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48687U - 一种支架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支架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448687U CN217448687U CN202221163845.9U CN202221163845U CN217448687U CN 217448687 U CN217448687 U CN 217448687U CN 202221163845 U CN202221163845 U CN 202221163845U CN 217448687 U CN217448687 U CN 21744868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ent
- section
- ring
- bracket part
- pati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7/00—Drainage appliance for wounds or the like, i.e. wound drains, implanted drains
- A61M27/002—Implant devices for drainage of body fluids from one part of the body to another
- A61M27/008—Implant devices for drainage of body fluids from one part of the body to another pre-shaped, for use in the urethral or ureteral tract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02—Prostheses implantable into the body
- A61F2/04—Hollow or tubular parts of organs, e.g. bladders, tracheae, bronchi or bile duc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Transplantation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架管,至少包括从第一支架部过渡到第二支架部的支架管本体,第一支架部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引流或通过导丝的通道。第一支架部与所述第二支架部的连接部分是以从第一支架部的第一截面过渡为第二截面的方式设置的,并且第二支架部设置有与所述通道连通且适配的至少一个槽。现有技术中的双J管会对患者腔内结构造成挤压,本申请通过近似半月形的第二支架部减小该挤压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使得患者不受到刺激,易于医疗进程的开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架管。
背景技术
双J管又称为猪尾管,其两端弯曲。寻常双J管具有内支架和引流的功能,用于解除输尿管炎症等多种需置入患者腔内结构的情况中。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双J管会对患者带来极大不适感,管状部分置入患者体内后,其扩张作用对患者造成挤压感。
中国专利CN211068673U公开了一种双通道双J管,包括双J管本体,双J管本体包括一体成型的肾盂端弹性圈、膀胱端弹性圈和引流管,肾盂端弹性圈和膀胱端弹性圈分别连接在引流管的两端;双J管本体内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贯通双J管本体的两端,第一通道用于将肾盂内的尿液引流到膀胱内,第二通道贯通引流管的两端,第二通道内设有密封第二通道的密封装置;使用时,将导丝通过第二通道置入体内,然后撤出原双J管,再直接将新双J管顺导丝插入,实现对双J管的更换。整个操作过程中,不必重新寻找输尿管开口的位置,不用担心输尿管狭窄,从本质上解决了更换双J管困难的问题,提高了更换速度和安全性能。但是该专利的缺陷在于:导丝依然留置于患者体内,无法移除导丝导致患者有着不适感。并且虽然该专利的双J管采用椭圆形截面,但是其舒适度依然无法保障。本发明采用的各半月形截面在维持支架管功能,并且具有固定效果的同时,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
中国专利CN214343903U公开了一种腹腔镜下双J管分段置入引导结构,包括双J管本体、第一引导导丝和第二引导导丝;双J管本体的一端设置上J管和另一端设置下J管;双J管本体上开设若干个侧孔,且在双J管本体上的不同位置处设置第一标记处和第二标记处;第一引导导丝包括用于插入第二标记处的第一硬质导丝;第一硬质导丝与第一软质导丝连接,第一硬质导丝与第一软质导丝之间设置第一限位块;第二引导导丝包括用于插入第一标记处的第二硬质导丝;第二硬质导丝与第二软质导丝连接,第二硬质导丝与第二软质导丝之间设置第二限位块。但是该专利的缺陷在于:该专利的对导丝进行改造,将其作为双J管的内部支撑,其不利于双J管的取出和更换。并且其在将双J管置入患者体内后,直接将导丝拔出,极易造成双J管的不稳定,导致双J管不处于正确位置,从而对患者带来不适感甚至伤害。
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发明人做出本实用新型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实用新型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实用新型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支架管,至少包括从第一支架部过渡到第二支架部的支架管本体,所述第一支架部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引流或通过导丝的通道,所述第一支架部与所述第二支架部的连接部分是以从所述第一支架部的第一截面过渡为第二截面的方式设置的,并且第二支架部设置有与所述通道连通且适配的至少一个槽。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架部设有用于排水的实心壁或多孔,所述第二支架部设有用于排水的实心壁、多孔和/或纵向脊。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支架部远离所述第一支架部的末端设有用于留置于患者腔体结构外部的牵引组件。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支架管本体在其长度方向上设有渐变标记。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架部的端部延第一方向弯曲为可形变的第一环圈,所述第二支架部的端部延第二方向弯曲为可形变的第二环圈。所述第一环圈的第一径向面与所述第二环圈的第二径向面之间的第一角度的范围为0~180度。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环圈的第一径向面与所述第二环圈的第二径向面在同一个平面重叠,或者所述第一环圈的第一径向面与所述第二环圈的第二径向面彼此垂直。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连接部分包括所述第一支架部的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支架部的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支架部的第一连接端为斜向端口,所述斜向端口的切面与所述第一支架部的轴线相交并形成第二角度。所述第二支架部的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平滑过渡。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架部与所述第二支架部之间的连接方式至少包括分体式连接和一体式连接。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架部和第二支架部涂敷有亲水性或抗微生物或抗钙化涂层。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架部具有相同管状结构的独立的推杆,所述推杆用于将所述支架管本体置入患者的腔内结构,所述推杆设有至少一个用于通过导丝或其他设备的第二通道,所述推杆与所述支架管本体之间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发明采用第一支架部和第二支架部,通过第一支架部的第一截面过渡为第二支架部的第二截面,维持支架管功能,并且具有固定效果。置入患者腔内结构的管状结构过渡成了非圆形截面的半弧形结构,现有技术中的双J管会对患者腔内结构造成挤压,本申请通过近似半月形的第二支架部减小该挤压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使得患者不受到刺激,易于医疗进程的开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支架管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支架管的第一角度为90°、环圈为单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支架管的第一角度为90°、环圈为双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支架管的第一角度为90°、环圈为单圈、带有牵引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支架管的第一角度为180°、环圈为单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支架管的第一角度为180°、环圈为双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支架管的第一角度为180°、环圈为单圈、带有牵引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支架管的优选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支架管本体;2:第一支架部;3:第二支架部;4:通道;5;第一环圈;6:第二环圈;7:牵引组件;8:连接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申请涉及一种支架管,至少包括从第一支架部2过渡到第二支架部3的支架管本体1,第一支架部2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引流或通过导丝的通道4。第一支架部2与第二支架部3的连接部分8是以从第一支架部2的第一截面过渡为第二截面的方式设置的,并且第二支架部3设置有与通道4连通且适配的至少一个槽。优选地,第一支架部2为管状,其中间设有通道4,形成中空连续管。第一支架部2需插入患者腔内结构,作为例如输尿管或胆管。第二支架部3从第一支架部2过渡,其截面发生了改变。第一支架部2截面优选为圆形,由于存在通道4,也可认为截面是环形,但为表述清楚,将其称为圆形。第二支架部3截面为非圆形,但是其通过第一支架部2的圆形进行过渡。其中,第二支架部3截面优选为半月形。半月形和圆形可根据患者体征选择不同比例。例如正常患者选用50%的半月形,即半圆,也可认为是半环形。患者的腔内结构较狭窄则选用大于50%的半月形,以确保支架管本体1的进入。患者的腔内结构较宽松则选用小于50%的半月形,以使得患者感到舒适。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截面可包括圆形、椭圆形、卵形等多种管状截面,本申请为了简要,不再对其余截面进行赘述,但是不代表不具有其余截面。第二截面为上述第一截面的非完整截面,其完整度如上述圆形截面,具有多种选择。具体地,第一截面为椭圆形。第二截面为不完整椭圆形,其完整度包括50%、小于50%以及大于50%。椭圆形截面因其更小的对患者腔体的挤压效果,给患者带来了更好舒适感,但其同样导致了引流的不通畅。应当根据患者的体征进行适应性选择,例如输尿管狭窄的患者,可使用该截面的支架管。具体地,第一截面为卵形。第二截面为不完整卵形,其完整度包括50%、小于50%以及大于50%。卵形上窄下宽的缓和结构能够在兼顾引流的同时,提高患者舒适度。卵形具有的圆弧曲率能够保障对患者引流的通畅。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第二截面的基础上,第二截面的边缘设为平滑过渡的R角以防止对患者腔体造成伤害。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支架部2与第二支架部3之间的连接方式至少包括分体式连接和一体式连接。在第一支架部2进入患者腔内结构时,能够带动第二支架部3也进入患者腔内结构中。分体式连接包括可拆卸的机械连接方式,例如卡扣、螺纹连接等,还可采用一体式连接例如热焊接、一体注塑成型等连接方式。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支架部2的端部延第一方向弯曲为可形变的第一环圈5,第二支架部3的端部延第二方向弯曲为可形变的第二环圈6。第一环圈5的第一径向面与第二环圈6的第二径向面之间的第一角度的范围为0~180度。本申请中的第一方向是指:从第一支架部2朝向第二支架部3的轴线的方向。第二方向是与第一方向反向的方向。第一径向面和第二径向面包括第一环圈5和第二环圈6外的延伸面。第一径向面和第二径向面之间的夹角即为第一角度。
上述第一角度是第一支架部2上的第一环圈5和第二支架部3上的第一环圈5在同一平面上投影的角度。如图1所示,该支架管本体1的第一环圈5角度为零,即第一角度为零。如图2所示,该支架管本体1的第一环圈5角度为相互垂直90°,即第一角度为90°。如图5所示,该支架管的第一环圈5角度为相互垂直180°,即第一角度为180°。可以理解的是,其第一角度灵活变化,本申请未列举出所有的第一角度,但不代表不具有其余的第一角度。两端的环圈设计,解决了患者个体差异造成的腔内结构长度不一致,导致支架固定困难的问题。两端环圈的结构实现对支架管本体1的固定。优选地,第一环圈5和第二环圈6的个数一般为单圈或双圈,但并不代表不能具有更多的第一环圈5和第二环圈6。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环圈5的第一径向面与第二环圈6的第二径向面在同一个平面重叠,或者第一环圈5的第一径向面与第二环圈6的第二径向面彼此垂直。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连接部分8包括第一支架部2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支架部3的第二连接端。第一支架部2的第一连接端为斜向端口,斜向端口的切面与第一支架部2的轴线相交并形成第二角度。第二支架部3的第二连接端与第一连接端平滑过渡。如图9所示,其中两条直线的夹角即为第二角度。第二角度可以是90°或倾斜角。优选为倾斜角。过渡部位的倾斜角使得该位置不具有棱角,能够使患者更加舒适。而90°能够更好连接第一支架部2和第二支架部3,能够使得推杆的推动作用达到最佳。优选地,倾斜角多选为30°或45°或60°。倾斜角为60°时,侧重于推杆的推动作用,同时兼顾患者的舒适度。倾斜角为45°时,推杆的推动作用和患者的舒适度平衡。倾斜角为30°时,侧重于患者的舒适度,同时兼顾推杆的推动作用。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支架部2的第一环圈5的末端设置有与通道连通的开口,或第一环圈5的末端为封闭端。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支架部2设有用于排水的实心壁或多孔,第二支架部3设有用于排水的实心壁、多孔和/或纵向脊。优选地,第一支架部2的直径可进行适应性选择,以更好地适应腔内结构,例如输尿管或胆管。第二支架部3的直径可以随着第一支架部2的选择进行选择,以更好地适应腔内结构。用于第一支架部2和第二支架部3的材料可以是柔性或半柔性或两者的组合。该材料可以是可溶解的,也可以是不可溶解的。该材料包括但不限于PVC、乳胶、硅胶、PU、TPE或有机可溶性材料,如聚乙醇酸、猪小肠浅表或外源胶原蛋白。第一支架部2和第二支架部3都可以用相同或不同的材料构成。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支架部3远离第一支架部2的末端设有用于留置于患者腔体结构外部的牵引组件7。牵引组件7用于在需要将支架管本体1从患者腔内结构中取出时,对其方便移除。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支架管本体1在其长度方向上设有渐变标记。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与第一支架部2具有相同管状结构的独立的推杆,推杆用于将支架管本体1置入患者的腔内结构,推杆设有至少一个用于通过导丝或其他设备的第二通道4,推杆与支架管本体1之间可拆卸连接。支架管本体1和推杆是独立的组件并具有可拆卸的连接,以利于将支架管本体1插入腔内结构。可拆卸连接可采用机械锁或磁性机构的形式。推杆可以采用坚固、半柔性或柔性材料制成。推杆的远端相对于使用该装置的人来说应与支架管本体1的近端接触。推杆的远端可以是水平的或倾斜的,以更好地与支架管本体1的近端相对于使用该装置的人来说连接。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支架部2和第二支架部3均涂敷有亲水性或抗微生物或抗钙化涂层,推杆涂敷有亲水性或抗微生物涂层。
为了便于理解,将本实用新型一种支架管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进行论述。
支架管本体1的第一支架部2通常通过导丝推进。导丝在插入患者腔体结构期间,应保持第一支架部2的第一环圈5端直。第二支架部3的第二环圈6简单地跟随第一支架部2进入患者腔内结构。支架管本体1一旦进入患者腔内结构,第一环圈5通常会自行展开。当第一支架部2处于治疗理想位置时,通过使用推杆来稳定支架管本体1以允许移除导丝。推杆中的附加通道(通道4)允许注射造影剂或插入其他设备。支架管本体1和推杆可以通过推杆的远端和支架管本体1的近端之间的连接作为推进点。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对前述实施例和附图(具体而言,支架管的各种型号)进行补充说明,重复的内容不再赘述。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图1示出了本申请的一种支架管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支架管的第一角度为0°,环圈为单圈。该设计为本申请的基本设计。图2、图3和图4均是第一角度为90°的支架管。区别在于环圈数量和有无牵引组件。图5、图6和图7均是第一角度为180°的支架管。区别同样在于环圈数量和有无牵引组件。在此,本申请仅举几例可能在实际应用中大量使用的支架管结构,但并不代表不具有其他结构,例如第一角度不同、第二角度不同和环圈数量不同。图8是本申请的实际放置示意图,其中,该位置为患者的膀胱和肾盏。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部分的放大示意图。两条直线的夹角为第二角度。
在全文中,“优选地”所引导的特征仅为一种可选方式,不应理解为必须设置,故此申请人保留随时放弃或删除相关优选特征之权利。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支架管,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从第一支架部(2)过渡到第二支架部(3)的支架管本体(1),所述第一支架部(2)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引流或通过导丝的通道(4),
所述第一支架部(2)与所述第二支架部(3)的连接部分(8)是以从所述第一支架部(2)的第一截面过渡为第二截面的方式设置的,并且第二支架部(3)设置有与所述通道(4)连通且适配的至少一个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部(2)设有用于排水的实心壁或多孔,
所述第二支架部(3)设有用于排水的实心壁、多孔和/或纵向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部(3)远离所述第一支架部(2)的末端设有用于留置于患者腔体结构外部的牵引组件(7)。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架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管本体(1)在其长度方向上设有渐变标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架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部(2)的端部延第一方向弯曲为可形变的第一环圈(5),所述第二支架部(3)的端部延第二方向弯曲为可形变的第二环圈(6),
所述第一环圈(5)的第一径向面与所述第二环圈(6)的第二径向面之间的第一角度的范围为0~180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架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圈(5)的第一径向面与所述第二环圈(6)的第二径向面在同一个平面重叠,或者
所述第一环圈(5)的第一径向面与所述第二环圈(6)的第二径向面彼此垂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架管,其特征在于,连接部分(8)包括所述第一支架部(2)的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支架部(3)的第二连接端,
所述第一支架部(2)的第一连接端为斜向端口,所述斜向端口的切面与所述第一支架部(2)的轴线相交并形成第二角度,
所述第二支架部(3)的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平滑过渡。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架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部(2)与所述第二支架部(3)之间的连接方式至少包括分体式连接和一体式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架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部(2)和第二支架部(3)涂敷有亲水性或抗微生物或抗钙化涂层。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支架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架部(2)具有相同管状结构的独立的推杆,所述推杆用于将所述支架管本体(1)置入患者的腔内结构,所述推杆设有至少一个用于通过导丝或其他设备的第二通道(4),所述推杆与所述支架管本体(1)之间可拆卸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163845.9U CN217448687U (zh) | 2022-05-13 | 2022-05-13 | 一种支架管 |
AU2023266891A AU2023266891A1 (en) | 2022-05-13 | 2023-05-12 | Stent and implantation device thereof |
PCT/CN2023/093871 WO2023217269A1 (zh) | 2022-05-13 | 2023-05-12 | 一种支架及其置入装置 |
EP23803037.3A EP4523729A1 (en) | 2022-05-13 | 2023-05-12 | Stent and implantation device thereof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163845.9U CN217448687U (zh) | 2022-05-13 | 2022-05-13 | 一种支架管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448687U true CN217448687U (zh) | 2022-09-20 |
Family
ID=83275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163845.9U Active CN217448687U (zh) | 2022-05-13 | 2022-05-13 | 一种支架管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4523729A1 (zh) |
CN (1) | CN217448687U (zh) |
AU (1) | AU2023266891A1 (zh) |
WO (1) | WO2023217269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217269A1 (zh) * | 2022-05-13 | 2023-11-16 | 广州维力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支架及其置入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647843A (en) * | 1996-05-24 | 1997-07-15 | Vance Products Incorporated | Anti-reflux ureteral stent |
JP6243691B2 (ja) * | 2013-10-04 | 2017-12-06 |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メディカルデバイス | ステントデリバリー装置 |
CN104758097B (zh) * | 2015-03-26 | 2017-07-21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一种抗返流型输尿管支架 |
CN106924864A (zh) * | 2017-03-21 | 2017-07-07 | 上海市第人民医院 | 一种超疏水疏油的抗反流输尿管支架 |
CN209519215U (zh) * | 2018-07-26 | 2019-10-22 | 山东省立医院 | 部分快速溶解型抗返流输尿管支架 |
CN211561514U (zh) * | 2020-01-17 | 2020-09-25 | 南京市儿童医院 | 一种腹腔镜手术一次性使用双j管置入器 |
CN111494778B (zh) | 2020-04-23 | 2022-05-03 | 深圳市儿童医院 | 可显影的输尿管支架管 |
CN112107781A (zh) | 2020-09-04 | 2020-12-22 | 深圳市人民医院 | 一种输尿管支架管 |
CN113262377B (zh) * | 2021-05-08 | 2022-12-09 | 宁波市第一医院 | 微槽引流支架管 |
CN217448687U (zh) * | 2022-05-13 | 2022-09-20 | 广州维力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支架管 |
-
2022
- 2022-05-13 CN CN202221163845.9U patent/CN217448687U/zh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05-12 AU AU2023266891A patent/AU2023266891A1/en active Pending
- 2023-05-12 EP EP23803037.3A patent/EP4523729A1/en active Pending
- 2023-05-12 WO PCT/CN2023/093871 patent/WO2023217269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217269A1 (zh) * | 2022-05-13 | 2023-11-16 | 广州维力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支架及其置入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3217269A1 (zh) | 2023-11-16 |
EP4523729A1 (en) | 2025-03-19 |
AU2023266891A1 (en) | 2024-12-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507218B2 (en) | Stent with flexible elements | |
EP1383568B1 (en) | Drainage devices | |
CN204246651U (zh) | 一种易于置换的输尿管支架管 | |
US20050187510A1 (en) | Compressible ureteral stent for comfort | |
US20040059279A1 (en) | Ureteral stent for improved patient comfort | |
JP4519383B2 (ja) | 使用者における人工ないし天然の導管を通じた膀胱のカテーテル法のためのアクセス部材およびシステム | |
WO2001091668A1 (en) | Ureteral stent | |
CN202537720U (zh) | 一种输尿管支架装置 | |
JPH0317505B2 (zh) | ||
CN102579171B (zh) | 一种输尿管支架装置 | |
CN205913576U (zh) | 新型腹膜透析管 | |
JP2005312898A (ja) | 改良型ステント | |
JP2000500669A (ja) | 小型膀胱尾部を備えている尿管ステント | |
CN217448687U (zh) | 一种支架管 | |
CN108245726A (zh) | 一种腹膜透析管用漂管矫正器 | |
CN215916155U (zh) | 导尿装置 | |
CN213156719U (zh) | 一种防膀胱刺激内支架管 | |
CN115363515A (zh) | 一种末端可弯曲调节的输尿管镜及输尿管镜的使用方法 | |
CN211068673U (zh) | 一种双通道双j管 | |
CN222517080U (zh) | 双j型自行脱落胰管支架装置 | |
CN109893686B (zh) | 引流装置 | |
CN216319448U (zh) | 一种u型输尿管支架管 | |
CN221692186U (zh) | 一种具有麻醉功能的导尿管 | |
CN222341772U (zh) | 一种输尿管支架 | |
CN222676531U (zh) | 胆管单侧翼自脱落支架及支架输送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