连通地开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二环形凸缘套设在第一环形凸缘外侧并伸入环形槽内,第二钳体能以第一环形凸缘为旋转轴相对第一钳体旋转,第二安装孔与第一安装孔连通,连接件穿过第二安装孔连接在第一安装孔内。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第二环形凸缘套设在第一环形凸缘外侧,第二钳体以第一环形凸缘为旋转轴相对第一钳体旋转,并通过穿过第二安装孔连接在第一安装孔内的连接件将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可转动地连接在一起,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将旋转轴功能和轴向连接功能拆分,在满足旋转强度的前提下,降低了对连接件的强度要求,有利于降低连接件的材料成本。另外,本实用新型采用凸缘与凹槽的配合,有利于提高两个钳体在相对转动时的平稳性,并提高其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方案是,环形槽内设置有弧形凹槽,弧形凹槽凹陷于环形槽的槽底,弧形凹槽与第一环形凸缘同轴布置;第二环形凸缘的自由端端面凸出地设置有止挡部,止挡部嵌入弧形凹槽内并能沿弧形凹槽的延伸方向移动;第二钳体能相对第一钳体旋转预设角度,预设角度等于弧形凹槽的圆心角。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止挡板沿弧形凹槽移动,利用机械结构限制两个钳体的最大张开角度,以方便用户单手操作。
进一步的方案是,弧形凹槽设为两个,两个弧形凹槽以其中心对称布置,止挡部的数量与弧形凹槽的数量相等,止挡部与弧形凹槽一一对应设置。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钳腮部设置有第一邻接面,第一邻接面位于环形槽的外侧;第二钳腮部设置有第二邻接面,第二邻接面位于第二环形凸缘的外侧,第一邻接面和/或第二邻接面上设置有凸面,第一邻接面和第二邻接面之间通过凸面邻接。
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凸面,有利于减小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小摩擦力,使得两个钳体开合更轻松、灵活,方便用户使用操作。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邻接面设为平面,第二邻接面凸起地设置有第一凸面,第一凸面沿第二邻接面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一凸面与第一邻接面抵接,或者,第一邻接面凸起地设置有第二凸面,第二凸面沿第一邻接面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二邻接面设为平面,第二凸面与第二邻接面抵接。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邻接面和第二邻接面均凸起地设置有第三凸面,两个第三凸面对应布置且相互抵接。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安装孔设为阶梯孔,第二安装孔包括依次同轴设置并连通的第一孔段、第二孔段和第三孔段,第二孔段的直径小于第一孔段的直径,且第二孔段的直径小于第三孔段的直径;第一环形凸缘设置在第三孔段内,连接件依次穿过第一孔段、第二孔段连接在第一安装孔内,第二孔段的直径大于第一安装孔的直径,连接件的中部与第二孔段的孔壁之间具有预设间隙。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钳柄部和第二钳柄部之间连接有弹性件,弹性件靠近第一钳腮部和第一钳腮部设置。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钳柄部在靠近第一钳腮部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容纳槽,第二钳柄部在靠近第二钳腮部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容纳槽,第一容纳槽与第二容纳槽对应布置,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钳体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钳体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是图4中A处的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闭合时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张开时的剖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4,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钳子包括连接件(图中未画出)、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通过连接件可转动地交叉连接在一起。第一钳体1包括有第一钳口部11、第一钳腮部12和第一钳柄部13,第二钳体2包括有第二钳口部21、第二钳腮部22和第二钳柄部23,第一钳腮部12和第二钳腮部22上下堆叠,连接件同时与第一钳腮部12和第二钳腮部22连接。
第一钳腮部12上设置有第一邻接面121、环形槽122和第一环形凸缘123,环形槽122位于第一邻接面121的中部并向下凹陷于第一邻接面121,第一环形凸缘123设置在环形槽122的中部,第一环形凸缘123的自由端凸出环形槽122的槽口,第一环形凸缘123内侧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24,第一安装孔124、第一环形凸缘123和环形槽122均同轴布置。
第二钳腮部22上设置有第二邻接面221和第二环形凸缘222,第二环形凸缘222位于第二邻接面221的中部并向上凸起于第二邻接面221,第二环形凸缘222内侧贯穿地开设有第二安装孔223,第二安装孔223与第二环形凸缘222同轴布置。
第一钳腮部12和第二钳腮部22上下堆叠连接时,第二环形凸缘222套设在第一环形凸缘123外侧并伸入环形槽122内,第二环形凸缘222与第一环形凸缘123间隙配合,使得第二钳体2能以第一环形凸缘123为旋转轴相对第一钳体1旋转,即本实施例的钳子不是以连接件为旋转轴,而是以第一环形凸缘123的外周壁为旋转接触面进行转动,进而实现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的开合操作。连接件的主要作用是防止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分离。具体地,第二安装孔223与第一安装孔124连通,连接件穿过第二安装孔223连接在第一安装孔124内,连接件可以与第一安装孔124螺纹连接,也可以过盈配合连接。
结合图2、图3、图6和图7,本实施例的钳子在张开时,第二钳体2能相对第一钳体1旋转预设角度,该预设角度设为锐角。
具体地,环形槽122内设置有两个弧形凹槽125,弧形凹槽125凹陷于环形槽122的槽底,弧形凹槽125与第一环形凸缘123同轴布置,两个弧形凹槽125以其自身中心对称布置,弧形凹槽125的弧长设为劣弧,弧形凹槽125的圆心角设为锐角,弧形凹槽125的圆心角即为第二钳体2相对第一钳体1旋转的最大角度。
对应地,第二环形凸缘222的自由端端面凸出地设置有止挡部224,止挡部224的数量与弧形凹槽125的数量相等,止挡板与弧形凹槽125一一对应设置。当第二环形凸缘222套设在第一环形凸缘123外侧时,止挡部224穿过环形槽122嵌入弧形凹槽125内,且止挡部224能沿弧形凹槽125的延伸方向移动。
结合图4和图5,第一钳腮部12设置有第一邻接面121,第一邻接面121位于环形槽122的外侧。第二钳腮部22设置有第二邻接面221,第二邻接面221位于第二环形凸缘222的外侧。第一邻接面121和/或第二邻接面221上设置有凸面,第一邻接面121和第二邻接面221之间通过凸面抵接,以减小第一邻接面121与第二邻接面221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小摩擦力,使得钳子开合更省力、灵活。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邻接面121设为平面,第二邻接面221凸出有第一凸面,第一凸面沿第二邻接面221的延伸方向延伸,形成环形凸面,第一凸面与第一邻接面121抵接,如图5所示。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邻接面121凸出有第二凸面,第二凸面沿第一邻接面121的延伸方向延伸,形成环形凸面,第二邻接面221设为平面,第二凸面与第二邻接面221抵接。
在又一实施例中,第一邻接面121和第二邻接面221均凸出有第三凸面,两个第三凸面对应布置且相互抵接。
在图4中,第二安装孔223设为阶梯孔,第二安装孔223包括依次同轴设置的第一孔段2231、第二孔段2232和第三孔段2233,第一孔段2231的直径大于第三孔段2233的直径,第三孔段2233的直径大于第二孔段2232的直径,使得第二安装孔223内形成有凸环2234,凸环2234从第二安装孔223的孔壁向其中心凸出预设距离。第一环形凸缘123插装在第三孔段2233内并与第二孔段2232间隙配合。第二孔段2232的直径大于第一安装孔124的直径,连接件依次穿过第一孔段2231、第二孔段2232连接在第一安装孔124内,连接件的中部与第二孔段2232的孔壁之间具有预设间隙,使得在第二钳体2相对第一钳体1旋转时,第二孔段2232的孔壁不与连接件的中部直接接触。
结合图1至图3,第一钳体1和第二钳体2之间连接有弹性件(图中未示出),弹性件设置在第一钳柄部13和第二钳柄部23之间。具体地,第一钳柄部13在靠近第一钳腮部12的内侧开设有第一容纳槽14,第二钳柄部23在靠近第二钳腮部22的内侧开设有第二容纳槽24,第一容纳槽14与第二容纳槽24对应布置,弹性件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容纳槽14和第二容纳内。
综上可见,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二环形凸缘套设在第一环形凸缘外侧,第二钳体以第一环形凸缘为旋转轴相对第一钳体旋转,并通过穿过第二安装孔连接在第一安装孔内的连接件将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可转动地连接在一起,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将旋转轴功能和轴向连接功能拆分,在满足旋转强度的前提下,降低了对连接件的强度要求,有利于降低连接件的材料成本。另外,本实用新型采用凸缘与凹槽的配合,有利于提高两个钳体在相对转动时的平稳性,并提高其使用寿命。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钳子,包括连接件、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所述第一钳体和所述第二钳体通过所述连接件可转动地交叉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钳体包括有第一钳口部、第一钳腮部和第一钳柄部,所述第二钳体包括有第二钳口部、第二钳腮部和第二钳柄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钳腮部上设置有环形槽和第一环形凸缘,所述第一环形凸缘凸出地设置在所述环形槽的中部,所述第一环形凸缘内侧开设有第一安装孔;
所述第二钳腮部上设置有第二环形凸缘,所述第二环形凸缘内侧连通地开设有第二安装孔;
所述第二环形凸缘套设在所述第一环形凸缘外侧并伸入所述环形槽内,所述第二钳体能以所述第一环形凸缘为旋转轴相对所述第一钳体旋转,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连通,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钳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形槽内设置有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凹陷于所述环形槽的槽底,所述弧形凹槽与所述第一环形凸缘同轴布置;
所述第二环形凸缘的自由端端面凸出地设置有止挡部,所述止挡部嵌入所述弧形凹槽内并能沿所述弧形凹槽的延伸方向移动;
所述第二钳体能相对所述第一钳体旋转预设角度,所述预设角度等于所述弧形凹槽的圆心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钳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弧形凹槽设为两个,两个所述弧形凹槽以其中心对称布置,所述止挡部的数量与所述弧形凹槽的数量相等,所述止挡部与所述弧形凹槽一一对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钳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钳腮部设置有第一邻接面,所述第一邻接面位于所述环形槽的外侧;
所述第二钳腮部设置有第二邻接面,所述第二邻接面位于所述第二环形凸缘的外侧,所述第一邻接面和/或所述第二邻接面上设置有凸面,所述第一邻接面和所述第二邻接面之间通过所述凸面邻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钳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邻接面设为平面,所述第二邻接面凸起地设置有第一凸面,所述第一凸面沿所述第二邻接面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凸面与所述第一邻接面抵接,或者,
所述第一邻接面凸起地设置有第二凸面,所述第二凸面沿所述第一邻接面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邻接面设为平面,所述第二凸面与所述第二邻接面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钳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邻接面和所述第二邻接面均凸起地设置有第三凸面,两个所述第三凸面对应布置且相互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钳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安装孔设为阶梯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包括依次同轴设置并连通的第一孔段、第二孔段和第三孔段,所述第二孔段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孔段的直径,且所述第二孔段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三孔段的直径;
所述第一环形凸缘设置在所述第三孔段内,所述连接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孔段、所述第二孔段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所述第二孔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直径,所述连接件的中部与所述第二孔段的孔壁之间具有预设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钳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钳柄部和所述第二钳柄部之间连接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靠近所述第一钳腮部和所述第二钳腮部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钳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钳柄部在靠近所述第一钳腮部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二钳柄部在靠近所述第二钳腮部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与所述第二容纳槽对应布置,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槽和所述第二容纳槽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565497.8U CN217493953U (zh) | 2022-06-21 | 2022-06-21 | 一种钳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565497.8U CN217493953U (zh) | 2022-06-21 | 2022-06-21 | 一种钳子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493953U true CN217493953U (zh) | 2022-09-27 |
Family
ID=83340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565497.8U Active CN217493953U (zh) | 2022-06-21 | 2022-06-21 | 一种钳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493953U (zh) |
-
2022
- 2022-06-21 CN CN202221565497.8U patent/CN21749395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4935595A (en) | Electrode tip replacement apparatus for welding gun | |
EP1452274B1 (en) | A unit for increasing clamping force for a vice | |
JP2009527364A (ja) | 切り替え可能な止め輪用プライヤのスライド式切り替え機構 | |
US6786117B1 (en) | Versatile use pliers | |
EP0950472A1 (en) | Utility pliers | |
CN217493953U (zh) | 一种钳子 | |
US20140026329A1 (en) | Firefighter tool | |
CN214604439U (zh) | 一种机器人 | |
US20210331293A1 (en) | Crimping pliers | |
CN203856879U (zh) | 一种旋转自锁式铰链机构及由其构成的双头夹具 | |
US20240100668A1 (en) | Press tool assembly | |
US4534573A (en) | Chuck key | |
KR200203399Y1 (ko) | 분할형 렌치 | |
CN212265724U (zh) | 内外一体卡簧钳 | |
CN207522415U (zh) | 一种新型平口钳 | |
US2687567A (en) | Door handle pin removal tools and the like | |
US2707412A (en) | Open-end ratcheting pipe wrench | |
WO2019041450A1 (zh) | 卡簧钳 | |
CN219359219U (zh) | 一种立式氧化线防撞夹具 | |
CN218362527U (zh) | 一种齿轮加工工装 | |
CN100503175C (zh) | 双头卡簧钳 | |
CN212096127U (zh) | 一种可换批杆螺丝批 | |
CA2928569A1 (en) | Reinforcement member for handle of tool | |
US996841A (en) | Wrench. | |
CN215789239U (zh) | 力矩可调式手动夹口钳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529500 Dagang Kengwei intersection, Baisha, Jiangcheng District, Yangjiang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Tianjiao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Zhong Guo Address before: 529500 Dagang Kengwei intersection, Baisha, Jiangcheng District, Yangjiang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Yangjiang Tianjiao Household Products Manufactur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Zhong G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