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87112U - 枝桠种植床结构 - Google Patents
枝桠种植床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487112U CN217487112U CN202221525938.1U CN202221525938U CN217487112U CN 217487112 U CN217487112 U CN 217487112U CN 202221525938 U CN202221525938 U CN 202221525938U CN 217487112 U CN217487112 U CN 21748711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ranch
- planting
- layer
- planting soil
- bed struc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枝桠种植床结构,涉及种植床技术领域,包括种植土层和网格状的枝桠结构;枝桠结构布置在种植土层的上方,枝桠结构采用枝桠捆横向及竖向交错布置捆扎而成,枝桠结构的网格内填充种植土,种植土用于种植植物,若干植物通过土工绳按照预设间隔捆绑在枝桠捆上,利用枝桠捆可以使新植苗木稳固性得到提升,促进扎根生芽,枝桠捆随着时间逐步降解,为苗木生长提供必需的养分,进一步保证苗木茁壮生长,使废弃枝条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应用到滨海地区时,枝桠捆结合种植土的结构可减缓海浪对种植土及苗木的冲击,有效减少土壤的流失,为苗木栽植提供良好的条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种植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枝桠种植床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的植物种植床通常采用种植土,即将植物直接种植在种植土上,采用这种种植方式,特别是在滨海地区,新种植的植物根系与种植土得到充分的结合,在海水的冲刷、海风的吹击下,特别容易倒伏、漂浮,致使植物无法成活,同时,园林植物修剪下来的枝条通常作为农业废弃物直接丢弃或者焚烧,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因此,提供一种充分利用废弃枝条的种植床结构,以满足生态种植需求,是很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枝桠种植床结构,能够将废弃枝条形成网格状的枝桠结构并与种植土层结合使用;使枝桠结构作为肥料的同时可以对新种植植物进行牢固捆绑,使植物因外界因素产生倒伏等状况造成的无法成活的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枝桠种植床结构,包括:种植土层和网格状的枝桠结构;
所述枝桠结构布置在所述种植土层的上方,所述枝桠结构采用枝桠捆横向及竖向交错布置捆扎而成,所述枝桠结构的网格内填充种植土,所述种植土用于种植植物,若干植物通过土工绳按照预设间隔捆绑在所述枝桠捆上。
进一步地,所述枝桠捆采用两股绳捆扎枝桠形成直径为150mm的枝桠捆。
进一步地,所述枝桠结构的若干网格为方形格,方形格的规格为:长×宽为1000mm×1000mm的方格。
进一步地,所述网格状的枝桠结构采用的枝桠为园林苗木修剪下来的废弃枝条。
进一步地,所述枝条的类型包括柳条或竹子。
进一步地,所述种植土层的下方铺设土工布层,所述土工布层的下方铺设砌石层。
进一步地,所述砌石层的上方通过淤泥嵌缝压实找平。
进一步地,所述土工布层的两侧向上包围种植土层及网格状的枝桠结构的上游和下游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枝桠结构及种植土的上方铺设碎石层。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枝桠种植床结构,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的技术效果有:
该枝桠种植床结构中,包括种植土层和网格状的枝桠结构;枝桠结构布置在种植土层的上方,枝桠结构采用枝桠捆横向及竖向交错布置捆扎而成,枝桠结构的网格内填充种植土,种植土用于种植植物,若干植物通过土工绳按照预设间隔捆绑在枝桠捆上,利用枝桠捆可以使新植苗木稳固性得到提升,促进扎根生芽,枝桠捆随着时间逐步降解,为苗木生长提供必需的养分,进一步保证苗木茁壮生长,使废弃枝条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应用到滨海地区时,枝桠捆结合种植土的结构可减缓海浪对种植土及苗木的冲击,有效减少土壤的流失,为苗木栽植提供良好的条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枝桠种植床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网格状的枝桠结构的示意图。
图标:100-种植土层;200-枝桠结构;210-枝桠捆;220-土工绳;230-方形格;300-土工布层;400-砌石层;500-淤泥层;600-碎石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枝桠种植床结构,其可以将废弃的枝条捆绑形成网格状的枝桠结构,并结合种植土使用,形成栽培植物的容器,使得废弃枝条得到充分利用,同时还可以对植物进行固定,保障植物与种植土之间栽培的牢固性,为植物生长提供保障。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枝桠种植床结构,包括:种植土层100和网格状的枝桠结构200;
其中,网格状的枝桠结构200布置在种植土层100的上方,枝桠结构200采用枝桠捆210横向及竖向交错布置捆扎而成,枝桠结构200的网格内填充种植土,种植土用于种植植物,若干植物通过土工绳220按照预设间隔捆绑在枝桠捆210上。利用枝桠捆210可以使新植苗木稳固性得到提升,促进扎根生芽,枝桠捆210随着时间逐步降解,为苗木生长提供必需的养分,进一步保证苗木茁壮生长,使废弃枝条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应用到滨海地区时,枝桠捆210结合种植土的结构可减缓海浪对种植土及苗木的冲击,有效减少土壤的流失,为苗木栽植提供良好的条件。
优选地,枝桠捆210采用两股绳捆扎枝桠形成直径为150mm的枝桠捆210。
优选地,枝桠结构200的若干网格为方形格230,方形格230的规格为:长×宽为1000mm×1000mm的方格。
此外,为了便于植物种植初期免受风的卷扫而出现大面积死亡的现象,利用土工绳220将植物苗间隔1000mm捆绑在枝桠捆210上。
优选地,网格状的枝桠结构200采用的枝桠为园林苗木修剪下来的废弃枝条。其形成的网格状结构可以作为容纳种植物的容器,既是对资源的重复利用,后期又可自然降解,为苗木生长提供养分。
优选地,枝条的类型包括柳条或竹子,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植物的枝条以供使用。
优选地,种植土层100的下方铺设土工布层300,土工布层300的下方铺设砌石层400。砌石层400的上方通过淤泥嵌缝压实找平,形成淤泥层500,厚度为50-100mm,淤泥层500可以透过土工布层300。
优选地,土工布层300的两侧向上包围种植土层100及网格状的枝桠结构200的上游和下游位置,用于避免种植土的流失。
优选地,枝桠结构200及种植土的上方铺设碎石层600,起到避免种植土的流失的作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的枝桠种植床结构,尤其适用于滨海地区,对环境无任何污染,并可以有效削弱海浪冲击力,减轻海浪对于植株的冲刷,并且稳固植株及种植土,防止土壤流失,保证了植株的成活,达到修复滨海生态景观带的目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枝桠种植床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种植土层和网格状的枝桠结构;
所述枝桠结构布置在所述种植土层的上方,所述枝桠结构采用枝桠捆横向及竖向交错布置捆扎而成,所述枝桠结构的网格内填充种植土,所述种植土用于种植植物,若干植物通过土工绳按照预设间隔捆绑在所述枝桠捆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枝桠种植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枝桠捆采用两股绳捆扎枝桠形成直径为150mm的枝桠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枝桠种植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枝桠结构的若干网格为方形格,方形格的规格为:长×宽为1000mm×1000mm的方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枝桠种植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状的枝桠结构采用的枝桠为园林苗木修剪下来的废弃枝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枝桠种植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枝条的类型包括柳条或竹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枝桠种植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土层的下方铺设土工布层,所述土工布层的下方铺设砌石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枝桠种植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砌石层的上方通过淤泥嵌缝压实找平。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枝桠种植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工布层的两侧向上包围种植土层及网格状的枝桠结构的上游和下游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枝桠种植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枝桠结构及种植土的上方铺设碎石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525938.1U CN217487112U (zh) | 2022-06-17 | 2022-06-17 | 枝桠种植床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525938.1U CN217487112U (zh) | 2022-06-17 | 2022-06-17 | 枝桠种植床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487112U true CN217487112U (zh) | 2022-09-27 |
Family
ID=833391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525938.1U Active CN217487112U (zh) | 2022-06-17 | 2022-06-17 | 枝桠种植床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487112U (zh) |
-
2022
- 2022-06-17 CN CN202221525938.1U patent/CN21748711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790931B (zh) | 一种水库消落带陡坡地区受损生态系统修复方法 | |
CN106612692B (zh) | 一种基于生物炭隔层的滨海盐碱地景观绿化方法及景观树种栽种构造 | |
CN105340614B (zh) | 一种硬质边坡格构生态绿化结构及方法 | |
CN204825784U (zh) | 一种边坡生态防护系统 | |
CN208266847U (zh) | 适用于黄土地区的沟壑区快速修复结构 | |
CN101502223A (zh) | 边坡植土绿化用具及边坡植土绿化方法 | |
CN102900060A (zh) | 一种土工格室型生态沟渠 | |
CN105926533A (zh) | 一种植入型生态固滩方法 | |
CN107964963A (zh) | 高陡边坡创面纤维骨架团粒结构修复技术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2012229A (zh) | 一种用于石灰岩矿采场高陡坡岩石边坡的生态修复系统 | |
CN111456043A (zh) | 一种排土场边坡覆绿的结构 | |
CN114223449B (zh) | 困难立地红树林生态修复方法 | |
CN212589126U (zh) | 一种保水型生态环保树池 | |
CN107905208B (zh) | 一种加速石漠化区岩石风化的水土保持结构及其构建方法 | |
CN110424419A (zh) | 一种框格梁边坡绿化系统的施工方法 | |
CN212896409U (zh) | 一种三维土工网垫植草护坡结构 | |
CN217487112U (zh) | 枝桠种植床结构 | |
CN113774934A (zh) | 一种煤矸石渣坡生态恢复方法 | |
CN219395680U (zh) | 一种生态护坡结构及边坡防护毯 | |
CN207228135U (zh) | 水平篱笆拦土生态护坡结构 | |
CN111886959A (zh) | 一种矿山陡坡面的生态复绿方法 | |
CN217710769U (zh) | 用于挖方边坡生态防护的锚桩型土工格室结构 | |
CN207700178U (zh) | 一种加速石漠化区岩石风化的水土保持结构 | |
CN110771293A (zh) | 一种石漠化地区的治理方法 | |
CN206314278U (zh) | 一种可储水植草格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